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岸咖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東岸咖啡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襄群寫的 台東好滋味 和ThomasHeatherwick、MaisieRowe的 從我到我們:海澤維克談海澤維克設計全紀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玉山社 和臉譜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研究所 倪晶瑋所指導 林泰安的 「望」基隆–自立書店的轉型與新生 (2020),提出東岸咖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獨立書店、複合式營運、地方創生、體驗行銷、舊建築再利用。

而第二篇論文實踐大學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碩士班 曲家瑞所指導 鄭鴻倩的 島嶼道別:以影像記錄的過去式證據觀看記憶 (2019),提出因為有 島嶼、記憶、攝影、底片、關係、人與土地的重點而找出了 東岸咖啡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東岸咖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東好滋味

為了解決東岸咖啡的問題,作者劉襄群 這樣論述:

用味蕾漫遊舌尖上的台東 在地生活家告訴你53種品味台東的好滋味   最道地的台東好滋味,   它隱藏在巷弄中、棋佈在山海間,   它質樸簡單、單純自然,   卻能在齒間漫開最深厚濃郁的台東氣味。   台東在地美食家劉襄群揀選48家台東最在地的庶民美食店,從自助餐、小麵館,到咖啡館、早餐店等,介紹每家店帶給她的感動與食物中所隱含的故事。   本身也擅長料理的作者,對於美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認為只要是能夠從味蕾中牽動情感的食物,都是美食,即使只是市場中的一個煎餃小攤,也能讓人印象深刻,念念不忘。本書即從這樣的觀點出發,帶領讀者品嚐台東美食,體驗除了大山大水之外的另一種台東印象。 本

書特色   1.第一次由道地的台東人寫台東,推薦最值得品嚐的台東滋味。   2.以「能夠從味蕾中牽動情的食物就是美食」為出發點,介紹48家隱藏在台東各角落的庶民美食。   3.從味蕾體驗台東的另類旅行指南。 名人推薦   當「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在台東徵求「孩子的另一扇眼睛」在地攝影志工時,劉襄群小姐就是其中一個應徵者。她諄諄教導偏鄉小孩使用相機,並用鏡頭捕捉了台東最純真動人的兒童容顏。   現在,她用筆寫下令她醉心難忘的「台東好滋味」,相信以她對台東的心與情,這絕對是一場最台東的味蕾饗宴,令人期待。 —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   很開心劉襄群老師完成了《台東好滋味》這本

書。總算有位正港的台東人,書寫美好的台東。   劉襄群自稱「台東土人」,事實上,她有極好的生活品味,熟悉台東哪個人有意思,哪裡可吃到好東西,哪邊真正好玩。我在進行《天下雜誌微笑款款行》台東專刊時,劉襄群是我最在地的帶路人,讓我像讀了「葵花寶典」般,一下子彷彿成為在地台東人。 — 作家 林保寶   人與人的相遇是一種緣份,要能彼此對味,需要的不只是緣份,還有彼此間的興趣、個性以及生活默契。我和襄群認識的緣份是開始在十年前一場中國大陸的兒童文學交流之旅,記得當時黃山的奇、揚州的雪成了我們緣份的開始,也知道了彼此對旅行和美食的喜愛。     彼時,我在台東唸書,雖然喜愛台東,但其實對台東並不算熟悉

,而對台東已是識途老馬的襄群,則成了我的旅行與美食師父,只要跟著她,台東像是一個永遠都挖不盡的寶藏。襄群有一個部落格叫「愛唱歌的小青」,每當我對台東有鄉愁時,上了她的部落格,看了她的文章,就能得到慰藉。我很少見到有人能夠如此精準又細膩的描寫美食的故事。每當我看到襄群寫著那一間間小店,將自己對食物的記憶、食材的滋味、主人的故事都融合在一起時,那絕不只是一篇食記而已,而是一篇篇對自己故鄉的眷戀與鄉愁。   終於,如此會書寫鄉愁與食物的說故事達人,要把她對台東的故事、食物,還有那一間間迷人又臥虎藏龍的店,幻化成這本有味道的書,我們怎受得了抗拒呢?台東好滋味,請您來台東,好好緩慢旅行,也好好品嚐吧。

— 作家、《緩慢.台東.旅》作者  蕭裕奇   民宿經營的第一年,很幸運的接待到道地台東人且對台東的點點滴滴瞭若指掌的兩位賢伉儷,一位是教學不倦與溫文儒雅的林校長,一位是熱愛攝影與文學的劉老師,所以才開始認識「愛唱歌的小青」。   小青把台東的人文精萃用在地人對土地豐厚的情感,表達在涓涓細流的文筆行字間,溫柔的呈現在這片還保留著台灣最原始熱情的後山裡。她將具有特色的小角落與用心經營的小店,透過感動人心的文字與讓人讚嘆不已的攝影作品,相互輝映在圖文並茂的部落格中,將個人實地體驗的美景,實地品嚐的美食與實際入住的優質民宿,無私的與大家分享,深入台東其中的好滋味。   細細閱讀之後,才知道原來在台

東境內鮮為人知的巷弄裡、山海間,隱藏著世居深耕多年的小店家,或是來自都市,到這兒展開新生活,用心經營的美食或民宿,讓一些想要深入台東的旅人或是初次來到台東的新人,都能有機會去體驗最道地、最真實的台東。   劉老師此次能將部落格中的文章付梓成書,不僅是我們這些長期粉絲們引頸期盼的心願,也是許多希望能深入了解台灣最美的城市—台東的讀者們的一大福音。希望大家能經由小青這道地台東人的引領,讓更多人可以細細去品嚐這在地的「台東好滋味」,進而融入台東、愛上台東,甚至把心留在台東! — 台東長濱「舞木」民宿  邱獻民、王鳳莉   註:舞木民宿曾獲全球網站TripAdvisor 二○一三、二○一四旅行者之選

大賞,以及亞洲最佳民宿第二十名(台灣有兩家民宿獲選)。   初識劉老師是看到她常常旅行各地寫的文章。從此之後,我這個鄉野之夫就踏進美和美食通往深度文學之路。   山本兼一說:「日本的『美』,千利休說了算。」那在台東的美和美食,就屬劉老師說了算。她總是把這裡山海的一切形容到骨子裡去,把這山海的美慢慢品嚐在筆下,在相機下的一個個小光點裡。   不論是關山小鎮老麵包店的紅豆麵包還是青草茶,都成了偷偷會情婦般渴望的美食。   台東市幸福的綠豆湯卻又成了小朋友般的單純想念。   巷弄內金菊的咖啡,欣賞的是紺青柔碧色調的形容;cheela小屋是優美緩緩輕訴的交響樂,也可以嘶喊成爵士歌聲對抗暴雨。   因

為她小個頭裡堆積著豐富的文學、音樂、藝術和對美食的素養,觸碰出的台東,就是深度的美學。   黃金花開了,台東藍來了,稻穗黃了,好滋味出現了。劉老師的鍵盤就會打出一篇篇的美,而我們台東的一群人就開始追尋這樣的旅行。  — 台東龍田「阿榮甘仔店」  張鉦榮、莊孟平   台語俗諺說:「講天講地講吃最多,講生講死講到吃為止。」人活著,除了呼吸喝水,我想不出什麼比吃更重要!   我的朋友裡面,小青老師吃最大,吃得最厲害。我是跟老師一起擺爛、一起胡亂打屁的朋友,我們甚至可以半夜一起去偷一些對台東很有意義卻要被毀掉的東西。所以我很幸福,可以去她家吃外面無法吃到的美食。關於吃,她可不只是嘴上功夫,是硬底子的

專業料理高手。   老師出書要我寫序?蝦密??確定不找名人???老師說她覺得要找「真正了解台東這塊土地的朋友」寫序才有意義!衝著這句話,就算程度再差,我也要想辦法擠出來……。   老師的專業都在舌頭上,包括語言教學寫作與當老饕,但我覺得—老饕絕對是她的主業!看她豐腴的體態就知道她真的愛吃、會吃,還會不斷的吃。(老師,讀到這裡,妳確定還要我寫序嗎?哈哈哈……!)   她會吃,懂美學,超會料理,會講,會寫,愛分享!擁有這樣特質的朋友非常方便,只要她說哪家店好吃,你可以馬上跑去享受不用過濾,不用擔心花錢變成白老鼠,不用煩惱食材的鮮度踩到地雷,甚至你會找到氣氛唯美、食物爆讚的店家。如果你在台東某家新開

的食堂看到老師,不要覺得奇怪,她絕對不會放過任何嚐新的機會……不單是愛吃,而是她老毛病又犯了……這個臥底老饕又在心裡面打分數。   台東擁有閩、客、外省、平埔族與多達七族的高山原住民族群,擁有台灣最多不同吃的元素,但是有太多人是身在寶山而不自知。所以能夠擁有這本書,根本就是擁有吃的幸福,如同手握台東美食藏寶圖,只要按圖索驥,保證吃得過癮~賺翻了……。  — 台東「友人在家」民宿  台東山豬(呂縉宇)

東岸咖啡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21年6月開始,因為COVID-19疫情的關係,我們推出了線上版的快速約會喔~
報名連結:https://linktr.ee/therightone.tw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peedDatingParty

|認識非誠勿擾|
由一群來自金融界和科技界的海外歸國人士所創立,我們致力於提供平日工作繁忙的白領上班族一個有趣、安全、省時的社交活動體驗。 我們累積舉辦過250場大型活動,包含2019海外名校聯合單身派對 & 2019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 Ball 晚宴 Young professionals Mixer。

|什麼是快速約會?|
快速約會概念源自猶太人一項傳統習慣,即年輕單身男女,定期在長輩陪伴下見面,避免族外通婚。1998年,美國洛杉磯一名猶太人開始固定舉辦快速約會,確保身處大城市的猶太單身族有機會互相認識。自此快速約會迅速從美國西岸風靡到東岸。最近二年這股熱潮也迅速延燒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
相關介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5aJjhR2ixA

|非誠勿擾【線上快速約會】活動內容|
8位男生和8位女生,我們會透過Zoom的線上型式來舉辦。
每一個參加的男生有7分鐘的時間,一對一與女生單獨交談和認識。

|線上Speed Dating 參加資格|
未婚單身男女 ( 活動通報名資格: 男生 45yrs 以下,女生 40yrs 以下 )
( 註:本活動為審核制,主辦單位保有最終入場資格審核權 )

|常見問題|

1.什麼是線上版的快速約會呢?
和實體的快速約會一樣,在主持人的引導下,你可以認識到8-12位多元背景的異性朋友,一對一的和每位異性參加者聊天、認識彼此;唯一的不同,你可以更便利地在任何地方,舒適地使用電腦、平板或手機來加入線上活動喔。

2.除了和別人聊天還有其他活動嗎?
有的!我們在分組聊天結束會有個配對的環節,每位參加者可以選擇一位印象最不錯的異性,若是男女生雙方皆剛好選擇彼此,即是配對成功!

3.活動時,能否與參加者私下聊天?
可以的!參加活動時,會進入虛擬主會場,完成報到後,可至虛擬交誼廳「空中酒吧」看看各位參加者,活動正式開始後,主持人就會協助將各位參加者兩兩一組分至私人房間聊天,每7分鐘,會再換一位新的參與者聊天。

4.如果我對聊天對象有興趣,有辦法在活動後聯絡嗎?
為確保隱私權,主辦單位並不會提供與會者的聯絡方式,不過,主辦單位會請大家在參加活動前,準備好自我介紹資料,其中就有包含聯絡方式(E-mail / LINE /其他),並於每輪聊天的開始,讓雙方交換自我介紹,此時就能儲存下來,活動後就可以聯絡有興趣的聊天對象囉~

5.要使用哪個線上平台呢?需要先下載嗎?
我們是使用ZOOM來進行快速約會的活動喔!活動前請先下載程式,活動報名成功後,主辦單位將寄發活動通知信件,其中就有詳細的介紹。

6.參加活動時,使用手機、平板和電腦哪個比較好呢?
雖然ZOOM是手機、平板和電腦都可以使用的,但是為了確保活動的最佳品質及參與體驗,我們強烈建議各位使用電腦版ZOOM!如此一來可以大大降低活動進行到一半跳出會議的機率,也可以適用較進階的功能。

7.在哪種環境比較適合視訊呢?
家中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視訊喔!我們沒有場地的限制,但建議大家在光線充足且安靜的環境視訊,麻煩大家連接到穩定的網路,也可以準備電腦充電線在一旁。

8.若不想要家中或所處環境背景出現在螢幕上,有沒有什麼解決方法呢?
有的!ZOOM 的「虛擬背景」功能即可隱藏身後景觀,將螢幕上的背景換成個人挑選的圖片,像是咖啡廳、海灘、極光或室外太空都可以!活動通知信中會有教學喔~

9.參加活動,應該要穿什麼呢?
上半身建議以Smart Casual為主,另外也鼓勵大家可以精心打扮一下,因為或許有機會遇到生命中重要的另一半呢~因此在鏡頭前展現最好的自己吧!

10.人在國外是否可以參加呢?
只要妳有筆電或手機以及網路,不論妳在地球何處,都歡迎妳加入,與我們線上見唷~
(已經有在美國、法國、日本、馬來西亞、愛沙尼亞等國的台灣人來參加過喔~)

「望」基隆–自立書店的轉型與新生

為了解決東岸咖啡的問題,作者林泰安 這樣論述:

本設計論文「望」基隆–自立書店的轉型與新生,針對在連鎖書店與網路書店的蓬勃發展下,造成地緣關係深厚的傳統書店逐漸沒落的問題。因此,選定與基隆歷史發展有著深厚關係的自立書店,在具有歷史價值的舊建築立面內,以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角度切入,將地方故事、環境特色與閱讀體驗鏈結,以空間氛圍的營造,突顯傳統書店與地方共生的特質。設計前,透過文獻了解獨立書店的意涵及發展,在案例分析後,得出複合式書店的發展策略。接續進行自立書店主要客群、基地所在的商圈店種類型分析、實地勘查與訪談所得的資訊,探尋能與自立書店共構出加成效果的商業機能。再透過空間中「望」的主題,形塑出一連串的都市漫遊者體驗序列,豐富傳統書店的服務面

向,創造新的多元價值,使消費者感受與認識基隆的地方特色,進而成為地方創生的原點。

從我到我們:海澤維克談海澤維克設計全紀錄

為了解決東岸咖啡的問題,作者ThomasHeatherwick、MaisieRowe 這樣論述:

  【最新英文版獨家授權中譯本】  全球第一本.唯一一本.第一手親撰的海澤維克設計全紀錄  20多年間,逾140件設計案,近1000張全彩圖片  --從學生到大師之路,獨家揭露每一件設計案背後的創意發想和過程故事   2010年上海世博英國館「種子聖殿」驚豔全世界,那年他不過40歲  《泰晤士報》評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的奇才」  設計巨匠康蘭爵士稱譽「海澤維克是當代的達文西」  獲頒英國設計界奧斯卡「菲利浦親王設計獎」,史上最年輕的皇家工業設計師   當今最火紅、最炙手可熱、最創意獨具、最敢想敢實踐的設計大師--  湯瑪斯.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海澤維克本人

全力參與本書製作的所有環節,提供最精細入微的觀點,  回答很多人好奇的問題:這些創意十足的作品是怎麼做出來的?  認識當代最富創造力的創作奇才,唯有本書!   ◎製作--大師之作。。。過程--大師之路。。。   本書是以海澤維克工作室經手專案為題的作品集,按時間先後順序呈現二十多年來的作品精選。   這本書的目的並不在於說服其他設計師採納任何單一的設計手法,亦非推廣任何設計哲學,而是試著闡明每一個設計專案的思維,講述海澤維克和他的團隊如何發展設計構想的故事。   在全書的敘述中,會在「我」(海澤維克)和「我們」(海澤維克工作室)之間隨意變換,因為除了最早的幾個設計專案之外,每個案子都是一群人和

海澤維克一起發展構想而得到的成果。   透過這種集體性的思考實驗,在著手設計前先找出幾個關鍵問題來問自己,藉著這個方法引導朝設計構想走去。   書中的每一個設計專案都會以一個挑釁的問題來當作開場,具體如實地呈現每一個專案所混雜的許許多多的確定與懷疑,突破與死路,緊張和歡喜,以及沮喪與進展。   本書的製作過程就像將每一個通常以3D 形式出現的設計案,壓扁成2D 的圖像和文字,希望為讀者帶來躍然眼前的感受,一窺大師的設計之道,了解這些令人驚豔的作品何以誕生。   ◎海澤維克的設計提問   .設計構想從何而來?  .一個學生如何能建造出一座真正的建築物?  .你能夠只用兩個部件做出一座建築物嗎? 

 .可以讓別人把你的名片吃下去嗎?  .能否將地板化為屋頂?  .如何讓一條老舊道路改頭換面為城市廣場?  .一座橋的特質是否能隨著你跨越時的腳步而不斷改變?  .商店櫥窗展示如何和商店的建築體產生關聯?  .聖誕卡能否比它的信封大?  .一面牆壁能否替你遮風擋雨?  .如何利用近乎免費的材料將預算壓到最低?  .當業主要求將雕塑作品擺在一棟醜陋建築的旁邊時,你會如何反應?  .窗戶一定要是平的嗎?  .碎裂能否創造出凝聚性?  .一件馬球衫可以有多少個領子?  .建築物的外觀是否能表現出它的內在功能?  .能在一分鐘內完成一座建築物的設計嗎?  .建築物如何傳達出所在市鎮裡正在發生的事?  

.如何在舊建築上方打造新建築?  .如何頌揚原子筆?  .如何讓無生命的物品改變形狀?  .如何替低成本建築的皮層營造個性?  .可以把水當成結構元素嗎?  .如何完成一座未完成的教堂?  .一座建築物如何代表一個國家?  .21世紀的清真寺會是什麼模樣?  .如何做出一件真實存在的虛擬物品?  .能否以擠牙膏的方式將椅子從機器中擠出來?  .物品能否同時具有抽象性與具象性?  .如何在建造新建築的需求和保護舊建築的欲望之間權衡拿捏?   ◎海澤維克主要代表作品   .「秋的入侵」(Autumn Intrusion),倫敦,1997  以複合材料做成的緞帶形態貫穿倫敦哈維尼可斯百貨公司(Har

vey Nichols)櫥窗的裝置藝術,獲同年D&AD Yellow Pencil(銀獎)   .「拉鍊提包」(Zip Bag),瓏驤(Longchamp),2000  把一捲一捲拉鍊縫在一起做出3D 物件,拉開拉鍊時物件又消失為一堆拉鍊,結構計算複雜度驚人且有正確幾何形狀的暢銷提袋   .「槍響就跑」(B of the Bang),曼徹斯特,2002  180根尺寸各異的長管尖刺組成重達180 噸的巨型雕塑,高56公尺、傾斜30 度角,以天空為背景的運動紀念碑   .「融鉛占卜」(Bleigiessen),威爾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總部大樓,2002在百分之一秒中創

造出將佇立一百年的巨大雕塑的形體,100 萬公尺不鏽鋼線和15 噸重玻璃珠構成一朵朵閃閃發亮的雲,形成一件懸浮在半空中的作品   .「捲動橋」(Rolling Bridge),倫敦,2002  一座橋該如何「讓路」?發想自《侏羅紀公園》的活動藝術品,既是橋又不像橋,捲起橋身的戲劇性效果顛覆了開闔橋的定義   .「東岸咖啡廳」(East Beach Cafe),小漢普頓,2005  坐落在海濱的粗鋼建築,打破以白帆和遊艇為意象的現代海濱建築美學,兼具庇護和眺望功能,讓海濱建築物與大海產生關聯   .「陀螺椅」(Spun),2007  無論轉到什麼方向,它都是一張座椅。這個嚴格的旋轉對稱形體可以用

3D 方式旋轉搖動,既是工藝品也是量產品   .「上海世界博覽會英國館--種子聖殿」(UK Pavilion),上海,2007  25萬顆種子,6萬根壓克力桿,仿如隨風搖擺的蒲公英。上海世博最非凡的展館,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萊伯金建築獎   .「倫敦巴士」(London Bus),倫敦,2010  英國最具代表性的紅色雙層巴士新時代設計風貌,同時讓巴士油耗量減少百分之四十。兩條窗戶帶打造了嶄新的街景視野   .「倫敦奧運主火炬」(Olympic Cauldron),倫敦,2012  聖火盆本身即是點燃儀式的表現形式,204片花瓣狀銅器一一點燃,匯集成一把團結之火,獨特的想像展現無限驚喜 作者簡

介 湯瑪斯.海澤維克 Thomas Heatherwick   英國設計師,1970年出生於倫敦,先在曼徹斯特理工大學(Manchester Polytechnic)修習3D 設計,後於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修習家具設計碩士課程,致力於製程和材料的創新。   二十四歲創立同名工作室Thomas Heatherwick Studio(今名Heatherwick Studio),旨為「在單一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作品橫跨建築、設計、雕塑、家具、時尚、公共藝術等多種領域。   2013年,因對設計產業的貢獻而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   主要代表

作品:  .「秋的入侵」(Autumn Intrusion),倫敦,1997  .「巴爾納德茲農場的花園小屋」(Barnards Farm Sitooterie),埃塞克斯郡,2000  .「拉鍊提包」(Zip Bag),瓏驤(Longchamp),2000  .「槍響就跑」(B of the Bang),曼徹斯特,2002  .「融鉛占卜」(Bleigiessen),倫敦威爾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總部大樓,2002  .「捲動橋」(Rolling Bridge),倫敦,2002  .「東岸咖啡廳」(East Beach Cafe),小漢普頓,2005  .「陀螺椅」(Spu

n),2007  .「上海世界博覽會英國館--種子聖殿」(UK Pavilion),上海,2007  .「倫敦巴士」(London Bus),倫敦,2010  .「奧運主火炬」(Olympic Cauldron),倫敦,2012   主要獲獎紀錄:  .菲利浦親王設計獎(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2006  .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國家建築獎(RIBA National Award),2008  .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區域建築獎(RIBA Regional Award),2008  .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獎(RIBA Award),2010  .英國市民信託獎(Ci

vic Trust Award),2010  .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國際建築獎(RIBA International Award),2010  .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萊伯金建築獎(RIBA Lubetkin Prize),2010  .倫敦設計獎(London Design Medal),2010  .謝林建築獎(Schelling Medal),2010  .上海世博會展館設計金獎(Gold Award for Shanghai World Expo),2010  .東京設計與藝術環境獎年度設計師獎(Designer of the Year, Tokyo Design & Art Env

ironmental Awards),2010  .Wallpaper設計獎年度設計師獎(Designer of the Year, Wallpaper Design Awards),2011  .Icon雜誌獎(Icon Magazine Awards),2012   官網www.heatherwick.com/ 玫希.羅 Maisie Rowe   英國景觀建築師,Heatherwick Studio合夥人。 譯者簡介 林潔盈   台灣大學動物學學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博物館學碩士。定居義大利十多年,為獨立接案的自由工作者,從事英文、義大利文翻譯與博物館規劃的工作。譯作包括《設計的方法》、

《攝影的關鍵思維》、《人體的一天》、《義食之間》、《微空間大設計2》、《發現之旅》等。

島嶼道別:以影像記錄的過去式證據觀看記憶

為了解決東岸咖啡的問題,作者鄭鴻倩 這樣論述:

我用蜉蝣來形容自己,台北是我居住過的第五個城市。已不曾記得家鄉與歸屬感會帶給我多麼強烈的情感。「故」在辭典中有著過去式、死去的含義,故鄉,也許是指過去式的地方,離開後與那個地方在時間地推移中,不斷地像這兩個方向無法回頭地前進。我深知再也無法真正回到那個故鄉,逢年過節的回家對我而言,也只變成了一種紀念故鄉的儀式。如同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所說那樣:「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我再也無法回到那個故鄉。回顧在台灣所做的創作,所有的作品核心都圍繞著過去的記憶發生。以繪畫為向量的起點,嘗試各種被觀看的可能,呈現對某人、某地、某段關係的記憶。2019年初意識到,我即將要離開台灣,離開這個我居住了180

0多天的島嶼。心中有強烈的聲音告訴我,要認真地以非旅客的身分與這個島嶼道別。《島嶼道別》是為在台灣生活的時光舉行一場儀式。這趟旅程進行了超過500小時,以居住城市台北作為起點與終點,搭著區間車從東岸一路南下,再從西岸北上。將近164個區間車站點所連結的台灣,使用擲骰子的方式來決定下一個即將前往的目的地,使用攝影作為媒介,以底片為媒材尋找我在這座島嶼存在過的證明。正如藝術家張曉行走的海岸線,Alec Soth沿著的密西西比河,他們的旅途漫長而沒有強烈的旅行目的性,使用照片訴說著沿途周遭所看到的事。通過編排照片使其串連新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