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的 化學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氧的 化學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竹田淳一郎寫的 大人的化學教室:透過135堂課全盤掌握化學精髓 和山本喜一的 圖解化學入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東販 和世茂所出版 。

朝陽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管理系 劉敏信所指導 王盈順的 結合臭氧與過氧化氫處理飽和層及未飽和層柴油污染物試驗 (2019),提出氧的 化學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化學氧化法、過臭氧反應、氫氧自由基、金屬腐蝕、臭氧尾氣。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化學工程研究所 劉偉仁所指導 林玫君的 TiNb2O7負極材料之合成與特性分析應用於鋰離子電池 (2019),提出因為有 鋰離子電池、溶劑熱法、鈮鈦氧化物、負極材料、鋁摻雜的重點而找出了 氧的 化學式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氧的 化學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人的化學教室:透過135堂課全盤掌握化學精髓

為了解決氧的 化學式的問題,作者竹田淳一郎 這樣論述:

長大後,化學學起來更有趣 依照基礎化學、理論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的順序排列, 範圍涵蓋整個高中化學領域,是一本能幫助您奠定基礎的科普書。   「化學只是死背的科目而已,有夠無聊」想必有不少人會這麼覺得對吧。   不過,我曾看過不少人在經歷過許多人生經驗之後,   回頭來看學生時代的「化學」時,卻露出了截然不同的表情。   原本以為枯燥無味的東西,現在看起來卻相當有意義。   化學活躍於社會的每個地方,   當您感覺到身邊許多事物都與化學有關時,學習起來的感覺也會很不一樣。   瀏覽重點,理解細節,盡情享受「高中化學」的知識吧。   基礎化學   第1章 物質的基本粒子

  第2章 化學鍵   第3章 物質量與化學反應式   理論化學   第4章 物質的狀態變化   第5章 氣體的性質   第6章 溶液的性質   第7章 化學反應與熱   第8章 反應速率與平衡   第9章 酸與鹼   第10章 氧化還原反應   無機化學   第11章 典型元素的性質   第12章 過渡元素的性質   有機化學   第13章 脂肪族化合物   第14章 芳香族化合物   高分子化學   第15章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第16章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氧的 化學式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和自駕車業者合作研發,推出號稱全球第一台「自駕氫能接駁巴士」,5日正式亮相。業者表示,氫能車相當環保,燃料電池是利用氫和氧的電化學反應來產生電流,副產品只有水和熱氣。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405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結合臭氧與過氧化氫處理飽和層及未飽和層柴油污染物試驗

為了解決氧的 化學式的問題,作者王盈順 這樣論述:

本研究模擬飽和層及未飽和層同時受柴油污染的試驗,採用飽和層的臭氧注氣(ozone sparing)方式,同時結合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注入未飽和層中,以探討兩者接觸時的化學氧化能力。並探討柴油污染物化學當量所需的臭氧劑量、過氧化氫濃度、pH值,探討氫氧自由基的形成情形。本研究最終探討臭氧劑量結合過氧化氫濃度的最佳搭配,能夠用最低的注氣量與最短的時間,達到最佳的柴油污染物去除效果。本研究第 1 組試驗所使用土壤柴油初始濃度為24,200 mg/kg,地下水柴油初始濃度300 mg/L,臭氧流率為2,888 mg/min,僅使用臭氧而無過氧化氫添加,批次注氣1個小時後地下

水柴油即已完全降解,累積批次注氣12個小時後土壤柴油降解效率為37%,累積批次注氣24個小時後土壤柴油降解效率為58%;第 2 組試驗所使用土壤柴油初始濃度為 32,131 mg/kg,使用過氧化氫濃度為7%,添加量為 7%H2O2 : soil = 1 : 100 (w/w),臭氧流率為2,888 mg/min,累積批次注氣12個小時後土壤柴油降解效率為63%,累積批次注氣24個小時後柴油降解效率為78%;第 3 組試驗所使用土壤柴油初始濃度為 17,115 mg/kg,使用過氧化氫濃度為7%,添加量為7% H2O2 :soil = 2 : 100 (w/w),累積批次注氣12個小時後土壤柴

油降解效率為64%;第 4 組試驗所使用土壤柴油初始濃度為14,286 mg/kg,使用過氧化氫濃度為10%,添加量為10% H2O2 : soil = 2 : 100 (w/w),累積批次注氣12個小時後土壤柴油降解效率為37%,高過氧化氫濃度效果反而較不顯著;第 5 組試驗所使用土壤柴油初始濃度為24,223 mg/kg,過氧化氫濃度為4%,添加量為4% H2O2 : soil = 2 : 100 (w/w),累積批次注氣12個小時後土壤柴油降解效率僅為15%,低過氧化氫濃度顯示氧化能力不足。本研究利用建立的過臭氧反應設備,變動操作參數如過氧化氫濃度與比例,研究成果發現,過臭氧反應系統能更

有效率的處理場址中飽和層及未飽和層的高濃度柴油污染物,使用過氧化氫濃度7%,與土壤重量的比例2%的操作條件下,可得到最佳且經濟的效果,此成果應該可提供國內廠商利用過臭氧氧化法進行實場的應用。

圖解化學入門

為了解決氧的 化學式的問題,作者山本喜一 這樣論述:

  從龜殼苯環到環保議題,連不擅長化學的人也能輕鬆了解化學!   若將食鹽加熱是會燒焦?還是爆開?  煙火的顏色是如何形成的?  柳橙汁在0℃時仍然不會結凍?  把砂糖撒在蛞蝓身上會如何?  我們的身體乃由星體組成?  為什麼煮熟的蛋無法還原成生蛋?   化學不是由一堆化學式、反應式和計算題構成的枯燥學問,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為了模擬物質的狀態與反應而發展出的知識!本書運用大量圖解來輔助解說,並反覆標注化學式,讓讀者習慣化學記號,每章末尾另加入趣味十足的專欄,以使內容更加豐富多元,例如:將碳原子變成二氧化碳排出體外才能達到減重目的,鑽石的硬度來自共價結晶,決定酒量好壞的是乙醛去氫?這種觸媒

等。   人類根據化學製造許多新材料和藥品、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同時衍生環境破壞、健康損害等惡果,因此,作者於文中也以化學角度來分析環保問題,藉由本書大家可一次看盡化學的光明面與黑暗面。未來將接觸化學課程的人、正學習化學並感到乏味又艱澀的人、想從頭學好化學的人,以及希望學子能領略「物質的趣味」的教師,這本書絕對是無可取代的首選。 作者簡介 山本喜一   一九五三年,生於日本茨城縣。一九七五年,東京農業大學農學部農藝化學科畢業,同年開始在千葉縣立高中任教。曾於縣立銚子水產高中、縣立松戶六實高中、縣立柏高中、縣立流山南高中授課,現於縣立清水高中服務。以實驗為教學重心,力圖引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同

時十分注重環保議題。曾參與NHK教育電視〈實驗做做看〉的演出。與其他專家共同編有《地球環境問題教科書10講》(東京書籍)、《新高中化學教科書》(講談社)等多本書。興趣是登山、釣魚、園藝。 譯者簡介 曹如蘋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從事自由譯者的工作兩年多,譯有《繽紛浪漫的拼布生活》、《西點大百科》、《美味的自炊生活》(以上楓書坊)等十多本書。

TiNb2O7負極材料之合成與特性分析應用於鋰離子電池

為了解決氧的 化學式的問題,作者林玫君 這樣論述:

於本研究中,我們成功的利用溶劑熱法合成出鈮鈦氧(TNO)負極材料,其中為了設計出最佳化的鈮鈦氧製程方法,本論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進行探討。第一部分是透過表面活性劑CTAB改質技術對鈮鈦氧進行處理,並探討表面活性劑CTAB添加效應對鈮鈦氧表面形貌及電化學循環穩定性之影響,第二部分則是延續第一部分有添加表面活性劑CTAB之鈮鈦氧相同製程方式,來探討不同煅燒溫度對鈮鈦氧的結構變化及電性表現之影響,第三部分則是透過鋁過渡金屬元素來取代鈦離子位置,並找出最佳摻雜比例來探討摻雜效應對鈮鈦氧電化學性質之影響。並將所製備的鈮鈦氧負極材料利用X射線衍射儀(X-ray diffraction)、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及充放電儀對表面形貌、結構組成和電化學性質進行鑑定與分析。第一部分,探討表面活性劑CTAB添加效應對鈮鈦氧之影響,透過研究結果顯示,有添加表面活性劑的鈮鈦氧在溶劑熱合成的過程中可以使顆粒分散更均勻並抑制顆粒生長,可以有效降低顆粒的大小。且透過充放電測試其電化學性質,可以發現有添加表面活性劑的鈮鈦氧的電池在0.1 C時平均電容量約為288.8 mAh/g,在20 C時電容量還保有158.03 mAh/g且庫侖效率為93.6%相比於未添加的表面活性劑的鈮鈦氧還要有更佳的電性表現,且於5 C電流密度下進行250圈循環壽命測試,相比於 TNO在

經過250圈充放電過後的106.1 mAhg-1電容量,TNO-CTAB仍然保有118.2 mAhg-1,由此可知CTAB的添加可以有較穩定的結構,使TNO-CTAB於高充放電速率下能維持較高的電容量和循環穩定性。第二部分,我們將有添加CTAB的鈮鈦氧最佳化製程方法透過不同煅燒溫度來進行探討,分別為700°C、800°C、900°C、1000°C和1100°C,由SEM可以觀察到,隨著煅燒溫度提升所合成的鈮鈦氧其表面形貌逐漸由球狀結構轉變到不規則塊狀結構,使原本單一晶粒的小粉體微球顆粒變得相對緻密,表面孔洞也隨之下降,透過BET量測結果得知溫度越高比表面積和孔體積反而降低,這結果與SEM的量測

結果相呼應,透過電性測試發現在煅燒溫度為800°C時有最佳的電性表現,因此證實煅燒溫度及表面形貌對電性表現有很大的影響,這是因為比表面積和孔體積增加,可以提升材料與電解液之接觸面積,而多孔性結構可以做為鋰離子儲存的空間使其有利於後續之電化學表現。第三部分,為了同時兼具高結晶性和好的電性表現,我們透過微量摻雜鋁過渡金屬元素來部分取代鈦離子,期望提升其快充能力表現。透過XRD顯示摻雜不會破壞材料的晶體結構,藉由晶格常數計算可以發現隨著摻雜濃度提升晶格常數逐漸下降,且XRD的繞射峰有往大角度偏移的現象,因此可以證實有成功將鋁摻雜於該材料中。由SEM可以明顯發現原本平滑的塊狀結構有微量的小顆粒附著於表

面,且於電性測試之結果可以得知摻雜5 mol.%和7 mol.%有較佳的電性表現,但其中又以摻雜5 mol.%具有最佳電性表現,這是因為鋁有較小的離子半徑,透過微量取代鈦離子可以降低鈮鈦氧的粒徑,縮短鋰離子的傳遞路徑,從而有利於提升鈮鈦氧的電性表現,透過長循環壽命測試結果也可以發現經過250圈充放電過後,其還保有154.7 mAh/g的電容量,明顯高於我們在TNO-1000之118.2 mAh/g電容量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