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鋼材對照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模具鋼材對照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顏智偉寫的 塑膠模具設計與機構設計(第三版) 和洪慎章的 鍛造技術速查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模具钢材牌号对照表-捷宝(天津)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葛利兹钢材也說明:德国葛利兹 美国. AISI 一胜百. ASSAB 奥地利 百禄BOHLER 日本 1.2311 P20 UHB2311 M201 PX4/H... 1.2312 P20+S HOLDAX M200 PX5 1.2738/2738H/2738HH P20+Ni 718HH / IMPAX SUPREME M238 PX5‑N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機械工業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系碩士班 佘振華所指導 莊文傑的 P20-HH模具鋼曲面加工路徑產生之參數研究 (2020),提出模具鋼材對照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P20-HH模具鋼、點分佈距離、刀具路徑計算精度、田口品質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潘吉祥、陳紹賢所指導 林祐瑜的 切削溫度與切削特徵變化於刀具壽命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刀具磨耗、BP-LM、LSTM的重點而找出了 模具鋼材對照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3 標準齒輪畫法- kjpnews.online則補充:2、遵循國傢新標準,對於近年修改的國標內容,列齣瞭新舊標準對照錶,以便於 ... 公制結構用鋼材之形狀、符號及標註法–(內政部建築技術規則) 註:1. n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模具鋼材對照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塑膠模具設計與機構設計(第三版)

為了解決模具鋼材對照表的問題,作者顏智偉 這樣論述:

  當前塑膠模具的應用益形重要,作者累積多年的教學經驗及工作經驗編著而成。本書內容詳實,讀者可於各種常用之鋼材、塑材、模具之規格、特性、公差及加工方法有正確認識。對於模具設計及成本設計要領均有詳細述及,同時又有各大公司機構設計及模具設計考題。可作為學校、職訓中心之研修教材;機構設計、模具設計及射出成形從業人員工具書及資料查閱用書。 本書特色   1.作者在從事模具設計及機構設計近二十年,將所有精華寫在書中,內容最實用。   2.詳讀此書,對於設計機構零件有莫大幫助,不但開模、成型容易、好加工亦可自行估價減少成本,更能設計出避免電磁波干擾的零件。

P20-HH模具鋼曲面加工路徑產生之參數研究

為了解決模具鋼材對照表的問題,作者莊文傑 這樣論述:

P20-HH是一種常用之模具鋼,由P20改良而成,P20-HH與其他表面用途鋼材不同,常加工成複雜之形狀。P20-HH保證其組織均勻、晶粒細化,易加工、易焊補,具有更高的拋光性能、韌性及耐磨性佳,綜合力學性能較好。廣泛應用於半透明及需有表面光澤之產品模具鋼,較高耐磨性、較高拋光要求之場合,如汽車保險桿模具、產品形狀複雜及精度高之模具用鋼。因此,為了要求較佳的表面光澤,通常業者會先使用銑床將工件加工至一定程度,再送至研磨拋光,此方式不僅大大增加金錢上的成本,對於時間成本也是大為增加,因此為降低製造成本,尋求製程方式的改善、切削的方法及較佳參數的組合等技術瓶頸突破,使得在銑床加工就能得到

研磨拋光之精度品質,乃當前切削加工之重要課題。 本研究基於hyperMILL CAD CAM軟體產出切削加工路徑,應用於P20-HH模具鋼曲面加工,以表面粗糙度做為目標函數,運用田口品質法之望小特性求得最佳的製程參數。本研究將一般的加工製程參數(主軸轉速、徑向切深、進給速率)採用刀具廠商之建議數值,針對hyperMILL刀具路徑計算精度、點分佈距離、最大網格長度、轉換精度值及切削液進行田口法直交表的調變規劃,使用 P20-HH進行切削實驗。由實驗結果進行變異數分析求得較佳製程參數組合為搭配使用切削液、刀具路徑計算精度0.001mm、點分佈距離0.1mm、最大網格長度0.2mm、轉換精度值

0.01mm,表面粗糙度為0.174μm。由實驗結果證實透過調整切削路徑精度與曲面精度能改善加工表面粗糙度,使得銑削加工達到研磨之精度品質。

鍛造技術速查手冊

為了解決模具鋼材對照表的問題,作者洪慎章 這樣論述:

本書是一本鍛造技術速查工具書。其主要內容包括鍛造用的原材料、算料和下料、金屬加熱及加熱爐、自由鍛造、錘上模鍛、壓力機上模鍛、后續工序、鍛造設備、鍛模材料及熱處理、特種鍛造工藝、鍛件質量檢驗及控制、鍛模的裝配與試模。本書以圖表形式提供了鍛造實際生產中經常需要查閱的技術資料,內容實用新穎,數據翔實可靠,查閱方便快捷,實用性強。 第1章鍛造用的原材料1 1.1金屬材料的基本知識1 1.2塗色標記10 1.3鋼材及鋼錠12 1.3.1軋制材料的品種和規格12 1.3.2鍛制材料的品種和規格14 1.3.3鋼錠16 1.4相關數據21 第2章算料和下料25 2.1鍛坯質量計算25 2.

1.1理論計算法25 2.1.2算料盤計算法31 2.1.3圖表計算法33 2.1.4查表計算法33 2.2下料方法及其應用范圍39 2.3剪床下料40 2.3.1剪切工藝參數40 2.3.2剪床下料用刀片42 2.3.3剪切設備規格及生產能力49 2.3.4毛坯剪切質量要求51 2.3.5剪切缺陷54 2.4壓力機下料54 2.4.1剪切模的結構特點與分類54 2.4.2壓力機下料用刀片61 2.4.3導套結構及尺寸63 2.4.4壓力機下料毛坯偏差64 2.5其他下料64 2.5.1鋸切下料64 2.5.2片砂輪切割65 2.5.3錘上下料66 2.5.4冷折下料67 2.5.5熱剁下料6

7 2.5.6氣割下料68 第3章金屬加熱及加熱爐70 3.1金屬加熱70 3.1.1金屬加熱方法70 3.1.2鍛造溫度70 3.1.3金屬加熱的缺陷種類及解決方法78 3.2加熱工藝規范81 3.3燒損計算87 3.4加熱設備88 3.4.1加熱設備的分類及應用88 3.4.2常用加熱設備的技術參數90 3.4.3各種加熱設備的設計參數92 3.4.4常用電加熱設備93 3.5加熱溫度的測量97 3.5.1鍛造過程常用測溫方法97 3.5.2常用測溫儀表98 3.6加熱爐的安全操作及故障分析101 第4章自由鍛造105 4.1自由鍛造技術基礎105 4.1.1自由鍛造的工序105 4.1.

2鍛造比、鐓粗長徑比及最小阻力定律106 4.1.3自由鍛件的分類109 4.2手工自由鍛造109 4.3錘上自由鍛造111 4.3.1常用工具及鍛造能力111 4.3.2錘上自由鍛造的工序113 4.3.3錘上自由鍛造的工藝制訂121 4.4水壓機上自由鍛造141 4.4.1常用工具及鍛造能力141 4.4.2水壓機上自由鍛造的工序144 4.4.3水壓機上自由鍛造的工藝制訂147 第5章錘上模鍛152 5.1錘用鍛模鍛造152 5.1.1模鍛工序及模鍛件分類152 5.1.2鍛件圖設計153 5.1.3模鍛工步的選擇172 5.1.4模膛設計175 5.1.5模鍛坯料體積的計算公式192

5.1.6鍛錘噸位的確定194 5.1.7鍛模零部件設計196 5.1.8鍛模主要尺寸公差與表面粗糙度200 5.2錘用胎模鍛造202 5.2.1胎模鍛件與胎模的分類202 5.2.2胎模鍛工藝205 5.2.3各類鍛件常用胎模鍛的變形工藝211 5.2.4鍛件圖設計214 5.2.5坯料計算及選擇219 5.2.6胎模鍛設備噸位的確定220 5.2.7胎模設計222 第6章壓力機上模鍛231 6.1螺旋壓力機上模鍛231 6.1.1模鍛件分類231 6.1.2鍛件圖設計232 6.1.3模鍛工步的選擇233 6.1.4設備噸位的確定235 6.1.5鍛模的類型及結構設計要點236 6.1.6

模膛和模塊的設計240 6.1.7模架設計250 6.1.8鍛模技術要求271 6.2熱模鍛壓力機上模鍛272 6.2.1模鍛件的分類及模鍛工序的選擇272 6.2.2鍛件圖設計274 6.2.3坯料計算275 6.2.4設備噸位的確定276 6.2.5模膛設計279 6.2.6鍛模及模架設計285 第7章后續工序303 7.1切邊與沖孔303 7.1.1切邊與沖孔工藝303 7.1.2切邊模設計305 7.1.3沖孔模設計311 7.2校正313 7.3精壓316 7.4鍛件的冷卻319 7.5鍛件的熱處理320 7.6鍛件的表面清理322 第8章鍛造設備331 8.1鍛錘331 8.1.1

空氣錘331 8.1.2蒸汽?空氣兩用鍛錘333 8.1.3電液錘341 8.2水壓機342 8.2.1自由鍛造水壓機342 8.2.2模鍛水壓機345 8.2.3切邊水壓機347 8.2.4多向模鍛水壓機348 8.3機械壓力機350 8.3.1雙盤摩擦螺旋壓力機350 8.3.2離合器式螺旋壓力機352 8.3.3熱模鍛曲柄壓力機353 8.3.4切邊和沖孔用曲柄壓力機355 8.3.5精壓機357 第9章鍛模材料及熱處理358 9.1鍛模材料的選用358 9.2按鍛模種類選擇模具材料及其熱處理硬度360 9.3按模鍛設備特性選用模具材料及其硬度365 9.4鍛模的失效分析及防止措施367

9.5鍛模的表面強化處理369 第10章特種鍛造工藝376 10.1精密模鍛376 10.2徑向鍛造378 10.3輾壓擴孔381 10.4等溫模鍛385 10.5粉末鍛造389 10.6液態模鍛393 10.7多向模鍛395 10.8曲軸彎曲鐓鍛工藝(全纖維鍛造)398 第11章鍛件質量檢驗及控制402 11.1鍛件缺陷的分類及其產生原因402 11.1.1鍛件缺陷的分類402 11.1.2鍛件缺陷的主要特征及其產生原因402 11.1.3模鍛件形狀允許的偏差及表面缺陷410 11.2鍛件質量檢驗內容412 11.3鍛件質量檢驗方法414 11.4鍛件質量控制416 第12章鍛模的裝配與試

模418 12.1鍛模的裝配418 12.1.1概述418 12.1.2錘鍛模的裝配420 12.1.3螺旋壓力機鍛模的裝配421 12.1.4熱模鍛壓力機鍛模的裝配424 12.2鍛模的檢驗、試模與調整425 12.2.1鍛模調試的目的及調整要點425 12.2.2鍛模的檢驗426 12.2.3鍛模試模缺陷及修整方法427 附錄430 附錄A鋼鐵材料硬度對照表430 附錄B潤滑劑431 參考文獻435

切削溫度與切削特徵變化於刀具壽命之研究

為了解決模具鋼材對照表的問題,作者林祐瑜 這樣論述:

本論文之目的在於探討切削加工時切削溫度與切屑特徵的變化趨勢對刀具壽命的影響,並設計製作溫度量測刀把來進行量測切削溫度,並搭配工業攝影機對切屑顏色及刀具磨耗進行拍攝,最終運用切屑顏色及切削溫度進行同步預測,並整合切削加工後的切屑顏色會有不同特徵與刀具即時溫度變化特徵,進行數據化的刀具壽命同步預測。研究中根據文獻顯示,切削加工中切削溫度是影響刀具及切屑顏色變化最直接的關聯性,因此本實驗設計一套量測方式,利用切削加工中切削溫度及切屑顏色產生的變化,建立兩者之間的關係來預測刀具壽命,並以BP-LM與LSTM演算法來建構刀具磨耗預測模型,將建構好完成的預測模型進行測試試驗,藉此來討論其不同類別之特徵輸

入值,對實際量測刀具磨耗值與預測磨耗值之間的誤差值,並估算刀具磨耗預測效果之準確度。經實驗結果指出本實驗應用BP-LM與LSTM類神經網路模型來預測刀具磨耗值,分別以切削溫度之特徵值、切屑表面色度之特徵值及合併兩者之特徵值進行分析,最終觀察出BP-LM單一特徵MAPE誤差值分別為24.89%、31.87%,LSTM單一特徵MAPE誤差值分別為30.33%、28.55%,兩者合併之特徵BP-LM為19.88,LSTM為22.1,因此在實驗結果分析顯示,比起只有單一訊號特徵值之預測效果多項特徵更能有效提升刀具磨耗預測之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