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公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數據分析公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illLepore寫的 輿情操縱:用數據操控心智的鼻祖「析模公司」運作大揭密 和DavidSumpter的 演算法的一百道陰影:從Facebook到Google,假新聞與過濾泡泡,完整說明解析、影響、形塑我們的演算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李浩德新創出頭天AI+大數據建功 - 工商時報也說明:擁有長達20年大數據(Big Data)分析及AI實務經驗,深義分析創辦人暨執行 ... 2017年李浩德認為時機到了,便創立深義分析公司,但事後發現當時仍高估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行路 和貓頭鷹所出版 。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金融管理研究所 梁琬如博士所指導 陳伊芃的 影響穿戴式電子支付方式使用意願之研究-以Apple Watch為例 (2021),提出數據分析公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穿戴式電子支付、Apple Watch、AHP層級分析法、使用意願。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陳建維所指導 陳妘的 手機遊戲上市前行銷策略之研究,以事前預約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手機遊戲、感知價值、網路外部性、獨特性需求、從眾行為的重點而找出了 數據分析公司的解答。

最後網站十家最強大的資料分析公司 - CIO Taiwan則補充:十家最強大的資料分析公司 · Amazon · Google · IBM · Microsoft · MicroStrategy · Oracle · Salesforce.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數據分析公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輿情操縱:用數據操控心智的鼻祖「析模公司」運作大揭密

為了解決數據分析公司的問題,作者JillLepore 這樣論述:

《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年度最佳商業圖書入圍 《時代雜誌》2020年秋季最期待著作 《歐普拉雜誌》2020年秋季最佳圖書 美國國家圖書獎「非虛構類」入圍     這家企業自詡是約翰・甘迺迪贏得總統大選的幕後操盤手!     早在冷戰時期,它便開啟先河研發電腦程式模擬人類思考,     用來預測乃至操控人們的行為與思考,深遠影響延續至今。     從劍橋分析公司到俄羅斯網軍工廠「網路研究機構」,     從Facebook、Amazon到Google,都是它的徒子徒孫!     想了解當今「數位操控戰」,你不能不知道它的歷史!   析模公司成立於冷戰期間,遠在Facebook、Goo

gle和劍橋分析公司誕生之前,它便從事資料探勘、鎖定選民、左右政情,乃至操縱大眾。本書作者吉兒‧萊波爾偶然間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檔案庫中發現此公司文件,於是著手挖掘這段遭人遺忘的歷史——而它,也是當今矽谷的操控術和傲慢背後,沉眠已久的神祕源頭。     1959年,美國一群頂尖的社會科學家創立了析模公司,發明了一套用於預測和操縱種種人類行為的電腦程式,稱為「仿人機」。他們相信,「仿人機」不只能推銷日常用品,還有其他大用:它可以打贏選戰,可以壓制政治反抗運動,可以擊敗共產主義;可以摸透人心,贏得越戰;可以預測種族暴動,甚至瘟疫──可以說,他們的初衷是善意的。隨著業務逐步拓展,析模公司的客戶除了《紐約

時報》等數十家民間大型廠商,就連要競選美國總統的約翰‧甘迺迪和美國國防部等,都赫然在列,其經營據點也因而遍及紐約、華盛頓、劍橋,甚至遠到越南的西貢。     從多屆美國總統大選、越戰,到詹森政府不幸誤判種族暴動等,析模無役不與。然而,由於當時的數據收集能力與資訊科技遠不及今日,加以後來析模發生各種不當管理情事,包括向媒體洩漏情資、未能繳交業務報告,乃至因引起民眾疑慮而面臨抗議,甚至遭指控犯下戰爭罪,最終該公司於1970年宣告破產,相關史料且因機緣湊巧幾乎銷聲匿跡……     析模公司的科學家相信,「仿人機」乃是「社會科學界的原子彈」,但他們沒預料到,這項發明會像深埋已久的未爆彈,於數十年後的今

日引爆——時至21世紀初,企業收集數據、建立行為模型、操弄訊息傳布——甚至左右各國政情。省思這些現象時,析模公司的歷史與當年的爭議,將是重要的借鏡。   各界好評     ►萊波爾是出色多產的歷史學家,眼光獨到,總能發掘不為人知的故事。本書精彩絕倫,時而滑稽好笑,時而令人感到惡寒,作者本身形容它為「1960年代的黑歷史」……當代的我們宛如身處一座圓形監獄:因為世界往往充滿監控,哪怕監控者不是國家,也有超大型企業的身影,它們透過預測和操縱人類行為賺進大筆鈔票,其中滲透最深的目標,莫過美國人的投票行為……作者從中挖掘有可信度、不為人知的故事來源。——《紐約書評》詹姆士‧格里克(James Glei

ck)     ►當代臉書等企業操控心理和輿情,這方面早就有鼻祖析模公司進行同樣操作。作者以極具說服力的手法寫出其中故事,引領讀者探索近代史鮮為人知的一隅。——《科克斯評論》     ►內容豐富,敘事技巧出眾,眼光銳利。如同作者萊波爾所言,1960年代甘迺迪總統大選過後,對於政治人物可能利用廣告、心理戰甚至新科技來操作選情,當時的民眾可能感到震驚。然而一甲子過去了,現代美國政治生活已經接受這樣的生態,正由於在當代看來稀鬆平常,現在反而需要一位歷史學家來鉤沉,挖掘那個操弄選情的觀念開始萌芽的年代。——《新共和雜誌》,J‧C‧潘(J.C. Pan)     ►作者揭露了這間遭世人遺忘的企業如何創造

出未來的數據武器。本書讀來既讓人欲罷不能,又毛骨悚然。——歷史學家亞曼達‧福爾曼(Amanda Foreman)     ►作者不留情面,犀利批評想要以演算法了解人類行為的愚蠢念頭,以及試著破壞民主的侵蝕性後果,成就出這部深具洞察力的作品,帶領讀者認識具有歷史意義的異議事件。——《書目雜誌》星級評鑑,布倫丹‧迪斯克爾(Brendan Driscoll)     ►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作者以迷人的文筆和讀者對話,寫出橫跨多洲地理與時間維度的敘事格局。她取得大量的家族相關資料,訪談親近人士,拜此之賜,筆下人物性格、家庭、外遇、爭鬥、家常便飯的八卦閒聊,都躍然紙上。——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夏儂‧龐

德(Shannon Bond)     ►敘述預測分析和行為數據科學源起於冷戰年代的故事,文字優美,邏輯嚴謹。——《金融時報》

數據分析公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翁P國際教室今天要跟大家聊聊美國霸權是否真的不霸了?然後連德國梅克爾也被阿富汗拖累了?撤軍阿富汗事件的警世錄

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戰爭告終,但是從撤軍阿富汗看到拜登的崩盤危機,根據中央社的報導指出,總統拜登在美國完成從 #阿富汗撤軍 ,結束長達20年戰爭後首度公開發表的談話中,宣稱阿富汗撤離行動驚人成功,從阿富汗撤軍符合美國的利益。拜登今天(8/31)在白宮發表的演說中表示:「我們完成史上最大規模之一的空運行動。在歷史上,沒有國家曾經做過這樣的事,只有美國有能力、有意志、有能耐做這樣的事。」他為撤軍的決定辯護說:「我們在阿富汗無限度的任務中,不再有明確目的。這是正確的決定,明智的決定,對美國來說最佳的決定。」

但是事實真是這樣嗎?聯合新聞網是這樣說的,根據上月31日發布的一項摘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阿富汗前總統甘尼(Ashraf Ghani)之間的最後一次通話中,拜登表示「需要改變外界對神學士迅速發展的看法」。
「每日郵報」報導,在喀布爾淪陷的四個星期前,甘尼曾懇求提供更多的空中支援和金錢。路透社獲得的一份記錄顯示,兩位領導人對即將發生的災難「一無所知」。由此看出拜登的阿富汗撤軍工作小組完全失控…

而拜登的民調也因此崩盤,恐怕連任機會也提前關門?根據新頭殼在8/27報導指出,美國民調和數據分析公司 Echelon Insights 的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51% 的美國人不希望看到拜登競選連任,34% 的受訪者持相反意見。大部分民眾不贊成拜登處理阿富汗問題的方式,還有一些批評者對拜登的工作能力表示擔憂。拜登的支持率直線下降,使民主黨人感到焦慮。目前民主黨在眾議院僅領先共和黨 7 個席位,而歷史趨勢顯示,共和黨有望在明年贏得多數席位。因此民主黨一直寄希望於拜登獲得廣泛的公眾支持,讓他們保住微弱多數席位。

不僅如此美國是否在世界的霸權已不再呢?從季辛吉跟弗朗西斯·福山在經濟學人兩篇文章看出端倪。

(法蘭西斯·福山小檔案生於1952年10月27日,日裔美籍學者。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保羅·尼采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舒華茲講座、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曾師從撒母耳·亨廷頓。)

季辛吉《美國搞不清自己在阿富汗的目標》是這樣說的,「塔利班接管阿富汗帶給我們的近憂,是如何解救滯留在阿富汗各地的數萬美國人、盟國人和阿富汗人。如何營救他們應是我們的當務之急。然而,更重要的問題是,美國應反思自己的決策過程,自己的盟友和相關人員在過去20年做出了巨大犧牲,而美國卻在未發出足夠警告和與他們進行充分協商的情況下擅自做出撤軍決定。美國還應思考,為什麼阿富汗問題被以一種非此即彼的方式呈現給公眾,使大眾以為美國只能在完全控制阿富汗和全面撤軍間做出選擇。在開打治安戰的過程中,美國撕裂了自己,因為它搞不清自己可以實現什麼目標,也無法在美國政治進程中將這些目標持續結合起來。軍事目標過於絕對和難以實現,政治目標過於抽象和難以捉摸。在一眼望不到頭的戰爭衝突中,無法將這些目標結合在一起一直困擾著美國,並導致我們深陷國內紛爭的泥沼中無法團結一致…」

弗朗西斯·福山:阿富汗事件標誌著美國霸權的終結。 弗朗西斯·福山指出,「美國支持的阿富汗政權垮台,絕望的阿富汗人竭力想要逃離喀布爾。隨著美國與世界漸行漸遠,阿富汗的這一恐怖畫面顯示出在世界歷史上出現了一個重大的轉捩點。這一事件所反映出的真相是,美國時代的終結提早到來了…」

而撤軍阿富汗不僅重創拜登,連 #梅克爾 路線也被阿富汗拖累,基民盟恐失主導權?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德國政府也認定,拜登倉促從阿富汗撤軍是西方政治和道德信譽的問題。梅克爾雖然沒有公開批評拜登,但她的可能繼任者、德國基民盟黨(CDU)主席拉謝特(Armin Laschet)直言,此次阿富汗撤軍是北約創立以來遭遇的最大潰敗。而且,在川普右翼主政美國時就已呼籲「靠自己爭取未來」的梅克爾還訪問了俄羅斯,向俄總統普亭求助,希望普亭與塔利班溝通,讓塔利班允許西方盟友在阿人員安全撤離。這對美國來說是莫大的諷刺。

除了美國撤軍阿富汗後續政治動盪之外,翁P還想跟大家聊聊非洲地區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阿富汗?因為從美國在阿富汗的表現,恐怕讓非洲的恐怖組織蠢蠢欲動…
根據新頭殼報導,在奈及利亞北部地區,綁架已成「日常」。2014 年 4 月 14 日至 15 日,奈及利亞伊斯蘭恐怖組織「博科聖地」挾持了位於該國東北部博爾諾州奇布克鎮中學中,267 名預備參與考試的女學生,且被綁架者多為 16 至 18 歲的基督徒。至今,僅有 50 多人脫逃與 100 餘人獲釋放,另 100 多人至今仍下落不明。此外,該恐怖組織光在 2016 年與 2017 年兩年間,就累積收到約 370 萬美元的贖金。
據統計,自去年 12 月起,光奈及利亞西北部地區已發生 10 多起大規模綁架學生案件,遭綁架的學生數高達上千人。雖然多數學生在當地政府與武裝分子談判且交付大量贖金後,即遭釋放。然而,綁架事件的頻繁也導致該地區多所公立學校被迫關閉。


再來要來看一份讓台派非常振奮的調查,根據美國芝加哥商會針對全美民眾進行的調查報告顯示,有69%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應該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65%認同美國應該協助台灣加入國際組織,還有57%的過半比例,支持台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這一份年度報告,其實從80年代就開始進行,只不過在2016年之前,美國民眾被問到如果中共侵犯台灣,美國應不應該協防,支持美國用行動挺台灣的比例一直無法突破3成。

但是呢,翁P直接突破盲腸的指出「台灣要思考的,是美國民眾到底是因為真心在乎台灣的利益,所以打算支持台灣,還是因為討厭中國,所以支持對手的對手?兩種心態的差別,在於前者會得到更全面的支持,而後者則會因為對於中國討厭程度的下降有所變化。」

翁P說了「藍綠政治人物或是支持者總是爭執美國來不來救援,但是雙方最該做的,其實是面對事實,讓民眾知道不管美國來不來支援,台灣都應該開始做準備!美國民調傳遞出來的訊息,是美國已經準備好面對台海最壞的情況,問題是,台灣自己準備好了嗎?」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12:00 阿富汗撤軍事件 衝擊拜登
56:00 拜登民調因為阿富汗事件崩盤
01:01:00 討論季辛吉投書
01:08:00 民進黨政府疫苗施打順序邏輯與選票相關
01:19:00 弗朗西斯·福山文章--美國霸權不再?+拜登撤軍阿富汗拖累梅克爾
01:35:00 美國芝加哥商會民調:69%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應該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影響穿戴式電子支付方式使用意願之研究-以Apple Watch為例

為了解決數據分析公司的問題,作者陳伊芃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時代之來臨,省時、零接觸交易、方便、快速為現今社會中消費者之需求,電子支付之出現為現下新興支付方式,使用電子支付之消費者也日漸增加,而在電子支付中除了電子票證,電子錢包等原先支付方式;目前較新穎之電子支付方式為穿戴式電子支付方式,在有一定限制之金額額度下,穿戴式電子支付方式可免除解鎖臉孔或是密碼支付之繁瑣步驟,只要將穿戴式裝置感應在商家支付平台上就能完成支付動作,且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穿戴式電子支付方式能比行動電子支付方式之零接觸交易較為迅速、方便。因此,穿戴式電子支付方式能達到現今消費者之需求,也成為現下消費者會使用之付款方式之一。在2015年是開啟穿戴式手錶、手環之一年,各家品牌開

始推出自家之穿戴式手錶手環希望在市場上能有一席之地,而美國蘋果公司也順這項趨勢將Apple Watch第一代正式亮相在市場中。根據數據分析公司Canalys、IDC統計,Apple Watch之出貨量從一開始推出便受到市場喜愛,到現在其銷售率不僅正在成長中,其規模在穿戴式電子支付市場中也持續深受消費者喜愛。本研究先藉由透過以文獻評析法之方式,來了解電子支付方式中之穿戴式電子支付之相關定義及應用,以及在穿戴式支付中較為熱門產品-Apple Watch之發展歷史,最後,再找出消費者選擇之關鍵因子。並以消費者之思考角度設計專家問卷,收集完並剃除無效問卷後,運用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

rchy Process, AHP)了解哪些關鍵因子是消費者會在使用Apple Watch進行電子支付時候所選擇。本研究期望在結果能對於穿戴式電子支付之使用上能夠更為了解,並能提供穿戴式電子支付產業及相關行銷公司推廣建議。

演算法的一百道陰影:從Facebook到Google,假新聞與過濾泡泡,完整說明解析、影響、形塑我們的演算法

為了解決數據分析公司的問題,作者DavidSumpter 這樣論述:

◎應用數學權威理性解析演算法與社會,讓我們對演算法不再害怕的第一本書 ◎資訊社會學專家曹家榮(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專文導讀   從選餐廳到選總統,演算法正全面影響我們的生活? Facebook和劍橋分析公司分享用戶個資,讓演算法操弄人心? Google的搜尋演算法暗藏性別與種族歧視?   讓應用數學權威帶我們一一解答以上的問題。     我們對科技與網路的仰賴有如開了一扇窗,讓數學家和資料研究者得以窺探我們的生活。他們不斷蒐集資料,了解我們去哪裡旅行、上哪裡購物、買些什麼、對什麼感興趣,進而預測我們的生活習慣。有些人甚至宣稱,這些資料就足以操弄人心、改變國家輿論。但這些資料到底多

可靠?唯有了解數學做得到和做不到什麼,才能明白演算法正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演算法到底能多了解我們? 2018年Facebook爆出與劍橋分析公司分享用戶個資的事件。劍橋分析公司宣稱,他們能從資料中分析出個人的政治傾向,以針對這些人投放量身打造的競選宣傳。然而這些劍橋分析公司取得的資料,真的能讓他們做成一個完整的「人格分析」演算法嗎?另外,Google引以為傲的搜尋演算規則,是否會擴大我們的偏見,讓我們「學會」歧視?   了解演算法,不必再對科技擔心受怕   演算法和操弄人心的恐慌正在蔓延,而本書作者帶領我們遍觀各種演算法,看見數學不為人知的一面。藉由訪問走在演算法研究最前端的科學家並自己

做數學實驗分析佐證,作者除了解釋數學與統計如何運用於現實生活,也說明了現今社群演算法的能力與極限,讓我們更了解現今的網路服務是如何影響我們。 重量推薦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陳穎青/《老貓學出版》作者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手機遊戲上市前行銷策略之研究,以事前預約為例

為了解決數據分析公司的問題,作者陳妘 這樣論述:

  近年來全球遊戲市場逐年成長,根據全球遊戲市場研究與數據分析公司 Newzoo分析指出,全球遊戲市場於 2021 年達到 1,803 億美元,全球玩家總數估計已超過 30 億人,而在台灣,遊戲產業的年營收成長比例更是遠高於全球平均。特別在手機遊戲中,由於手機遊戲平均的生命週期較短,且大部分的收入都集中在上市後的第一週,因此許多遊戲業者會在遊戲正式上市前以事前預約活動(又稱事前登錄活動)作為凝聚人氣的手法,增加遊戲整體的曝光率與話題性,在推廣的成效上都可以為遊戲整體帶來正面效益。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除了探討哪些正面和負面的感知因素會影響潛在玩家進行手機遊戲事前預約行為之外,玩家本身的獨特性

需求、從眾行為特質是否也會間接影響執行遊戲事前預約的行為,也是欲研究的重點。  本研究透過網路問卷調查的方式,共蒐集到 280 份有效問卷,探討遊戲相關價值、情感價值、系統品質價值、社交價值、網路外部性與資訊隱私安全,在玩家進行遊戲事前預約的行為上影響的程度,同時將獨特性需求和從眾行為特質作為調節變數,了解對於部分因子在執行遊戲事前預約的直接效果上,是否會影響其變化。  透過 SPSS 分析的研究結果發現,除了資訊隱私安全外,較高的消費者感知價值與網路外部性對玩家執行遊戲事前預約有顯著正向影響。另外,研究發現當玩家的獨特性需求越低或從眾行為越高時,在遊戲相關價值越高時,均有越高的執行遊戲事前預

約的意願;反之,獨特性需求越高或從眾行為越低時,在遊戲相關價值越高時,執行遊戲事前預約的意願則越低。但在社交價值與網路外部性的高低對遊戲事前預約行為程度上則不具顯著性。後續將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行銷策略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