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北市 中醫 師 公會 會員 名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公會成員 - 新北市汽車貨運商業同業公會也說明:第四屆監事芳名錄. 施建仲. 常務監事-施建仲. 簡介. 北祥交通關係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柏震. 監事-吳柏震. 簡介. 元通貨運有限公司元豪通運有限公司總經理.

國立陽明大學 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王文基、雷祥麟所指導 張嘉芮的 道地藥材的東亞移轉:台灣當歸的興起與科學爭議,1957-1972 (2014),提出新 北市 中醫 師 公會 會員 名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當歸、道地藥材、生藥學、冷戰、中藥材貿易、藥用植物栽培。

最後網站會員名錄 - 社團法人新北市中醫師公會則補充: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板新路107號3樓 電話:02-2964-6009 傳真:02-2956-3878. 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 北市 中醫 師 公會 會員 名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道地藥材的東亞移轉:台灣當歸的興起與科學爭議,1957-1972

為了解決新 北市 中醫 師 公會 會員 名錄的問題,作者張嘉芮 這樣論述:

從明清開始,中藥材一直是台灣與中國大陸間重要的貿易商品。戰後國共對立時期,中藥材是台灣政府唯一准許進口的「匪貨」。為減少外匯流失、降低對中國藥材的依賴,政府鼓勵進口他國藥材、提倡藥材在地栽培。中醫常用的當歸,就是其中之一。然而,中醫用藥講究「道地」,來自原產地的「道地藥材」,被認為是最有價值的藥材,品質、藥效最好。日、韓進口,以及台灣栽種的「省產當歸」,能不能取代中國「道地」當歸,是1960年代台灣當歸進口與栽培爭議的焦點。本研究以文獻資料為主,訪談為輔,從當時台灣中藥科學研究及其社會技術網絡、中醫「道地藥材」概念,以及藥材知識與價值的政治切入,對上述爭議進行分析,企圖了解對當時行動者而言,

何謂「道地」、有價值的藥材。本研究發現,在政治情勢、經濟考量與國族認同等因素影響下,歷史上日、韓傳統醫學曾發生「道地藥材」的轉移,中國藥材不再是最有價值的藥材。1960年代中國、日本、韓國的當歸植物品種皆不同,台灣生藥學家透過比較建立起日本種當歸的價值,並據此創造了「省產當歸」,但上市時卻遭中醫藥界批評「不道地」,被中藥市場淘汰。當歸藥材的價值不只取決於產地和品種,也關乎加工方式、感官特質、臨床藥效,更涉及了當歸進口與栽培相關群體的競爭與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