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保護貼裂掉怎麼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手機保護貼裂掉怎麼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崔旼俊,吳恩瑛寫的 爸媽必讀教養套書:致,被兒子搞瘋的媽媽+再也不當吼爸吼媽 和邱淳孝的 闇黑情緒:接納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會更茁壯與強大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掉裂螢幕保護貼[DEWAQ1]也說明:鋼化玻璃保護貼破裂怎麼辦?不刮傷螢幕拆除方法4步驟@ C研所如何移除保護貼? ... 怎麼判斷是玻璃膜裂了還是手機螢幕裂了- 好問答網買手機螢幕破裂立即上蝦皮台灣商品專區享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采 和寶瓶文化所出版 。

最後網站新約 魔法禁書目錄 (8)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喀、—兩名少女為了保護上冬未當麻「主動向前踏出一大步。 ... 是在呼應房客的意志女子的臉上擠出帶有自嘲意味的笑容你似乎完全沒看見搗蛋鬼的本質呢只要毀掉整個世界害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手機保護貼裂掉怎麼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爸媽必讀教養套書:致,被兒子搞瘋的媽媽+再也不當吼爸吼媽

為了解決手機保護貼裂掉怎麼辦的問題,作者崔旼俊,吳恩瑛 這樣論述:

  《致,被兒子搞瘋的媽媽:秒懂兒子心事,療癒媽媽心靈,不吼不叫也能養出好兒子》     「我兒子好像為了讓我罵才出生的!」   身為女人的媽媽,若能徹底了解「男人」這種生物,就能破解史上最大難題:「兒子怎樣才會聽我說話?」   ★★★金星媽媽vs.火星兒子 地表最強跨物種教養聖經★★★     「你在這個世界上,最討厭聽到什麼話呢?」   「『你過來這裡』和『我跟你說一下話』這兩句話最討厭了!」     聽到兒子這樣說,媽媽的心都要碎了,明明努力讀了一堆育兒書,想盡辦法教養好兒子,兒子卻像大海上的一葉扁舟,越漂越遠。     來自金星的媽媽和來自火星的兒子,兩者本質上的差異,讓媽媽無所適

從;而本性不斷被否定的兒子,因為感受到自己最想獲得認可的對象~媽媽,老是只看到自己的缺點,而開始隱藏自我。     線上輔導超過2萬名媽媽,實際教育了超過千名的男孩,被媽媽公認為最強軍師~崔旼俊,結合美術教育和藝術治療,在只收男學生的美術研究所中,教育超過1000位男孩,拯救了無數水深火熱的媽媽。崔旼俊認為:「如果想要有效地教導男孩,就要停止焦慮,並在寬廣的牧場周邊釘上柵欄,好好觀察孩子在裡面的行動,等待信號的到來。」     ►我們相信所有孩子都有可能性,媽媽能傳達給孩子的便是「我是那樣的相信你」。   ►孩子的劣勢,不是媽媽的錯。當媽媽不自責,並擁有堅強意志時,孩子才能獲得世上最好的能量。

  ►某人眼中的過動,在另一個人眼中可能不過是頑皮,改變看孩子的角度,就可能影響孩子的未來     崔旼俊的理念和阿德勒正向教育不謀而合,他相信,要在這艱困的世界生存下來,男孩需要的不是更多育兒論,對兒子而言,最重要只有一件事──「媽媽的心」,將肯定兒子的信念傳遞給他,便是媽媽能給兒子的最美好禮物。     媽媽在教養上遭遇的危機,   並非兒子出現抽菸、打架等不良行為,   而是從男孩拒絕與媽媽坦誠對話的那一刻開始。      當媽媽願意放下焦慮、丟掉評論、去除期待,深深注視兒子的眼眸,會發現答案就在不遠處。   本書特色   從1000位男孩媽媽的疑惑中,整理出49個媽媽最想知道的FQ

A。這是一本給「被兒子搞瘋的媽媽」,切身需求的教養實戰紀錄。     【本書無艱澀理論,只有實務分享和具體方法,讓媽媽輕鬆進入兒子的心房】     Q:「我在說,兒子都沒有在聽!」     男性這類物種對「人的聲音」,接收力原本就比較差,不信回頭看看妳的大兒子(別名老公),是不是正開了超大聲的音量看球賽?此外,男性對於「面對面」溝通有些障礙,不妨試試「肩並肩」的談話方式,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Q:「老是搞不懂兒子在想什麼……」     比起愛,兒子更想得到媽媽的認可,加上男孩特有的自主性,會讓他們想要自己解決問題。找媽媽傾訴內心事,本來便不是兒子的首選。這時不妨和孩子玩「搞砸圖畫」的遊

戲吧!透過一起亂畫塗鴉,把本來的繪畫破壞掉,可以傳遞一個訊息:「媽媽不會評斷你,盡情的表達自我吧。」從而創造出讓兒子安心展現自我的環境。     當媽媽面對孩子的本性,只往「自己才是正確的」來思考,兒子會轉而自己默默私下解決,甚至走向了錯誤的道路。身為母親看到的是表面結果(孩子的行動、反應),本書解釋了孩子行為的內部原因(為什麼孩子會這樣行動),以及足以解套的有效教養方式。     越是不聽話、難以引導的男孩,越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請相信,只要「不該生氣的時候就別生氣」、「不要有過度的期待」、「積極正向的語言」、「溫暖的微笑」,對兒子來說就很足夠了。     【關於兒子,媽媽需要知道的

6件事】     ☼媽媽這種生物為了讓孩子更好,會不由自主地尋找孩子缺點;兒子這種生物需要的卻是被認可,尤其是自己最愛的媽媽。   ☼雖然媽媽聽到會很傷心,但是,兒子確實會因為媽媽說話的方式而感到壓力。   ☼當媽媽想和兒子面對面談話時,兒子想要逃開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不妨創造輕鬆對話的環境,技巧性地給予兒子建議。   ☼區別孩子的好壞,是沒有意義的,要想辦法用更寬廣的胸懷去看待孩子,並相信他們,將其特質與性格培養成優勢,才是媽媽該做的事。   ☼如果想要管好孩子的心,就試著懷抱孩子的渴望吧!一起玩枕頭大戰也好,一起學習運動也很棒。   讀者好評   ★ 毎一位有兒子的媽媽必讀好書!

  ★ 看過這麼多本教養書,第一次看到如此令人拍手叫好的兒子攻略本!   ★ 崔旼俊所長的「兒子專用」教養課,對我來說真是前所未聞的新世界。   ★ 讀完這本書,我開始有一點點了解我的兒子和老公.......     《再也不當吼爸吼媽:決定孩子一生的情緒教養課》     ★韓國【親子教養類】年度暢銷冠軍!   ★最值得關注的親子教養書,解決最常見、最難解的「親子衝突」課題!     為什麼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   父母又為什麼會在深愛的孩子面前一再暴怒?     如果不想讓孩子變成情緒化的大人、甚至社會新聞的未爆彈,   現在就開始最有效的教養溝通方案。     情緒教養,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     韓國父母最信賴的兒童精神科醫師吳恩瑛,   親授親子關係應急處方,   讓孩子不再情緒失控、   讓父母不再陷入暴怒後懊悔的痛苦輪迴中!     不少父母說:「生了小孩之後,才知道我這麼容易生氣。」   或是當孩子生氣時總感到難以招架:「他現在又在發什麼脾氣?」   教養對於每個人都是一項艱難的挑戰,   如果唯獨自己感到特別辛苦,那麼其中肯定存在某些原因。   而我們非找出這個原因不可,唯有如此,才能拯救子女與自己。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停觀察並學習父母與旁人處理情緒的方式。   從父母身上,孩子會耳濡目染地學到「原來表達負面情緒得用這種方式」。   在成長階段,如果孩

子調適衝動與憤怒的情緒無法獲得紓解,   長大後不僅沒有管理情緒的能力,甚至恐將在未來帶來最壞的結果。     本書中,對於日復一日、頻繁上演的「因孩子或父母忍耐不了而衝突」的教養問題,   挑選了最貼合現實生活情境的案例,並分析子女與父母的負面情緒為何而生,   以及隱藏在負面情緒中雙方各自真正的想法,提出實際有效的溝通解方。     讓父母成為孩子心中最信賴的後盾,再也不必對孩子發脾氣!     這是徹底改變父母發號施令的管教方式、   真正開啟你與孩子對話的第一本書!   本書特色     ▍12種針對孩子講不聽時的有效溝通解方   從實境中分析孩子與父母各自為何而暴怒,提供有效溝通方式

。     ①當孩子一點也忍耐不了時   ②當孩子想為所欲為時   ③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   ④當孩子在公共場所不聽話時   ⑤當孩子理直氣壯地頂嘴時   ⑥當孩子難以安撫時   ⑦當孩子慢吞吞時   ⑧當孩子不肯乖乖吃飯、睡覺時   ⑨當孩子做事不夠俐落、確實時   ⑩當父母想管教孩子的錯誤行為時   ⑪當父母想要休息,孩子卻不斷打擾時   ⑫當孩子不肯嘗試、拖拖拉拉,連簡單的事情也不會時     ▍12個新教養思路,讓父母成為孩子最溫暖的後盾   從實例探討當孩子不聽話時的進階教養思考,   還有父母彼此的態度和角色該如何相輔相成。     ①孩子肚子餓就發脾氣,怎麼辦?   ②與其轉移

注意力,不如將原則說清楚   ③因為被欺負,孩子也學會還手,怎麼辦?   ④如何和鬧彆扭的孩子溝通?   ⑤現在不改,以後就改不了?   ⑥當妻子教孩子的時候,丈夫不該出現的態度   ⑦為什麼媽媽要扮黑臉,爸爸要扮白臉?   ⑧心急,讓缺乏耐性的孩子更難學會   ⑨我要幫孩子到什麼時候?   ⑩孩子一定要「好好說話」才行?   ⑪凡事都要問孩子的意見?   ⑫敏感的孩子,就是難搞的孩子?     【吳恩瑛醫師的十大教養守則】     1.請別中途打斷孩子的話   「我被父母拒絕了」的想法,會使孩子從此失去信心。     2.請常以溫柔的眼神關愛孩子   關於課業與飲食,這些都有專人可交辦,但是

充滿真誠的關愛行為,唯有父母才辦得到。   3.請別在眾人面前責備孩子   任何人都想忘記難堪的回憶,這麼做的話,反而有礙孩子改掉錯誤的行為。     4.請別打孩子   被父母打的孩子,將對這個世界提心吊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體罰,都是父母克制不了自己情緒的結果。     5.請別讓孩子無所適從   不行的事,就得明確告訴孩子不行。不必警告斥責,用堅定的口氣告訴孩子即可。     6.請別對孩子承諾無法實現的約定   如果為了逃避當下問題,對孩子說謊,孩子將難以再相信父母。     7.請別代替孩子完成他辦得到的事   這種行為搶走了孩子從錯誤中自我學習的機會。     8.請別羞於向子女道

歉   其實孩子很容易原諒父母。     9.當孩子說「我最討厭爸爸、媽媽」的時候,請別太傷心或因此立刻生氣   即使傷心、生氣,也要讓孩子把話說出來。不然孩子將從此對父母隱藏自己的內心。     10.請爸爸重視和孩子相處的品質,而非相處時間的長度   即使一星期只和孩子玩一次,也要真心理解孩子、體會孩子的感受,這比什麼都重要。

闇黑情緒:接納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會更茁壯與強大

為了解決手機保護貼裂掉怎麼辦的問題,作者邱淳孝 這樣論述:

  我們每一天,   甚至無時無刻都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但身處在華人文化裡,   我們每個人都壓抑得很完美。   ●【特別企劃一】25個因應暗黑情緒的方式   ●【特別企劃二】降低自我傷害的5個練習   ●【特別企劃三】我的親友不願意去諮商,怎麼辦?   「大家都以為我很可愛、很友善,   但大家都不知道,其實我心裡面常常有一些非常糟糕的想法……   我在心裡面想著要殺死我爸爸大概有十次以上……   我常常想著某個討人厭的同事,恨不得他失敗,但我表面上還是會笑臉迎人……   或因為一件小事,我覺得自己最爛、最糟糕,沒有任何人會喜歡我……   我覺得這樣想的自

己,非常糟糕,而我停不下來……」   你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你沒有錯。而且,你是正常的。   華人文化習慣用「恥感」教養孩子:   當孩子受傷、哭泣,大人常說:「羞羞臉,哭成這樣,再哭就沒人要囉!」這讓孩子不但無法認識情緒,更會否定情緒,甚至一再內化,將自己的情緒貼上負面的評價與標籤,特別是暗黑情緒。   你也會這樣嗎?   ‧「我太憤恨了,但我不能表現出來,不然別人會覺得我很難搞啊。」   ‧「我竟然嫉妒我的好朋友?我怎麼那麼小心眼?!」   ‧「我真的很討厭他,我默默在心裡詛咒他一千遍,怎麼辦?我好邪惡!」   ‧「我一直哭,停不下來。我太沒用了,我好糟

糕。」   當你心裡滋生一些暗黑情緒,你是否總習慣性地質疑與指責自己?但那就像是你身體已經受傷,卻仍往傷口上撒鹽般殘忍。因為暗黑情緒除了提醒你辨識當下的危險或需要外,更大一部分,可能是來自久遠以前你心裡所埋藏的傷,或是原生家庭不適切的教養模式……暗黑情緒下的傷口,需要你上藥、包紮;暗黑情緒下的你,需要你疼惜與擁抱。   曾見過數以百計個案的邱淳孝心理師,也曾在青少年時期,走過一段被暗黑所圍困的憂鬱、痛苦日子。他曾藉著咬自己,以度過那段煎熬,而鏤刻在血液裡的孤寂與無助,他未曾遺忘,因此本書的書寫,他期待是一道光,照進每個人心裡的荒蕪,以及讓內心荒蕪的人理解,你並不孤單。   正面情緒,幫助

我們「向外」與人連結;   而暗黑情緒,幫助我們「向內」更深地認識、療癒自己。   這份認識,能讓你更自在與強大。 本書特色   重要行銷資料:   ◎「還記得在某一次的課堂上,我經歷了一場對我來說攸關重要的心靈手術。當時的心理劇導演賴念華老師,一開始用了各式各樣的方法,試圖去接觸我的情緒,但我都像喝醉,還是迷路一般:「不知道欸,就沒有什麼感覺……」後來,賴念華老師在某個關鍵點問我:「你一直都是這樣子的嗎?讓自己沒有感覺……」   在那一瞬間,我首先感覺到自己的胸口熱熱的,眼眶濕濕的,但我不知道我怎麼了,也無法真的掉淚。   有一股能量往上衝,但我又本能性地把這股能量往下壓。那種難以

言喻的感覺,讓我有點興奮,但更多的是因為陌生,所以害怕。   帶著這些無比混亂的感覺,接著,我用盡我全身的力氣,從喉頭擠出一點點的聲音說:「對……」   在講出那個「對」字之後,我內在好像有些什麼我說不清楚的東西,變得不太一樣了。我可以感覺到我的內在,原本有著厚厚一層包裹住我的情緒隔絕保護罩,那個保護罩終於裂開了一點點的縫隙,透進了一絲絲的光線與空氣。   在賴念華老師挑戰我的那個當下,我感覺到很深地被懂、被穿透、被挑戰:「原來是我自己,讓我自己沒有感覺的。」   好像有一些枷鎖、封印,在那一瞬間,慢慢地開始「剝落」……   還記得那天下課後,大約是黃昏五、六點,我走到常吃飯的118

巷美食街。我第一次真正地「聽見」旁邊店家的叫賣聲,以及「聞到」撲鼻而來的炒飯味道,開始「感覺到」原來有微風輕拂過我的臉龐,我開始可以感覺到我「正在呼吸」。   在那當下,我非常非常感動。我很清楚地意識到,那一刻,在我心中浮現一個清楚的念頭是:「原來,這就是活著的感覺嗎?」──邱淳孝心理師 名人推薦   ◎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撰推薦序。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周慕姿(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齊聲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好評推薦   ◎「很多時候,我們已經本能的採取了自我保護的措施來面對海嘯般的暗黑情緒,如邱心理師所提的「隔絕」,但這樣的

方式,也有可能是另一種問題的根源,而這些源自過去傷害所產生的傷疤,也在本書中得到了很好的處理。」──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   ◎我們內在有個恐懼是,如果不表現出那個「好」的樣子,而壓抑下那些見不得光的暗黑,我們就是不好的,我們就不會被接受。但你所恐懼的陰影,會在你否認、壓抑、累積了之後,某一天回過頭來找你,甚至用爆發的方式反噬,毀滅登場。尤其是,那些自己覺得見不得人的「暗黑情緒」。   ◎本書不是教你戰勝暗黑情緒,而是請你去牽起暗黑情緒的手,聽聽它要告訴你些什麼。暗黑情緒裡或許埋藏著久遠以前的傷,以及很多的情緒起初是為了保護你而產生,你的聆聽、接納與陪伴,能讓暗黑情

緒成為你生命中很大的力量。    作者簡介 邱淳孝   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與心理師。   台灣大學心理系、國北諮商所畢業。現為亞洲存在主義無結構團體「講師組」成員(全球僅有18位成員)。   現專職於心曦接自費個案。服務形式有個別諮商、伴侶/家族諮商、無結構團體諮商。   專長:親子議題、情緒困擾、關係議題、團體動力、性別議題、性諮商、阿德勒心理學。   曾任天使心團體帶領者;喬治高職、開平餐飲輔導員;成德國中、陽明高中擔任輔導老師;中崙諮商中心、台大心輔中心、楊孟達身心科診所擔任諮商心理師。   也曾於公視、大愛節目擔任心理專家,並曾於新竹教育中心、台東地方法院、三重郵局

、純青基金會、空軍台北大隊、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以及各高中職、大學等擔任講師,並於失戀花園、康健等網路平台撰寫文章。   著有《與孩子,談心》、《曖昧:我們之間,是愛嗎?》(電子書)。   熱愛工作,熱愛生活,並力求工作與生活平衡,對探索人性充滿好奇與熱情。   臉書粉專:邱淳孝諮商心理師    www.facebook.com/sincerepika/   【特別企劃一】25個因應暗黑情緒的方式 009 【特別企劃二】降低自我傷害的5個練習 018 【推薦序】暗黑情緒,可能是源自過去的傷害/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 022 【自序】原來,這就是活

著的感覺嗎? 027   第零章、序 第一節、暗黑情緒,如影隨形 042 第二節、雖然暗黑,卻很真實 045  第三節、面對暗黑情緒,才不會被反噬 048   第一章、情緒的重要觀念 第一節、化「暗黑情緒」為友──負面情緒的重要 052 一、沒有所謂的「負面情緒」 053 二、負面情緒的功能  054 第二節、華人文化緊箍咒  057 一、以和為貴  058 二、集體主義──關係至上  068 三、用「恥感」訓練孩子  071 第三節、情緒能量守恆定律──壓抑的情緒,不會真的消失 073 第四節、面對自己的情緒,是自己的責任  077 第二章、情緒七宗罪 第一節、憤怒  087 一、憤怒的

本質──敵意vs.破壞性 088 二、憤怒的功能──護衛軍  091 三、憤怒,反而讓我們更親密  096 四、憤怒的變形  098 五、除了憤怒,其實還有……  103 六、如何面對自己的憤怒 111 第二節、憂鬱  116 一、憂鬱症與憂鬱  117 二、憂鬱=不愉快+對過去自己的負向評價  119 三、過度的憂鬱──變相的自我傷害  120 四、憂鬱為什麼這麼難擺脫?──肯證偏誤、情緒關連記憶、反芻性思考  129 五、憂鬱的目的  134 六、如何與憂鬱共處? 136    第三節、焦慮  140 一、焦慮幫助我們提前做準備  141 二、焦慮的心理機制──不愉快+對未來的負向預期 

142 四、焦慮的上癮循環圈  145 五、如何應對自己的焦慮?  150 第四節、羞愧與罪惡  159 一、羞愧感  160 二、罪惡感  161 三、從羞愧到罪惡  162 四、羞愧感讓情緒「暗黑化」  168 五、如何應對羞愧感與罪惡感?  169    第五節、絕望  173 一、絕望等級  173 二、習得性的無助感  174 三、絕望的好處  179 四、怎麼面對絕望?  182 第六節、羨慕與嫉妒  188  一、羨慕與嫉妒的異同  190 二、羨慕、嫉妒、「恨」──情緒暗黑化的來源  194 三、如何善用羨慕與嫉妒  198 第七節、恐懼  207 一、恐懼的內涵──天生內建的

避險機制  208 二、恐懼的生理機制  209 三、恐懼的分類  211 四、恐懼──改變最大的敵人  217 五、如何克服恐懼?  221 第三章、潘朵拉的盒子──情緒隔絕的機制 第一節、情緒隔絕概述  234 一、自我保護的保險絲  234 二、情緒隔絕是有用的  235 三、超出「容納之窗」  237 第二節、情緒隔絕的方式  240 一、斷電──感覺不到感覺  240 二、否認感覺──無法辨識或不想承認自己的感覺  242 三、不讓自己停下來──工作狂、喋喋不休、焦慮型媽媽  245  四、延宕反應  246 第三節、隔絕情緒的風險與代價  249 一、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  24

9 二、失去應對挑戰的能力  250 三、壓抑之後的反彈  251 四、「說」不出來的,就會用「做」的  255 第四章、暗黑情緒的延伸──為何人性中有這麼多的「惡」? 第一節、自殺  261 一、自傷不等於自殺  262  二、自殺  265 第二節、暴力  268 一、家庭暴力  269 二、衝動控制障礙:把「壞」投射出去  212 第三節、罷凌  274 一、尋找代罪羔羊  274 二、團體的情緒出口、創傷的承載者  275 三、因未知而恐懼  277 四、總結:創傷傳遞的過程  278 第五章、情緒急救手冊 一、拒絕失控的正向思考  282 二、請無條件接納自己的情緒  284 三

、有意識地轉移情緒──模式中斷法  285 四、痛苦承受力──降低自我傷害的五個練習  290   【特別企劃三】我的親友不願意去諮商,怎麼辦?  310     【特別企劃一】   25個因應暗黑情緒的方式   當我憤怒,怎麼辦?   對於「害怕憤怒」的人:   ‧能說,就不會做。   ‧練習憤怒,增加戰鬥經驗。        壓抑憤怒,反而會讓憤怒變成帶有毀滅性的行為,因此練習合宜地用語言表達憤怒,藉此樹立你的原則與界線,反而能讓別人懂得尊重你。   對於時常被憤怒控制的人:   ‧保持憤怒──但降低破壞性,保持關係。   ‧完成憤怒的目的──自我保護,減少衝動。       

 憤怒是好的,憤怒裡的「破壞性」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所以若你時常被憤怒控制,你需要優先管理「傷害對方」、「同歸於盡」的衝動,這樣,才能保護自己,以及保護那些你愛的人。   當我憂鬱,怎麼辦?   ‧停止反芻式自我傷害。   ‧微調「月亮」與「太陽」的比例。   ‧接納自己現在的狀態。   憂鬱的核心是反覆地「自我虐待」,也就是向內的「自我攻擊」:拿鞭子的人是自己,被鞭打的人也是自己。   因此接納現在這個不完美、讓自己不滿意的自己。提醒自己,除了最糟糕、災難的部分之外,還有其他的「例外」,這能有效幫助你面對憂鬱。   當我焦慮,怎麼辦?   ‧打破自己的焦慮上癮循環。   ※尋找「

刺激源」。   ※替代行為。   ‧學習「不用腦」──「活在當下」。   ‧讓自己「不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培養自信。   ‧將焦慮視為「興奮」。   焦慮最惱人的部分是具有「成癮性」,你以為當你焦慮地做好萬全準備,就不會失敗、不會失控,但這反而讓你被焦慮折磨,卻又離不開焦慮。   因此面對焦慮的關鍵,在於打破內在這個「必須完美」的信念與循環,用更具有建設性的方式面對未知。   當我羞愧與罪惡,怎麼辦?   ‧從「羞愧」移動到「罪惡」。   ‧知恥,但不羞愧。   ‧承擔能承擔的,接納改變不了的。   罪惡感推動我們補償與修復,羞愧讓我們想把自己藏起來。因此面對羞愧與罪惡最具有建設性

的方式,就是「承擔起責任」。讓新的自己,慢慢更新過去那個不滿意的自己。   當我絕望,怎麼辦?   ‧區分憂鬱與絕望的不同。   ‧當你放棄──打敗自己的,其實是你自己。   ‧願意努力面對的你,本身就是有價值的。   ‧尋找「例外」經驗。   絕望讓人逃避、退縮,陷入一個絕望的孤島。然而「習得性的無助感」,雖迴避了失敗與挫折,但也讓你失去了改變的機會。   記得:「可以被打倒,不要被打死」,只要站起來,比倒下來多一次,那就會讓你的人生有未來與新的可能性。   當我羨慕/嫉妒,怎麼辦?   ‧將投射出去的力量,收回自己身上。   ※直問內在恐懼。   ※減少把自己放上「比較」的機會

。   ‧用羨慕超越自己,用嫉妒建設關係。   ‧適當區分「想像」與「真實」。   ‧表達「脆弱」與「連結」,而不是「攻擊」與「控制」。   羨慕與嫉妒的對象往往是「別人」,但羨慕與嫉妒的核心,其實與自卑感及自我價值有關,因此把重心回到自己的匱乏感,用羨慕超越自己,用嫉妒建設關係,你更能感覺到你的成長與力量。   當我恐懼,怎麼辦?   ‧區分「想像」與「真實」的恐懼──恐懼循環的四個階段。   1.過度想像。   2.恐懼的反撲:搜尋線索。   3.癱瘓或加速失敗。   4.恐懼的根源:第一個記憶。   ‧直面恐懼   1.思考最糟糕的結果,但不被其控制。   2.挑戰自己的害怕──

100天恐懼挑戰計畫。   3.洪水法與系統減敏感法。   4.小結──訓練你的恐懼肌肉。   ‧改編你恐懼的故事。   ‧增加自信──練習自我肯定。   恐懼是因為未知,有許多想像,就像恐怖箱在揭曉謎題之前,最令人害怕,殊不知那只是一隻無害的絨毛娃娃。   所以克服恐懼的方式,就是直面你最害怕的事情。透過嘗試與冒險,你才能感受到,其實你擁有面對恐懼的力量!   【特別企劃二】   降低自我傷害的5個練習   1.高強度有氧運動。   根據科學實證研究,運動會分泌腦內啡與多巴胺,直接改變你的大腦狀態。高強度有氧運動更能讓你正當地宣洩能量,恢復身心平衡。   2.深吸慢吐。   呼吸

也同樣能直接改變生理機制,降低壓力皮質醇,啟動放鬆的副交感神經。然而,呼吸的重點不在於「深」,而在於「慢」。當你放慢速度,把重心回到身體感官,自然可以得到深刻的「平靜」。   3.替代自我傷害的其他發洩。   ※握冰塊。   ※用橡皮筋彈自己、用指甲掐自己。   ※「畫出」自己的傷口。   ※不與他人互動的情況下,發洩對人的不滿。   ※用力地哭。   自我傷害許多時候都是「衝動行為」,事後會帶來後悔。因此若用一些替代自我傷害的其他發洩,讓自己不留下永久性的傷害,或引起自責與羞愧,能有效度過「自我傷害的危險高峰期」。   4.數數。   轉移注意力是處理情緒的方法之一,然而若用電視、手機

等高強度的刺激,有時反而會有被影響與擾動得更厲害的風險,因此,透過「數數」轉移注意力,讓一切簡化,反而能夠更純粹地幫助你安定下來。   5.誘發感官。   ※視覺。   ※聽覺。   ※味覺。   ※嗅覺。   ※觸覺。   ※正念──從一顆「葡萄乾」開始   當你還是個嬰兒時,不會說話、不會思考,你就已經用你的感官,在與世界連結。所以透過誘發不同的感官,能夠幫助你回歸身體最原初的感官力量,找回你與自己身體的連結。 推薦序 暗黑情緒,可能是源自過去的傷害/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   多年前曾看過一部由皮爾斯.布洛斯南和蘇菲.瑪索主演的007系列電影《縱橫天下》(

The World Is Not Enough),其中有一個反派角色,相當的引人注意,因為他全身沒有了痛覺,因此當起殺手,幾乎天下無敵。而同樣的設定,在《龍紋身女孩》系列中,另一位反派身上也出現過。當然也不是只有反派,一部印度電影《跳痛先生》(The Man Who Feels No Pain)就把這樣的人物設定為好人主角。由於不怕痛,所以幾乎不被這樣的感受所限制,他們在電影中就像獲得了某種超人能力般的,可以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   聽起來似乎令人羨慕?在看著這樣設定的電影時,幾乎所有人都無條件的接受了這類的「超人」觀點。畢竟對多數人來說,疼痛幾乎與一切傷害有關、是一種令人難以忍受的枷鎖,我

們一般人本能的就想逃避任何疼痛,也會因為各種疼痛而屈服。   但真正的的狀況是,這類「無痛症」的人,有百分之二十活不過三歲,就算撐過了這個關卡,絕大多數也都會在二十五歲之前死亡。   何以如此?答案不難想像,因為痛覺雖然讓所有人都厭惡,但它卻是保護人類免於遭受重大傷害、協助幫忙復原、幫忙人類牢記,並避免再次創傷的最重要幫手。沒有痛覺,人沒有辦法在正經歷致命傷害時,做出各種即時的自救與迴避的反應,而多數人就算在他人的幫助下,僥倖躲過一、兩次死亡的威脅,也還是無法學會害怕、學會逃避各種具有嚴重傷害性的事物,像小心刀具、避免燒燙傷等,最終多數人仍不免因各種意外而提早走向死亡。   反過來說,人

人都追求的快樂情緒,很多時候,也會給人帶來嚴重的傷害。世上的毒品種類繁多,但它們的共通點,都是透過化學結構誘發人體的愉悅反應,讓使用過它們的人不斷的沉迷其中。但這樣的愉悅背後,完全沒有快樂情緒本來所應該擁有的正常與現實基礎,它不是來自你的任何一種現實上的自我實現或成功,而單純只是透過外力攝入的化學物質,騙過了你執掌快樂的神經系統而己。類似的,還有一種特殊的躁症患者,他們躁狂狀態的症狀,常常以極度的快樂為核心,因為絕對的自信、亢旺的精神,做出像毫無節制的借錢購物、狂放的性濫交等任何一般人都會害怕負面後果,而多所自我約束的逸樂行為。雖然當下充滿了幸福感,但最後還是要面對各種脫序行為,對自己和他人所

造成的嚴重後果。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快樂的功能,確實是趨動人類行為的重要推力,但如果那樣的快樂與現實脫節,這種人類趨力所引導出來的,最終都只會變成當事人的悲劇。   黑格爾曾說過,凡存在即合理。在人類身上,多數存在的功能是千萬年自然演化下來的結果。它們的存在,其實都有著維護生命的特定功能,但重點是不能偏廢,必須達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必須針對現實,發揮其正確的功能、目的。而人類的情緒,就是其中最需要達到平衡的功能之一。在台灣這種多元文化和價值交錯,但多數人又還在混亂夾縫中求生存的社會中,我認為邱淳孝諮商心理師的這本書,在情緒的平衡上,為我們指出一條很值得參考的道路。   「黑」作為顏色的概念

,其實是中性的。它可以承載著優雅與氣質,但作為與偏見接壤的顏色,它也常被各種人類的文化賦予不少負面的形象。史派克.李執導的電影《黑潮麥爾坎》(Malcolm X)就有這樣的一段,主角在獄中面對著啟蒙的獄友,拿著字典去比較「白」與「黑」的概念時,赫然發現黑色與白色,竟然可以在英語世界裡包含著貶與褒的反差。   在這樣的狀態下,用「黑暗情緒」來替代「負面情緒」是很有意思的用法。因為這正是我們直面這種人類固有,且重要情緒的第一步。我們確實排斥、討厭黑暗情緒,但它本質上並非負面,就像痛覺,它的存在有其功能面的意義。接著本書從文化的觀點,帶著讀者檢視這種被視為個人的、私密的情緒成分,其實不能不從社會的

角度來看待,這更是協助了習慣被「反求諸己」的文化觀點所挾持的狀態下,真正踏出尋求人、我平衡的重要關鍵。   接著,邱心理師循序帶領著讀者分別檢視憤怒、憂鬱、焦慮、羞愧/罪惡、絕望、嫉妒與恐懼等暗黑情緒,解析它們的構成,讓讀者能夠在理性的層次上,看透暗黑情緒如何在人類身上運作,並提出面對這些暗黑情緒,讓它們的功能得到正常發揮的方法,這讓我們可以很有準備的面對正身處其中,或未來即將要面對的各種暗黑情緒的挑戰。   接著本書又帶著讀者回顧各種可能的「過去」。一如面對疼痛,就像不是每一種痛都可以揉一樣,人類常常會有很多本能的自我保護反應,這些反應並非沒用,但在某些狀態下,卻也不見得是最佳的方式。暗

黑情緒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已經本能的採取了自我保護的措施來面對海嘯般的暗黑情緒,如邱心理師所提的「隔絕」,但這樣的方式,也有可能是另一種問題的根源,而這些源自過去傷害所產生的傷疤,也在本書中得到了很好的處理。   最後邱心理師再度呼應了本書一開始的角度,畢竟文化講的就是人、我之間,而暗黑情緒除了在過去、未來會直接影響到我們之外,也會透過他人間接的影響到我們,面對他人的暗黑情緒,同樣也是個必須正視的問題,理解暗黑情緒如何產生了人性中的惡,會讓我們從中看清,並預測各種可能的人際傷害的軌跡。   最後本書做了相當好的總結,在清楚了解了暗黑情緒在自己的過去、即將的未來和人我之間的平衡觀點後,提

出了幾個面對暗黑情緒時相當好的方法,個人相當推薦。因為將暗黑情緒標記為全然負面,就像是追求永遠處於不會疼痛的麻醉狀態一樣,是不必要,而且危險的;正確的方式,是追求暗黑情緒的正常功能發揮,而本書就是這樣一本相當好的參考書籍。   如何善用羨慕與嫉妒   我們華人社會很矛盾,一方面在升學主義的文化底下,鼓勵大家競爭、要優秀、要出頭,以此光宗耀祖,激起我們內在很多羨慕與嫉妒的感受;但另一方面,在集體主義的文化底下,又非常需要以和為貴的友善氣氛,強調分享、相親相愛、不自私,因此大多數的人,對於自己有羨慕與嫉妒的情緒,都會覺得自己好像「太現實」、「太小心眼」,應該「更寬宏大量」一點,也就是,我們其實

很壓抑羨慕與嫉妒的情緒。 但實際上,如前面所說,所有的情緒都有好的一面,端看你怎麼使用。因此,接下來談談可以怎麼更好地接納自己這些,看起來鋒利但卻真實存在的情緒,並且更好地使用它們。 (一)   將投射出去的力量,收回到自己身上 1.     直問內在恐懼 首先,羨慕與嫉妒有一個特色,也就是關注的焦點大多都是在「其他人」身上,所以要一個人要把眼光放回到自己身上,逼自己看自身內在的不足,這是非常痛苦的。 但是羨慕與嫉妒暗黑化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內在的匱乏與自卑,因此要妥善地面對羨慕與嫉妒,就必須要勇敢地認識自己。因此,當你意識到,自己過於羨慕或嫉妒其他人時,就應該讓自己停下來。 你要回到自己身上,

問問自己:「我怕什麼?」是匱乏嗎?「我在那些我羨慕/嫉妒的人身上,看到了什麼,是我自己身上所缺少的?」 是自卑嗎?「我看到對方的好、擁有的東西,我自己有嗎?他們的好,撩起了我心中的什麼痛點嗎?」 或許當你這麼問的同時,你會感到另一種無力感是:「我知道我對自己沒自信已經很久了,可是我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辦」,甚至是一種羞愧感,很想讓自己躲起來:「我知道我有很多問題、不足,我真的不想再去想這些了……」 這感覺很不舒服,但卻是認識自己,更是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2.     減少把自己放上「比較」的機會 由於現在社群媒體的大量曝光與使用,我們常常會過度仰賴網路上的評價,來定義自己的價值,再加上大家總會有個

傾向,把自己比較好的一面展現給外人,而把不完美的部分藏起來,因此社群網站往往是個滋生羨慕與嫉妒的大本營。 另外,人往往有個機制與習慣,就是自己愈在意的事情,愈會放大它的影響力。所以對你來說,愈自卑的事情,你就愈會去在意;但是愈在意,反而會愈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