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農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杜邦農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RachelCarson寫的 寂靜的春天:自然文學不朽經典全譯本(二版) 和凱莉‧吉拉姆的 基改之王:孟山都的遺產:因為基改種子賺大錢的除草劑、腐敗的科學,以及孟山都操縱政府炮製的致命謊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拜耳+孟山都已完成合併,農業化工巨獸誕生 - 財訊也說明:全球農藥肥料與種子是由六大廠商所霸佔,分別是1.拜耳(Bayer)2.孟山都(Monsanto)3.陶氏化學(Dow)4.杜邦(DuPont)5.先正達(Syngenta)6.巴斯夫(BASF)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野人 和光現所出版 。

輔仁大學 心理學系 戴伯芬所指導 趙喬的 後運動時期的社區轉換與認同製造:以「台北市糖廍文化協會」為例 (2021),提出杜邦農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後運動時期、社區變遷、認同製造、社區意識、集體行動。

而第二篇論文南臺科技大學 財經法律研究所 許舜喨所指導 黃柔華的 我國有關植物遺傳資源取得與利益分享機制之探討 (2019),提出因為有 遺傳資源取得與利益分享、生物科技、國際公約、私有財產、生物探勘、智慧財產權、利益分配的重點而找出了 杜邦農藥的解答。

最後網站農藥禁令對土地所有者的影響巨大則補充:正是這種背景為當前的農業整併帶來了緊迫性(Dow道氏化學/ Dupont杜邦化學、先正達/中國化學、拜耳/孟山都)。每個合併都需要單獨仔細檢查,但至少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杜邦農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寂靜的春天:自然文學不朽經典全譯本(二版)

為了解決杜邦農藥的問題,作者RachelCarson 這樣論述:

連續31周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 全球銷量突破2,000萬冊 迅速譯成17種語言 20世紀最偉大自然文學作家瑞秋.卡森 啟發世界環境保護運動的暢銷代表作   ★國家文官學院年度選書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自然科普類」評審精選   ★美國《發現Discover》雜誌25本最偉大的自然科普書籍   ★紐約公共圖書館票選十本「科學或自然界的世紀經典圖書」   ★美國現代圖書公司「二十世紀100本非小說」第五名      大地陷入奇怪的寂靜。   田野、樹林、沼澤到處了無聲息。鳥兒哪裡去了?   農場母雞孵不出小雞、小豬養不大、蘋果樹結不出果子   農民生了怪病、小孩在玩耍時

突然倒下   好像魔咒降臨……   《寂靜的春天》是美國自然文學作家瑞秋‧卡森集大成之作,被譽為是可比擬達爾文《物種起源》的生態學世紀經典作品。   瑞秋‧卡森以成熟生態學家的視野,細緻地書寫一幕幕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的景致,但她不僅止於消極地渲染悲歌,反而積極地揭示人類另一條生機盎然的出路。   ※流暢結合「科普知識」、「人文關懷」的自然文學大作   《寂靜的春天》涵蓋廣泛的科學研究和生態報導,深刻地解析了有毒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深遠影響。瑞秋‧卡森的文字更融合了嚴謹的科學知識,和感性的人文訴求,教育大眾從宏觀的生態學角度,了解人類和環境之間的雙向互動關係。   在本書中,卡森將展現「百科全

書式」的觀察,從微小如土壤生態系中的真菌,談到龐大海洋生態系中的巨型哺乳類;從微觀的細胞生理機能運作,解釋到宏觀的生態系能量流動。在她之前,從來沒有任何環境保護運動者曾經擁有如此全面的觀點。   ※啟發全球環境保護運動的革命性著作   這部挑戰「科學萬能」、「經濟至上」的勇氣之作,催生了瑞典成為世界第一個設立環保署的國家,世界各國也陸續跟進,成立監管環境安全的獨立部會。   不只如此,本書更啟發了1970年超過兩千萬的美國人,上街和平示威、支持改革環境法案,確立了「世界地球日」的誕生,鼓舞無數後世的環境運動者,相繼投入各種環境議題的關懷和抗爭行動。   對環境保護懷抱著熱情和理想的人而言

,這本啟迪民智的勇氣之作,應是書架上必不可少的藏書;而對一般的讀者,《寂靜的春天》就像是一門深具啟發性的生態永續課程,教育大眾在邁向永續地球的漫漫長路上,用更謙虛成熟的態度與大自然共處。 本書特色   1.獨家原創〈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迴響大事記〉:   特別整理一九六二年《寂靜的春天》出版前後,瑞秋‧卡森在自然保育與殺蟲劑研究領域的成就,和受她啟發的諸多環境運動事件,以及她催生的各國環境保護相關法案。   2.解析時代背景的〈編者序〉:   還原《寂靜的春天》著書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時代脈絡,幫助讀者了解瑞秋‧卡森曾經達成哪些革命性的變革,以及本書在歷史洪流中的地位,讓整本書傳遞的思想

更加立體。   3.簡單易懂的編輯處理:   本書在編輯上,為了讓讀者可以一目了然,特別為各段落、篇章下標,幫助讀者能更快掌握各個章節的重點。 震撼推薦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家維/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吳沁婕/昆蟲老師、暢銷作家   袁孝維/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陳俊穎/臺中市弘文中學生物老師   蔡任圃/臺北市中山女高生物老師   劉玉山/臺北市建國高中生物老師   鍾昌宏/臺中市光榮國中生物老師   簡志祥/新竹市光華國中生物老師、《阿簡生物筆記》部落格版主   (按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

保志工)   瑞秋‧卡森開創了全世界的環境保護運動潮流……她不但有嚴謹的科學調查與知識,文筆更生動又有濃厚的詩意及自然文學的蘊味,很容易影響與感動一般民眾。   袁孝維(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寂靜的春天》是科學萬能的世代裡敲起的一記警鐘,無疑極具顛覆力與震撼力。如果要選出這一百年裡,十本對永續環境最有影響力的書籍,《寂靜的春天》肯定榮登榜首。   柴靜(中國央視主持人、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導演)   《寂靜的春天》是所有新聞工作者的必讀教材。   艾爾‧高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前副總統)   《寂静的春天》猶如曠野中的一聲呐喊,瑞秋‧卡森以她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

雄辯的論點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如果沒有這本書,環境運動也許會被延誤很長一段時間,或者到現在都還沒開始。   大衛‧艾登堡爵士(英國知名生物學家、英國BBC電視台主持人)   《寂靜的春天》可能是繼達爾文《物種起源》之後,最顛覆科學界的著作。

後運動時期的社區轉換與認同製造:以「台北市糖廍文化協會」為例

為了解決杜邦農藥的問題,作者趙喬 這樣論述:

本文為探索性研究,以「台北市糖廍文化協會」做為研究對象,紀錄與分析這段社區運動轉向文化運動的過程,探討後運動時期的社區轉換與認同製造。從運動時期的「大理街社區」、「大理街附近地區居民權益促進會」,到組織化的「台北市糖廍文化協會」時期,組織向心力是重要的關鍵。這個非中產階級,混合的、異質的社區,社區組織透過社區運動和文化運動雙向並行的策略來保衛社區與凝聚社區意識。研究發現,針對不同時期加入協會的核心成員參與動機進行分類,可以看到這些行動者身上的共同特徵與差異。研究還發現,糖廍協會的組織內部動力,主要有反污名、社區意識兩部分,前者以「地方去污名」作為加速社區轉換與文化認同的推動力。後者,以社區運

動者的集體記憶和社區公共空間討論集體意識進行理性動員;以城鄉移民的童年記憶,曾經有過甘蔗田、糖業文化的記憶進行情感動員,兩股力量的交織,促成組織向心力與社區認同。另外,還有兩個重要的特色,一是以家庭為基礎的社區參與,二是社區生活的儀式。這些核心成員參與動機以及組織內部動力正可以用來解釋糖廍協會之所以能夠走過二十年的原因。關鍵詞:後運動時期、社區變遷、認同製造、社區意識、集體行動

基改之王:孟山都的遺產:因為基改種子賺大錢的除草劑、腐敗的科學,以及孟山都操縱政府炮製的致命謊言

為了解決杜邦農藥的問題,作者凱莉‧吉拉姆 這樣論述:

  怎麼樣讓一支除草劑能夠賣遍全球,而且發大財?   首先,必須要有願意辯護的科學家。   其次,找到願意護航的政府單位與官員。   最後,開發基改種子,有耐藥性的那種(嘿!這樣連種子都能賺)。   至於消費者的健康?   等等--你覺得「他們」,真的在乎嗎?   ◎孟山都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孟山都(Monsanto Company)原先是一家獨立的農業、生物科技企業,產品主要集中於除草劑、農藥、穀物種子。其嘉磷塞除草劑的旗艦產品年年春(Roundup)全球知名,其相關產品亦在全球占有最高市佔率;此外,孟山都也是基因改造種子的代表性廠商,在美國本土,市佔率高達九○%。   二○

一八年六月,德國跨國製藥及化工集團拜耳完成對孟山都的收購,成為孟山都的唯一股東。預計在此之後,拜耳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種子及殺蟲劑生產商。   ◎禁用巴拉刈,然後呢?其它除草劑有比較好嗎?   二○一九年,台灣在大選之前,面臨是否禁用巴拉刈(除草劑)的爭議;在這個情況下,孟山都的名牌商品年年春(Roundup)成為有力的備用藥品之一。   然而,本書作者,曾多次揭發勾結醜聞的非營利組織「美國知情權組織」(U.S. Right to Know),其研究主任凱莉‧吉拉姆(Carey Gillam),她要告訴我們的是:   巴拉刈也好,年年春也罷,這些除草劑與殺蟲劑為銷售它的企業帶來利潤,卻同樣

危害暴露於其環境中的人。誠然,雖然台灣有一部份農民為巴拉刈說話,認為農業藥劑也有「對人體比較無害」的類型。   但吉拉姆表示,不管是哪一種藥劑,目前已經有大量且越來越多的證據,將接觸殺蟲、除草劑的各種狀況,與越來越高的慢性病發生率連結在一起,包括許多種癌症、糖尿病、諸如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出生畸形,以及不孕症。   那麼,為什麼這些藥劑還能持續使用?   ◎科學如何走向腐敗?   孟山都如何行銷「年年春」?   除了廣告外,孟山都並進一步開發不怕年年春的的基改種子--這些必須年年付費購買的種子,也讓孟山都再一次發大財。年年春與基改種子的綑綁行銷,更可說是讓孟山都快速

擴張、獲利。   凱莉‧吉拉姆在本書中,進一步揭發孟山都、甚至先正達,拜耳這些農化企業如何緊密控制主管機關,如何推銷對他們利潤有利的「科學」說詞,同時試圖隱藏產品可能造成傷害的證據。   她從政府機構以及州立大學研究計畫內部取得的文件,更提供了無數證據,透露農業化學企業如何私下贊助所謂「獨立」的教授及其他科學家,為嘉磷塞與其他類似的農業化學的安全性進行遊說,也揭露業界如何不動聲色地組建外圍組織與智庫,為業界利益發聲。 得獎紀錄   各國得獎與推薦記錄:   ‧二○一八年瑞秋卡森環境圖書獎第一名   ‧二○一八年獨立出版人卓越圖書獎:最可能拯救地球的書   ‧二○一八年索普梅恩文學卓越獎

名人推薦   國立台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 郭華仁   「智財散步」創辦人 馬克斯 好評推薦   很多人都在期待這本書……吉拉姆寫出來了。在這本令人想起《寂靜的春天》的書中,這個自稱「堪薩斯女孩」的記者密切追蹤著國際關注孟山都年年春除草劑的風潮……針對全世界最引人注意的科學與農業之間的爭議,本書做了及時而條理分明的檢視,研究深入,而且文筆優美。──瑞秋卡森環境圖書獎   新聞記者吉拉姆揭露了大量的科學研究、法律資料,以及從企業與政府消息來源發現的文件證據,描繪出孟山都與其他農藥公司兜售嘉磷塞時罪證確鑿的畫面……吉拉姆專業且開拓地報導了企業對大眾健康與生態從事違法行為的爭議問題。──

《出版人週刊》   在這份有關嘉磷塞與其缺點令人不安的報告中,資深調查記者吉拉姆指出,大部分的正面新聞都來自這種除草劑的製造商孟山都,正如英文書名所暗示,孟山都為了證明嘉磷塞的安全性,「一手遮掩」了科學相關資料……對於關心水中、食物中越來越多有毒化學物質問題,以及因此導致的健康與環境後果、企業對政府機關的影響力的人,一定要讀這本書!──《書單雜誌》(Booklist)   論述犀利,令人大開眼界……對於把公眾利益置於企業獲利之上的環境監管環境,這是一本強有力的論據。──《科克斯書評》(Kirkus)   從頭到尾,《基改之王 孟山都的遺產》都是一本充滿勇氣、引人入勝的書……是號召採取行動

的號角。──《環境記者協會》(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s)   一本犀利的調查報告!──《環境大師》(Environment Guru)   有關錯誤、欺騙、利益衝突、不當影響,以及令人不安、普通老派的公關作為的一份完整記錄概要。──《洛杉磯書評》(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有關知名的化學物質(嘉磷塞)的使用,吉拉姆提出了令人驚恐但至關重要的論述。──《舊石器飲食雜誌》(Paleo)   閱讀吉拉姆寫的《基改之王 孟山都的遺產》的心情,只有「憤怒」可以形容……她對嘉磷塞,也就是孟山都年年春的主要成分,相關

歷史的詳盡研究顯示,這種像洗衣粉一樣常見的除草劑,就是現代農業造成健康與環境災難的原因……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資本主義推翻了社會契約,當獲利的狂熱讓良心中毒,而違背了所有道德時,在大眾健康與環境上會發生的事。──《山岳協會》(Sierra)   必讀!……就像瑞秋‧卡森在四十年前開始的環境革命,促使危險的農藥DDT被禁止使用……我相信《基改之王 孟山都的遺產》對我們的世界也會有一樣的衝擊。──《食物寶貝》(Food Babe)   當吉拉姆巧妙地揭露孟山都的祕密伎倆時,讀起來就像是一本懸疑小說。──艾琳‧布洛柯維奇(Erin Brockovich)(電影《永不妥協》真實人物)   作者

簡介     凱莉‧吉拉姆Carey Gillam   凱莉‧吉拉姆(Carey Gillam)是個堪薩斯女孩,她的心與家都在那裡。但是她的研究帶著她走遍整個美國的農村。從達科塔州到德克薩斯州,從加州到東南部,她花時間和種植農作物的農民、牧場主人、蔬菜種植者與果農在一起;她也受到高科技實驗室、溫室與一些美國最大的農業化學公司辦公室的歡迎;此外,她花了數不清的時間採訪了關鍵的美國主管機關公務人員、立法人員與科學家。站在幕後採訪報導多年下來,吉拉姆對於現代食物體系的風險與報酬,已經有了深入的見解,因此希望能把這些知識分享給關心自己吃進肚與餵飽家人的食物的人。   ‧環境記者協會(Societ

y of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s)成員   ‧北美農業記者(North American Agricultural Journalists)成員   ‧美國知情權組織(U.S. Right to Know)的研究總監,這是一個消費者權益團體,‧其使命是:「追求美國食物體系中的真相與透明度。」   ‧農藥正義(Justice Pesticides)董事會成員   ‧顧問與特約主編   ‧紀錄片顧問   ‧《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撰稿人   ‧在路透社(Reuters)有十七年的資歷 譯者簡介     林麗雪   臺灣大學政治

學系畢業。曾任職國會助理、記者與編輯。喜愛大自然與有生命力的人、事、物,熱愛文字工作。譯有《我用死薪水,讓錢替我賺錢》、《數位口碑經濟時代》、《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攻擊者優勢》、《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史丹佛最強創業成真四堂課》、《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自由的選擇:芝加哥自由市場經濟學派演變史》、《誰買走我的個資》、《拯救水資源危機》、《大掠奪:華爾街的擴張和美國企業的沒落》,合譯有《虛擬貨幣經濟學》、《如何打造營收上億的App》等書。   序 導論 無聲的潛行者   第一章 是什麼殺死了傑

克‧麥考? 第二章 得獎的發現 第三章 「耐年年春」穀物大展 第四章 除草劑當早餐 第五章 顯微鏡下 第六章 操弄科學 第七章 中毒的樂園 第八章 阿根廷的焦慮 第九章 歐洲騷動 第十章 當野草不死,蝴蝶卻死了 第十一章 影響之下 第十二章 尋找解決之道 後記   序   從我首次踏入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mpany)總部大門以來,已經將近二十年了,那是我在為路透社(Reuters)這家全球歷史最悠久、也最龐大的新聞通訊社擔任全國記者職涯中,多次造訪這家公司的第一次。與孟山都這家可能是全球最知名農業公司巨頭的高層主管、科學家以及行銷專家會面,是我協助全球讀者了解美國農業來龍

去脈與演變工作的一部分。農夫選擇在農場中種植的種子種類,以及選擇使用哪一種化學物質噴灑他們的作物,這些都是龐大的商機,對孟山都以及其他販售相關商品的企業而言,這個收入可以高達數十億美元。但是,栽種糧食作物的基本原則,從根本上會產生更大的影響。農民的選擇不僅影響商品價格與貿易關係,最終還會影響我們的健康與福祉。我們吃的食物、飲用的水和環境景觀,都與農民在農場裡所做的、看似簡單的決定密切相關。   在我於一九九八年搬去肯薩斯州這個農業州、為路透社撰寫農業新聞前,記者生涯中曾鑽研過大型行庫、商業不動產與保險產業之間的金融關係。我也花了相當時間追蹤報導各類混亂事件,包括由卡崔娜颶風、洪水、乾旱,以及

無數咆嘯掃過美國農村的龍捲風,所造成的死亡與毀滅。我也被派往密蘇里州佛顧森市 及其他地點,躲著子彈、磚頭與酒瓶,報導撕裂種族的暴動事件。   當我被指派報導「農業潮流」的路線時,剛開始是有點抗拒的,因為我很懷疑這條路線是否能夠帶給我先前工作中所經歷的陰謀與刺激。但我要學的東西可多了。我在食品生產與農業方面所受的教育,不只意味著坐在孟山都和它的競爭對手陶氏益農(Dow Agro-Sciences)與杜邦(DuPont)的辦公室裡和主管討論,還要聆聽與研究農業經濟學者、土壤與植物科學家、種子病菌原生質專家的工作成就,當然,更要留意農民的工作成果。身為農業新聞記者,我最喜歡的時光就是穿著牛仔褲和擋

泥鞋,與農民穿梭在比我還高的玉米桿間,以及跟著辛勤工作的農民坐在收割機駕駛座旁;他們不分男女,往往嘴巴不怎麼乾淨,卻比任何人更了解現代糧食生產的風險與報酬。我對這些奉獻一生,在無情的田野間奔波,收成好壞全看老天爺臉色,營收的大部分卻歸於產業食物鏈上方很多深口袋族群的農民,懷著至深的尊敬與感激。我對這些科學家也心懷敬畏,他們的職業生涯都在研究如何投入更少以獲得更多、如何為持續增加的全球人口生產足夠的糧食,而他們想到的方法是上一代人想都想不到的。   當我走上這條報導農業的道路,我就像個熱切的學生,當代農業的先進科技以及在土地上工作的人們同樣令我深為感動。我以前從沒深入思考,在雜貨店裡買的這些產

品裡頭,究竟放進了哪些成分。我並沒有買有機栽培的作物,因為那明顯太貴了,也沒擔心午餐中可能存在的無形化學成分。關於糧食作物基因轉換的技術所引發的爭論,當時才剛開萌芽,對我而言就是一團謎。我是孟山都熱賣除草劑產品年年春(Roundup)的死忠粉絲,在郊區房子的後院大量使用它,讓雜草無法生長。當我看見孟山都的「玉米收割機」實際操作,以及初次造訪生物科技作物田野時,目瞪口呆就是最貼切的形容詞。我變成該公司技術長羅布.弗瑞利(Robb Fraley)這位才華洋溢又迷人的禿頭科學家粉絲,也很享受與和藹的布萊特.貝格曼(Brett Begemann)的多次閒聊,他出身密蘇里州一個榖物與牲口農場,經歷職務歷

練後,最終成為孟山都的總裁。   但這些年下來,隨著我的研究與報導內容擴充,包含了對基改作物好處的疑慮,以及在它們身上施加化學物質相關的風險後,我變成了孟山都不滿的對象。這家公司的代表以及業界代理人,輪流以霸凌、迷惑、脅迫與誘騙等手段,試圖要我撰寫與業界談論重點一致的新聞報導。他們告訴我,報導孟山都榖物與化學藥劑爭議的正反兩面報導毫無道理,因為科學證據已經擺在那裡了,一切都沒有問題,任何質疑這一點的人,都是在阻撓孟山都「餵飽世界」的企業使命。當我拒絕將報導修改成配合他們的語氣,其代理人便試圖攻擊我的人格與信用,更積極地阻礙我的工作。孟山都的高層以及來自孟山都資助組織的代表,企圖說服我的主編調

動我的職務,不讓我繼續報導這些議題,但都沒有成功。他們在我的報導中幾乎找不出任何謬誤。他們唯一的抱怨就是「偏見」。   你在閱讀本書時將會發現,我唯一的偏見就是依循事實。我學到以及確信的,就是當有權力的企業控制了言論,真相往往就會消失,這時候就要倚賴新聞從業人員找出真相並公諸於世。我在本書中,便是試著完成這件事。幾十年來,這些公司推波助瀾,讓榖物與化學物質成為現代農業重心,但也掩飾了關於他們的許多事實。的確,我們得到了報酬,但也有風險,而且是很多風險。如果沒有透明化的資訊,我們都無法就我們吃進的食物,以及該不該支持哪些相關政策,做出明智的決定。   我對美國農民的敬意從未消退。但是這場美國

食物體系之旅,讓我對你我的下一代所要面對的未來,感到了非常真實的恐懼。無庸置疑,我們已經讓我們的食物、飲水、土壤,甚至我們自己,危險地暴露在化學物質裡,其中最普遍的一種,就是本書的主題──   科學家稱之為嘉磷塞(glyphosate)。消費者知道的名字則是年年春(Roundup)。這是一種除草劑,但被它殺死的遠遠不止雜草。理應保護大眾免於蒙受這些危險的主管機關,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表現出來的只保護了企業的產品與利潤,而非大眾的利益。這不是一個讓人感覺良好的故事,卻是一個必須說出來的故事。  

我國有關植物遺傳資源取得與利益分享機制之探討

為了解決杜邦農藥的問題,作者黃柔華 這樣論述:

近年來,植物遺傳資源的取得與利益分享制度 已成為國際關注之焦點,本論文以國際植物遺傳資源規範之論述開始,探討植物遺傳資源對人類的價 值及其財產屬性,因應生物科技的發展有了法律制度保護,植物遺傳資源由共有財轉變成私有財產,導致跨國性農企業公司掌握技術並壟斷市場,有了生物多樣約的制定,植物遺傳資源確立國家主權原則;第三章闡述植物遺傳資源之近用取得,最常見的合法取得來源有生物探勘、種原庫及國際研究組織,於此章舉例物剽竊之案例;由於植物遺傳資源的議題具跨領域性,須各國共同合作以尋求最佳機制,第四章分析當今與該議題相關之國際條約之意涵,其中有生態環境層面的生物多樣性公約及波昂準則,也有經濟貿易層面名古

屋議定書、基因轉殖植物之規範、智慧財產權及防檢疫等國際公約,使各國面對植物遺傳資源帶來之問題皆有依據可循;我國政策支持發展生技產業,於第五章本論文以品種權及專利 權的角度分析植物遺傳資源研發成果保護,對於遺傳資源管理,以現行的法規而言,是散見於不同法規之中,關利益分享亦無明確的實施方式 ,於此情形之下,本文探討利益共同體之間應採用何種方式獲得公平的分配,試圖將生技產業脫離剝削植物遺傳資源的負面印象,使鏈由上至下奠定良好互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