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擇歌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抉擇歌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翠蓮,李鎧揚寫的 四六事件與臺灣大學 和施福珍的 台灣童謠園丁-施福珍囝仔歌研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和晨星所出版 。

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 嚴任吉所指導 楊明原的 電影語藝視野觀點的生命教育價值觀-以「海角七號」為例 (2008),提出抉擇歌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語藝、幻想、生命教育、默觀、凝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抉擇歌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四六事件與臺灣大學

為了解決抉擇歌譜的問題,作者陳翠蓮,李鎧揚 這樣論述:

  1949年國共內戰中,國民黨政府落居劣勢,南京等地學潮不斷,臺灣成為最後的反共基地。臺灣大學與省立師範學院學生,因腳踏車雙載事件引發大規模抗議,當局為控制校園安定,在校方同意下於4月6日進入兩校宿舍逮捕學生,史稱「四六事件」。該事件成為校園白色恐怖的濫觴,此後臺大四六事件救援會、各學生社團活躍分子在1950年代陸續因政治案件遭逮捕判刑,校園不再是自由開放的知識殿堂,黨國威權教育逐步確立。   七十年前這塊土地上的年輕人曾因義憤、熱情、社會關懷而付出慘烈代價。回顧歷史,但願悲劇不再重演,並希望重建學術自由、多元價值、獨立思考、關懷社會的大學校園。

電影語藝視野觀點的生命教育價值觀-以「海角七號」為例

為了解決抉擇歌譜的問題,作者楊明原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章節安排,在緒論中筆者會說明此研究的客觀動機與主觀動機,客觀動機即是海角七號對台灣普遍閱聽眾所造成的影響及台灣一般民眾的生活現況,對於這些現況生命教育所可以提供人們生命的依歸及電影目前運用在生命教育課程的現況,並根據上述的種種客觀因素歸納本研究的目的與方向,探討電影「海角七號」在生命教育課程上價值的應用與觀點;主觀動機將會說明筆者本身為何投入生命教育的研究,並將電影與生命教育課程結合運用的靈感來源。第一章會介紹電影在台灣生命教育目前的研究現況,並根據幾位相關論點的學者意見,定位本研究的生命教育向度。第二章會介紹語藝學理論中的幻想主題分析做相關文獻探討,藉由理解其理論觀點的同質共享、認

同、說服的特性。第三章將會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及本研究的生命教育向度定位與研究理論,設計幻想主題分析方法於電影「海角七號」文本的研究實踐方式。四章是研究設計執行所呈現的幻想主題與合法化機制。第五章是將第四章所呈現的幻想主題與合法化機制,歸納為鉅觀的語藝視野呈現,並以幻想主題評鑑的方法與社群的覆誦探討其所呈現的價值面貌。最後會根據前面章節所執行的研究成果作為此研究的結論,並對此研究過程提出研究限制與後續的研究建議。

台灣童謠園丁-施福珍囝仔歌研究

為了解決抉擇歌譜的問題,作者施福珍 這樣論述:

  《台灣童謠園丁──施福珍囝仔歌研究》共收錄施福珍囝仔歌60首(含詞譜)以及許常惠、向陽、簡上仁、魏水明、何如雲等人對施福珍創作台灣囝仔歌的分析評論,可謂市面上最全面之施福珍囝仔歌研究。 作者簡介 施福珍(1935 ~ )   彰化縣員林鎮人。台中師院普師科,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曾任教於大專院校及國中小學,擔任「台灣囝仔歌賞析」客席講座。於國內外舉辦數百餘場專題講座,擁有「台灣童謠的園丁」、「童謠囝仔王」等稱號。榮獲1988年台灣省第六屆鐸聲獎,「台灣囝仔歌」教唱影集(1997年出版)榮獲第一屆金視獎、1998年台灣省第一屆特優音樂創作獎。 編者簡介 康原(康丁源,1947 ~ )   

彰化人。著有《大師的視界?台灣》、《追蹤彰化平原》、《八卦山下的詩人林亨泰》、《賴和與八卦山》、《台灣囡仔的歌》、《台灣囡仔歌謠》、《人間典範全興總裁》等四十本書。   曾任賴和紀念館館長、青溪學會彰化分會理事長等多項職務,並榮獲2004第六屆磺溪文學特別貢獻獎。現為彰師大台文所作家講座、修平技術學院兼任講師、作家,主持康原文史工作室,策畫主持公益頻道「文化列車」節目。與林明德共同策畫《彰化學》叢書。獲2007年吳濁流文學獎新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