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慕夏線條的魔術特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滿199免運】永恆慕夏-線條的魔術特展 - 蝦皮購物也說明:永恆慕夏 -線條的魔術特展優惠票價:230元展覽日期:2021.12.18 ~ 2022.04.05 展覽地點:臺北市中正紀念堂1 展廳(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睽違10年再次來台展出!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賴瑛瑛所指導 温家瑋的 博物館數位展示之沉浸經驗分析-以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運用為例 (2021),提出永恆慕夏線條的魔術特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博物館展示科技、數位學習、科技接受模式、沉浸理論、虛擬實境、擴增實境。

最後網站12月開展!捷克國寶藝術家「慕夏展」來台,真跡畫作、早期手稿則補充:2021.06.11 更新展期異動: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國疫情警戒延長,「永恆慕夏-線條的魔術」特展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與捷克慕夏基金會,經多方考量研議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永恆慕夏線條的魔術特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博物館數位展示之沉浸經驗分析-以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運用為例

為了解決永恆慕夏線條的魔術特展的問題,作者温家瑋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發展博物館與時俱進,開始嘗試運用科技於展示設計以提升觀眾觀賞樂趣,從最初將物件以件靜態擺置陳設於展覽場所,至今使用數位網絡方式做出多樣性的影像表達或感官互動。本研究係為瞭解博物館展覽運用數位科技作展示,其中適合大眾的學習方式;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技術其定義、發展、特殊性、現有種類及應用;觀眾對於科技接受模式的反應,以及博物館如何將沉浸體驗運用於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的展覽當中,特以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奇幻嘉年華-21世紀博物館特展」內的〈蒙娜麗莎:越界視野〉虛擬實境體驗內容和國立臺灣博物館古生物館的臺博掌上博物館AR app為研究案例。經由文獻分析、案例研究法、訪談法和參與觀察進行研究

,並藉由匈牙利裔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Mihaly Csikszentmihalyi, 1934-2021)的沉浸理論之沉浸經驗九要素作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體驗感受好壞取決於使用者體驗當下的互動和反饋。2.可否達到沉浸體驗取決於使用者對於接受新科技的態度。觀眾是否能透過互動方式增強對展覽品的理解,創造專屬自己的故事線,以及館方能否將深刻的見解凝結到簡單的互動中,均會影響觀眾的使用意願和感受。3.科技不能喧賓奪主,它係工具非目的,運用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技術於展覽時互動該力求簡單。4.數位科技重新定義觀眾使用博物館的樣貌,它翻轉觀眾參觀博物館的順序。最後,本研究以科技、

文化以及社會三個面向提出建議:1.科技係博物館中的文化近用,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技術以沉浸式體驗將觀眾帶入空間轉譯。2.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技術的運用打破時空限制,讓博物館文化傳承具備永續性。3.藉由科技手法輔助融入博物館展覽呈現,可進行對話和情感反應的各種交互,除聚焦回顧觀眾的個人生活經驗,亦可引導其在社會當中的意義構建。善用科技特性融入博物館展示,可誘發觀眾對展覽品的好奇心,除願意主動瞭解展品內容,亦會在觀展後感到愉悅、滿足和有自信,同時對館所留下好參觀經驗和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