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鏡成像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放大鏡成像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耿繼業,何建娃,林志郎寫的 幾何光學(第五版) 和林煒富的 2022全方位驗光人員應考祕笈:視覺光學(第五版)【含歷屆試題QR Code(驗光師、驗光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新文京所出版 。

國立中山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研究所 楊旭光所指導 陳文安的 振聲耦合技術在粉末冶金成品之瑕疵檢測 (2018),提出放大鏡成像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振聲耦合、粉末冶金、燒結溫度、瑕疵、自然頻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班 方怡欽所指導 張佩琪的 斜刀口傾斜角不準確對於MTF量測之影響 (2016),提出因為有 調制傳遞函數、影像感測器、刀口邊緣、對稱目標刀口邊界測量圖樣、智慧型手機、中繼影像光學系統、數位微型反射鏡元件、光學變焦鏡的重點而找出了 放大鏡成像原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放大鏡成像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幾何光學(第五版)

為了解決放大鏡成像原理的問題,作者耿繼業,何建娃,林志郎 這樣論述:

  本書介紹最基本的幾何光學知識,內容詳盡介紹光的特性及應用。而幾何光學是光學中重要的一支,是設計透鏡設計、軍事儀表、醫療儀器、攝影儀器等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可說是一門重要又實用的學科。本書內容適合做為大學、科大、專科光電系、視光系(科)「幾何光學」之課程使用。 本書特色   1.幾何光學在透鏡設計、軍事儀器、醫療設施、攝影器材等領域中均為不可缺的一環,可說是光學中一門既重要又實用的學科。   2.內容安排深入淺出,每一章節都詳述了幾何光學的主要原理及應用,並配合例題及習題的演算,以達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的目的。   3.根據實際需要選取最基本的幾何光學知識,為初學者

打好基礎。

振聲耦合技術在粉末冶金成品之瑕疵檢測

為了解決放大鏡成像原理的問題,作者陳文安 這樣論述:

摘要粉末冶金法多用於製造高熔點和複雜結構之產品,或應用在不相融合之金屬與非金屬的複合材料及多孔材料上。最常見於生活中的電動工具或旋轉機械的齒輪,因其形狀複雜且用其他製程加工費用高昂;而襯套則為複合材料,以兼具耐磨性與硬度;因此多用粉末冶金法進行製造。製造過程中可能會受到人為或機器因為長時間操作而使部份成品產生裂縫或燒結溫度過低等瑕疵品。若以傳統方法進行檢測,往往需花費大量時間及資源,且這些檢測方法有諸多限制條件。而振聲耦合(Resonant Acoustic Method)技術,藉由衝擊鎚敲擊試件產生振動,並利用高靈敏度的麥克風,間接量測結構振動所衍生的訊號。此法既不受質量效應影響,也不需要

昂貴的試驗設備,可用於生產線上快速檢出良品與瑕疵品,並藉由分析瑕疵品的模態參數,修正生產製程。研究結果顯示,受到裂縫的影響,齒輪扭力由1000 N∙m降低至150 N∙m即發生破裂,齒輪之第一階自然頻率會降低22 Hz;當燒結溫度低於1130 ℃時,粉末擴散不足,於金相結構下,粉末孔隙增加,則會使襯套自然頻率降低18 Hz。再進一步分析彈簧常數和阻尼比,與良品相比,兩者也都有下降的情形。在低頻500 Hz之檢測,良品與瑕疵品之差別不易判斷。因此本研究亦針對40 kHz之振動諧波訊號(Harmonic Wave)進行比對。發現有裂縫齒輪之諧波訊號偏移可高達2500 Hz,而燒結溫度過低則使襯套諧

波訊號降低1500 Hz,此諧波訊號使瑕疵品的差異性更能被檢出。最後進行破壞性試驗,透過金相試驗和能量散射光譜(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EDS)分析,檢驗試件在微結構下的粉末鍵結情況與成份分析。結果為具瑕疵之試件在微結構下,其燒結性不足,粉末間無有效鍵結,導致試件機械性能下降;並由EDS得知其成份組成異常,一般情況下減速齒輪碳含量應小於0.8%,光譜分析中,其碳含量卻高達60%。本研究成果可以在粉末冶金的製程中,建立品質管制的量測方法,與研判產品瑕疵的原因,提昇粉末冶金業者於生產線上之檢查技術,達到產品全面檢查之標準。關鍵字: 粉末冶金、振聲耦合、自然頻

率、瑕疵、燒結溫度

2022全方位驗光人員應考祕笈:視覺光學(第五版)【含歷屆試題QR Code(驗光師、驗光生)】

為了解決放大鏡成像原理的問題,作者林煒富 這樣論述:

  本書依考選部命題大綱及歷屆考題編寫,精心彙整常考重點與重要概念,是一本全方位的驗光人員應考致勝祕笈,適合眼鏡配光從業人員及視光相關科系學生準備應考驗光人員考試。   作者教學與實務經驗豐富,編寫本書學習架構完整,包括:本章大綱、重點整理、隨文例題(含專家闢析)及題庫練習(歷屆考題及專家闢析),並以樹狀圖清楚呈現各章重點所在。   內文中以粗體字標示國考重點,輔以圖表說明,確實掌握命題方針。各章章末精選歷屆考題及解答,並解析相關概念,使讀者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各章以星星符號代表歷屆考題出題比例,數目越多代表出題比例越高,最多5顆,以供讀者備考參酌。   附贈歷屆試

題題庫,讀者可掃描書中QR Code閱讀,將歷屆考題依年度別及章別排列,內含驗光人員(含驗光生及驗光師)特種考試及高普考試題,以供應考複習所需。   2022年版除依最新視光資訊更新修訂之外,並依2021年最新國考加入最新考題及詳解,讓讀者掌握最新命題趨勢。

斜刀口傾斜角不準確對於MTF量測之影響

為了解決放大鏡成像原理的問題,作者張佩琪 這樣論述:

摘要本論文研究方向分為兩部分來探討:  第一部分為鏡頭檢測:隨著科技蓬勃發展,光學成像系統廣泛地被運用,因此,檢測光學成像系統的優劣相當重要,而調制轉換函數(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一直是用來檢測光學成像系統優劣的一項重要指標,它能反映出光學系統的空間頻率響應特性。本次研究利用傾斜刀口法(knife edge)做為量測圖樣,並利用黑白面型感測器接收圖樣後在電腦上計算出MTF值,來探討影像感測器之MTF的量測方法。其中,以影像感測器的奈奎斯特頻率(50 lp/mm)所對應的MTF做為實驗量測觀測值,可知採用斜刀口方法的傾斜角準確範圍為2°~10°之間

,將實驗數據進行比對分析,並探討斜刀口傾斜角不準確對於MTF量測之影響,且提出「程式修改法」與「對稱目標刀口測量圖樣方法」此兩種修正方式,分析其結果並進行討論。  第二部分為光學設計:此研究主要運用成像光學模擬軟體Code V設計智慧型手機之中繼影像光學系統(Intermediate Optics System)。此系統設計包含前後兩組鏡頭;前組鏡頭為十倍變焦鏡組,後組鏡頭為像高放大鏡組。除上述鏡頭設計外,鏡頭間藉由全內反射稜鏡(TIR Prism)中繼影像光學系統連接,將前組鏡頭入射光有效轉折後成像,投影於數位微型反射鏡元件(DMD)上,光線經過數位微型反射鏡元件反射後,再將成像投射出做為後

組鏡頭的物像面,形成轉折光路,達成低相差、高倍率且縮小化的數位影像模組之目的。關鍵字:調制傳遞函數、影像感測器、刀口邊緣、對稱目標刀口邊界測量圖樣、智慧型手機、中繼影像光學系統、數位微型反射鏡元件、光學變焦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