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活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文化資產活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蘇明如,蘇瑞勇寫的 觀光小鎮漫遊趣:30個台灣幸福小鎮的創生與體驗旅遊 和的 2018A+創意季成果專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公告】原住民族委員會函轉函轉行政院新聞傳播處「國家文化 ...也說明:... 原住民族委員會函轉函轉行政院新聞傳播處「國家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 ... 的文化資產守護網,政府正推動「文化資產保存2.0」,透過文化治理,從單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晨星 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詹文男所指導 吳佩珊的 產業文化路徑創生經營研究-以台灣茶文化路徑為例 (2021),提出文化資產活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茶文化路徑、地方文化創生、社會企業、永續資源流。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 趙家民、賴文儀所指導 陸振龍的 文創觀光發展研究─以迪化街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觀光旅遊、迪化街、美食文化、歷史建築的重點而找出了 文化資產活化的解答。

最後網站導入民間力量打造老房子的新生命(台北畫刊109年2月)則補充:杭州南路二段67號的日式宿舍(左),如今活化為結合餐飲與藝術的「樂埔町Leputing」(右)。 因此文化局在2013年發起老房子文化運動,翻轉公部門在文化資產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文化資產活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觀光小鎮漫遊趣:30個台灣幸福小鎮的創生與體驗旅遊

為了解決文化資產活化的問題,作者蘇明如,蘇瑞勇 這樣論述:

  小鎮漫遊是近年台灣最暢行的旅遊方式,更是國家發展觀光旅遊的重點。每個鄉鎮有在地最獨特性的文化與旅遊特質,也成為地方創生與永續觀光發展的新亮點。     本書從台灣368個鄉鎮市區之中,找出十大經典小鎮類型魅力主題──   【宗教民俗觀光小鎮】東港(屏東)、內門(高雄)、萬巒(屏東)   【溫泉小鎮】礁溪(宜蘭)、關子嶺(台南)、新北投(台北)   【手藝小鎮】苑裡(苗栗)、西螺(雲林)   【魅力漁港小鎮】南方澳(宜蘭)、王功(彰化)、成功(台東)、豐濱(花蓮)   【茶香小鎮】坪林(台北)、貓空(新北)、満州(屏東)   【鐵路小鎮】集集(南投)、奮起湖(嘉義)、平溪

(新北)、 內灣(新竹)   【山城小鎮】旗山(高雄)、大溪(桃園)、林田山(花蓮)   【離島小鎮】馬公(澎湖)、小琉球(屏東)   【花卉小鎮】后里(台中)、 白河(台南)   【自然生態小鎮】池上(台東)、四草(台南)、茂林(高雄)、太麻里(台東)     30個精彩小鎮,擁有無可取代的觀光資源與特色,更進一步串聯國家推動的小鎮慢旅方式,以地方創生的軟實力,帶給讀者一種深度旅行與體驗的悠遊提案。 本書特色   1.繼十大觀光小城:大甲、大溪、北投、安平、金城、美濃、鹿港、集集、瑞芳、礁溪之後,台灣觀光局持續推動「2018年海灣旅遊年」、「2019年小鎮漫遊年」,一直到「2020年脊梁

山脈(國家風景區)旅遊年」。本企劃藉由與國際慢城觀光的接軌,找出每個鄉鎮在地最有獨特性的文化與旅遊特質,成為地方創生與永續觀光發展的亮點。   2.取材具有主題特色的小鎮,提供讀者有故事、有吸引力的深度體驗,感受當地的文化、生活與食物,讓台灣小鎮漫遊有不同的視野與風情。   3.本企劃以「宗教民俗觀光」、「溫泉」、「手藝」、「魅力漁港」、「茶香」、「鐵路」、「山城」、「離島」、「花卉」、「自然生態」等主題分類,選擇獨具特色的在地聚落,串聯國家推動的觀光小鎮景點,以小鎮地方創生的軟實力,提供讀者小鎮深度體驗與旅遊的提案。

文化資產活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高雄何時有文資銀行?

文資建材銀行,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是也不算太新。台南市、嘉義市都已經成立了文資建材銀行。高雄,近期有許多文化資產活化的大計畫,例如哈瑪星的新濱老街、左營舊城的見城計畫,但是,同時也有許多的老屋子,被一棟一棟拆除。

這些房子沒了,留不住了,但是,起碼拆下來的老建材,還有重生的機會。如果這些老建材在房子拆解過程被好好卸下、留下來造冊保存,有一天就可以成為很有價值的再利用資材。特別是,現在許多特色街區及商店,都迫切需要老舊建材,這些建材都有歷史的價值。許多現在工法已少見,比方說屋頂的黑瓦,幾乎少有窯場仍有生產,即便像是三和瓦窯仍持續生產紅瓦、清水磚,但尺寸及工法已跟過去不同,對於有心要從事老屋修復及活化的人來說,要找到這麼多的老建材,非常困難。

如果高雄有一個文資建材銀行,可以跟台南、嘉義形成一個跨區的串聯,除了提供老建材的保存,亦讓對於老建材再利用有興趣的人,能夠有一個學習及實踐的場域。人,才是文資保存中,最重要的元素;而有能力進行老建材造冊、保存及加工的技師,更是必須要加以培養的稀有品。藉由老木工班的培力,去凝聚社區過往的記憶,去創造再生的價值,我請文化局,一定要積極爭取高雄文資建材銀行的設立。這是一門可以技術輸出的生意!

產業文化路徑創生經營研究-以台灣茶文化路徑為例

為了解決文化資產活化的問題,作者吳佩珊 這樣論述:

台灣擁有獨特多樣性的自然地理與生態環境,也造就出多樣性的地方產業風貌,在歷經明鄭清領時期、日治時期、戰後民國時期的政經及社會發展變遷,累積了豐富多元的產業文化遺產。曾名揚國際、豐富多樣的台灣茶,便是我們獨特的歷史產業與生活文化之一,然受到國際市場價格競爭、農業人力短缺、種植面積減少及消費飲用習慣改變等影響之下,傳統的製茶工藝技術與食藝文化逐漸式微,如何保存百年文化資產與持續茶鄉的生存,是目前國內重要的文資保存與創生議題之一。台灣受70年代全球性的鄉土運動浪潮影響,鄉土文化保存意識抬頭並展開許多重要的文資保存運動,促使了1982年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制定公布。時至今日,文化資產保存觀念與實踐,隨著

人類社會與環境急速變化而變革創新,以文化經濟帶動地方創生的議題,因此成為一門顯學,目前全球許多國家將文化觀光做為國家經濟發展要項之一,而具有文化主題性,以及點線面網絡式文資群特色的「文化路徑」,更是近年來世界各國積極發展的文資保存與觀光經濟策略。本研究以茶文化路徑為例,透過對主要茶區產業文化資源的盤點,以及地方產業發展現況進行田野調查,探討分析發展茶文化路徑的可能性,並提出以文化為核心目標、社企商業經營之茶文化路徑發展模式與創生加值策略,以及具體建議方向,冀盼對台茶文化保存及文化創生提供微薄之力,期許台灣獨特百年文化產業及茶鄉之美,永留存續。

2018A+創意季成果專刊

為了解決文化資產活化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2018A+創意季將於5月17日至5月22日在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是全台唯一官方中央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所主辦,自2010年開辦以來,已成為中部地區最具特色的設計宴會,供全國大專校院設計系所參加的設計聯展,為國內設計跨領域整合與創新思維帶來嶄新的推動力量,一同「共創臺灣設計文化的創意新世代」。 今年A+創意季擴大加入「文化資產」類別,匯聚文化資產、視覺傳達、工業設計、時尚設計、空間設計、數位媒體等六大類別,培植年輕學子多元化的設計力量。為推動文化資產與設計跨領域結合,特別增辦「創新文化資產設計工作坊」,於3月18日起於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首辦,接續於3月27日至4月1

8日期間前進北、中、南校院進行文化資產議題推廣系列課程六場次。課程重視宣導文化資產的重要,並促成文化資產活化再造的理念,為達成推動文化資產保存觀念,A+創意季特於展期內規劃「文化資產成果展」,落實臺灣文化資產結合設計緊密結合,點亮文化資產議題新思考、聚至綻放傲視光彩。 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辦理2018A+創意季已邁入第九屆,今年報名參與A+創意季展覽的校系數量高達24校53系,參展系所突破往年數量,達到歷年最高峰,其A+創意季設計競賽報名總件數共1374件,亦創下歷年之最。賽事由六類30位專業評審團隊選出127件優秀作品進入5月18日A+創意季開幕當日下午進行賽事決選,鼓勵年輕學子為文化資產與

設計跨領域結合注入新能量。 為達成「共創臺灣設計文化的創意新世代」,邀請南向國家設計師與參與學生共同交流,不僅為國內開拓多元的設計應用方法、新興科技結合等,更使南向國家設計師分享異國設計文化、設計新知等,期望鼓勵辛辛學子勇於嘗試新方式、新思維以及新的方向。南向政策不但是新的方向和新的動能,並重新定位臺灣在亞洲發展的重要角色,創造未來價值;對設計交流而言更是如此,不斷求新求變的創意思考同樣也需要指向新的趨勢,期盼A+創意季能夠邁向國際性的設計盛典。

文創觀光發展研究─以迪化街為例

為了解決文化資產活化的問題,作者陸振龍 這樣論述:

  台灣週休二日已實施多年,觀光旅遊的風潮發展迅速,國人旅遊以國外旅遊為大宗,可由觀光局統計數據看出。然而自2020年COVID-19疫情開始,出國旅遊因疫情而停滯。反之帶動了國內旅遊爆發,旅遊方式也改變了,大量旅遊人潮湧入各縣市老街及文創園區。迪化街是南北貨、中藥行的集散地,有許多古建築物,美食小吃,值得一遊的老街。本研究在探討迪化街文創觀光發展、遊客來迪化街旅遊動機與目的、探討迪化街觀光發展問題。  蒐集文創觀光、文化定義、美食文化參考文獻探討,並以半結構式訪談方式分析,針對不同遊客對迪化街的旅遊看法,瞭解來迪化街的目的,再訪的意願。商家對迪化街的觀光發展建議的問題,遊客與店家看到那些問

題,質性分析研究的結果,以SWOT分析出些現況問題,研究發現老街文化歷史,建築物、街道景點觀光少了地圖介紹,只有遊客中心可以取得。街道規劃、停靠車輛讓狹小道路更加狹窄,應予加強假日徒步區的規劃,街道能更寬敞。迪化街的美食是眾多遊客慕名而來,知名店家美食地圖包裝介紹,可使遊客更清楚掌握資訊。研究建議迪化街很多古建築及特定的標地能建置QR Code導覽,掃碼即能對歷史建物介紹,讓遊客更能了解建物的歷史故事。商品包裝與一般賣場區隔,建立不同機制提高購買欲望。要了解迪化街文創發展,對歷史建築、美食文化、文化觀光發展而做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