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牌股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明牌股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麥克連寫的 小散戶這樣追籌碼賺1億 和股魚的 股市大贏家!明牌藏在財報裡:我只看財報,每年穩穩賺20%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股票明牌滿天飛,好好運用是糖果,照單全收變毒藥!也說明:股市明牌的3 種分類 · 1. 完全沒有根據的道聽塗說 · 2. 報紙新聞的各種股票名單 · 3. 理財專家的「精闢見解」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Smart智富 和財經傳訊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鄭揚耀所指導 劉耀勝的 監視制度更新對股票市場之影響 (2021),提出明牌股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警示制度、處置股票、當沖制度、多元迴歸、T檢定、敘述統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 劉德明所指導 洪秋蓮的 台灣上市櫃公司處置股票價格現象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處置股票、異常報酬、異常周轉、上市、上櫃的重點而找出了 明牌股票的解答。

最後網站明牌高-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則補充:明牌 高 · 自用指标款贵宾VIP 三步战法主图倾情推荐财富账号520倾力推荐 · 【股价飞升】副图和选股,当风口与趋势产生合力进行快速突破时,买点在这两天产生 · 新年福利指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明牌股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散戶這樣追籌碼賺1億

為了解決明牌股票的問題,作者麥克連 這樣論述:

《Smart智富》184期封面故事報導 小散戶麥克連,10萬元進股市靠著追籌碼在股市賺1億     股價為什麼漲,一定得要有人拿錢出來買,誰拿錢出來買、怎麼買?這就是籌碼分析。當籌碼改變股價與量之後,才會引發技術面變化,還得過了一陣子,散戶才會從新聞或是公告上知道,原來股票的基本面,到底發生什麼事,才會讓籌碼產生流動。     所以,籌碼分析是最能在第一時間找到飆股的方法,麥克連發現,外資與投信兩大法人只要拿錢出來買的股票,往往有能力發動一段漲幅,且都有基本面的保證,搭配技術面找出最佳的進場點,就能搭轎賺波段,成為勝率高達九成的賺錢術。     小散戶麥克連靠著籌碼分析,在股市賺到上億元

,他說,「法人上車、技術面不好的股票只是扣分;技術線型完美、但法人沒上車的股票是零分,因為沒有穩定籌碼、沒有基本面支撐、股價很有可能一夕翻車。」   本書重點      1.新手看價、老手看量、高手看籌碼      為何技術面明明看多,卻一夕翻空?外資的轎子怎麼搭?主力的明牌股票到底能不能碰?市場上有哪幾大籌碼勢力,是影響股價的關鍵?要怎麼追蹤?如何跟著買賣獲利?     2.不空談理論,全部是市場實戰精華      本書沒有理論贅述,書中都是麥克連退伍後拿10萬存款進台股,賺了上億,後來賠光99%,痛定思痛,東山再起,又賺回上億元,他的追籌碼實戰,他的慘賠教訓,不論新手或股市老手,都值得細細

品味。     3.高勝率追籌碼股市提款術      追籌碼三步驟:1、從外資與投信買賣超排行榜挖寶,2、從法人報告檢查基本面進一步精選股,3、從技術面找出買賣點     4.風險控管,守得住才是真正屬於你的財富      從股市賺到的錢,該如何守成?資產配置有意義嗎?麥克連主張,錢太少的時候不需要配置,要挑選賺得快的金融工具奮力一搏;但當資產達到相當水位,一定要適配,才能守住並享受你賺到的財富。

明牌股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策略教學 #順勢交易 #強勢股
教你如何開豹投資、如何操作獵鷹9號跟如何判斷股票是否被入選
錄影兼教學,ˊ實際操作5分鐘以內結束
大家熟悉之後自己選股,3分鐘可以搞定
順勢交易,就是這麼簡單!

耐心,修練而得
並且 只做符合策略的股票!!

不要為了交易而交易
是要為了正期望值而交易

正期望值,來自你紀律地執行正期望值的交易系統

我教各位的,是職業作手的系統
是全世界贏家交易員的共同圭臬、準則
不是過去你接觸到的那種爆明牌、分享觀點、分析一大堆的方法
讓我們一起,漲多跌少!

💪馬上登入試用看EGO老師有哪些策略飆股:https://reurl.cc/R6xbpG
📣加入社群,接收每日盤勢資訊:https://reurl.cc/NX8X89
📊了解更多免費台股個股研究資訊:https://reurl.cc/2bokAr
👉🏻豹投資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AboveTW
✅加入豹投資的LINE@通知不錯過:https://lin.ee/o8xd09g
📃訂閱豹投資電子報:https://reurl.cc/E2GRln

監視制度更新對股票市場之影響

為了解決明牌股票的問題,作者劉耀勝 這樣論述:

本研究欲探討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自民國110 年8 月27 日起,實施當沖警示與處置股票新制,對於新監視制度宣告實施前及宣告結束後相關變數是否會對股票市場造成影響,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及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OTC)公布之處置股為研究對象,研究採集的樣本期間為民國110 年5月27 日至民國110 年11 月29 日,並透過相關變數與多元線性迴歸分析來實證解釋監視制度是否具備報明牌效應與股票相關報酬之關聯性。本研究藉由多元迴歸模型分析與波動率的平均數差檢定實證發現,新制度對股票市場的異常報酬能有正向的抑制效果。改版前「週轉率」、「股東權益報酬率」、「股價淨值比」變數

對於異常報酬有相當顯著影響,但其中「股東權益報酬率」為負相關;新的股市監視制度辦法對於抑制股票投資市場熱度為有效果。

股市大贏家!明牌藏在財報裡:我只看財報,每年穩穩賺20%

為了解決明牌股票的問題,作者股魚 這樣論述:

  買股票不看財報絕對是投機客而非投資客!  股魚教你3步驟11個要訣快速成為平民股神  5個指標就能篩選出績優股  3個條件就可以剔除地雷股  3個公式可以馬上決定買賣價格  看財報買股票,保證看得到也吃得到企業成長結出的甘甜果實!   不基於財報的股票操作就是「投機」,  投機者99.9%都會以虧損收場。  本書是為投資者而寫作。   本書抱持的股票投資哲學,是以合理的價格持有營運績效良好的股票,並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實踐投資目標。   首先,作者提出風險的觀念,任何投資都要考量的風險,因為許多投資人只注意到可能會有巨大的正報酬,但是往往忽略了一次大風浪,就可能讓投資人傾家蕩產。   當然,

投資股票只懂得避免風險是不夠的,還要找到股價被低估的資優股,本書絕大多數的篇幅在於說明上述主題。而財報資訊的利用及解讀又是其中的關鍵。你要找到營運績效良好的股票,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財報;而你要判斷一個企業是否有可能關門大吉,財報也是重要的資訊來源。因此本書以兩章的內容說明財報的重要內容及不可不知的財務比率。在其中引用大量的企業實例,讓你知道偽裝良好的地雷股長什麼樣子。   當讀者具備一定的財報解讀知識,接著本書說明如何選出值得投資的口袋名單,以5項指標配合網站的功能,讓讀者5分鐘就找到績優股。投資股票的不二法則就是當股票市場價格低於股票價值就買進,反之賣出。但要如何估計股票價值?本書提供三組簡

單的公式,初學者也可以輕鬆代入,而得到具體的標準。   本書內容完整,舉例豐富,適合不打算短進短出的投資人參考。 本書特色   就算你連財報都沒見過,看過本書仍然可以成為股票投資高手   由基礎的財報知識到簡易的選股方法,自成一完整的系統。讀完此書不會讓你一夕之間成為財務分析高手,但是一定可以選出優質的股票,讓你遠離風險,享有不錯的投資報酬率。   就算你連企業弊案的新聞標題也看不懂,看過本書,讓你知道如何識破騙局!   財報可以造假,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但是多數時候都有跡可尋。本書列舉許多知名案例,告訴你為何許多評價極高的企業,骨子裡只是紙上的財富。也告訴你其實他們在被媒體抓包前,財報上就

可以看出端倪。本書也繪百幅以上圖表,讓你快速了解財務的涵義。    就算你忙到看盤的時間都沒有,看過本書讓你勝過股票機不離身的同事!   漫步書市,不少書籍標榜一年賺五十倍,或是很短時間賺上百倍,相對而言,本書作者過去8年平均報酬也不過是20%,顯的平凡而無奇。但是作者本業為科技公司的研發主管,他可以採用的方法,代表一般上班族也可以採用。採用剔除高風險標的後,分享公司營運成果的投資哲學,再不濟的投資人,也可保有相當的獲利。至於有些人宣稱的投報率超過巴菲特加彼得林區好幾倍,不過那些都要求全心投入,加上機運。一般人其實可遇而不可求。 作者簡介 股魚   本書作者固定以股魚之名,在部落格發表有關股市

投資的文章。1977年生於高雄,畢業於台大機械工程所,現於著名科技公司擔任研發主管。大學時對投資開始產生興趣,至今投資資歷超過15年。由於生性喜好與人分享知識及觀念,因此不但開設股市投資相關課程,也勤於寫作部落格。曾擔任國立北科大推廣教育中心財經課程講師、CMoney理財特約講師與財經社團講師。   相對於許多投資人依重網路、口語及專業媒體,股魚發現,這些都不如由企業依法必須公開的財務報表來得可靠。因為就算排除可靠性的因素,即使是專業媒體,也免不了賣弄聳動,影響讀者的主觀判斷。   在豐富的教學生涯中,股魚很遺憾的發現,多數的投資人都受限於資料的取得、資訊源的干擾與風險意識的薄弱,而難以做出投

資的抉擇。也因為沒有一致性的邏輯觀念來面對投資的數個重要面向:資料取用、指標篩選、數字判斷、價值分析,以至於在面對自身各個時期的財務問題時,落入短期性的投機陷阱。   投資是一個長期道路,最終目的是要提供投資人產生足夠的資產部位來滿足資金的需求。用短期性的觀點只會落入投機的陷阱當中。作者試著在書中透過實際的案例來揭露與指導各種財務指標的應用、以及數字的陷阱。並透過實際的邏輯性選股來實證財報投資的績效結果。也期許每位讀者能透過本書的實際案例瞭解到財報數字的真正用途並建立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流程。   作者Blog: www.stocksardine.com 前言 第一章:股票投資的基本認識先

避免損失,再追求明牌 股票的投資有時賺、有時賠,無論賺賠一定會有手續費,不降低賠率、不減少手續費而只想到賺錢時的風光!其實一定會慘賠!1-1、忽視風險會要人命!1-2、資本市場與股票投資的關係1-3、股票投資的三種獲利模式 第二章:股票投資相關訊息可靠性評比誰報的明牌最可靠?投資決策需要資訊,但是越是可以輕易取得的資料,價值越低;可怕的網路新聞更可能讓讀者在了解真相前就被誤導。2-1不要成為點擊率的受害者!小心來自聳動標題的誤導2-2 如何找到可靠而客觀的投資資訊13種資訊來源的可靠性評比 第三章:判讀財報之前的三個基本動作判別被包裝為明牌的地雷股,有時很簡單!要有高深的專業知識才能識破企業的

虛偽造假?多數時候是的!但是有時就直接而明白地寫在公開說明書中!3-1、如何找到財報資訊看證交所的財報資訊投資最牢靠3-2、認清月報、季報、年報的分別月營收成長!其實不必跟著慶祝3-3、是不是地雷?有時會計師會暗示你!當科風出問題時,會計師在簽證中寫了什麼? 第四章:認識與判讀三大報表了解企業體質、能力、行為的途徑在我近十年的投資經驗中,我永遠在等下一次的財報公布,我不用受網站新聞的轟炸,笑看專業的財經雜誌告訴我投資的天方夜譚,只靠財報資訊,平均每年賺20%的報酬。4-1、檢視企業體質的報表:資產負債表存貨增加而帶來的淨值成長是好事?4-2、表達企業獲利能力的報表:損益表高EPS的東和為何還是

出事了?4-3、拆穿企業假面具的報表:現金流量表中美晶年年發股息怎麼會有問題? 第五章:認識與判讀財務比率找出機會與風險企業和自然人很像,不會一夕之間改變!由於財務報表可以造假,因此較常出現突然的好轉。當遇到這種情況,雖然你可能是發現企業中的吳下阿蒙,但最好好好地看看財報,因為其中不乏造假者!5-1、交叉比對找出真相靠一張表檢視企業體質5-2、資產負債表常見的財務比率你投資的公司還撐得下去嗎?5-3、損益表常見的財務比率績效一夕間大幅好轉?小心作假!5-4、現金流量表常見的財務比率最難造假的財務比率 第六章:不要被資訊淹沒用財報篩選出明牌的5個指標當你用了以下方法還找不到可以投資股票!不要忘了

巴菲特有把資金還給股東的紀錄。6-1快速找出無風險的投資標的5個指標、8個步驟 6-2解答幾個關於投資的關鍵問題 作者序   股票市場屬於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充斥著各種交易的耳語與各種目眩神迷的績效謊言。近年來,由於資本市場交易制度的日趨完整,投資人進入市場的難度下降,形成各種蓬勃交易的現象。而金融工具本身的發展也日趨多元;股票、權證、選擇權、期貨、牛熊證等等工具,逐一被開發出來。其目的不外乎要活絡證券市場的交易量,讓想買的人與想賣的人都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交易的結果。   但投資人必須要弄清楚一件事,證交所等機構活絡交易的目的,並不是要替投資人增加利益,而是要藉由交易過程中抽取稅金來賺取平台

的費用收入,而券商提供財經資訊也不全然是要幫助你做出更好決策,其主要的目的也是要賺取交易費用。   這裡假設一位投資人進行了一筆100萬元的交易內容(買進與賣出)。買進時,他會被收取手續費千分之1.425(0.1425%),投資人支付交易成本為1,425元(100萬×0.1425%);賣出時,會被收取手續費千分之1.425(0.1425%)+證交稅千分之3(0.3%),投資人支付交易成本為4,425元=100萬×(0.1425%+0.3%)。如果整個交易過程是不賺不賠的100萬元,但實際上已經支出成本為5,850元。但這是一次性交易付出的成本,若交易次數拉高到10次時。則付出的成本顯而易見的將

增加至58,500元。   顯然地,這些交易成本將統統落入到證交所與券商手中,且不論投資人本身是否在這個過程中獲取利潤,平台提供者都能穩定獲取這部分的收入。從上面的說明可以看出,為何證交所與券商會這麼積極的想要增加交易的次數,全是因為這關係著他們的利潤,而不是投資人的利潤。   投資人很容易陷入金額絕對數字的陷阱當中而不自知,當手上的資金部位不高時會認為0.585%的一次性交易費用看起來對於整體部位沒什麼影響,而交易至10次時也僅是拉高到5.85%。只要有一次出現漲停7%就足以抵銷10次的交易費用。但這是一種錯誤的迷思。首先漲停是一種不確定的因子,但交易手續費率卻是一種絕對的支出,在這個金融世

界上只要冠上絕對收益(支出)的部分,大抵上都是以相對低的費用來支應,而不確定收益的部分則是有更高的收益水準來吸引資金的追逐,這是金融市場基本的原則。因此,如何降低固定費用的支出,便是增加收益的必要切入原則。   也因此降低交易次數,在先天上就已經提高了收益的水準,但純粹的降低交易次數並無法保證可以提升投資獲利的水準。這部分需要其他方式的配合方能達成這樣的投資理想。此時,應回頭來思考一件事情。股票到底是什麼?股票本身除了數字的漲跌外是否還存在其他的因子?那驅動股價上漲的動力為何?透過這樣的思考會讓我們重新理解股票交易的的根本是來自於資金與股權的交換。企業家需要資金故出售一部分股權作為代價來換取資

本,而投資人因看好該公司的經營績效,故購入該公司的股權,以獲取該公司未來經營績效的分配權益,而該公司的價值估算則是來自於財務報表呈現的結果。   這讓人想起「荷蘭鬱金香泡沫事件」,人們因不斷攀升的交易價格而陷入瘋狂當中。但當泡沫破碎,價格終究要回歸到物件的本質上,而現今我們該慶幸的是,有財務報表這樣的工具讓我們可以透過財務數字去判斷一間公司經營績效的好壞與價值,進而迴避掉入不必要的投機陷阱當中。   對於投資這件事情而言,財務報表是一切的基本。不基於財務報表的投資行為應一律統稱為「投機」而非「投資」。依據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的定義來看:「投資是指經過詳盡分析後,本金

安全且有滿意回報的操作」,在這所指的「分析」即泛指對於財務報表數字的解析。   既然我們要將資金投入資本市場運作,那學習如何透過財務報表來獲取安全穩定的回報則是必然的過程。但財務數字本身有著許多意義與陷阱,因此學習如何正確的理解財務報表來降低投資風險便是投資人的重要課題! 了解過去才能判斷未來,你認同嗎?我們將場景換成小孩的學習歷程與考試。會讓你更容易理解這樣的狀況。假設你的小孩目前就讀國小五年級。過去每次的考試都是考90分(現在)已知條件:國小五年級(過去)已知學習狀況:每次都在90分左右(未來)後天的期末考:你的預期是?你是否會預期他會取得90的成績。會,為什麼?因為他過往的成績表現就是

這樣的水準你會合理的期待,這次的期末考他會有相同的成績表現。…若條件變動:(現在)已知條件:國小五年級(過去)已知學習狀況:每次都在30分左右(未來)後天的期末考:你的預期是?你是否會預期他會取得90的成績。不會,為什麼?因為他過往的成績表現就是達不到那個水準。當他取得90分時你會懷疑他作弊。為什麼,不可能一夕之間改變。關鍵在於:學習表現具有連續性的特質。一夕的好轉可能是作弊或其他因素,但是下次的考試就會打回原形。當然有沒有學生會忽然開竅的,有!機率不高而已。換成財報也是一樣。公司就像是學生,財報就是每年的成績單。每年都交出好成績的,你會期待明年一樣會有好表現。就實際的統計數字來看,ROE高於

15%的公司財務的再現率高達 70%以上。財報選擇的兩個重點:1.連續性2.優質觀察一間公司不能太在乎單一季度的變化,因為公司偶而會摔跤。你的小孩每次成績都不錯一次成績考差了你會安慰他,認為那只是一時的失常下次努力回來就好,但換成公司很顯然的容忍度與耐心都變得很差。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一般人面對正常的生活場景都可以理智的判斷,但涉及到金錢時就昏頭了標準也變了,變得失去耐心、心情焦慮、判斷失去邏輯!!「利令智昏」是一句令人省思的話語。人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演進而有改變,明過去可知興替。財報就是一個讓你明過去的工具,過去沒有堅實的基礎就不應該期待明天會變好。就數字本身的性質而言,所有用數字表示的資料

全部都屬於過去。不論是技術線型的統計資料或是財務基本面的會計資料都只是架構在過去已知的數字來轉換成不同圖表數據。花很多的時間去擔憂「過去不等於未來」也是一種過度悲觀的表現。是不是地雷!有時會計師會暗示你! 資料在不同管道取得會有不同的品質問題(聽董事長說業績會好轉與聽基層員工說業績會好轉,你會相信哪一個?),而經會計師審核過的財務報表也並非完全等值,若投資人深入檢視每份財務報表的「會計師查核報告」頁面資料,便可發現其實每位會計師對於每間企業的財務數字評價是不一樣的。這就有如國外的標準普爾公司對於企業債信會有所謂的AAA、AAB等不同的評價差異。會計師針對高品質可信賴的數字與低品質難以被信賴的財

務數字會分別給出不同的評價。既然財務數字是重要的分析來源,那我們自然要注意所選用的財務數字是否真實可信,才不會花了一堆時間進行分析卻只是徒勞無功。在投資上我們並不需要太瞭解整個編撰的過程,所需要的是取得足夠的數字來作為分析之用。財報的重點在於如何使用,至於編撰上的問題就留給會計師去煩惱就好。故大抵而言投資人常用的資料為財務三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而會計數字本身只要有會計師與會計事務所進行背書,我們都可將財報所提出的數字認定為「能真實的呈現該公司目前的經營現況」。不過這件事情是有前提存在的,那就是會計師的評語。一般而言,會計師的評語分成幾個等級如下:1.無保留意見2.修正式無保留

意見3.保留意見4.否定意見5.無法表示意見由上而下評價為優質評價到垃圾評價。那這裡就會有點問題啦,財報不就是會計師審核完成的結果嗎?那為什麼又會分成不同的評價等級呢?這主要的原因在於會計師到一間公司內進行資料的查核並不是365天都盯在公司內審核資料的正確性,而是採用特定時間的抽驗方式。在會計審查的期間,公司有責任要提供相關的財務數字給會計師進行確認與資產抽驗,確認資料是否相符。可想而知,若一間公司刻意照假的話,會計師是有可能被欺騙而做出錯誤的判斷。會計師在審查的過程是盡力依照會計程序完成該完成的數字審查,若公司本身提供不實的票據資料或隱藏資料,則財報的數字依然有造假的可能性。故回歸到源頭,企

業經營者的誠信才是財報數字的關鍵。一個正直誠信的經理人其所提出的數字可信度,自然提升,反之則是下降。在審查過程中,會計師會依據審查的情況做出財務報表的評價。在具有強烈信心的情況下會給出「無保留意見」作為審查的結果,在審查過程中若會計師對於數據上有疑慮或無法確實的查核則評價的結果會往下修正。故投資人在使用財務報表時,千萬不要認為經會計師審核後,每個財報的素質都是具有一致性。評價不同,整體呈現數字的可信度就會有所不同。

台灣上市櫃公司處置股票價格現象之研究

為了解決明牌股票的問題,作者洪秋蓮 這樣論述:

隨著近年政府開放現股當沖,交易量及周轉率大幅提高,注意股票、處置股票也愈來愈多,由於目前監視制度公布注意交易資訊之標準已公開,對公布注意交易次數過多之股票加以處置,並無法彰顯抑制股價波動之效能,處置股票反而可能成為正向回饋型投資者或雜音交易者的明牌。 本研究探討2016年~2020年台灣上市及上櫃公司處置宣告前後股票價格現象,首先檢定受處置宣告前後是否存在異常報酬,其次分別以處置宣告日收盤股價高低及處置首日股價漲跌分組,探討其處置宣告前後之異常報酬是否具有差異、並探討分組後異常報酬率之波動性及異常報酬率與異常周轉率之相關性。實證結果顯示:(一) 上市及上櫃公司處置股票在處置宣告前後

均能產生異常報酬,於處置宣告日前8個營業日明顯上升,至處置宣告前兩天達到最高峰,皆於處置宣告後急速下降。(二) 股價高低對於異常報酬並無顯著關係,但對異常報酬之波動性有顯著影響,以低價組之異常報酬波動度較大,顯示股價低較易受市場訊息影響,在異常報酬率與異常周轉率之相關性,上櫃高於上市,以上櫃下跌組相關係數最高,其次是上櫃中價組,顯示中小型處置股其量價關係較為緊密。(三) 依據本研究處置期間異常報酬現象建構股票交易策略,實證發現上市公司(高價股)及上櫃公司(中價股),均於處置宣告後第1天(T+1)買進並於處置宣告後第10天(T+10)賣出,能獲得較高之正向異常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