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製造流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晶圓製造流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明獻 寫的 矽晶圓半導體材料技術(第六版)(精裝本) 和林明獻 的 矽晶圓半導體材料技術(精裝本)(第五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晶片製造流程詳解/CPU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半導體器件製造/晶 ...也說明:晶片製造流程詳解/CPU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半導體器件製造/晶圓的製造過程/半導體製程 ... 半導體研發實驗室龍頭閎康(3587)受惠於氮化鎵(GaN)及碳化矽(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全華圖書所出版 。

中原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梁新聰所指導 林彥成的 用於晶圓瑕疵辨識的幾何特徵統計分析 (2021),提出晶圓製造流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晶圓圖、瑕疵樣態辨識、特徵參數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明新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黃嘉若所指導 葉信廣的 運用六標準差管理於再生晶圓表面銅離子去除之實務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擋控片、再生晶圓、六標準差管理DMAIC、實驗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晶圓製造流程的解答。

最後網站晶圓代工爭霸戰:半導體知識(前傳) - 寫點科普,請給指教。則補充:時常在報章雜誌上聽到半導體、晶圓、IC、奈米製程等名詞,卻又不甚了解意思?作為現代人,甚至作為台灣人,不可不知…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晶圓製造流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矽晶圓半導體材料技術(第六版)(精裝本)

為了解決晶圓製造流程的問題,作者林明獻  這樣論述:

  由於矽晶圓材料是半導體工業的基礎,因此從事半導體領域之學術研究與工程人員,都必須深入的瞭解矽晶圓的基本性質與製造過程。     因此本書內容上採深入淺出的方式敘述,除了介紹矽晶圓工業的歷史演進與產業現況之外,尚包含了以下單元:矽晶的基本性質、多晶矽的製造技術、單晶生長、矽晶缺陷、矽晶之加工成型、性質檢測等單元。     作者將本書的重點放在矽晶圓製造流程的介紹上。適用於晶圓半導體材料技術有興趣之讀者及相關從業人員。   本書特色     1.本書為國內第一本介紹矽晶圓材料的專業參考書籍。     2.本書詳細介紹矽晶的基本性質,矽晶圓材料的製造流程、矽晶圓缺陷控制以及矽晶圓性質檢測等單

元,是一本從事半導體領域之學術研究與工程人員必備的專業書籍。

用於晶圓瑕疵辨識的幾何特徵統計分析

為了解決晶圓製造流程的問題,作者林彥成 這樣論述:

近年來半導體工業技術與時俱進,晶圓製造流程技術的提升,晶圓產出的良率也勢必有所進步,透過晶圓測試找出晶圓瑕疵,進而找出工藝流程上的問題,並讓工程師作出判斷以及調整錯誤,減少製造成本。本文提出晶圓瑕疵圖的幾何特徵參數提取,首先對公開資料集WM-811K使用多項預處理工作,接著運用簡單的演算法,成功提取晶圓瑕疵樣態的幾何特徵參數,製作出特徵參數區間表,將待測試的晶圓瑕疵圖做落點分析,以分析晶圓瑕疵圖的幾何意義及其特性。實驗分析表示, Near-Full的特徵參數分布集中是較明顯的晶圓瑕疵樣態,這些參數數值有助於提升特徵參數區間表的準確度,在判斷落點分析有顯著的效益。

矽晶圓半導體材料技術(精裝本)(第五版)

為了解決晶圓製造流程的問題,作者林明獻  這樣論述:

  由於矽晶圓材料是半導體工業的基礎,因此從事半導體領域之學術研究與工程人員,都必須深入的瞭解矽晶圓的基本性質與製造過程。   因此本書內容上採深入淺出的方式敘述,除了介紹矽晶圓工業的歷史演進與產業現況之外,尚包含了以下單元:矽晶的基本性質、多晶矽的製造技術、單晶生長、矽晶缺陷、矽晶之加工成型、性質檢測等單元。   作者將本書的重點放在矽晶圓製造流程的介紹上。適用於晶圓半導體材料技術有興趣之讀者及相關從業人員。 本書特色   1.本書為國內第一本介紹矽晶圓材料的專業參考書籍。   2.本書詳細介紹矽晶的基本性質,矽晶圓材料的製造流程、矽晶圓缺陷控制以及矽晶圓性質檢測等單元,是一本從事半

導體領域之學術研究與工程人員必備的專業書籍。   1緒論 2矽晶的性質 第1節 結晶性質 第2節 半導體物理與矽晶的電性 第3節 矽的光學性質 第4節 矽的熱性質 第5節 矽的機械性質 3多晶矽原料的生產技術 第1節 塊狀多晶矽製造技術-Simens方法 第2節 塊狀多晶矽製造技術-AsiMi方法 第3節 粒狀多晶矽製造技術 4單晶生長 前言 第1節 單晶生長理論 第2節 CZ矽晶生長法(Czochralski Pulling) 第3節 MCZ矽單晶生長法 第4節 CCZ矽單晶生長法 第5節 FZ矽單晶生長法 第6節 矽磊晶生長技術 5矽晶圓缺陷 第1節 CZ矽晶的點缺陷與微缺陷

第2節 氧析出物(Oxygen Precipitation) 第3節 OISF(Oxidation Induced Stacking Faults) 6矽晶圓之加工成型 第1節 切斷(Cropping) 第2節 外徑磨削 (Grinding) 第3節 方位指定加工─平邊V-型槽(Flat & Notch Grinding) 第4節 切片(Slicing) 第5節 圓邊(Edge Profiling) 第6節 研磨(Lapping) 第7節 蝕刻(Etching) 第8節 拋光(Polishing) 第9節 清洗(Cleaning) 第10節 雷射印碼(Laser Marking) 第11節

矽晶圓的背面處理 7矽晶圓性質之檢驗 第1節 PN判定 第2節 電阻量測 第3節 結晶軸方向檢定 第4節 氧濃度的測定 第5節 Lifetime量測技術 第6節 晶圓缺陷檢驗與超微量分析技術 第7節 晶圓表面微粒之量測 第8節 金屬雜質之量測 第9節 平坦度之量測 附錄A 晶格幾何學 附錄B 基本常數 附錄C 矽的基本性質 附錄D 矽晶圓材料及半導體工業常用名詞之解釋  

運用六標準差管理於再生晶圓表面銅離子去除之實務研究

為了解決晶圓製造流程的問題,作者葉信廣 這樣論述: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技術上不斷提升進步,業者對於產品製程品質要求還有良率監控更是著重,在半導體製程中跟隨著產品進入製造流程,用來監控製程品質、製程良率的擋控片,其使用量更是逐年增加。而再生晶圓代工產業的市場競爭也逐漸轉變成全球性的競爭,如美國、德國、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均有再生晶圓代工產業,故台灣再生晶圓代工業者要如何維持市場佔有率、產品競爭力以及穩定製程能力與高又良好的回片率,且能夠快速滿足顧客回貨需求,必然為營運重點。所以業者能夠擁有穩定良好的製程品質能力才能保有企業競爭力。本研究是以再生晶圓代工產業為實務案例進行製程改善比較,經由六標準差管理DMAIC改善步驟來改善再生晶圓代工產業在

製程中的問題。D定義階段首先了解個案公司內部和外部客戶的問題,M衡量階段則針對量測重複性及再現性分析,進而了解現行拋光製程中對晶圓表面析出之銅離子的去除率能力,以作為改善前的依據。A分析階段運用QC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圖、因果矩陣表,列出可能造成異常的原因。I改善階段則是利用實驗設計法來求得拋光製程因子的最佳參數設計,並驗證拋光製程對於晶圓表面析出之銅離子的最佳移除參數,所獲得到最為顯著的改善效果。C控制階段以最後製程最佳化所得參數,重新訂定現場標準作業程序,改善製程中產生晶圓表面析出之銅離子無法有效去除的客訴問題,並能提高延長再生晶圓在客戶端的保存時效。 改善成效;降低2019年度客訴項

目Cu Issue(銅離子)發生率,由改善前86.45%降至改善後0%。降低2019年度庫存品異常項目Cu Issue發生率,由16.5%降至0%。証實改善後製程方式能有效將晶圓內的Cu析出、移除,且在產品保存期間能控制Cu析出數量在規範之內,符合客戶出貨規格,滿足客戶需求。關鍵詞:擋控片、再生晶圓、六標準差管理DMAIC、實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