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棲童綜合門診時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弘光科技大學 健康事業管理研究所 楊秋月、林俊榮所指導 陳佩娟的 新型就醫民眾公共運輸規劃初探-以臺灣大道需求反應式公車服務為例 (2016),提出梧棲童綜合門診時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需求反應式服務、就醫民眾。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梧棲童綜合門診時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型就醫民眾公共運輸規劃初探-以臺灣大道需求反應式公車服務為例

為了解決梧棲童綜合門診時間的問題,作者陳佩娟 這樣論述:

台灣大道是台中市主要幹道,其中台灣大道四段至七段行政區域包含西屯區、龍井區、沙鹿區、梧棲區,根據統計此範圍人口約為45萬人(台中市衛生局,2017),每日提供公車班次約為1,773班次(台中市交通局,2017),每日提供使用人次約為77,834次(台中市交通局,2016),市公車班次明顯不足。且區域內有1家醫學中心及3家區域醫院,分別為中港澄清醫院、台中榮總、沙鹿光田醫院以及梧棲童綜合醫院,健保署資料統計,上述四家醫院每日潛在就醫總人數約2.4萬人(健保署,2017),在每日潛在就醫人數皆約5,000人次的中港澄清醫院與梧棲童綜合醫院,市公車提供班次卻相差5倍。綜合上述,此範圍交通運輸班次不

足外,資源分配不均使得就醫民眾需以私人運具就醫。本研究擬使用需求反應式(Demand Responsive Transit Service, DRTS)規劃就醫民眾新型運輸服務,民眾可透過APP自行預約班次搭乘,進而提升大眾運輸搭乘,且車輛由運輸業者負責執行派車,醫院在人力、車輛等相關運輸費用無需額外支出,創造雙贏局面。關鍵字:需求反應式服務、DRTS、APP、就醫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