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蔬菜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時令蔬菜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郭宗坤寫的 餐桌上的魚百科:跟著魚汛吃好魚,從挑選、保存、處理、熟成到料理的全食材事典(典藏增訂版) 和蘇雪莉(蘆薈姐姐)的 村家味:從兩株蘆薈到行銷國際的三代女力傳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浩斯 和日日學所出版 。

南華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王昌斌所指導 賴永彬的 蔬菜生長過程監控系統之開發-結合App及Arduino系統 (2018),提出時令蔬菜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蔬菜生長。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生活應用科學系 林素一、鄭青展所指導 林美娟的 民宿之在地食材特色、旅遊特色、餐飲需求與顧客忠誠度之關係-以宜蘭地區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民宿、床與早餐、在地食材、顧客忠誠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時令蔬菜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時令蔬菜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餐桌上的魚百科:跟著魚汛吃好魚,從挑選、保存、處理、熟成到料理的全食材事典(典藏增訂版)

為了解決時令蔬菜表的問題,作者郭宗坤 這樣論述:

熱銷萬本,全新推出《餐桌上的魚百科》典藏增訂版! 台灣最完整的魚類全食材事典 收錄165種魚 X 10種蝦 X 10種貝類 選購要點、食用切法、保存要訣、烹調秘技,一次搞定! 專業漁料理職人郭宗坤從小喜歡吃魚、釣魚, 是首位以台灣魚熟成技術,在日本取得專業調理師執照的料理人, 他熱愛出海捕釣好魚,也喜歡半夜往漁市場跑, 最想告訴大家: 在這座小島上,我們還有很多選擇,一起品嚐台灣魚的豐盛美好吧! ★★★典藏增訂版全新收錄★★★ ・讓魚肉美味更提升的「熟成技術原理」 鮮魚不一定最好吃,簡單熟成後,能引出更多鮮與甜! 完整圖解生魚片的美味關鍵,告訴你如何喚醒魚的真實香氣。 ・職人現場!影

片教學更清楚—23種海鮮處理 輕鬆一掃QR code,從魚的處理到料理,師傅手把手示範給你看。 ◎魚的選購——想吃好魚不是從魚種辨別,而是季節 ・冬天土魠吃油脂,夏天土魠吃甜味?肉質的肥美、結實分別在什麼時節? ・高貴黑鮪魚、黃魚、白鯧能用平價魚替代,買對時節甚至更好吃! ・以為進口鮭魚最營養?病後恢復體力、坐月子的好魚還有哪些? ・魚內臟常被丟棄,但貓過的肝有鴨肝香,海雞公眼睛特別美味? ◎魚的處理——從清理、保鮮到刀工,正確前置讓肉質乾淨香甜 ・煮湯用的魚、生魚片的魚怎麼切,口感會更好? ・利用刀背剁魚刮肉,可讓油脂融化、甜味充分釋放。 ・昆布、牛奶、梅子、酒粕、味噌⋯⋯是好用的煮魚

加分小物。 ・殺魚和放血其實很簡單,料理前處理好,魚肉更好吃。 ◎魚的熟成——真正好吃的魚,需要「覺醒」 ・哪些魚適合熟成吃?哪些適合新鮮吃?打破「鮮魚最好」的迷思,透過熟成,喚醒魚肉真正的鮮甜口感。 ・將魚放入鹽冰水排血和浸泡,就能加速熟成、去腥和清潔。 ・昆布熟成、湯霜法、檸檬漬熟成⋯⋯12種簡單熟成法,在家也能做高級日料。 ・早餐想吃魚但趕時間?用油熟法處理魚肉,隨時解凍夾在土司裡,方便快速又營養。 ◎魚的料理——不再一條魚煎到底,魚料理其實可以很多元! ・夢幻黃魚加昆布和麻糬一起煮,非常好吃。 ・魚胃、魚心臟燒烤、醃漬後,可當作下酒小菜。 ・魚肝不要丟!肝醬油可以拿來炒飯、沾生魚片

或是做飯糰。 ・人人愛的烤櫻花蝦、白鯧魚味噌麵線、炸彈魚醬油醃漬握壽司,自己在家也能做。 ・煎魚的蒜片要炸好,關鍵是牛奶?而且乾煎類的魚,搭配鬱金香咖哩醬更美味!以及山藥鮭魚卵醬汁、紫蘇梅醬、紅味噌番茄醬汁……隨書附上18種好醬和配料做法。 其他還有── ◎蝦子和貝類 ・只要有簡單鹽冰水、昆布醬油、一顆半熟蛋,就能做出美味蝦料理? ・常拿來快炒的海瓜子,煮湯其實也很美味,取肉以醬油燴煮,超下飯! ・哪種貝類適合酒蒸,哪種適合煮粥或配火鍋? |熱情推薦| 「台灣一直沒有一本專門介紹魚類海鮮的食譜,而且是以日本料理的角度。貪吃能使廚藝精進,我想在小郭身上,最適合不過了,因為貪吃小郭可說是

無所不用其極的跟食材溝通、交朋友。現在他把溝通,交朋友的心得寫下來了。一本貪吃鬼寫的書,一本專門為貪吃鬼出的書。」 ──型男大主廚 詹姆士 「郭師傅完全顛覆我印象中「海鮮就是要『鮮』才是好」的刻板觀念。身為本土的日料名廚,他相當了解如何凸顯各種海中珍饌的原始風味,呈現出台灣人愛吃的日式料理。他不但凌晨親自到基隆崁仔頂魚市採購補貨,還隨著漁船出海,捕釣一手的奇珍海鮮,從船上到桌上一條龍包辦。這本書有說不完的精彩魚事,嚐不盡的絕佳料理。」 ──元家企業執行長 顏志杰 「這本書除了以季節方式陳述各季旬魚的挑選、保存與處理方式,更是介紹了少有的熟成原理與做法。在一些魚種介紹上,也附上處理魚肉的影片

QR code,讓讀者能更即時的觀看。我時常與郭師傅請益魚產品的處理方式,感謝他無私地分享,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他料理人的料理魂,真心且極力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樂漁8創辦人 陳啓宏 「想要挑選當季盛產的魚種是件不容易的事,海鮮店、菜市場魚攤擺滿大大小小的漁獲,常常買了卻發現與自己想像有出入,或是看著常吃的魚卻叫不出名字?此書的趣味在於此,博聞廣見的料理長郭師傅憑著多年來的專業不藏私,一眼看穿漁獲新鮮度讓魚老闆甘拜下風,吃出連料亭師傅都不敢馬虎的專業。」 ──首都大飯店董事總經理 林家昌 「在漁業工作這麼多年,很榮幸認識了不少的漁業前輩、給了很多指導,也認識了不少的名廚,郭宗坤先生就是其中

一位,我們也成為好朋友。說到吃魚,魚的飲食技巧和文化,他可就是高手中的高手。要做出一道好的魚料理,應該先懂魚。如何挑魚?如何保存魚?什麼季節?什麼魚是盛產也最肥美?有了好食材,然後才是烹飪技巧,這樣才能吃出魚的真正美味。」 ──嘉義區漁會東石魚市場場長 吳純裕(慕燕)

時令蔬菜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失傳行業】兒時窮人恩物豬油渣麵 堅持自己炸仲有呢間
https://bit.ly/2HjeZVr

豬油渣麵本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街頭的流行小食,因價錢平民又飽腹,很受貧苦大眾歡迎。但隨着香港經濟起飛,香港成為美食天堂,選擇多樣化,各國美食都有,加上現代人注重健康,覺得豬油渣不健康,這等不起眼的小吃幾近淘汰。

老三油渣麵王
地址:土瓜灣新山道4號長城大廈地下1A鋪
電話:6736 2623
營業時間:12nn-11pm

末代蛇王靠蛇羹吊命 行家被毒蛇咬救唔返:做地盤都無咁危險 (05:06)
https://bit.ly/3l8URmL

成叔十三歲就跟着當蛇王的父親工作,自小就不怕蛇,邊撕着蛇皮,他邊緬懷過去劏蛇的盛況。在九十年代以前,每間蛇店都擺着一個放滿蛇的蛇箱,客人會來店前買走一副副劏好的新鮮蛇肉:「嗰陣時煲個蛇湯係一日人工,啲人都叫負擔得起,而家?五、六百蚊買蛇肉,加埋啲材料,成千蚊一煲湯,唔係個個食得起。」如今,蛇店購入活蛇數量大減,從東南亞購入的蛇肉,都已經是半製成品,用作煮蛇羹。幸而,蛇羹依然有大量的捧場客,成叔估計,冬季時分一天賣上過千碗,勉強補貼了夏天的虧損,「蛇王呢一行根本就應該列做高技術人士,不過而家落後啦,冇人欣賞。」

蛇王業
地址:深水埗南昌街139號地下
電話:2728 8675
營業時間:11:00AM - 10:00PM

地址:旺角廣東道1076號地下
電話:2771 4898 / 2771 4998
營業時間:11am-8pm

是菜是茶?小店賣汕尾家鄉菜茶 老闆:好嘢唔想佢失傳
https://bit.ly/2Tr4VQ7

就如汕尾海陸豐人的菜茶,就列入了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對汕尾人棉姐而言,菜茶就如太陽般,自小就曉得它的存在。她興高采烈地表示,菜茶其實還有別名,就是「開丁茶」,取其好意頭。每逢過年、有客人到訪或是添丁之喜,都會製作菜茶慶祝。所謂菜茶,就是把多種蔬菜切條,正切着椰菜的棉姐開口道:「咩菜就要睇時令,菜要逐樣炒好再撈埋粉絲同大地魚粉一齊。」

粿然好味
地址:太子界限街41C號鋪
電話:2295 0959
營業時間:10:30am-11pm

獨門柴火燒肉皮脆肉香 香港最後一家地爐燒豬 師傅每朝四點半開工:退休的話就成歷史
https://bit.ly/3fBtUH8

榮興儀記的地爐,屹立至今已逾六十年。踏進工場,內頭共有三個爐,每個直徑五呎,深八呎,由磚和瓦片砌成。火爐看似尋常,但其實是座歷史遺跡——鑑於環保條例,政府於1986年已停止發牌,地爐因而漸漸絕迹。加上太空爐盛行,沒有人願意花時間燒柴做豬,店家全都轉行。沒老字號堅持,沒後來者接力,最後只剩一家,全港僅存。今年53歲的李權新,是字號第二代傳人,於火爐前工作了28年。他亦笑言:「行內我應該最後生了。」乾笑聲中,聽出行業如何青黃不接。


榮興儀記
地址:屯門藍地桃源圍1號

季季紅風味酒家
地址:屯門藍地大街1號
電話:2462 7018
網址: http://www.redseasons.com.hk
註:地爐工場已易手至季季紅風味酒家。如欲享用地爐燒豬,可到訪他們旗下酒家。

【失傳行業】香港仔35年魚湯艇仔粉 64歲檔主一腳踢燙傷也堅持:全港所剩無幾 (4:35)
https://bit.ly/3fi7cnm

流叔1980年代初開始做艇仔粉,他不是水上人,但見親戚做得有聲有色,遂頂手一隻艇試試,就這樣,靠一門小生意,養活了一頭家。一艘艇,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他在此煲湯、淥粉、斬燒味,由早上六時開始準備,忙至傍晚五時做完清潔才回家。只他一人,凡事一腳踢,對六旬老人來說,也算辛勞。

流記 香港仔艇仔粉
營業時間:10am-4pm
電話:9140 2628
Facebook:流記 香港仔艇仔粉
註:平日可致電給流叔,約實位置吃艇仔粉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豬油渣麵 #蛇王業 #菜茶 #粿然好味 #榮興儀記 #艇仔粉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蔬菜生長過程監控系統之開發-結合App及Arduino系統

為了解決時令蔬菜表的問題,作者賴永彬 這樣論述:

  近年來食安問題不斷的發生,追求安全的食物成為人們關注的議題;氣候的變遷,極端氣候造成農作供應的不確定性增加,蔬菜的價格常有激烈的波動;人們重新檢視生產與環境生態的關係,食物從生產到餐桌的歷程,更多人決定取回食物的話語權,魚菜共生、陽台農場、屋頂農場等因應而生。  運用智慧行動裝置具有網際網路、藍牙晶片、相機模組的特性,以 App Inventor 2 建立蔬菜種植資訊 app ,並結合Arduino 系統的偵測環境溫、溼度功能,提供使用者查詢適合時令種植的蔬菜、合適的栽培資訊、快速顯示蔬菜生長與環境溫度的關係及紀錄蔬菜生長情況,降低種植蔬菜的學習成本。

村家味:從兩株蘆薈到行銷國際的三代女力傳奇

為了解決時令蔬菜表的問題,作者蘇雪莉(蘆薈姐姐) 這樣論述:

  從兩株蘆薈到行銷國際,村家味的三代女力傳奇   從文具公司的美術設計課長到種植蘆薈、開發設計蘆薈食農產品,後來更進一步投入有機耕種的達人女農,品牌形象建立將產品行銷至國際。一路走來,角色轉換不同,挑戰也不一樣!蘆薈姐姐──蘇雪莉卻都能排除萬難達成任務,具啟發性的經驗,真實的藍圖,將家庭與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仔細推敲,這個蘆薈家族從蘆薈阿嬤算起,到蘆薈姐姐,以及下一代從俄羅斯、澳洲學成投入家族研發行銷行列的女兒們,三代女力,展現台灣女性努力堅毅、聰慧踏實、幽默風趣的女麗精神!   獻給台灣三代女性的溫暖家書   家族史的書寫,是社會史、國家史的一部分根基。作者的媽媽(蘆薈阿嬤)每次看到

日本電視劇《阿信》奮鬥故事的情節,就感慨地提及她這一生走來,其實就是臺灣阿信!那些生於1930年代的女性,每一個都是阿信!作者蘇雪莉出生於經濟蓬勃成長60年代,家庭的牽絆與事業的維繫是她們那個年代的煩惱!而作者的女兒們生在自由、開放的90年代,往世界的盡頭單飛,是她們心心念念的壯志雄心!這三個世代將生命裡走過的點點滴滴分享給讀者,這樣爬梳家族故事與親子互動的書寫,宛如一篇篇溫暖的家書,是作者獻給台灣女性的情書。   打破女性難以從農的刻板印象   女性從農在21世紀的今日,已經不是新鮮事了,新一代女農更可以是名符其實的女性經理人、企業掌舵者!作者與其家族三代女性,從種植蘆薈開始接觸農事,到開

展有機農業、經營有機農場及行銷農產品,從外行到熟稔,每一件事都是頭一遭,都是從無到有的開創;作者沒有因為自己身為女性而無助退縮,或者認命地認為女生不可能完成,反而打破女性從農的種種藩籬,將本身的優點發揮到極致,加上隨時充電、學習不倦的個性,因而走出自己的一條康莊大道!   本書沒有哭哭啼啼的奮鬥血淚史,有的只是字字真誠、娓娓道來,從農經歷與故事的溫馨分享。就像蘇雪莉常說的:「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把握學習時光,努力當下,築夢踏實。」這經歷過的點點滴滴,才是人生的日常養分。   鮮活生動、玩轉古今的食譜故事   本書最後一個章節,選用「雪莉太康有機農場」和其他產銷班班員,自產的優質時令食材,

烹調出蘆薈纖蔬沙拉彩蔬麵、蘆薈蛤蜊湯、蘆薈甜心茶、茶麻雞、甜菜根酸奶沙拉、米豆素粽、麻油薑桂圓米糕、芋香米粥海鮮鍋、娘惹糕等38道各式各樣的風味食譜,有傳統農家的古早味、方便快速的家常菜、西式的點心與麵包,還有嶄新的創意料理,以及飲品,宛如一場玩轉食材,豐富味蕾的新體驗。   特別是在地農家古早味料理,作者用心附上講古小故事,更能展現懷舊風情。例如割稻飯──從前的農業社會,稻子的收成是非常重要的事,關乎一年生計,因此農村的厝邊隔壁會全員出動協助割稻。要割稻的農家,其負責廚房事的「查某人」就要做出五、六頓飯(凌晨五、六點的早頓,早上八點的點心,正午一頓,下午三點吃豆簽麵或米粉湯,完成割稻入穀倉

後五點半、六點的正式晚餐,正式晚餐一定要有雞、魚、豬肉,要澎派一點),讓所有參與的人都能吃到,以此答謝襄助之情;而正午的那一頓,要吃的就是「割稻飯」!吃割稻飯一定要用大碗公,米飯裝得尖尖的,配料裝得滿滿的,以示誠意。 本書特色   ★展現家族凝聚力:全文清新、平實,娓娓道來三代家族溫馨、團結的成長親情紀事,以及艱辛務農故事。   ★商戰開疆闢土女力:異想天開?同行競品的爾虞我詐?品牌形象建立,從無到有的各式產品研發、製作、包裝、通路推廣,以及媒體露出、參展、比賽,甚至行銷國際等具體實務過程。   ★食農體驗寓教於樂:致力推廣有機栽種、友善土地的「食育」,希望消費者能擁有、實踐美好安心生

活,吃健康又滿足的食物。   ★產地到餐桌的美味魔力:蘆薈不只能做保養品,利用蘆薈及相關產品的烹調應用食譜,不論傳統古早味、家常、創意菜色,甚至西式料理通通不藏私大公開。 各界盛讚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雪莉的新書,能拋磚引玉,告訴想從農的人,不要放棄希望。當你往目標的路上堅定前進,一定有人會來幫助你,這就是信念的吸引力。有夢,就去追,有理想,就努力地去實現!   李建裕/台南市政府農業局局長     雪莉姐這本新書除了從農心路歷程,還有許多古早味和創意食譜,光憑這一點,就值得大家買來收藏!我親自品嘗過她所製作的美食,真的非常好吃!   林子仁/屏東農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此刻,疫情、天災、戰火在世界紛擾不斷,糧食短缺、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等問題串連一氣。如何溫飽?友善地球環境?從雪莉姐身上不知不覺就能找到答案!   林苑暉/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副教授     「太康有機農業專區」裡的「雪莉太康有機農場」,是少數女性農友投入有機農業領域,並且得到巨大成功的範例。蘇女士將農產行銷及從事農業的經驗無私地在書中傳承,也可看出雪莉班長的不平凡之處。   郭信良/台南市議會議長   對於農業發展這件事,雪莉不是只有從農生產而已,他們的眼光更擴及農作生產之後的包裝、加工、行銷與推廣,從產、製、銷各方面提升,才能因應競爭,維持永續發展。   陳俊言/行政院農業委員

會輔導處處長   早些年雪莉常跟著協會一起到澳門等國外城市參展,推廣台南優質的美食與伴手禮,對客人解說時,都是歡喜、親切;如同本書用語平實,娓娓道來,果然很有雪莉的風格!   陳碧珠/台南市府城文化觀光產業協會理事長   現代的農業已不是男性的天下,女性也能撐起一片天!「蘆薈姐姐」蘇雪莉就是讓人讚賞的女力佼佼者。本書對於女性從農者有許多建議與經驗,對女農及有心經營創新事業的年青人來說,是一本很勵志好書。   曾佳哲/台南市仁德區農會總幹事   雪莉經常上課充電學習新知,身為產銷班班長,她也爭取公部門資源到太康辦活動,讓民眾了解有機農民的努力,期望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支持,竭盡全力爭取到更多

的訂單,並讓更多年輕一輩的農民,也一起投入有機農業這個行列。   黃山內/財團法人和諧有機農業基金會董事長     雪莉的家庭受到母親的影響,繼承了溫婉、風趣卻堅韌、頂真的真性情,展現在做人處事、待人接物上,並進一步在女兒們的培育與教養上實踐溫暖家風,這樣的「女力VS女麗」的風格,是最最珍貴的傳家之寶。   黃偉哲/台南市市長   對於女性參與(有機)農業生產與行銷工作,雖然體力不如男性,但她們擁有男性較缺乏的耐力與持久性,表現在農事方面執行得更為細膩!尤其在農業行銷方面,常常表現特別傑出。   鄭鴻權/台南市太康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   從台南農改場副場長到擔任農糧署南區分署長,

因業務關係和雪莉多所接觸,我一路見證雪莉的成長。她和產銷班成功執行有機農業推廣計畫「2021歡暢秋收」活動,妥善規劃食農教育體驗區,讓親子參與有機食材的種植與採收,藉此闡述有機食農教育的理念。                 羅正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南區分署長   雪莉在種種角色的每一回變換,都是一次次成長與蛻變。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總是保持著對土地的初心,秉持著「利他」的精神,這一點,是雪莉的個性使然,看了本書,你會發現,那是母親蘆薈阿嬤所一脈相承的家風。   蘇煥智/前台南縣縣長

民宿之在地食材特色、旅遊特色、餐飲需求與顧客忠誠度之關係-以宜蘭地區為例

為了解決時令蔬菜表的問題,作者林美娟 這樣論述:

近年來觀光產業帶動民宿業的蓬勃發展,旅遊需求為主的民宿日趨多元,從以前民宿僅提供簡單的早餐及床位,到現在的經營者,結合地方特色與文化特產,也提供在地食材、採用當地時令的有機蔬菜,研究者根據自身經營民宿的經驗發現,消費者在訂房前都會詢問是否有提供餐飲的服務,因此是否供應選用季節性新鮮的當地食材,容易與當地的資源、文化作一緊密的結合,發展出獨一無二的特色同時增加地方旅遊觀光吸引力及顧客的忠誠度。故本研究主要在探討,不同顧客屬性之民宿遊客對於旅遊特色、餐飲需求與顧客忠誠度間的差異性;提供民宿遊客之餐飲需求對顧客忠誠度之影響;在地食材與民宿旅遊特色對顧客忠誠度之影響。依據文獻回顧,歸納出在地食材、民

宿旅遊特色、餐飲需求與顧客忠誠度等變項,在顧客忠誠度方面,以再訪意願、優先選擇、價格容忍度、與推薦行為等為依變項。研究對象為投宿宜蘭地區民宿之遊客進行問卷調查。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立意抽樣獲得有效樣312份。研究資料使用SPSS 22.0軟體,利用敘述性統計分析、信效度分析、相關分析以及迴歸分析驗證本研究之假設。研究結果顯示在地食材、民宿旅遊特色、餐飲需求均對於顧客忠誠度有正向影響。其中不同背景教育程度與職業的餐飲需求對於顧客忠誠度有所差異。旅遊特色對民宿顧客忠誠度有影響程度最高。本研究結果將提供給民宿業者作為擬定具體行銷策略之參考,以創造出符合民宿業最大利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