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 估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水電 估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VICKY寫的 打造人氣甜點店:接單接著就開店,甜點師創業學大公開! 和高希均的 進步台灣:七○年代起提倡的「改」與「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出色文化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工學院產業安全與防災學程 陳俊勳、邱晨瑋所指導 康金城的 自動撒水系統水力計算及價值工程分析之研究 (2021),提出水電 估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撒水設備、水力計算、KYPIPE、價值工程、成本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經營管理EMBA專班 劉祐綸所指導 蔡源國的 不退流行的價值-傳統產業經營與關鍵成功因素模型建構:以水電工程公司甲級承裝業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水電工程、甲級承裝業、關鍵成功因素的重點而找出了 水電 估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水電 估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打造人氣甜點店:接單接著就開店,甜點師創業學大公開!

為了解決水電 估算的問題,作者VICKY 這樣論述:

藝人指定造型蛋糕甜點名店VK Cooking House, 首本甜點創業教戰分享! 獻給所有喜愛手作甜點,懷有甜點師追夢之旅的你。     ✦藝人活動御用甜點師‧超吸睛造型蛋糕!   擅長製作翻糖蛋糕、糖霜餅乾等多種造型蛋糕的VICKY,是藝人明星舉辦活動或生日時,最常指定的御用甜點師。曾替蔡琴、陳綺貞、林依晨、柯有倫等藝人,及賣座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製作專屬蛋糕。     ✦用甜點改寫人生,努力踏實地完成夢想   曾為一名運動員的VICKY,18歲奧運落選那年,開始思考未來職涯規劃,直到後來,看到了漂亮的糖霜餅乾,驚覺原來甜點也可以做得這麼漂亮時,便決定用甜點改寫人生。她開始買書、上

網蒐集資料,拿出運動員的精神,利用下班跟休假的時間,不斷的努力練習,開啟了她的甜點師築夢之旅!這段期間,她成立工作室開始接單,練習將甜點品質做得更穩定,提升技術,也培養了工作室名氣,吸引藝人及各大品牌客製甜點。一直到2021年,終於開了第一間甜點店!     ✦接單、開店必學的創業心法大公開!   ‧自學甜點VS甜點學校上課:零基礎烘焙新手,應該自學甜點?還是出國進修好?自學甜點方法有很多,除了找資料實作精進技術,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到一間餐廳或甜點店上班學習,不僅可以學到甜點技術,還能學到人事管理、營運流程等許多實戰經驗!     ‧工作室VS實體店:甜點工作室與實體店有什麼優劣勢?工作室雖

然入門門檻較低,但主要以接單為主,屬於被動式行銷。實體店面需要較高的資本額,但能夠主動創造機會,吸引更多人上門消費。     ‧如何選擇店面位置:人潮絕對是挑選店面的首要條件!台北中山區、信義區雖然屬於甜點一級戰區,但相對需要更高的資本額,且信義區的人潮大多於百貨商場內,因此VK Cooking House最後選擇坐落於熱鬧繁華的西門町,打造萬華少見的質感甜點咖啡店。     ‧客席數:為什麼大排長龍的店會倒店?選擇店面時,除了考量人潮,客席數也必須列入考量,因為20個座位與40個座位,所能創造的翻桌率跟業績,可是有很大的差別!      ‧試營運:我們常聽到的試營運,目的到底是什麼?試營運是

為了幫助你更加了解店面周邊客群,定價接受度、產品的口味喜好等,都能透過試營運的行銷手法,幫助你更快了解客群!     ‧成本估算:學會食材、水電、人力等成本支出,就能找出合適又能有所獲利的定價!     ‧打造夢幻甜點櫃:甜點櫃是一間甜點店的靈魂,不同層該放哪些甜點,該放幾個,都有一定的巧思與設計。     ✦製作甜點撇步不私藏!   1. 甜點備料週計畫:甜點櫃被掃空,可是會讓人很緊張!為了避免手忙腳亂,做好一週的備料計畫,才不會擔心沒有甜點可以賣。     2. 提升效率的前置作業:奶油退冰了嗎?烤箱預熱了嗎?麵粉過篩了嗎……這些小動作,若能提早進行,製作甜點時,就能不急不徐地開始動工。即

便已經是做甜點的老手,VICKY也曾有過不小心出錯的時候,若能避免這些失誤,甜點就能做得更順利!     3. 好的工具設備,就是成功的開始:電動攪拌機、多層爐電烤箱、旋風烤箱、丹麥機……這些設備該怎麼挑?優缺點又是什麼?聽聽VICKY怎麼挑、怎麼用!     ✦教你製作31款超人氣美味甜點   時下最流行的司康、昭和布丁、肉桂捲、經典巴斯克乳酪蛋糕;經典不敗的檸檬塔、提拉米蘇、可麗露;IG拍照超吸睛的焦糖莓果巧克力、星空尊爵巧克力;獨家創意好評的鳳梨百香果、西西里咖啡;大人小孩都喜歡的麝香葡萄塔、舒芙蕾,VICKY不私藏的製作秘方全收錄。   本書特色     收錄網路接單到實體店的創業經驗

,包括店面挑選、資本額準備、成本計算、客席數、試營運、甜點櫃設計等,均有豐富扎實的經驗分享,對於經營甜點工作室,或是準備開店的人,都有很大的幫助。

水電 估算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買料估估吓?用「裝修物料計算機」幫幫手啦!◤ 裝修建材其實都佔咗成個裝修預算一部份金額o架,所以大家係好應該了解建材嘅用量同埋價錢,咁先可以有更準備嘅裝修預算o架~ 唔知點估算建材價錢? 不如等裝修妹介紹一個小工具俾大家用吓啦!

?Click入嚟睇埋其他裝修電視Deco-TV嘅影片?
http://bit.ly/2ZuGIWi

裝修妹每星期為大家送上各類裝修/家居生活小Tips,記得留意佢嘅專頁喇!

=========================
? 裝修佬 - 香港一站式網上裝修平台 ?|想知道更多裝修資訊,就記得Like我哋Facebook喇!
?【專欄文章】http://bit.ly/2LyQXno
?【Deco-TV】http://bit.ly/2ZuGIWi
?【我要裝修】https://bit.ly/39UZXPO
?【Mall優惠】http://bit.ly/34qchEl
⭐【裝修學院】http://bit.ly/34opKMR
?【國際網站】http://bit.ly/34rzfLb
?【裝修測試】https://bit.ly/3eeuoB6
?【家居保障】https://bit.ly/2Jf1yGS
=========================
?裝修佬現誠招各路裝修師傅、DIY達人、設計公司、專欄作家,參與裝修佬拍攝、提供裝修案例及文章撰寫工作|有興趣參與請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並附上個人或公司簡介,我們將有專人與你聯絡。

#香港一站式網上裝修平台
#幫你揀選最適合你嘅裝修佬
#裝修 #裝修佬 #裝修案例

自動撒水系統水力計算及價值工程分析之研究

為了解決水電 估算的問題,作者康金城 這樣論述:

依據國內「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規定,把水當為主要滅火藥劑之滅火設備,計有室內/外消防栓設備、自動撒水設備、水霧滅火設備、泡沫滅火設備等。依照場所之用途、面積、高度或樓層屬性等條件選用合適之設備,其中有分手動啟動方式或手動與自動兩用啟動方式,在各自動滅火設備中,以自動撒水設備設置最普遍,故本研究以自動撒水設備為研究對象。自動撒水設備發展至今已200餘年,經證實為可靠有效之滅火設備,在火災防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具有降低火場溫度、控制火勢、防止延燒及撲滅火勢等功能,故被世界各國消防機關與保險界公認為較可靠的滅火設備。國內的自動撒水滅火設備法規,主要參考日本規範,設計者在規劃階段沿襲舊版

法規採用管徑規格法為管徑選用參考,此舉過於保守或未能考量實際整體性能,導致無法達到最適化經濟效益。近年來因少子化的衝擊,人口老化的速度日趨嚴重,醫療院所的需求及依賴逐年遞增且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故本研究以醫院當案例,先以符合國內設置標準之規範為比較基準,並以此為各種參數比較的依據,先後再以NFPA之管徑規格法與水力計算法等2種手算模式;相互比較各參數間彼此之差異,結果以NFPA管徑規格法最高,國內設置標準次之,最後NFPA水力計算法最弱。其後以水力計算軟體KYPIPE以本研究案例為範本,建立相同情境之模型,驗證在符合國內手算模式之案例中,經該水力軟體運算後,各撒水頭之放射壓力探討是否均能符

合國內設置標準之規定;該驗證結果顯示有2處放水壓力不足;探究其因乃支管上有採T分配管之情形;本研究最後再透過價值工程之學理概念及應用,設計4種情境並輔以KYPIPE水力計算軟體之運算,分析撒水設備之各項影響因子及估算其建置成本。本研究在排除共通性設備之材料及安裝工資成本,發現同樹狀配管模式經調整其管徑大小後,工程造價成本可節省約15.86%;採小環狀配管時,工程造價成本可節省約12.21%;採大環狀配管時,工程造價成本僅可節省約3.81%。

進步台灣:七○年代起提倡的「改」與「變」

為了解決水電 估算的問題,作者高希均 這樣論述:

  到底是個人進步,社會才能進步?   還是社會進步,個人才容易進步?   答案是——   唯有提倡進步的觀念,   才能有進步的政策,   產生進步的社會。     在疫情肆虐、經濟受衝擊、施政開倒車的日子裡,   可還記得那顆滿懷熱血、「書生報國」的初心?     讓我們繼續堅持「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的初衷,   持續奮進,學習進步觀念,一同提升台灣社會的生命力。     高希均教授是華人世界倡導且傳播進步觀念的先行者。五十年來,一向以身作則,與時俱進,持續撰書與論著,勤耕不輟。     身為傑出經濟學者和教育家的高教授,在七○

年代秉持著「書生報國」的熱切,放下在美國傑出的教職,用關懷社會的心志投身文化出版,接連在1981年發起創辦《天下》雜誌、1982年與王力行創辦「天下文化」、 1986年與王力行、張作錦創辦《遠見》雜誌。其所創立及帶領的「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近四十年來致力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志業,現已成為華人世界深具影響力的集團,積極推廣「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終身學習觀念。     2021年適逢《遠見》雜誌創刊35週年,在全球面臨新冠病毒疫情衝擊的當下,回顧高教授在《天下》雜誌、《遠見》雜誌創立初期撰寫的精闢文章,以及對台灣走向經濟成長、民主提升過程中11位典範人物的回顧,讓讀者一同審視台

灣在經濟起飛過程中所產生的種種問題,讓大家從中一同找回對國家、社會的關懷與初衷,堅持學習、前進不懈的信念,將進步觀念繼續傳播下去。     值得我們鍥而不捨、持續推動的「進步觀念」   —對人要講究平等的人際關係,不受人情干擾。   —對事要遵守法治的精神,不受特權的影響。   —每人要有是非心、正義感、善盡社會責任。   —每人要有愛國心、責任感、深信自求多福。   —每人要深信一個美好的社會是民主、公平與自由的。   專業推薦     當年高希均的文章〈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叫每個人眼睛為之一亮,腦袋像猛然被鑿開了。高教授警告國人,不能靠政府開支票過

日子,羊毛一定出在羊身上。他呼籲政府和社會大眾在觀念和行動上要懂得「付出」和「創新」,才能過渡到一個真正有尊嚴的富裕社會。   他的另一宏文〈決策錯誤比貪汙更可怕〉,等於再給政府一記重拳。而當時的政府雖被人形容為「專權」,倒是有容言的雅量,也有改進的勇氣。中華民國能逐漸走向現代化,發展經濟,增強國力,靠各方面的努力,輿論界是其中的一環。而在媒體上發揮導引作用的學者,高希均教授無疑是先鋒隊中的主力。—— 張作錦(《聯合報》前總編輯) 作者簡介   高希均     南京出生,江南度過童年,一九四九年來台。先後在台北商業大學(原為台北商職)、中興大學(原為省立台中農學院)與美國

南達科達州立大學(碩士)畢業,並獲三校傑出校友獎。     一九六四年獲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應聘為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經濟系助理教授,七年後升任正教授,並出任經濟系主任(1971–1980)。一九七一年當選美國傑出教育家,一九七四年威斯康辛大學傑出教授獎,一九九八年威州州長卓越貢獻獎。入選美國傅爾布萊特訪問教授名人堂。二○一三年亞洲大學第一位名譽管理學博士,二○一四年中興大學名譽管理學博士,二○二○年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名譽商學博士。二○一六年四月總統頒贈「二等景星勳章」。     曾任經合會人力小組顧問、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講座教授、中興大學知識經濟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

、行政院政務顧問、經濟部顧問、監察院諮詢委員、國統會研究委員及國內外文教基金會董事。     一九八○年代在台灣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與「財團法人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著作曾三次獲金鼎獎,另獲金鼎獎特別貢獻獎。中文著作在台北出版三十餘種,大陸出版九種,包括《經濟人、社會人、文化人》《經濟學的世界》等,並獲倫敦金融時報第一屆亞洲企管著作獎。 |緣起|從「天下沒有白吃午餐」到創辦天下、遠見、天下文化 張作錦 |自序|推動進步觀念的初心 高希均 第一部 啟航—八○年代觀念啟航 1 一九

八一年《天下》雜誌創刊詞—經濟是我們的命脈 2 一九八六年《遠見》雜誌創刊詞—為什麼要創辦《遠見》? 3 一九八二年「天下文化」起步—撒下一顆學習的種子 4 二○○二年「小天下」的誕生—以少兒優良讀物為「大格局」催生 5 二○○六年《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問世—呼應台灣的需求 第二部 共擁天下—播種「改」與「變」的進步觀念(1981-1986) 1 我們的企業家在哪裡? 2 創造財富才能照顧低所得 3 我們要把什麼留給下一代 4 人力投資與人才利用 5 決策錯誤比貪汙更可怕 6「經濟人」與「社會人」 7「按道理做」—財經決策的基本原則 8 扭轉財經政策的「無力感」 9 放眼看天下—不做

「國際經濟文盲」 10 灰燼中出鳳凰—「經濟衰退」的教訓:「盡己所能」 11 市場經濟下的「競賽規則」—美國的例子 12 為什麼決策會錯誤? 13 我們從「日本經驗」中得到什麼? 14 推動進步觀念的絆腳石 15攀登三座經濟頂峰—自由化、制度化、國際化 16交棒人全力以赴,接棒人全力衝刺 17企業形象—良性循環的原動力 18 白天鵝抑醜小鴨?—減少政府與民間的差距 19 不再是保母,不再是公僕—給公務員應有的尊敬 20 如何對抗自私與短視 第三部 共懷遠見—栽植觀念之樹(1986-1989) 1 為下一代子孫的幸福投資 2 不能打折扣的公信力 3 人才是一切的根本 4 如何贏得國際尊敬 5

三星創辦人李秉喆:寧靜與堅強 6 知識之宮:紐約的公共圖書館 7 前有勁敵,後有追兵—亞洲四小龍飆向二十一世紀 8 二十一世紀是誰的天下?  9 中產階級社會要靠制度運作 10 縮短六十年所得差距—鄧小平需要「台灣經驗」 11 不要強人領導,要強勢領導 12 位高、名重、權大,但影響力小—從美國總統想到台灣領導 13 五種「新夾殺」下的企業危機 14 物價變動值得重視,不值得緊張 15 這是一個貪的時代—它使人心散、心慌、心變 第四部 轉型年代中的關鍵人物 1 蔣經國:深耕台灣的真正的君子 2 孫運璿:台灣第一位工程師性格的政治家 3 李國鼎:一位決策者的高貴靈魂 4 趙耀東:敢想、敢說、敢

做 5 郝柏村:使命感.迫切感.責任感 6 王作榮:台灣第一位「政策經濟學家」 7 徐立德:成功不必在己 8 孫震:「書人合一」的君子與學者 9 連戰:改變,才有希望 10 錢復:見證台灣政經風雲年代 11 王建煊:政治是「無私的奉獻」 後記 新冠病毒肆虐下的三篇省思 1 川普主政下,遠離「美國第一」—諾貝爾獎得主史迪格里茲的評斷 2 以讀攻毒,以書止輸 3 我們同在一口井裡—在世界失控中的四項覺醒 |附錄| 高希均中文著作年表 緣起   從「天下沒有白吃午餐」到創辦天下、遠見、天下文化   張作錦     一九七七年四月間,我在當時的媒體上,看到兩篇署名「高希均」的文

章,字數不多,但觀點新穎,說理動人。經打聽,作者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受當時行政院經建會及台灣大學的邀請回國。我請他吃飯聊天,當然意在約稿。當時台灣雖不富裕,《聯合報》請作者下個小館還是不成問題的,但高先生卻隨意走進一家快餐店,每人一杯咖啡一個漢堡,吃得簡單,談得深入。      (一)「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   沒有幾天,稿子來了,是評述「當前經濟觀念」的系列文章,篇篇都有與眾不同的觀點。到了第五篇〈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更叫每個人眼睛為之一亮,腦袋像猛然被鑿開了。那個時代的台灣,還沒有「國際化」,對新知識、新觀念了解不夠,而當時的蔣經國政府,處處以人民生計為念,不僅稅

賦要低,公用事業如水電瓦斯等等費用,都不准漲價,以安定百姓的生活。但高希均教授警告國人,不能靠政府開支票過日子,羊毛一定出在羊身上。他呼籲政府和社會大眾在觀念和行動上要懂得「付出」和「創新」,才能過渡到一個真正有尊嚴的富裕社會。     高教授的文章,直如暮鼓晨鐘,社會大眾都聽進去了,人人都能琅琅上口他那句話。高先生因感冒去診所求診,醫生一看表上是高教授大名,堅不收診察費,以感謝他為我們國家所做的「診察」。高先生坐計程車,司機在報上看過他的照片,認出他來,一定要免費送他一程,表示升斗小民的尊敬。     「白吃午餐」不僅激勵了廣大讀者,也激勵了作者自己,高教授在以後短短幾個月內

,接連寫了很多漂亮精闢的文章,提出的都是言人所未言的主張,譬如:     低物價政策是有害的;   公立大學的學費應該調整;   在政府機構裡,公事不可私辦。     當然,不會忘記他另一宏文〈決策錯誤比貪汙更可怕〉,等於再給政府一記重拳。而當時的政府雖被人形容為「專權」,倒是有容言的雅量,也有改進的勇氣。中華民國能逐漸走向現代化,發展經濟,增強國力,靠各方面的努力,輿論界是其中的一環。而在媒體上發揮導引作用的學者,高希均教授無疑是先鋒隊中的主力。     高教授的每一篇文章,都引起社會極大的回響。我雖然沒有跟他詳細談過,但我想他那時一定有兩點感受:   第

一、台灣需要輸入更多新觀念,以促進國家社會的整體進步;   第二、媒體的影響力很大,但報紙是一種大眾讀物,雜誌才能深入而細緻地討論問題。     (二)創辦《天下》、《遠見》與「天下文化」   在台灣辦一本雜誌,那時大概在他心裡已經埋下了一顆種籽。     一九七九年中美斷交,一時人心惶惶。大家多認為,台灣應該發展經濟,充實自己的力量,才能渡過難關。如果一般人都有這樣的認識,在美國大學教經濟學的高希均教授,自然更了解這一點。於是他從美國請假回來,邀請殷允芃、王力行兩位女士,又拉上我,在一九八一年共同創辦了以討論經濟問題為核心的《天下》雜誌。在那個「要害一個人就勸他辦雜誌」

的年代,為了增加大家的信心,高教授承擔了最大股份。     當時台灣還有《出版法》,依規定出版刊物要有一位本國籍的人任發行人,負法律責任。高教授在美國任教,尚未返國常住,還沒有恢復戶籍,所以由我擔任發行人,高教授自任社長,殷小姐負責編輯部門,王小姐負責業務部門。但因為人手少,其實都是「共管」。因為當時我是《聯合報》總編輯,報館負責人覺得我兼任雜誌發行人多有不便,沒多久我就辭謝發行人,由殷小姐擔任發行人兼總編輯,王小姐擔任副總編輯,他們幾位堅持要我保留「共同創辦人」的頭銜。     雖然《天下》雜誌一創刊就轟動,發行、廣告、讀者、聲譽都直線上升,但高教授在美國大學有專任教職,只能

短期回來,雜誌的「領導中心」不免有些扞格。我一九八二年去美國休假一年,隨後即留在聯合報系美國《世界日報》任職,其間曾回來與高教授和殷、王兩位小姐共商雜誌的「分合大計」,以求長久發展之道。最後協議,《天下》雜誌由殷小姐負責主持,高教授和王小姐負責「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並另行創辦了《遠見》雜誌。     高教授也許覺得台灣經濟已經站穩了腳步,《遠見》雜誌就比較是一本綜合性的刊物。目標在「傳播新觀念,開拓新視野」。就是希望國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所以叫《遠見》。     沒有知識的人怎會有「遠見」?除了兩本雜誌,加上「天下文化出版公司」,高教授以「豐富閱讀世界」來服務社會。而推廣讀書

,更是他長期的努力目標,他提出「新讀書主義」,有四點倡議:自己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天下文化」選書嚴謹,高教授堅信:「好書正如好人一樣,有時寂寞,但不會孤獨。」 為了使《遠見》成為「台灣前進的動力」,高教授在他的「出版集團」裡增加好幾本給「青少年」和「家庭」閱讀的刊物;又經常舉辦大型的文化和社會性活動,帶動台灣超越前進。     (三)「天下文化」二○一八年售書高約四十座「一○一」   外人常感覺奇怪,「天下文化」出版了這麼多好書,都是從哪裡找來的?祕密藏在「天下文化」附設的「人文空間」裡。這是台北有名的「文化沙龍」,精力

充沛的高教授,幾乎早、午、晚三餐都在這裡和文化、學術、政經等各界人士喝咖啡、吃簡餐聊天。很多有內容、有分量的好書,都是從「聊天」裡出來的。     如果以文字述說「遠見.天下文化」的成就比較抽象,那就說一點具體數字:事業群二○一八年總銷售書刊是一百七十萬冊。以一冊書平均厚度一.二公分估算,二○一八年總銷售書刊約當四十座台北「一○一大樓」。     高教授在台灣為文化出版事業努力奮戰幾十年,作為他一位長期的朋友,我確知,他的貢獻、他的影響力,就像他形容好書一樣,不僅不孤獨,也將不寂寞。      二○一九年九月發表於《姑念該生》/二○二一年九月摘錄 決策錯誤比貪汙更可怕

 一 貪汙,不論它是發生在政府或民營的機構,不論它數額的多寡,不論它方式的不同,都是令人痛心的。因為它一面破壞法紀,助長權勢;另一方面又腐蝕民心,造成特權。 台灣三十年來進步的原因之一,也就是人民對政府高階層人員的尊敬與信賴:尊敬他們的品格,信賴他們的操守。 儘管貪汙受到人人指責,但在某些時空情況下,也可能會有比貪汙更可怕的事例。 社會上每一個人,可站在自己的價值系統及知識領域中,參與討論貪汙是否最可怕?有沒有比貪汙更可怕的事例?然後一起來減少這種不幸的現象。 二 筆者則認為:在台灣目前情況下,如果政府部門沒有把其擁有的資源有效地利用,其所產生的經濟後果,遠比零碎的、低階層的、偶發的貪汙更可怕

。 任何國家所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我國更是如此。這些可用的資源有些是有形的—如可支配的經費(中央及地方)及可調度的人力(各級公務員);有些則是無形的—如合乎潮流的典章制度及受人尊重的國家形象。當這些資源的使用效率未被充分發揮時,損及的不僅是短期的人民的利益,也是長期的國家的利益。 讓我們假想一些資源誤用的例子: ⑴    興建一個並不急需的工程。 ⑵    延誤一個重大投資的決定。 ⑶    政府對某一事業的投資或者過多,或者不足。 ⑷    政府某一部門的預算偏高;另一部門預算偏低。 ⑸    津貼一個不需要津貼的行業。 ⑹    保護一個不需要再保護的工業。 此外,不切實際的法令、緩慢的

行政效率、有關部門的缺少配合,都減少了政府與民間資源的有效利用。 上述假想的六個可能性,說明了政府部門對資源之誤用可能來自決策時對: ⑴    時間判斷的錯誤(1、2兩例)。 ⑵    數額判斷的錯誤(3、4兩例)。 ⑶    對象判斷的錯誤(5、6兩例)。 更具體地說,政府部門對有限資源之誤用,基本上是來自於對優先次序(priority)的判斷錯誤。

不退流行的價值-傳統產業經營與關鍵成功因素模型建構:以水電工程公司甲級承裝業為例

為了解決水電 估算的問題,作者蔡源國 這樣論述:

水電工程是建設工業社會之水力、電能、民生相關需求而衍生的產業。建構在營建業為附屬性產業,在推動工業社會的進展中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然而,為了因應不同時代變化與面對整體經濟環境急速變動,如何發展出自己的競爭優勢,創造出更高的價值性工程,為當今水電工程業訂定經營策略刻不容緩之要事。過去關於水電工程業的研究普遍著重於單一業務的討論,鮮少研究從管理角度探討全面性水電工程經營管理之關鍵成功因素議題。本研究即深入探討台灣此行業的產業概況,改變、決策之探討其為傳統產業但仍穩定於現有市場的成功因素。本研究透過質性訪談資料稿歸納分析出十四項關鍵成功因素,建構成十四項水電工程甲級承裝業關鍵成功因素模型,可供同行

訂定競爭策略、企業優化轉型及協助未來想開設水電工程企業發展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