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蒸氣中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汞蒸氣中毒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良 主編寫的 法醫毒理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水银蒸汽多少可以引起中毒_汞蒸气中毒浓度 - kvkft网也說明:陈晓辉|主治医师内分泌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三甲病情分析:如果人体短时间之内吸入高浓度的汞蒸气,大于1.0mg/m3就很有可能会产生中毒.

臺北醫學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碩士班 簡伶朱所指導 戴培如的 孩童住家落塵中重金屬暴露、環境特徵與體內濃度之相關性研究 (2020),提出汞蒸氣中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室內落塵、重金屬、環境特徵、體內濃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袁中新所指導 葉明潔的 東沙及南沙群島大氣中不同型態汞之時空變化、氣固分佈特徵及長程傳輸解析 (2019),提出因為有 南中國海、東沙及南沙群島、時空分佈、大氣型態汞、污染來源解析、長程傳輸路徑、氣固相分佈的重點而找出了 汞蒸氣中毒的解答。

最後網站古法煉金術3人汞中毒險死 - 華視新聞網則補充:想不到這一招,真的有三個人,異想天開,在家裡操作,但真金還沒看到,就已經吸入過多的水銀蒸氣,中毒昏過去。 還好這三個人中毒不深,救了回來,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汞蒸氣中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法醫毒理學

為了解決汞蒸氣中毒的問題,作者劉良 主編 這樣論述:

法醫學專業“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法醫毒理學》(第3版)于2004年出版,得到了廣泛的好評。鑒于近年來我國法醫毒物種類的變化,根據人民衛生出版社教材編寫“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原則,編寫組進一步精選教材內容,突出重點,在前一版的基礎上修訂成本書。 根據本次教材編寫的原則、要求及前版教材使用以來所收集的寶貴意見,在保留前版教材精彩內容和圖片的基礎上,本書修訂和調整的主要內容如下︰�近年來突發性、群體性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故將此部分內容單列成章,詳細介紹;�考慮到教學需要,根據毒物的混合分類法,將腐蝕性毒物中毒與金屬毒物中毒分列兩章進行敘述,將藥物中毒內容進行拆分和刪減,部分藥物

中毒與醇類中毒合並成腦脊髓功能障礙性毒物中毒;�對農藥、殺鼠劑、有毒動植物中毒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刪減,並調整了順序;�每章增加了學習要點和思考題,使之便于學習。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法醫毒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一、毒理學及法醫毒理學的概念 二、法醫毒理學與其他毒理學分支學科的關系 三、法醫毒理學的任務和研究方法 四、法醫毒理學的發展簡史及趨勢 第二節 毒物與中毒 一、毒物與中毒的概念 二、毒物的分類 三、我國法醫毒物種類及特點 四、中毒的原因和類型 五、毒物的毒作用 六、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中毒 七、毒物的毒性及其分級 八、

毒物的中毒量、中毒濃度、致死量和致死血濃度 九、毒物在體內的轉運、轉化及其法醫學意義 十、毒物死後再分布及毒物死後產生 第三節 中毒的法醫學鑒定 一、中毒的案情調查 二、中毒案例的現場勘驗 三、中毒癥狀分析 四、中毒尸體的法醫學檢查 五、毒物化驗檢材的采取、保存和送檢 六、疑為中毒案例的尸體挖掘 七、法醫毒物分析 八、對法醫毒物分析結果的評價 九、中毒的法醫學鑒定注意事項 第二章 腐蝕性毒物中毒 第一節 腐蝕性酸類中毒 一、硫酸中毒 二、草酸中毒 三、氫氟酸及無機氟化物中毒 第二節 苯酚中毒 第三節 腐蝕性堿類中毒 第四節 氨中

毒 第五節 甲醛中毒 第三章 金屬毒物中毒 第一節 砷化合物中毒 一、固體砷化合物中毒 二、砷化氫中毒 第二節 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一、金屬汞和汞蒸氣中毒 二、無機汞化合物中毒 第三節 鉛及其化合物中毒 第四節 鉈化合物中毒 第五節 鋇化合物中毒 第六節 鉻化合物中毒 第七節 其他金屬及其化合物中毒 第四章 腦脊髓功能障礙性毒物中毒 第一節 醇類中毒 一、乙醇中毒 二、甲醇中毒 第二節 催眠鎮靜藥中毒 一、非巴比妥類催眠鎮靜藥中毒 二、巴比妥類催眠鎮靜藥中毒 第三節 麻醉藥物中毒 一、乙醚中毒 二、普魯卡因中毒 三、利多卡因中毒

第四節 生物堿類藥中毒 一、番木鱉堿中毒 二、阿托品類中毒 三、煙堿中毒 四、氨茶堿中毒 第五節 其他腦脊髓功能障礙性毒物中毒 一、異煙 中毒 二、解熱鎮痛抗炎藥中毒 第五章 毒品與吸毒 第六章 呼吸功能障礙性毒物中毒 第七章 農藥中毒 第八章 殺鼠劑中毒 第九章 有毒動物中毒 第十章 有毒植物中毒 第十一章 突發性、群體性中毒 中英文名詞對照 主要參考文獻

孩童住家落塵中重金屬暴露、環境特徵與體內濃度之相關性研究

為了解決汞蒸氣中毒的問題,作者戴培如 這樣論述:

兒童處在發育階段,特別容易受到重金屬的毒性影響,待在室內的時間較長加上兒童的手口行為,更容易暴露到室內落塵中的重金屬。臺灣過去較多調查土壤和街道落塵的重金屬分布情形,而較少評估室內落塵中重金屬與孩童體內重金屬濃度的相關性。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室內外落塵、孩童體內重金屬暴露與家戶環境特徵之關聯性。收集臺灣北部六歲以下孩童家戶環境問卷、室內外落塵及母親與孩童的手指甲和頭髮,樣品經過微波消化,由冷蒸氣原子吸收光譜儀、火焰式原子吸收光譜儀和四極棒式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進行砷、鎘、汞、鉛和錳的全量分析,以富集因子評估家戶室外落塵的污染程度,並進行孩童健康風險評估。本研究測得最高的室內外落塵濃度分別為鉛(1

03.2±131.4, 247.6±222.3 mg/kg),依序是砷(1.91±1.40, 4.48±1.23 mg/kg)、鎘(1.11±0.86, 0.87±0.50 mg/kg)、汞(0.81±1.84, 0.27±0.39 mg/kg )。而室內外落塵的重金屬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表示它們之間可能有相似的暴露源,在室外落塵的富集因子中鉛、鎘最高,顯示有重度的人為污染程度,此外,結果顯示家戶樓層較低、屋齡較大、清掃頻率低、開窗戶通風之家戶的室內落塵重金濃度偏高。在手指甲和頭髮中,母親最高濃度是汞,孩童最高濃度則為鉛,且孩童的砷、鎘及鉛濃度高於母親。母親測得最高的手指甲和頭髮濃度為汞(0

.29±0.24, 1.19±0.97 mg/kg),依序是鉛(0.26±0.15, 0.55±0.40 mg/kg )、砷(0.08±0.03, 0.02±0.01 mg/kg)、鎘(0.02±0.02, 0.02±0.01 mg/kg),孩童測得最高的手指甲和頭髮濃度為鉛(0.90±0.65, 1.40±1.35 mg/kg ),依序是汞(0.33±0.26, 1.18±0.89 mg/kg)、砷(0.14±0.06, 0.04±0.03 mg/kg)、鎘(0.06±0.05, 0.03±0.04 mg/kg)。< 250 μm的室內落塵重金屬濃度與孩童手指甲的重金屬濃度間具有顯著的相關

性,孩童健康風險評估部分,暴露於室內落塵重金屬的總危害指數皆低於1,預期將不會對孩童造成顯著的危害,致癌風險則是砷最大,且超過致癌的風險,建議經常使用吸塵器或濕拖把來打掃家中,進門前將鞋子放置在門口,並保持室內環境衛生,將是減少6歲以下孩童經由攝入室內落塵導致重金屬暴露的有效方法。

東沙及南沙群島大氣中不同型態汞之時空變化、氣固分佈特徵及長程傳輸解析

為了解決汞蒸氣中毒的問題,作者葉明潔 這樣論述:

隨著東亞地區各國工、商業的發展,化石燃料使用量及人為污染物排放量均大幅增加,導致能源劇烈消耗且產生大量污染物,使得東亞各國空氣品質均受到影響。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位處台灣、中國大陸、菲律賓及中南半島之間,因冬、春兩季盛行東北季風而挾帶來自北方的空氣污染物(如:灰霾)及亞洲沙塵(Asian dusts)的影響,再加上東南亞地區於春耕時期使用火耕(slash-and-burn)所造成之生質燃燒日趨嚴重,使得人為及自然污染物可藉由長程傳輸跨越台灣海峽及南中國海,進而導致兩處海域空氣品質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有鑑於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南中國海海域大氣型態汞之時空分佈、氣固相分析、污

染來源及其交互影響。本研究於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間,分別於東沙群島及南沙群島同步執行大氣型態汞的採樣,並進行四季之密集性及例行性採樣,除可完善大氣汞之數據外,另可比較密集性與例行性採樣之差異,若比對後差異性不大,則日後如有技術上之限制時可做相互取捨。本研究結果顯示,就南中國海海域GEM、GOM及PHg空間分佈而言,東沙群島的平均濃度分別為2.16±0.49 ng/m3、17.83±4.85 pg/m3、0.12±0.08 ng/m3;南沙群島的平均濃度分別為1.40±0.14 ng/m3、13.18±2.90 pg/m3、0.08±0.06 ng/m3,東沙群島測站GEM、GO

M及PHg的平均濃度值皆較南沙群島為高。就GEM濃度而言,冬、春季南沙群島明顯低於東沙群島,但夏、秋季之GEM濃度值則較接近東沙群島,夏季污染情況則較不明顯。就GOM濃度而言,東沙群島均高於南沙群島,然而南沙群島四季氣溫均較東沙群島為高,可是GOM濃度卻不是最高,甚至低於東沙群島,推測可能原因為當地排放的TGM濃度不高,反而污染氣團將來自各季節高污染地區所導致。就PHg濃度而言,冬、春季東沙群島及南沙群島之PHg濃度呈上升趨勢,然而由火點分佈圖得知,當地並無明顯的人為污染源,推測應該是來自中南半島、中國華中及華南地區生質燃燒所致。就大氣汞氣固相分佈而言,東沙群島及南沙群島大氣汞濃度皆以TGM(

=GEM+GOM)為主要型態。就密集及例行採樣的相關性而言,二處島嶼之密集及例行採樣並無顯著差異。比較不同路徑的大氣汞濃度差異發現,東沙群島的南方傳輸型(Route D)中GEM及PHg濃度皆呈較低之趨勢。GEM及PHg皆可藉由長程傳輸至東沙群島,故兩種污染物皆可視為來自於蘇門答臘及印尼等地區。而南沙群島方面,南方傳輸型(Route D)及東方傳輸型(Route E)之GEM濃度比PHg濃度高,乃因此兩條路徑多半發生於夏、秋季,該時期降雨豐沛且氣候潮濕,導致PHg因雨水沖刷而沉降於地表,故PHg濃度隨之降低。最後,由逆軌跡模擬結果顯示,大氣型態汞的夏季期間氣團主要來自西太平洋;秋、冬及春季期間

則來自中國華北、華中及日本、韓國地區。將不同氣團傳輸路徑分類顯示,冬、春二季節之污染氣團主要來自中國華北、中國華北、韓國及日本等地區;夏季之污染氣團則主要來自印尼、菲律賓、蘇門答臘及西太平洋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