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兒童免費索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未來兒童免費索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孟瑛如陳志平陳虹君寫的 特殊教育概論:現況與趨勢(附光碟) 和譚劍的 貓語人:永保安康的惡魔咒語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心理 和明日工作室所出版 。

玄奘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 李明玉 博士所指導 陳慧美的 翻轉生命的篇章~十位新住民女性微型創業的歷程 (2020),提出未來兒童免費索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住民女性、微型創業、新住民女性就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 張源泉、李家宗所指導 簡兆君的 中國大陸學前教育之政策及其幼小銜接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中國學前教育政策、幼小銜接、公民同招、生活適應、學習適應的重點而找出了 未來兒童免費索取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未來兒童免費索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特殊教育概論:現況與趨勢(附光碟)

為了解決未來兒童免費索取的問題,作者孟瑛如陳志平陳虹君 這樣論述:

  近幾年來,特殊教育法規的大幅修訂、DSM-5的推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特殊需求領域的執行、特殊教育教師培育制度的改變、遊戲本位融入特殊教育翻轉教室概念的推行、融合教育的推展等,都使特殊教育領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本書的前四章即針對上述概念分別討論特殊教育的發展與趨勢、特殊教育行政支持網絡、特殊教育專業團隊、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等主題,之後各章即按照現行的《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依序討論智能障礙、視覺損傷、聽覺障礙、語言障礙、肢體障礙、腦性麻痺、身體病弱、情緒行為障礙、學習障礙、多重障礙、自閉症、發展遲緩,以及資賦優異等類別,並按各類別的定義及身心特質、鑑定與評量、教學輔導策略

、服務現況與問題等主題呈現,希望能讓讀者了解特教事,關懷特教人! 本書的特色有三(詳細介紹請見主編序):   1. 本書是大學階段認識特殊教育的入門書。   2. 本書係因應現行法規及相關理念變革而撰寫。   3. 本書可配合「教育部有愛無礙」網站的資源。   本書另附贈一張光碟,內容除了有目前最新的特殊教育相關法規外,作者群更為了使用此書的讀者製作了每一章節的心智圖,以利讀者能快速掌握各章的章節重點及節省做筆記整理的時間。此外,作者群亦為了執教「特殊教育導論」這門課而選用此書的大學教師,規劃了課程綱要以及每一章的PowerPoint,任課教師可直接向出版社索取。   作者簡介 孟

瑛如(主編,第一、二、四、九~十四章)   學歷:美國匹茲堡大學特殊教育博士   現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陳志平(第一、十一、十二章)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   現職:苗栗縣后庄國民小學資源班教師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陳虹君(第二章)   學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   現職:新竹市陽光國民小學資源班教師 周文聿(第二章)   現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專任助理 謝協君(第三、十六章)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   現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楊佩蓁(第四章)  

 學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   現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有愛無礙網站專任助理 李翠玲(第五章)   學歷:英國伯明翰大學特殊教育哲學博士   現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黃國晏(第六章)   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哲學博士   現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江源泉(第七、八章)   學歷:美國麻州大學安姆斯特校區溝通障礙學博士   現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教授 簡吟文(第九、十、十三章)   學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候選人   現職:新竹市南寮國民小學資源班

教師 田仲閔(第十四章)   學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   現職:新竹縣國小特殊教育巡迴教師 黃姿慎(第十四章)   學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   現職:新竹縣山崎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兼總務主任 陳國龍(第十五章)   學歷: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特殊教育博士   現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黃澤洋(第十七章)   學歷: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   現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第一章 特殊教育的發展與趨勢 第一節 拔尖與扶弱:誰是特殊學生 第二節 歷史的軌跡:特殊教育的發展 第三節 因材施教:特殊學生的類

別與教學安置 第四節 如何走得更遠:挑戰與展望 第二章 特殊教育行政支持網絡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現況與組織 第三節 實務說明 第四節 結語 第三章 特殊教育專業團隊 第一節 專業團隊的合作與溝通 第二節 專業團隊成員常用的評估向度與施行方式 第三節 專業團隊常採用的治療理論 第四節 相關專業團隊的服務項目 第四章 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第一節 IEP之發展與建立 第二節 電腦化IEP系統之功能性評估 第三節 網路版電腦化IEP系統之各項目設計說明 第四節 電腦化IEP格式示例 第五章 智能障礙 第一節 智能障礙的定義 第二節 智能障礙者的身心特質 第三節 智能障礙者的鑑定與評量

第四節 智能障礙者的教學輔導策略 第五節 智能障礙者的服務現況與問題 第六章 視覺損傷 第一節 視覺損傷學生的教育發展、定義與身心特質 第二節 視覺損傷學生的鑑定與評量 第三節 視覺損傷學生的教學輔導策略 第四節 視覺損傷學生的服務現況與問題 第七章 聽覺障礙 第一節 聽覺障礙的定義 第二節 聽覺障礙兒童的特徵 第三節 聽覺障礙兒童的溝通法 第四節 醫學與科技支援下的聽覺障礙特殊教育 第五節 結語 第八章 語言障礙 第一節 語言障礙的定義 第二節 溝通障礙、語言障礙和口語障礙三者的關係和差異 第三節 口語障礙 第四節 語言發展異常 第五節 個案處理及教學策略 第六節 結語 第九章 肢

體障礙 第一節 肢體障礙的定義及身心特質 第二節 肢體障礙者的鑑定與評量 第三節 肢體障礙者的適性教學輔導策略 第四節 肢體障礙者的安置現況與問題 第十章 腦性麻痺 第一節 腦性麻痺的定義及身心特質 第二節 腦性麻痺學生的鑑定與評量 第三節 腦性麻痺學生的適性教學輔導策略 第四節 腦性麻痺學生的安置現況與問題 第十一章 身體病弱 第一節 身體病弱的定義 第二節 身體病弱者的類別及身心特質 第三節 身體病弱者的篩檢、鑑定評量與安置 第四節 身體病弱者的教學輔導策略 第五節 身體病弱者的教育服務趨勢 第十二章 情緒行為障礙 第一節 他們不是壞孩子:情緒行為障礙的定義、特質與類型 第二節 找出

根源幫助他們:情緒行為障礙者的鑑定、安置與輔導 第三節 愛與同理:情緒行為障礙者的教學輔導策略 第四節 為愛加加油:情緒行為障礙者的教育服務趨勢 第十三章 學習障礙 第一節 學習障礙的定義及身心特質 第二節 學習障礙學生的鑑定與評量 第三節 學習障礙學生的適性教學輔導策略 第四節 學習障礙學生的服務現況與問題 第十四章 多重障礙 第一節 多重障礙的定義與身心特質 第二節 多重障礙學生的鑑定、評量與安置 第三節 多重障礙學生的可行教學輔導策略 第四節 多重障礙的趨勢與困境 第十五章 自閉症 第一節 自閉症的定義 第二節 自閉症的出現率 第三節 自閉症的成因 第四節 自閉症兒童的特質 第五節

自閉症兒童的鑑定與評量 第六節 自閉症學生的教學輔導策略 第七節 自閉症學生的服務現況與問題 第十六章 發展遲緩 第一節 發展遲緩的定義及身心特質 第二節 發展遲緩兒童的鑑定與評量 第三節 發展遲緩兒童的教學輔導策略 第四節 發展遲緩兒童的服務現況與問題 第十七章 資賦優異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資賦優異的定義及身心特質 第三節 資賦優異學生的鑑定與評量 第四節 資賦優異學生的可行教學輔導策略 第五節 資賦優異學生的服務現況與問題 第六節 結語 附錄(請見光碟) ‧各章心智圖 ‧特殊教育相關法規 1.特殊教育法 2.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 3.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 4.高級中等以

下學校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設置辦法 5.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實施辦法 6.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原則 7.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減少班級人數或提供人力資源與協助辦法 8.身心障礙學生考試服務辦法 9.身心障礙學生升學輔導辦法 10.特殊教育學生調整入學年齡及修業年限實施辦法 11.特殊教育支援服務與專業團隊設置及實施辦法 12.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班班級及專責單位設置與人員進用辦法 13.特殊教育學生申訴服務辦法   主編序   本章緣起   提筆寫這本書的序言,心中其實充滿喜悅與成就感,因為這本書的完成,幾乎代表著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的成長史,

而本書能出版,要感謝的人除了每位作者、作者背後的支持者、有愛無礙研究團隊成員、繪圖者李品諭等人之外,我個人覺得最應該感謝的是心理出版社的副總經理兼總編輯林敬堯先生。   大約是在十年前,我、翠玲和國龍老師即已想到特殊教育學系除了自己系上的「特殊教育概論」課程外,還需協助其他學系開授這門課,若能有自己撰寫的大學教科書,在授課內容規劃上較能齊一與流暢,所以就與心理出版社簽下要撰寫《特殊教育概論》這本書的稿約。   但簽約容易、執行難,尤其是任教於師範校院的老師總被要求教學、服務與研究要並重,任一項的執行都會讓我們教師的生活自在空間極度被壓縮,若你現在不忙,就正在趕往忙的途中之情形下,每次的見面

不是在會議上,就是在各種工作情境,匆匆交換數句未能完成此書的遺憾,日子也就在忙與盲中消逝,期間我們三位也各自發表許多期刊論文與出版書籍,但從未就此書認真再做考量。但敬堯會每一年不慍不火的來電問我《特殊教育概論》這本書寫得如何了,我只有在電話中被問及的那一刻,極度感到內疚,通常反應是看到翠玲和國龍老師時抱怨兩句,然後說我們要開始寫了,但轉頭後三人又各自忙自己的事了,等待下一次罪惡感的來臨!敬堯也就靜靜地忍耐我們的拖稿,忍耐我在這期間從大學教科書、親職教育書籍、注意力訓練書籍、測驗評量工具、有愛無礙桌遊系列、融合之愛繪本系列等,玩遍各種類型的出版後,卻從不碰這本已簽約的《特殊教育概論》。猶記得20

15年6月2日,安靜的敬堯終於給了我一封電子郵件,堅定的要求我們要出版這本書,而且給的時間很短,希望在半年內能寫完,我也在那一刻像被開啟了開關似的,看著桌上的資深服務證明,想著這一次一定要完成!   之後,腦中浮現這幾年來特殊教育法規的大幅修訂、DSM-5的推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特殊需求領域的執行、特殊教育教師培育制度的改變、遊戲本位融入特殊教育翻轉教室概念的推行、融合教育的推展等,我在一天之內擬好本書的大綱,心中浮現可能的各章節撰稿者,開始我的撰稿、邀稿、催稿生涯!   系上氣氛開始產生微妙的變化,在研究室走廊跟系上撰稿老師碰面時,大家沒辦法自在的聊天,怕我突然提起截稿進度;電子郵件群

組催覆時,沒有任何一位撰稿者回我的信;Line上的訊息會出現13人已讀不回;有些撰稿者不斷要求我換人寫。這些現象真是有趣的體驗,我在細細體會敬堯十年催稿的一點一滴,他是總編輯,一定要催許多稿吧!為什麼他可以這麼平靜,當我收到第一篇稿件時,敬堯不計較我過去的拖稿紀錄,反而好好稱讚我做得很好,這使我信心大增,覺得此書一定可以在期限內完成。本書的特色有三,略述如下。   特色一:本書是大學階段認識特殊教育的入門書   基於融合教育理念的推展,所有教育學程及師培體系的學生均需修習「特殊教育概論」這門課,所以將這本書定位為大學階段認識特殊教育的入門書,在撰寫上盡可能深入淺出,並涵蓋理論與實務,同時將

各類別的大綱定為:   ‧○○類別的定義及身心特質。   ‧○○類別的鑑定與評量。   ‧○○類別的教學輔導策略。   ‧○○類別的服務現況與問題。   期盼讀者能很快熟悉各類特殊需求學生的定義及其在教育場域上可見的身心特質,並學習如何在教學現場進行篩選、鑑定與評量工作。每章的重點均會呈現各類特殊需求學生可行的教學輔導策略,希望每位接觸到特殊需求學生者均能有專業化的基本直覺,能讓每位特殊需求學生接受到適性的教學與輔導處遇。章末更以問題解決模式提出各類特殊需求學生的服務現況與問題,並附上相關建議與可能的解決方向。   同時,為了讓初接觸特殊教育領域的學生/讀者,能夠很快地窺探特殊教育之全貌

,所以在全書前面放了四個章節,分別為特殊教育的發展與趨勢(第一章)、特殊教育行政支持網絡(第二章)、特殊教育專業團隊(第三章),以及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第四章),以利讀者了解特殊教育未來的發展與趨勢,以及特殊教育整體的運作與重點。   此外,作者群在每一章的最後還提供了「問題與反思」,以利上課時的互動與討論。本書另附贈一張光碟,內容除了有目前最新的特殊教育相關法規外,作者群更為了使用此書的讀者製作了每一章節的心智圖,以利讀者能快速掌握各章的章節重點及節省做筆記整理的時間。此外,作者群亦為了執教「特殊教育導論」這門課而選用此書的大學教師,規劃了課程綱要以及每一章的PowerPoint,任

課教師可直接向出版社索取。   特色二:本書係因應現行法規及相關理念變革而撰寫   近幾年來,特殊教育法規的大幅修訂,DSM-5的推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特殊需求領域的執行、特殊教育教師培育制度的改變、遊戲本位融入特殊教育翻轉教室概念的推行、融合教育的推展等,都使特殊教育領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故而本書在內容撰寫上除與時俱進地融入相關的法規及概念外,同時也在光碟的附錄部分放入相關的特殊教育法規、「教育部有愛無礙」網站電腦化IEP使用手冊、IEP及IGP的相關參考表格等,各章排序亦按照現行的《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各類別條文先後順序作排列(在此特別感謝各章作者亦依此順序做為本書作者排

名序的呈現,而未計較貢獻度之多寡)。同時,本書也因應除了歐美相關特殊教育變革外,內容融入了近年來新崛起的中國大陸特殊教育推展現況,期待能提升讀者快速進入特殊教育領域的理念變革世界之知能。   特色三:本書可配合「教育部有愛無礙」網站的資源   有愛無礙研究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建置一個篩選、鑑定、安置、教學與評量等相關事項之特教支援系統。在篩選、鑑定與安置上,目前「教育部有愛無礙」網站(www.dale.nhcue.edu.tw)結合智慧型學習障礙診斷系統的Web-IEP系統(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rogram,簡稱IEP),能初步診斷並分析學生的障礙類型;

Web-IEP系統則隨時依據最新法規及特殊教育課程綱要進行修改,讓教師能在減少書面工作負荷的情形下製作符合《特殊教育法》與《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規定的適性IEP。另外,「教育部有愛無礙」網站的For General子網站及For Teachers子網站內含許多資料:For General的資源區有特教法規、社福醫療機構、行政單位、諮詢機構與學者等資訊;For Teachers有鑑安輔流程、鑑定工具、IEP資訊等訊息。而在教學與學習上,For General的特殊教育區內有各種障礙類別的介紹、定義、特徵、類型、成因、教學輔導方法、諮詢單位、親職教育等;For General的資源區有輔具、書籍、

特教相關電影等;For Teachers也有教材教法、班級經營等,都可提供特教教師豐富的資源。   此外,尚有For Content子網站的數位學習教材管理系統(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簡稱LCMS),該系統係依照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特殊需求課程、有愛無礙多媒體教材、有愛無礙多年來的參賽作品,以及補充教材等項目來分類,內含四千多筆可供下載。這個可以免費共享之自編教材與教案資料庫,讓需自編自製教材教具的特教教師得以分享彼此辛苦編製之教材,在共享中互相學習,且能減輕備課壓力,讓教師能投入更多時間於實際的教學活動及自我充實上。   使用此書的讀者

可自行上網下載各項特教資源,或是給我們意見,只要能對特殊教育有幫助的事,有愛無礙研究團隊都會在評估自身能力後積極投入。   感謝的人   撰寫此書的期間,看到系上新進與資深老師逐步的同心協力完成此書,讓我非常感動!謝謝翠玲老師在身兼系主任行政工作的忙亂期間,仍然趕出智能障礙一章;謝謝源泉老師已調至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而仍然支援我們撰寫聽覺及語言障礙兩章;謝謝協君老師在家庭與教學工作兩頭忙的情形下,仍能依進度撰寫特殊教育專業團隊及發展遲緩兩章;謝謝國龍老師忍著自己的病痛撰寫自閉症一章,並時時給我鼓勵;謝謝國晏老師在與自己的兩個小寶貝搶時間中,完成了視覺損傷一章;更要謝謝澤

洋老師是在醫院照顧生病父親的過程中勉力完成資賦優異一章,在校稿期間,他的父親已不幸離世,哀慟之餘仍完成工作,令人萬分不捨,也希望他的父親在天之靈能為謙虛敦厚、總是認真盡責的澤洋老師感到驕傲;最後,更要謝謝有愛無礙研究團隊中的吟文老師、志平老師、仲閔老師、虹君老師、姿慎老師、佩蓁、文聿等好夥伴,在無數腦力激盪的時刻、辯論的火花、電子郵件的頻繁交換與文稿修正下,我們終於完成了!   十年磨一劍,希望這劍磨得精采,更希望這劍磨得有貢獻,同時也希望現在是第一劍,所有磨劍人能棒棒銜接,時時磨劍、時時修整,感謝此書能順利付梓,更感謝心理出版社十年來的協助! 孟瑛如 謹識 2016年6月

翻轉生命的篇章~十位新住民女性微型創業的歷程

為了解決未來兒童免費索取的問題,作者陳慧美 這樣論述:

翻轉生命的篇章~十位新住民女性微型創業的歷程研究生︰陳慧美 指導教授︰李明玉 博士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摘要 本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索新住民女性微型創業歷程,在什麼情境下醞釀創業念頭,微型創業所碰見的困境如資金的籌措,後經營自己的創業又遇見的困難且如何因應策略等,為了深度聽見她們的聲音,故本研究採質化研究深度訪談法,以立意取樣邀請十位來自新竹地區來自不同國籍的族群、從事不同微型創業的研究參與者為來參與本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田野蒐集資料於2020年6月到9月間進行,透過一對一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大綱來與她們對話,並將所錄得的資料化成逐字稿,之後再依不同主題、次主題分割

與歸類分析,透過歸納整理並詮釋文本,建構出本研究之主要論述與發現,本研究結果分述如下︰一、新住民女性開始微型創業的第一步:(一) 有難養家活口的台灣先生導致新住民太太落入貧窮;(二) 有工作養家的台灣先生,並支持新住民太太賺錢照顧娘家及夫家;(三) 家暴、離婚、努力過自主獨立生活的新住民女性;(四) 中斷就業回家做兒童及老人照顧,再因家庭需求走向創業;(五) 從做先生自營事業的「老闆娘」到自創事業的「老闆」﹔(六) 低薪資、工時長、不具彈性、推進新住民女性走入微型創業之境。二、新住民女性開啟微型創業之實況:(一) 新住民女性孕育於自營事業的娘家,練就創業之實力,開啟微型創業的自由夢﹔(二) 新

住民女性過去曾擁有創業的經驗,來台再受創業訓練,續展過去微型創業的美夢﹔(三) 新住民女性來台習得一技之長,完全創新微型事業的台灣夢。三、新住民女性微型創業的優勢:(一) 微型創業助新住民女性經濟獨立自主、收入穩定且增加﹔(二) 微型創業為新住民女性帶來工作彈性、時間自由、又可兼負無給薪的家庭照顧﹔(三) 微型創業讓新住民女性展現其帶有母國文化特色的自營事業﹔(四) 微型創業令新住民女性突破語言障礙、拓展人際、增加社會參與、建構成就感。四、新住民女性微型創業的困境︰(一) 新住民女性微型創業初期資金的短缺﹔(二) 新住民女性微型創業營運期面臨同業的競爭﹔(三) 新住民女性微型創業遇新冠肺炎「C

OVID-19」疫情營運受到衝擊﹔(四) 新住民女性營運事業欠缺人力之協助﹔(五) 新住民女性創業地點太偏鄉導致客源不穩定﹔(六) 新住民女性微型創業夫家不支持、開店受阻。五、新住民女性因應微型創業困境之策略︰(一) 新住民女性無息借款、拖欠貨款、使用二手設備慢慢擴充及參賽得資金﹔(二) 新住民女性以網路行銷、重視顧客、改善產品品質及強化合作關係應對同業競爭﹔(三) 新住民女性複合式經營、事業轉型或多樣性經營﹔(四) 新住民女性預約經營、緩解助手人力之短缺﹔(五) 新住民女性從事其他工作來補足創業客源及收入不足﹔(六) 新住民女性漠視夫家的霸權、勇往直前做創業夢。研究結論與建議一、新住民女性微

型創業起於錯綜複雜的夫家及有經濟需求的娘家。二、新住民女性從就業困境走到微型創業。三、公共政策建議:(一) 私部門(含夫家及娘家)都努力投入協助新住民女性的微型創業﹔(二)公部門應積極提供新住民女性創業初期所需資金之借貸﹔(三) 創業官網應建置多國語文、以利新住民女性創業貸款資源之運用﹔(四) 政府推行之創業貸款方案應放寬新住民女性申請條件﹔(五) 提供「培力創業」資訊以利新住民女性獲取更多微型創業資源﹔(六)提供媒體行銷訓練以助新住民女性微型創業產品之推廣﹔(七) 提供友善的職訓課程以增加新住民女性錄取訓練之機會。四、研究限制與展望。關鍵字: 新住民女性﹔微型創業﹔新住民女性就業

貓語人:永保安康的惡魔咒語

為了解決未來兒童免費索取的問題,作者譚劍 這樣論述:

貓語人危機:巫真異能消失?靈異鐵道X高手決戰西部幹線全面癱瘓   「永保安康」不為人知的祕密:整條鐵路,居然是精心設計過的……  男人沒有體溫、沒有氣味,卻有強大的壓逼感,一雙眼睛仍然望向房間。  台南車站鬧鬼停擺,巫真與方圓前往調查,卻只看見無法溝通的鬼魂。除此之外,黑暗中似乎有著看不見的敵人,要將他們一網打盡。  「我先過去了,會在那邊等你,記得要來找我!」  曾經繁華的鐵道飯店,只剩他徘徊於廢墟之中…… 作者簡介 譚劍   生於香港,早在五歲時已是幼幼班的說故事冠軍,並憑這本事騙取父母的加倍愛護和零用錢。   後來洗心革面,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電腦系和布拉褔特大學企管系碩士班,並在IT

產業供職超過十年,卻始終敵不過「說故事」的本能驅使而辭去工作寫小說。   並在台灣和大陸地區連連獲獎:  .〈免費之城焦慮症〉獲台灣「倪匡科幻獎」佳作  .《黑夜旋律》入圍台灣「九歌二百萬元長篇小說獎」最後四強  .《肉體竊賊》獲台灣「可米瑞智百萬電影小說獎」第二名  .《人形軟件》卷一「靈魂上載」獲大陸地區首屆華語科幻星雲獎「全球華語最佳科幻/奇幻長篇獎」  .第二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作家銀獎」   倪匡大師盛讚「精華內斂而又神釆迸現,隨便翻開一頁,就能吸引你看下去。」。   現時在香港報章撰寫連載小說及電影評論,  並經營華文小說界兩個獨一無二的輕小說系列:   .以未來香港為背景的「人

形軟體」  .和在你手上,以台南為背景的「貓語人」   臉書粉絲團www.facebook.com/AlbertTamFans  官方網站www.TamAlbert.com

中國大陸學前教育之政策及其幼小銜接研究

為了解決未來兒童免費索取的問題,作者簡兆君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國大陸學前教育之政策及其幼小銜接研究。特別選定上海市為個案研究對象,採用質性文獻分析、半結構式訪談,輔以量化研究的抽樣問卷調查,進行資料蒐集、歸納與分析來達到研究的目的。從文獻分析瞭解中國大陸學前教育政策的歷史演變及各項政策的施行。在上海市施行幼小銜接的專項治理、零基礎和公民同招等相關政策後,為進一步了解政策對幼小銜接的影響,本研究透過抽樣問卷調查發現家長在幼小銜接的觀點與作法上,以及學童在學習適應與生活適應的面向有所改變。同時從半結構式訪談專家學者、園長、幼小教師和家長對幼小銜接的觀點中發現幼小銜接是很重要的事。對於幼小銜接的時間因需要不同,開始的時間也不同。從小班開始是站

在長期的培養的觀點;從中班開始是為了養成習慣;從大班開始是因為符合兒童發展。也有園長認為從大班春季才開始銜接,對於孩童來說過於緊迫,特別是在學習質量和習慣養成的面向;站在孩童的立場,在短時間進行銜接,會讓孩童有壓力且較不能尊重其發展。對於幼小銜接學習適應的觀點和做法,從個人方面,家長希望學童從興趣出發,重視學習習慣養成,安排學童多樣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的方式;從學校方面,老師、園長和學者專家希望藉由強化學習習慣和結構,改變學童的學習方式,進而培養學童自主銜接能力。對於幼小銜接生活適應的觀點和做法,在個人方面,家長多從生活上讓學童學習養成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獨立自主的自信和調理心;在學校方面,老師、園

長和學者專家重視規則意識及養成紀律行為,培養學童從自我適應到形成綜合能力。研究結果建議,從政策上希望學前教育的課程能融入小學課程,幼小雙向無縫銜接;對學校的建議,幼小兩方皆能經由特色教學,建立學校特色與風格,以期做好幼小銜接;對幼小教師的建議,透過幼小教師兩方相互連結,提升教師素質;對家長的建議:從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全方面配合學校和老師,以期對幼小銜接能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