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政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智傑寫的 小寧 和民主思路的 活出香港:民主思路文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寶瓶文化 和圓桌文化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法律所 謝哲勝所指導 林似英的 論不動產公示制度及其法律效力 (2009),提出政意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登記損害賠償、物權法定緩和、公示制度、公信程度、審查密度、公示推定力。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政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寧

為了解決政意思的問題,作者楊智傑 這樣論述:

我們選擇了雨 歷史卻未選擇 在熄滅我們的雨中化為烏有   ▍一本詩集,為同時代人而寫   小寧和阿俊,象徵島嶼上的青年男女,他們在街頭遭逢的困惑,社會競爭中無所遁逃的焦慮,以及對平凡生活意義的追尋,無一不是一個世代下人們曾經或終將歷經的過程──那些相愛到離散,希望與失落,歡愛與放逐……   記錄一代人的情感散落在每一場雨水之中,流淌成一個世代的歷史。   // 我站在雨中   沒有一場雨因此淋濕我 // 名人推薦   ▍誰不是自己僅有的不敗之地──詩人、作家共感好評   《小寧》是一本青春的懺情詩,情愛的追索與回憶中,小寧與阿俊走過島嶼四方,度過最最激烈的盛夏,少男女心底卻總是憂

傷又快樂得不知所措;原沒有一片海浪值得再次重來……   《小寧》是一本時代的製圖學,戀人攜手走過政權邊境,夜來鄉及鹿耳門,安那其與釣蝦場。愛慾的底藴原是詩人活過抗爭過的島國場景;原有一座島比生死更慢,比時間冰涼……   《小寧》開創了現代詩中難得一見的體例,全詩(由四十一首詩架構,但實可視為一敘事長詩)互證索隱,既是波特萊爾式的漫遊者(以文字擊劍),也直逼羅智成名作〈一九七九〉的青春紀年,戀人絮語讓喻意世界渾然一體呈現了。──吳懷晨(詩人,臺北藝術大學教授)   沒有比青春、自由與愛更迷人的主題。喧嘩與騷動,感傷與憤怒,激情與困頓,這本書是封溫柔情書,寫給這座還很青春但略顯蒼老的島嶼,以及這

個不安但不願放棄希望的世代。──張鐵志(作家)   《小寧》可視為楊智傑的時間筆記本,灰塵裡藏著一顆心。年分作為標題與起點,呼喚理想女性,以及若干幽微句法與情景鍛造的方式,難免透露了楊牧、楊澤與羅智成的氣息;然而,詩人有所繼承,同時也鮮明地塑造了富於個人色與時代風的島嶼新民群像,以及不容淡忘的關鍵場景。讀《小寧》,像走在陽光下的雨季,昂奮與抑鬱交錯,世界仍持續開展……──楊佳嫻(詩人,學者)   智傑詩歌語言中濕漉漉的感傷,來自私秘,也來自時代綿長的夢魘,詩人決意「加速自己的一無所有」卻成為一代人與虛偽世界決裂的宣言。久違了,這種小型羅曼史詩的肆意,它讓人不可自拔地在終將失去的青春中沉湎,

然後舔著傷口醒來,寫下虛構的編年史。──廖偉棠(詩人,作家)  

政意思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這次的質詢題目較難,所以這裡整理個文字懶人包:

台北市有一筆基金今年就會突破一百億大關。這筆基金很厲害,每年固定會多出二十億的現金,所以明年底預估會有130億那麼多。

但這筆越變越多的現金卻是台北市最大的虧損投資之一,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個故事很長,要從一個叫做公共設施保留地的東西開始說起。

很久很久以前,基於都市計畫的理由,台北市把一些土地劃為公共設施保留地。這些土地的所有者很倒霉。因為公保地的意思就是市政府想要買下來建設成道路或公園,但是現在沒錢。可是因為已經被政府保留了,所以地主也不能拿去做別的用途,因為「有一天」政府會來買。

很多公保地就這樣躺在那裡十幾二十年。

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所以2014年市政府想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讓建商可以去「幫市政府買」。建商可以買公保地和捐現金給台北市政府,換取建商自己建案的‘容積獎勵,讓建商可以蓋更大的房子。通常轉手之間就可以賺到三倍以上的利益,不過政府也獲得公保地,倒楣地主也順利脫手,三贏啊。

但是這個好辦法卻出現一個bug。

這筆錢每年固定會收到建商給付的現金大約30-40億,但是每年都沒花完。例如今年收到35億,只花了15億,剩下20億。

有剩餘好像也不是壞事?但其實這筆錢有法律規定的用途,不能因為有剩餘就改拿來賑災、紓困、或做社會福利。它只能拿來買地。

當錢沒花完放在銀行時,每年利率大概0.1%,但是土地價值每年固定成長1.5%-4%。也就是你今年沒花完的錢,明年會因為土地價值的成長而損失1%左右,以容積代金總額100億來算,等於每年虧損1億以上。

那為什麼不把錢花完?明明被限定使用的公保地還那麼多。

因為公保地是採取標購制,畢竟我們是民主社會,我們不准地主隨便亂搞這些公保地,但我們也不能強迫他賣,所以地主要自己拿著地給市府標。

但是他們也不想賣。

因為按照規定,政府收購公保地的價格只能是土地公告現值的15%。等於要叫地主打1.5折賣給政府,很多地主並不樂意。而且因為依照現行的容積代金制度,建商也可以買公保地,而且不受15%的限制。最後建商與公保地主的成交價常常是在50%或甚至200%以上。建商很樂意出高價,因為容積獎勵可以讓他賺更多。

所以地主幹嘛把土地賤賣給政府呢?

政府不希望調高公保地收購價格是因為怕某些在最近幾年才持有公保地的建商或掮客牟取暴利,但是容積代金的問題不解決,我們只會看到一筆不能使用的現金變成利息虧損的怪獸。如何在合理範圍內調整土地收購的方法、刺激地主賣出土地的動力,或甚至找到代金的其他使用方法,是台北市政府不可逃避的責任。

--
📌加入呱吉頻道會員:https://bit.ly/3361X61
📌呱吉的Podcast(每週更新):https://apple.co/2GKc3Rp
📌呱吉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froggychiu/
📌呱吉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froggychiu/
📌呱吉官方LINE帳號:https://lin.ee/uuepLUX
📌呱吉的美食廢人地圖:https://goo.gl/bpPKvW

論不動產公示制度及其法律效力

為了解決政意思的問題,作者林似英 這樣論述:

目前不動產公示制度與一般社會大眾對土地、建物登記簿之信賴所生之公信效果間之衝突,且在社會經濟快速變遷下,登記之公示方法是否足以因應日趨多樣且多變之交易方法及交易類型?故而在此問題基礎上,研究適合於我國採用之公示制度或可能的配套措施。就登記在法律科學上之意義,目前我國之不動產登記制度中主要是作為確定地籍之手段之一,不動產權利登記仍為地政機關管理土地事務之行政工作,其法理根據僅是國家機關為行政事務之處置,係依據機關分工原則所為之行政管理,實則為含有行政法上之法理予以解釋適用問題。 登記制度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似乎立於舉足輕重之地位,然在機械化之登記簿中如何因應社會脈動而更作調整才是當務之急。某

一種類之物權,法律應否承認概念性之物權種類,端視公示技術能否予以有效公示,及承認之後是否有助於社會經濟發展,進而保障人民財產權為斷。登記機關所扮演之角色,僅在便於公開應具某種物權效力之債權契約,如分管契約、信託契約,並且方便受讓人集中查閱之公示方法。因此,此種登記並不具有介入當事人間法律關係以確定產權或表彰產權之功能,故其登記機關所扮演之角色極類似契據登記制,而與高度介入產權確定之權利登記制,不可等同視之。法律對物權外觀的選擇應當反映財產交易實踐的客觀要求,交易成本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公示推定力就是實現交易成本最小化的規則,透過形式推定內容的方式,即權利外觀代表權利的實質內容。登記制度完善與

否,通常牽涉技術層面,與純粹的法律討論並不相同。制度本身主要目的應在於資訊之充分揭露與彙整,非資訊之過濾與分析,而僅是提供市埸參與者徵信之基礎,故而不妨採取「權利登記制度」與「契據登記制度」雙軌並行,降低地政機關之實質審查密度。登記制度則為配合現代經濟及社會需求及其發展迅速,似得酌採契據式之登記為對抗第三人,審查係以形式審查主義即物權之權利變更於當事人合意時即生效,登記係為對抗第三人之登記制度,其登記申請不合法者登記機關得以職權塗銷,當事人之法律行為因有法律上無效或得撤銷,致登記應塗銷者應經法院判決准予塗銷後登記機關始得辦理塗銷登記,以確保交易之安全及物權之實行為宜。基於公示推定力,具有權利外

觀者不用證明自己權利之真實性,從而減輕證明負擔。

活出香港:民主思路文集

為了解決政意思的問題,作者民主思路 這樣論述:

  這本書是民主思路推廣「第三條路」的第一步,內容分為三大章節:「溫和政治」、「中國想像」和「民主與管治」。透過詳細論述,能令更多人理解民主思路的政治理念和價值觀,希望讀者有一天會加入他們的行列。 聯合推薦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譚允芝 作者簡介 民主思路   由一班溫和民主派人士及學者於2015年所成立的智庫,致力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大原則下,爭取民主發展的最大空間。 序一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 序二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財政司司長曾

俊華 序三 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  譚允芝 序四  民主思路召集人 湯家驊 溫和政治 ‧溫和與抗爭  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 ‧為「溫和」正名 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研究)陳祖為 ‧走出香港現行政治光譜的溫和路線 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倡議)賴卓彬 中國想像 ‧邪惡帝國與天朝大國以外的中國想像 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研究)葉健民 ‧中國作為港人發展的機遇 民主思路理事黃梓謙 ‧一帶一路推動中華文明轉型:關鍵在香港 民主思路總幹事袁彌昌 ‧一國兩制下經濟融合:香港的利益、代價與應對 民主思路理事宋恩榮 ‧身分認同與中港關係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教授趙永佳 ‧不對稱的融合 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研究與發展)

呂大樂 民主與管治 ‧香港的深層矛盾 民主思路理事王于漸 ‧實踐民主所不能忽視的元素 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 ‧成立「政府參與未來中心」、推動眾籌議政、實踐良好管治另類民主模式 民主思路理事龍家麟 民主思路使命和目標 民主思路成立宣言:修補裂痕 重新上路 作者簡介 序   民主思路成立一周年,除了舉辦「香港想像」的公開論壇外,亦把各成員的文章結集成書,名為《活出香港》,為關心香港的朋友提供更多思考、討論和意見反饋的空間,值得支持。同樣地,在今日社會上出現政治立場二元對立、對問題看法非黑即白的情況下,民主思路提出以温和路線避免社會進一步撕裂,令人欣慰。   收到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資深

大律師邀請我為文集寫序言時,我正身處英國出席兒子的畢業典禮,碰上英國人民就是否脫離歐盟的公投,整個社會從政壇、傳媒至街頭巷尾,都瀰漫着¬「留歐」或「脫歐」 的兩極主張和異常對立的宣傳攻勢。我想:難道沒有第三條路嗎?   總結我三十多年公務生涯的經驗,最能讓人民受惠、讓香港社會向前發展,是透過理性討論、和平協商而產生的雙贏方案。在經濟發展方面,我們要在維護自由經濟和政府適度有為之間取得平衡;在社會發展方面,我們要確保扶貧助弱不會削弱自力更生的精神;在民主發展方面,我們須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 的憲制框架下找出路。   既然政治是眾人之事,論政的人不能漠視市民對經濟前景的期盼和民生改善的願

望。我樂見本文集收錄的文章亦涵蓋香港的發展機遇和社會政策及資源分配所產生的矛盾。   不少政治領袖都曾經說過:”Politics is too important to be left to the politicians.”我歡迎更多像民主思路的論政團體,走温和路線,作政策倡導,為化解社會矛盾出謀獻策,讓我們共同建設香港,活出精采的人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 序   一直以來,香港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多元社會。我們尊重不同價值,接納不同聲音。來自不同地區、擁有不同背景的人匯聚這個小城市,和諧共處,各展所長,成就香港國際大都會的地位。   但不能否認,近年香港的社會矛

盾越見尖銳,不同陣營之間政治對立和爭拗不斷,由街頭以至議會,非黑即白,撕裂日深。結果令到許多重要的民生和社會議題無法得到有意義的討論,城市發展不進則退,甚至令人憂慮香港長久以來珍惜的多元包容,理性平和的核心價值,也會慢慢失去。   民主社會的意義和根基,是在於彼此尊重他人的想法,即使意見不同,也願意聆聽對方,透過客觀理性討論,爭取建立最大的共識。我一直深信,理想與現實從來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黑與白中間其實充滿色彩,只有放下成見,為彼此創造對話空間,建立互信,才能解決分歧,看到更廣闊、更亮麗的一片天。   Ronny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學者去年中成立「民主思路」,期望在壁壘分明的政治光譜中

,為社會帶來嶄新視角,為香港尋找二元以外的「第三條路」。「民主思路」將理念結集成書,涵蓋政治、社會、經濟以及香港角色和機遇等多個範疇,詳細闡述引領香港重新踏上理想之道的方向和路徑,非常值得大家細閱和反思。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序   看見民主思路的成立,我看見勇氣和承擔。   何以見得?在香港目前面對的社會矛盾、政治矛盾裡,要堅持走溫和理性的中庸路線,需要的是獨排眾議的勇氣、貼地的認知、脫俗的情操、堅定的信念。   前所未有地,在這兩極化的政治形勢中,理性的聲音卻成為四面八方的攻擊的對象;而它的支持者卻往往是沉默溫柔、討厭嘩眾取寵的一族。至少在表面上,或者在媒體報

導中,它得到的支持,總要比持極端的主張的人少。所以要勇氣。   媒體報導的一貫風格,也造就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風氣。無論是政客、社運人物、評論者,也趨向以誇張的語句,為各種人和事扣上色彩強烈的帽子,帽子蒙蔽了人和事的真面目,令人不再願意去就人和事,切實地求知、求解。重要的概念被扭曲,有被浪漫化的、有被醜化的、有被濫用的,令道理越說越糊塗。接下來的只有情緒的發洩,持兩極意見的人互相刺激、互相攻擊,讓本來可以為民主進步而達到的政治妥協,變成更加遙不可及。究竟香港是要追求一國兩制下的民主進步,還是追求一拍兩散的後果?從來做事要成功都需要先就有關事實和概念作切實理解,再衡量目的、手段和實際效果。所

以要有貼地的認知。   最令人痛心的,就是本來有理想有承擔的政治人物,也慢慢墮進了兩極化的深淵,以對抗的姿態自保。莊子說的「不內變、不外從」,比想像中難。要放下包袱,謀求在這深淵裡脫險,已經難;坦然面對各方的冷言冷語,做到「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辯乎榮辱之境」,更難。所以要脫俗。   踏出了第一步,要在烏雲濃霧中,哪怕是以緩慢的速度,向民主的目標一步一步邁進,必須要堅定的信念。用以堅守這信念的動力,只能來自對香港的愛和承擔。   願此書作為民主思路的信念和方針的表述,為香港譜出一首新的交響曲。 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譚允芝 序   很多人從政或想從政,但沒有太多人追求

了解自己從政的目標和意義;也許嚴格而言,應該說沒有太多人願意花太多心思去思考這議題。當我推動成立公民黨時,其中一項中心理念,便是要以步向執政黨之心態議政。意思不是說要推翻或挑戰現有政治制度,而是要確立從政不是要無休止地當反對派,反對所有社會政策。在我心目中,從政是要為社會帶來最大程度之長遠民主和經濟發展、彰顯社會公義和核心價值,最終目標是致令絕大部分人安居樂業。   另一從政重要目標,是政治要有成果的。要有成果,便不能事事反對,便要在所有爭議性的課題上有所取捨;而主導如何取捨的大前題,便正正是如何可為整體社會,在最短時間內,以最低代價爭取最高成果。因此,有所取捨亦代表有時也要爭取階段性成果,

不能老是執著於一些零和遊戲。   以上所說的根本理念,是一套完整的政治價值觀。如果這套政治價值觀與現有政黨之價值觀有所不同,與兩極政治文化有別的話,我便稱之為香港的「第三條路」。   別去公民黨、辭掉立法會職位,便是要忠於這套我從政以來一直堅持的政治價值觀。成立「民主思路」是因為我仍堅信,絕大部分香港人是認同這套政治價值觀的。我的工作,便是聯同其他相信這套政治價值觀的人,把這政治理念推廣於社會,成為社會之政治主流文化。   這本書是我們推廣「第三條路」的第一步;這裡有三大章節:何謂溫和、民主的意義和中港關係。希望這裡的詳細論述,能令更多人清楚理解「民主思路」的政治理念和價值觀。也許有一天

,你也會加入我們的行列。 民主思路召集人 湯家驊 溫和與抗爭 民主思路召集人 湯家驊 很多人問我,在政治學上何謂溫和?與抗爭有甚麼分別?崇尚理性協商的人會說,溫和代表願意妥協,而妥協正是政治的藝術;主張抗爭的人會說,溫和只是和理非非,缺乏原則,缺乏勇氣。但如果大家仔細想想這兩種說法,不難得到一個結論:溫和與抗爭只是一種政治的態度,而非一種本身具有內涵的政治思想或理念。從另一角度看,溫和與抗爭是一種相關但不同解決政治紛爭的方法或策略。既然只是一種解決政治紛爭的方法或策略,那麼背後的政治理念,理論上是可以相同,不存在矛盾的。 換言之,理論上你可以以溫和的方法爭取達致一個偏激的政治目標或理想,也

可以用抗爭手法爭取一個在政治光譜上中間、甚至容易接受的政治目標或理想。所以第一個我們應該弄清楚的問題,便是溫和與抗爭在政治取態上可以說是中性的,雖然在行動上可能有很大的分別。 溫和作為一種政治理想 雖然理論上,溫和是一種中性的政治態度,但本身也可以具有政治內涵。在近代政治思想上,溫和政治很多時是倡議避免極端政治立場的中間協商路線。很多人喜歡把溫和路線與「第三」路線或「中間」路線混為一談。這些政治思想代表的,是在兩極的政治主張中尋求一個較中間、較平衡的政治理想;例如貝理雅(Tony Blair)談的,是社會經濟主張中的一種較為平衡,有別於兩極主張的政治理想。從這角度看,嚴格來說,溫和政治並非單指

對話、溝通、協商的政治策略,而是某一種有別於兩極立場的政治主張。這種溫和政治與抗爭路線並非對立的;前者是一種政治思想,而後者是一種政治策略,因此橙與蘋果不能混為一談。 「民主思路」所代表的政治理想,是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之憲制框架下爭取最大的民主進程。「民主思路」認為國際認許的普選,與《基本法》並不存在衝突。這政治理想一方面有别於建制派對普選缺乏強烈意欲或訴求,而另一方面亦有别於傳統民主派在爭取民主過程中不願意接受「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之束縛。「民主思路」要開創「第三條路」或「中間路線」的意思正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