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化學物質清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既有化學物質清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寫的 高科技行業使用新興材料職業衛生危害性調查研究(POD) 和劉立文的 高科技行業使用新興材料職業衛生危害性調查研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化學品清單限8月底前補提報也說明:為掌握國內流通化學品種類及數量,並將其危害分級管理,勞委會1日表示,建置「國家既有化學物質清單」。即日起至8月底止,開放仍未完成化學物質提報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和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所出版 。

中山醫學大學 職業安全衛生學系碩士班 顏慶堂所指導 葉超仁的 勞工暴露於有機溶劑蒸氣在不同作業姿勢下濃度差異之研究 (2014),提出既有化學物質清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職業暴露評估、有機溶劑蒸氣、作業姿勢、分級管理。

最後網站关于印发《重庆市“十四五”清洁生产推行工作方案》的通知則補充:化学 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4.32万吨、0.18万 ... 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提升公共建筑能效水平。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既有化學物質清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科技行業使用新興材料職業衛生危害性調查研究(POD)

為了解決既有化學物質清單的問題,作者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這樣論述:

  高科技產品生命週期短暫,化學品危害資訊欠缺;總是以不完整的物質安全資料表權充,壓縮執行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的完整性。 近年來高科技行業使用新興材料,屢屢發生職業衛生危害問題,尤以氫氧化四甲基銨溶液(TMAH)造成重大死亡傷害為最;實有必要全面檢視高科技產業製程,使用新興材料危害特性,及合理風險評估流程,建立新興材料危害管理策略。   本調查研究共計蒐集積體電路與封裝製造6家、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及其關鍵零組件廠商7家、發光二極體5家及太陽光電3家等四項產業,共21家製程與廠務資料。蒐集積體電路26項製程、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及其關鍵零組件40項製程、發光二極體7項製程,及太陽能電池16

項製程,共計89項製程;新興材料危害化學物質物種分類,計有積體電路160個物種、薄膜液晶顯示器56個物種、發光二極體69個物種,及太陽光電40個物種,共計325個物種。再依使用新興材料危害特性,篩選所收集的化學物質及材料歸納成三個特定危害物質物種群組,為有機金屬,鹵化合物,及矽化合物,且發現有22種新化學物質尚未納入評估;研究並建議建立適當的風險評估及危害預防管理策略。   本研究結果建議,應組成新興材料危害風險評估小組,展開四項產業廠商評鑑輔導,建立合理風險評估流程;評估其風險偏高者,再做為化學品列管之探討。並建議配合國家化學品登錄評估與管制管理推動方案,及早建立國家既有化學物質清單、新化學

物質申報機制,與國家級危害物質安全資訊平台;透過政府及研究單位協助,要求供應商提供正確安全資訊;且評估建立危害物質安全資訊認證專業機構之可行性,以確立資訊之正確性。

勞工暴露於有機溶劑蒸氣在不同作業姿勢下濃度差異之研究

為了解決既有化學物質清單的問題,作者葉超仁 這樣論述:

目前職業衛生的暴露評估方法,主要在描述暴露濃度、暴露時間和頻率、暴露途徑、暴露人群多寡、物質特性與種類,以及測量或評估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然而忽略勞工作業姿勢或作業點高度的差異,可能造成評估暴露劑量上的誤差。現有的化學品分級管理的評估方法可能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評估項目中並沒有將勞工因作業姿勢,而造成有害物暴露濃度的差異納入評估範圍中。這樣的評估結果可能會錯估現場危害物質的實際濃度,嚴重的結果就是導致工作場所中潛藏著高危害區域,增加職業災害或職業病的發生率。本研究目的在評估勞工暴露於有機溶劑蒸氣之作業環境下,因作業姿勢不同所產生的暴露濃度差異,並且加入通風措施條件進行相互比較。除了探討影響危

害物質散佈狀態的原因,最後將討論結果與現行化學品分級管理評估方法項目進行比對,針對現行制度或方法之不足的部分提供相關建議。本研究以採樣腔模擬勞工在不同條件下,有機溶劑蒸氣之暴露評估,設計規劃包含有通風和無通風、坐姿和站姿等四組操作條件。選擇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苯及二甲苯等六種具有揮發性的有機物質做為測定對象。以個人式空氣採樣泵進行採樣,樣品以GC/FID進行分析。本研究證明通風措施確實能改善作業環境空氣品質,以坐姿作業而言,有通風和無通風條件下的有害物濃度差異在3到9倍,在站姿作業下有害物的濃度差異也有2倍至3倍的濃度差距,因此目前的分級管理模式將通風措施納入評估項目中是正確的。

針對勞工作業姿勢相對於有害物暴露的評估結果,證明在無通風和有通風的環境下,坐姿的有害物暴露濃度均高於站姿。在無通風條件下坐姿的暴露濃度大約為站姿暴露濃度的4倍到7倍之間,在有通風條件下,坐姿的暴露濃度大約為站姿的1.5倍。本研究建議在未來化學品分級管理評估項目中,應該要將作業姿勢所產生的暴露差異納入評估範圍內,避免錯誤的評估方法造成勞工持續暴露於超出容許濃度標準的有害環境下作業而不知。關鍵字:職業暴露評估、有機溶劑蒸氣、作業姿勢、分級管理

高科技行業使用新興材料職業衛生危害性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既有化學物質清單的問題,作者劉立文 這樣論述:

  高科技產品生命週期短暫,化學品危害資訊欠缺;總是以不完整的物質安全資料表權充,壓縮執行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的完整性。 近年來高科技行業使用新興材料,屢屢發生職業衛生危害問題,尤以氫氧化四甲基銨溶液(TMAH)造成重大死亡傷害為最;實有必要全面檢視高科技產業製程,使用新興材料危害特性,及合理風險評估流程,建立新興材料危害管理策略。本調查研究共計蒐集積體電路與封裝製造6家、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及其關鍵零組件廠商7家、發光二極體5家及太陽光電3家等四項產業,共21家製程與廠務資料。蒐集積體電路26項製程、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及其關鍵零組件40項製程、發光二極體7項製程,及太陽

能電池16項製程,共計89項製程;新興材料危害化學物質物種分類,計有積體電路160個物種、薄膜液晶顯示器56個物種、發光二極體69個物種,及太陽光電40個物種,共計325個物種。再依使用新興材料危害特性,篩選所收集的化學物質及材料歸納成三個特定危害物質物種群組,為有機金屬,鹵化合物,及矽化合物,且發現有22種新化學物質尚未納入評估;研究並建議建立適當的風險評估及危害預防管理策略。本研究結果建議,應組成新興材料危害風險評估小組,展開四項產業廠商評鑑輔導,建立合理風險評估流程;評估其風險偏高者,再做為化學品列管之探討。並建議配合國家化學品登錄評估與管制管理推動方案,及早建立國家既有化學物質清單、新

化學物質申報機制,與國家級危害物質安全資訊平台;透過政府及研究單位協助,要求供應商提供正確安全資訊;且評估建立危害物質安全資訊認證專業機構之可行性,以確立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