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蘊草變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水蘊草變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孫轅寫的 下一座世界工廠:黑土變黃金,未來全球經濟引擎與商戰必爭之地 非洲 和(法)勒內·夏爾的 憤怒與神秘:勒內·夏爾詩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養水芙蓉發現LED燈具差別【小小竹- 水族世界好美妙】也說明:( 變黃的葉子開始腐爛,使魚缸水質表面濁濁的。) ... 昨天晚上花了整整兩小時清理大缸,整理水蘊草﹝一直掉,乾脆舊棉拉掉重包﹞. 水面的水芙蓉被我撤了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寶鼎 和譯林所出版 。

輔仁大學 心理學系 丁興祥所指導 黃婕甯的 隨著日子往前走:陸小曼心理傳記研究 (2018),提出水蘊草變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心理傳記、生命歷程、陸小曼。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系 邱燮友所指導 蘇心一的 東坡詞之體類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蘇軾、詞的重點而找出了 水蘊草變黃的解答。

最後網站請問孔雀於和水蘊草的問題- 社會議題則補充:水蘊草不需要肥料但是需要陽光就可以生長了,但是如果陽光不夠的話容易造成水蘊草變黃死亡.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06-12-20T14:12.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水蘊草變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下一座世界工廠:黑土變黃金,未來全球經濟引擎與商戰必爭之地 非洲

為了解決水蘊草變黃的問題,作者孫轅 這樣論述:

卸下「世界工廠」稱號的中國 湧進中資而迅速壯大的非洲 是脫貧致富的機遇,還是困難未知的風險? 看中國商人如何「製造」新非洲!   《金融時報》讚譽:「年度最棒的商業書!」   《哈佛商業評論》、《外交》雜誌、《石英》雜誌熱烈好評   結合報導文學、個人史、經濟研究的精彩著作   ★★《商業周刊》第1639期獨家書摘★★   複製中國製造業成功模式,非洲脫貧致富的關鍵力量!   非洲的工業革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想法   未來十年全球成長最快的十個國家中,將有八個來自非洲大陸      近年來,中國投資非洲製造業的數量快速增長,已成為非洲最大的外國貿易夥伴、最大的基礎設施融資國,也

是海外直接投資成長最快的金源。中國企業家爭先恐後地湧入非洲大陸設廠,這股投資熱潮正重塑這塊土地的面貌。   這個昔日的製造業強國為何選擇非洲?這是否又是另一起外國勢力強奪資源的案例?作者橫跨非洲大陸、訪談近五十位中國企業家,揭示非洲潛在的發展動能遠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巨大且富含潛力,而中國的投資也改造了非洲的經濟與社會,提供數百萬非洲人生平第一份正式工作,更培養出新世代的非洲創業者。   雖然中國工廠的進駐也帶來無數隱憂:貪污腐敗的官僚主義、種族歧視造成的不平等待遇、走私猖獗⋯⋯,非洲當地政府不夠健全的治理與工業化發展階段必經的痛苦與磨合,皆是非洲邁向工業化之路的阻礙,但在希望與挫敗夾雜之中,

非洲蛻變成長的可能性將被淬煉出來。   是落伍的發展模式,還是全面提升社會水準的持久之道?   從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初期的英國,到十九世紀的美國,再到二十世紀的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從這些國家的崛起可以窺見:製造業足以改造整個經濟結構,提升國家與個人的財富水準,工業化正是中國在三十年內從貧窮落後的國家轉變成世界一大經濟體的關鍵,而非洲藉由成為下一座世界工廠,也可以複製中國的成功典範,從追隨者一躍成為領頭羊。   《下一座世界工廠》第一部帶大家走進非洲的中國工廠,一窺內部的真實狀況。第二部探討這些工廠在經濟、政治、社會面開創的種種可能性。結合實地探訪研究與引人入勝的故事,佐以精闢的商業與經濟理

論分析,帶領讀者重新審視非洲於未來全球經濟中的角色定位,以及蘊藏其中的廣大商機。 本書特色   1. 作者在本書的每一章都以生動的個人故事開場,讓原本顯得生硬枯燥的經濟與政治議題,多了許多在地故事與當地人文觀點,相當具有可讀性。   2. 作者的文筆十分流暢,講故事的功力十分高超,每個故事的呈現,不論是中國商人、非洲工人、貧窮學生,或是作者自己的親身經歷,都講得恰到好處,讓我們得以從不同人物的角度,窺見非洲成為「下一座世界工廠」的可能性與所面臨的挑戰。   3. 本書在中國「錢進非洲」的探討中,一反以中國為主的觀點,而是以非洲本位作為出發點,來剖析非洲作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對於非洲本身與全

球經貿的重要性,在觀點與切入角度上相當令人耳目一新。 專業推薦   朱雲漢/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顯峰/臺灣大學經濟系兼任副教授   林奇芬/《Money錢》雜誌顧問、理財作家   林昶聿/Meet.jobs跨境獵才平台創辦人暨CAO   陳阡蕙/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   張文揚/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    張海德/「海德頻道」作者   蔡中民/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盧韋辰/wowAfrica阿非卡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臺灣非洲研究論壇執行長、臺灣大學政治系兼任教授   ──專業推薦   (依照姓氏筆劃排序

) 各界好評   「孫轅這本有關中國製造業在非洲崛起的精彩著作,讓我們不再膚淺地把中國投資者視為『新殖民主義者』。她結合了記者的犀利筆觸以及商業分析師的扎實訓練,以詳盡的實地調查為經,豐富的實際資料為緯,勾勒出詳盡的全貌。不過,其中最動人的描述,還是那些可能啟動非洲工業革命的中國和非洲先驅在非洲開疆闢土的故事。」黛博拉・布勞蒂甘(Deborah Brautigam)/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院國際政經教授及中非研究專案創始主任   「孫轅主張,非洲明確地邁向工業化,即將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我認同她的觀點。這本研究透徹的好書提供了實用的經驗,也提出中肯的問題。我非常推薦政策制定者、企業

家、學者或是對全球經濟的未來感興趣的人閱讀這本書。」阿里科‧丹格特(Aliko Dangote)/丹格特集團(Dangote Group)董事長兼執行長   「這是一本結合報導文學、個人史、經濟研究的精彩著作。孫轅在深入探索中非工業化的複雜性和可能性時,特別擅長描寫中國和非洲工廠主和勞工的故事,以及環繞他們的總體經濟力量。」徐桓(Huan Hsu)/《偷瓷賊》(The Porcelain Thief)作者 「這本書生動地描述中國如何改造非洲的未來,敘事明晰易懂,亦兼顧了分析的嚴謹性。我推薦讀者以這本書作為悲觀主義的解藥。」卡雷斯圖斯‧朱馬(Calestous Juma)/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國

際發展實務教授,《創新及其敵人》(Innovation and Its Enemies)作者   「這本重要著作把個人的故事以及中國和非洲的大規模工業化運動精彩地交織在一起,不僅增進了我們對全貌的瞭解,也揭露那些遍佈在非洲大陸上的工廠營運實況。我們有幸能夠透過孫轅的敏銳觀察與分析,窺探這個迷人的世界。」李一諾(Yinuo Li)/蓋茲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非洲的工業化和中非關係可說是當今兩大重要的發展趨勢,孫轅為這兩大趨勢提供了令人難忘又充滿挑戰性的敘述。這本書結合了實地的採訪研究、對發展理論的深入理解,以及對非洲景觀的廣博認知。如果你想瞭解非洲面臨的機會和棘手抉擇,這是一本難能

可貴的佳作。」喬納森‧沃茲佐爾(Jonathan Woetzel)/麥肯錫公司資深合夥人   「孫轅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中國企業家在非洲的生動故事,以吸引讀者瞭解發展、投資、治理、公共衛生等複雜的議題。這本書引人入勝,書寫流暢,令人耳目一新。」柯偉林(William C. Kirby)/哈佛大學中國研究教授   「孫轅把重點從中非貿易轉向中國對非洲的生產投資,另闢了一片可能產生深遠影響的關鍵前線。這是一本可以激發出更多研究的導航之書。」穆希薩‧基圖伊(Mukhisa Kituyi)/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祕書長   「孫轅是卓越又敏銳的觀察家,她對新非洲的見解令人耳目一新,也激勵人心,非

常值得一讀及銘記在心。」理查‧李基(Richard Leakey)/全球知名古人類學家與保育家   「很少學者像孫轅那樣瞭解中非複雜關係的微妙細節。她以充滿文采及活力的寫作風格,提出深入的分析和見解,幫讀者瞭解非洲工業化的進程,以及中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撒‧福可(Isaac K. Fokuo Jr.)/中非卓越中心基金會的共同創辦人、博索公司(Botho Limited)創辦人兼負責人、非洲領導網路(African Leadership Network)前執行長

水蘊草變黃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盛夏,是台東果香恣意飄散的季節,進入鹿野,放眼望去一片又一片的鳳梨田,整齊劃一;農夫巡著套袋,裡頭的鳳梨正慢慢由綠變黃,可以準備採收了!趁鳳梨恰好熟成時來訪,連旅程都變得香甜了起來。
踏上「仲夏饗鹿野」,隨著在地「#饗嚮台東」團隊的導覽腳步,帶領著旅人一同走入田野間感受農人珍視的田地與作物,欣賞鹿野自然的日常生態,品嚐每一口在地食材所蘊藏的美妙滋味,身心在這清新的空氣中,全然放鬆。透過帶領得以體會,原來生活的健康、平安是如此舒服。
想體驗嗎?一起參加香氣十足的「夏果藝術季」吧!
#仲夏饗鹿野
活動日期:2018/07/21-22(六、日)
活動時間:09:00-21:00
活動地點:永安社區
#野鹿親子同樂會
活動日期:2018/07/29(日)
活動時間:14:00-17:00
活動地點:龍田大草原
#慢漫山城-佐茶草地音樂會
活動日期:2018/08/11(六)
活動時間:15:00-21:00
活動地點:鹿野區役場
#LULU GREEN農夫市集音樂會
活動日期:2018/08/17-18(五、六)
活動時間:14:00-21:00
活動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萬物糧倉官方網站報名:https://goo.gl/3LcrHK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

隨著日子往前走:陸小曼心理傳記研究

為了解決水蘊草變黃的問題,作者黃婕甯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心理傳記學為研究方法,以民國初年名女人陸小曼為傳主,探討其愛戀及婚姻發展的生命歷程。作者廣泛收集與傳主相關的各種歷史文獻和資料,藉著多重資料比對與分析後,再將傳主生命故事進一步解析與詮釋其生命歷程。傳主自媒妁婚姻的困頓與墮胎的抉擇,她以追求「本性」為由嚮往自由戀愛並結束媒妁婚姻,雖經歷著社會、師長與雙方家族輿論壓力終於再婚,婚後的生活她與夫家不斷有矛盾與衝突,因著配偶飛機逝世的意外重大打擊,傳主始以寡婦自居,她透過以二次寫作重塑關係並自我再認定,成為專業畫師達到經濟獨立,晚年時她逐漸發展出社會興趣並以道德自覺的生活實踐。本研究透過互為主體的對話,使傳主與作者之間互為主體,擺脫傳統主客

二元的立場,透過傳主生命歷程進行解析與詮釋的學習經驗,反映與回觀到作者所處的社會文化與環境,作者從中覺察與反思再實踐於生活中,屬一種實踐取向的心理傳記學。

憤怒與神秘:勒內·夏爾詩選

為了解決水蘊草變黃的問題,作者(法)勒內·夏爾 這樣論述:

《憤怒與神秘》收入了勒內?夏爾從1938年到1947年間近十年的詩歌作品,至今已累積銷售近十萬冊,是為他在法國讀者及詩歌史中真正奠定地位的成名作。這部詩集從形式到內容各方面在法國詩歌史中都具有關鍵地位,被認為是勒內?夏爾當之無愧的代表之作。 勒內.夏爾(René Char),二戰後法國詩壇很強有力的重要詩人,出生於普羅旺斯地區沃克呂茲省。他是極少數在生前即入選伽利馬「七星文庫」經典的法國作家之一,亦是海德格爾訪法時獨一希望當面拜會的法國詩人,更是加繆、巴塔耶、阿倫特、福柯等歐洲思想家多次在著作中徵引的對象。勒內.夏爾的詩短小簡練,卻迸發著強大的語言密度,躍動著震撼人心的美

。每一份詩意背後,都包含著生活的重重一擊,蘊藏著沉重與痛苦,蘊藏著對虛無的抵制、對荒誕的憤怒、對美的執著,讓人感受到大地的重力與天空的高遠。 他的詩句如淬火的利劍般劈開人類內心的黑暗,如燭火般在暗夜中閃光。夏爾的詩歌為人類的生存確立起堅實的維度,堅定地在大地上棲居,抵禦平庸與荒誕的侵襲。他對於詞語的使用本身,也在不斷敲打著流俗,讓每一個詞重新在根源處綻放光彩。夏爾早年曾投身超現實主義運動,20世紀30年代末由於深感超現實主義的弱點而逐漸與之疏遠。40年代維希政府時期,投入法國南方的抵抗運動並成為普羅旺斯地區的游擊隊領袖。1938—1945年,他在與納粹抗爭的同時保持著詩歌創作,但拒絕在任何刊

物發表任何作品。直到1945年法國解放后,他才正式回歸詩壇,連續發表《修普諾斯散記》《粉碎詩篇》等,並於1948年在收錄這三部作品的基礎上推出了為其在法國讀者及詩歌史中真正奠定地位的成名作《憤怒與神秘》,至今已累積銷售近十萬冊。 《憤怒與神秘》被法國學界視作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的作品屬於「早期夏爾」,而從這一部作品開始,夏爾進入了一個詩人真正的壯年。後續出版《早起者》《尋找谷底與頂峰》《群島般的話語》《溯源》《遺失的赤裸》等詩集。 山岩,混沌,自由 ——抵達中國的勒內•夏爾 (伊夫•貝傑萊) 前世界 概述 與風告別 暴行 篾匠的伴侶 頻頻 狐巢的魅惑 青春 日曆 舊宅

減輕重負 誕辰 勳章 為了這一切無一改變 黃鸝 要素 寬厚的力量 獅子座流星雨 收割草料 缺席 水晶之穗從青草中取出它透明的收穫 路易•居雷爾•德•拉•索爾格 拒不合作 習題 1939出自夜鷹之口 同這類人一起活著 苦役監獄的燈光 歷史學家的茅屋 拒絕之歌 11月8日短箋 褶皺 敬意與饑饉 自由 婚顏 引領 引力 婚顏 埃瓦德涅 附言 形式分享 形式分享 任職與罷免 修普諾斯散記(1943—1944) 修普諾斯散記 橡木玫瑰 磊落的對手 在一片池塘冰面上 囚徒的鉛筆畫 一隻鳥…… 正當的命令有時缺乏人性 在一扇百葉窗欞上 孚日的草廬 萊托 半影 為何你曾離去? 這曾經承載著我們的煙……

耐心 還給他們…… 說出…… 粉碎詩篇(1945—1947) 概述 三姐妹 棋逢對手 多內巴赫•穆勒湖 低聲的頌歌 我棲居在一種痛苦中 鈴蘭 門檻 怪人 火藥 痛楚,轟鳴,寂靜 雅克瑪與茱莉婭 博城通報 鯊魚和海鷗 瑪爾特 君王 祝蛇健康 蘆葦時代 燈芯絨之歌 八月十三的流星 詩琴 敘事噴泉(1947) 盛景 索爾格河 你走得好,阿爾蒂爾•蘭波! 最初的瞬間 雨燕 小夜燈下的瑪利亞 致一種好鬥的虔誠 挖夠了 忠貞 關於《憤怒與神秘》(勒內•夏爾) 譯後記 山岩,混沌,自由 ——抵達中國的勒內•夏爾 [法]伊夫•貝傑萊 詩山崩裂了。它徹底坍塌了嗎?它的崩裂帶來混沌

。山巒正是它即將到來的混沌,它那已然在場的混沌。這被粉碎、切割、散落的壯麗混沌有一個姓名。他叫作勒內•夏爾。 山巒是真實的,它身處當下的時光中。山巒是原生的,它源自當下的時光中。它當下的時光是如此完滿。它在其構造中承載著碎屑,曾被種種未來的遠見,被對於未來的遠見刻下條紋。 在《奧德賽》中,面對詢問其姓名的猙獰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奧德修斯回答說他叫作“無人”。這位奧德修斯便是夏爾,因為一個人固有的身份毫無收益。“我是那說話與講述之人”,除此無他。…… 而夏爾也同樣是這波呂斐摩斯,他朝向海岸的各個方位投擲石塊、山岩,以及埃特納的火山岩彈,試圖去抓住、碾壓並消滅這個把他致盲並逃離的“無人”。夏

爾在戰鬥,面對語言的反叛者,面對由主人與順民共同組成的人類世界的反叛者,夏爾與他們一同掙扎並為了他們而奮勇拼殺。 作為個體,夏爾是一個善用普羅旺斯法語方言的剛強工匠,更是一個鄉野中“透明的人”,是在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不久的《早起者》中他用短促而嚴格的小肖像畫所捕捉之人的精神兄弟;而他同樣也是這憤怒的獨眼巨人,他在黑夜與虛空中與那正在潰逃的無人主宰的話語貼身肉搏。 憤怒是對那已然飛向遠方難以察覺的話語的捕捉。神秘則是對既在場又缺席,既顯露又躲避的話語的尋覓。這狄俄尼索斯式的非連續性把它啟示的壯麗光芒投射在被語言粗暴無恥地加以遮蔽的神秘事物之上,其化身便是對於“重新定性的人類”這一理想

典範的永恆追尋。 夏爾的語言不斷地指明這樣的人,他們處於坦率的狀態、暴烈的狀態、無畏野性的狀態、狂喜能量的狀態,使用著自然的元素、伴侶親密生活的元素、粗俗難忍的當代社會的元素,正如使用那些擲向虛空的巨型岩塊。而對於夏爾來說,在這坦率、暴烈、野性與能量的更遠處,他想在人類身上觸及心靈的密度,以及朝向一個值得追慕的未來投射當下之愛。人,是一支年輕的羽箭。人,是從其超自然的誕生中噴射而出的依舊灼熱的火山岩彈。 夏爾急迫的詞語能量不斷重塑著法語,仿佛一道火山炎流絞成的岩漿,仿佛被下一次山崩所搖撼的一塊柔軟泥灰岩的崩裂。夏爾的詩歌的內在衝突與晦澀正源自這一洶湧的沸騰。 如果說夏爾戰前超現實主義時期

的早期作品及在寫作方式上對其加以繼承並超越的《憤怒與神秘》可以輕便地接受這種絞合、矛盾與晦澀,我不確定構成一首唐宋詩詞的燦爛漢語與精緻技藝是否可以輕易地與之相合。在這裡,一位譯者必須成為一位真正的創造者。何況,在夏爾筆下,那種激流般的運動喜愛在一行詩的結尾處、在一句話的迂回處帶來險峻的驚奇。思想、語言、視點、空間在夏爾的詩歌中具有深切的不穩定性;但與此同時,正如張博先生所言,“夏爾對於人類生存根基的倫理關照和他對詩歌本質價值的堅定追求則又具備深切的穩定性。正是這一對照帶來了翻譯上的難題。”但將夏爾的詩歌翻譯成中文定然具有顯著的必要性。 如果說中國古詩如同一個珍貴的細木鑲嵌,在由一個具備深遠根

源的文明世界細緻編碼的凝神親近中得到重視和讚美,夏爾的詩篇可謂與之具有強烈的區別。如果對於中國讀者而言古詩依然是他們首要的詩學參照,同時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詩人根據全新的歷史境遇和漢語發展並借由與波德賴爾、艾略特和曼德爾施塔姆等西方詩人的相遇而產生了重要的詩學革新,《憤怒與神秘》今日完整地進入漢語世界依然有其強烈而幸福的必要。這一抵達必將產生豐沛的結果。它將進一步增強自由詩的能力及散文詩的影響。其碎片寫作中不規則的韻腳帶來一種史詩般的洪亮。夏爾從容不迫地拆解每首詩中理性、詩律與編碼極度緊束的網線。他不會為表面上的自相矛盾而感到拘束;他的詞彙偶爾也會蹣跚或踉蹌,然而山崩中的一塊碎石卻可以在重力完全

未曾預料之處重新彈躍。 因為自由正是那曾經拯救詩山的勁風之實體。正是那將盲目的大眾解體的反叛者之實體。正是思想之實體。自由正是山巒消失後的混沌中那絢爛的無序與生機。它是詩人及其兄弟般的讀者,還有面向語言的世界三者無拘無束的生存狀態。它是詩人與讀者的銘心謝意。 自由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它成為在強光中消散的山巒隨和的逆光影像。它逐漸成熟並成為由反抗、輝光、尊嚴及那屬於人類的強烈而自由的友愛組成的話語實體。崩裂的詩山也許曾有危險成為一尊被碾碎的神像,成為一種在十條教理壓迫下對世界的安排。但那由反抗、尊嚴、警醒與不妥協組成的多重話語如閃電般爆發,散文式的斷片成為絕不會令人致盲的閃光,它能夠被人所理解

,因為它可供交流,那是人間的、充滿靈感的斷片。人間的:在我的衣袋中,多少年來一直插著一本《憤怒與神秘》。在高山上,在沙漠中,在火山口邊。以及,在城市裡,在火車或飛機上。這部詩集,是自由的伴侶,毫不妥協。 在《憤怒與神秘》中心活躍著一種無法平息的韻律,那便是組成《修普諾斯散記》的237個斷片。它就像詩人的一本日記,當他徹底投身于普羅旺斯地區的抵抗運動,身處納粹壓迫的一切暴力與秘密戰爭的各類行動中。其中一些斷片完全是對遊擊戰的敘述,另一些則借助自覺和詩意的語言成為對那些迫切需要“重新定性”的人類之反思。《修普諾斯散記》,動人、纖瘦、悲壯、輝煌、謙遜。它由利刃組成。 而夏爾本人,化名“亞歷山大上

尉”,藏身于普羅旺斯的灌木荒原,置身於石灰質的峭壁之間。他本人的隱匿並非那種文雅而懷舊的沉思,在假山瀑布邊徘徊,好似那些因衰老或失勢而遠離帝王宮廷的上層文士;他在這遍佈岩石而甚少水源的自然世界中的隱匿恰恰使他直面在任何時候都可能被納粹殺害的絕對危險並生髮絕不背叛自由、尊嚴與警醒的尖銳警覺。在夏爾身上,這一隱匿所具備的美學正是對所有人尊嚴的急救。 《憤怒與神秘》中的詩作是如此強勁有力,而《修普諾斯散記》可謂它的核心。它是關於決定性考驗的一份日記,當時依然年輕的詩人從此進入並棲身于一種嚴峻而明亮的警覺中。詩人在鬥爭,常常直面死亡,藏匿行蹤,繼而參與那激起他反抗的恐怖慘劇和無比英勇的親身戰鬥。《修

普諾斯散記》裡的詩歌視點,無論是關於具體事件還是哲學反思,都始終被一種戲劇性的衝動預先承載。而這種戲劇性的運動,在悲劇行為的意義上,在夏爾的日常生活和寫作這些散記時都曾對他產生影響,並倚靠著一種涉及整個地中海世界的無比深入的人類學基座:這一地區的全部文明都倚靠著同一個初始神話,關於某個神明的創世行為,關於某個反抗英雄的冒犯,而正是這一反抗啟動了人類的時間。 這一宇宙起源時刻的發生,這一最初的閃電,這一根本性的決裂,正是地中海文明的奠基元素之一。最終那曾允許超現實主義者從無意識中生髮出夢境力量的自動寫作也依舊可以被理解成這種創世行為的重現,儘管它只涉及個體的無意識。我們知道查拉與布勒東將其運用

於各處所帶來的巨大影響。而夏爾卻頌揚奠基行為閃光的一瞬。所以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他特別鍾愛閃電的寓言。 在夏爾的詩歌中譯出這一宇宙起源能量的流溢,指明了我們地中海文明的人類學基座中最深沉的元素之一。而這一元素在中華文化由漢語組成的感性世界的龐大的人類學基座中並不經常得到激發。因為這個早在西元前四世紀就已充分人文化的倫理文明並不需要創世史詩和英雄史詩中最根本的功能:作為人格榜樣對社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加以規範和引導。我必須說,我與張博先生為了盡可能理解《憤怒與神秘》中的創世衝動這一根本要素而進行的無數交流是如此熱烈動人,而夏爾的斷片式史詩一定能給予漢語世界新的啟示。 勒內•夏爾居住在離我的住處四

五座山之外。我的陋室坐落在一個古老的市鎮中,一座嚴峻的高山下,就如同夏爾住所上方矗立著強力而厚重的旺圖山一樣。我所生活的山谷與山峰在抵抗運動時期同樣極為活躍,毗鄰夏爾曾經親身戰鬥的沃克呂茲省。張博先生曾經數次來訪,我們也曾在巴黎共同花費無數時光思索如何理解夏爾的詩句。最終我們得以理解夏爾那些時而口語性的表述和他對普羅旺斯方言詞彙的獨特用法。 不止於此。 在夏爾書寫《憤怒與神秘》各章節的同時,他逐漸開始了他與畫家朋友的聯繫。之後他大大發展了這一可以成為某種創造性對話的方式。不過我並不敢斷定是否確實可以將其稱為一種對話。夏爾提出話題,然後畫家行動。這一詞語與畫筆之間的相互接近帶來了美。而中國古典

文化的心靈則從充滿寓意的山水畫和寥寥數字的詩作中展現出來。一幅古典藝術的傑作,例如王維或蘇軾的詩畫作品,無論在作畫或題詩時都使用著同一只手掌。一個以自然景觀所呈現的文人化世界和一位完全融入自身精神狀態的文人,二者的和諧在同一張宣紙上沉澱。而夏爾選擇斷片引起的炸裂和對和諧的分解,將他的畫家同伴們樹立在孤獨線條的活躍表現內,獨自站在曾被山崩刻下條紋的亂石山谷中。無論是夏爾的人生還是創作,他都保持著個體的獨立與粗糲,因為他決不給予自己或任何人舒適安穩的棲居。而張博先生的中文翻譯也正因此選擇以這夏爾的方式,賦予自由最具活力的食糧。 2017年10月16日作於山中

東坡詞之體類研究

為了解決水蘊草變黃的問題,作者蘇心一 這樣論述:

文學史上備受眾人關注的奇葩——蘇軾(1037~1101),字子瞻,四川眉山人,自號「東坡居士」,堪稱為中國文學史上罕見全才。東坡居士不但是古代文化巨人,更是體現宋代文化精神的典型。其身蘊含中華民族精髓,是後人公認中國數千年歷史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高居二十世紀宋代詞人研究排行榜第一名。詩、文、詞、賦、書、畫都成就非凡,是千古難逢英傑。對詞壇的歷史性貢獻卻超過其文與詩對文學史的傑出貢獻。因為想跟柳永(987?~1053?)一較高下,對詞體進行全面性的徹底改革。他使詞從原來的音樂附屬品轉變成獨立的抒情文體,讓詞不再只是歌樓酒肆滴粉搓酥之作。詞的長調正式成立,其詞體類繁多,「詞體」是指小

令、中調、長調。一般58字以下者為「小令」,59字至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者為長調。畢生填75種詞牌,承襲舊調者48,增衍節拍者2,變舊曲做新聲者共10種詞牌,自度新腔者15種詞牌。共填344闋詞,222闋小令,78闋中調,43闋長調,填了39種小令詞牌,20種中調詞牌,20種長調詞牌。以數字看,蘇軾詞以小令居多,幾乎佔三分之二,但他已是繼柳永之後填最多長調的宋人。讓詞由小令正式敷衍成長調,詞有了更廣大的空間。「詞類」是內容,舉凡宴賞、送別、懷古、寫景、登臨、悼亡、道況、遊仙、詠史、詠物、離別、回文,十二類,無不具備。氣格高朗,波濤壯闊,舉凡懷古感遇、倦遊思歸、寫景紀行、悼亡念遠、宦情悵

觸、哲理探討、唱和贈答、詠物題辭、禪機參悅、登臨遊覽,絢麗輝煌,幾乎無所不包,全部展露毫端。成就輝煌,其體類值得加以詳細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