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歌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排行榜歌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熊一蘋寫的 我們的搖滾樂 和麥書編輯部的 六弦百貨店2008年精選紀念版(二版)(附1VCD )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经典老歌榜-歌曲排行榜 - Vv娱乐社区也說明:歌曲 分类排行榜,让您掌握音乐风向标.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游擊文化 和麥書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表演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姚村雄所指導 林惠英的 愛情流行歌MV性別角色之影像研究 (2019),提出排行榜歌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音樂錄影帶(MV)、性別角色、流行歌曲。

而第二篇論文大同大學 資訊經營學系(所) 林淑瓊所指導 范雅惠的 探討華語流行音樂的和弦組合模式-以Hit Fm歌曲排行榜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音樂排行榜、歌曲組成模式、流行音樂、和弦、Hit FM的重點而找出了 排行榜歌曲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1年日本DAM動漫歌點播排行榜出爐,YOASOBI包下冠季軍則補充:株式會社第一興商旗下KTV 服務DAM 今(25)日公開2021 年開播動畫之歌曲點播排行榜,冠軍和季軍各是YOASOBI 的〈怪物〉和〈優しい彗星〉,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排行榜歌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們的搖滾樂

為了解決排行榜歌曲的問題,作者熊一蘋 這樣論述:

以歷史之眼、文學之心,重返大時代下年輕世代的生命世界 再現他們一心追求自由、以音樂為抵抗的跌撞顛簸故事   「讀著六十年前的青少年如何爭取玩團和聽歌的機會時,我在心裡浮現了非常強烈的感觸。我以為在臺灣聽搖滾樂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其實不是這樣的。此時此刻的我依然在這塊土地上聽著搖滾樂,這件事本身就是奇蹟。」   這是一本講述一九五○到一九八○年間,搖滾樂在臺灣如何發展的故事書。在那個橫跨三十年的不自由年代裡,故事的時空場景是由日本、中國、美國等世界大國,以及二戰、韓戰、越戰等國際戰事,交錯搭建而成的。彼時,島嶼上各式異質空間應運而生,諸如中華商場、美軍俱樂部、夜總會、舞廳及西餐廳等,而各種

時代產物也先後在島上出現,像是西洋電影、美軍電臺、翻版唱片、長髮禁令及歌曲審查制度等。這些都是搖滾樂故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書中的人物以他們的行動串連起故事裡的繽紛元素,包括緊貼收音機聆聽海外電臺放送排行榜歌曲的苦悶外省青少年、見過上海風華而想在戰後臺灣開墾文化沙漠的音樂雜誌創辦人、開闢副刊音樂專欄及電臺音樂節目的時代先行者、用克難樂器登臺獻唱的玩團先驅、突破關卡限制籌辦熱門演唱會的幕後推手、流連中華商場收集翻版唱片的熱門樂迷、在地下場所幻想美國的愛樂青年、以政治敏銳感對搖滾樂先褒後貶的文學家、激昂爭辯何謂「我們的歌」的熱血知青、在大學校園唱出年輕人心聲的民歌手、創作及演唱「歪歌」的音

樂人等。這些先後登上歷史舞臺的男男女女,共演了這齣以「搖滾樂」為主題的時代劇。   「搖滾樂在臺灣」的故事,是一個世代追尋渴求自由的故事。臺灣的年輕人透過搖滾樂接觸自由、學習自由,最後在爭取自由時意識到當時的臺灣有多麼不自由。現在很多人會說搖滾的精神是反抗,但其實這個故事似乎要更拙稚一點。「搖滾樂在臺灣」的故事,也充分體現出臺灣人吸收和轉化的能耐。臺灣經歷過太多強勢文化的洗禮,每一種都帶來新的束縛,也成為新的養分。現在我們享受到的一切,都是前人吸收了各種養分、掙脫各種束縛後,孕育出的臺灣文化。希望本書能將這些感想傳達給大家。 名人推薦   簡妙如∣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流行文化、獨立音樂

及獨立次文化的愛好者及研究者   何東洪∣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主編 好評推薦   「熱愛搖滾音樂有許多種方式——熊一蘋的方式,是寫好看的臺灣搖滾音樂史。這是一本好看如小說、但扎實如史書的非虛構作品。   熊一蘋想知道,現在臺灣撩動青春心靈、自目叛逆、本土熱血的獨立創作音樂,是怎麼來的?我們都知道,戰後二十年間的統治當局,不僅抑壓本土傳統的歌仔戲、日治流行的臺語歌,其實也在抑壓所謂「靡靡之音」的西方搖滾。然而熊一蘋卻說故事起於1950年代,那時怎麼可能容許本土熱血反叛?所以案情不單純,破口頗為離奇,過程有違常理,所以說歷史如小說一般。   熊一蘋,

本來就寫小說的,得過文學大獎,筆法酷酷,讀起來冷靜到想哭的那種。他的性格真的很文學,心對世界很熾熱,外形卻是腼腆,以至於設法讀進他的內在,悸動才會一波波湧上來。   萬勿以為這本音樂史是穿越式的創作品,這些故事,每一段都是他從報刊文獻一筆筆耙出來寫。他在臺大臺文所有嚴密的文史研究訓練,查集史料、讀文獻,是蹲馬的基本功。這本書更猛的,是拆解史料、展現史觀的冷靜腦袋。   熱門音樂到搖滾世代,並不是自始就吞服「本土反叛」的丹藥一路挺到底。在巨量資料中,熊一蘋比對省籍、世代、商業的各種利益糾葛,看到音樂人三十年間在閃躲妥協之中蜿蜒前行,在敵友關係之間曖昧推進。如此歷史曲折,讀來才是揪心的所在。

  難得熊一蘋有熱血也有慧眼,挑出臺灣文化史這麼歧出詭異的故事。臺灣人唱自己的歌、做自己的音樂,真的不容易。」——蘇碩斌(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臺大臺文所教授)   「如果二戰後的歷史變遷有配樂,那必然是搖滾樂。搖滾樂跨出自身的音樂範疇,將大至社會文化、小至情感遭遇的種種,都壓縮在幾分鐘的詞曲樂句。於是搖滾樂逐漸蛻變成一面大旗,不斷召喚著一代代年輕的聲音,吶喊出自己的模樣。熊一蘋這本書寫的正是搖滾樂旅行到台灣的踏查記。他穿行在史料密林,重建台灣如何接觸、挪移和化用搖滾樂的歷程。從唱別人的歌到學會唱自己的歌,搖滾樂在台灣慢慢演化出混血特有種的分支。這是本讓我們聽見過去的搖滾故事,也是探究當前樂

團身世的物種起源。」——黃崇凱(作家)   「書寫流行娛樂文化的歷史,尤其是觸及其始源,一向是困難的任務:一方面,它總是被嚴肅的菁英們認為難登大雅之堂而加以忽視,另一方面,在還沒有產業化、體制化之前,它往往也只是小眾、較私密的興趣,個人有個人的喜好、見解和系譜,卻缺少巨觀、能看見全局的視角。熊信淵《我們的搖滾樂》恰巧能替我們補上這塊空缺。有了這樣相對制高點的視角,我們才會發現搖滾樂在臺灣,不單純是憤怒與反叛,更多的是種種勢力交織、妥協、互相影響或利用,並在狹縫中尋找出路的過程;我們也才會發現,在戒嚴時代的國家機器監控底下,人們在壓抑與自由、興趣與避禍之間依違,竟意外創造出熱門音樂、搖滾樂、民

歌運動等臺灣專屬的脈絡。更重要的是,在這段歷史故事的敘述裡,你完全可以讀到一位喜愛地下樂團與搖滾樂的樂迷的深深的愛。」——盛浩偉(作家)   「熊身上有種奇異的素質,他年輕,又老派,虛無到骨子裡,但又超級熱血。稱讚熊說故事的能力是廢話了,《我們的搖滾樂》最吸引我的,並不是『台灣第一部搖滾樂史』,或『戰後台灣年輕人的精神史』(當然這兩點也夠迷人了),而是——一個九○年代出生的聽團少年,對所愛所忍之事,既頹廢又正經,既嚴肅又寬容的回望。   台灣明明這麼多人為搖滾樂癡狂,卻只有熊寫下這段歷史。他很清楚自己跟搖滾樂相處的姿態,因而捨棄「筆者」式的假客觀,使用一種主觀到近於「俗」的語言寫作——這是

最高的讚美。   在《我們的搖滾樂》裡,熊探索了三個維度:權力作為歷史本身、人與權力相處,以及後之來者如何看歷史中人與權力相處——這個問題在當下的台灣仍然有效:你能原諒,選擇權力,而非正義的人嗎?」——楊婕(作家)   「現階段的我,聆聽音樂時最害怕的,是自己無意識地在感受聲音之前、先將歌曲與某種意識形態作連結。從前的我沒有察覺,甚至可能無法相信,知識確實會成為感官的成見,某些想法會像是耳朵的濾鏡一樣,讓即便同一首曲子也因為『被思考的過程』的不同,造成聽覺上的質變。某些聲音細節會因為『意識到了某些事』而被身體(有意無意地)注意或忽略,甚至不自覺地加諸評價。我在情感上避免自己自動進入這個狀態

,但在理性上,我知道這個狀態是不可逆的。我們再也無法不知道某些事。我們在這種無法停下的方向性之中聽著音樂。   正因如此,我才會重複地閱讀《我們的搖滾樂》——為了拆除自己獨自聆聽音樂時所累積的、阻塞了某些聽覺的先見之明。為什麼台灣沒有迷幻搖滾?什麼叫做『我們自己的歌』?每個人都有根據自己的聆聽史而推導的結論,但那些結論如果沒有依歸,只是平白干擾自己的鼓膜罷了。《我們的搖滾樂》是寫給聆聽者心靈的流言終結者。當你閱讀它,你其實在清洗自己的雙耳。」——蕭詒徽(作家)

排行榜歌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疫情在家乖乖鑽研一下新技能😂
我只能說....唱歌跟烏克麗麗都好難....
#我絕對不會承認我彈錯又唱錯哈哈哈哈哈哈

阿肆 - 熱愛105°C的你 (熱愛105度的你)

Super Idol的笑容 都沒你的甜
八月正午的陽光 都沒你耀眼
熱愛105度的你 滴滴清純的蒸餾水

你不知道你有多可愛 跌倒後會傻笑著再站起來
你從來都不輕言失敗 對夢想的執著一直不曾更改
很安心 當你對我說 不怕有我在 放著讓我來
勇敢追自己的夢想 那堅定的模樣

Super Idol的笑容 都沒你的甜
八月正午的陽光 都沒你耀眼
熱愛105度的你 滴滴清純的蒸餾水

在這獨一無二 屬於我的時代
不怕失敗來一場 痛快的熱愛
熱愛105度的你 滴滴清純的蒸餾水

在這獨一無二 屬於我的時代
莫忘了初心常在 痛快去熱愛
熱愛105度的你 滴滴清純的蒸餾水

更多楊楊Milly 在這裡 ❗️❗️❗️
📌S U B S C R I B E 🔍 https://www.youtube.com/c/楊楊Milly楊婷婭
📌 I N S T A G R A M 🔍 https://www.instagram.com/millyyang1010
📌F A C E B O O K 🔍 https://www.facebook.com/milly1010
✉️ Business Inquiries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 I N S T A G R A M 🔍 https://www.instagram.com/sayysentertainment/

更多錄影/剪接師大海Sinego 在這裡 ❗️❗️❗️
📌S U B S C R I B E 🔍 https://www.youtube.com/user/sinoceanl0l
📌 I N S T A G R A M 🔍 https://www.instagram.com/dj_sinego0717/​​
📌F A C E B O O K 🔍 https://www.facebook.com/DJSinocean
✉️ Business Inquiries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愛情流行歌MV性別角色之影像研究

為了解決排行榜歌曲的問題,作者林惠英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音樂錄影帶(MV)中的性別角色及其表現方式,透過音樂錄影帶來檢視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傳播媒體中是否存在性別刻板印象或性別意識型態。本研究是以2013~2019年  youtube 年度點閱率前十大排行榜歌曲,選取與愛情題材相關的華語歌曲為研究對象,並以文本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解析MV內容。  研究發現MV中的男性類型較女性類型多樣化,而女性的樣貌較為受限。女性角色在愛情中多被動等待。在悲傷情歌中,女性多表達受傷難過甚至是流淚,然而男性呈現的是帥氣、坦然的情感。許多女人被塑造為需受男人保護的形象。MV中所描寫的女性,許多仍是以男性的視角為出發。除了歌唱才能,女歌手裸露的衣服和性

感的身材仍是許多MV的焦點。此外,男性鮮少面帶笑容的臉部特寫鏡頭,多是以帥氣、酷的面容為主,表情不多;而女性的臉部特寫鏡頭常出現笑容、哭泣等面部表情,此一面向容易傳達出「女感性、男理性」的性別刻板印象。

六弦百貨店2008年精選紀念版(二版)(附1VCD )

為了解決排行榜歌曲的問題,作者麥書編輯部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收錄2008年年度國語暢銷排行榜歌曲,  內容涵蓋六弦百貨店51-54輯歌曲精選,並新增 5 首周杰倫、丁噹、五月天的歌曲,超值收錄50首最Hit的流行歌。   ◎  加註精彩彈奏分析,學習加分,不只是歌本。  ◎  12首木吉他演奏曲MP3+VCD,盧嘉宏大師+黃家偉大師親自示範演奏。   ◎  全書以吉他六線譜+簡譜方式編奏。

探討華語流行音樂的和弦組合模式-以Hit Fm歌曲排行榜為例

為了解決排行榜歌曲的問題,作者范雅惠 這樣論述:

音樂無國界,音樂可以說是世界的共同語言,雖然可能因為語言的隔閡而無法了解整首歌詞想表達的意思,但是聽眾仍可透過歌曲本身的旋律,感受到歌曲想傳達的意境。本研究以Hit FM聯播網2005~2014年度前50大歌曲榜單裡的中文歌曲,共計287首,分別依各年度進行每首歌曲的和弦模式分析,結果發現近十年的流行音樂歌曲中常見的和弦進行方式除了較廣為人知的前三種Pattern,分別為Pattern1卡農卅順降和弦、Pattern2民謠曲風的進行、Pattern3抒情歌的經典進行之外,另外,本研究再歸納出六種Pattern,分別為Pattern4漂浮不定的進行、Pattern5柳暗花明的經典進行、Patt

ern6激勵人心的進行、Pattern7哀愁的旋律進行、Pattern8段落轉折的進行、Pattern9正面積極的進行,亦為這十年流行音樂排行榜裡常用的和弦進行Pattern,如下表九種Pattern,藉此以了解流行音樂與聽眾喜好之間的關係,以及分析入榜歌曲共同特色,進而提供給音樂產業以為經營方向之參考。名次 Pattern 和弦進行2 Pattern1:卡農卅順降和弦 C G/B Am Em/G F C/E Dm G5 Pattern2:民謠曲風的進行 C Am F G1 Pattern3:抒情歌的經典進行 F G Em Am Dm G C7

Pattern4:漂浮不定的進行 Dm G C Am Dm Em F G3 Pattern5:柳暗花明的進行 F Em Dm G C4 Pattern6:激勵人心的進行 C G Am Em F C F G9 Pattern7:哀愁的旋律進行 Am G F Em Dm Am F C8 Pattern8:段落轉折的進行 Em Am F G6 Pattern9:正面積極的進行 C Am Dm G C Em F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