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質英文texture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材質英文texture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何誠英語師資團隊,潘莛,ChristopherMartin,蘇君縈,何誠寫的 四大名師的TOEIC多益單字大全(附QR Code) 和安德魯‧路米斯的 畫家之眼:像藝術家一樣思考觀察,從題材到技法,淬鍊風格與心法的13堂課(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在WebGL 取用、顯示圖片- Textures - iT 邦幫忙也說明:... 用在圖案重複的『材質』顯示上,因此在英文叫做texture。雖然現在還完全沒有進入3D 的部份,但是3D 貼圖/texture 追根究底得有個方法在WebGL 裡面取用、顯示圖片,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語樂多文化 和大牌所出版 。

輔仁大學 應用美術學系碩士班 陳國珍所指導 廖珮君的 「荒漠花園」園藝療癒的首飾創作- 以多肉植物為例 (2021),提出材質英文texture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多肉植物、園藝療癒、首飾、金屬上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傳播學院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博士班 丁祈方所指導 梁璐璐的 互動電影中的敘事效果與理論模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互動敘事效果模型、互動敘事效果、敘事效果量表(NES)、敘事效果、互動敘事、互動電影的重點而找出了 材質英文texture的解答。

最後網站材質的英文怎麼寫? - 雅瑪知識則補充:材質 英語是什麼. 材質. 1,Material. 品牌Brand; 材質Material; 類別Category;工性別Gender; 鞋邦Bangzi; 鞋底Heel; 價格. 2,Textures. 材質Textures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材質英文texture,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四大名師的TOEIC多益單字大全(附QR Code)

為了解決材質英文texture的問題,作者何誠英語師資團隊,潘莛,ChristopherMartin,蘇君縈,何誠 這樣論述:

  台灣考生準備2018新制多益的首選單字書!   補教名師與大學教授,首度公開合作。   錯過這本書,就再也找不到的夢幻師資團隊:   「留學名師」+「外籍名師」+「師大名師」+「升學名師」   四大名師依新制多益題型,   嚴選三組必背字彙,滿足各程度考生的需求!   ■三組字表,可依需求選擇優先閱讀的單元:   1.新多益核心字彙|2,600字|適合全程度考生   由美加留遊學補習班潘莛老師整理的「必考基礎字彙」,收錄各大多益題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字彙,依常考情境細分主題。並按多益句型及文法編寫各單字例句。   2.閱讀測驗高分字彙|2,400字|適合目標金色證書的

考生   教學經驗豐富的外籍名師Chris,為多益考生補充與「新聞時事」及「未來趨勢」相關的進階字彙。掌握這些單字,必能突破閱讀測驗的盲點,輕鬆考取高分。   3.職場實務專業字彙|2,500字|適合想加強商務英語的考生   橫跨學術界及企業界的蘇君縈老師,橫向蒐集了生活中各大領域的實用字彙。熟悉這些單字,不但有助於多益考試,更適用於職場及商務場合。   ■最完整的多益必考情境主題:   Part 1 新多益‧核心字彙   依照新多益最常出現的情境主題分類,收錄一般商務、各種行業以及生活旅遊等必備的核心字彙:   Business一般商務 / Environment 環境 / Factor

y 工廠 / Real estate 不動產 / Health 健康 / Human resource 人力資源 /    Livelihood 生活 / Management 管理 / News report 新聞報導 / Office 辦公室 / Product 產品 / Travel 旅遊     Part 2 閱讀測驗‧高分字彙   針對新多益閱讀測驗的出題方向,精選25個最熱門的「時事」主題,進階學習高分關鍵字彙:   Retirement 退休 / Office equipment 辦公室設備 / Credit score 信用評分系統 / Dismissal 解僱 / Trav

eling the North West 西北部旅遊 / Taxes 稅金 / Quality control 品質管理 / Marketing 行銷 / Childbirth 分娩 / Euthanasia 安樂死 / Asthma 氣喘 / Travel Taiwan 台灣旅遊 / Automobile / vehicles 交通工具 / The post office 郵局 / Insurance 保險 / Dreams 夢 / Robots 機器人 / Social media 社群媒體 / Smartphones 智慧型手機 / Travel Disneyland 迪士尼旅遊 / C

hristmas 聖誕節 / Halloween 萬聖節 / Deforestation 砍伐森林 / Airports 機場 / Police 警察     Part 3 職場實務‧專業字彙   特別收錄與「職場」、「學術」以及「生活常識」主題相關的專業、實用字彙,不僅適用於新多益考試,更能活用於真實職場及生活情境:   Business一般商務 / Clothes 服飾篇 / Leisure休閒生活 / Body身體篇 / Health健康篇 / Media傳播媒體 / Nature大自然 / People人物篇 / Learning學習篇 / Society社會篇 / Country

國家篇 / Shopping and stores商店購物 / Travel 旅遊篇 / Academic subjects 各種學科 / Interesting destinations焦點城市   ■100個單字記憶祕訣首度公開:   字首字尾:利用字首、字尾清楚分類單字,加速記憶。   一字多義:透過搭配詞、例句學習同一單字的不同意思及用法。   同反義字:延伸學習常考單字的同義字及反義字,靈活運用隨時替換。   主題單字:學習與「主題」相關的各種單字,增加詞彙量。   單一複合:利用拆解法學習單一字的複合字,快速記住過目不忘。   諧音變義:發音相近意思相異,一次搞懂「相似字彙」。

  詞類變化:記下詞類變化規則,輕鬆辨認單字詞性。   發音記憶:藉由相同發音的字首字尾記憶單字,背單字也能練發音。   ■兩種版本MP3,可依需求免費下載:   1.英文單字MP3   美籍老師親錄7500個新多益必考單字,可搭配本書邊聽邊背單字,亦可不搭配書本直接收聽,訓練聽力練習發音。     2.英文單字+中文解釋MP3   下載收聽「英文單字朗讀+單字中文解釋」,不用帶書也能隨時隨地學單字,亦可作為考前衝刺使用,快速總複習。 【使用說明】   Part 1 新多益‧核心字彙   常見情境主題:留學補習班潘莛老師根據多益考題常出現的情境細分主題,從一般商務、財務管理到生活旅遊一一收

錄。   必考單字句型:先熟記必考的關鍵單字,注意詞性和發音,再套入例句學習單字用法和重點句型,一次學會多益考試必備的詞彙和文法概念。   Part 2 閱讀測驗‧高分字彙   熱門時事單字:教學經驗豐富的外籍名師Christopher Martin為目標金色證書的考生補充新聞時事及未來趨勢相關的熱門單字。   突破閱測盲點:具備基本字彙和文法概念後,再進階學習更深更廣的主題單字和常用例句,全面掌握新多益的出題方向,面對各種閱測題型都能輕鬆作答。   Part 3 職場實務‧專業字彙   跨界主題多元:橫跨學術界及企業界的蘇君縈老師精心蒐集生活中各大領域的實用單字,從職場面試、傳播媒體

到進修學習,主題豐富多元。   實用商務單字:熟記商務實用單字例句,加速理解試題、準確作答。同時提升自我英語實力並將單字適時運用在職場和各種商務場合。   ★獨家單字記憶術   萬用單字法則:本書獨家收錄升學首選何誠老師的100個單字記憶祕訣,利用字首字尾和複合字規則拆解單字,延伸學習關鍵單字的同、反義字以及一字多義等等,精準破解各類英檢試題陷阱。

「荒漠花園」園藝療癒的首飾創作- 以多肉植物為例

為了解決材質英文texture的問題,作者廖珮君 這樣論述:

作者自己本身喜歡種植多肉植物,從多肉植物的型態與細微的觀察中獲得療癒與舒壓感受,療癒一詞源自於日本,能與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進行結合,產生專門讓人紓緩壓力的治療方式。療癒的種類可分:園藝療癒、藝術療癒、音樂療癒、娛樂療癒、媒體療癒、商品療癒等,本研究主要針對園藝療癒結合金工首飾創作的方式進行研究,園藝療癒來自園藝治療(Horticultural therapy)最早可追朔至古埃及時代,讓情緒波動的病人漫步花園,藉以穩定情緒,本研究針對視覺刺激的園藝療癒為主,以園藝與種植方式進行的治療活動不再本次研究範圍中。本研究分析多肉植物其造型、質感與療癒對應之關係,並以多肉植物療癒問卷結果應用於創作中。研

究方法以個案研究法規整分析當代金工首飾藝術家以琺瑯、樹脂為主要作品,創作應用於植物型態的首飾設計中,本研究依據個案研究法的規整,結合文獻探討中多肉植物形態與質感分析,在後續創作中進行組合並重構。並將琺瑯與樹脂上色技法應用表現多肉植物的質感、色彩,在金屬胎體與上色實驗中也嘗試加入不同的材質與燒製方式來呈現,並創作出「荒漠花園」四個系列之作品,分別為「生長」、「茁壯」、「綻放」、「寧靜」,從生長、茁壯到綻放並達對於療癒的寧靜,是作者在種植與創作多肉植物的金工首飾作品中的體悟。之後並進行後測問卷以李克特式7點量表,共128人進行施測,研究結果顯示,本次創作作品對於大眾具有療癒感受,其中以「綻放」系列

,療癒感受為最高。

畫家之眼:像藝術家一樣思考觀察,從題材到技法,淬鍊風格與心法的13堂課(三版)

為了解決材質英文texture的問題,作者安德魯‧路米斯 這樣論述:

★路米斯繪畫觀念集大成之作★   達文西的透視法、林布蘭的光線、塞尚的形體、梵谷的色彩……   畫家用一雙不尋常的眼睛,觀看眼前的世界。   即使世界是荒蕪一片的沙漠,畫家仍能從中找到美的路徑。   12項繪畫原則×61幅經典畫作×17張圖解分析   水彩名家簡忠威——專文解說   培養畫家之眼,12項美的要素大揭密   本書是路米斯繪畫觀念的集大成之作,蒐羅12項繪畫原則、61幅經典畫作,與作者自製17張圖解分析,綜合以上,就是剖析「美」的解方。路米斯不只是一位繪畫大師,更是傑出的藝術教育家。正因為他善於引導讀者思辯,因此他的畫作、教材與教誨,都深受讀者喜愛,並影響著近三分之二個世紀

的習畫者與畫家,即便是不懂得作畫的藝術愛好者,也能從中獲得啟發。      達文西說:「繪畫不是複製眼前一切,卻對它一無所知。」本書向讀者揭示「眼前所見,要比你所知更多」,書中核心的12項繪畫原則,即是古今內外每位繪畫大師追尋美的歷程,更是鍛鍊「畫家之眼」的內功心法。讀者可以在本書中學習:從觀看生活,到藝術創作;從欣賞藝術,到美學追求。       ◎什麼樣的畫,才算得上是好畫作   能夠取悅你的畫,就是好畫作,而美就是令人愉悅的最重要因素。畫家在生活周遭追尋美的可能,並以繪畫技巧把美表現出來。這個過程令畫家愉悅,而這個過程結束後的畫作,能使大眾愉快不以。因此,學會以「畫家之眼」看待事物,是追

尋美的第一步。      ◎熟稔「繪畫的原則」,美才能俯拾皆是   題材之所以難找,是因為觀看的角度太少。作者羅列12項繪畫的原則,從「統合感」開始說起,循序漸進地告訴讀者,如何從眼前所見的畫面觀察取材,如何「簡潔」主題,並且「設計」出令人怦然心動的比例構圖。如何調和「色彩」與「韻律」。「繪畫的原則」即是「美的要素」。      ◎將「眼睛」、「手」、「畫紙」合為一體,畫家的寫生獨門技法   如果要追求作品的極致美感、統合感與巧思,畫出令人讚嘆不已的畫作。畫家必須從各種面向研究主題。但最重要的,是先從「塊面明度」與「色彩」兩者出發,將所見畫面編排設計,將「眼睛」、「手」、「畫紙」合為一體。作者

告訴你,寫生最重要的是如何簡化主題,並將眼前所見統合為一,才能畫出傑作。      ◎內涵和美,從「好看的畫作」提升至「美的畫作」   美是一股情感力量,畫家可以從各種地方找到美。但為什麼一般大眾卻力不從心呢?那是因為我們混淆「好看」與「美」兩者。美的畫作有深度內涵,即便從景象單一的環境中,也能找到美的存在;而好看的畫作通常沒有真正深入或終於自然。畫家為了畫出美的畫作,終其一生研究眼前所見的真實。      ◎技法即是風格,無法複製   習畫者如果要更進一步淬煉出個人風格,必須先熟練繪畫基本功。畫家的技法即是風格,只能由畫家本人創造,無法從他人那複製。必須先學會如何觀察,培養你的「畫家之眼」。

作畫的困難之處,就是忘記觀察的力量,每位畫家所知道的一切,都從自己的積極努力而來,從實作中找答案。      「如果你畫手時遇到困難,你總是能找到最好的老師,那就是你自己的手。」      本書不同於一般藝術史著述,以繪畫大師的角度出發,不只提供讀者觀看的方法、藝術的知識,更催化讀者的創造力。即便不舉起相機、不拿起畫筆,眼前所及之處,創作與美俯拾皆是。    本書特色      ★富知識性但極易閱讀,提供技術指引,也啟發對美學意義的探索。   ★以12項繪畫原則為章節,一步一步帶領讀者領略繪畫奧義。   ★蒐集61幅經典畫作,帶領讀者運用原則,解讀維梅爾、林布蘭、莫內、梵谷、馬諦斯等大師作品。

  ★路米斯自製17張圖解分析,深入解析寫生、設計、比例等觀念。   作者簡介 安德魯‧路米斯Andrew Loomis   美國實力派插畫大師,同時也是知名美術教育家。1892年生於紐約,1911年就讀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師從藝用解剖學權威喬治‧伯里曼(George Bridgman)。1930年代起,路米斯在芝加哥開始了他的繪畫教學之路。   路米斯一系列素描教學與繪畫論述深受讀者喜愛,影響著近三分之二個世紀的習畫者。《畫家之眼》在路米斯辭世兩年後才集結出版,是路米斯繪畫觀念的集大成之作。美國漫畫大師亞力克斯‧羅斯(Alex Ross)讚譽:「我全部的繪畫技法和我畫的超級英雄,都

應該歸功於路米斯的天才著作。」   主要著作有:《人體素描聖經》、《素描的原點》、《素描的樂趣》、《創意插畫聖經》等。 譯者簡介 陳琇玲   美國密蘇里大學工管碩士,曾任大學講師、參與軟體中文化及影片翻譯、Alcatel Telecom主任稽核師。榮獲全國模範勞工及金書獎,現為自由譯者,閒暇學畫自娛。   重要譯作包括:《畫出心中所見》、《藝術精神》、《非典型力量》、《贏家》、《預測分析時代》等。 推薦人簡介 簡忠威   出生基隆。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業,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西畫創作碩士,現任玄奘大學榮譽客座副教授。為首位入圍美國水彩畫協會AWS國際年展的台灣水彩畫家,201

4年獲選為美國全國水彩畫協會NWS的署名會員。   前言 藝術的起源與美的追尋 Chapter1 透過畫家的眼睛去觀察 以畫面的觀點觀察 好畫作的首要法則 測量視線範圍 訓練眼睛觀察三維物體 畫面即結果 畫面編排與分群 觀察個體與眾不同的特徵 Chapter2 該畫什麼? 為自由創作做準備 如何尋找繪畫主題? 最具「說服力」的具象表現 抽象構圖的實驗方法 隨時留意好題材 好看的作品vs.美的作品 Chapter3 統合感 使畫面產生關係與平衡 好畫作具備「一致性」 恰到好處的創作 Chapter4 簡潔及如何化繁為簡 在小草圖中展現主題 簡化眼前所見,或挑選簡單的主

題 整體與焦點 化繁為簡的方法 Chapter5 設計 設計的用意 主題的處理可能比主題本身更重要 為觀眾設計一條觀看的路徑 布局是吸引目光的絕佳武器 情緒震撼力:每樣事物都會帶來感受 「設計」比構想或主題更為重要 Chapter6 比例 畫家創造的比例 描繪vs.繪圖 比例的表現性:使觀眾耳目一新 事實協助我們理解更廣大的事實 Chapter7 色彩 用三原色達到美的極致 實驗色彩的方法 色彩協調是畫作成功的關鍵 特別注意:陰影的顏色 光與色彩的關係 用色彩形成焦點 Chapter8 韻律 找出線條的主要方向 明度與色彩的韻律 韻律來自情感,情感產生力量 Chapter9 形體 寫

實的形體vs.變形的形體 如何觀看形體? 形體的理想化 Chapter10 質感  質感的暗示 個人品味的養成 Chapter11 光的明暗 栩栩如生的祕密 特別注意:陰影裡的反射光 亮部與陰影之間 獵光 Chapter12 主題之美 感動即為藝術之本 尋找、發現、創造 以展現美為目標 Chapter13 技法 技法即風格:只能創造,無法複製 利用筆觸構成形體 基本功的難題 每種技法都獨一無二 為自己找到創作的答案 解說 透過畫家之眼,探索美   前言 藝術的起源與美的追尋(節錄)   ▎畫家的詮釋能力   在尋找繪畫主題時,我們可能跳脫自然,只專注於形體、質感或色彩之美。

我們在單純的幾何形狀與空間裡,就能發現美;在創造表面、平面和抽象形式時,也能找到美。因此,我們必須拓寬眼界,要是我們選擇以抽象風格創作,我們仍舊會發現,美才是我們追求的極致目標。與其花時間譴責我們不認同的事,倒不如全心創作並盡情享受創作的自由。我們認為事情該怎麼做,就要知行合一,並給予他人在表現上有同樣的自由。受人景仰的藝術一定是個人的獨特表現,也一定饒富創意。寫實主義(realism,亦譯為現實主義)也能在挑選主題和表現主題上發揮創意(⊕1),因為那是畫家個人所見與感受。你畫的題材是否存在於現實世界裡,根本無關緊要。不管是用印象派的觀點來概括創作,或是用忠於寫實的方式來刻畫細節,都能完成一件

藝術創作(⊕2、⊕3)。主題不能跟畫作畫上等號,畫家的詮釋方式才是藝術創作成敗的關鍵。抽象藝術和寫實藝術只是繪畫手法的兩種不同形式,誰也不能說哪一種形式更勝一籌。   藝術總會有自己的趨勢,而這些趨勢就由當時最傑出的畫家引領風潮。但是,創造力這個鐘擺從未停止擺動,因為每個人是用自己與眾不同的雙眼去觀看,用自己獨一無二的頭腦去思考。每個人的感受力不同,也不會因為環境產生同樣的激勵和影響。事實上,不可能有兩個人能從零開始畫出一模一樣的畫。   現在,畫壇似乎興起一股風潮,畫家不注重傳統訓練,而講究即興式的創意表現。以往大師們願意研究和獲取知識,現在大家卻強烈渴望這種即興創作。因此,我們看到許多

作品出自缺乏學院知識的素人,還有一些作品則是人們努力畫出自身感受,而非雙眼所見。人們有權利以這種方式表現自己,這一點我們無法否認。畢竟,從情感的觀點來創作,也很有可能創作出美的作品。其實,以美的要素來說,就算缺少其中一項,還是可能由另一項彌補。大家都知道,許多美術科班生和專業畫家的作品,並未表現出絲毫情感,根本無法稱為藝術創作。這類作品可能平庸刻板,整體來說既沒有靈魂也缺乏原創性。   ▎具象?或抽象?   不過,跟經驗老到的寫實派畫家相比,不具備學院訓練的抽象派畫家,確實在繪畫上更需排除萬難。這類畫家的情況就好像對木工一竅不通,卻野心勃勃想蓋出一棟房子。由於所有知識都是憑藉畫家本身的技巧

和從實驗中取得,所以畫家還要面臨可能被徹底誤解的危險。因此,畫家必須以非凡的創意,彌補本身技法的缺失,但是欠缺技法知識,其實很快會露出馬腳。   據我所知,目前並沒有跟素描、明暗、色彩或形式表現有關的基本知識與訓練,教導人們如何成為抽象派畫家。我建議想要以抽象畫為創作主軸的年輕畫家,應該跟具象畫家一樣,必須以深厚的技法為基礎。畢卡索(Pablo Picasso)和許多現代畫家的例子就是有力的證明。學畫的學子們可以先打好基本功,再選擇走抽象畫這個領域,先掌握好抽象畫面的統合感和秩序感,最後再表現出真正藝術創作所應具備的美感。   畫家幾乎不可能在開創事業生涯初期就決定好,自己想要從事哪種類型

的繪畫創作,況且這樣做並不明智。畫家應該取得足夠的知識和訓練,夠資格選擇要走具象繪畫或抽象繪畫時再做決定。有些人認為,畫家在經驗豐富和技巧熟練後,不管是選擇具象繪畫或抽象繪畫,其中一種風格就只是另一種風格淬鍊的成果。因此,畫家必須耐住性子,讓自己的創作依據本身的能力與品味自然發展。   ▎美取決於感官   現在,我們到畫廊看畫展時必須理解這一點:許多畫作不是為了銷售而展出,只是為了教育大眾了解藝術新概念而展出。目前,我們還無法判斷這種教育方式的成效如何,我們甚至不知道這樣做值不值得。但是,如果觀眾能記住,由現代畫家創作的這些作品,有許多帶有實驗性質而非理想畫作,那麼觀眾就可能以更開放的態度

看待現代藝術。我自己的看法是,唯有本身富含美感、有真才實學的作品,無須前衛畫評家的誇張解說,就能受到世人的肯定,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當然,人們可以、也應該經由教導而接受新概念,但是歸根究柢來說,美取決於感官,而非理智。   我能提供年輕畫家的最穩當忠告就是:先把繪畫技法學好,持續不斷地探索美,並研究表現美的新方法,強化本身的內在信念,讓個人風格逐漸形成,而且不受任何先入為主的成見影響(例如:別人認為你該怎麼畫),也不被畫評家可能做出的評價所阻礙。   我希望,如果我讓你相信美仍然是、也始終是藝術的泉源,那麼我們現在就能把注意力轉移到美的「成因」。或許誰也無法對美提出一個完整的定義,但我們確

實開始了解到,無論在何時或何地發現美,美都是由某些要素所組成。認識這些要素並學習如何將其派上用場,就能讓我們晉身為成功畫家的可能性大增。   美的要素彼此其實密不可分,通常很難逐一區別分析。在討論其中一項要素時,可能必須同時提到另一項或另外幾項要素。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抱持審慎態度,設法逐一探討美的要素。   ▎美的十二項基本要素   統合感(unity) :這種「一體性」將畫面所有特質結合成單一表現或整體表現,意即將設計、色彩、線條、明暗、質感和主題巧妙安排,結合為一種全面性的表現。   簡潔(simplicity)或清晰(clarity):把跟主要構想無關的所有素材和細節變成次要

,將主題簡化為最基本的設計、形式與圖案。   設計(design):意指塊面、形式與色彩的整體關係。畫面就是由設計創造出來的。   比例(proportion):意指畫面中各個主題與各個部分的協調關係。比例失真(distortion)就不協調,不過某些失真或許是合理的,因為畫家可能想要強調某個構想或情感。   色彩(color):這是美的要素中,最有影響力的要素之一,而且在使用這項要素時,畫家不能只以品味和好惡為準則,還必須了解色彩與明度的關係,以及創造寫實與協調效果的基本調色原理。   韻律(rhythm):也可稱為節奏,雖然這項要素常被輕忽或誤解,卻對畫作美感有極大的貢獻。所有生物

和非生物都有韻律,從最微小的形體到宇宙的循環無一例外。沒有韻律,形體就靜止不動,也毫無生氣。如同自然界的運作,相近色或線條的重複,或是形狀漸進擴大或縮小,都能為畫作創造韻律。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從樹木本身枝椏和樹葉的重複線條找到韻律,也能從斑馬背上的線條,或花瓣和花朵紋路的線條發現韻律。   形體(form):形體結構與整體的關係是一項基本藝術原理。萬物存在的樣態,不外乎形體或空間的實(solid)與虛(void),而且兩者不可或缺,無法獨自存在。當畫作中的物體形狀經過巧妙地描繪和組合,並與開放區域形成適當的對比,譬如樹與天空形成的對比,就會讓畫作具有「形體」。   質感(texture):

意指對於表面的描繪。所有形體都有其表面特徵,這一點就跟本身形體結構一樣重要。以同樣的表面特徵描繪所有形體,就好像所有事物是由同樣的材質組成,這樣當然不可能畫出真正的美。而這正是許多平庸之作常犯的毛病。   明度(value):明度和色彩,兩者密不可分。要畫出美,兩者缺一不可。適當的明度關係能為畫面創造光感並增添統合感。不正確的明度關係就會對畫面美感,造成最大的破壞。   光感(quality of light):這項要素最重要不過,畫作中的光感跟實際照射於畫面上的光線融合,成為整張畫作的一部分。光有許多種,室內光、室外光、陽光、漫射光和反射光。光源必須跟形體的塑造、色彩的性質與明度、以及質

感有關。如果畫家沒有真正理解光的原理,畫作就可能只是顏料在畫布(畫紙)上的平面描繪,無法創造出畫面的空間感。   主題的選擇(choose of subject):這項要素提供畫家大好機會,充分發揮個人品味。畫家可以從生活和大自然中,找到數不清的主題,從中挑選、設計和創造出自己專注的主題,展現本身對美的鑑賞力。   技法(technique):意指表現的方式而非表現本身。技法包括對於物體表面和質感的理解,以及對媒材及媒材應用之諸多方法的認識。技法是結合其他美的要素所做的個人表現。   以上針對本書內容所做的概述,應該可以幫助大家對美先建立共識。我當然無意拿自己或個人作品,作為解決畫家問題

的好榜樣。但我確實想要強調:「不論是專業畫家或業餘畫家,每位畫家都應該認清自己的職責為何。」我再三強調此事的原因是,藝術創作沒有單一形式或單一公式可言。但是,當我們發現美的構成要素,也知道這些要素能在生活中創造美,那麼我們就可以設法將這些要素分析應用,創作出富含美感的畫作。美並非畫家的特殊資產,就算是不懂美、也無法重新創造美的人,也能發現美。愛好動物者和畫家都能發現動物的韻律和優雅。其中的差別在於,畫家設法以線條和比例的觀點,找出形成這種韻律與優雅的條件,讓本身的描繪能貼近真實並具有說服力。   ▎善用創造力與想像力   畫家會盡其所能,努力取悅觀眾,而非取悅畫評家,因為觀眾才是花錢買畫的

收藏家。我認為大多數畫家都對銷售個人畫作有興趣。雖然大家都知道,畫家飽受畫商剝削,但畫作的價值通常被畫商炒到天價。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畫家本身根本無法長命百歲,享受畫價飆漲帶來的驚人財富。現在,好的藝術作品不怕沒有好行情,在商業領域和「美術」領域都可以找到好買家。以往,展覽型作品很少從插圖、廣告和其他商業實務中獲得財務報酬。但幸運的是,現在我們邁入的這個階段,最優秀的藝術常被用於商業用途。現在,產業界為美術作品提供一個新通路。努力讓作品臻至完美的畫家不再像以往那樣,被市場認為高不可攀。   雖然商業導向的畫家還必須受制於購買機構或最終使用者制定的條件,但現在這類限制已大幅放寬,展覽型作品也被

廣泛應用到許多廣告和宣傳活動中。   在彩色攝影進入商業領域的輔助下,這股發展已經逐漸成形。當廣告產品必須強調準確的細節時,廣告業主自然會改用攝影技巧,而且也可能在某段時間內都這樣做。但是,在並無有形產品可供描繪時,譬如要幫保險、服務、產業聲譽和機構做廣告時,就是美術作品可以一展長才的市場。雜誌插圖繼續為畫家提供一個市場,有部分原因是使用畫作有助於將小說和紀實報導做區別。至於紀實報導,通常就以照片來佐證內文。   畫家試圖精確描繪細節,畫到跟照片一樣逼真,這樣做簡直愚蠢至極。畫家該做的是,善用本身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投注心力在設計上。就算畫家使用相機拍攝繪畫題材,還是應全神貫注於相機無法做到

的事,比方說:畫家可以將題材某些部分弱化或剔除,進行設計和重新編排,簡化並利用其他手法,更強有力地表達本身的理念。   專業畫家應該竭盡所能透過藝術學院和藝術課程,或從其他可用資源,讓自己接受完整的訓練,為自己的事業生涯做好準備。畫家若是以為不必接受任何訓練,就能靠繪畫維生,那就大錯特錯。事實上,我們經常在畫展中看到一些畫作,既沒有展現畫家的天分、知識或能力,也讓我們確信自己的畫並不差,甚至比展出的畫作更勝一籌。但是,這些狀況跟我在此強調的重點無關。現在,我們在畫展看到的大多數作品,可能都乏人問津,賺不了多少錢。   藝術的進步與發展,始終是由個人進步與發展所推動。個別畫家能對其他畫家的幫

助有限,卻能讓世人注意到,畫家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發現哪些事實是有道理的。畫家可以指出自己發現哪些關係是存在的,也可以讓大家知道如何運用色彩調出一定的效果,善用明度能讓主題統合有序。這就是我撰寫本書的宗旨。如果這本書能讓繪畫初學者明白一些繪畫的「方法」和「原因」,那麼我寫這本書的最主要目的也就達成了。 解說 透過畫家之眼,探索美 國際水彩名家 簡忠威      ▎你的技巧很好,可是……      相信很多從事繪畫藝術工作的人,一定都聽過以下這個令人沮喪的評論:「你的技巧很好,只是沒有想法」、「你的技巧很好,但是缺乏新意」、「你的技巧很好,可是總覺得少了什麼」,像這種「你的技巧很好,可是……

」的批評論調,經常是藝術系教授拿來指導學生創作的開場白,也是某些自詡為「當代藝術家」的創作者們,拿來貶抑傳統繪畫的萬用句型。當我看到這種對藝術極其淺薄無知的批評,除了覺得荒謬可笑,同時也為這種邏輯不通的學術歧視感到生氣與悲哀。      這種帶有貶意的「技巧之說」,大多針對「寫實繪畫」,尤其是參考照片的畫作。當畫作愈寫實或愈像照片,就愈適用。「只有技巧」的這種評論話術甚至進一步將擴大至整個傳統繪畫的題材與形式。只要你畫的是風景、靜物、肖像,無論寫實或寫意、寫生或參考照片,只要有人想給你扣帽子,一概都適用「只有技巧」的評論。(但也有例外,如果你擁有顯赫的頭銜、地位、資歷與歲數,就不適用這種話術。

因為很多人可以立刻看出你的畫不只有技巧,還有極其深刻豐富的內涵思想。)      於是,我們看到許多正在努力想成為「藝術家」或「大師」的人,無不明示或暗示:他並不重視技巧,甚至大言不慚地表示,他或許也不怎麼在乎「美」。他要表現的是更高層次的內涵、情感、觀念思想,他甚至想要抓住靈魂!      「技巧」什麼時候變成了低階藝術的象徵?「技巧很好」為何莫名成了藝術家的原罪、畫家們避之唯恐不及的高帽子?如果你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人云亦云、不求甚解,很容易就會掉入這個近百年來將「技巧」污名化的世紀大騙局。      ▎真摯的情感與完美的技法      藝術都有相通的特性,姑且讓我舉音樂家為例。有一天,你

聆聽了一位技巧很好的鋼琴師或小提琴手的演奏,句句到位、沒有失誤,你覺得還不錯並鼓掌叫好。但接著另一位演奏大師上場,你頓時感到空氣中瀰漫著奇妙的氛圍,像是被施了魔法,他讓每個音符似乎都有了生命,令人怦然心動,意猶未盡。於是你恍然大悟,並重新評價:「這位大師的演奏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藝術,之前那位演奏者肯定少了什麼重要的東西!」不帶情感,只是將音樂規規矩矩、正確無誤地彈奏出來,充其量只是「技巧很好」。或許不算難聽,但沒有生命力就無法感動人,和偉大傑出的藝術還差個十萬八千里啊!      這個例子應該可以說明,為何有些教授學者和藝術家們,如此義正辭嚴批判「技巧」與「傳授技法的教學」。但是,請讓我們轉個方

向思考,演奏藝術最重要的,是如何將富有情感的生命力內涵,轉換成「可以表達出來的技法」,並讓人們感動。      答案其實很簡單,請用心融入情感的想像,努力表達與實踐自己的想法要求,然後開始練習、練習和不停地練習,直到技巧可以完美表達藝術家的思想為止。經過一段不算短的歲月之後,這位演奏者將逐漸感受到,樂句之間每個音符延展的時間起了變化,彈奏的力量與速度出現了更細緻的輕重緩急。他的身心不自覺地與樂器合為一體,順其自然達到他的完美要求。他終於演奏出美妙的藝術,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聽眾。      繪畫、舞蹈、歌唱、戲劇……所有藝術,也是同一個理。      只要稍微有些藝術概念的人都會同意,藝術必須要

有內涵、有深度,要言之有物。但是別忘了,所有藝術,都必須透過媒介傳遞;所有情感與想法,都必須要靠操控媒材的技巧去演繹,無一例外。      ▎技巧的真義      知道色料調色的技法,不等於知道色彩搭配之美;懂得使用各式打底劑和輔助劑的技法,不等於懂得如何表現媒材特質之美;熟悉各種筆刷的特性與運筆技法,不等於掌握了抽象的筆觸線條與痕跡之美;可以把題材畫得正確、畫得像,並不保證一定是一件可以感動人的藝術品,因為我們對繪畫藝術的要求遠高於此。技巧或技法,沒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它其實就是藝術家情感與思想的代言者。      許多人喜歡誇誇而談:「關於藝術,技巧永遠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情感、思想、內容

,除了技巧以外的一切!」我相信沒有人會否定這一點,只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隱藏在這句話裡面真正的涵義:「你需要研究更多有關美的知識,以更有創意的發想與更高的要求,真誠地去感受人生,用過人的熱情不斷地練習以提高技巧的深度,你才有機會讓人們感受到你想傳達的情感、思想與內涵。」因為,各式各樣「繪畫技法」的驅動程式,完全下載自畫者本身的個性、觀念與品味。藝術因技巧而存在,技巧因觀念而形成,觀念因生活而啟發。這就是「技巧」的真義。      如果沒有對題材引發想像與企圖,沒有對美的各種形式有足夠的知識與嚴苛的要求,沒有挑戰與嘗試的勇氣,沒有對自我藝術的方向有堅定的信念……如果沒有以上種種內涵,我不知道,這畫家

身上剩下的「好技巧」,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對創作而言,只有乏善可陳的內容,沒有不好的技巧;對藝術家而言,只有眼高手低的幸福追求,沒有「眼低手高」的失敗之作。沒有個人獨特美學的好品味,就不會出現神乎其技的藝術。因為眼低,手只會更低。      ▎路米斯集大成之作      二○一五年,安德魯‧路米斯著作《人體素描聖經》與《素描的原點》繁體中文版首次在台出版,我非常榮幸為這位美國二十世紀繪畫大師的兩本素描教學經典審定,並撰文介紹。我當然也樂而為之推薦這本《畫家之眼》,給所有喜愛繪畫藝術的朋友。本書是在他辭世兩年後,才在美國出版面世,是路米斯對於統合、簡化、比例、設計、色彩、韻律、技法……

等等,所有繪畫構成美學的總結,也是這位藝術大師對有志於繪畫事業的年輕人,最後一次諄諄教誨。      本書出現近百次「美」這個字,讓我這位忠誠的「美的信徒」,讀來倍感親切溫馨。以下摘錄部分:      我們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追求完美的欲望。廣義地說,這種欲望就是所有進步的根基。      記住,你擁有的獨特優勢是,或許你發現的美,是與眾不同的,你用跟他人不同的方式去切入,去發現美。這項差異會協助你挑選與自己品味相符的主題,也會引導你前往令你欣喜的新領域。因為美無所不在,所以美的來源可說源源不絕。但是真正能捕捉到美,卻是極其罕見,也是一項亙古不變的挑戰。      先把繪畫技法學好,持續不斷地探索

美,並研究表現美的新方法,強化本身的內在信念,讓個人風格逐漸形成,而且不受任何先入為主的成見影響,也不被畫評家可能對作品做何評價所阻礙。      別具意義的是,路米斯刻意將「技法」排在最後一章當作總結,他相信是「技法」將所有美的要素集大成:      你從「實做」中感受的喜悅,才是你培養任何個人技法的重要基礎。      技法是結果,不是刻意為之的過程。除非畫家真正了解明暗、色彩和形體,否則技法根本無用武之地。      技法是個人特色的強烈暗示,如果你懂得善用技法,就能讓自己的作品不自覺地帶有個人特色。而且,技法就像筆跡一樣,每個人都不盡相同。      這位真正的繪畫大師,在半個世紀過後

的今天,依然給予許多在繪畫藝術之路上被「技巧之說」困惑的人們,一個醍醐灌頂的藝術方向:「藝術真正需要的是,畫家的想法與時俱進。要做到這樣,我們就必須改變態度,而不是改變主題。因為改變態度對我們最有幫助,也最有可能發展出新的技法。」      書中有關畫家的工作環境與接案方式,畢竟大半個世紀過去,時空背景早已物換星移,只能供讀者遙想當年繪畫工作者的大環境,對比今日的科技與網路,或許能有更深刻的反思與體會。但是,就如同這位誠懇的大師所言:「真正的美絕不會落伍過時,真正的美或許會因為時尚風潮而受到打壓,遭到詆毀和遺忘多年,但是日後一定會再被發現並重拾光環。原因就是,美存在於人們心中。」      最

後,我要特別一提的是,本書語意流暢的譯文是由資深譯者陳琇玲小姐撰文,由於她深厚的英文與中文文筆功力,讓人很難察覺這是一本翻譯的外文書。或許因為她跟我學畫多年,對於繪畫專有名詞與術語比一般譯者更能理解,透過她的譯筆,讓我更貼近路米斯的心靈,也為本書增色不少。希望《畫家之眼》的讀者也能和我一樣,享受本書愉快的閱讀體驗以及豐富的心靈收穫。      幾萬年前,有一種用兩隻腳行動,長得像猴子的動物,開始懂得製作工具、運用技巧。除了狩獵食用、繁衍族群的維生事物,還發展出各式各樣舞蹈、音樂、繪畫的活動,以滿足心靈與感官的需求。幾千年以來,在各種技藝領域之中,總是會有那種奇特的人,擁有特殊的天賦與狂烈熱情,

廢寢忘食,日以繼夜,精益求精,想要做得更好、更美、更讓人深深感動。於是,今天我們看到了各種美不勝收的建築、繪畫、雕刻,品嚐各式各樣的美味佳餚,聆聽美妙的歌聲,欣賞絕美的舞蹈。藝術,它讓人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各位藝術工作者,請讓我們仔細想想……      藝術,是從何而來;你的藝術,要往何處去?   Chapter1 透過畫家的眼睛去觀察 ▎畫面編排與分群 想像一下,我們正在觀賞風景,假設當時是在觀賞沙漠風景。我們看到眼前有一大堆的形體、表面和光影形狀。我們可以用一種對繪畫很有幫助的方式,來分析眼前的景象。首先,我們設法判斷產生眼前所見結果的成因。理解它們就能為我們所要描繪的畫面,提供特徵和

令人信服的特質。我們在觀看地面時,可以觀察水道和洪水在地面上留下什麼痕跡,可能是表面上留下的槽紋和溝渠。這些沉積物累積成形,卻能界定出原先的流動。岩石就有長年滴水穿石的痕跡,其他物體則看得出被水、風和沙粒磨損的跡象。我們沿著水流坡面向水的源頭看去,看到遠山有融雪,融雪對地形產生的效果,當然比眼前雨水沖刷地面的效果更為顯著。我們尋找沙漠成長的線索:放眼望去,沙漠裡還有一些植物嗎?還有擅長在乾旱中倖存的一些生物嗎?沙漠裡有哪些顏色?這少許植物乾枯了嗎?土壤的特質為何?整體來說是什麼顏色?跟隆起的山峰和台地有何不同?整個景象似乎比天空亮些或暗些? 現在,我們開始找找,該怎樣編排畫面。我們如何利用乾筆

快速描繪?如果我們把那些灌木叢和樹移左邊一點或右邊一點,畫面會比較好看嗎?光影圖案會比較好嗎?我們注意到光線的方向和最亮的部位,最亮部位必須在光源正確角度上。我們比較塊面,依序列出最亮到最暗的明度值,也清楚我們必須遵守這樣的明度順序。如果我們檢視光線,發現天空可能比我們能畫的明度還亮些。那麼,我們必須把所見一切的明度下降一階或二階,才能用較低的明度和色階來作畫。 我們知道遠山是寒色(cool color),因為在同樣的空氣範圍內,遠山跟我們之間的天空看起來會比較藍,遠山的實際顏色或固有色(local color)會籠罩一層藍色薄霧。 現在,如果眼前的景象既擁擠又讓人「眼花撩亂」,到處都是岩石、

形狀與光影。這時,我們就必須去掉一些素材,將剩下的素材分群為不同圖案,把眼前豐富的景象簡化。要創作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其實只需要一點點素材,只不過大自然通常提供過多的素材。因應對策就是:拿出紙筆,大略畫出幾個小構圖。如果我們覺得其中一個構圖不錯,就可以準備打稿。

互動電影中的敘事效果與理論模型研究

為了解決材質英文texture的問題,作者梁璐璐 這樣論述:

互動電影作為一種融合了電影敘事、視聽質感和遊戲玩家參與的綜合媒介形式,以互動敘事為特色,兼具「看」電影和「玩」遊戲兩種行為特徵,成為近年產學研高度關注的熱點,但對於互動敘事的內涵與成效,尚無系統性研究。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一)釐清互動敘事的概念和構成要素;(二)探索評測互動敘事效果的因素並研發出互動敘事效果的評測量表;(三)了解受測者在互動和非互動的兩種情況下獲得的敘事效果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四)建構互動敘事效果的理論結構模型。為了達到上述研究目的,首先,本研究總結了互動敘事的概念並梳理出互動敘事的五個構成要素:角色塑造、場景設計、情節推進、意義表達和互動話語。其次,確定了影響互動敘事效

果的七個構面,即情感投入、場景表現、懸念好奇、敘事理解、沉浸歷程、沉浸感受和互動體驗;由此開發出共一套29題的敘事效果量表(NES)。再次,研究者將招募的950位受測者分為兩組,分別觀看互動和非互動的兩部影片,然後進行敘事效果測量。結果發現,兩組受測者在敘事效果的場景表現、懸念好奇、敘事理解、沉浸歷程、互動體驗五個構面上具有顯著差異。最後,研究者建構出互動敘事效果的有效理論模型,並證實,互動體驗可以作為中介,對沉浸歷程到沉浸感受的過程產生正向影響。本研究補強了互動電影的理論架構,開發出敘事效果量表(NES)可供應用,並建構起互動敘事效果的理論模型,希望能為未來互動電影創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可為參考

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