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 水處理設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汙 水處理設備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寶紅 等寫的 火電廠深度節水及廢水零排放 和黃興華的 工程機械手冊·環衛與環保機械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建築物污水處理設施設計技術規範也說明:1.6 處理性能標準. 建築物污水處理設施之污水放流水應符合水污染防治法所規定之. 放流水標準。 說明: 1.依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備編第三十九條之規定,「…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電力 和清華大學出版社所出版 。

亞洲大學 EMBA高階經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鄭家年、陳世良所指導 江彥毅的 面臨環保法規之處理設備改善決策評估 –以電鍍廠為例 (2020),提出汙 水處理設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鍍產業、污水處理、環保法規、層級分析法。

而第二篇論文長榮大學 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許哲強所指導 吳致緯的 污水減量績效分析~以某公司個案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污水、污水減量、工業清洗、潔淨製程、水資源的重點而找出了 汙 水處理設備的解答。

最後網站小型污水處理系統(套裝式產品)則補充:*限廢水量200M3/日以下適用。 廢(污)水處理整廠處理設備 · 中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汙 水處理設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火電廠深度節水及廢水零排放

為了解決汙 水處理設備的問題,作者楊寶紅 等 這樣論述:

《火電廠深度節水及廢水零排放》開展深度節水、大幅度減少廢水排放甚至零排放是火電廠為急迫的工作之一。   本書作者綜合了火電企業多年來在節水和廢水減排工作中積累的技術和經驗,深入分析了火電廠不同用水系統的特點,廢水中各類雜質、污染物的來源及遷移過程,從用水系統的節水、主要廢水的處理及回用、高鹽末端廢水的濃縮、減量及固化處置、水處理泥渣處置等方面,對火電廠開展深度節水及廢水減排工作的關鍵環節進行詳細闡述。 《火電廠深度節水及廢水零排放》楊寶紅,教授高工程師,西安熱工研究院水處理部主任,長期從事火力發電廠水處理技術研究、水處理設備調試與優化等工作,曾出版《火力發電廠水務管理》《電

廠水處理設備及運行》《火力發電廠水處理使用技術問答》等圖書。 前言 第一章 火電廠主要的用水系統 第一節 火電廠的用水概況 第二節 火電廠主要系統的用水特點 第三節 主要用水系統的節水   第二章 火電廠廢水的產生及雜質遷移過程 第一節 廢水中雜質的來源及廢水的分類 第二節 低鹽廢水的形成及雜質的遷移 第三節 高鹽廢水的形成以及雜質的轉移 第四節 煤源性廢水的形成以及雜質的轉移   第三章 火電廠用水管理及水平衡試驗 第一節 火電廠用水管理 第二節 水平衡試驗 第三節 不同冷卻類型機組的水平衡分析 第四節 火電廠水平衡優化案例   第四章 迴圈水高濃縮倍率運行 第一節 迴圈

水高倍濃縮的制約因素 第二節 迴圈水酸化和軟化處理 第三節 迴圈水水質藥劑處理 第四節 迴圈水系統微生物的控制 第五節 粘泥的控制 第六節 濃縮倍率的穩定控制 第七節 以中水為迴圈水補充水源的問題   第五章 灰渣系統廢水處理及回用 第一節 灰漿濃縮系統的防垢 第二節 濕式除渣系統的廢水回用   第六章 含煤、含油廢水處理及回用 第一節 含煤廢水的處理 第二節 含油廢水的處理   第七章 火電廠生活污水回用 第一節 火電廠生活污水的特點 第二節 火電廠常用的汙水處理工藝 第三節 污水回用工程實例   第八章 迴圈水排汙水處理回用 第一節 迴圈水排汙水處理的難點和主要雜質 第二節 混凝、沉澱軟化

、過濾預處理工藝 第三節 混凝、超濾預處理工藝 第四節 反滲透膜的污染控制及清洗   第九章 脫硫廢水處理 第一節 脫硫廢水水質及水量特性 第二節 脫硫廢水排放控制標準 第三節 脫硫廢水達標排放處理工藝 第四節 脫硫廢水達標排放處理工程案例   第十章 高鹽廢水的濃縮 第一節 高鹽廢水濃縮處理的技術關鍵 第二節 軟化預處理的各種工藝 第三節 膜法濃縮減量處理工藝 第四節 正滲透濃縮減量工藝 第五節 熱法濃縮減量處理工藝 第六節 煙氣餘熱濃縮工藝 第七節 其它蒸發技術和工藝   第十一章 末端廢水的幹化處理 第一節 蒸汽熱源蒸發結晶技術 第二節 煙氣餘熱蒸發固化   第十一章 泥渣的綜合處置 第

一節 泥渣處置與利用方式 第二節 泥渣的脫水 第三節 FGD廢水處理泥渣的處置   是一個水資源缺乏、環境問題突出的國家,節約水資源與環境保護是關係到能否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大事。2015年發佈的《水污染防治計畫》在環境保護、水污染防治方面提出了極其嚴格的目標,同時也提出了嚴格的節水目標。按照《水污染防治計畫》,要求到2020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比2013年下降35%和30%以上。因此,未來對廢水排放量和排放水質的限制將更加嚴格。隨著“排汙許可證”的加速推進,作為工業領域的第一用水大戶,火力發電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節水減排壓力。的很多火電廠位於缺水

地區,這些地區的水環境往往很脆弱,環境承載力差,對廢水排放的限制會更加嚴格。因此,大力開展節水減排是當前火力發電企業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本書根據作者多年來在火電廠節水和廢水減排工作中積累的技術和經驗,重點介紹了火電廠深度節水及廢水零排放的相關理論、技術和工程案例,供水處理工作者參考。 一、水資源現狀 從資源角度來看,近10年來水資源總量基本穩定但人均水資源持續減少。表1為1997年以來的水資源總量及用排水情況。 表1 歷年水資源總量及用水、排水情況[1] 年份 1997 2000 2004 2008 2012 2014 2015 2016 水資源量(億m3) 27855 2770

1 24130 27434 29529 27267 27962.6 32466.4 用水量(億m3) 5566 5498 5548 5910 6131 6095 6103.2 6040.2 工業用水量(億m3) -- -- 1232 1401 1380 1345 1336.6 1308 廢污水排放量 (億m3) 584 620 693 758 785 771 770.0 765 說明 廢水排放量不包括火電直流冷卻水排放量和礦坑排水量。 從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年份水資源總量在2.5萬億m3至3萬億m3之間。但是,按照2013年的人口計算,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2078m3。 從用水情況

看,儘管經濟總量在過去10年裡大幅增加,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大幅降低,說明用水效率明顯提高。2003年至2014年,萬元GDP用水量由448m3下降至96m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222m3降至59.5m3;這標誌著近年來的節水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因水體污染導致的功能性缺水,是缺水的一個重要原因。從全國的情況來看,儘管多年來在廢水治汙方面投入很大,但環保部的資料顯示,直到2014年水體污染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全國地表水在國控斷面上有1/10喪失使用功能;眾多支流污染嚴重,重點湖泊、水庫處於富營養狀態;地下水污染日趨嚴重,污染物由條帶向面擴散,由淺層向深層滲透,由城

市向周邊蔓延。治汙依然面臨巨大的壓力。 水資源總量受自然環境的限制,在相當的時期內不會有大的變化。目前人口總量還處於上升期,人均水資源量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持續減少。而經濟發展對水的需求量卻持續增長,污染的壓力也在持續增長,加之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更加嚴重。因此,只有大力開展節水減排才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和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 二、火電廠的用水和排水 早期火電廠大都沒有考慮節水的問題,用水粗放導致大量廢水外排。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沖灰水是火電廠水量最大、環保風險最高的廢水,當時的工作重點是解決沖灰水過剩和溢流問題。通過對灰場返回水進行迴圈使用、灰漿濃縮等方法,努力實現灰

場廢水不外排。90年代,隨著幹灰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電廠水力除灰逐漸被幹除灰系統取代,沖灰水的環保壓力減輕,工作逐漸轉向以改進迴圈水處理技術、提高迴圈水濃縮倍率為重點的節水領域。1997年,北方地區電廠開始廢水零排放的嘗試。儘管當時是在有水力沖灰條件下實現的廢水不外排(實質是灰場廢水不外排),但開始了火電廠大幅度提高迴圈水濃縮倍率、系統性開展全廠廢水綜合利用的有益嘗試。 2000年以後,隨著對火電廠用水排水限制加大,電力行業密集出臺了多部與節水有關的規劃、標準和導則。在這些政策措施的約束和引導下,火電廠的節水減排意識進一步增強,用水管理水準大幅度提高。水平衡試驗已成為火電廠的定期試驗專案,單

位發電量取水量已經成為企業的一項考核指標。節水工作已從解決跑冒滴漏問題上升到全廠用水優化和廢水綜合利用的新層次。新建電廠在設計階段就開始考慮廢水綜合利用的問題。廢水處理系統的設計已由以前以達標排放為目標的集中處理,變為以綜合利用為目標的分類收集、分類處理。在系統設計中,將相對容易回用的輔機冷卻排水、鍋爐排污水等廢水集中回收、處理,然後用作迴圈水的補充水。冷卻塔排污水大多則用作沖灰、沖渣系統的補充水。在水處理工藝選擇時,不僅重點考慮水處理工藝的處理效果和經濟性,還關注處理工藝本身的環保性,儘量少用酸堿等化學品,工藝過程中儘量減少廢水的產生。在水平衡試驗的基礎上進行用水優化,將新鮮水的使用與全廠的

廢水綜合利用相結合,既降低了用水量又減少了廢水排放量。大力開展節水減排新技術的研究,積極採用新工藝、新技術,通過提高迴圈水濃縮倍率、幹灰綜合利用及廢水綜合利用,提高了火電廠的用水效率,大幅度降低了電廠的單位發電量取水量。目前,迴圈冷卻電廠全年平均單位發電量取水量已經從2000年的4~6kg/kWh[2]降至2~2.5kg/kWh,部分電廠甚至可以降至2.0kg/kWh以下;該指標與國外發達國家火電廠相當。 經過多年的努力,在火電廠用水優化設計、迴圈水高濃縮倍率運行、超濾反滲透處理工藝以及高鹽濃縮性廢水處理的新技術應用方面,已處於世界前列。 三、火電廠節水和廢水減排的新要求 以前節水工作主要

是解決水資源不足的問題,政策方面的強制性不多,電廠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從技術經濟角度確定合理的節水目標。在外排水質達標的情況下,對排放水量基本上沒有強制性的要求。但現在對排放水質和水量都有強制性限制,如廢水零排放;這種情況下對整個用水流程形成倒逼:只有上游各段盡可能地提高用水效率,減少廢水的產生量,才有可能滿足排放的限制要求。 目前越來越多的火電廠要求實現廢水零排放的目標;有些是火電建設專案環境評價的要求,有些則是地方環保標準提高帶來的新要求。對於實現廢水零排放的代價與實際的環保收益,一直存在較大的爭議。在國外,如美國、義大利等,僅僅是對位於特殊環保地區的火電廠實施廢水零排放,數量並不多。要

達到廢水零排放的要求,火電廠需要集合多項複雜、甚至尚不成熟的水處理技術,設備投資及運行成本很高,運行維護量也很大。對於一些先天條件(如水源含鹽量高,或使用中水)差的電廠,成本更高,難度更大。 上述要求對火電廠的用水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提出了深度節水的要求。例如,迴圈水濃縮倍率的選擇,以前一般建議不大於5,但現在需要儘量提高,目的是盡可能減少迴圈水排污水量,最終減少末端廢水的量。儘管在多年的努力下,迴圈水系統的濃縮倍率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但仍不能滿足深度節水和減排的要求,因此,進一步提高迴圈水系統濃縮倍率成為火電廠的關鍵工作之一。濃縮倍率提高後,可以有效降低電廠的取水量,顯著減少排汙量,這是電廠實

現深度節水和廢水排放控制目標的第一步。2017年,熱工研究院對國內73家迴圈冷卻火電廠進行了調研,結果表明有46家電廠的迴圈水濃縮倍率大於3,一些電廠甚至可以達到5以上。但仍有27家電廠(占37%)的迴圈水濃縮倍率低於3。為滿足滿足深度節水和廢水排放減量的要求(尤其是有廢水零排放要求),需要進一步提高迴圈水濃縮倍率。 因為排放限制的嚴格,對電廠上游各用水系統排水的回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一些排水因為水質很差、回用成本過高而達標排放,現在也必須要進行深度處理回用。例如迴圈水排污水,在整個電廠的用水流程中處於下游,水質已經過高度濃縮,排水中各類雜質的濃度都已遠遠超出了現有水處理工藝的經濟適用範

圍。但為了滿足全廠排放限制下的水平衡要求,必須進行處理回用,為此要建設複雜、龐大的水處理系統,基建投入和運行成本很高。 對廢水處理項目的經濟性分析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尤其是成本對比的基礎。以前廢水處理工程的成本分析是以常規水處理的成本為基礎進行對比,現在要將其放在全廠用水、排水流程中,綜合評估專案對末端廢水減量的貢獻、以處理末端廢水的成本進行比較。這對於有廢水零排放要求的電廠更加明顯。 在深度節水要求下,電廠的大部分廢水都需要進行處理後回用。但火電廠目前的廢水處理設施大多無法滿足要求,廢水處理設施不能正常運行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含煤廢水處理、含油廢水處理、汙水處理和脫硫廢水處理是目前火電廠幾

個重要的廢水處理系統。熱工研究院在2017年對國內103家燃煤電廠進行了調研,結果表明20家無含煤廢水處理設施,27家有含煤廢水處理設施但不能正常運行。多數電廠建有機組雜排水、生活污水的處理系統,但有些廠將這些廢水處理後直接排放而不回用。調查結果表明,約60%的電廠沒有真正實現廢水梯級利用和廢水綜合利用,外排廢水種類多、水量大。 對於有廢水零排放要求的電廠,脫硫廢水的處理是主要的難題之一。即使沒有零排放的要求,脫硫廢水首先應該達到排放標準。目前的實際情況是脫硫廢水處理系統很多不能正常運行,出水水質不滿足要求。據調研,在92家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工藝的燃煤電廠中,50%的脫硫廢水處理系統不

能正常運行,有34%電廠沒有對脫硫廢水重金屬進行監測。系統容易發生堵塞;處理設備的處理能力不足,導致脫硫廢水處理系統出力不足。在運行環節也存在監督、故障處理不及時等問題。 因此,當前在排汙控制倒逼節水減排的情況下,火電廠的用水和排水面臨前所未有的政策壓力,開展深度節水、大幅度減少廢水排放甚至零排放是火電廠最為急迫的工作之一。本書通過深入分析火電廠不同用水系統的特點,研究廢水中各類雜質、污染物的來源及遷移過程,從用水系統的節水、主要廢水的處理及回用、高鹽末端廢水的濃縮、減量及固化處置、水處理泥渣處置等方面對火電廠開展深度節水及廢水減排工作的關鍵環節進行討論。

汙 水處理設備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面臨環保法規之處理設備改善決策評估 –以電鍍廠為例

為了解決汙 水處理設備的問題,作者江彥毅 這樣論述:

近年來環保法規日益嚴苛,污水處理的標準以及處理成本提高,使得相關從業者需更改污水處理設備才能迎合之後十年逐漸更改的法定標準。同時政府在彰濱工業區規劃了一片專區要給金屬表面處理業者,大力推動業者進駐彰濱工業區金屬表面處理專區,希望所有的業者能遷入專區好統一處理污染排放的問題。使得遷入專區變為業者優先考量的規劃,但進駐人數的增加也使的土地取得變的相對困難。公司在此大環境下面臨了選擇遷廠進入專區並更新、增加設備與選擇留在原址只有更新設備的兩難抉擇。兩種方案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選擇進入專區在環保方面有助於公司未來的成長,缺點就是投資金額太高。選擇留在原址,不須太高的投資就可以達到,但是目前設立位置不屬

於專區,會造成較高的稽查風險。本研究將以AHP評估選擇遷廠進入專區並更新、增加設備與選擇留在原址只有更新設備,哪一項方案比較適合公司未來發展。將考慮到政策、經濟以及環保三個面向,以及分支出的八個要素,通過問卷的方式得知問卷對象較為重視的要素,再用公式計算出重視的權重,使其數值化。本研究共收集了四份問卷,問卷分析結果,兩項方案各有兩人選擇。選擇遷廠的主要原因是較重視環保問題,而選擇留在原址主要考慮到公司的營運與競爭。所以,面對環保的問題,選擇遷廠進入專區,是最適當的;考慮到投資的成本與市場上的競爭,選擇留在原址更有優勢。

工程機械手冊·環衛與環保機械

為了解決汙 水處理設備的問題,作者黃興華 這樣論述:

本書分為7篇,共35章,內容涵蓋環衛和環保機械7大類產品(清潔機械、垃圾收運機械、垃圾轉運機械、垃圾處理設備、汙水處理設備、污泥處理設備和除塵設備)以及環衛和環保機械設備選型與維護等內容。本書針對廣大環衛和環保機械專業工作者對環衛和環保機械設備選型、應用和維護管理的需要,考慮到行業工作的特點,每一篇內容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繫,方便不同業務範圍的管理及技術人員使用。   本書採用行業骨幹企業的資訊編寫,對主流環衛與環保機械設備的產品資料進行歸納提煉,以資料表格、圖形等形式展現,方便學習和使用。本書彙集了環衛與環保機械設備主要資料資料,資料較為齊全,內容與相關的環衛和環保機械設計

手冊、設計規範等書籍有一定的互補性,適用於環衛、環保運行及相關機械裝備製造行業從事機械裝備製造、運行和維修的管理及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供相關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大專院校的師生參考。

污水減量績效分析~以某公司個案為例

為了解決汙 水處理設備的問題,作者吳致緯 這樣論述:

水,在地球環境中,是維繫生態系統運作的必備資源。以人類利用地球環境資源之角度而言,水資源指的是所有用於人類生活的地表水與地下水源。在台灣,我們的生活與產業都需要依靠水;不管用量大小,水都是必備之物。然而,污水處理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對於中小企業而言,自建污水處理設備的佔地空間大且操作成本高,委託外部廠商處理的金額長久累積下來也是一筆開銷。但不管如何,污水都是需要被妥善處置的。因為處理不當時,不只對於公司的影響很大,對我們生活的地球影響更是深遠。 在經歷製造業十年後,我深刻體會到工業污水處理的重要性以及水資源的珍貴性。本論文針對中小企業如何優化清洗製程及重新利用污水來達到減量用水,

提出有效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