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舍耐震評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校舍耐震評估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龔怡文,劉季宇,簡文郁,鍾立來,葉錦勳,張宜君,陳慈忻,陳淑惠,陳亮全,周偉賢,曾裕淇,林冠慧,林宗弘,林沛暘,邱聰智,李俊穎,寫的 巨震創生:九二一震災的風險分析與制度韌性 和王价巨,單信瑜,馬士元的 災害來了怎麼辦?學校的防災教育祕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秦夢群所指導 薛承祐的 我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模型建構之研究 (2021),提出校舍耐震評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學校退場、預警模型、少子女化效應。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系 王和源所指導 闕仕偉的 應用價值工程及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探討最合宜的補強工法-以高雄某建築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耐震能力評估、價值工程、補強工程的重點而找出了 校舍耐震評估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校舍耐震評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巨震創生:九二一震災的風險分析與制度韌性

為了解決校舍耐震評估的問題,作者龔怡文,劉季宇,簡文郁,鍾立來,葉錦勳,張宜君,陳慈忻,陳淑惠,陳亮全,周偉賢,曾裕淇,林冠慧,林宗弘,林沛暘,邱聰智,李俊穎, 這樣論述:

  九二一震災是臺灣災害科學發展與政策改革的里程碑,為什麼有些地方的災損較嚴重?為什麼有些受災社區能夠成功復興?本書為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國立臺灣大學與師範大學等學者合作的成果,回顧臺灣地震科學,特別是九二一地震之後的研究發展。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震災風險研究導論,介紹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解構震前風險,介紹危害度、暴露度與脆弱度等概念與其對九二一震災的分析結果,提出「樞紐城鎮」(nexus township)的概念,認為介於都會區與麓山帶之間的中小型交通樞紐城鎮,是社會脆弱之所在。第三部分介紹韌性的概念、探討九二一震災後的房屋重建、社區

重建、校園重建以及心理重建;第四部分「面對下一場巨震」探討臺灣防救災制度變遷,並提供未來改革建議。巨災不僅留下傷痛,也帶來公民參與改革的機會之窗,這是臺灣民主對抗災害風險的「制度韌性」優勢。

校舍耐震評估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12年教育部開始清查大專院校仍存在的不當校規,尤其是違憲、違反言論自由與全民參與權利,但鄭麗君仍接受到不當校規的陳情,因此吳部長在這學期結束前盡速清查完畢。
另外,明年大選撞期期末考,鄭麗君表示仍有七十幾所尚未確定,要求4/10前各校回報並同步回報立法院。
針對教育部委託國震中心進行「全國高中職及國中小老舊校舍」進行耐震能力的評估工作,篩選耐震能力不足的校舍並適當補強或拆除重建,吳部長應遵守承諾於一個月內公開資訊,教育部不應以「避免人民恐懼」拒絕提供數據,且必須直接公開校舍名稱。
最後,高教創新專案辦公室相關事宜,鄭麗君認為要設置諮詢與參與的機制,因為高校轉型涉及巨大公共利益與學生受教權、教師的工作權及校產歸屬的財產權問題,且嚴格求教育部要公開專案辦公室諮詢對象與會議紀錄。

我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模型建構之研究

為了解決校舍耐震評估的問題,作者薛承祐 這樣論述:

少子女化效應自102學年開始擴及高級中等教育階段,高級中等學校1年級學生數及全體在校學生數分別預計於114學年度及115學年度降至低點,且基於受教品質、職涯發展、學業成就及教育支出等因素,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已成為少子女化效應下的最大受害者,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已成不可逆之趨勢,因此,亟須建立預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風險的適切模型,供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及其所屬學校法人自主檢視,進而調整辦學方向,亦可供教育主管機關預先篩出預警學校,適時提供必要之輔導與協助。本研究以98所教育部主管私立高級中等學校106-108學年度間之財務及非財務資訊進行邏輯斯迴歸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及R

OC 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分析,其自變數為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歸納之可能預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風險的13類44項指標,包括:5類26項財務指標及8類18項非財務指標;就依變數而言,本研究將98所教育部主管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分成預警組及一般組,預警組係於106至109年間接受教育部輔導之學校,一般組則為其餘學校。本研究產出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模型」係由「學雜費收入變動率(-13.5%以下者為異常值)」、「可用資金比率(32%以下者為異常值)」、「可用借款額度(新臺幣2,237萬5,361元以下者為異常值)」、「學生數(569

人以下者為異常值)」、「校務評鑑結果(乙或三等以下者為異常值)」及「學校所在地都市化程度(位處非都市化地區者為異常值)」等6項指標組成,將其轉換為「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檢核表」並進行統計分析後,研究結果指出:符合 3項以上者為「退場高風險群」,符合2項以下者則為「非退場高風險群」。本研究建議教育主管機關、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及其所屬學校法人應定期依據本研究產出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檢核表」進行檢核,俾掌握學校定位;本研究亦建議教育部將本研究產出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檢核表」內的財務指標納為未來《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的「預警學校」認定基準。

災害來了怎麼辦?學校的防災教育祕笈

為了解決校舍耐震評估的問題,作者王价巨,單信瑜,馬士元 這樣論述:

  災害管理領域透過探究人命傷亡而不斷更新觀念與知識;相較於其他領域,防災教育更要力求精準,沒有容錯的空間,也因此必須確保資訊的持續更新。     本書彙整近年來國際間的防災教育發展趨勢與團隊投入防災教育推動之經驗,希望藉由系統性梳理防災知識、觀念、做法與案例,讓大眾更了解防災教育之意涵與落實方法。第一章探討防災教育的角色、概念與內涵,從災害、災害風險到災害管理的基本概念,進而探討防災教育的定位;第二章著眼於防災教育與安全校園的國際策略,除了聯合國的校園安全總體架構,也探討如何整合CCA、DRR、SDGs,並簡述各國與臺灣的防災教育推動歷程;第三章聚焦於學校面對災害的必要災害管理作為;第四

章進一步探討不同學習階段的防災教育課程如何規劃與推動;第五章在前面幾章的基礎上,討論防災教育議題如何融入課程與活動設計。接續的三章則是包括法律、演習及避難收容因應的主題探討。     防災不是口號,自我保護是這塊土地上的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一群人走得遠,期許能藉由臺灣第一本防災教育專書的出版,號召更多朋友一起投入防災教育這個值得努力的領域,透過深入理解「為什麼」,希望將災害管理知識與技能從校園進而擴散至家庭、社區與社會。

應用價值工程及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探討最合宜的補強工法-以高雄某建築為例

為了解決校舍耐震評估的問題,作者闕仕偉 這樣論述:

本建築物為緊急避難使用,用途係數I=1.5,在 475年回歸期設計地震作用下之結構內力反應不得超過80%最大基底剪力(0.8Vmax),其對應之等值工址地表加速度AT為結構物所處位址之工址短週期設計水平譜加速度SDS乘以 0.40,即耐震設計規範中所謂的工址水平加速度係數Z值(Z=0.4SDS),且最大層間變位角不得大於 1%。建築物現況之耐震能力X向、Y向由柱強度準則主控性能點,X向耐震能力為Ap-X=0.196g,,Y向之耐震能力為Ap+Y=0.142g,顯示X向及Y向耐震能力不足,需進行補強。補強方案種類繁多不勝枚舉,文中僅針對較常見的補強工法(擴柱補強、翼牆補強、剪力牆補強)針對其特

性、優、缺點實施分析,以供後續價值工程小組討論時客觀判斷之依循。運用價值工程方法針對結構耐震能力補強分析較適合之補強工法,在機能、成本及採光通風等多方考量之下,其中方案一:擴柱補強工法,雖對通風及採光影響較小,但嚴重壓縮到內部辦公空間;方案二:剪力牆複合翼牆補強工法,雖對辦公空間影響較小,但將造成採光、通風不佳。故經創意發想後,發現結合此兩種工法優點研擬出方案三:擴柱結合剪力牆補強方案來進行補強,不僅能達到標準CDR值,同時機能效益也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