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鈉危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氟化鈉危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紹文,李驚濤,王海東(主編)寫的 冶金廢水處理回用新技術手冊 和顧學斌的 抗菌防霉技術手冊(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安全資料表 - Merck Millipore也說明:化學品危害分類. 急毒性物質, 第3級, 吞食, H301 ... 其他危害. 未見報導。 三. 成分辨識資料. 純物質. 化學品名稱 ... 氟化鈉, (sodium fluoride), 7681-49-4.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廖欽福所指導 劉昊宇的 我國化學物質風險管制法律體系之建構—以管理、評估與溝通為中心 (2021),提出氟化鈉危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風險、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溝通、預防原則、預警原則、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宜蘭大學 綠色科技學程碩士在職專班 李元陞所指導 鍾辰蕙的 環境永續發展之清潔用品使用安全與認知 (2021),提出因為有 化學石化清潔劑產品、安全使用清潔劑產品、環境汙染危機的重點而找出了 氟化鈉危害的解答。

最後網站氟化物的危害? - 人人焦點則補充:適當的氟是人體所必需的,過量的氟對人體有危害,氟化鈉對人的致死量爲6-12克,飲用水含2.4-5毫克/升則可出現氟骨症。 1、對植物的危害. 氟化物對植物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氟化鈉危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冶金廢水處理回用新技術手冊

為了解決氟化鈉危害的問題,作者王紹文,李驚濤,王海東(主編) 這樣論述:

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共22章。上篇為廢水處理單元技術與工藝,按物理分離法、化學分離法、物化分離法、膜分離法、生物化學轉化法和污泥處理與處置技術等工藝類別分別介紹冶金工業廢水處理回用單元技術的功能原理、設備與裝置、工藝選擇與設計參數;中篇為鋼鐵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技術,主要介紹鐵礦山采選、焦化、燒結、煉鐵、煉鋼、軋鋼、鐵合金等生產廠的廢水來源、特徵,節水減排途徑與對策,處理回用與“零排放”的技術工藝與設計要求;下篇為有色金屬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技術,主要介紹有色金屬采選及重有色金屬、輕金屬、稀有金屬、黃金冶煉廠的廢水來源、特徵,節水減排技術措施與對策,廢水處理回用與實現“零排放”的技術工

藝與設計要求。 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針對性,可作為從事冶金工業、環境工程、市政工程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工具書,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第1章緒論 1.1冶金工業生產與排汙特徵/001 1.1.1鋼鐵工業生產與排汙特徵/001 1.1.2有色工業生產與污染特徵/004 1.2冶金廢水特徵與主要污染物/005 1.2.1鋼鐵工業廢水特徵與潛在環境危害/005 1.2.2有色金屬工業廢水特徵與危害/008 1.3鋼鐵工業廢水減排回用與差距/011 1.3.1廢水回用與污染物減排/011 1.3.2技術水準與差距/016 1.4有色金屬工業廢水減

排回用與差距/019 1.4.1有色冶煉用水與廢水水質狀況/019 1.4.2減排水平與差距/022 1.5廢水處理原則與“零排放”途徑與措施/024 1.5.1廢水處理主要原則/024 1.5.2回用與“零排放”的途徑與措施/024 參考文獻/026 上篇廢水處理單元技術與工藝 第2章物理分離法 2.1篩除/029 2.1.1原理與功能/029 2.1.2技術與裝備/029 2.1.3格柵分類與應用/032 2.2沉澱/032 2.2.1原理與功能/032 2.2.2技術與裝備/032 2.2.3沉澱池比較與應用/035 2.3隔油/036 2.3.1原理與功能/036 2.3.2技術與裝

備/036 2.3.3隔油類型與比較/038 2.4澄清/039 2.4.1原理與功能/039 2.4.2技術與裝備/039 2.4.3澄清池選型與設計/041 2.5離心分離/041 2.5.1原理與功能/041 2.5.2技術與裝備/042 2.5.3離心機應用與效果/043 2.6磁分離/044 2.6.1原理與功能/044 2.6.2技術與裝備/044 2.6.3應用與設計/046 第3章化學分離法 3.1中和及pH值控制/049 3.1.1原理與功能/049 3.1.2技術與裝備/050 3.1.3技術參數與應用/051 3.2化學沉澱/053 3.2.1原理與功能/053 3.2

.2技術與裝備/053 3.2.3技術參數與應用/054 3.3化學氧化與還原/057 3.3.1原理與功能/057 3.3.2技術與裝備/058 3.3.3技術參數與應用/061 3.4電解/063 3.4.1原理與功能/063 3.4.2技術與裝備/063 3.5離子交換/065 3.5.1原理與功能/065 3.5.2技術與裝備/065 3.5.3樹脂性能與應用/068 3.6萃取/070 3.6.1原理與功能/070 3.6.2技術與裝備/070 3.7消毒/072 3.7.1原理與功能/072 3.7.2技術與裝備/073 3.7.3技術參數與應用/076 第4章物化分離法 4.1

混凝/079 4.1.1原理與功能/079 4.1.2技術與裝備/079 4.1.3藥劑與應用/083 4.2吸附/085 4.2.1原理與功能/085 4.2.2技術與裝備/085 4.2.3應用與比較/088 4.3過濾/089 4.3.1原理與功能/089 4.3.2技術與裝備/090 4.3.3濾料特徵與設計參數/092 4.4氣浮/094 4.4.1原理與功能/094 4.4.2技術與裝備/094 4.4.3參數選擇與設計/097 第5章膜分離法 5.1電滲析/099 5.1.1原理與功能/099 5.1.2技術與裝備/100 5.1.3技術選擇與產品性能/104 5.2反滲透和納

濾/106 5.2.1原理與功能/106 5.2.2技術與裝備/107 5.2.3膜組件與膜進水指標/111 5.3超濾和微濾/113 5.3.1原理與功能/113 5.3.2技術與裝備/114 5.3.3膜元件比較與運行參數/116 第6章生物化學轉化法 6.1傳統活性污泥法/119 6.1.1工藝與組成/119 6.1.2主要運行工藝/121 6.1.3運行過程與控制因素/124 6.2活性污泥法的改良與發展/126 6.2.1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126 6.2.2AB法/128 6.2.3膜生物反應器(MBR)法/129 6.3生物膜法/132 6.3.1基本原理與特點/132

6.3.2處理工藝與裝備/133 6.3.3技術參數與設計依據/136 6.4生物脫氮法/138 6.4.1傳統生物脫氮工藝/138 6.4.2生物脫氮工藝/139 6.4.3同步硝化-反硝化(SNO)工藝/142 6.4.4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工藝/143 6.5生物強化技術/144 6.5.1原理與作用/144 6.5.2主要技術工藝與特點/144 6.5.3生物強化技術應用/145 第7章污泥處理與處置技術 7.1污泥處理與處置的原則與方法/147 7.1.1處理、處置的原則/147 7.1.2處理、處置的方法與組合/148 7.2污泥濃縮/150 7.2.1重力濃縮/150 7.2

.2氣浮濃縮/152 7.2.3離心濃縮/153 7.2.4濃縮方法比較與能耗/154 7.3污泥穩定與消化/155 7.3.1穩定與消化技術途徑/155 7.3.2技術特徵與設計參數/158 7.4污泥脫水/159 7.4.1機械脫水/159 7.4.2自然脫水/160 7.4.3脫水機比較與污泥利用概況/160 參考文獻/162 中篇鋼鐵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技術 第8章鋼鐵工業節水減排與廢水處理回用和“零排放” 8.1鋼鐵生產排汙特徵與物料和能源的平衡/165 8.1.1煉鐵系統/165 8.1.2煉鋼與鑄造系統/168 8.1.3軋鋼系統/170 8.2用水系統與節水減排/172 8

.2.1用水系統組成與功效/172 8.2.2淨迴圈用水系統/174 8.2.3濁迴圈用水系統/176 8.2.4淨、濁迴圈用水系統的水質要求/179 8.3節水減排技術措施與潛力分析/181 8.3.1節水減排基本原則與對策/181 8.3.2節水減排技術措施/182 8.3.3生產耗水狀況與節水潛力分析/184 8.4節水減排目標與“零排放”的需求和規定/187 8.4.1節水減排目標與實踐/187 8.4.2節水減排與廢水“零排放”的新理念/189 8.4.3節水減排與廢水“零排放”的需求和規定/192 8.5節水減排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194 8.5.1總體設計技術規定與要求/194

8.5.2基本規定與設計要求/200 8.5.3軟化水、除鹽水處理系統/201 8.5.4迴圈水處理系統/202 8.5.5廢水處理回用系統/203 8.5.6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204 8.6廢水特徵與處理技術工藝的選擇/206 8.6.1廢水來源與水質控制/206 8.6.2廢水污染特徵與各單元主要污染物/208 8.6.3廢水處理與工藝流程的選擇/209 第9章鐵礦山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9.1用水特徵與廢水水質水量/213 9.1.1用水特徵與要求/213 9.1.2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215 9.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和設計要求/217 9.2.1技術途徑與措施/217

9.2.2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218 9.2.3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219 9.2.4節水減排設計與注意的問題/220 9.3採礦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221 9.3.1礦山廢水危害與處理途徑/221 9.3.2中和沉澱法/221 9.3.3硫化物沉澱法/232 9.3.4金屬置換法與沉澱浮選法/233 9.3.5生化處理法/235 9.3.6其他處理方法/238 9.4選礦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240 9.4.1中和沉澱法和混凝沉澱法/240 9.4.2氧化還原處理法/243 9.4.3自然沉澱法與人工濕地法/244 9.5尾礦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245 9.5.1紅尾礦的特徵與物化組成/24

5 9.5.2尾礦廢水的混凝沉澱處理/245 9.5.3工程應用/246 第10章焦化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0.1用水特徵與廢水水質水量/247 10.1.1用水特徵與要求/247 10.1.2廢水來源與組成/249 10.1.3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252 10.1.4焦化廢水有機物組成與類別/258 10.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和設計要求/262 10.2.1技術途徑與控制措施/262 10.2.2廢水“零排放”消納途徑與要求/265 10.2.3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267 10.3廢水生化處理回用與“零排放”的工藝選擇和設計要求/269 10.3.1廢水生化處理技術概況與進程

/269 10.3.2存在問題與解決途徑/274 10.3.3處理技術與工藝選擇/282 10.3.4生化處理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285 10.3.5預處理、後處理和深度處理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290 10.3.6生化處理設計有關規定與要求/294 10.4生物脫氮處理技術/298 10.4.1A/O法脫氮工藝/298 10.4.2同步硝化-反硝化脫氮工藝/305 10.4.3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工藝/307 10.4.4厭氧氨氧化脫氮工藝/309 10.4.5鐵炭微電解脫氮工藝/312 10.5膜生物反應器處理技術/314 10.5.1MBR技術原理與特徵/314 10.5.2MBR穩定運行

與膜污染控制/316 10.5.3MBR技術特徵與處理效果/319 10.5.4技術應用與實踐/322 10.6生物強化技術/328 10.6.1作用機制與類型/328 10.6.2技術特徵與處理效果/331 10.6.3生物強化技術應用效果與作用分析/333 10.7新型物化法處理技術/346 10.7.1濕式氧化法/347 10.7.2超臨界水氧化法/352 10.7.3光化學氧化法/355 10.7.4微波與超聲波技術/358 10.7.5水煤漿處理技術/362 10.7.6燒結配料燃燒處理技術/366 10.7.7MAP法處理技術/368 10.8以廢治廢處理技術/369 10.8.1

焦爐煙氣處理技術/369 10.8.2粉煤灰深度處理技術/371 10.9焦化廢水回用與“零排放”的技術條件與工藝集成/374 10.9.1技術現狀與控制要求/374 10.9.2酚、氰、氨等物質的脫除與回收/376 10.9.3水質調節與影響因素的控制/379 10.9.4技術組合與工藝集成/380 第11章燒結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1.1用水特徵與廢水水質水量/389 11.1.1用水特徵與用水要求/389 11.1.2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392 11.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和設計要求/393 11.2.1技術途徑與措施/393 11.2.2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396 11.

2.3取(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397 11.2.4節水減排設計與注意的問題/397 11.3燒結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398 11.3.1廢水處理目的與要求/398 11.3.2集中濃縮-噴漿法/399 11.3.3集中濃縮-過濾法/402 11.3.4綜合處理法/405 11.3.5濃縮池-濃泥鬥法/407 11.3.6磁化-沉澱法/409 第12章煉鐵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2.1用水特徵與廢水水質水量/411 12.1.1高爐用水系統與經效比較/412 12.1.2煉鐵用水特徵與用水要求/415 12.1.3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417 12.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與設計要求

/423 12.2.1技術途徑與措施/424 12.2.2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426 12.2.3取(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428 12.2.4節水減排設計與應注意的問題/428 12.3高爐煤氣洗滌水處理與回用技術/430 12.3.1廢水處理技術概況與比較/430 12.3.2處理技術與工藝選擇/440 12.3.3技術應用與實踐/448 12.3.4含氰高爐煤氣洗滌水處理與回用技術/457 12.4高爐沖渣水處理與回用技術/460 12.4.1沖渣用水要求與廢水組成/460 12.4.2高爐渣水淬處理工藝/460 12.4.3高爐渣水淬廢水處理與回用/464 12.4.4技術應用與實踐

/465 12.5高爐污泥處理與利用技術/470 12.5.1高爐含鋅污泥處理/470 12.5.2含鋅高爐瓦斯泥(灰)中鋅的回收/473 12.5.3高爐污泥(瓦斯泥)回用於燒結原料/475 12.6煉鐵廠其他廢水/475 12.6.1鑄鐵機用水迴圈回用系統/475 12.6.2高爐爐缸直接灑水迴圈冷卻系統廢水處理與回用/476 12.6.3煉鐵廠串級用水技術/476 第13章煉鋼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3.1用水特徵與廢水水質水量/479 13.1.1用水特徵與用水要求/479 13.1.2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486 13.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和設計要求/490 13.2.1

技術途徑與措施/490 13.2.2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492 13.2.3取(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493 13.2.4節水減排設計與應注意的問題/494 13.3轉爐煙氣除塵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496 13.3.1廢水處理技術概況與發展/496 13.3.2廢水沉降特徵與處理目標/500 13.3.3處理技術與工藝/504 13.3.4技術應用與實踐/506 13.4連鑄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516 13.4.1連鑄廢水處理典型工藝與技術/516 13.4.2物理法除油為主的處理與回用技術/517 13.4.3化學法除油為主的處理與回用技術/520 13.4.4技術應用與實踐/522 13

.5鋼渣冷卻與廢水回用技術/528 13.5.1鋼渣水冷卻工藝與技術/528 13.5.2技術應用與實踐/531 13.6轉爐塵泥的泥水分離與利用技術/533 13.6.1泥水分離技術與設備/533 13.6.2污泥脫水設備/536 13.6.3轉爐塵泥回收利用技術/537 13.6.4技術應用與實踐/540 13.7其他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541 13.7.1鋼水真空脫氣裝置濁迴圈水處理技術/541 13.7.2連鑄火焰清理濁迴圈水處理技術/543 第14章軋鋼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4.1用水特徵與廢水水質水量/545 14.1.1熱軋廠用水特徵與用水要求/545 14.1.2冷軋廠用水

特徵與用水要求/548 14.1.3熱軋廠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550 14.1.4冷軋廠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553 14.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與設計要求/554 14.2.1技術途徑與措施/554 14.2.2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556 14.2.3取(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557 14.2.4節水減排設計與應注意的問題/558 14.3熱軋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560 14.3.1處理目標與方案選擇/560 14.3.2處理技術與工藝流程/562 14.3.3廢水處理主要構築物/565 14.3.4含細顆粒鐵皮的污泥與廢水的分離回用/569 14.3.5含油廢水廢渣處理/571

14.4熱軋廠廢水處理技術與應用/573 14.4.1化學沉澱法/573 14.4.2物化法/574 14.4.3稀土磁片技術/580 14.5冷軋廠含油乳化液處理與回用技術/582 14.5.1含油乳化液特徵與分類/582 14.5.2處理與回用的技術選擇/584 14.5.3化學法分離技術/587 14.5.4膜法分離技術/592 14.5.5膜分離法與化學法的技術比較/598 14.5.6生化法和其他方法綜合處理技術/600 14.6冷軋廠含鉻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02 14.6.1化學還原法/602 14.6.2膜分離法/604 14.6.3生化法/608 14.6.4生化法與傳統化

學還原法的比較/611 14.7冷軋廠酸洗廢液(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12 14.7.1鹽酸酸洗廢液資源化處理與回用技術/612 14.7.2硫酸酸洗廢液資源化處理技術/616 14.7.3不銹鋼酸洗廢液——硝酸、氫氟酸的再生回用技術/623 14.7.4技術應用與實踐/628 14.7.5冷軋低濃度酸堿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31 14.8冷軋廠廢水處理技術與應用/635 14.8.11550mm冷軋帶鋼廠廢水處理與回用/635 14.8.2魯特納法鹽酸廢液處理回用技術與應用/642 14.8.3超濾法處理與回收冷軋含油、乳化液廢水/644 第15章鐵合金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5.1用水特

徵與廢水水質水量/651 15.1.1用水特徵與用水要求/651 15.1.2鐵合金用水規定與用水水質要求/657 15.1.3用水系統與工藝流程/659 15.1.4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661 15.2錳鐵高爐煤氣洗滌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64 15.2.1鹼性氯化法/665 15.2.2渣濾法-塔式生物濾池法/668 15.2.3汽提、冷凝分離、堿吸收生產氰化鈉/669 15.3沉澱V2O5廢液分離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71 15.3.1鋼屑-石灰法/671 15.3.2還原中和法/672 15.4金屬鉻生產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73 15.4.1硫酸亞鐵還原法/674 15.4.2鐵氧體法

/675 15.4.3技術應用與實踐/677 15.5其他廢水處理技術/677 第16章鋼鐵工業綜合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6.1鋼鐵工業廢水回用與“零排放”面臨的問題與解決途徑/679 16.1.1綜合廢水來源與要求/680 16.1.2綜合廢水處理方案選擇與技術集成/682 16.2綜合廢水處理回用工藝組成與技術規定/690 16.2.1主要工藝組成/690 16.2.2處理工藝技術規定/692 16.3廢水回用指標的確定與要求/693 16.3.1指標體系的確定與依據/693 16.3.2水質指標體系的內容與規定/693 16.4廢水回用方式與水質測定/695 16.4.1回用方式與要求

/695 16.4.2水質測定方法與依據/696 16.5技術應用與實踐/697 16.5.1實例工程(1)/697 16.5.2實例工程(2)/700 16.5.3實例工程(3)/700 參考文獻/701 下篇有色金屬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技術 第17章有色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與“零排放” 17.1有色金屬工業排汙節點與特徵/709 17.1.1重有色金屬/710 17.1.2輕有色金屬/714 17.1.3稀有金屬/718 17.1.4貴金屬/720 17.2有色金屬冶煉廢水水質與特徵/721 17.2.1廢水來源與特徵/721 17.2.2廢水水質與特徵/722 17.3節水減排技術

規定與設計要求/724 17.3.1總體佈置與環境保護/724 17.3.2節水減排一般規定與設計要求/725 17.3.3礦山采選場(廠)/726 17.3.4重有色金屬冶煉廠/727 17.3.5輕有色金屬冶煉廠/728 17.3.6稀有金屬冶煉廠/729 17.3.7有色金屬加工廠/730 17.4節水減排技術途徑與措施/731 17.4.1強化清潔生產規劃與設計,強化源頭治理/731 17.4.2技術節水減排的途徑與對策/732 17.4.3管理節水減排的途徑與對策/733 17.5廢水處理回用與“零排放”的技術及發展/733 17.5.1革新傳統石灰中和法/734 17.5.2組合工

藝與技術/735 17.5.3膜分離技術開發與應用/738 17.5.4生物技術開發與應用/740 第18章有色金屬礦山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8.1有色礦山廢水特徵與水質水量/743 18.1.1採礦場/743 18.1.2選礦廠/745 18.2礦山廢水污染控制與減排措施/747 18.2.1酸性廢水形成與源頭控制/747 18.2.2節水減排技術與措施/749 18.3採礦場廢水處理回用技術/750 18.3.1中和沉澱法/750 18.3.2硫化物沉澱法/753 18.3.3鐵氧體法/754 18.3.4氧化法和還原法/757 18.3.5萃取電積法/759 18.3.6生化法/760

18.3.7膜分離法/761 18.4採礦廢水處理技術應用與實踐/764 18.4.1中和沉澱法/764 18.4.2聯合處理法/766 18.4.3生化法/767 18.5選礦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768 18.5.1自然沉澱法/769 18.5.2中和沉澱法與混凝沉澱法/770 18.5.3離子交換法/771 18.5.4浮上法/774 18.5.5人工濕地法/776 18.6選礦廠廢水處理技術應用與實踐/776 18.6.1中和沉澱+硫化法/776 18.6.2選礦廢水“零排放”技術/777 18.6.3人工濕地法/780 第19章重有色金屬冶煉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19.1重有色金

屬廢水來源與特徵/783 19.1.1銅冶煉廢水/783 19.1.2鉛冶煉廢水/784 19.1.3鋅冶煉廢水/785 19.2用水與廢水特徵和水質水量/786 19.2.1冶煉工藝用水狀況/786 19.2.2廢水特徵與水質/786 19.3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787 19.3.1廢水處理原則與要求/787 19.3.2中和沉澱法/788 19.3.3硫化物沉澱法/789 19.3.4藥劑還原法/790 19.3.5電解法/791 19.3.6離子交換法/792 19.3.7鐵氧體法/793 19.3.8生化法/794 19.4含汞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795 19.4.1硫化物沉澱法/79

5 19.4.2化學凝聚法/795 19.4.3金屬還原法/796 19.4.4硼氫化鈉還原法/796 19.4.5活性炭吸附過濾法/797 19.4.6離子交換法/797 19.5技術應用與實踐/797 19.5.1膜法處理“零排放”技術/797 19.5.2中和沉澱法/799 19.5.3聯合處理法/803 19.5.4硫化物沉澱法/806 19.5.5清濁分流回收利用法/809 第20章輕金屬冶煉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20.1廢水來源與特徵/813 20.1.1鋁冶煉廢水/813 20.1.2鎂冶煉廢水/814 20.1.3鈦冶煉廢水/815 20.1.4氟化鹽生產廢水/815 20.

2冶煉廢水水質水量/816 20.2.1鋁冶煉/816 20.2.2鎂冶煉/818 20.3廢水治理與回用技術/819 20.3.1鋁冶煉廢水/819 20.3.2鎂冶煉廢水/820 20.3.3氟化鹽生產廢水與含氟廢水/820 20.4技術應用與實踐/822 20.4.1氧化鋁廢水“零排放”實例/822 20.4.2中和沉澱法/825 20.4.3聯合處理法/827 第21章稀有金屬冶煉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21.1廢水來源與特徵/829 21.2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830 21.2.1放射性廢水/831 21.2.2含砷廢水/833 21.2.3含鈹廢水/836 21.3技術應用與實踐/

838 21.3.1放射性廢水處理/838 21.3.2稀土金屬廢水處理/839 21.3.3半導體化合物廢水處理/840 第22章黃金冶煉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22.1廢水來源與特徵/845 22.1.1鋅粉置換法生產廢水/846 22.1.2炭漿法生產廢水/846 22.1.3離子交換法生產廢水/846 22.2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847 22.2.1含金廢水/848 22.2.2含氰廢水/849 22.3技術應用與實踐/855 22.3.1酸化-中和法/855 22.3.2聯合法/856 22.3.3SO2-空氣氧化法/85 參考文獻/861 節約水資源,減少工業廢

水排放量,實現節能減排、廢水回用與“零排放”,既是環保整體戰略目標,更是冶金工業在其持續發展過程中在防治污染和保護環境方面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任務。 總結國內外近些年來冶金廢水處理與回用的成效與技術進步,可以歸納為:其一,要從生產源頭著手,直到每個生產環節,推行用水少量化,廢水外排無害化和資源化;其二,以配套和建立企業用水系統平衡為核心,以水量平衡、溫度平衡、懸浮物平衡和水質穩定與溶解鹽平衡為基礎,最大限度實現將廢水分配和消納於各級生產工藝的最大化節水目標;其三,以企業用水和廢水排放少量化為核心,以規範企業用水定額、廢水處理回用的水質指標為內容,實現企業廢水最大限度迴圈利用的目標;其四,以推行綜

合處理、強化組合處理、發展膜處理和擴展生化處理等技術為支撐,以經濟有效處理新工藝、配套的新設備為手段,最終實現企業廢水安全回用與“零排放”的目標。 鑒於上述宗旨,特組織編寫《冶金廢水處理回用新技術手冊》,希望能對冶金工業節水減排、廢水處理回用與“零排放”,發展迴圈經濟,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冶金企業有所幫助。 本書由王紹文、李驚濤、王海東主編,孫健、石宇副主編。在斟酌引用《冶金工業節水減排與廢水回用技術指南》(2013年版)和《冶金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及回用》(2015年版)部分內容的基礎上,對一些國內外廢水處理新技術、新工藝,特別是在引進國外新技術,經消化、吸收、創新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課題“重點流域冶金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產業化”(2013ZX07209001)的資金支持,並且本書在編寫過程中也得到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環保事業部楊景玲等領導、專家、學者的關心與幫助。楊禹成、王帆、張新昕、王波、楊濤、王燕燕、陳豔等為本書編寫收集和提供了相關資料,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謝。書中引用中國金屬學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和冶金環境保護資訊網的相關刊物、論文集等資料,引用參考國內外公開發表的論文、專著、專利、標準等資料。在此對這些文獻的作者及其所在的單位致以衷心感謝。 限於編者水準及編寫時間,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

敬請讀者指正。 編者 2018年5月於北京

我國化學物質風險管制法律體系之建構—以管理、評估與溝通為中心

為了解決氟化鈉危害的問題,作者劉昊宇 這樣論述:

化學於科技化的時代下,可謂為所有產業發展前之基礎,而科技的迅速發展伴隨產業間的相互競爭,使化學物質之使用量大幅上升,亦造成環境莫大的壓力,同時也提高人體健康的風險。對於當今日新月異的風險社會,法律該應如何面對、處理及管制科技所帶來的新興風險議題,值得深入研究。化學物質之管制已由傳統的危險防禦,轉換為預防與預警的概念,而當確定化學物質之風險時,制度上應基於預防原則進行風險管理,但化學物質亦有不確定風險,故制度上應基於預警原則,執行風險評估與風險溝通。因此,本篇將由化學物質之風險與法律原則開始探討,藉由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法,瞭解我國現行化學物質管制之法律體系,再以人體健康與生態風險評估為研究探討

,最後以風險溝通作為風險管理與風險評估之整合,期許得以本篇結論與建議,建構更為完善之化學物質風險管制法律體系。

抗菌防霉技術手冊(第2版)

為了解決氟化鈉危害的問題,作者顧學斌 這樣論述:

本書為防黴領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工具書,在簡述微生物的形態構造、特點和生長條件、黴腐微生物造成的危害等內容的基礎上,詳細介紹了近400種防黴劑的化學結構式、化學名稱、分子式、分子量、CAS登錄號、理化性質、毒性、防黴效果以及應用情況等內容。另外,還介紹了防黴工作的具體步驟及有關試驗方法。 本書可供廣大防黴領域包括科研、教學、生產、應用、銷售及管理等有關人員參考。 第一章黴腐微生物概述001 第一節黴腐微生物的形態構造和特點001 一、細菌001 二、放線菌004 三、酵母菌005 四、黴菌006 第二節黴腐微生物的生長條件007 一、營養物質008 二、空氣008 三、水

分009 四、溫度009 五、pH值010 六、滲透壓010 第三節微生物災害研究概況011 第二章抗菌防黴劑品種012 氨(胺)溶性季銨銅012 奧替尼啶鹽酸鹽014 1,2-苯並異噻唑-3-酮015 吡啶硫酮018 吡啶硫酮鈉019 吡啶硫酮脲021 吡啶硫酮銅022 吡啶硫酮鋅023 吡啶三苯基硼026 丙二醇月桂酸酯027 1,3-苯二酚027 苯酚029 苯氟磺胺031 丙環唑032 苯甲醇035 苯甲醇單(聚)半縮甲醛036 2-苯甲基苯酚037 2-苄基-4-氯苯酚038 苯菌靈039 N-苯基馬來醯亞胺041 N-苄基馬來醯亞胺042 苯甲醛044 百菌清044 苯甲酸046

百里酚048 吡羅克酮乙醇胺鹽049 苯醚甲環唑051 β-丙內酯052 丙酸鈣053 苄索氯銨054 苯噻硫氰056 丙烯醛059 苯乙醇060 苯氧異丙醇061 苯氧乙醇062 拌種胺065 次氯酸鈣065 次氯酸鈉067 乙酸苯汞068 乙酸氯己定069 對苯基苯酚071 3-碘-2-丙炔-1-醇072 丁苯嗎啉073 敵草隆074 3-碘代-2-丙炔醇氨基甲酸酯075 3-碘代-2-丙炔醇苯基甲氨酸酯076 3-碘代-2-丙炔醇-丁基甲氨酸酯076 3-(3-碘代炔丙基)苯並唑-2-酮079 對二氯苯079 對二氧環己酮080 迪高 51081 多果定083 2-丁基-1,2-苯並異

噻唑啉-3-酮084 多聚甲醛086 多菌靈088 敵菌靈090 丁基羥基茴香醚091 碘甲烷092 度米芬093 對羥基苯甲酸苄酯094 對羥基苯乙酮095 代森銨096 代森錳097 代森錳鋅098 代森鈉099 對叔戊基苯酚100 代森鋅101 丁香酚102 對硝基苯酚103 碘乙醯胺103 二碘甲基-4-氯苯基碸 104 二癸基二甲基碳酸銨105 二環己胺106 3,5-二甲基苯酚107 3,5-二甲基吡唑-1-甲醇107 2,6-二甲基-1,3-二烷-4-醇乙酸酯108 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鉀 109 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鈉111 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鎳112 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銅

113 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鋅113 二碳酸二甲酯115 4,4-二甲基唑烷116 5,5-二甲基海因117 喹酸118 5,6-二氯苯並唑-2(3H)-酮119 2,4-二氯苄醇120 二硫代-2,2′-雙苯甲醯甲胺121 2,4-二氯-3,5-二甲基苯酚123 1,3-二氯-5,5-二甲基海因124 二氯-1,2-二硫環戊烯酮126 二硫化硒126 1,3-二氯-5-甲基-5-乙基海因127 4,5-二氯-2-甲基-3-異噻唑啉酮127 3,5-二氯-4-羥基苯甲醛128 二硫氰基甲烷129 二氯生131 4,5-二氯-2-正辛基-3-異噻唑啉酮132 二氯乙二肟136 二氯異氰尿酸鈉13

7 二氯乙烷139 1,3-二羥甲基-5,5-二甲基海因140 2,2-二溴丙二醯胺142 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142 二氧化氯144 二氧化鈦145 2,4-二硝基苯酚147 2,4-二硝基氟苯148 2,2-二溴-3-氰基丙醯胺148 2,2-二溴-2-硝基乙醇152 唑烷153 氟化鈉154 氟環唑156 氟滅菌丹158 富馬酸單甲酯159 富馬酸單乙酯160 富馬酸二甲酯162 芬替克洛163 粉唑醇164 2-癸硫基乙基胺鹽酸鹽165 高錳酸鉀166 過碳酸鈉167 高鐵酸鉀168 過氧化丁酮168 過氧化脲169 過氧化氫170 過氧乙酸172 環丙特丁嗪173 海克替

啶174 哈拉宗175 環烷酸銅176 環氧丙烷178 環氧乙烷178 環唑醇179 季銨鹽-15181 甲苯氟磺胺183 4-甲苯基二碘甲基碸185 甲酚皂溶液186 聚賴氨酸188 聚季銨鹽PQ190 2-甲基-1,2-苯並異噻唑-3-酮191 4-己基間苯二酚192 甲基硫菌靈193 N-(2-甲基-1-萘基)馬來醯亞胺194 2-甲基-4,5-三亞甲基-4-異噻唑啉-3-酮195 3-甲基-4-異丙基苯酚196 聚甲氧基雙環唑烷197 2-甲基-4-異噻唑啉-3-酮198 腈菌唑201 2-甲-4-氯丙酸202 聚六亞甲基單胍磷酸鹽203 聚六亞甲基單胍鹽酸鹽204 聚六亞甲基雙胍鹽酸

鹽206 己脒定二(羥乙基磺酸)鹽210 甲萘威212 甲醛214 甲醛苄醇半縮醛215 甲酸216 聚塞氯銨217 聚維酮碘219 甲硝唑220 己唑醇221 克菌丹222 殼聚糖224 克黴唑226 氯胺B 227 氯胺T228 鄰苯二甲醛229 氯苯甘醚230 2-氯-3-苯磺醯-2-丙烯腈231 鄰苯基苯酚232 4-氯-2-苄基苯酚234 氯丙炔碘235 4-氯苯基-3-碘炔丙基236 氯代百里酚237 α-氯代萘237 4-氯-3,5-二甲基苯酚238 氯化苦240 氯己定241 辣椒堿243 咯菌腈244 4-氯-3-甲基苯酚245 硫菌靈247 六氯酚248 硫柳汞249 氯咪

巴唑250 氯氰菊酯251 六氫-1,3,5-三(2-羥基丙基)均三嗪252 六氫-1,3,5-三(羥乙基)均三嗪253 六氫-1,3,5-三[(四氫-2-呋喃基)甲基]均三嗪255 六氫-1,3,5-三甲基均三嗪256 六氫-1,3,5-三乙基均三嗪257 硫氰酸亞銅257 5-氯-2,4,6-三氟間苯二腈258 硫酸銅259 氯乙醯胺261 米丁FF262 滅菌丹263 嘧菌酯265 棉隆266 嗎啉混合物267 嘧黴胺269 麥穗寧270 美托咪定271 咪鮮胺272 滅藻醌274 咪唑烷基脲275 檸檬醛276 檸檬酸278 尿囊素279 尼泊金丙酯280 尼泊金丁酯282 尼泊金庚酯

283 尼泊金甲酯285 尼泊金辛酯287 尼泊金異丙酯288 尼泊金異丁酯289 尼泊金乙酯290 納他黴素292 硼酸苯汞294 葡萄糖酸氯己定294 2-羥基吡啶-N-氧化物296 巰基苯並噻唑鈉297 1-(N-羥甲基氨基甲醯基)甲基]-3,5,7-三氮雜-1-氮金剛烷氯化物297 1-(羥甲基)氨基-2-丙醇298 1-羥甲基-5,5-二甲基海因299 2-(羥甲基氨基)乙醇300 N-羥甲基甘氨酸鈉301 N-羥甲基氯乙醯胺302 3-羥基甲基-1,3-苯並噻唑-2-硫酮303 8-羥基喹啉銅(Ⅱ)304 8-羥基喹啉硫酸鹽305 2-羥基-1-萘甲醛306 曲酸307 4-肉桂苯

酚308 肉桂醛309 肉桂酸311 溶菌酶312 乳酸313 乳酸鏈球菌素314 乳酸依沙吖啶316 三胺嗪317 雙吡啶硫酮317 三苯基氯化錫319 雙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銨320 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銨321 十八烷基二甲基[3-(三甲氧基矽基)丙基]氯化銨322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323 三苯基錫324 三丁基氧化錫326 2,3,3-三碘烯丙醇327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銨328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銨328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銨330 十二烷基鹽酸胍331 4-三氟甲基苯磺胺332 雙胍辛鹽333 雙(N-環己烷基二氮烯二氧)銅334 四甲基秋蘭姆二硫化物335 1-羧甲基-

3,5,7-三氮雜-1-氮鹽酸鹽氯化物337 噻菌靈338 2,4,5-三氯苯酚340 2,4,6-三氯苯酚341 2,3,4,6-四氯苯酚341 N-(2,4,6-三氯苯基)馬來醯亞胺342 雙氯酚343 四氯甘脲345 2,3,5,6-四氯-4-(甲基磺醯)吡啶346 三氯卡班347 三氯生348 山梨酸350 三氯叔丁醇352 山梨坦辛酸酯 353 十六烷基吡啶氯化銨355 十六烷基吡啶溴化銨357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銨358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359 三氯異氰尿酸360 四硼酸鈉362 四羥甲基甘脲363 四羥甲基硫酸磷364 雙(羥甲基)咪唑烷基脲365 三(羥甲基)硝基甲烷367

雙羥甲脲368 四水八硼酸二鈉369 雙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銨371 雙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銨372 雙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銨372 雙十烷基二甲基溴化銨375 雙(三氯甲基)碸376 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銨377 十四烷基三丁基氯化378 2,4,6-三溴苯酚379 4-叔辛基酚380 3,5,4′-三溴水楊醯苯胺381 1,2-雙(溴乙醯氧基)乙烷381 1,4-雙(溴乙酮氧)-2-丁烯382 三氧化二砷384 水楊菌胺385 雙乙酸鈉386 水楊酸387 水楊醯苯胺389 10-十一烯酸390 三唑醇391 三正丁基苯甲酸錫393 特丁淨394 酮康唑395 銅鉻砷396 脫氫乙酸397 銅

唑防腐劑399 威百畝400 1,2-戊二醇402 戊二醛403 戊環唑405 烷基銨化合物406 烷基(C12~C16)二甲基苄基氯化銨406 烷基(C12~C18)二甲基乙基苄基氯化銨409 戊菌唑410 五氯苯酚411 烏洛托品412 戊唑醇413 溴蟲腈416 溴代吡咯腈417 α-溴代肉桂醛 419 4-溴-2,5-二氯苯酚420 溴菌腈422 N-(4-溴-2-甲基苯基)-2-氯乙醯胺423 溴甲烷424 1-溴-3-氯-5,5-二甲基海因425 溴氯芬427 1-溴-3-氯-5-甲基-5-乙基海因427 西瑪津429 香芹酚430 2-溴-4′-羥基苯乙酮431 硝酸銀432 溴

硝醇434 2-溴-2-硝基丙醇 437 溴硝基苯乙烯438 5-溴-5-硝基-1,3-二烷439 溴乙酸苯酯440 溴乙酸苄酯441 溴乙酸乙酯442 溴乙醯胺443 1-溴-3-乙氧基羰基氧基-1,2-二碘-1-丙烯444 烯唑醇444 異丙醇445 異丙隆446 乙醇447 10,10′-氧代二酚嗪449 1,1′-(2-亞丁烯基)雙(3,5,7-三氮雜-1-氮金剛烷氯化物)450 乙二醇雙羥甲基醚451 乙二醛452 月桂胺二亞丙基二胺453 月桂基氨基丙酸454 月桂基甜菜堿455 月桂酸甘油酯456 月桂酸五氯苯酯457 月桂醯精氨酸乙酯鹽酸鹽458 氧化鋅460 氧化亞銅461

乙環唑 462 魚精蛋白463 乙基大蒜素466 乙基己基甘油467 3,3 ′-亞甲基雙(5-甲基唑啉)469 N,N ′-亞甲基雙嗎啉470 異菌脲471 7-乙基雙環唑烷472 葉菌唑474 乙黴威475 抑黴唑476 乙萘酚477 乙酸478 鹽酸氯己定479 異噻唑啉酮481 乙型丙內酯485 亞硝酸鈉486 乙氧基喹啉487 椰油雙胍乙酸鹽488 仲丁胺489 2-正辛基-4-異噻唑啉-3-酮490 第三章防黴抗菌步驟和試驗方法492 第一節防黴抗菌工作的步驟492 一、黴腐微生物的調查492 二、實驗室供試微生物493 三、防黴抗菌劑的篩選493 第二節防黴抗菌試驗的有關方法4

95 一、玻璃器皿等的清洗和消毒495 二、培養基的配製與滅菌496 三、微生物的接種502 四、菌種的分離方法504 五、菌種保藏506 六、活菌計數法和抗菌率507 七、濾紙抑菌圈法508 八、最低抑制濃度法(MIC法)509 九、圓片培養皿法512 十、濕室掛片法513 十一、土壤埋沒法514 十二、揮發性防黴劑效果的測定515 十三、挑戰試驗516 附錄抗菌防腐相關標準和規範518 參考文獻530 中文名稱索引535 英文名稱索引541

環境永續發展之清潔用品使用安全與認知

為了解決氟化鈉危害的問題,作者鍾辰蕙 這樣論述:

本研究動機來自於本人所從事環境服務工作中,必須碰觸到的各式化學清潔劑產品,以及一般生活中,每個人無法或缺少的清潔洗滌用品。研究目的係透過收集市售常見使用的清潔劑商品資料,整理及探討用途和可能對人體及環境危害之處。隨著珍愛地球的環保意識抬頭,消費者響應環保愛地球的觀念,日趨進步,「環境維護愛惜」,已是地球村公民的共同責任。然而,地球生態仍因許多化學產品使用後的廢棄排放廢水,而遭受傷害,如:海洋污化、土壤土質退化、水質污染、空污,危害人類生活環境的環境汙染問題也相應而生。人類不願面對的真相-「污染總是從清潔後開始」,正是目前生活中面臨的嚴重危機。本研究收集各方相關的研究資料,進一步探討化學石化產

品對接觸者及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如何預防過度氾濫使用,避免一再將環境生態破壞及危害人體健康,且告知安全的使用清潔劑產品,不因無知、貪圖方便,而胡亂添加,誤將不相容的化學產品混入使用;因此匯集專家、環保署、醫學界、學者、環保團體、各界等單位所,提出的相關證明資料、研究數據,整理此份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