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 水果 嘉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新興 水果 嘉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郭信厚寫的 台灣經濟作物圖鑑(依照12大經濟用途分類,收錄在台栽種歷史與新興保健作物) 和王御風,黃于津的 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貓頭鷹 和玉山社所出版 。

萬能科技大學 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研究所 林麗惠所指導 朱瑞敏的 黃晶果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與在化妝品應用之研究 (2021),提出新興 水果 嘉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黃晶果、多醣體、萃取物、抗氧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園藝學系所 張哲嘉所指導 邱仕寬的 ‘台農七號-早大荔’荔枝開花結實特徵與改善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台農七號-早大荔’、單一花序兩波偏雌花、偏雌花品質、子房直徑、子房壁細胞數、果實大小、側花序、短截花序、單穗產量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興 水果 嘉義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興 水果 嘉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經濟作物圖鑑(依照12大經濟用途分類,收錄在台栽種歷史與新興保健作物)

為了解決新興 水果 嘉義的問題,作者郭信厚 這樣論述:

台灣第一本專門探討經濟作物的圖鑑, 帶你認識這群台灣人曾經賴以生存的重要植物與它們的故事。 ※好評推薦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柯志明 國立嘉義大學園藝學系教授/黃光亮    ◎國內第一本關於經濟作物的專門圖鑑 ◎「台灣自然圖鑑」新書系,以友善閱讀的加大版面與篇幅,收錄各種植物的詳細特徵。 ◎防水書套讓本書不怕風吹日晒雨淋,家中戶外都適合使用。   本圖鑑收錄了179種台灣史上赫赫有名的經濟作物,包括最具前瞻性的的生物燃料作物與綠肥植物,還有一些在現今較少聽聞、使用,但極富經濟價值或歷史意義的作物,它們的植物種類、特性以及在這個島嶼上的故事。  在台灣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經濟

作物有上百種,有些一直存在於台灣人的集體記憶裡,好比:茶、樟樹、甘蔗、菸草、香蕉等;有些則是具有特定的歷史意義,但已逐漸被人遺忘,或是轉為其他用途的作物,像是百多年前為台灣第三大出口產業:藍染的原料作物「馬蘭」,昔日恆春三寶之一的「瓊麻」,以及現在多以食用為主,但早年卻是以纖維出口聞名的「鳳梨」等,都曾經在台灣人的生活中占據極為重要的位置。  此外還有一些原本不特別受到矚目,但因為近年健康觀念的改變或科學的新發現,而重新成為市場中炙手可熱的明星作物,像是被命名為「Noni諾麗果」的保健食品檄樹,近年被譽為「超級食物」的紅藜麥等,在書中對其引進的來龍去脈,以及作物本身的特性與營養價值,都有詳盡

的介紹。以科分類,介紹這群在台灣歷史中,人們以各種形式賴以生存的一群成員。 本書特色包括: 一、收錄179種台灣最重要、常用及具有高度經濟價值的作物,除了詳盡介紹其辨識特徵外,更附有經濟產物照片,透過專文與實物,詳細分析、介紹其經濟價值何在。 二、以400多幅去背照片,完整呈現花、葉、莖、根、果等特徵,並以拉線圖說標出辨識重點,令讀者一目了然。 三、具有直覺性速查、科別、學名三種檢索方式,可依需求選用,查閱方便。 四、專文剖析台灣從原住民時期、荷據、明鄭、清朝、日據乃至今日,台灣經濟作物發展的歷史,並介紹經濟作物的定義、分類,對人類影響甚鉅的作物種類等等,快速讀懂經濟作物在本土與世界

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黃晶果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與在化妝品應用之研究

為了解決新興 水果 嘉義的問題,作者朱瑞敏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一種在台灣名為黃晶果(Pouteria caimito或Abiu)的果實萃取物之抗氧化能力及黃晶果多醣體的保濕能力;目前在台灣並無相關的研究報導。實驗主要是利用其果實的果皮與果肉,分別採用兩種不同的乾燥方式(熱風乾燥與新鮮樣品)以及三種不同極性的溶劑(乙酸乙酯、95%乙醇和純水)進行浸泡萃取;進而分析不同的乾燥方式與不同溶劑萃取,所得到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之間的差異性。實驗分成兩部份進行,第一部分為抗氧化能力測定與成分分析;分別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測定、黃晶果總多酚含量及多醣體濃度分析。第二部分則是將選出之三組抗氧化能力最佳的黃晶果萃取物應用於手工皂產品中,並進行手工皂物理性質

之評估,包括pH酸鹼度測定、硬度測定、重量減少測定、水分含量測定、起泡力測定、表面張力測定和適肌性測定。另外還測定了多醣體之保濕能力等項目。研究結果表明,黃晶果各萃取物的產率,以溶劑乙酸乙酯浸泡的黃晶果萃取物,無論是果皮或果肉,產率都是最低的;整體來說,萃取部位則是果肉產率優於果皮。透過DPPH自由基清除試驗測定抗氧化能力,以果皮部分為最佳;溶劑方面則是以純水的表現為最差;本研究以熱風乾燥與新鮮樣品的兩種方式萃取,探討抗氧化能力的差異性,結果顯示兩者無太大的差別。在總酚含量分析中,果皮依然比果肉優良,於溶劑乙酸乙酯而言,整體表現是最差的。黃晶果多醣體濃度分析所得結果,則是果皮的多醣濃度遠比果肉

高。在黃晶果多醣體保濕能力的實驗當中,以果皮為主,結果顯示10%的黃晶果多醣體具有不錯的保濕能力。本次實驗的配方皂進行多項物理性質測定評估之結果,不難發現此次配置的配方皂,經過pH值、硬度、耐用度、清潔力、起泡力與適肌性測定結果,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收穫;基本上是一塊品質兼顧的手工皂。通過研究發現,黃晶果浸泡三種不同的溶劑之萃取物,實驗結果顯示皆不相同,根據以上探討可推知,只用一種溶劑不足以萃取植物中全部的抗氧化化合物,必須進行多種溶劑萃取,才可在不同溶劑中萃取出不同的抗氧化物質。而黃晶果的果皮萃取物,有較優良的抗氧化能力,可應用於保濕抗老的化妝品當中,進而達到將農產品和化妝品做有效的結合,促進經

濟發展。

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

為了解決新興 水果 嘉義的問題,作者王御風,黃于津 這樣論述:

  它是熱帶地區最廣為人知的水果,金黃色澤、酸甜滋味更是讓人難忘的南國風情。經過加工的鳳梨罐頭,更曾是臺灣出口貿易的重要貨物。打開金屬罐,從一顆水果的產業變化,看到臺灣經濟的一段歷史。   日治時期,由於罐頭製造技術的引進,原本保鮮期不長,只能用來鮮食、佐菜的鳳梨果實,能夠被做成罐頭飄洋過海送到海外消費者的手上,而有了更高的經濟價值。本書作者從技術、政策、臺日商業文化的差異這三個主題進行分析,講述了臺灣鳳梨罐頭產業的起源、興盛,與產地的轉移。這段產業發展的過程,也是當時臺灣經濟的縮影。重新認識這段歷史,認識這片土地的發展,喚醒心中對於鄉土的記憶與情感。 名人推薦   

戴寶村(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秘書長)   官青杉(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園藝系 副研究員) 本書特色   ◎它,曾經是台灣重要的農產出口品項!   ◎從新鮮水果到鐵皮罐頭,密閉封裝的金黃香甜是臺灣殖民歷史中必須認識的一頁。   ◎這顆頂著尖刺葉片,有著酸甜香氣的金黃果實,可說是完完全全由洋水果,成功華麗轉身變成土生土長的臺灣種。     ◎當酸甜可口的熱帶果實,碰上現代化的製罐技術,為了成就一罐能夠長途運送的好滋味,整個鳳梨產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從挑選品種、選擇產地、改善種植農法,到加工廠的設立、產品出口,臺灣鳳梨產業的演進史,則讓我們見證一個外來水果在臺灣落地生根

且發揚光大的成長歷程。  

‘台農七號-早大荔’荔枝開花結實特徵與改善之研究

為了解決新興 水果 嘉義的問題,作者邱仕寬 這樣論述:

‘台農七號-早大荔’為備受矚目之新興荔枝品種,具有果大、早熟與花芽易誘導的優點,在氣候變遷與暖冬氣候下仍可經濟生產,但易有單一花序產生兩波偏雌花(two-sequence female flowers within an inflorescence)並導致同一花序有兩波異熟果實的情形發生,然其發生頻率、強度與對果實生產影響之研究極為缺乏。此外,‘台農七號-早大荔’雖為豐產之品種,但偶爾仍出現結實不良之情況,尚待克服,以發揮其品種特性。有鑑於此,本研究於2019至2021年以彰化芬園地區楊氏之6-7年生‘台農七號-早大荔’植株為材料,進行下列三個試驗:(1)單一花序兩波偏雌花對‘台農七號-早大

荔’著果、果穗產量及品質之影響;(2)偏雌花品質對‘台農七號-早大荔’兩波果實大小之影響與(3)短截花序對‘台農七號-早大荔’花序結構、著果、果實品質及產量之影響。試驗一於2020及2021年重複兩次,於花序發育時標定40植株,每株10花序,共400花序,調查調查單一花序第二波偏雌花發生率;其次標定100或180花序(2020年為180,2021為100),區分為單波或兩波偏雌花花序調查偏雌花位於二出聚繖小花序(cyme)上之著生級數及單一花序兩波偏雌花對著果、果穗產量及品質之影響。試驗二首先於2019年調查同一花序上兩波偏雌花品質(鮮重)之差異及對果重之影響,2020年則自不同花序中同時盛開

之第一波與第二波偏雌花取樣,以摒除發育期氣溫之影響,調查偏雌花品質(鮮重、直徑、細胞數)及對兩波果實大小之影響。試驗三於2020及2021年進行兩次重複試驗,於花序發育之花枝軸分化期(inflorescence elongating and branching stage),短截花序主軸(inflorescence heading back)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探討對開花與果實生產之影響。試驗一結果顯示,2020年有23%花序發生第二波偏雌花,2021則為10%,其發生率之不同,可能與二出聚繖花序發育之差異有關,2020年在二出聚繖花序上可見5級結構,2021則多見4級。單一花序中第二波偏雌花

均著生於二出聚繖花序上第一波偏雌花著生後之3級位置,第一波偏雌花著生級數亦影響第二波偏雌花發生率,若第一波偏雌花著生之級數越低(較早開花),則第二波偏雌花發生率則越高。單波與兩波偏雌花花序兩年間偏雌花數、著果數與單穗產量皆無顯著差異(P≤0.05%),因此第二波偏雌花並未提高著果數與產量;惟單波偏雌花花序與兩波偏雌花花序之第一波之果實均大於第二波,然三者之焦核率、可食率與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均無差異。兩波偏雌花花序中第二波偏雌花發生度與第一波偏雌花後第3、5、7、9週留果率相關性低(R2 <0.3),且單波偏雌花花序與兩波偏雌花花序總著果率無差異,顯示第二波偏雌花之出現應不影響第一波果實的留果

,若不生產第二波果實則可於採收後疏除即可。試驗二結果顯示,2019年兩波偏雌花花序之第一波偏雌花盛花時鮮重即較第二波為高(P≤0.05%),並產生較大之果實。2020年與第一波偏雌花同日盛花之第二波偏雌花,自盛花時之鮮重、子房直徑、子房壁細胞層數、細胞數指數(Cell number index)皆小於第一波之,但兩者果皮發育、果實生育曲線、生長量呈現相同之模式與幅度,最終亦產生大小相異的果實,而兩波共存果穗上之兩波果實鮮重亦以第一波大於第二波,顯示‘台農七號-早大荔’之兩波果實大小之差異也可能來自初始偏雌花品質不同所致。試驗三結果顯示,於花序發育之花枝軸分化期短截花序主軸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可

促進保留花序主軸下方之分枝與側花序之發育,其結果枝上強壯側花序數、偏雌花數均較對照組為高(P≤0.05%);二者之著果率雖無差異,但短截者卻能因較高偏雌花數而有較高的留果數及產量,且處理間之盛花期、果實性狀、品質與採收期皆無差異,顯示本處理可為未來改進荔枝開花、著果期間果園栽培管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