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稅廳詐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日本國稅廳詐騙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岡崎太郎寫的 養富:學有錢人的習慣,儲蓄未來20年的自由人生 和羅伯特.梅耶的 他們的人生,我的談判課:從生活經驗學說服,不動氣贏得每一次溝通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識詐止詐/報稅季詐騙多北市保大宣導「手機報稅3.0」防被駭也說明:為防杜詐騙集團詐財陷阱,避免民眾成為歹徒覬覦的目標,臺北市政府警察 ... 安全碼,民眾若收到疑似以國稅局名義或來路不明的郵件、簡訊或Line等詐騙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東販 和美商麥格羅‧希爾所出版 。

東海大學 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陳秋政所指導 顏若筑的 縣市合併對基層警察工作生活品質影響之研究-以臺中市W分局為例 (2015),提出日本國稅廳詐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工作生活品質、縣市合併、基層員警、警察行政。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蕭全政所指導 王金豐的 臺灣行政執行組織與制度之政經分析,2001-2016-以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案件為中心 (2015),提出因為有 行政執行、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偏差、法體系、執行機關、績效評比、公平正義、人權保障的重點而找出了 日本國稅廳詐騙的解答。

最後網站真夭壽!柬埔寨詐騙進化了「騙一個人太慢改騙一群人」 | 新奇則補充:近日台灣人被高薪工作誘惑到柬埔寨詐騙的事蹟頻傳,且不止柬埔寨,包括寮國、泰國、緬甸、杜拜等國家案例都開始爆出,引起各界關注,然而也因為手法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日本國稅廳詐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養富:學有錢人的習慣,儲蓄未來20年的自由人生

為了解決日本國稅廳詐騙的問題,作者岡崎太郎 這樣論述:

  賺不賠的投資是自己!   窮忙、窮遊、窮生活……   忙到沒時間做想做的事,比貧窮更可怕!   從容、人脈、理財有道……   那些好像有錢人才辦得到的事,   只要從「1個習慣」改變起,讓人生品質晉升上流!   聰明管理工作、生活、人際、金錢   獲得真正物質×心靈的自由!。   ▶經濟上的自由   ▶可自由運用的時間   ▶充沛的動力與雄心   ▶健康的身體       ▶樂觀的精神   ▶資訊、洞見與興趣   ▶信賴關係與尊敬關係   濃縮無數位成功者的經驗,32個校準人生的關鍵練習   工作與學習/日常生活/人際關係/金錢全方位提升!   作者簡介     岡崎太郎(Ta

ro Okazaki)   1970年出生於福岡縣。現為郵購顧問,以及IT Management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在金融業及健康食品業等多家企業任職,20幾歲轉行從事郵購業,短短2年就從知識與業績全無的狀態,拚出月營業額1億日圓的成績。   兩度達成股票上市的目標後,便轉型為郵購顧問自立門戶。截至目前為止,已開發出超過120項商品。客戶不乏大企業的郵購部門與郵購公司,此外也積極地在日本各地舉辦演講與講座。   於國內外遇見的億萬富翁多到數不清,與他們交流時發現了不少特殊習慣,遂將蒐集億萬富翁的特殊習慣當成人生志業。   著作有《20歲的幹勁!出錯,你才會出色!》(大樂文化)、《每天

只要3分鐘 實現「夢想」的筆記》、《「三分鐘熱度的人」也能靈活運用的手帳術》(以上皆為暫譯,フォレスト出版)、《致找不到「夢想」的人 改變人生的簡單習慣》(暫譯,青春出版社)等等。   <官方網站>www.it1616.com   前言――「這個習慣」能開拓成為億萬富翁的道路   第1章 工作與學習的習慣 習慣01 火速回覆 展現工作速度,贏得信賴 習慣02 難以置信的大方 不在乎回報與得失的態度,反映出器量的弘深 習慣03 凡事「超」徹底 堅持做到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便能看見不同的景色 習慣04 徹底筆記下來 手寫的筆記,能產生一個又一個新「發現」 習慣05 掌握人工整理的竅門 做好

整理整頓,能幫助自己辨別工作的輕重緩急 習慣06 保持好奇心 追求「興奮與期待」,培養行動力 習慣07 抱著「全部看完」的態度閱讀 「看什麼書、看到什麼程度、看了幾本書」是評判一個人的標準 習慣08 成為模擬演練大師 擁有能在意外發生時立即因應的靈活彈性   第2章 日常生活的習慣 習慣09 珍惜早晨一個小時的時光 早晨的例行公事能帶來愉快舒適的每一天 習慣10 訂立個人的年度計畫 給日程表訂出規則,創造「奇蹟的一週」 習慣11 每天誦念自我肯定句 訂出可提振情緒的關鍵口頭禪 習慣12 控制不安 專注於「現在」,就能保持樂觀正面的態度 習慣13 一秒切換心情 瞬間切換心情,不讓負面情緒延續下去

習慣14 鑑別真假好壞 選用高檔品,磨練鑑賞眼光 習慣15 散發自信風采 努力成為受高檔店肯定的行家   第3章 人際關係的習慣 習慣16 一見面就說「謝謝」 提前感謝,確信未來將會美好而燦爛 習慣17 珍惜超過十年的交情 盡全力幫助對方,建立堅不可摧的信用 習慣18 非常喜歡送禮物 送一輩子的禮物,展現彼此間心靈的連結 習慣19 展露超級親切友善的笑容 展現笑容與氣質,帶給對方成功的預感 習慣20 馬上提出證據 事先備妥鐵證,不給對方質疑的餘地 習慣21 讓他人優先 磨練「你先請」以及「不然我先來」的精神 習慣22 馬上幫人牽線搭橋 成為真人版SNS,動用自己的人脈幫忙介紹 習慣23 不被

成功經驗困住 培養精力,讓自己能全力接受新事物,對新事物起反應   第4章 健康與興趣的習慣 習慣24 不抽菸 要知道如何對付「疾病」這個人生的最大風險 習慣25 擁有傲人的酒窖 透過葡萄酒,培養識貨的眼光 習慣26 持續學習日本傳統藝能 掌握工作以外,能夠擴展自身寬度的機會 習慣27 鑽研到底 把興趣變成專業的人,氣勢就是不一樣   第5章 金錢的習慣 習慣28 經常換新鈔 透過小迷信,對金錢表示敬意 習慣29 精通投資 想要找對賺錢標的,就要持續不斷地學習 習慣30 用錢比賺錢更重要 若要實現理想,就該學習用錢哲學 習慣31 重視版稅型收入 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靠非勞動所得聰明過活 習慣32

自問自答 不斷質問自己,是否有資格成為億萬富翁   結語――成為他人的人生指標   前言 「這個習慣」能開拓成為億萬富翁的道路   二十六歲那年,我達成了月銷售額一億日圓的紀錄。   我是在二十四歲時投入郵購事業的。二十五歲那年,我在《an.an》雜誌上刊登「草莓牛奶瘦身飲」的廣告,沒想到這款商品就此一炮而紅,我的業績也蒸蒸日上。   這已經是二十二年前的事了。   之後,我在三十歲那年轉行改當郵購顧問,自立門戶展開活動。   轉行以後我成為某化妝品郵購公司的董事,一年後公司的年營業額成長至98億日圓,並且達成公開發行股票的目標,於是我的資產一下子就躍升至數億日圓。不過,20

08年爆發雷曼兄弟破產風波後,我在國外投資的債券半數都成了廢紙。也因為這個緣故,我並沒有得意忘形,依舊老老實實地工作。   我的本業是郵購顧問,十八年來參與研發的商品超過120種,當中還有一年大賣160億日圓的熱門商品。   目前在運動界很受矚目的幾款蛋白飲品,也是我參與研發的商品。這些產品以薄利多銷的方式,進軍大型製造商把持的市場,短短幾年就突飛猛進,締造驚人的成績。除了這類商品外,我還與活力十足的企業共事,研發許多充滿魅力的產品,並在工作之餘筆耕墨耘。   「億萬富翁」是我個人很感興趣,而且研究了二十多年的主題。這個主題相當刺激,直到現在我的興趣依然有增無減。   多數日本人認為,

成為億萬富翁的必要條件,就是資產要超過一億日圓。   一億日圓等於一萬張一萬日圓紙鈔。日本上班族的終身收入大約是2億日圓,因此資產若有1億日圓(也就是終身收入的一半),確實可以算是有錢人。   至於《富比士》之類的雜誌所介紹的億萬富翁,則是指資產至少十億美元,相當於一千億日圓(不消說,金額當然會隨匯率變動)的超級富豪。   話說回來,超過一千億日圓的資產,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呢。   如果擁有這麼多的資產,就算一年浪費一億日圓,仍然夠我們玩樂一千年(只不過,再有錢的人也不可能活一千年就是了)。倘若拿這筆錢投資利率百分之五的金融商品,每年就能再增加五十億日圓。 不過,這還不是最讓人驚訝的。

  2018年7月,亞馬遜(Amazon.com)執行長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刷新紀錄,成為新一任的全球首富。他的資產總額高達十七兆五千億日圓!   這個金額相當於土耳其或奧地利一年的國家預算,規模實在大到讓人難以置信。   根據最新的「富比士全球富豪榜(The World's Billionaires)」,2018年的富豪總人數為兩千兩百零八人,跟2017年的2043人相比增加了百分之8.1,是歷年來人數最多的一次。   這2208人當中,包含了35名日本人(2017年為33人)。上榜的主要富豪有第39名的軟銀(SoftBank)董事長孫正義(227億美元)、第55名

的迅銷(Fast Retailing,優衣庫為旗下品牌)董事長柳井正(195億美元),以及基恩斯(Keyence)創辦人瀧崎武光、森信託(Mori Trust)董事長森章、日本電產創辦人永守重信、樂天創辦人三木谷浩史。   若以1美元兌100日圓的匯率來換算,日本首富孫正義的227億美元資產,大約等於2兆2700億日圓。   儘管不及貝佐斯的17兆日圓,他的資產總額同樣大得驚人。就連第572名的7&i控股創辦人伊藤雅俊,他的資產總額也有3900億日圓(以2美元兌100日圓換算)。   這樣的金額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呢。   好啦,這種超乎想像的事先擱到一邊,把話題重新拉回到億萬富翁吧!  

 不消說,就算我們只有一億日圓,一樣能過著相當逍遙自在的生活。   請各位想像一下,自己的人生還剩下幾年。你可以用平均壽命減掉目前的年齡,看看自己「擁有的時間」還剩下幾年,以及完成尚未做完的事要花多少成本。常言道,這輩子沒用完的錢無法留到下輩子繼續用。鉅額的資產,只會成為引發繼承之爭的導火線。   順帶一提,《富爸爸 窮爸爸》(高寶)的作者羅勃特.清崎(Robert T. Kiyosaki),對「富爸爸」所下的定義是「資產總額10億日圓,外加一年的非勞動所得有一億日圓」。日本上班族就算勤奮工作四十年,頂多也只能賺到2億日圓,因此應該沒幾個人能夠想像自己擁有10億日圓資產吧。   考量到這

點,我認為比較實際的底線還是擁有1億日圓資產。   在現今的日本,年收入若超過1000萬日圓,理應就不必為每日的支出煩惱。當然,這樣的金額雖然比下有餘,但比上就不足了。   假如飛機要坐頭等艙,飯店要住五星級套房的話,年收入1000萬日圓就不夠用了吧。畢竟人類的欲望無窮無盡。   ◎每個班級裡都有一位億萬富翁!?   前面有點離題了,我們回到正題吧!   關於富裕階層的定義,野村綜合研究所的見解也頗有意思,他們的定義是「純金融資產超過一億日圓」。   純金融資產是指,從總資產扣掉不動產之類的資產,再以這剩餘的「流動資產」減掉負債所得的金額為標準,如果家庭的純金融資產超過一億日圓就算是「

富裕階層」。   另外,以下是日本國稅局在2015年公布的富裕階層主要衡量標準。雖然當中有幾個稍嫌艱澀的用語,不過仍相當值得參考。   1 有價證券的股利股息一年超過4000萬日圓   2 持有的股票超過800萬股   3 借出的本金超過1億日圓   4 出租房屋之類的不動產所得超過1億日圓   5 所得總額超過1億日圓   6 轉讓所得及山林所得(譯註:砍伐或轉讓山林而得的收入)超過10億日圓   7 取得資產超過4億日圓   8 透過繼承等方式取得的財產超過5億日圓   9 未上市股票的轉讓所得超過10億日圓,或是上市股票的轉讓所得超過1億日圓,而且年滿45歲的人   10 持續進行國

外交易或有過大筆國外交易的人,或者符合1~9項且有過國外交易的人   (日本經濟新聞 2015年9月3日早報)   各位是不是覺得,這個標準要比《富爸爸 窮爸爸》的定義更加實際呢?   總部位於法國首都巴黎的凱捷管理顧問公司(Capgemini),每年都會發表「World Wealth Report」這份報告,而2018年的報告指出,2017年日本的富裕階層有316萬2千人,跟2016年相比大約增加了百分之9。   就算聽到「316萬人」這個數字,可能還是有不少人沒辦法想像。這裡就用日本的總人口數1億兩2670萬人(2017年10月1日,總務省統計局所做的調查)來換算看看。   316

萬人相當於日本總人口的百分之2.5左右,也就是說「大約每40個日本人就有1人是富翁」。   換句話說,只要想成「每個班級裡都有一位億萬富翁」,本來以為遠在天邊的億萬富翁,頓時就變得很貼近你我了吧?   接著,我們進一步詳細檢驗前述野村綜研的資料。   純金融資產超過1億日圓的家庭有121點70萬戶,除以日本總家庭數5290點40萬戶,占比大約是百分之2.3。   由此可知,日本有百分之2至百分之2.5的家庭屬於富裕階層。   .超富裕階層……純金融資產 4億日圓以上 (7.3萬戶家庭)   .富裕階層……同上 1億日圓以上 未滿5億日圓 (114.4萬戶家庭)   .準富裕階層……同上 

5千萬日圓以上 未滿1億日圓 (314.9萬戶家庭)   .上層大眾階層……同上 3千萬日圓以上 未滿5千萬日圓 (680.8萬戶家庭)   .大眾階層……同上 未滿3千萬日圓 (4273.0萬戶家庭)   (野村綜合研究所「日本富裕階層有122萬戶家庭,純金融資產總額為272兆日圓」2016年11月28日)   「每40個日本人就有1人擁有1億日圓資產」,請各位把這項事實記在腦子裡。   感覺就像是「每個班級裡都有一位富翁」,這樣一想是不是覺得富翁的寶座變得觸手可及了呢?   相信大家應該會覺得,1億日圓這個數字離自己不遠了吧。   我不要求大家努力賺到1千億日圓,我們就抱著「以10億日圓

資產為目標!」這種輕鬆的心情,進入下一段的內容吧!   ◎拋開「有錢人很不幸」的成見   首先,請各位回答以下的問題。   你是否認為「擁有很多錢就會不幸」呢?   請你閉上眼睛,手按在胸口上,然後深呼吸,搜尋一下自己的記憶。   如果擁有很多錢,就會遇到詐欺、詐騙,或是沉迷女色導致家庭破裂……請問小時候,你的父母或周遭的大人,有沒有向你灌輸金錢的負面印象呢?   其實,我也曾對金錢抱持負面的印象。   34歲那年,我第一次經歷首次公開募股。   股價自公開當天就創下高價紀錄,之後依然持續漲停,我的資產也因此越變越多了。當時,我的內心萌生出「居然得到這麼多錢,我會不會生病啊」這種毫無根

據的不安想法。   雖然很想要錢,但擁有過多的錢會遭到天譴;得到金錢的同時,自己也會失去重要的事物……這樣的不安在心裡隱隱發酵。   請問你對金錢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回答「不這麼認為」的人,你可以直接跳過這一段。   回答「確實這麼認為」的人,也請你放心。   我在舉辦講座或演講時,每次問到這個問題,都有大約四成的人會回答「如果擁有許多錢,自己可能會變得不幸」。   之所以會有這種負面印象,應該是受到父母、老師、前輩,或是不入流的談話性節目與電視劇的影響吧。此外,實際見到、聽到粗俗富人的行徑而感到厭惡,或是看到粗俗富人凋零落魄的下場,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就像大家知道的,現在仍

然有許多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的粗俗富人,也就是以前所謂的暴發戶,實在很遺憾。   要是遇到蠻橫又粗俗的有錢人,無論是誰都會感到厭惡的。   如果持續遇到好幾次,「有錢人=蠻橫=厭惡感=不幸的人」這個牢固的方程式,就會在不知不覺間深植腦中。   假如你在心中樹立了「有錢人很不幸」的印象,當自己要踏上成為有錢人的道路時,這個印象就會變成巨大的阻礙。   因為你會不自覺地踩住煞車,抗拒成為「億萬富翁」。   你必須先察覺到心中的煞車,並且趕緊消除它。   其實億萬富翁也分成兩種人:幸福的人與不幸的人。   此外,他們也有高雅與粗俗之分、福相與窮相之分、愛好和平與愛好暴力之分。這兩種類型的人是截然不同

的存在。   看到不幸、粗俗又一副窮相的億萬富翁,並不會讓人心生羨慕。   不過,各位請放心!   世上還是有許多正直清廉、高雅、一副福相又非常幸福的億萬富翁!!   我們往往會把目光放在粗俗的億萬富翁身上。   這是因為,高雅的億萬富翁本來就很低調。就我至今遇到的比例來說,大概每十個人才有一個比較高調的人吧。   至於粗俗的億萬富翁,他們的品行不好,因此無論如何就是很引人注意。請各位記住這項事實。   請問你的身邊,有沒有可作為榜樣、正直清廉的億萬富翁呢?   假如你能找到一個符合印象的榜樣,請你想像一下那個人。   如果身邊沒有這樣的人,請你在「億萬富翁」的前面,加上「幸福的」或「卓越的

」這類形容詞。   「幸福的億萬富翁」或「卓越的億萬富翁」這類稱呼,是不是給人非常「溫馨」的感覺呢?只要使用這個稱呼,應該就能抵銷掉粗俗又負面的印象吧。   請在你的深層心理中,創造「幸福的億萬富翁」或「卓越的億萬富翁」這個新領域吧!只要閱讀本書,正直清廉的億萬富翁印象應該就會越來越穩固。   接下來進入正題。   單刀直入地說,本書的內容就是「卓越億萬富翁的習慣」!   至今我遇見了好幾位卓越的億萬富翁,而本書主要就是介紹我在他們身上發現的特殊習慣,除此之外還會分享有助於成為億萬富翁的習慣,以及我自己特別注重的習慣。   說明這些習慣時,我會穿插一些自己經歷過的趣事。期盼你在了解及

效法他們的習慣後,能夠就此蛻變成「卓越的億萬富翁」。   ◎為什麼卓越的億萬富翁都很低調?   2019年4月,我終於滿49歲了。   從我18歲出社會到現在,已經滿30年了。   如今回想起來,這段期間我不斷遇到有錢人,真是不可思議。而且機率之高,讓我不禁認為這一次又一次的邂逅根本就是命中注定。   我高中畢業後任職於如今已經消失的「武富士」,在當時這是日本最大的消費者信貸公司。自從受了董事長武井保雄的薰陶後,我便接二連三地遇見有錢人。   1998年8月,當時28歲的我,遇到了超重量級的億萬富翁。   這個人是香港的超級富豪,在當時是名列富比士全球富豪榜的中國首富。他不僅經營港資

航空公司與高級飯店,而且還是跨國銀行的董事。   他的兒子充當導遊,帶著我與熟人在中國旅遊一個星期左右。這趟旅程的最後一天,他請我們在自家經營的九龍高級飯店用餐,並安排我們住進套房。這是我有生以來頭一次住套房,心情當然激動又感動,這段驚人的經驗也讓我永生難忘。   之後我也陸續遇到各式各樣的有錢人。   舉例來說,我在曼谷廊曼國際機場(Don Mue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吸菸室,遇到40歲就提早退休,十年來都在打高爾夫球的男子;在汐留的東京港麗飯店(Conrad Tokyo)電梯裡遇到航空公司的董事;在泰國蘇美島(Ko Samui)的高級度假村結識全球最大

飯店集團的副總;在印尼峇里島遇見富豪哥(電影「富豪哥教你的事」*的角色原型)。除此之外,我還遇過賣掉公司賺到數百億日圓的大老闆,身邊也有因股票上市而獲得鉅額資產的朋友。   最近則認識了賣掉線上撲克網站,賺到超過100億日圓資產的日裔加拿大人,還有個同學創立了年營業額300億日圓的大型娛樂連鎖事業。   我的人生中出現了許多億萬富翁與超級富豪,多到讓人難以置信。   不過,他們大多不是眾所周知的人物。   各位知道原因是什麼嗎?   這是因為,他們知道一旦出名,羨慕或嫉妒之類的負面影響也會隨之增強。他們總是小心翼翼地不引人注意、不登上新聞版面、不出現在電視上,因此社會大眾多半不認識他們。

  對了,去年我也遇到了一位「超了不起」的億萬富翁。   雖然他的年紀比我小,卻是個相當成功的實業家,讓我深刻體會到「原來錢太多就是指這樣的狀況啊」。   他的資產多到「早就搞不清楚自己有多少錢」的程度!   億萬富翁的介紹先告一段落。言歸正傳,我為什麼要以「億萬富翁的習慣」為主題寫這本書呢?   接連遇見億萬富翁的我,發覺他們有著「明顯不同於一般人的習慣」,而且是很獨特、狂熱、徹底的習慣。   某次我跟編輯閒聊時,向他介紹了我發現的「億萬富翁的習慣」,結果他興味盎然地說:「好有趣喔!如果把這些億萬富翁的習慣蒐集起來、整理成冊,這絕對會是一本相當有意義的書!」   這大約是十年前的

事了。   從那天起,我陸陸續續蒐集了各種「億萬富翁的習慣」。   就在即將50歲之際,我蒐集的「億萬富翁的習慣」終於足以整理成一本書,並且順利地出版。   我在這本書裡,首次公開自己發現的「億萬富翁的習慣」。   本書嚴選收錄了32個習慣,各位可以從第一個習慣依序看下去,也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項目讀起。   請盡情欣賞我與這些億萬富翁的故事,並且儘管實踐值得參考的地方。   那麼,我先介紹一則關於前述超重量級億萬富翁的故事吧!   某天,我查看位在六本木中城的「東京麗思卡爾頓酒店公寓(The Park Residences at the Ritz-Carlton, Tokyo)」空屋資訊

,發現那裡的房租高得嚇人。   1平方公尺大約1萬日圓。換句話說,如果是一房兩廳一廚、60平方公尺的房屋,一個月的租金要60萬日圓!   當中最大的房屋,光是客廳就有40張榻榻米大,看上去就像是柔道場。   這間兩房兩廳一廚、300平方公尺的房屋,月租要300萬日圓!!   說它是逼近東京最高價位的房子,一點也不為過吧。   我心想「這太離譜了!」,隨即用LINE傳訊息給那位超重量級億萬富翁:「居然有這麼貴的房子耶!」結果他回我:「那是我單身時住過的房子呢。」   「什麼?」     看到意想不到的回應,我的腦袋頓時停止思考。   「他住過的房子??」   每個月的房租要300萬日圓,一

年就要3600萬日圓。   假如在我老家福岡那裡,這樣的金額都可以買一戶100平方公尺的新公寓了。不消說,如果要在六本木買相同等級的公寓,少說也要10億日圓。   我大吃一驚,在心中吶喊:「原來這個人是『超了不起』的億萬富翁啊!」   ◎能與億萬富翁維繫人際關係的人,以及無法維繫關係的人   了解億萬富翁的習慣固然重要,假如你有機會認識億萬富翁,該怎麼運用這個機會才好呢?   我想透過前述超重量級億萬富翁的故事,告訴大家怎麼做比較恰當。   我跟他是在新橋的香魚料理專賣店認識的,起因是某位愛釣魚的老闆(他的辦公室位在銀座)邀請我:「這個季節的香魚很好吃呢,我們一起去嘗嘗吧!」   

爽朗的好青年,是我對這位億萬富翁的第一印象。他很有禮貌,笑容也很開朗。用餐期間,我們從釣魚聊到事業,天南地北聊個沒完。   離別時,我們互相介紹自己工作上的擅長領域,並且互留LINE帳號,希望日後有機會合作。   那是一年前的事了,後來我一直跟他保持聯絡。而且,我很快就注意到一件事。   無論是電子郵件、LINE還是FB(臉書),他的回覆速度都異常的快。有時最快三秒後就會收到他光速般的回覆。   假如你覺得戳中自己的弱點了,請好好反省一下。   總之先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回覆速度吧!   如果是過了一天也不回覆的程度,那就直接出局了。   相信各位都有機會在各種地方,認識各式各樣的人物。例如

私底下認識新朋友、工作時認識新夥伴……   在這類邂逅當中,能夠認識億萬富翁的機率或許真的不高。   正因為如此,我希望各位能仿效億萬富翁的習慣,並抱持「想要更接近他們一步!」的念頭。   請親身體驗億萬富翁的習慣,並保持「提高自身水準」的心態。   因為比自己高一個層次的人,必定有著更強烈的上進心,能促使自己成長為更棒的人。   縱使遇到了億萬富翁,要是你話題貧乏,無法持續跟對方溝通交流的話,可就白費了難得的邂逅。   不光是億萬富翁,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人物,我都會要求自己一件事,好讓這場邂逅變得有意義。   那件事就是:成為對方的「有魅力的朋友」。   我想在此跟各位討論一下「朋友的定義」

。   「認識的人」和「朋友」,究竟有什麼差別呢?   我對朋友的定義是:「可在半夜12點隨意講電話的人」。   「等一下要不要去吃拉麵?」「我問你喔,之前大家都在討論的電影叫什麼名字?」「你聽我說,今天……」即使在深夜也能放心打電話,跟對方談這類沒必要現在講的小事,就是我對朋友的定義。   終極的定義則是:沒事也能見面的人就是朋友。   假如你已經出社會了,當然會跟別人交換名片吧?   不過,並不是只要交換了名片就能自動成為朋友。   交換名片之後,自己要想辦法跟對方保持聯繫,無論透過FB、LINE、或是Instagram都可以。   分享、提供各種輕鬆或嚴肅的話題;實際在外喝一杯;由

淺入深、開心見誠地談笑;互相介紹朋友;一起工作看看。   碰上季節轉換或紀念日時就贈送禮物、一起吃美食;如果互動變少就會小吵架,但彼此遲早會變成真正的朋友。   如同上述,要成為朋友得花上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   該怎麼做才能跟對方變熟變要好呢?擬訂能夠實踐的「交友計畫」是很重要的。   請你實踐計畫,在試錯與摸索的過程中努力增加良好的朋友關係。   只要多結交一些優秀的朋友,就能透過這位朋友,讓自己的交友圈變得更大、更良好。認識億萬富翁的機會,就埋藏在不斷擴大的交友圈當中。   在你朝著「億萬富翁」這個目標邁進之前,了解「億萬富翁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物」是非常有意義的事。這是因為,認識億萬

富翁的真實面貌,你就會有具體概念,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億萬富翁。   只要像這樣以億萬富翁為目標,執行你的「交友計畫」,就能跟我一樣認識許多卓越的億萬富翁!   你豐富而精彩的人生,現在才要開始!! 岡崎太郎

縣市合併對基層警察工作生活品質影響之研究-以臺中市W分局為例

為了解決日本國稅廳詐騙的問題,作者顏若筑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於臺中市、縣合併之後,有關原屬臺中縣警察局W分局基層員警在工作生活品質上所受影響層面,以做為未來機關在考量城鄉差距時,其用人及規劃政策之改善與建議。就理論面歸納所得工作生活品質衡量面向,提出「工作制度」、「待遇物質」及「人際社群」三大工作生活品質構面,輔以實務面分析所得可能影響工作生活品質之實際感受層面及參酌個人屬性變項,擇定該分局10位受訪者實施訪談,以分析了解臺中縣市合併前後基層員警工作生活品質改善狀況。研究發現,在工作生活品質各構面中,在「工作制度」構面下有關工作要求與內容、訓練與成長機會、獎懲與陞遷、主管領導授權等部分,在多數受訪者心目中,確係認為工作負擔較縣市合併前增

加,且無法從中獲得工作成就感。其次,在「待遇物質」構面下有關薪資、獎金、假期、福利、工作安全與健康保障等部分,在多數受訪者心目中,則係認為縣市合併後的市政府已較原臺中縣時代在此一層面能給予支應相對充足的資源。最後,在「人際社群」構面下有關同事間的職場人際關係、工作與家庭的關係等部分,則因員警個人適應性及其從事之內(外)勤工作內容而有所差異。最後提出「推動警力全面檢討重整作為」、「強化橫向聯繫與垂直溝通作為」、「賡續落實請調制度透明化作為」三項建議,以為未來權責機關在研擬改善及平衡上述工作壓力與生活品質間衝突相關政策之參考。

他們的人生,我的談判課:從生活經驗學說服,不動氣贏得每一次溝通

為了解決日本國稅廳詐騙的問題,作者羅伯特.梅耶 這樣論述:

《辯,贏人》2013年增訂版 他們用人生,教會我有關談判的這些、那些… 舞台上的芭芭拉.史翠珊教我:祕訣就在親和力,溝通要真心婚外同志情的客戶教我:「說什麼」和「誰在說」,是一體兩面唱到掉褲子的搖滾歌手教我:適度展現脆弱,反而讓自己更討喜鴨子划水教我:水面下拚命使力,水面上輕鬆優雅畫了小蒼蠅的小便斗教我:要創造能量,也要引導能量等不到求婚的凱倫教我:人生大小事,都是一種談判 人生總有坑洞顛簸,人性難免爭執衝突倒杯茶窩進沙發,閉眼數到三從翻開書起,讓人生旅程更順遂   說服別人是每個人生活中一定會遇到的情景,不論是要在會議中取得他人的同意、向老闆爭取加薪,或是安撫情緒激動的另一半,擁有絕佳的談判

技巧就是關鍵。談判的藝術,是專家的賽局。其實無須提高音量,爭得面紅耳赤,也不必拳腳相向,為難對方,就能夠輕易在談判中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本書以最生活化的方式,帶領讀者進入作者平日的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種種實際例子。作者用輕鬆、幽默、充滿素人與名人的奇聞趣事,還有趣味的生活花絮,創造引人入勝的閱讀經驗,從故事中說明在說服他人、溝通論點時,有哪些需要注意、避免的,還有贏得溝通的小祕訣。 作者簡介 羅伯特.梅耶(Robert Mayer)   梅耶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有商學與法學雙學位,是位經歷多采多姿的律師,客戶有外國政府(如為委內瑞拉洽談南美洲首次舉行的重量級職業拳擊賽)、知名演員與

運動員,也有市井小民,和聲名狼藉的名人。從露天圓形劇場開發案,到出售骨董飛機,都曾由他出面主談。   除此之外,梅耶還走訪了孟買、伊斯坦堡、開羅、上海等地,在街頭向市場小販「拜師學藝」──收集討價還價、殺價、占便宜的技巧。   美國傳奇主播賴瑞.金(Larry King)盛讚他是「律師中的律師」。 譯者簡介 張家福   台大外文系畢,現就讀師大翻譯研究所。 陳中寬   台大外文系畢,現就讀蒙特雷翻譯學院。 前言|他們教我的事 第1話|控制自己是勝利的第一步──完全絕對的自制力專業和玩票的差別,就在於自我控制:怎樣度過低潮、怎樣面對轉折、怎樣避免自己害到自己。 第2話|找到共識,讓人願意聽你說

──建立共識地帶要決定談判的氣氛,要確保雙方心平氣和,就得先建立共識地帶,在對方戒心全無時先馳得點。讀完本章,你將學會如何正面處理別人的情緒。 第3話|先有信任才會有溝通──在共識地帶中建立連結論點再怎麼完美,如果「感覺不對」,也沒辦法在情感上服人。客觀事實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當事人的主觀感受。讀完本章你會發現,只要對方相信你、知道你不是在唬弄他,感覺自然就會對。 第4話|想法不能強求,只能引導──引導對方的思路要辯贏別人,就要學會控制自己(見第 1 話)、建立共識地帶(見第 2 話)、產生連結(第 3 話)、引導對方的想法(第 4 話)、再提出自己的邏輯(第 5 話)。本章將介紹如何引導對方

的思路,讓他產生你要的想法。 第5話|有道理才可以談遍天下──創造無懈可擊的無敵論點談判時,光讓對方感覺對還不夠,話聽起來還得有道理才行。訴諸感覺是動之以情,訴諸道理則是說之以理。本章講的是出口成理,每辯必贏的獨家祕笈,好好學習,必能百戰百勝。 第6話|談判的路上要步步小心──話該怎麼說,什麼時候說,什麼話又不該說?本章將深入分析許多大家習以為常的談判招數,至於這些招數好不好,我就不敢保證了。 第7話|緊抓注意力,才有辦法說服──運用「必殺技」把握住一些關鍵字詞,原本枯燥無味、令人興致缺缺的論點,也能引人入勝、百聽不厭。讀完本章,你會知道談判高手講話不會一五一十全說出來,而是會依策略調整步伐、

依不同目的改變呈現方式。 第8話|讓對方親口說出你要的答案──問對問題,一針見血有一個曾經發生在我身上的小故事,正巧應證了「一百句大道理不如一個簡單的問題」這個說法,也就是專家所謂的「引蛇出洞」。 第9話|最後一擊,取得勝利──拍板定案,成交!人一旦有情感上的需求要滿足,行為就非常容易預料。讀完本章,你就會學會怎麼針對自己的目的,觸發對方潛意識的情感需求,讓對方的需求,剛好就是你的目的,再加上最後一招「呼籲法」,必能取得勝利。 第10話|只要還沒畫下句點,就還大有可為──擲出最後的一搏並不是所有的談判過程都可以順暢無礙,有時就是會覺得什麼都不對勁,處處碰壁。讀完本章,你將學會如何有技巧地迅速穿

越「地雷區」。 第11話|親友的關係,更要小心處理──說服家人與朋友讀完本章,你會學會在長久關係當中贏得談判的祕訣。我在這裡隆重介紹,專門拿來對付親朋好友還有同事的「自我說服大法」。 第12話|有時候打筆戰才能贏──善用修辭,打贏筆戰報告、公文、書信,都是把想法化為文字的方式,讓讀者可以慢慢細讀、反覆玩味、透徹理解─這些都是純粹用口語溝通做不到的。讀完本章,你將學會把文章寫好的祕密,讓你的文字不會淪為墊便當的廢紙。 第13話|用電話的機會愈來愈多了──在電話裡贏得談判讀完本章,你不只將學會如何成功和目標通上電話,更會發現也許你根本就不該撥這通電話。不過,如果電話撥了也接通了,我們也提供簡單幾招

,讓你輕鬆成為電話談判高手。 第14話|總有一天,你得面對群眾──在演講時贏得談判讀完本章你將學會,演講的技巧和平常談判的技巧是不一樣的。在演講中說給人聽的話,跟白紙黑字寫下來給人讀的話一定不一樣。 第15話|家長會、里民大會、公司開會,都是會──在大小會議上贏得談判在會議場合談判,需要專家所謂的「會議心理」。本章主要介紹會議心理的各種戰術與策略,讀完以後,你將發現這些技巧和一般演講時的招數(第 14 話)其實大為不同。 第16話|我不是教你使壞──不得不用的暗黑招數參加美國律師協會衝突調解大會的律師,如果看到著名的重金屬樂團 Kiss 的成員,一定會多看兩眼。為什麼?因為要調解衝突,有時候不

得不使上幾手暗黑大絕招,才能成功操縱、嚇阻,戰勝敵人。 第17話|不花大錢也能討到公道──調解、仲裁與協作打官司就是花時間、金錢和精力來化解對手的招數。如果對手卯足了勁,法律訴訟絕對耗時又花錢。時代不同了,真正懂法律的人都知道最好不要上法庭排解糾紛,而要選擇調解、仲裁、協作法以及其他新興的方式解決爭端。 第18話|世界愈來愈小──跨文化談判全球化的時代,和從沒見過的人做生意的機會很多。現在要談判協商、化解衝突,可能不是坐上飛機,而是用電話、寫 e-mail、視訊會議。不管你面前是談判桌還是鍵盤,基本技巧都一樣,目的也一樣,就是要讓事情順你的意。 結語|全副武裝,準備出征 推薦序  一邊看故事

,一邊練談判   梅耶這本書是本很有用的書,讀來一點也不費力,而且可以學到溝通的藝術。   我在上談判課時,常把學習談判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術」,也就是說話的方法、請君入甕的話術。肢體語言的判讀及銷售的讀心術都屬於這一類。   第二個層次是「藝」,講的是讓步的藝術。舉凡讓步的幅度、次數、速度,都直接牽動對方對談判結果的期待。進到這個層次,所有的東西就不再是平面的了,因為它還包括了談判節奏的掌握,這是談判的時間面向。因為加了時間元素進去,談判的討論就變成三維立體的了。   第三個層次是「道」,講的是了解衝突的本質。只有梳理清楚談判議題的肌理,找到衝突的癥結,在解題的時候才能像庖丁

解牛一般,事半功倍。   梅耶這本書屬於第一個層次。解決不了大型的企業購併談判或國際談判,但對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卻非常實用。其中包括了說話、聽話的方法,以及一些解題的技巧。讀者在看故事的同時,若能對一些句型認真琢磨,掩卷沉思之後,也可以有不少啟發。   比如他一開始說,不要被自己腦子裡的定型化想法給框住了,這就很重要。我們經常就是被這些既有的想法束縛而不自知,以致想事情老是跳不出框框。只有把自己從框框中釋放出來,才會發現另一個世界。   梅耶書中好幾個地方都提到數字的重要。這也很值得學習。數字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有時我們要用非常精確的數字,比如小數點後面兩位(作者書中給的例子是 296.7

5 美元),來凸顯我們的精確與專業,也暗示對方我們沒有欺騙他,而且也不是那麼容易被別人欺騙。   但跟一般大眾講數字,因為大家對數字比較沒有概念,所以最好要有具體的物像讓對方可以想像。書中舉了幾個例子:「全球賣出去的 Cracker Jack 爆米花如果排成一排,可以繞地球 63 圈」,「重創日本,規模 9.0 的地震,威力之大,讓本州島東移了一個停車位的距離」就是很鮮活、很有意思的例子,可以馬上學起來用。   梅耶還給了一個開價的例子也很發人深思。他說他剛出道時,有一次跟一個客戶要 5,000 美元的頭款,沒想到他二話不說,直接給了 1 萬元。也因此獲得了梅耶的信任。結果呢?1 萬塊之後,他

就一毛錢再也沒付過了。梅耶說後來他才知道,這個人用同樣的手法,已經騙了很多人。   那個客戶騙人的手法固不可取,但誘敵深入的出牌戰術,卻抓到了建立信任的竅門。這是我們可以細細體會的。   梅耶也介紹了幾種解決僵局的技巧,一樣也很好用。書中提到夫妻協議離婚,但雙方共同創建的園藝事業。因為大家都各持一半股份,兩人都想用最少的錢買下對方手上的股份,所以變得很棘手。這時該怎麼談?梅耶說後來他們採用了一個方法,將當事人分成兩個角色,一個是訂價人,一個是選擇人。訂價人負責擬定價格,選擇人則可根據訂價人的提議,選擇自己要當買方還是賣方。這時他們提出的價格都會相對合理許多。   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你切我

選」。兄弟兩人分蛋糕,哥哥切、弟弟選,或弟弟切、哥哥選,這樣切出來的蛋糕一般都會比較接近公平。這招本是古老的智慧,但是梅耶講起來卻饒有趣味。   還有一個女演員和傳播公司談薪資問題的例子。梅耶給的方案是:雙方分別開價,如果差距少於 15%,則以平均後的數字為最終薪資。如果大於 15%,就請公正第三方仲裁。   這種業界通稱的「棒球法」固然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其實還有另一種方法可以解題,那就是階梯法。薪資可以根據收視率的高低調整,先給一個價錢,然後根據收視率的高低逐漸上調(上樓梯)或逐次遞減(下樓梯)。這種方法通常被認為是在大家對未來不確定的時候,一個比較公平的解題方法。   讀談判書,不但要看,

還要想,要練。讀者在讀這本書時,不妨也試試看,不一定每個西方句型我們都能套用,但把它轉化一下,用我們自己習慣的語法表達出來,一樣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   所以我很願意把這本書,介紹給所有想進入談判研究殿堂的朋友。 劉必榮(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和風談判學院主持人) 前言 他們教我的事   不管是家人同事之間的紛爭也好,或者是和供應商、承包商、客戶、老闆、甚至是國稅局的人起了爭執,請先仔細回想一下當時吵架的情形。   當初的你是否覺得,對方只知一味固執己見,堅守舊有論點,拒絕接受新資訊?或者只會講些「你每次都……」「你就只會……」「你從來沒有……」等等以偏概全的指控?想一想,雙方是否為了逞口

舌之快,開始亂放狠話,或者是理智斷線,愈吵愈兇、愈吵愈大聲?   談判就是語言交鋒   在這場唇槍舌戰中,雙方盡其所能地維護各自立場,不願妥協,這當中有許多原因,有時候是為了維持現狀,有時候是據理力爭,有時候只是害怕改變,有時候則只是放不下面子。   為此,雙方都只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說對自己有利的話。沒把握的論點不提、不漂亮的話不講,從據理力爭變成為堅持而堅持,理性思考終究為主觀臆測所取代。畢竟,比起花時間了解,固執己見容易得多;比起支持接納,反對與拒絕簡單得多。   隨著戰火延燒,情況逐漸失控。當達成共識愈來愈遙不可及,意氣用事、互相反駁卻愈來愈容易。   或者有時候,會陷入一片靜默─這是

最難反駁的爭論。   本書的宗旨在於教導讀者如何不吵不鬧、不脅不迫、不恫不嚇、不威不武,輕鬆贏得每一次溝通。只要懂得手段、懂得技巧,打勝仗可以不用蠻力,也可以不用給對方難堪。   本書將教你如何不冒犯對方、又顧及雙方顏面地操盤談判,以自信優雅的姿態,輕輕鬆鬆,每談必贏。   談判之道,神祕而威力強大。不過在打敗別人之前,我們要先學會怎麼不把自己打敗。除了要懂得採取行動,更要懂得行動的技巧。   談判就像武術,而武術的精髓正在於以柔克剛,借力使力,達己目標,雖謂之柔,柔而不弱。   打勝仗的竅門不在咄咄逼人、也不在巧言令色、更不在滔滔雄辯。勝利的祕訣很簡單:因為不能意氣用事,所以要懂得情緒管理;

因為不能逃避情緒,所以要建立「共識圈」;因為要讓對方打從心裡認同,所以要建立情感連結;因為不能無理,所以要說之以理;既然要付諸行動才有意義,就得先達成共識才行。   每個人不管做什麼事情,背後都有其原因,而這些原因通常不理性、沒道理,甚至可能是潛意識在作怪。本書將帶領你剖析人性,讓你學會洞悉人心。   當你身處窮途末路,或是遭人否定、受人輕視、對方態度不好時,究竟該如何應對,本書也都一一詳述。讀完本書,你將成為談判高手,不達成共識絕不善罷甘休,不但能懂得如何應付只會為堅持而堅持的對手,更能自在面對讓你忍無可忍的敵人。   本書所傳授的,不只是克敵制勝的招數。只要學會了基本功,更能進一步學會讓事

業成功、生活美滿的人生技巧,可謂終身受用。   今時今日的世界重關險阻,我們面對的挑戰和往日也大為不同,不但溝通愈來愈難、歧見愈來愈多,衝突更是愈來愈棘手。為因應時代變遷,本書特別再版,增訂 3 個章節。   首先,態度強勢又懂得「暗黑招數」的人,總能為所欲為,除非你能對這種人視而不見,不然別轉台,我們特別新增一章教各位如何使出「暗黑招數」。一旦學成,不管遭人口出惡言、輕視打發或是受盡委屈,都能讓你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學會對方的技巧,過招時更能四兩撥千金。   再來,律師費愈來愈貴,碰上糾紛了究竟該如何自處?本書再新增一章,介紹各種便宜又省時的替代方案:調解、仲裁,或是所謂的協作法。這些方法隱

私性高,不用在法庭上開誠佈公,更能將事情進展掌握在自己手上。如果你有興趣成為專業調解人,我在調解人養成研討會中講授的基本技巧,本章也有詳細解釋。   最後,和地球另一端的人做生意的時候,該注意些什麼?不管是遠端溝通還是親臨現場,談判要成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非常重要。對方怎麼下決定、字裡行間有什麼弦外之音、雙方的文化鴻溝如何跨越,以及怎麼妥協、又是誰該妥協,這些問題都將在最後一章當中解答。如何說服不同文化的人、進行談判、調解衝突,本章一一羅列。   不過在我們開始之前,我想先介紹幾個人給大家認識認識。   /凱倫教我的事/  訂婚不訂婚,也是一種談判   「我和男朋友已經交往 6 年了,我覺得

是該結婚的時候了,可是他覺得還太早。」   當時我的第一本書才剛出版,第一次上電台節目,第一次接 call-in,這位凱倫小姐就在北加州五十多萬聽眾前,拋出這麼一個問題。主持人用幾句話打發凱倫,說我不是什麼感情專欄作家,然後掛了電話。   幾個禮拜後,我受邀至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的 MBA 課堂上演講,學生告訴我,我應該要回答凱倫的問題才對。可是緊接著在下一堂課,法學院的學生卻持相反意見。身為律師的我最了解,學法律的人不管什麼事都要和人持相反意見,只是我在此必須向同業後進說聲抱歉,我恐怕得和商學院的學生站在同一邊。   在各種人際關係當中,為達一己目的而起的爭論層出不

窮,私密如感情關係亦不例外。談判是現代人的基本技能,不只是領導階層或是商業人士的事。不管你是日理萬機的 CEO,還是聽命於人的小祕書;不管是你受萬人敬仰,還是默默無名;是要募款還是拉票;要升官發財還是獲得認同,還是像凱倫一樣,就只是想結婚,要達到目的,談判都是不可或缺的技巧。   /肯恩教我的事/  談判技巧能造福也能煽動   詐騙集團或頂尖律師、超級房仲或傳教高手,演講撰稿員也好、募款晚會主持人和心理學大師也罷,這些人,無論黑白善惡,都是我討教學習的對象。這些人也都有一個共同之處─每個人都是話術高手、影響力甚廣的大師。有了這群人,再加上我自己在法律界闖蕩的經驗,於是有了這本書。   「你其實

是在教我們怎麼操控人吧?」   肯恩是紐約地區的 call-in 聽眾,電話一接起來,劈頭就這麼說。   首先,這本書叫做「不動氣贏得每一次溝通」,不是《偷拐搶騙一百招》。   從前也有個紐約客名叫做艾爾.史密斯(Al Smith),是 1920 年代的紐約州長。當年禁酒的問題鬧得沸沸揚揚,我們來看看當年史密斯如何應對:   「你說的酒如果是指純真上的一抹汙點、貞潔上的一抹暗紅、疾病的溫床、心智的毒藥,以及多少破碎家庭與高失業率的幕後元凶,那麼我當然堅決反對飲酒。」   「但是你說的酒,如果是三五好友舉杯言歡的杯中物、是令人談話風趣的靈藥、是溫暖人心的火、使人快樂的歌、是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能

使幼有所長、殘有所養、老有所終,那麼我當然認為酒不該禁。」   各位會發現,本書所傳授的技巧,能載舟亦能覆舟,用之得當則造福人群,用之不當則蠱惑人心,煽動不義。   /隔壁桌金髮男教我的事/  裝沒事不能解決問題   我那天吃飯的餐廳,座位間距不大,很容易聽見隔壁桌的談話內容。   隔壁桌的金髮男子邊吃著鮪魚起司三明治和薯條,邊抱怨儀表板上的紅色警示燈老是不熄,身旁友人聽了以後,這麼建議他:「我看你只有兩個選擇,要嘛進廠維修,要嘛就拿膠帶把燈貼掉!」   長期也好,短期也罷,家庭、事業以及社會上的各種人際關係不可能不出問題。同樣的道理,人生道路上些許顛簸在所難免,而人性則始終無法擺脫衝突的狀態

。   一個問題要不要去處理,選擇全在於個人。你可以用膠帶把問題給貼掉,假裝沒事,幻想事情會自己解決。你也可以運用本書所傳授的技巧,想辦法讓人生的旅程更加順遂。   所以,找張舒服的沙發,為自己倒杯茶。放鬆心情,換個舒服的姿勢坐好。對了,這本書沒有表格、也沒有無聊的統計數字,畢竟旅程在資訊豐富之餘,若要玩得盡興,也要生動有趣才行。   數到三,我們一起出發。

臺灣行政執行組織與制度之政經分析,2001-2016-以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案件為中心

為了解決日本國稅廳詐騙的問題,作者王金豐 這樣論述:

各國有關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行政執行制度之選擇,乃基於其各該政經社文背景。臺灣作為一個大陸法系且發展上相對落後的已開發國家,政府本即肩負以法律規範人民權利義務關係之重責大任;而行政機關之任務,則係以有效率的公權力貫徹法律之規範,以維護社會秩序並實現公平正義。至於「人權保障」,在法制上應以「法律保留」及「法律優位」等「法治國原則」,加以規範;在執行實務上,則是透過復查、訴願及行政訴訟之方式,藉由行政機關之自我審查及司法權之最終審判,來落實對人權的保障。1998年行政執行法修正時,立法者企圖以將執行機關設置在法律人最多的法務部的方式,想要達到保障人權的目的,無異太過簡化問題的複雜性。其次,從比較制

度觀點來看,大陸法系的德國及日本之行政執行制度,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案件皆由原處分機關自力執行,美國的財稅案件也是由稅捐機關自力執行,則台灣為何不能由原處分機關自力執行?尤其是稅捐機關。且由於執行機關與移送機關的分立,造成了二者之間的齟齬及溝通、聯繫成本,對於行政效率的提升及義務人權益的保障,也都有負面的影響。再其次,在行政效能方面,行政執行處(分署)的執行績效確實比法院時代佳,但卻是以一定程度的限制或侵害人權為代價;在滯欠大戶案件的執行效率方面,也尚有進步的空間。換言之,執行分署基於其行政機關之本質,無疑在「企業化經營」及「績效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宣稱的組織目標,即

「落實公權力」與「人民權益之維護」,卻在其所建立及引以為傲的「績效評比」制度中,被邊緣化了,而且無法真正引導執行人員為了執行績效所採取之「資源利用行為」,即執行案件與執行手段之選擇。最後,本文認為如要落實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事件由行政機關自力執行之目的,即「提升行政效率」與「實現公平正義」,有關執行機關選擇之最佳方案,應係由原處分機關自力執行,次佳方案則是由財政部專責執行,因為大部分的應納金額來自稅捐案件;如要維持目前由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及其分署專責執行之制度,則應加強執行機關與移送機關之間的聯繫、合作關係。現行的執行績效評比制度也應調整其評分項目及比重,否則目前執行績效大部分來自小額案件的現象將

難以改變,滯欠大戶案件之績效也無法有效提升,外界仍然會持續批評執行人員「柿子挑軟的吃」,所謂「公平正義」云云,恐怕無法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