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 絨毛娃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新竹 絨毛娃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邱淳孝寫的 闇黑情緒:接納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會更茁壯與強大 和夏莉法‧奧本海默的 地球上的天堂:華德福幼兒教育經典入門書,全方位感官教育發展(華德福教育100周年紀念增訂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寶瓶文化 和小樹文化所出版 。

世新大學 性別研究所 羅燦煐所指導 陳雛鳳的 圖畫書兒童性侵害之再現研究 (2017),提出新竹 絨毛娃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兒童性侵害、圖畫書、父權體制、儒家文化、性別刻板印象。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王欣宜所指導 吳易眞的 多媒體融入幼兒園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實施之行動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多媒體、性別平等教育、幼兒園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竹 絨毛娃娃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竹 絨毛娃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闇黑情緒:接納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會更茁壯與強大

為了解決新竹 絨毛娃娃的問題,作者邱淳孝 這樣論述:

  我們每一天,   甚至無時無刻都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但身處在華人文化裡,   我們每個人都壓抑得很完美。   ●【特別企劃一】25個因應暗黑情緒的方式   ●【特別企劃二】降低自我傷害的5個練習   ●【特別企劃三】我的親友不願意去諮商,怎麼辦?   「大家都以為我很可愛、很友善,   但大家都不知道,其實我心裡面常常有一些非常糟糕的想法……   我在心裡面想著要殺死我爸爸大概有十次以上……   我常常想著某個討人厭的同事,恨不得他失敗,但我表面上還是會笑臉迎人……   或因為一件小事,我覺得自己最爛、最糟糕,沒有任何人會喜歡我……   我覺得這樣想的自

己,非常糟糕,而我停不下來……」   你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你沒有錯。而且,你是正常的。   華人文化習慣用「恥感」教養孩子:   當孩子受傷、哭泣,大人常說:「羞羞臉,哭成這樣,再哭就沒人要囉!」這讓孩子不但無法認識情緒,更會否定情緒,甚至一再內化,將自己的情緒貼上負面的評價與標籤,特別是暗黑情緒。   你也會這樣嗎?   ‧「我太憤恨了,但我不能表現出來,不然別人會覺得我很難搞啊。」   ‧「我竟然嫉妒我的好朋友?我怎麼那麼小心眼?!」   ‧「我真的很討厭他,我默默在心裡詛咒他一千遍,怎麼辦?我好邪惡!」   ‧「我一直哭,停不下來。我太沒用了,我好糟

糕。」   當你心裡滋生一些暗黑情緒,你是否總習慣性地質疑與指責自己?但那就像是你身體已經受傷,卻仍往傷口上撒鹽般殘忍。因為暗黑情緒除了提醒你辨識當下的危險或需要外,更大一部分,可能是來自久遠以前你心裡所埋藏的傷,或是原生家庭不適切的教養模式……暗黑情緒下的傷口,需要你上藥、包紮;暗黑情緒下的你,需要你疼惜與擁抱。   曾見過數以百計個案的邱淳孝心理師,也曾在青少年時期,走過一段被暗黑所圍困的憂鬱、痛苦日子。他曾藉著咬自己,以度過那段煎熬,而鏤刻在血液裡的孤寂與無助,他未曾遺忘,因此本書的書寫,他期待是一道光,照進每個人心裡的荒蕪,以及讓內心荒蕪的人理解,你並不孤單。   正面情緒,幫助

我們「向外」與人連結;   而暗黑情緒,幫助我們「向內」更深地認識、療癒自己。   這份認識,能讓你更自在與強大。 本書特色   重要行銷資料:   ◎「還記得在某一次的課堂上,我經歷了一場對我來說攸關重要的心靈手術。當時的心理劇導演賴念華老師,一開始用了各式各樣的方法,試圖去接觸我的情緒,但我都像喝醉,還是迷路一般:「不知道欸,就沒有什麼感覺……」後來,賴念華老師在某個關鍵點問我:「你一直都是這樣子的嗎?讓自己沒有感覺……」   在那一瞬間,我首先感覺到自己的胸口熱熱的,眼眶濕濕的,但我不知道我怎麼了,也無法真的掉淚。   有一股能量往上衝,但我又本能性地把這股能量往下壓。那種難以

言喻的感覺,讓我有點興奮,但更多的是因為陌生,所以害怕。   帶著這些無比混亂的感覺,接著,我用盡我全身的力氣,從喉頭擠出一點點的聲音說:「對……」   在講出那個「對」字之後,我內在好像有些什麼我說不清楚的東西,變得不太一樣了。我可以感覺到我的內在,原本有著厚厚一層包裹住我的情緒隔絕保護罩,那個保護罩終於裂開了一點點的縫隙,透進了一絲絲的光線與空氣。   在賴念華老師挑戰我的那個當下,我感覺到很深地被懂、被穿透、被挑戰:「原來是我自己,讓我自己沒有感覺的。」   好像有一些枷鎖、封印,在那一瞬間,慢慢地開始「剝落」……   還記得那天下課後,大約是黃昏五、六點,我走到常吃飯的118

巷美食街。我第一次真正地「聽見」旁邊店家的叫賣聲,以及「聞到」撲鼻而來的炒飯味道,開始「感覺到」原來有微風輕拂過我的臉龐,我開始可以感覺到我「正在呼吸」。   在那當下,我非常非常感動。我很清楚地意識到,那一刻,在我心中浮現一個清楚的念頭是:「原來,這就是活著的感覺嗎?」──邱淳孝心理師 名人推薦   ◎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撰推薦序。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周慕姿(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齊聲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好評推薦   ◎「很多時候,我們已經本能的採取了自我保護的措施來面對海嘯般的暗黑情緒,如邱心理師所提的「隔絕」,但這樣的

方式,也有可能是另一種問題的根源,而這些源自過去傷害所產生的傷疤,也在本書中得到了很好的處理。」──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   ◎我們內在有個恐懼是,如果不表現出那個「好」的樣子,而壓抑下那些見不得光的暗黑,我們就是不好的,我們就不會被接受。但你所恐懼的陰影,會在你否認、壓抑、累積了之後,某一天回過頭來找你,甚至用爆發的方式反噬,毀滅登場。尤其是,那些自己覺得見不得人的「暗黑情緒」。   ◎本書不是教你戰勝暗黑情緒,而是請你去牽起暗黑情緒的手,聽聽它要告訴你些什麼。暗黑情緒裡或許埋藏著久遠以前的傷,以及很多的情緒起初是為了保護你而產生,你的聆聽、接納與陪伴,能讓暗黑情

緒成為你生命中很大的力量。    作者簡介 邱淳孝   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與心理師。   台灣大學心理系、國北諮商所畢業。現為亞洲存在主義無結構團體「講師組」成員(全球僅有18位成員)。   現專職於心曦接自費個案。服務形式有個別諮商、伴侶/家族諮商、無結構團體諮商。   專長:親子議題、情緒困擾、關係議題、團體動力、性別議題、性諮商、阿德勒心理學。   曾任天使心團體帶領者;喬治高職、開平餐飲輔導員;成德國中、陽明高中擔任輔導老師;中崙諮商中心、台大心輔中心、楊孟達身心科診所擔任諮商心理師。   也曾於公視、大愛節目擔任心理專家,並曾於新竹教育中心、台東地方法院、三重郵局

、純青基金會、空軍台北大隊、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以及各高中職、大學等擔任講師,並於失戀花園、康健等網路平台撰寫文章。   著有《與孩子,談心》、《曖昧:我們之間,是愛嗎?》(電子書)。   熱愛工作,熱愛生活,並力求工作與生活平衡,對探索人性充滿好奇與熱情。   臉書粉專:邱淳孝諮商心理師    www.facebook.com/sincerepika/   【特別企劃一】25個因應暗黑情緒的方式 009 【特別企劃二】降低自我傷害的5個練習 018 【推薦序】暗黑情緒,可能是源自過去的傷害/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 022 【自序】原來,這就是活

著的感覺嗎? 027   第零章、序 第一節、暗黑情緒,如影隨形 042 第二節、雖然暗黑,卻很真實 045  第三節、面對暗黑情緒,才不會被反噬 048   第一章、情緒的重要觀念 第一節、化「暗黑情緒」為友──負面情緒的重要 052 一、沒有所謂的「負面情緒」 053 二、負面情緒的功能  054 第二節、華人文化緊箍咒  057 一、以和為貴  058 二、集體主義──關係至上  068 三、用「恥感」訓練孩子  071 第三節、情緒能量守恆定律──壓抑的情緒,不會真的消失 073 第四節、面對自己的情緒,是自己的責任  077 第二章、情緒七宗罪 第一節、憤怒  087 一、憤怒的

本質──敵意vs.破壞性 088 二、憤怒的功能──護衛軍  091 三、憤怒,反而讓我們更親密  096 四、憤怒的變形  098 五、除了憤怒,其實還有……  103 六、如何面對自己的憤怒 111 第二節、憂鬱  116 一、憂鬱症與憂鬱  117 二、憂鬱=不愉快+對過去自己的負向評價  119 三、過度的憂鬱──變相的自我傷害  120 四、憂鬱為什麼這麼難擺脫?──肯證偏誤、情緒關連記憶、反芻性思考  129 五、憂鬱的目的  134 六、如何與憂鬱共處? 136    第三節、焦慮  140 一、焦慮幫助我們提前做準備  141 二、焦慮的心理機制──不愉快+對未來的負向預期 

142 四、焦慮的上癮循環圈  145 五、如何應對自己的焦慮?  150 第四節、羞愧與罪惡  159 一、羞愧感  160 二、罪惡感  161 三、從羞愧到罪惡  162 四、羞愧感讓情緒「暗黑化」  168 五、如何應對羞愧感與罪惡感?  169    第五節、絕望  173 一、絕望等級  173 二、習得性的無助感  174 三、絕望的好處  179 四、怎麼面對絕望?  182 第六節、羨慕與嫉妒  188  一、羨慕與嫉妒的異同  190 二、羨慕、嫉妒、「恨」──情緒暗黑化的來源  194 三、如何善用羨慕與嫉妒  198 第七節、恐懼  207 一、恐懼的內涵──天生內建的

避險機制  208 二、恐懼的生理機制  209 三、恐懼的分類  211 四、恐懼──改變最大的敵人  217 五、如何克服恐懼?  221 第三章、潘朵拉的盒子──情緒隔絕的機制 第一節、情緒隔絕概述  234 一、自我保護的保險絲  234 二、情緒隔絕是有用的  235 三、超出「容納之窗」  237 第二節、情緒隔絕的方式  240 一、斷電──感覺不到感覺  240 二、否認感覺──無法辨識或不想承認自己的感覺  242 三、不讓自己停下來──工作狂、喋喋不休、焦慮型媽媽  245  四、延宕反應  246 第三節、隔絕情緒的風險與代價  249 一、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  24

9 二、失去應對挑戰的能力  250 三、壓抑之後的反彈  251 四、「說」不出來的,就會用「做」的  255 第四章、暗黑情緒的延伸──為何人性中有這麼多的「惡」? 第一節、自殺  261 一、自傷不等於自殺  262  二、自殺  265 第二節、暴力  268 一、家庭暴力  269 二、衝動控制障礙:把「壞」投射出去  212 第三節、罷凌  274 一、尋找代罪羔羊  274 二、團體的情緒出口、創傷的承載者  275 三、因未知而恐懼  277 四、總結:創傷傳遞的過程  278 第五章、情緒急救手冊 一、拒絕失控的正向思考  282 二、請無條件接納自己的情緒  284 三

、有意識地轉移情緒──模式中斷法  285 四、痛苦承受力──降低自我傷害的五個練習  290   【特別企劃三】我的親友不願意去諮商,怎麼辦?  310     【特別企劃一】   25個因應暗黑情緒的方式   當我憤怒,怎麼辦?   對於「害怕憤怒」的人:   ‧能說,就不會做。   ‧練習憤怒,增加戰鬥經驗。        壓抑憤怒,反而會讓憤怒變成帶有毀滅性的行為,因此練習合宜地用語言表達憤怒,藉此樹立你的原則與界線,反而能讓別人懂得尊重你。   對於時常被憤怒控制的人:   ‧保持憤怒──但降低破壞性,保持關係。   ‧完成憤怒的目的──自我保護,減少衝動。       

 憤怒是好的,憤怒裡的「破壞性」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所以若你時常被憤怒控制,你需要優先管理「傷害對方」、「同歸於盡」的衝動,這樣,才能保護自己,以及保護那些你愛的人。   當我憂鬱,怎麼辦?   ‧停止反芻式自我傷害。   ‧微調「月亮」與「太陽」的比例。   ‧接納自己現在的狀態。   憂鬱的核心是反覆地「自我虐待」,也就是向內的「自我攻擊」:拿鞭子的人是自己,被鞭打的人也是自己。   因此接納現在這個不完美、讓自己不滿意的自己。提醒自己,除了最糟糕、災難的部分之外,還有其他的「例外」,這能有效幫助你面對憂鬱。   當我焦慮,怎麼辦?   ‧打破自己的焦慮上癮循環。   ※尋找「

刺激源」。   ※替代行為。   ‧學習「不用腦」──「活在當下」。   ‧讓自己「不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培養自信。   ‧將焦慮視為「興奮」。   焦慮最惱人的部分是具有「成癮性」,你以為當你焦慮地做好萬全準備,就不會失敗、不會失控,但這反而讓你被焦慮折磨,卻又離不開焦慮。   因此面對焦慮的關鍵,在於打破內在這個「必須完美」的信念與循環,用更具有建設性的方式面對未知。   當我羞愧與罪惡,怎麼辦?   ‧從「羞愧」移動到「罪惡」。   ‧知恥,但不羞愧。   ‧承擔能承擔的,接納改變不了的。   罪惡感推動我們補償與修復,羞愧讓我們想把自己藏起來。因此面對羞愧與罪惡最具有建設性

的方式,就是「承擔起責任」。讓新的自己,慢慢更新過去那個不滿意的自己。   當我絕望,怎麼辦?   ‧區分憂鬱與絕望的不同。   ‧當你放棄──打敗自己的,其實是你自己。   ‧願意努力面對的你,本身就是有價值的。   ‧尋找「例外」經驗。   絕望讓人逃避、退縮,陷入一個絕望的孤島。然而「習得性的無助感」,雖迴避了失敗與挫折,但也讓你失去了改變的機會。   記得:「可以被打倒,不要被打死」,只要站起來,比倒下來多一次,那就會讓你的人生有未來與新的可能性。   當我羨慕/嫉妒,怎麼辦?   ‧將投射出去的力量,收回自己身上。   ※直問內在恐懼。   ※減少把自己放上「比較」的機會

。   ‧用羨慕超越自己,用嫉妒建設關係。   ‧適當區分「想像」與「真實」。   ‧表達「脆弱」與「連結」,而不是「攻擊」與「控制」。   羨慕與嫉妒的對象往往是「別人」,但羨慕與嫉妒的核心,其實與自卑感及自我價值有關,因此把重心回到自己的匱乏感,用羨慕超越自己,用嫉妒建設關係,你更能感覺到你的成長與力量。   當我恐懼,怎麼辦?   ‧區分「想像」與「真實」的恐懼──恐懼循環的四個階段。   1.過度想像。   2.恐懼的反撲:搜尋線索。   3.癱瘓或加速失敗。   4.恐懼的根源:第一個記憶。   ‧直面恐懼   1.思考最糟糕的結果,但不被其控制。   2.挑戰自己的害怕──

100天恐懼挑戰計畫。   3.洪水法與系統減敏感法。   4.小結──訓練你的恐懼肌肉。   ‧改編你恐懼的故事。   ‧增加自信──練習自我肯定。   恐懼是因為未知,有許多想像,就像恐怖箱在揭曉謎題之前,最令人害怕,殊不知那只是一隻無害的絨毛娃娃。   所以克服恐懼的方式,就是直面你最害怕的事情。透過嘗試與冒險,你才能感受到,其實你擁有面對恐懼的力量!   【特別企劃二】   降低自我傷害的5個練習   1.高強度有氧運動。   根據科學實證研究,運動會分泌腦內啡與多巴胺,直接改變你的大腦狀態。高強度有氧運動更能讓你正當地宣洩能量,恢復身心平衡。   2.深吸慢吐。   呼吸

也同樣能直接改變生理機制,降低壓力皮質醇,啟動放鬆的副交感神經。然而,呼吸的重點不在於「深」,而在於「慢」。當你放慢速度,把重心回到身體感官,自然可以得到深刻的「平靜」。   3.替代自我傷害的其他發洩。   ※握冰塊。   ※用橡皮筋彈自己、用指甲掐自己。   ※「畫出」自己的傷口。   ※不與他人互動的情況下,發洩對人的不滿。   ※用力地哭。   自我傷害許多時候都是「衝動行為」,事後會帶來後悔。因此若用一些替代自我傷害的其他發洩,讓自己不留下永久性的傷害,或引起自責與羞愧,能有效度過「自我傷害的危險高峰期」。   4.數數。   轉移注意力是處理情緒的方法之一,然而若用電視、手機

等高強度的刺激,有時反而會有被影響與擾動得更厲害的風險,因此,透過「數數」轉移注意力,讓一切簡化,反而能夠更純粹地幫助你安定下來。   5.誘發感官。   ※視覺。   ※聽覺。   ※味覺。   ※嗅覺。   ※觸覺。   ※正念──從一顆「葡萄乾」開始   當你還是個嬰兒時,不會說話、不會思考,你就已經用你的感官,在與世界連結。所以透過誘發不同的感官,能夠幫助你回歸身體最原初的感官力量,找回你與自己身體的連結。 推薦序 暗黑情緒,可能是源自過去的傷害/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   多年前曾看過一部由皮爾斯.布洛斯南和蘇菲.瑪索主演的007系列電影《縱橫天下》(

The World Is Not Enough),其中有一個反派角色,相當的引人注意,因為他全身沒有了痛覺,因此當起殺手,幾乎天下無敵。而同樣的設定,在《龍紋身女孩》系列中,另一位反派身上也出現過。當然也不是只有反派,一部印度電影《跳痛先生》(The Man Who Feels No Pain)就把這樣的人物設定為好人主角。由於不怕痛,所以幾乎不被這樣的感受所限制,他們在電影中就像獲得了某種超人能力般的,可以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   聽起來似乎令人羨慕?在看著這樣設定的電影時,幾乎所有人都無條件的接受了這類的「超人」觀點。畢竟對多數人來說,疼痛幾乎與一切傷害有關、是一種令人難以忍受的枷鎖,我

們一般人本能的就想逃避任何疼痛,也會因為各種疼痛而屈服。   但真正的的狀況是,這類「無痛症」的人,有百分之二十活不過三歲,就算撐過了這個關卡,絕大多數也都會在二十五歲之前死亡。   何以如此?答案不難想像,因為痛覺雖然讓所有人都厭惡,但它卻是保護人類免於遭受重大傷害、協助幫忙復原、幫忙人類牢記,並避免再次創傷的最重要幫手。沒有痛覺,人沒有辦法在正經歷致命傷害時,做出各種即時的自救與迴避的反應,而多數人就算在他人的幫助下,僥倖躲過一、兩次死亡的威脅,也還是無法學會害怕、學會逃避各種具有嚴重傷害性的事物,像小心刀具、避免燒燙傷等,最終多數人仍不免因各種意外而提早走向死亡。   反過來說,人

人都追求的快樂情緒,很多時候,也會給人帶來嚴重的傷害。世上的毒品種類繁多,但它們的共通點,都是透過化學結構誘發人體的愉悅反應,讓使用過它們的人不斷的沉迷其中。但這樣的愉悅背後,完全沒有快樂情緒本來所應該擁有的正常與現實基礎,它不是來自你的任何一種現實上的自我實現或成功,而單純只是透過外力攝入的化學物質,騙過了你執掌快樂的神經系統而己。類似的,還有一種特殊的躁症患者,他們躁狂狀態的症狀,常常以極度的快樂為核心,因為絕對的自信、亢旺的精神,做出像毫無節制的借錢購物、狂放的性濫交等任何一般人都會害怕負面後果,而多所自我約束的逸樂行為。雖然當下充滿了幸福感,但最後還是要面對各種脫序行為,對自己和他人所

造成的嚴重後果。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快樂的功能,確實是趨動人類行為的重要推力,但如果那樣的快樂與現實脫節,這種人類趨力所引導出來的,最終都只會變成當事人的悲劇。   黑格爾曾說過,凡存在即合理。在人類身上,多數存在的功能是千萬年自然演化下來的結果。它們的存在,其實都有著維護生命的特定功能,但重點是不能偏廢,必須達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必須針對現實,發揮其正確的功能、目的。而人類的情緒,就是其中最需要達到平衡的功能之一。在台灣這種多元文化和價值交錯,但多數人又還在混亂夾縫中求生存的社會中,我認為邱淳孝諮商心理師的這本書,在情緒的平衡上,為我們指出一條很值得參考的道路。   「黑」作為顏色的概念

,其實是中性的。它可以承載著優雅與氣質,但作為與偏見接壤的顏色,它也常被各種人類的文化賦予不少負面的形象。史派克.李執導的電影《黑潮麥爾坎》(Malcolm X)就有這樣的一段,主角在獄中面對著啟蒙的獄友,拿著字典去比較「白」與「黑」的概念時,赫然發現黑色與白色,竟然可以在英語世界裡包含著貶與褒的反差。   在這樣的狀態下,用「黑暗情緒」來替代「負面情緒」是很有意思的用法。因為這正是我們直面這種人類固有,且重要情緒的第一步。我們確實排斥、討厭黑暗情緒,但它本質上並非負面,就像痛覺,它的存在有其功能面的意義。接著本書從文化的觀點,帶著讀者檢視這種被視為個人的、私密的情緒成分,其實不能不從社會的

角度來看待,這更是協助了習慣被「反求諸己」的文化觀點所挾持的狀態下,真正踏出尋求人、我平衡的重要關鍵。   接著,邱心理師循序帶領著讀者分別檢視憤怒、憂鬱、焦慮、羞愧/罪惡、絕望、嫉妒與恐懼等暗黑情緒,解析它們的構成,讓讀者能夠在理性的層次上,看透暗黑情緒如何在人類身上運作,並提出面對這些暗黑情緒,讓它們的功能得到正常發揮的方法,這讓我們可以很有準備的面對正身處其中,或未來即將要面對的各種暗黑情緒的挑戰。   接著本書又帶著讀者回顧各種可能的「過去」。一如面對疼痛,就像不是每一種痛都可以揉一樣,人類常常會有很多本能的自我保護反應,這些反應並非沒用,但在某些狀態下,卻也不見得是最佳的方式。暗

黑情緒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已經本能的採取了自我保護的措施來面對海嘯般的暗黑情緒,如邱心理師所提的「隔絕」,但這樣的方式,也有可能是另一種問題的根源,而這些源自過去傷害所產生的傷疤,也在本書中得到了很好的處理。   最後邱心理師再度呼應了本書一開始的角度,畢竟文化講的就是人、我之間,而暗黑情緒除了在過去、未來會直接影響到我們之外,也會透過他人間接的影響到我們,面對他人的暗黑情緒,同樣也是個必須正視的問題,理解暗黑情緒如何產生了人性中的惡,會讓我們從中看清,並預測各種可能的人際傷害的軌跡。   最後本書做了相當好的總結,在清楚了解了暗黑情緒在自己的過去、即將的未來和人我之間的平衡觀點後,提

出了幾個面對暗黑情緒時相當好的方法,個人相當推薦。因為將暗黑情緒標記為全然負面,就像是追求永遠處於不會疼痛的麻醉狀態一樣,是不必要,而且危險的;正確的方式,是追求暗黑情緒的正常功能發揮,而本書就是這樣一本相當好的參考書籍。   如何善用羨慕與嫉妒   我們華人社會很矛盾,一方面在升學主義的文化底下,鼓勵大家競爭、要優秀、要出頭,以此光宗耀祖,激起我們內在很多羨慕與嫉妒的感受;但另一方面,在集體主義的文化底下,又非常需要以和為貴的友善氣氛,強調分享、相親相愛、不自私,因此大多數的人,對於自己有羨慕與嫉妒的情緒,都會覺得自己好像「太現實」、「太小心眼」,應該「更寬宏大量」一點,也就是,我們其實

很壓抑羨慕與嫉妒的情緒。 但實際上,如前面所說,所有的情緒都有好的一面,端看你怎麼使用。因此,接下來談談可以怎麼更好地接納自己這些,看起來鋒利但卻真實存在的情緒,並且更好地使用它們。 (一)   將投射出去的力量,收回到自己身上 1.     直問內在恐懼 首先,羨慕與嫉妒有一個特色,也就是關注的焦點大多都是在「其他人」身上,所以要一個人要把眼光放回到自己身上,逼自己看自身內在的不足,這是非常痛苦的。 但是羨慕與嫉妒暗黑化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內在的匱乏與自卑,因此要妥善地面對羨慕與嫉妒,就必須要勇敢地認識自己。因此,當你意識到,自己過於羨慕或嫉妒其他人時,就應該讓自己停下來。 你要回到自己身上,

問問自己:「我怕什麼?」是匱乏嗎?「我在那些我羨慕/嫉妒的人身上,看到了什麼,是我自己身上所缺少的?」 是自卑嗎?「我看到對方的好、擁有的東西,我自己有嗎?他們的好,撩起了我心中的什麼痛點嗎?」 或許當你這麼問的同時,你會感到另一種無力感是:「我知道我對自己沒自信已經很久了,可是我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辦」,甚至是一種羞愧感,很想讓自己躲起來:「我知道我有很多問題、不足,我真的不想再去想這些了……」 這感覺很不舒服,但卻是認識自己,更是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2.     減少把自己放上「比較」的機會 由於現在社群媒體的大量曝光與使用,我們常常會過度仰賴網路上的評價,來定義自己的價值,再加上大家總會有個

傾向,把自己比較好的一面展現給外人,而把不完美的部分藏起來,因此社群網站往往是個滋生羨慕與嫉妒的大本營。 另外,人往往有個機制與習慣,就是自己愈在意的事情,愈會放大它的影響力。所以對你來說,愈自卑的事情,你就愈會去在意;但是愈在意,反而會愈自卑。

圖畫書兒童性侵害之再現研究

為了解決新竹 絨毛娃娃的問題,作者陳雛鳳 這樣論述:

圖畫書作為兒童重要讀本,相當程度影響兒童對日常生活的認知。研究者作為關切兒童人身安全的幼教老師,擬藉由本研究,探討圖畫書對兒童性侵害之再現,以瞭解圖畫書如何建構兒童性侵害事件中的人物形象、發展過程及社會態度,進而分析圖畫書兒童性侵害事件與父權體制、儒家文化的關聯性,期待破除圖畫書兒童性侵害事件的迷思,解構父權對於兒童性侵害的宰制。 本研究以十本兒童性侵害議題圖畫書為文本分析之對象,研究結果如下:一、圖畫書建構兒童性侵害當事雙方的人物形象,將加害人皆為男性,皆為負面角色形象;被害人男童女童皆有,具正面形象;重要他人對於被害人受暴創傷具情緒支持力量;加害人與被害人熟識關係多於陌生關係。二、

圖畫書建構兒童性侵害發展經過,將故事情節建構在利誘、威迫、欺騙、秘密、不舒服,和權力不對等的情節發展,故事結局呈現加害人必須為其加害行為付出代價、被害兒童皆恢復快樂生活,但圖畫書中揭露情境與事實大相逕庭。三、圖畫書建構兒童性侵害的社會態度,加害人利用不對等的權力及兒童的單純控制被害兒童,以達到性侵;被害人一則了解身體自主權,勇於說「不」與不具汙名化,反之不了解身體自主權,遭受性侵並自責;重要他人則認為加害人必須加以懲治、肯定揭露性侵,強調發生性侵害,絕對不是被害兒童的錯等。 圖畫書再現了兒童性侵害,一方面破除兒童性侵害迷思,解構父權對於兒童性侵害宰制,另一方面卻又落入性別刻板印象及儒家文

化思想傳統觀念的牢籠,強化父權體制下的兒童性侵害與母職身分的迷思。

地球上的天堂:華德福幼兒教育經典入門書,全方位感官教育發展(華德福教育100周年紀念增訂版)

為了解決新竹 絨毛娃娃的問題,作者夏莉法‧奧本海默 這樣論述:

比爾蓋茲也認同的教育理念 華德福教育經典入門教養書 0~6歲全方位感官成長實戰手冊   ‧華德福教育理念1:親近自然,讓孩子全方位感官健全成長   ‧華德福教育理念2:規律、開放的家庭空間,培養孩子豐富的創造力、想像力   ‧華德福教育理念3:豐富的心靈教育,讓孩子發展獨立人格、開創自我   ‧華德福教育理念4:重視藝術教育,讓孩子擁有富足的心靈感受   風靡全球70多個國家,全世界父母最想讓孩子進入的華德福教育體系到底是什麼?   從幼兒園到高中、成人教育機構、特殊教育機構,全球超過3000多所,並持續快速發展的教育體系。按照世俗標準,華德福學校的大學錄取率,毫不遜色於普通學校;儘管培

養出許多藝術家、政治家,但是華德福教育最自豪的是:畢業學生的吸毒率、犯罪率最低、幸福感最強。   華德福資深幼教教師──夏莉法‧奧本海默,以超過二十年教學經驗,親自解答父母經常遇到的教養問題:孩子哭鬧時該採取的措施?如何讓孩子睡個好覺?如何安排孩子的作息?孩子爭吵時該如何處理?做惡夢怎麼辦?如何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本書可以教你如何從容面對每天都會有的挑戰,並在遭遇棘手問題時,可以迅速在書中找到因應對策。   「感官教育」影響著孩子一生的成長,從幼年到老年,健全的感官就是我們的學習基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整本書透過最詳盡的解說,從每天到每周的生活作息,並且加入每一季節該如何與孩

子一同慶祝節日、生日……從大自然給予的教養直覺中,給孩子最豐富、完整的感官教育,培養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基礎。   除了當做實戰手冊,書中還有幼兒成長的資訊,中文版並加入實用的台灣相關資訊。這本書不只適用於接受華德福教育的孩子,書中每篇章節都是獨立的,你也可以查看需要的資訊及章節,堪稱超完美育兒實用手冊。. 本書特色   1.快速認識《商業周刊》百大特色小學──華德福學校教育概念。   風靡全球的華德福教育體系,為什麼讓全世界父母為之著迷?華德福資深幼教教師──夏莉法‧奧本海默,以超過二十年教學經驗,親自為家長們揭開華德福教育生活的神秘面紗。透過全方位的教養建議與深入、豐滿的教育概念詳解,

讓你深入探索華德福家庭的生活、富足你的心靈。   2.《親子天下》及各大媒體報導:全球成長最快的獨立教育體系──華德福入門書籍。   想了解華德福教育概念?為什麼全球父母都要瘋華德福?《地球上的天堂》從最簡單的生活講起,簡單的文字、生活化的描述與舉例,讓你輕鬆了解華德福的教育理念。   3. 九大章節,全方位概念詳解,華德福生活實用指南。   想讓孩子進入華德福學校,卻又擔心華德福教育概念難以在家中實踐嗎?這本書從食、衣、住、行、育、樂全方位告訴你華德福的教養環境。不需要花大錢,也不需要勞師動眾,就能讓你從家中──孩子最重要的發展領域,逐步進入華德福生活。   4. 全方位感官教育實戰手

冊。   感官教育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基礎,透過日常中有目標的自然培養與訓練,孩子可以全方位發展感官。華德福教育就是一場感官的精密教養,透過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孩子才能擁有完美的身心感官發展,建立起一生受用的成長基礎。   華德福不只是教育理念,而是最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從大自然最真誠、天然的環境裡,孩子獲得最真實的視覺、觸覺、嗅覺、味覺、聽覺感官體驗。藉由最真實的接觸,孩子從中了解自己與這個世界的界線、學習如何融入,卻能保有自我。 【感動推薦】   林麗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   顏于玲(善美真華德福教育創辦人)   張淑純(慈心華德福學校創辦人)   徐明佑(照海華德福教育

資深幼教老師) 作者簡介 夏莉法‧奧本海默(Sharifa Oppenheimer)   有超過二十年幼兒教學經驗、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特堡華德福幼兒園創辦人、幼兒早期教育計畫導師、紐約太陽橋學院華德福教師培訓班主任等等。   發表過許多華德福教育相關文章,幫助無數家長及老師建立溫暖的家庭文化氛圍。 譯者簡介 徐明佑   學歷:新竹教育大學幼教教學碩士      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經歷:承山幼兒園園長      照海華德福教育班級導師      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兼任講師      新竹教育大學華德福幼教師訓班講師   Facebook社團:明佑的華德福小學

帶班之旅   網誌:blessmingyu.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推薦序】地球上的天堂,就在幸福的家庭氛圍中(林麗卿) 【推薦序】有情天地,人間天堂,尋回活生生的孩子(張純淑) 【推薦序】安心邁向育兒途徑的驚奇小書(顏于玲) 【譯者序】作者用書寫,提供了幸福的幼教理念(徐明佑) 【自序】讓孩子發掘生命裡的一切(夏莉法‧奧本海默) 【前言】如何使用這本書:循序漸進改變你的家庭生活,讓童年成為地球上的天堂 【Chatper1】了解幼兒的學習模式:探索與模仿是幼兒的學習基礎 五分鐘,帶你瀏覽人類腦部發展模式

:身體基本功能、情緒、語言與思考能力發展 大自然賜予的學習能力:模仿 三個月大的胎兒,已經懂得回應媽媽的聲音囉! 母親懷孕時的情緒反應,都會影響孩子的大腦運作 若母親處於巨大壓力之下,將侷限孩子的生命能量 幼兒發展主要四階段:了解孩子的發展階段,成就未來的學習關鍵 幼兒發展第一階段:與孩子親密接觸 幼兒發展第二階段:「扭動」,可以讓孩子進入下一個學習階段 幼兒發展第三階段:「爬行」是促進大腦發展的關鍵 幼兒發展第四階段:「走路」,讓孩子進入「玩中學」階段 大自然給我們的育兒直覺,就是最好的教養模式 家長提供良好模範與環境,促進孩子的早期發展 模仿,是孩子攝取世界知識的方法 孩子透過模仿成人

的動作,學習如何當人 善用「我們」這個有效且強力的育兒咒語 用具象化的圖像,幫助孩子認識這個世界 壓力對孩子的學習會造成不良影響 「壓力」不僅危害健康,也不利於孩子學習 當孩子被好好呵護,就能有強健的腦部發展,幫助他免於壓力傷害 活躍孩子腦部功能的七大關鍵 電子媒體正衝擊幼兒的學習模式 電子媒體經常使用簡化的語言,反而不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 電子媒體僵化的行為反應,孩子無法運用在驚喜不斷的現實生活 媒體暴力會啟動「反擊或逃跑」模式,孩子無法學會理性思考 電子媒體正不斷傷害幼兒的基礎學習能力──圖像創造 學會控制孩子使用電子媒體的時間,讓孩子有機會發展圖像創造能力 勇敢跨出擺脫電子媒體這一步,

就能讓教養過程更順利 【Chatper2】規律的生活:從每日的規律,養成孩子的學習基礎 規律的日常活動,是孩子模仿、學習的重要基礎 將原本由機器取代的家務,成為你跟孩子規律生活的固定活動 幾塊木頭碎削、幾段毛線,都可以讓孩子發展自由創造能力 養成睡前的規律,就能讓孩子快速入眠 就寢前,給孩子一片蜂蜜吐司+溫牛奶,就可以讓孩子快速入眠 簡單的睡前故事,可以讓孩子潛移默化的從故事中獲得反饋 在睡前點一根蠟燭,讓孩子凝視燭光就是最好的入睡配方 循序漸進的讓孩子不用陪伴,也能自己入睡 孩子與父母都需要充足的睡眠,才能有效處理白日的突發狀況 完美的早餐時光,能培養孩子豐富的心靈,開啟與世界的連結

提前準備「一週菜單」,讓孩子的一天從簡單營養開始 用餐前的祝禱時刻,讓我們在吵雜的生活中獲得暫時的寧靜 規律並不是排滿滿的才藝課,而是讓孩子擁有規律的家庭生活 探索家中、幫忙家務,比起排滿滿的才藝課,對孩子的成長更為重要 午睡時間能讓孩子恢復精力,迎接下午的挑戰 穩定、輕微的聲音,也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讓他進入夢鄉 只要掌控得宜,點心不會影響晚餐胃口,而是下午遊戲的活力來源 晚餐時間,連結家庭關係的重要時刻 養成晚餐的親子交流時光,就不會關閉青春期孩子與你溝通的管道 以週為單位,規劃菜單並採買,就能節省晚餐烹煮的時間 相信我們對孩子的愛、盡到最大的努力,就能看見孩子開出美麗的生命之花 以

「週」為單位的安排孩子的活動,就能回歸簡單規律生活 刺激的噪音與強烈、快速的視覺感官,都會讓孩子自動關起耳朵與視覺 簡單的戶外活動,就是幼兒最佳的感官教育 讓生活,一點一滴的回到規律世界的軌道上 【Chatper3】四季的慶典:跟隨大地的韻律,塑造出美好的家庭回憶 與孩子一起準備,就可以無形間讓孩子感受到季節的流動 讓孩子一起準備節慶,就是最美好的心靈溝通過程 過節前的準備,就是強調季節來臨的訊號 在家也能擁有的季節流動象徵──季節桌 秋天的節日:慶祝豐收的季節 在果園中慶祝秋天的節日,讓孩子感受到豐收的喜悅 將日常的餐點結合季節,並且讓孩子一同動手做 節日可以因應孩子的需求,創造不同的慶

祝方式 冬天的節日:慶祝黑暗的結束、光明的來臨 聖人誕生於冬夜裡的馬廄,對幼兒來說,這就是自己出生的故事 節日就是我們所創造的家庭文化,影響著孩子一生的成長 聖誕老人並不是欺騙孩子,而是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回憶 收到太多聖誕節禮物,該怎麼處理? 春天的節日:感受到大自然蓬勃、歡愉的生命力 讓孩子在家中就能感受到大地在春天成長的喜悅 讓孩子一起製作復活節彩蛋裝飾,就能感受到季節的轉換 運用復活節彩蛋製作節日餐點,就能延續過節的感覺 節日也可以成為孩子創意的殿堂,讓孩子的想像力飛翔 夏天的節日:感受到烈日的歡愉,同時讓孩子了解衛教 讓孩子在草藥水中玩耍,一起縫製香包,感受到最自然的清涼與

氣味 端午節,除了讓孩子感受到夏天的到來,也可以讓孩子注重衛生環境 端午節活動,讓孩子體驗到全方位的五感體驗 讓你不再為變調慶生會感到憂愁的小技巧 家,就是給孩子最誠摯祝福的地方 舉辦慶生會時,注意下列三點,就能避免生日被孩子的眼淚洗滌 該怎麼建議親朋好友,送什麼樣的生日禮物給孩子呢? 簡單的藝術活動,就可以讓慶生會豐富、有趣 蛋糕和禮物雖然是慶生會的高潮,但記得見好就收,不要拖太久 簡單、溫馨的慶生會,讓孩子可以保有慶祝的喜悅,而不落入「流行」的圈套 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是與孩子共享生命的慶典 生活的步調,由我們自己決定 【Chatper4】室內遊戲:透過遊戲中的感官學習,建立孩子的學

習基礎 室內的活動與遊戲,就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道關卡 藉由遊戲,孩子會透過身體感官與世界互動,認識自己與周圍的世界 當孩子被限制了自由活動的權力,容易造成過動或過於害怕的狀態 認識遊戲在各年齡層的發展,培養孩子成長的基礎 對嬰幼兒來說,遊戲是指身體對其他物品的接觸,藉此認識周遭環境 孩子的遊戲就是世界的小小縮影,展現了他們無限的想像力 讓孩子在遊戲中自由發展創造想像力,就是培養孩子思考能力的重要關鍵 除了讓孩子擁有自由遊戲的空間,父母也必須創造出孩子適合的遊戲環境 提供孩子豐富的感官教育,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簡單、清楚、美麗的畫面,才是對孩子最好的視覺體驗 大自然的聲響,對孩子來說才是

最美的聲音 質地,是影響孩子觸覺感官最重要的關鍵 嗅覺與我們的記憶緊密的連結,對孩子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感官刺激 天然、豐富的味覺體驗,可以讓孩子,有能力避開加工食物的誘惑 如何為孩子規劃合適的室內遊戲空間? 讓孩子的遊戲,融入我們的生活空間中 堅固、開放的小籃子,比龐大的玩具收納箱更實用 玩具與遊戲,孩子展現無限想像力與創造力的第一站 給孩子「未被定義的玩具」,而不是讓想像力受限的「現成玩具」 大自然素材所製造的玩具,就是發展想像力最好的嚮導 絨毛娃娃呈現的形象,也會影響孩子自我發展與認知 該如何挑選填充玩具呢? 娃娃呈現的形象,會影響孩子對自己的認知 給孩子一個最完美的童年禮物──自製

娃娃 不要限制孩子用家具搭建想像屋的自由空間 房子裡的許多地方,都是孩子想像力的王國 讓孩子在廚房裡玩耍,藉由遊戲幫你一同完成家務 讓孩子在家中,也能用沙子建造碉堡 不用擔心沙箱會讓家中混亂不堪,只要帶著喜悅工作,孩子也願意一同清掃 檢視孩子現有的玩具,讓孩子慢慢更換適合他的玩具 讓孩子擺脫不適合的舊玩具 幫家人和朋友挑選適合送給孩子的禮物,就可以避免收到不恰當的玩具 讓孩子從「愛護玩具」學會「愛惜生活用品」 鼓勵孩子遊戲,讓孩子在過程中學會與人相處的必要技巧 可不可以讓孩子玩槍? 在孩子玩槍與你的價值觀之間,找到雙方可以接受的平衡 【Chatper5】戶外活動:透過大自然,獲得最完整

的感官資訊 為孩子搭蓋戶外「遊戲屋」:簡單的大自然素材,就是想像力最好的老師 帶孩子一同蒐集大自然的建築材料 灌木叢是孩子躲藏的最佳地點 天然的建材、簡單的結構,就是孩子最完美的「遊戲室」 不要讓大人定型的想法,妨礙了孩子的創造力 給孩子真正的工具,而不是華而不實的「假」工具 傳統遊戲的神奇魔力:蹺蹺板、吊床、盪鞦韆,都可以適當刺激孩子的大腦發展 為孩子建造盪鞦韆的注意事項 除了鞦韆,吊床、翹翹板,都是提供孩子良好發育的傳統遊戲 讓花園成為孩子的遊戲空間 讓孩子感受到花園植物的生命過程──稻草人 盡量種植短期,可以在夏、秋之際讓孩子感受到豐收的作物 就算是陽台與屋頂的小花園,也可以提供孩子

豐富的戶外活動體驗 花園中的小昆蟲──給孩子的生命體驗 小小的鳥類餵食器,就可以讓孩子有機會看見一段難得的生物成長過程 松鼠、蝙蝠、蟾蜍,都是花園裡的自然嬌客 山丘與戶外沙箱: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身體界線,有助於建立良好的社交界線 「從山丘上滾下」就是孩子理解「界線」的第一步 建造一個讓孩子最能自由發揮想像力的戶外沙箱 戶外沙箱──讓孩子體驗到最完整的感官體驗 大自然的聲音,就是給孩子最美的一首交響樂 不要讓天氣,阻止你享受戶外活動 用餐時刻、在庭院露營,都可以讓孩子擁有難得的戶外活動體驗 入冬前,讓孩子參與你的花園工作,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的輪迴 適當的穿著,就能讓孩子與父母,都能不畏風雨的享

受戶外活動 【Chatper6】奇妙的故事:透過故事,孩子從中了解人與人之間的細微相處 故事,讓孩子開始發展語言能力 讓故事搭配身體感知,就能發展孩子的記憶與認知 給孩子優雅、多樣、具有音樂性的語言學習 給三~四歲孩子的大自然故事:結合擬人的大自然與動物故事,讓孩子學會面對困難 用大自然的生命故事,讓孩子感受到自然間的生命哲學 擬人化的動物故事,也能讓孩子增強語言功能 用孩子熟悉的生活情節來創作,就能讓故事展現最大的影響力 如何用故事引導三~四歲的孩子、給他們力量、安慰、勇氣,還有熱情 給五~六歲孩子童話故事:從簡單的故事架構中,建立孩子的道德觀 讓孩子在童話故事中,清楚的看見人性的善與

惡,發展孩子的道德觀 童話故事中,「良善」終能獲得美好結果,才是吸引孩子認同的方式 童話故事中,簡單、樂觀的信念,是孩子面對困難的基礎 如何用故事引導五~六歲的孩子,讓他們獲得慰藉、勇氣和療癒 自己編的故事,就是給孩子最棒的禮物 你的童年生活,就是為孩子編故事的完美素材 對於五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在你的童年故事裡加一些誇大的幽默感 孩子的日常生活,就是你的故事素材 幫孩子挑選以真、善、美為主的故事書 【Chatper7】藝術體驗:發展孩子手部精密能力、豐富孩子的心靈 濕水彩畫:讓孩子感受到顏色單純的流動,而不會有形狀的限制 合適的紙張大小,單純的三原色顏料,就能讓孩子沈浸在色彩的變化中 用故

事清楚的形象,喚起孩子對顏色的經驗與認知 與孩子一起享受繪畫中,平靜、專注與療癒的時刻 在安靜地氛圍中作畫,你就能感受到顏色傳遞的深刻訊息 蠟磚畫:讓孩子從繪畫的線條中,感受到自己的動作 蠟磚畫,孩子畫出的線條軌跡,就是他的動作軌跡 孩子創作出的圖畫,可以呈現其發展階段 當孩子畫出畫紙對角線相交的十字形狀,代表孩子準備好上小學 為什麼要用蠟磚來畫畫? 捏塑材料:提供孩子多元的塑造體驗,訓練手部發展 最基本的捏塑材料──沙 最天然的捏塑材料──自製麵團 看見色彩的變化──自製黏土 大自然的深層感知──黏土 最美的捏塑材料──蜜蠟 節慶手工藝品:簡單的手工藝,源源不絕的豐富你的節日布置 讓手

工藝品搭配節日慶典主題,長久下來,就能豐富孩子的靈感水庫 神奇的羊毛 【Chatper8】創造你的家庭文化:塑造孩子成年後價值觀的基礎 創造你的家庭文化,是讓孩子健全成長的第一要件 透過家庭歸屬感,孩子可以看到社會上錯綜複雜的行為 家庭價值會為良好的自尊心打下基礎,是孩子發現自我的重要基石 家庭就像個容器,裝滿了陶冶孩子靈魂的必要元素 家庭文化就像陶壺,必須有堅固的外在結構與開放的內在彈性 建立穩定、安全的家庭結構,孩子就會發展自由成長的空間 找到堅持原則與自由的中庸之道 透過「一起做家事」,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氛圍 與孩子一起動手做家務,練習為家庭付出 親手做家務,而不是由機器代勞,你就能

感受到與大自然的親密交流 重視我們的家庭文化,才能讓孩子擁有最完善的教育 將我們在日常家務中的感官資訊傳遞給孩子,就是從日常中學習的機會 讓「動手做家務」簡單回歸我們的生活 經過規劃的生活節奏,可以讓我們擁有兼具創造力與彈性的生活 與孩子一起玩,找到日常家務與玩耍間的平衡 尋找所有家庭成員都喜愛,可以共同參與並成長的活動 愛的另一個名字:紀律 家庭文化五芒星──簡單了解你的家庭文化結構 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檢視自己的家庭文化與內在規律是否有問題 找回你的興趣與喜好,讓孩子明白:如何在成年後,維持童稚喜悅的開放空間 引導孩子進入你的磁場與節奏,勝過處理孩子間的爭吵 用堅定而溫柔的態度,為孩子定

下界線 用平和、穩定的語氣來教養孩子,而不是帶有情緒性的口氣 穩住你的情緒,不要被拉進孩子的情緒熱燄中 適時的讓孩子知道你的情緒,但不在情緒下教養孩子 面對孩子的反駁,我們仍要維持一致的教養方式 肯定孩子當下的情緒,但是不要因此改變,但可以用「愛」來回答你的最後決定 堅定、自信的教養,才能給孩子最安定的成長環境 孩子爭吵、打架時,該如何處理 「聆聽、了解、中立處理」就是處理孩子爭吵的最好方法 「讓孩子說對不起」是簡單、明確且容易的解決方式 提出另一個解決方法,也可以處理孩子間的爭吵 孩子愛打人,該怎麼辦? 父母再婚的融合家庭,該如何執行我們的教養 與前夫/妻討論出共同的教育理念,就是給孩子

最好的家庭環境 盡量減少孩子在兩個家庭間轉換的時間,就可以避免孩子焦躁的情緒 在教養路上,我們都是新手,不要羞於向專家求助 你想要什麼樣的家庭文化? 【Chatper9】解決你的家庭問題Q&A 為你解答許多家長的其他生活教養問題 Q:怎麼做,才不會與孩子為了穿什麼衣服而吵架呢?  Q:孩子做惡夢時,該如何處理? Q: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議題? Q:如何選擇幼兒的托育機構? 【附錄】親手製作給孩子的薑餅娃娃   推薦序 地球上的天堂,就在幸福的家庭氛圍中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 林麗卿   為了寫推薦序,我預留了好幾天的時間打算仔細、完整地審視這本書,以便提出中肯客觀的論述。有趣

的是,當我一頁頁翻閱時,卻發現自己逐漸從旁觀的讀者,轉變為渴望了解書中這些溫柔、有趣又充滿智慧的育兒寶典的母親。跨越了我平常熟知的發展理論及幼兒教育原理的範疇,我發現原來教養之道竟然可以是這麼的從容不迫、順乎孩子的天性、卻又有自然的紀律和法則。能夠這樣作父母,篤定又滿懷希望地陪著孩子慢慢成長,應該是最令人嚮往的親子之道吧!     地球上的天堂,原來不必遠求,其實就在我們為孩子營造的單純又幸福的家庭氛圍和生活點滴中。父母用「愛」和合宜的「引導」所串起的每日作息、週而復始的節奏和規律、簡單又深具意義的節慶活動、自然又開放的環境和玩具,神奇的故事和符應孩子心靈的藝術,這些平凡又真實的日常體驗,劃

出了孩子在地球上的天堂的疆界,孩子可以在其中安全、自由又快樂地長大。作者娓娓道來的文字,不講教條式的原理,卻用生動又清晰的描述讓我們仿若親見孩子學習和成長的畫面,讀起來欲罷不能。然而,其中也有許多讓人不得不停下來反覆咀嚼的片段,那些從字裡行間閃爍出來發人深省的金句,是我們最佳的提醒。     我特別喜歡書中這段話:「記著,你是孩子的太陽系中心,你是帶來溫暖與光亮的太陽。他的整個世界都是繞著你轉。你那平和的感覺是每樣事物發展的源頭,是孩子世界的軸心。」願與所有讀者共勉:作孩子的太陽,給孩子的生命帶來寧靜和溫暖。 推薦序 有情天地,人間天堂,尋回活生生的孩子 慈心華德福學校創校校長 張純淑

    如果將一生中,年幼階段的童年,視為一種社會性建構的觀念,我們不難發現童年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不同社會族群中童年的異同,年幼孩子被不同的方式看待,也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觀當今華人文化社會中的原住民小孩、台灣小孩、中國大陸小孩,都在同一世代成為人,都生活在華人文化社會中,可是為何能清楚感覺到不同?是什麼因素讓他們不同?血統、環境、學校教育、家庭文化、國家政策、福利機構、媒體的影響?   做為孩子的老師三、四十年來,我發現的成人困難不亞於孩子的困難,不管是教師、父母、政策決策者、媒體人或福利機構中,都會遇見「不曾經歷童年」和「從未長大」的成人,他們處處呈現了反覆無常與不安的焦慮

感也無法信任外界,經驗告訴我,孩子要的不多也不會過分要求,而如何協助這些成人困難?已然成為當代教育希望的解鈴,也將成為環繞著「保護孩子免於受傷害」的核心思維,政策的制訂是設計來保護孩子免於受到傷害,還是保護成人免於受到孩子的威脅?值得嚴密審查相關法規的設立動機。     身為最具有影響力及直接責任的教師與父母,如何排除對「童年」正在消失或瀕臨死的擔憂?並有勇氣共同來學習「深度了解孩子」及參與關懷「保護兒童政策」的制定,面對當今孩子的困難問題,公部門、媒體反應多半是懲戒性的影響或強化社會日益憂慮的道德恐慌,媒體的影響可能消泯孩子與成人之間的界線,破壞了成人的權威,而家庭生活文化與上一代的文化已

出現越來越寬闊的代溝,家校關係也出現越來越大的裂隙,我們該如何是好?     本書正是給父母和老師面對孩子教育的靈感書,提供豐富又簡明的實例,從母愛天職、母乳胎教看到大自然慷慨地滿足了人類孕育嬰兒的所有需求,以每個階段孩子的特質,說明了如何運用孩子的特質來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能力,細緻描述守護孩子感官經驗的重要性,提供如何為孩子創造健康美好的工作遊戲空間,強調為孩子建立生活中韻律節奏的必要性、全家一起過有族群記憶、生活意涵、共同參與的藝術體驗、生活節慶等等,都可交織出屬於家庭文化的錦緞,讓父母教師也可進入一個自我生命開展、修復、整理的學習過程,一起學習教養孩子成為一個內化、參化、轉化、創化的個

人及社群文化的生命力!非常感謝作者和譯者的慷慨貢獻。     讀完本書,也許你可以發現「有機會成為教師和父母,是上天特別給的生命禮物」,我們現在的處境、所遇的困難,也許沒有那麼壞也沒有那麼難,一點點的自我改變、一些許的自我認同,你已尋回活生生的童年生命,我相信,童年生命是成人不斷自我改善、自我認同下所努力堆疊出的一部分,不僅是孩子真實的童年,也是成人自己的童年! 推薦序 安心邁向育兒途徑的驚奇小書 善美真華德福教育創辦人 顏于玲     這是一本令人驚奇的小書,幫助現代父母能安心邁向育兒的途徑。作者以豐富的經驗及幼兒教育專業,透過生動精采的述說,傳達出地球上的天堂、理想家庭生活圖像。誠

如她出書時的願望,期待這本書被翻爛、翻髒,卻在生活中與你形影不離。     這不是一本親職指南手冊,比較像是給予父母教育的靈感和實例的書,書中以富有想像力的圖像述說著:幼兒感官經驗、行動和模仿仍然是發展關鍵;在柔和的能量流動中,度過規律節奏的家庭活動;全家依循四季一起慶祝節日、連結與地球的關係,創造出自然遊戲環境、開啟內心的自由,及生活中有藝術活動、屬於你與孩子的故事集,父母如何面對難題、創造家庭文化等等,勾勒出簡潔有力的育兒重點。     除此之外,令人讚賞的是,整本書擁有華德福教育核心價值│「自由」的精神牽引其主體。其一:雖然給予實例的點子、小訣竅和小祕方,但仍邀請父母自備小書記載,經

由實際與幼兒互動,在感官上獲得經驗,將學習過程「內化」在心中,並寫下自己的心得或想法,讓父母的書和作者的書產生呼應與創新,進而開啟自我創造力與自由。其二:雖然此書幾乎家家合用又如此簡便,仍期待透過與全家互動中,創造出屬於「我們家」獨特的家庭文化。作者提出五角星圖像,第一個角是「家庭的規律與節日的慶祝」,第二個角是「家事與休閒娛樂」,第三個角是「孩子的遊戲」,第四個角是「孩子的藝術表達」,第五個角是「帶著溫柔與光的紀律」,使其創造出平衡、有組織的家庭文化。其三:自由精神圍繞著父母的自我與家庭文化外,隨著孩子的出生,父母被賦予了核心的任務│為孩子保留「我是誰?」這項人類基本存在價值,且此意識需深植

父母生命中。幼兒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屬於「未完成」的,與幼兒相處的時刻,意識中隨時帶著自由態度,讓孩子自主地進入生命、辨認出我是誰,邁向人類內在真實自由。 自序 讓孩子發掘生命裡的一切 夏莉法‧奧本海默(Sharifa Oppemheimer)   黎世嫩詩人紀伯倫說:「孩子是由生命對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孩子張開雙手,奔向前去擁抱生命,生命因這些小小的身軀而展現出生命的愛;不論是鑽進沙堆或是拍落沙塵、看著毛毛蟲像是在丈量樹枝般地拱起身體移動,或是靠近黑貓,貓咪卻嚇得逃開,轉過頭來以驚嚇的綠眼睛回望著孩子︙︙,這些都是孩子探尋生命的驅動力。我們身為孩子的照顧者,必須要找出方法,以一種能感動孩

子的方式來回應生命。     孩子必須能夠被小草、花兒、陽光和鳥鳴感動。他們該去玩泥巴和蚯蚓,把泥巴當成黏土來玩,或用來當作投擲練習。他們也需要玩樹枝、赤著雙腳露出肥肥短短的腳趾頭。他們需要歌曲、故事、畫畫和扮裝服飾,還有無止盡的遊戲。     生命就是讓孩子去發掘這一切。他們必須接觸到活生生的生命,藉著這些生長的萬物,從中學會尊重、滋養、珍惜還有保護。我們迫切的任務就是幫助他們成長茁壯。     不管是現在或是未來,他們都可以在自身上找到希望。 譯者序 作者用書寫,提供了幸福的幼教理念 照海華德福教育資深幼教老師  徐明佑   我在幼兒園實踐華德福教育理念多年,身為現場教師,必須

處理許多棘手問題,當與家長有良好共識時,問題自然能迎刃而解。教學活動設計的基礎是發展心理學,只要能讓活動呼應孩子的身心靈發展階段,就能帶出很好的學習效果。幾年前,在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余思靜老師的推薦之下,我認識了這本書。看完了精彩的第一章,對於教學現場中幼兒的學習困難,有了深切的了解與同理。那時,我就許下願望要把這本書翻譯出來,希望能造福無助的家長還有現場的幼教老師群。     感恩我在幼教系的學習中,為教育專業奠下了紮實的基礎,而且很幸運的在擔任導師工作之前,就遇見華德福教育。透過對生命本質的探索,能清楚的認識人類不同發展階段。配合華德福特有的教學法,就足以讓我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充滿享受

並感到幸福。因為,在華德福的幼兒園中,每天的生活就像是在天堂般平靜與喜樂。     陪伴幼兒過幸福生活的祕訣,全都在這本書裡。幼兒仍是如此地貼近自然,他們的誕生除了為父母帶來許多學習課題之外,更重要的是為我們成人的忙碌生活帶來醒覺的力量。幼兒順應著生命的成長法則,讓我們意識到生活原有著呼應天地韻律的節奏。而為了陪伴這些小生命的生長,我們就得深入思索到底要為他們做些什麼?然而,所有該賦予的一切,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本自俱足,而且大自然中就有唾手可得的豐富資源,不必額外的花費,只需些許的巧思,親身帶著孩子一起到戶外探索與尋寶,生活就能變得豐富且多采多姿。     我一直在推廣這幸福的幼教理念,希望

孩子能夠回歸自然,並依循天性培養出強健的體魄,才能讓他們在往後的人生長路中,有健康的身體可以在這世界上實踐生命計畫。有了健康的基礎,幼兒才能在成人所提供的各種藝術活動中,學會用平穩的心面對生活,並能有積極的態度面對困境。其實,每一位父母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都已經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只要透過向幼兒重複敘述經典的故事或分享自身的生命回憶,就能夠從經驗中提取智慧,每位父母都做得到!我看到許多父母、師長的智慧火光,正點亮幼兒的心。     我在二○一二年協助成立了新竹縣華德福教育學會,希望透過學會的運作,讓書中的教育理念能夠宣流廣布,除了幫助在這時代得面對許多挑戰的孩子和父母,還有現場辛勤付出的幼教老

師之外,我更希望能透過華德福的幼教理念,轉化需要幫助的家庭。這是個具有治療效果的教育系統,在我的學校中,真實的幫助了需要特殊協助的孩子,還有學習困難的孩子。很多時候,他們只是看似有學習困難,其實並不是真的有障礙,只要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就能讓孩子喜悅的發展自己的天賦能力。就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創地球上的天堂吧!     為了推廣健康的社群發展,剛成立的新竹縣華德福教育學會也需要您的支持!歡迎到我們的臉書粉絲頁按讚。上有活動及捐款等相關訊息。     學會的帳號:246-03-500183-1,銀行代碼013(國泰世華),戶名:新竹縣華德福教育學會     特別感謝芸青、慧君、靜宜、憶慈,

還有小樹出版社的工作團隊在譯稿修訂上所提供的協助。   摘文1:幼兒發展主要四階段:了解孩子的發展階段,成就未來的學習關鍵    為了讓孩子有最大量的感官刺激,最重要的,就是「抱起」剛出生幾週或幾個月的嬰兒。「襁褓期」所吸收的感官資訊,都是未來每一段學習的關鍵。 孩子出生後,最重要的是替孩子「樹立典範」。這個動作涉及到了較新的大腦部位,也就是大腦皮質區內,緊靠眉毛凸起後端的前額葉(prefrontal cortex)發展。直到近三十年前,這個區域都被稱為「沈默區域」,因為此區塊的大部分功能是未知的。今日,腦神經科學對於這區塊的大腦功能仍有不同觀點,但是部分研究認為:前額葉主要控制高層次

的道德、憐憫、同情與了解,因此保羅‧麥克連(Paul D. MacLean,美國醫生、腦神經科學家)稱之為「天使額葉」。 這個發展最終,也最完美的大腦區塊,主要發展階段為嬰孩出生至九個月間。因此,嬰兒又再次受到母親及照顧者的情緒狀況影響,加之所受到的照顧品質,透過細胞,影響大腦的前額葉發展。大腦前額葉的成長和發展,主要受到幼兒周遭環境――「日常典範」影響,也就是「父母」。假如母親的狀態是快樂、安全,並且受到良好的照顧,胎兒的大腦運作就會聯結到高層次的大腦功能──大腦皮質區。現在,我們可以怎樣幫孩子培養終身學習與對生活的熱情?閱讀這本書時,你會再三地聽到:「讓大自然引領我們。」接下來,讓我們看看

大自然如何建構新生命的學習模式?幼兒發展第一階段:與孩子親密接觸──多抱新生兒,能給孩子大量的感官刺激如:視覺、身體移動感、重力與平衡經驗……我們知道:母親的聲音震動,會讓胎兒產生行為反應。孩子出生後,這個反應模式不會中斷,並延續到嬰兒時期,用來建造神經通路、鞏固感覺動作反應系統,為感官學習建立強健的基礎。我們知道,孩子早期的主要探索途徑,就是透過感官刺激。為了讓孩子有最大量的感官刺激,最重要的,就是「抱起」剛出生幾週或幾個月的嬰兒。所有的傳統文化都知道這段重要的過程,為了與嬰兒保持親密,遠古時代已經設計出許多裝置,能讓嬰兒依附在媽媽身上,並且擁有自由移動的範圍;同時,媽媽也能繼續工作,或是將

嬰兒交給大家族或是部落群體中的另一雙手。

多媒體融入幼兒園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實施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新竹 絨毛娃娃的問題,作者吳易眞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使用多媒體融入性別平等教育教學,透過本方案對幼兒園的一般幼兒與特殊幼兒之學習成效進而了解教師教學成效。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以新竹縣某國小附幼之幼兒為研究對象,實施兩循環十堂課的教學。首先,幼兒於前測接受「圖畫表現與幼兒訪談表」,再來實施多媒體融入性別平等教育教學活動方案,最後進行「圖畫表現與幼兒訪談表」後測,對觀察結果作資料分析,以觀察幼兒在性別平等意識的提升。綜合本研究結果如下:一、多媒體融入幼兒園性別平等教育教學活動方案能提升教師之教學成效。二、多媒體融入幼兒園性別平等教育之介入策略「繪本」、「遊戲」、「角色扮演」、「音樂」、「藝術創作」能提升幼兒性別平等教育之學習成效。三

、實施多媒體融入幼兒園性別平等教育教學活動方案有助於研究者在教學歷程中的省思與專業成長。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對園所、教學與未來研究之具體建議。關鍵字:多媒體、性別平等教育、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