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產權申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智慧財產權申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肯尼思·B.卡恩寫的 PDMA新產品開發手冊(第3版·修訂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商標要註冊嗎? - 著作權筆記也說明:不過,標識必須申請商標權註冊獲准,才能享有專用權,禁止他人使用。 ... 近似的標識去申請商標註冊,這種惡意的搶註行為,商標專責機關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可以依據商標 ...

銘傳大學 商品設計學系創新設計與管理碩士班 閻建政、阮濰超所指導 蔡亞昕的 文創商品智慧財產之保護與管理 (2017),提出智慧財產權申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創商品、智慧財產權、文創產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金融系碩士班金融組 林君瀌、李世聰所指導 周庭瑤的 企業風險管理之研究-以OEM/ODM電子製造服務業為研究對象 (2015),提出因為有 電子製造服務業、風險管理、風險、OEM、ODM、企業風險管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智慧財產權申請的解答。

最後網站智慧財產權管理計劃暨執行情形 - AG Neovo則補充:管理與保護:聘任專業的國際智慧產權事務所協助檢索相關技術專利避免侵權的風險、審核並協助提出智慧財產權申請文件。 活用:研發產品技術,與委外供應商簽訂採購合約保護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智慧財產權申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PDMA新產品開發手冊(第3版·修訂版)

為了解決智慧財產權申請的問題,作者(美)肯尼思·B.卡恩 這樣論述:

企業要發展壯大,具有一套優秀的新產品開發流程是必不可少的。產品開發與管理協會(PDMA)集合美國企業界、學術界的新產品開發管理方面的大量專家,通過不斷地總結和提煉,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知識體系,用以指導企業的新產品開發。   本書講述了新產品開發過程的每個階段的實用資訊,從創新到實施,直到產品生命週期結束,並結合大量的圖表和實例,為企業中所有參與新產品與服務開發的人士提供了行之有效、立竿見影的應用工具。 肯尼士·B.卡恩博士,佛吉尼亞聯邦大學市場行銷學教授,達芬奇創新中心總監。他的教學和研究內容包括產品開發、產品管理及現有產品和新產品的需求預測。卡恩博士曾在多種期刊發表過著作,包

括《產品創新管理雜誌》(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商業研究雜誌》(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經濟視野》(Business Horizons)、《預測雜誌》(Journal of Forecasting)、《商業預測雜誌》(Journal of Business Forecasting)、《行銷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及《研究與發展管理》(R & D Management)。另外,他還著有多部作品,包括《產品計畫精要》(Product Planning Essentials)

及《新產品預測:實踐應用》(New Product Forecasting:An Applied Approach),並擔任了《PDMA新產品開發手冊》(第2版)的主編工作。   卡恩博士有十分豐富的從業經驗,曾擔任過惠好公司(Weyerhaeuser)的工業工程師和專案工程師,以及偉康公司(Respironics. Inc)的製造工程師。他曾為無數企業提供過諮詢和培訓服務,客戶包括埃森哲、愛可、可口可樂、康尼格拉、哈雷大衛森、霍尼韋爾、約翰迪爾、樂高、麥克尼爾、寶潔及SAS軟體研究所。卡恩博士于1989年加入PDMA。 馬新馨,翻譯專業碩士畢業,英語專業八級,翻譯經歷包括RED HAT 紅

帽新品發佈會演講稿、Facebook 使用者協議、Canada Petro 市場檔、Nokia 產品發佈稿件、Microsoft市場調查報告、協助北京林業大學教授翻譯《消費心理學》的部分章節、《人人需要知道的50種商業心理學模型》、《銷售專家的秘密》、《將培訓轉化為商業結果實踐手冊――學習發展項目6D法則實施案例、工具、方法 》等。 第1部分 開始之前 第1章 新產品――區別優勝者與失敗者的因素和驅動成功的因素 2 1.1 引言 2 1.2 專案層的關鍵成功因素 4 1.3 企業層面的關鍵成功因素 13 1.4 小結 23 作者簡介 23 第2章 創新管理框架――幫助管理者提

升業績的模型 25 2.1 引言 25 2.2 創新管理框架 26 2.3 IM框架結構 28 2.4 小結 35 作者簡介 36 第3章 服務開發 37 3.1 引言 37 3.2 服務開發的獨特之處 38 3.3 服務開發流程 41 3.4 服務開發的最新趨勢 46 3.5 小結 48 作者簡介 49 第4章 商業模式創新:核心之外的創新 50 4.1 引言 50 4.2 公司實現商業模式創新的模型 50 4.3 拓展 52 4.4 持續創新 53 4.5 價值網路創新 54 4.6 預期回報率創新 56 4.7 混合創新:融合預期回報率創新與價值網路創新 57 4.8 小結 58 作者簡

介 59 第5章 開放式創新和成功的風險投資 61 5.1 引言 61 5.2 創新矩陣 62 5.3 開放式創新漏斗圖 63 5.4 風險投資 63 5.5 風險投資戰略 66 5.6 風險投資組合風險管理 68 5.7 組織結構如何助力風險投資成功 68 5.8 風險投資流程 70 5.9 文化氛圍 72 5.10 小結 73 作者簡介 73 第6章 如何成功地面向新興市場進行新產品開發 75 6.1 引言 75 6.2 新興市場中的機遇和風險 76 6.3 新興市場中成功的新產品開發 79 6.4 國際收益 83 6.5 西門子醫療保健產品案例研究 84 6.6 小結 85 作者簡介 8

5 第2部分 開始 第7章 創新前端的高效實踐 88 7.1 引言 88 7.2 NCD模型總覽 89 7.3 組織資源和氛圍 90 7.4 團隊和協作 93 7.5 漸進式產品開發的活動要素 95 7.6 突破式產品開發的活動要素 96 7.7 小結 98 作者簡介 99 第8章 獲得火花和衝擊――構思和概念的產生 100 8.1 引言 100 8.2 制定構思規則:關注焦點的奧秘 101 8.3 形成團隊 103 8.4 構思會議 105 8.5 概念篩選和構思改進 111 8.6 小結 113 作者簡介 114 第9章 產品創新組合管理 115 9.1 引言 115 9.2 組合管理的

定義 115 9.3 組合管理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116 9.4 組合管理的四個主要目標 116 9.5 如何評估組合管理――優秀範例 117 9.6 組合管理出現問題的預兆 119 9.7 制定戰略和戰術組合管理概要 119 9.8 界定戰略匯總 120 9.9 戰術組合管理 122 9.10 對組合進行審查 122 9.11 小結 123 作者簡介 124 第10章 發現新業務機遇:麥哲倫流程 125 10.1 引言 125 10.2 康寧集團的創新方式 126 10.3 麥哲倫流程:發現和審核新構思 127 10.4 實踐麥哲倫流程 132 10.5 成果展示 133 10.6 小結 13

5 作者簡介 135 第11章 新產品開發團隊的相屬關係、知識分享和績效 137 11.1 引言 137 11.2 相屬關係的定義 137 11.3 NPD團隊中的相屬關係 139 11.4 相屬關係對NPD績效的影響 142 11.5 小結 145 11.6 致謝 146 作者簡介 146 第12章 新產品開發中的虛擬團隊:特徵與挑戰 147 12.1 引言 147 12.2 虛擬性程度 147 12.3 溝通 149 12.4 人際/關係構建 150 12.5 協作 151 12.6 績效 152 12.7 ICT選擇 153 12.8 小結 155 作者簡介 156 第3部分 執行開發

第13章 獲取客戶對產品開發的需求 158 13.1 引言 158 13.2 獲取客戶需求的方法 160 13.3 詳細瞭解客戶需求的方法 163 13.4 收集客戶需求資訊的實踐方面 168 13.5 小結 170 作者簡介 170 第14章 產品創新使用者調研:定性法 171 14.1 引言 171 14.2 深入瞭解資訊 171 14.3 進行深入瞭解的定性方法 172 14.4 人種學 173 14.5 網路人種學 174 14.6 實地考察和獨立訪談 175 14.7 眾包 175 14.8 領先用戶 176 14.9 客戶工具 177 14.10 即時市場驗證:運用實驗法進行實驗

性學習 178 14.11 小結 179 作者簡介 179 第15章 定量市場調研 180 15.1 定量市場調研步驟 180 15.2 定量市場調研能夠回答的問題 182 15.3 問題一:我們應該瞄準哪些客戶 184 15.4 問題二:他們的真正需求是什麼 189 15.5 問題三:哪些新產品最有市場前途 192 15.6 小結 196 作者簡介 196 第16章 新產品預測的方法 197 16.1 引言 197 16.2 確立預測目標 197 16.3 新產品開發流程中的預測 199 16.4 預測方法 199 16.5 新產品預測策略 205 16.6 新產品預測標杆 206 16.7

新產品預測流程 207 16.8 小結 208 作者簡介 208 第17章 社交媒體和產品開發 209 17.1 引言 209 17.2 定義 209 17.3 發揮社交媒體在產品生命週期中的作用 211 17.4 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212 17.5 成功的三個基本步驟 213 17.6 成功案例 215 17.7 未來會怎樣――探討未來趨勢 216 17.8 小結 217 作者簡介 217 第4部分 完成開發任務 第18章 開發智慧產品 220 18.1 引言 220 18.2 智慧產品的特點 220 18.3 智慧產品帶給企業的機遇 222 18.4 智慧產品推廣中的潛在障礙 223

18.5 開發智慧產品的建議 225 18.6 小結 227 作者簡介 228 第19章 NPD治理改善戰略 229 19.1 引言 229 19.2 挑戰 229 19.3 治理流程 231 19.4 開始治理 236 19.5 高效治理專案帶來的好處 237 19.6 小結 238 作者簡介 239 第20章 新產品發佈的供應鏈管理 240 20.1 引言 240 20.2 發佈階段的缺陷 241 20.3 發佈策略 242 20.4 柔性供應鏈與精益發布 244 20.5 電腦行業案例 246 20.6 精益發布案例:貝納通公司 247 20.7 小結 248 作者簡介 248 第2

1章 發佈之後的產品管理 250 21.1 引言 250 21.2 發佈後的產品管理 251 21.3 發揮跨職能團隊的作用 252 21.4 審計發佈結果 253 21.5 管理現有產品 255 21.6 產品績效維度 256 21.7 優化產品組合 258 21.8 下游產品戰略 260 21.9 小結 262 作者簡介 262 第22章 通過管理創新悖論實現組織雙元化 263 22.1 引言 263 22.2 創新和組織雙元化 264 22.3 創新悖論及管理 265 22.4 企業高級管理層:盈利與突破 266 22.5 項目:實驗與限制 267 22.6 員工個人:規則與激情 267

22.7 保持組織雙元化 268 22.8 小結 269 作者簡介 270 第23章 常見的智慧財產權類型及其在產品開發流程中的應用 271 23.1 引言 271 23.2 最常見的智慧財產權類型及其保護 271 23.3 智慧財產權對產品開發的影響 275 23.4 智慧財產權申請流程 279 23.5 智慧財產權所有權及合資企業 281 23.6 商業機密和專利權之間的權衡 281 23.7 小結 282 作者簡介 282 第5部分 PDMA研究 第24章 從傑出公司創新者中學到的 284 24.1 引言 284 24.2 概覽 284 24.3 關於傑出公司創新者獎 285 24.4

獲獎者的共性與特徵:1988―2003年 287 24.5 獲獎者的共性與特徵:2004―2010年 288 24.6 小結 295 作者簡介 297 第25章 物品開發與服務開發的區別:PDMA CPAS研究性學習 300 25.1 引言 300 25.2 物品和服務的區別 300 25.3 項目細節 301 25.4 研究成果 301 25.5 物品和服務實踐的區別 303 25.6 前端開發和商業化程度 307 25.7 小結 307 28.8 致謝 308 作者簡介 308 第26章 產品創新學科的興起及其對未來研究的影響 309 26.1 引言 309 26.2 產品創新研究的興起

310 26.3 創新研究發展歷程 310 26.4 創新研究中的新興主題 312 26.5 小結 315 作者簡介 316 附錄 產品開發與管理協會(PDMA)簡介 317 新產品開發術語表 324

智慧財產權申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經營自媒體一定多少都會遇到抄襲的問題

要經營品牌一定要做自己的 Logo 並且申請商標

同時也要學習一些智慧財產權,保障你的創作內容

我會分享我的一些經驗,也許有些內容不完全正確,如果有更專業的人歡迎補充!

線上製作 Logo:https://www.johntool.com/designevo-free-online-logo-design/

為什麼要註冊商標? 10:00
如何註冊商標? 14:11
怎麼申請商標? 42:53
圖文的智慧財產權 48:25
Google 版權內容移除 53:56
網頁備份工具教學 1:01:33

-----------------------

記得按讚、訂閱我的頻道、開啟小鈴鐺🔔
獲得更多網路賺錢、WordPress架站、工程師的消息!

-----------------------

【WP全方位架站攻略】:https://ibuildwp.com/

【站長之路】:https://www.johntool.com/webmaster/

【我上過的線上課程】:https://www.johntool.com/recommend-courses/

【聯盟行銷賺進百萬】:https://www.johntool.com/what-is-affiliate-marketing/

【YouTube 賺錢方法】:https://www.johntool.com/course-yale-1mbiz-yt

【線上課程賺進百萬】:https://www.johntool.com/course-icc-youtube

-----------------------

【部落格 Johntool-工具王阿璋】:https://www.johntool.com

【粉絲團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ohntoolTW/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johntooltw/

【TikTok】:https://www.tiktok.com/@johntooltw

【聯絡我】:[email protected]

文創商品智慧財產之保護與管理

為了解決智慧財產權申請的問題,作者蔡亞昕 這樣論述:

  現今全球瘋文創,在地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簡稱文創產業)搭配國際貿易形成了商機,也促進了經濟與多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文創產業發展牽涉到智財權的問題,若創作者有取得著作、專利等智財權保障,善用其保護措施,則當他人抄襲其文創作品時則得以提出告訴或警告,保障自身權益,由此可看出智財權之於文化創意創作之重要。  行政院於2002年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列入《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國內文創產業開始受到重視並逐漸發展,智慧財產權觀念亦推廣了多年,然國內文創產業對於智財權知識之了解仍有限,不知道如何保護自身創意,甚至低估了智財權對創作者的重要性,而綜觀坊間的研究資料與學術論文也鮮少見將文

創商品從研發至上市的整體流程與智慧財產權做結合者。  本研究旨在透過訪談與文獻分析,探討國內文創商品業現今在智財權上面臨的問題與所採行之作法,並彙整為策略步驟,以期讓文創業者了解智慧財產權對於文創產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智財權保障自身權益。另,原住民傳統創作之智慧財產之保護與一般創作之智慧財產之保護不同,有其特殊性,本研究也加以探討之。  結果顯示,國內中小型文創企業部分認為智財權非必需品,因為市場變化快速,不如以持續創新來維持競爭力,另外台灣法律訴訟太過耗財耗時,且未必能打贏官司,因此降低公司申請智財權與糾紛處理的意願。多數企業僅針對特殊產品進行專利申請,但對於後續智財糾紛該如何處理並未有

想法;而規模較大的文創廠商雖然重視智財權管理,但對於侵權事件的智財權防衛戰仍感到棘手。此外,本研究亦依照產品開發流程彙整出智財管理策略,供文創業者參考。

企業風險管理之研究-以OEM/ODM電子製造服務業為研究對象

為了解決智慧財產權申請的問題,作者周庭瑤 這樣論述:

隨著產業經營型態的轉變,科技與技術的日新月異,在企業貿易全球化的潮流下,伴隨著錯綜複雜的新風險,例如:新生產技術、跨業競爭者、智慧財產權申請、產業趨勢等,使得企業在傳統型態中所面臨的風險產生了急遽的變化。近年來,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貼牌生產或原始設備製造商)與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委托設計與製造或原始設計製造)電子製造服務業受到國際分工與產業的快速發展之影響,改變了經營的型態,提升了在國際間的能見度,但隨之而來的風險,讓企業不得不重新思考企業風險的管理方式。企業須建立風險管理系統,藉以辨識、衡量、

分析、執行及監督風險,然而在實務上有關企業風險管理具有完整且統一的監督管理系統僅有金融業的巴賽爾協定,對於非金融業的企業風險管理系統卻鮮少有系統性的探討。本研究根據S&P針對非金融業所提出之企業風險管理模式,以兩家中小型之OEM/ODM電子製造服務業為研究對象,經由實地訪談的方式了解該企業風險管理運作實況與面臨之問題,蒐集並分析文獻及歸納OEM/ODM電子製造服務業之經營風險與影響經營風險之關鍵因素。在質性分析之下可發現:電子製造服務業對於有形資產的風險管理模式較為完善,相形之下,無形資產的風險管理顯得稍嫌不足。在知識經濟之下,無形資產逐漸受到重視,且影響程度足以撼動企業的存亡,尤其以智慧財產

權為最。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頻繁,企業競爭越顯激烈,智慧財產權成為各家企業在研發競賽中成了出線的關鍵因素,對於智財權的風險管理越發重要,但多半企業針對智財權的風險管理方式皆偏向以外聘的方式與法律事務所合作,而非自行培訓智財權人才,因此,對於智財權的風險管理雖可執行,但卻難以完善貼合企業所需,在此過程亦有可能產生風險漏洞,為企業埋下未知變數。從個案中得到以下之結論提供給業界參考:1. 建議在風險管理權責單位強化無形資產管理陣容。2. 強化工程師的無形資產管理基本修為。3. 對委託製造客戶簽訂合約時需強化專利侵權責任歸屬與訴訟責任。4. 除了律師合作外,應該強化無形資產管理人員之談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