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原子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氯原子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日本NewtonPress寫的 少年Galileo【觀念化學套書】:《3小時讀化學》+《週期表》+《元素與離子》+《基本粒子》(共四冊) 和左卷健男,元素学たん的 3小時「元素週期表」速成班!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国科普佳作精选·打开原子的大门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他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都是由不同数目的氢原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元素的原子量都应该是氢的原子量的整数倍。也就是说:氢原子才是最基本和最简单的物质。他的假说发表以后,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人出版 和楓書坊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張慶源所指導 廖偉筑的 結合觸媒氧化及高級氧化以處理含氯揮發性有機物之研究 (2006),提出氯原子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含氯揮發性有機物、二氯乙烷、氯乙烯、觸媒氧化、白金觸媒、臭氧觸媒氧化程序。

最後網站氯— Google 藝術與文化則補充:氯,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為Cl,原子序數為17,原子量為35.453 u,屬於鹵族,屬周期系ⅦA族。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氯原子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少年Galileo【觀念化學套書】:《3小時讀化學》+《週期表》+《元素與離子》+《基本粒子》(共四冊)

為了解決氯原子量的問題,作者日本NewtonPress 這樣論述:

★日本牛頓40年專業科普經驗★ ★適合國中生輔助學習課程內容★ 80頁內容輕量化,減輕閱讀壓力! 少年伽利略主題多元,輕鬆選擇無負擔!   化學看似只出現在課本與實驗室,卻存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若能從這個面向認識,就能知道化學在現代社會的巨大貢獻,學起來更有趣。少年伽利略藉由日本牛頓創業40週年的深厚經驗,以精緻的全彩圖解,簡潔說明重要觀念,透過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心,也滿足科學素養落實生活的需求,改變你對化學的認識!   《3小時讀化學》   本書濃縮國高中化學會學到的知識,解說原子結構、週期表的特色,以及各種令人驚奇的化學反應,並介紹對現代社會功不可沒的有機化學,可以快速理解

學習重點。日常生活中,不但手機會使用到許多珍貴的元素,塑膠袋、寶特瓶、衣服中的尼龍纖維,也都是人工製造出來的有機物。再利用AI開發尋找工業材料、藥物的化合物等等後,更開拓了無限的可能性,化學就是這樣支撐著現代社會。   《週期表》   雖然要背誦118個元素有點辛苦,但絕對不要苦苦死背!了解週期表的歸納方式後,就可以透過相同特性、不同性質,一起認識每個元素的特殊之處。再加上日本牛頓擅長的彩色圖解,使用圖像學習,理解記憶更加容易!   《元素與離子》   化學除了首要理解週期表上每個元素的特性外,再來就是認識元素彼此的關係了,餐桌上少不了的食鹽,就是由鈉離子(Na+)與氯離子(Cl-)結

合而成,而從手機電池到胃酸,若沒有離子的幫忙,就沒辦法發揮作用了,想要學好化學,更不能忽略離子與化學的關係。   《基本粒子》   當把原子核繼續切割,可以發現質子跟中子還可以再切割成夸克,也就是自然界最小的「基本粒子」。目前已發現的基本粒子有17種,有各自不同的作用,例如構成物質的夸克,傳遞自然界基本力的光子、膠子等等,了解基本粒子不但有助於我們更加理解自然基本力,也可幫助探索宇宙初始的樣貌。少年伽利略內容輕薄、圖解清晰,適合有點興趣,但又怕深入會太艱澀的讀者,不妨當作學習新知,延伸知識觸角吧! 系列特色   1. 日本牛頓出版社獨家授權。   2. 釐清脈絡,建立學習觀念。   3

. 一書一主題,範圍明確,知識更有系統,學習也更有效率。

結合觸媒氧化及高級氧化以處理含氯揮發性有機物之研究

為了解決氯原子量的問題,作者廖偉筑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是以觸媒氧化探討含氯揮發性有機物(chlori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CVOCs)的處理成效。選擇的處理對象為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 DCEA)及氯乙烯(vinyl chloride, VC)。前者是工業上最常使用的有機溶劑之一,而後者則是製造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類之塑膠產品的主要原料。CVOCs在環境中的轉化過程甚慢,易累積於環境中,且具有毒性,會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危害,且大部分已被證實具有動物致癌性。 本研究使用的觸媒為Pt/γ-Al2O3。結果顯示觸媒氧化對於DCEA及

VC的轉化效果甚佳。DCEA在638 K可達90%的轉化率,而VC之T90則為580 K。相較於傳統的熱氧化處理,其DCEA與VC之T90分別為925及997 K,兩者所需的T90分別下降287及417 K。研究中亦探討不同空間流速的影響,當空間流速為80,000 h-1時,轉化效率最高,在637 K時能使DCEA完全轉化,而VC則在611 K能完全轉化。並建立DCEA及VC在Pt/γ-Al2O3上觸媒氧化之反應動力模式。所使用之模式為Rideal-Eley model,並結合Arrhenius equation求得反應的活化能(Ea)及頻率因子(A)。其中DCEA反應之Ea與A分別為29.0

2 kJ mol-1及1.02 × 105 s-1,而VC則為43.48 kJ mol-1及4.56 × 106 s-1。 在產物部份,DCEA及VC其觸媒氧化的最終產物皆為CO2、Cl2及HCl。在尾氣中並未偵測到不完燃燒之產物CO。兩者之含氯產物皆以Cl2為主,其中VC又為DCEA經觸媒氧化的中間產物。此外,觸媒氧化後的產物之總碳原子及氯原子的量,可達進口之碳原子及氯原子的70-100%,較傳統熱氧化處理之30-50%為高,顯示觸媒氧化對於兩汙染物之轉化效率是有極大的提升。 此外,本研究亦添加臭氧於觸媒氧化系統中,探討臭氧的加入對於DCEA處理效果的影響。因為VC具有雙鍵,而臭氧之共振

結構對於雙鍵會有選擇性氧化的情形,故VC會於短時間內與臭氧反應完全,因此此部分不予以討論。DCEA經過臭氧觸媒氧化系統反應後,達90%轉化率的溫度為610-620 K,隨著臭氧濃度的增加而所需的反應溫度隨之降低。此外,在同溫度下,臭氧觸媒氧化對於DCEA之轉化率亦較觸媒氧化為高。此結果顯示臭氧的存在對於DCEA之處理的確有實質之提升。 因為受臭氧加入的影響,各項DCEA臭氧觸媒氧化後的產物之產率有了明顯的變化。以CO2來說,最終產率或礦化效率皆可達100%。至於含氯產物部分,仍以VC為其中間產物,而Cl2及HCl為最終產物。但整體氯原子平衡情況不佳,在DCEA完全轉化時,氣體產物總氯原子的產

率只有進口DCEA氯原子量的40%左右,代表觸媒表面有大量的含氯物質吸附於其上,也就是造成觸媒活性退化的原因之ㄧ。

3小時「元素週期表」速成班!

為了解決氯原子量的問題,作者左卷健男,元素学たん 這樣論述:

~最擅長趣味科普的老師──左卷健男又一新作~ 拋開週期表排序,一起探索日常中近在身邊的化學元素!     無論手機還是我們居住的地球,整個宇宙都是由元素所構成!   你現在是怎麼看到這個網頁呢?   可能是透過智慧型手機的發光螢幕,也可能是使用桌電或筆電來閱讀。     再試著回想,你今天午餐吃了什麼?現在穿著什麼衣服?   早晨出門時的空氣聞起來如何呢?   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都隱藏著一個共通之處,那就是──它們都是由元素所組成!   可以說,元素構成了你我日常的每一天。     本書正是扮演一個「濾鏡」的角色,帶領各位逡巡於宇宙與地球,摸索光和顏色,返回歷史的事件點,發現構成物質

生活的基本單位──元素,原來如此奧妙又變化萬千!     據說,地球上有超過1億種被命名的物質。   構成這為數龐大物質的元素,目前已知的只有118種;   然而當中大約僅有90多種,是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界的天然元素。   元素如何構成物質?人類祖先如何發現並利用這些物質?現代人又是如何發掘元素使生活更便利?   書中的開章,會先解說元素週期表與元素的基本知識,奠定基礎。     從第2章到第8章,將劃分成【宇宙與地球】、【人類史】、【事故與意外】、【廚房餐桌】、【光與顏色】、【舒適生活】、【先進科技】七個部分,介紹各種扮演要角的元素。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徜徉在不可思議的元素世界,領略

和宇宙萬物的連結吧!   本書特色     ◎從廚房餐桌到外太空,跟著科普作家一起探索,發現你我周遭原來由各式各樣的元素組成!   ◎內容編排打破元素週期表的序列,依7個主題分門別類,更能連結元素與元素、元素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科技文明的進程、扭轉戰爭的武器、意外事故醞釀殺傷力的元凶,讓我們回顧這些推動人類歷史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