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面審查 營所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書審、所得額、查帳、會計師簽證介紹也說明:以下,就依「書審/所得額/查帳/會計師簽證」來作介紹:. 1.書審(擴大書審):. 國稅局為簡化稽徵作業,推行便民服務,訂定「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件擴大書面審核 ...

銘傳大學 會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李娟菁所指導 許秋華的 擴大書面審核申報制度與租稅逃漏之關聯 (2015),提出書面審查 營所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擴大書面審核、營利事業所得稅、逃漏稅。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會計學系 李建然所指導 楊承翰的 營利事業所得稅核定品質之影響因素 (2009),提出因為有 營利事業所得稅、核定品質、復查、協談、疏減訟源、所得稅額、所得稅、營所稅、適法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書面審查 營所稅的解答。

最後網站營所稅未列選查書面審核四月底前寄通知 - 工商時報則補充:財政部國稅局表示,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未列入選案查核的書面審核案件,已陸續核定,並預計於四月底前寄發核定通知書。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書面審查 營所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擴大書面審核申報制度與租稅逃漏之關聯

為了解決書面審查 營所稅的問題,作者許秋華 這樣論述:

我國營利事業所得稅,針對中小企業實施之擴大書面審核制度,原為簡化稽徵業務、節省稽徵人力、推行便民服務以及確保稅收等立意良善之考量。惟實務上,許多中小企業因成本因素,選擇不記帳、不依實入帳,造成交易事實失真,逕依營業收入與非營業收入合計,自行按各業純益率標準調整其課稅所得,非以實際結算之損益課稅報繳稅,實施40多年至今衍生諸多弊端。本文以2011年及2012年營業登記地址為臺北市之中小企業且營業收入與非營業收入合計為500萬元至3,000萬元,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及核定的損益表資料,探討採擴大書審與其他申報方式案件短漏報所得行為之差異。實證結果發現,申報方式與查核與否對於中小企業短漏報所得具顯著

正向關係,顯示中小企業確實有藉由採用擴大書面審核申報制度規避稅負,顯示長久實施擴大書面審查制度確使讓中小企業更輕忽會計建立,破壞誠實記帳納稅、核實繳稅之基本精神。另外在其他逃漏稅因素如申報錯誤行業代號、帳證不完備、短漏報營業收入、以及是否委託會計師簽證均獲得實證上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實務上常見針對擴大書審申報案件採行之查核指標資訊,與適用此一申報方式之企業是否短漏稅行為並未具顯著正向關聯性。

營利事業所得稅核定品質之影響因素

為了解決書面審查 營所稅的問題,作者楊承翰 這樣論述:

疏減訟源是稅捐稽徵機關近年來極力推動的目標。國稅局為達成此一目標,不論藉由復查先行程序之初審制度,或者租稅行政救濟之協談制度等措施,均有賴原查核定品質的提升,始能同時兼顧稽徵績效與疏減訟源目標。有鑑於所得稅核定對於我國營利事業的權益有重大影響,本研究運用國稅局自我審查之復查先行程序來觀察原查核定品質,以復查維持金額比率作為營所稅核定品質之衡量指標;創先以實證研究方法,建立假說及多元線性迴歸模型,分析復查決定及達成協談之核定品質的影響因素,期能提出相關改進建議,以提升稽徵效率及達成疏減訟源。本研究結果發現,國稅局營所稅原查核定品質相當優良,平均高達八成的維持率,其中以人工選查及會計師查核簽證申

報案件之核定品質較為優良;但簽證案件中則以非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簽證案件之核定品質比較優良,原因可能與申報案件的複雜度有關。因為免稅、停徵、免徵所得(損失)、虧損扣除額、及投資抵減稅額等租稅優惠措施,能有效降低營利事業應納所得稅額,國稅局常列為重點查核科目;因此營利事業會選擇委託會計師查核簽證,來提升結算申報減免稅捐的適法性及品質,不過在稅務簽證公費的市場競爭下,稅務簽證品質似乎較不受小型會計師事務所重視。本研究為檢測核定品質的影響因素,以十個解釋變數做實驗。在復查決定樣本部分,實證結果顯示,營業成本、虧損扣除額、及電腦選查案件與核定品質呈顯著負相關,値得國稅局檢討改進核定品質之方向;而委託會計師

查核簽證申報案件與核定品質呈顯著正相關,可作為國稅局擬定查審計劃之參考。另達成協談樣本部分,實證結果顯示,虧損扣除額及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查核簽證申報案件與核定品質呈顯著負相關,可供國稅局與藍色或簽證申報企業及上市(櫃)公司互相退讓達成協談之參考;而人工選查案件及會計師查核簽證申報案件與核定品質呈顯著正相關,可供國稅局復查人員加強輔導此類型企業撤回復查之參考。此外,實證結果發現,審查人員可能有其他不可觀察的特質,導致查核經驗年資對核定品質並未產生正面影響;因為查核經驗年資愈高或許對於達成稽徵績效有正面的影響,但對於能否同時兼顧核定品質而言,至少並不顯著。本研究也發現,達成協談對整體核定品質的效果大

致為正面的,亦證租稅協談措施對於達成疏減訟源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