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地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東部地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澳大利亞LONELY PLANET公司寫的 美國東部 和凱蒂.戴維斯的 凱蒂之愛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東管處力推東部旅遊憑華信登機證存根享海岸線一日遊五折優惠也說明:每年8、9月夏秋之際,正是東台灣金針花開的季節。華信航空配合交通部觀光局東管處,即日起至今年12月31日止,凡搭乘華信航...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地圖 和遠流所出版 。

淡江大學 數學學系 王國徵所指導 李倩如的 模型選擇方法在預估氣溫上之應用 (2003),提出東部地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模型選擇、多項式迴歸、氣溫預估。

最後網站東部旅遊資訊服務社 - 台灣公司網則補充:東部 旅遊資訊服務社,統編:20068983,地址:花蓮縣瑞穗鄉瑞穗村中山路一段十三號,負責人:林長貴,設立日期:087年02月17日.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東部地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美國東部

為了解決東部地圖的問題,作者澳大利亞LONELY PLANET公司 這樣論述:

東海岸是美國的海濱度假勝地,從科德角荒涼的沙丘和鯨魚出沒的海域,到大洋城各色商店林立的木棧道或佛羅里達礁島群的珊瑚礁,無不令人向往。這里的美食不勝枚舉:緬因州海鮮小屋里的奶油蒸龍蝦,曼哈頓熟食店里的硬面包圈和熏鮭魚,孟菲斯旅館里的風味烤肉,北卡羅來納州小餐館里的黃油松餅,新奧爾良咖啡館里的辛辣秋葵湯……帶上Lonely Planet《美國東部》開啟你的發現之旅吧!11位作者親身調研美國東部,行萬里路,寫就詳盡豐富的景點、餐飲、交通指南,繪就好用的地圖。如果你想不走尋常路,公路旅行和景觀公路自駕內容帶你深入美國東部鮮為人知的腹地,同時針對你的興趣和愛好規划最佳的路線,發現不同尋常的美。還有浩如煙

海的博物館和畫廊內容,深度解析這片土地的藝術和建築特點,讓你的旅行走得更遠。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縮寫:LP)是世界上最大、最權威的自助旅行指南出版社,由托尼惠勒、莫琳惠勒(Tony Wheeler & Maureen Wheeler)夫婦於1972年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創立。公司總部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目前有500多位員工,以及350多位簽約旅游作者。至今共出版了20多種類型的600多個主題,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年銷售達700萬冊,約占全球英文旅游指南銷量的四分之一。Lonely Planet主要出版「孤獨星球」旅游書籍系列,是專門針對背包客撰寫的旅游系列叢書,在世界

各國的自助旅游背包客心目中,享有崇高的聲譽,被稱為「旅游聖經」。Lonely Planet這兩個單詞成為衡量旅行信息准確可靠與否的標准。 第一部分 計划你的行程 歡迎來美國東部 美國東部地圖 美國東部Top25 行前參考 如果你喜歡 每月熱門 旅行線路 公路旅行和觀景自駕游 戶外 帶孩子旅行 地區速覽第二部分 在路上 紐約州、新澤西州和賓夕法尼亞州 紐約市 紐約州 長島 哈得孫河谷 卡次啟爾山脈 五指湖區 阿迪朗達克山脈 新澤西州 普林斯頓 澤西海岸 賓夕法尼亞州 費城 賓夕法尼亞荷蘭區 賓夕法尼亞荒野地區 匹茲堡

新英格蘭 馬薩諸塞州 波士頓 科德角 楠塔基特島 馬撒葡萄園島 伯克希爾地區 羅得島州 普羅維登斯 紐波特 康涅狄格州 哈特福德 佛蒙特州 新罕布什爾州 朴次茅斯 懷特山 漢諾威 緬因州 波特蘭 阿卡迪亞國家公園 巴港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和大華府地區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馬里蘭州 巴爾的摩 安納波利斯 大洋城 特拉華州 弗吉尼亞州 里士滿 漢普頓路地區 弗吉尼亞海灘 皮德蒙特高原 仙納度谷 藍嶺高地 西弗吉尼亞州 西弗吉尼亞東部狹長地帶 莫農加希拉國家森林 南部 北卡羅來納州 科研金三角 夏洛特 南卡羅

來納州 查爾斯頓 宜人山 南卡羅來納低地地區 格林維爾和南卡羅來納上區 田納西州 孟菲斯 夏伊洛戰役國家軍事公園 納什維爾 肯塔基州 路易斯維爾 藍草鄉村 佐治亞州 亞特蘭大 薩凡納 亞拉巴馬州 伯明翰 蒙哥馬利 密西西比州 圖珀洛 牛津 密西西比三角洲 傑克遜 美國墨西哥灣 沿岸地區 阿肯色州 小石城 溫泉鎮 阿肯色河谷 歐扎克山脈 路易斯安那州 新奧爾良 佛羅里達州 佛羅里達州南部 邁阿密 勞德代爾堡 棕櫚海灘 大沼澤地 佛羅里達礁島群 大西洋海岸 航天海岸 代托納海灘 聖奧古斯丁 傑克遜維爾 佛羅里達

西海岸 坦帕 聖彼得斯堡 薩拉索塔 邁爾斯堡 佛羅里達中部 奧蘭多 沃爾特迪士尼 世界度假村 佛羅里達狹長地帶 塔拉哈西 阿巴拉契科拉 彭薩科拉和 彭薩科拉海灘 五大湖區 伊利諾伊州 芝加哥 印第安納州 印第安納波利斯 布盧明頓 俄亥俄州 克利夫蘭 哥倫布 雅典 辛辛那提 密歇根州 底特律 蘭辛 密歇根湖岸 麥基諾水道 密歇根上半島 威斯康星州 密爾沃基 麥迪遜 多爾縣 門徒群島 明尼蘇達州 明尼阿波利斯 聖保羅 德盧斯第三部分 了解美國東部 今日美國東部 歷史 生活方式 地區菜餚 藝術和建築 風景和野

生動物第四部分 生存指南 出行指南 交通指南 索引 地圖圖例特別呈現 公路旅行和觀景自駕游 中央公園 國家廣場 美國東部和南部的美食

東部地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在斯卡羅開播之後……》
迷失在官方史觀中的細膩史詩
~高金素梅2021.8.18

在獅子擁有牠們自己的歷史學家之前,狩獵史歌頌的永遠只是獵人!

八月十四號,公共電視舉行了電視影集「斯卡羅」的全球發布記者會。主持人開場的時候說:這部戲劇呈現的是,1867年羅妹號事件之後,多元族群的交會和共生共存;南岬之盟的和平盟約,讓台灣再一次登上國際的舞台。

公共電視董事長陳郁秀,強調這部史詩旗艦計畫的大河劇,透過戲劇的張力,重現了當年的場景和社會氛圍。她希望年輕人能透過「斯卡羅」看到過去,展望未來,創造未來,讓國際看到台灣,得到國際支持。

這是這次全球記者會中,台灣官方的想法和立場。他們把這部戲劇當成歷史的典範來介紹,好像這部戲劇就是真正的歷史。

但是,當有人提出歷史質疑的時候,一些文創工作者卻說:「創作並不需要對歷史負責。」這種「官方當正史,戲劇是創作」的說法,聽起來好像自成一種政治美學,但是光憑這種自相矛盾的宣傳話術,就能不顧史實、編造一套官方史觀嗎?

南岬之盟,真有這麼神聖重要嗎?官方說這個和約,讓國際看見了台灣,但當時台灣原住民族還沒有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呢?

斯卡羅戲裡的那個李仙得,來自美國,剛打完內戰。美國人是怎麼對付和那些和他們簽訂和平盟約的美洲原住民族呢?

美國鎮壓原住民族的歷史就是:能鎮壓就鎮壓,不能鎮壓,就暫時簽和約拖過去,等到時機成熟了,就撕毀所有簽過的條約。

所以,從反對帝國主義殖民的史觀來看,南岬之盟並沒有什麼偉大之處,簽下那個和約之後的李仙得,得到了在東台灣行動的自由。李仙得後來把他在台灣東部勘查的報告和地圖,交給了日本政府,日本政府重金聘請他,成為天皇遠征台灣計畫的顧問。為了要強調你想登上的國際舞台,讓世界看到台灣,就能無視原住民族簽了和約之後,所付出的重大犧牲代價?這樣的歷史觀點,就是文化部長李永得所說的「一種歷史解釋」嗎?從斯卡羅影集耗費兩億元拍攝製作,官方全力支持的角度看來,李永得部長口中的歷史解釋權,是非常昂貴的。原住民族如果沒有官方的支持和財源,自己的故事只能說給自己聽!

族人朋友們,別管有沒有人聽見,別管有沒有資源,就讓我們發出獅子般的歷史吼聲,撕開官方史觀的缺口,還我原住民族的歷史本色!

模型選擇方法在預估氣溫上之應用

為了解決東部地圖的問題,作者李倩如 這樣論述:

天氣現象的變化和人類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精確的氣候和天氣預測是大家所關心的。本論文針對美國56個主要城市,利用迴歸分析的方式,研究影響冬季最低溫的因素。藉由這些資料,應用模式選擇方式、多項式迴歸模型,找出預估氣溫的最適模式。最後,利用新蒐集的資料來驗證及探討模式預估的結果。

凱蒂之愛

為了解決東部地圖的問題,作者凱蒂.戴維斯 這樣論述:

  過去我也受過傷,四處跌跌撞撞,還留下疤,   但因為有人很用力去愛我,   我開始漸漸了解,真實的活著就是指:   努力去愛和被愛,一直到什麼也不剩。   18歲那年,凱蒂高中剛畢業,她跟隨著心中的那份呼喚,離開家鄉來到烏干達照顧孤兒。   原本她只打算待十個月,當幼稚園老師。但她在這趟旅程中看到上帝的愛心和無比的憐憫,是她完全無法想像的。   每一天,她都要付出更多。最後,她放棄大學教育,離開了男友,捨棄所有青春少女心所嚮往的一切,決定終身為那片紅土地上的孩子奉獻。   凱蒂曾見到9歲的孤兒艾格妮絲被埋在整片倒塌的瓦礫堆中,無人聞問。她毫不遲疑就將艾格妮絲與其他兩姊妹接回家

,一個星期後,最小的三歲妹妹首度開口,叫凱蒂「媽咪」。她的心都碎了。   她也曾在超市外面見到一個渾身濕透、不斷發抖的小男孩。她把自己身上能給的都給他,還把運動衫脫下來給他,並給他一點錢,讓他能在黑暗中坐車回家。一年後,在同一個地方她突然被一雙咖啡色的小手緊緊抱住,是那個男孩,他一直記得幫助過他的「凱蒂阿姨」。   還有一次,凱蒂在一個貧民窟看到一個六歲小男孩孤單坐在樹下,滿身破掉的膿瘡,手臂上灼傷滿佈,雙腳龜裂起水泡,瘦小得看起來像三歲孩子,而且滿頭白髮。當她問這小男孩叫什麼名字,孩子的爸爸竟然回答:「不曉得。」凱蒂把他帶回家療傷,讓他有足夠的營養,重新充滿活力,再送回他的父母。   

她為當地的孩子心疼。這些孩子經常因為瘧疾、飢餓而發育不良,總是虛弱地躺在泥地上,辛苦地為自己的生命搏鬥。她想要幫助這些孩子,讓他們能夠受教育,能夠吃飽。   但她自己的存款也不多,於是她向自己家鄉的親朋好友募款,成立一個非營利性組織。7年後的今天,她一點一滴,憑著自己微小的力量,領養了14個女兒,為超過600位孤兒找到生活贊助人,每週餵飽1,200位飢餓的孩子,還可以帶一頓晚餐回家。許多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可以上學,有紙有筆可用的時候,甚至感激到跪下來。   她還為當地貧困的半游牧民族婦女組織了一個串珠聚會,將串珠賣回美國,改善部落的經濟。婦女們在串珠聚會裡互相分享生活裡的哀傷與痛苦,成為彼

此的支柱,也改變了部落的氣氛。   凱蒂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志業,用她的方式,慢慢改變身邊的人,成就了讓全世界震驚的巨大力量。她被稱為「當代的德蕾莎修女」,獲頒天主教會的「克里斯多福獎」,更於2012年獲得Glamour雜誌的「年度最佳女性」大獎。   這是一本關於真誠的愛、無私的奉獻的書。這本書提醒我們:不管我們的力量有多渺小,都能像凱蒂一樣,用「一次幫助一個人」的方式,開始改變周遭的世界。 名人推薦   南岳君    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   范瑋琪    歌手   徐光宇    統一星巴克總經理   孫越    終身義工   郭瑞祥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溫小平    作家、

廣播人   蔣雅淇    Studio A執行長   盧郁佳  金石堂行銷總監   李奇‧史登斯Rich Stearns,美國世界展望會長   (按筆畫) 口碑推薦!   ◆付出愛,除了心動,更重要的是行動。--溫小平,作家、廣播人   ◆凱蒂的故事提醒我們,平凡普通人也能完成非凡、偉大的事──只要我們願意。--李奇‧史登斯Rich Stearns,世界展望會美國分會會長   ◆這是一本讓你終身難忘的書,改變你的一切,將你原先普通的生活和平庸的風格提升到輝煌無比的高度。--湯姆‧戴魏斯Tom Davis,作者   ◆作者凱蒂是美國當代的德蕾莎修女。--Clara Thomas亞馬遜讀

者   ◆這本書會讓你全面心痛,完全喜樂,只要你願意憑著信心跨出一步,走進上帝的心內,照顧在苦難中的孤兒。--傑德‧米德範Jedd Medefind,國際孤兒組織Christian Alliance for Orphans董事長   ◆凱蒂是我們這個世代的英雄──她回應了上帝的指示,前去照顧孤兒。--丹恩‧克魯佛Dan Cruver, 非營利組織「一起領養」Together for Adoption執行長   ◆我逢人就推薦《凱蒂之愛》。--史黛西‧艾傑奇Stasi Eldredge,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凱蒂為整個村落、整個地區的兒童來了愛與喜樂,也做出最好的見證:只要你願意,上帝

能使用你完成最奇妙的大事。--休依‧修維特Hugh Hewitt,脫口秀主持人   ◆自然流露了內心深處的愛…(本書)挑戰我們,去照顧「眾人中最不顯眼的那一位」。--魏斯‧史戴福Wess Stafford,國際兒童照護Compassion International執行董事長   ◆讀了本書,會受到啟發,會得到挑戰。--史考特‧哈里森Scott Harrison, 活泉公益組織Charity: Water創辦人   ◆凱蒂大膽追尋內心夢想,她的故事催促著我們勇敢拿出行動,幫助她,讓這個世界更美好。--威廉‧佛斯特William H. Frist,美國參議員 作者簡介 凱蒂‧戴維斯(

Katie Davis)   原籍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2007年高中畢業後,前往非洲烏干達加入短期的志工服務,深深為當地兒童的孤絕、飢餓情形所感動,於是全心投入孤兒的照護工作。   她現在定居在烏干達主持「亞瑪齊瑪傳道會」,專門供應她所在村落附近孤兒的學費與飲食。   2012年獲選為Glmour雜誌「年度最佳女性」,轟動全球,被譽為是「當代的德蕾莎修女」。 譯者簡介 蔡宗祐   陽明大學醫學系。熱愛語言和翻譯,認為翻譯是高空飛人show。特技譯人,擺盪在陌生文化之間,飛躍在無法互相演算的符號之間。突然跌進兩個世界的空集合,那就手一放,在空中翻個觔斗,用另一種動態展演。雙手平舉,彎腰

鞠躬,還望各位看倌今天看show愉快。 張思婷   中山女中慈幼社,台大外文系學士,現就讀台師大翻譯研究所。熱愛翻譯。 序章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當媽媽。其實應該這樣說:我當然想過要當媽媽,只是沒料到這麼早——我當媽的時候才十九歲,而且還沒結婚呢。   更沒想過的是,身旁一下子就蹦出這麼多孩子。這一切讓我覺得既幸運又感恩。神自有他的安排。   我從來沒想過會定居在非洲東部地圖上的一個小點,一個叫烏干達的國家。和烏干達比較起來,我的家人、一切我熟悉的事情和舒適的生活環境,簡直是天差地別。但我仍覺得幸運又感恩,神的安排,比我自己原先的策劃要好太多了。   從我有記憶以來,凡是大家覺

得重要的東西,我一樣都不缺:高中當班代,是舞會人氣女王,成績名列前茅;我永遠穿著漂亮鞋子,開著超帥跑車,和可愛型男約會。我爸媽超棒的,非常關心我的前途,還答應不管我唸哪所大學,他們都付學費。   另一方面我又深愛著耶穌,而且因著我對耶穌的愛,使我對於我自己規劃的人生方向以及別人對我的期待,漸漸有了不同的想法。   最早我只打算在烏干達待一年,然後回美國上大學,過著正常的青年生活。但在烏干達一年後,我已經回不去那種所謂「正常」的生活了:我找到了生命的真諦,而且不可能假裝我從來沒見過、沒關心過。   所以我乾脆放棄了原本的生活,這一次是永遠的放棄,不再回頭了。我放棄了大學,可愛時髦的衣服不要

了,我的黃色小跑車也不要了,連男朋友都甩了。每個人覺得重要的東西,我現在一樣也沒有。在烏干達,我未來沒有退休金,有時候連電力都沒有,但我擁有一切我覺得重要的事物:喜樂、平和。這份喜樂與平和來自比人間更美好的地方,超越了人類的想像。此刻的我擁有最快樂、最富足的生活。耶穌毀了我的生活,打破我的人生,然後把一片片碎片拼湊成為一個更美好的生命。   2007年秋天,我曾寫下這段話:「有時候我覺得,在這種第三世界國家裡面努力嘗試想要改變什麼,就有點像是努力要抽光整片大海的水,手上唯一的工具是一隻小小的滴管。」到今天我仍有這種感覺,可是我已經不再因此沮喪了,因為我知道我沒辦法改變全世界,我能做的就是一步

步改變一個又一個人的小世界:我領養的十四個小女兒、我照顧的四百個學生、那位病入膏肓又垂死的老奶奶,我能改變他們的世界。還有那些被遺棄、虐待,營養不良的五歲孩子們,我也能改變他們的世界。   只要有人在我身上看見神的愛,那麼每一刻都值得了。就算要我花一輩子的時間繼續努力,也都值得。   每天都有數不盡的人處於危險的環境中,急迫地需要幫助。到現在我還沒有辦法習慣這個事實,屢次為他們感到心疼。每天在我住的地方都能見到窮困潦倒、久病成疾的孩子們倒臥街頭,我好想抱起每一個孩子,帶他們回家,餵飽他們,給他們衣服穿,好好疼愛他們。我以我的救主耶穌基督為榜樣,因為他顧惜每一個人。       於是我不斷

停下腳步,盡力看顧每一個人,一次專心好好愛一個人,這是我身為基督徒的使命。就算我只是個女孩子,能做的有限,我還是努力去做我能做的。   常常有人問我會不會覺得現在的生活太危險,問我怕不怕。其實讓我害怕的,反而是躲在安逸舒適的生活裡一成不變。《聖經》馬太福音第十章第二十八節告訴我們,我們不必害怕那能毀滅我們身體的,反倒要怕那能把我們靈魂毀滅在地獄裡的。我居住的地方非常危險,烏干達連年內戰,戰事距離我們不過幾小時的路程,隨時都會有受傷的威脅;我身旁的人又活在致命疾病的恐懼底下,往往只有我一個人能幫助他們。   請你相信我,這樣的生活絕不是我原先自己的計畫。我原先打算和我的高中情人一起讀大學,結

婚生小孩,找個好工作,住在漂亮的房子裡,離爸媽家不遠,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今天的我,住在距離家鄉千里之外的國度,身為單親媽媽,撫養一屋子的小孩,教導她們耶穌的愛。這完全不是我以前曾經憧憬、渴望的人生。我只是觀看著神的奇妙作為,並且「以耶和華為樂」,依照他對我的指示而行,回應他對我的要求。接著,他便將他的計畫化做我內心的渴望。我隨著他前往苦難之地,他便將苦難之地化作難以想像的、最奇妙的喜樂之地。   上面這一段聽起來很美,就像冒險故事,甚至還有點浪漫,對不對?當然很美。而最令人難以相信的是,整件事情其實非常單純。別誤會,不是「簡單」,一點也不簡單,而是「單純」,因為我相信神創造我們

每個人,都是為了要我們去改變另一個人的世界,去服務他,去愛他,就像基督愛我們一樣。他要我們去散佈他的光輝,就這麼單純。   我無意撰寫一本關於我自己的書。這本書是關於神。這位又真又活的神,連我頭上總共有幾根頭髮他都知道;連我掉了一根頭髮他都關心。這麼奇妙的奧秘,我無法假裝說我懂,但我知道它是真的,因為在我短短的生命裡,我深刻經歷了這一切──在奇蹟中經歷到,也在平淡無奇的時刻裡經歷到。我希望讀者們在字裡行間和我一起哭泣,一起歡笑,然後領悟到:神藉著不完美的人來改變這個世界。如果他能夠使用我,那麼你也一定能為他所用。 「媽咪!」她這麼叫我的時候,我就知道她是我的孩子了。我好喜歡這種被

叫媽咪的感覺,因為媽咪不是幾天、幾個月的短暫關係,媽咪代表的是一輩子的愛。媽咪這兩個字有很強大的力量,意思是「我信任妳」、「妳會保護我」。媽咪是當妳需要依靠的時候會呼喊的名字,是妳高興的時候會想要一起開懷大笑的人;當你難過的時候需要找個人哭,找個人抱抱的時候,想到的是媽咪;當妳覺得很糗、很丟臉,想要找個人躲在背後傻笑的時候,想到的也是媽咪。媽咪會收拾妳闖禍以後留下的爛攤子,也會治療妳受傷的心。媽咪是一個讓人感到安心又舒適的存在。叫一聲「媽咪」代表妳是我的,我也是妳的了,我們彼此擁有,我們是一家人。我好像太急了,說得有點沒頭沒腦,現在讓我來慢慢告訴你,我是怎麼變成媽咪的。現在的我,一天會被叫上百

次媽咪,但我仍然清楚記得第一次有人叫我媽咪的那一刻。叫我媽咪的人是史可薇亞,現在已經是我女兒了。我第一次遇見她的時候,完全沒料到有一天我會變成她媽。今天,我無法辦法想像如果沒有她,我的日子要怎麼過。因為一場悲劇我認識了她,那時候她們家整個垮了,重重壓在她的姊姊艾格妮絲的身上。艾格妮絲九歲那年,爸爸死於愛滋病,媽媽不知去向,她只好一肩扛起責任照顧兩個妹妹,七歲的瑪莉和五歲的史可薇亞。住在她們家附近的奶奶偶爾會照顧這三姊妹,但其實奶奶自己也沒東西吃,祖孫常在田間挖掘野物充飢。一天要用的水,必須提著大塑膠桶走好幾英里去提。瑪莉幫忙鄰居照顧小嬰兒,換取食物當作報酬。如果姊姊艾格妮絲在田裡的工作很多,那

麼連年紀小小的史可薇亞都要下田好幾個小時幫忙挖掘食物,或者是提水、洗衣服和煮晚餐。她們和其他小女孩一樣,內心對未來抱持著希望和夢想,不過艱辛的現實逼得她們只有力氣專注在當下的生存。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大雨用力拍打在她們家錫製的屋頂上。所謂的家,只不過是泥土磚在太陽下曬硬後堆起來的,在大雷雨沖刷之下整個小屋就這樣倒了。有一整片牆就壓在艾格妮絲身上,廢墟堆中還可看見一塊塊土磚的稜角。鄰居趕緊把艾格妮絲送到醫院,她被人放到一張病床上,從此就沒有人理她,也沒有人記得她的存在。隔天,鄰居們的話題全都是在說有個小女孩被土牆壓了,奧莉薇聽到後堅持堅持我們一定要去探望她。我也想不出理由拒絕,至少她一定很需要

大家的祝福和禱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