污水下水道使用費太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 章裕民所指導 林妍希的 推動低碳農業社區減量措施之研究-以嘉義縣A鄉鎮為例 (2010),提出污水下水道使用費太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排放量、排放量、排放量、排放量、排放量、排放量。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污水下水道使用費太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推動低碳農業社區減量措施之研究-以嘉義縣A鄉鎮為例

為了解決污水下水道使用費太貴的問題,作者林妍希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嘉義縣A鄉鎮為案例,藉由資料蒐集,透過盤查探討區域內鄉民日常生活作息與農業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現況。以德國雲德村生質能源廠的理念與精神,以及民眾由日常生活中自願參與減碳的情形下,推估使用不同的低碳措施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並與該鄉鎮所產出之溫室氣體相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農業部門之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自種植水稻排放甲烷、農耕土壤排放氧化亞氮(施用化肥) 、禽畜腸道發酵排放甲烷;另家庭部門之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自交通運輸與電力使用。2007~2009年A鄉鎮溫室氣體淨排放量平均約為64,703公噸/年,人均值則約為3.88公噸/人‧年。 考量A鄉鎮溫室氣體排放情形、農業

廢棄物與污染減量狀況與民眾配合度等因素,選定九項減量措施作為溫室氣體之減量行動,以2009為基準年,推估2012年、2015年與2020年實施各措施之減量成效,結果顯示2020年總二氧化碳減少量為46,277公噸/年,約佔2009年溫室氣體總排放量比例72.09%。各項措施中以從生活中落實十大無悔措施所得到的二氧化碳減少量最多,以2020年為例,約佔總二氧化碳減少量的54.6%,僅需改變生或習慣便可達到減碳效益;另以推動大眾植樹措施所得到的二氧化碳減少量最少,約佔總二氧化碳減少量的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