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定擬訂公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土地法規(第十版)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第12條(國土計畫之擬定程序) I國土計畫之擬訂,應邀集學者、專家、民間團體等舉辦座談會或以其他適當方法廣詢意見,作成紀錄,以為擬訂計畫之參考。 II國土計畫擬訂後送 ...

中華大學 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 陳棟樑所指導 彭佳玲的 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使用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系統滿意度之研究 (2014),提出擬定擬訂公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系統、資訊系統成功模式、電腦自我效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瞿宛文、王鴻楷所指導 廖彥豪的 臺灣戰後空間治理危機的歷史根源:重探農地與市地改革(1945─1954) (2012),提出因為有 空間治理危機、農地改革、市地改革、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蔣中正、陳誠的重點而找出了 擬定擬訂公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擬定擬訂差別 - Dcscho則補充:【擬定與擬訂】都是動詞,都含有草擬的意思。擬定是指草擬初稿,以後 ... 2 壹、公文語法五大項一、一般公文用語︰ 類別例句適用範圍備註1.起首語(指公文起首所用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擬定擬訂公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使用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系統滿意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擬定擬訂公文的問題,作者彭佳玲 這樣論述:

因應近年來《特殊教育法》(2013)及相關子法的修訂,以及現正推動的特殊教育課程綱要(2011),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系統(網路IEP系統)與以往大不相同。因此,當導入新系統時,教師對使用網路IEP系統接受度是否有所差異,值得探究。本研究不僅以DeLone and McLean(2003)所提出的資訊系統成功模式(IS success model)為基礎,另外還加入Bandura的社會認知理論來發展模式,以系統品質、資訊品質、服務品質及電腦自我效能等構面為自變數,使用者滿意度為應變數去探討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教師使用網路IEP系統之滿意度。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依據相關文獻整理改編之「特殊教育學

校高職部教師使用網路IEP系統之滿意度問卷」當作資料蒐集的工具,共發放490份問卷,回收452份,扣除無效問卷後,回收有效問卷434份,有效回收率為89%。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作為資料分析方法。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和年齡的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教師對網路個別教育計畫系統的使用者滿意度有差異;使用者對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系統滿意度介於普通到滿意之間;系統品質、資訊品質、電腦自我效能正向影響使用者滿意度,服務品質對使用者滿意度不具影響;使用者滿意度正向影響淨效益。研究發現系統品質、資訊品質與電腦自我效能此三者可作為規劃、執行與提昇教師對網路IEP系

統滿意度的顯著影響因素。據此實證結果,提出若干建議,供相關教育行政單位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臺灣戰後空間治理危機的歷史根源:重探農地與市地改革(1945─1954)

為了解決擬定擬訂公文的問題,作者廖彥豪 這樣論述:

  本文的研究主旨,首先是透過一手檔案的交互檢證與運用,針對國府高層決策者蔣中正與陳誠在1950年代先後推動《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與《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的決策與立法過程重新進行研究,藉以挑戰並推翻官方與主流反對論述共享那套關於「成功的農地改革」與「失敗的市地改革」的歷史論述及其架構;  其次則透過此歷史論述的重建,重新掌握當時國家─社會架構下不同行動者在重大政經決策過程裡的複雜競合關係,以挑戰過去官方與主流反對論述共享對1950年代國府政權性質及其與臺灣社會的關係,所習於採取「強國家」與「弱社會」的架構假定,並分析當時不同行動者(高層決策者、技術官僚、本省菁英與地主階層等)捍衛其自身立場

所建構的論述及其實質影響;  最後則透過重新掌握農地與市地改革各自制度變革的內涵,探討在此階段制度改革所奠立的架構基礎,提出應從「城鄉土地雙軌制度」的分析視角,重新評價1950年代的土地制度改革對臺灣戰後空間發展模式與治理體制危機的長期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