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國稅局退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王文杰、顏玉明所指導 杜瑋倫的 增值稅法的反避稅規定 (2015),提出桃園國稅局退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增值稅、反避稅、租稅規劃。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財務金融系 柯俊禎所指導 游崇熙的 加值型營業稅選案研究 -以財政部中區國稅局某稽徵所為例 (2013),提出因為有 加值型營業稅、選案查核、類神經網路、模糊決策樹的重點而找出了 桃園國稅局退稅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桃園國稅局退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增值稅法的反避稅規定

為了解決桃園國稅局退稅的問題,作者杜瑋倫 這樣論述:

OECD於1961年成立,主要會員國為已開發國家,該組織推行反避稅不遺餘力,中國身為開發中國家一直到2010年始加強對反避稅查緝的力道,調查顯示中國在反避稅調查補稅的案件上,2006年有6.79%,有29戶調整金額破千萬人民幣,有1戶調整金額破億人民幣,平均調整金額共574萬人民幣;然到了2014年被調查補稅的有79%,有83戶調整金額破千萬人民幣,有20戶調整金額破億人民幣,平均調整金額共3068萬人民幣。與此同時也積極的修法,呈現具有中國特色的反避稅,以呼應BEPS行動方案的反避稅工作部署,並積極與租稅天堂等國家簽訂稅收情報交換協議,可見中國對於反避稅的打擊力道之強勁。 台灣近20

年來,台商對外投資金額達2,200億美元,其中赴大陸地區投資金額1,382億美元,相當於62%,大陸地區已成為台商對外投資重點地區。2013年大型台商自陸撤資的投資金額,已創下78.59億元,2014年僅第二第三季,大型台商處分大陸子公司投資金額僅62億元,此現象被人稱為台商逃亡潮。大陸台商經營失敗,原因很多,稅務也是其中一個因素,這也難怪有台商表示「做生意不難,但面對稅局很難」,這裏的難分層幾個層面,第一個是,台商缺乏對稅法的理解,無法區分合法避稅與非法避稅;第二個是,營業稅改增值稅後,增值稅課稅範圍變廣所帶來的稅務風險;第三個是,稅局對增值稅避稅傾向認定為漏開發票;第四個是,行政覆議長久以

來被詬病為「維持會」,行政訴訟在2014年也高達94.5%的原告主動撤訴率,都影響納稅義務人的權利保障 。 然關於避稅,學術界一直側重於稅收徵管角度的研究,從企業角度研究稅務管理的較少,企業稅務管理缺乏相對應的理論指導,況且關於避稅的文章大多是跟直接稅相關,少有跟間接稅相關。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增值稅避稅的案件類型,以及提出相關的判定節稅、增值稅反避稅、逃漏稅與虛開發票的區分方式,希望有助於台商在增值稅上相關的租稅規劃,減少稅務風險。 本文的研究方法為,蒐集中國法院相關判決、文獻解釋。及整理近期中國相關的法律案件。期望協助降低企業稅務風險,加強台商企業競爭力。

加值型營業稅選案研究 -以財政部中區國稅局某稽徵所為例

為了解決桃園國稅局退稅的問題,作者游崇熙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100及101年度財政部中區國稅局某稽徵所轄內遭查獲或輔導補稅之營業人187筆樣本及未曾調查補稅之營業人145筆樣本,其申報之營業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資料組合為10個自變數,並爰用類神經網路及模糊決策樹方法建立選案查核模型,除藉以協助稅務人員挑選可能逃漏營業稅之案件外,並以實際查核情形說明分類矩陣N01案件並非單純分類錯誤,反而是稅務人員更應加強注意的案源;另外,比較模糊決策樹以語意變數產生的規則與類神經網路黑箱作業的特性,藉以說明模糊規則在查核上的實用性及類神經網路並不適合建立稅務選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