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妙香寫的 租稅申報實務 和陳妙香,汪瑞芝,李娟菁的 稅務會計(11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疑義 - 台灣公開資訊網也說明:所得基本稅額條例 疑義,彙整所得基本稅額條例常見稅務問題,以供納稅義務人瞭解所得基本稅額徵免規定及相關規範。,來源:財政部南區國稅局,格式:類別;疑義;解答-台灣公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陸書局 和新陸書局所出版 。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法律研究所 封昌宏、徐珮菱所指導 葉挽珍的 論死亡保險金課徵所得稅之問題研究 (2021),提出所得基本稅額條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壽保險、死亡保險金、基本所得額、分期給付、受益人。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財政稅務系 柯伯昇所指導 朱紘葦的 人壽保險依實質課稅原則課徵遺產稅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終身壽險、投資型保險、遺產稅、實質課稅原則、租稅規避的重點而找出了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解答。

最後網站財政部- 函釋則補充:函釋內容(如文號,範例:09800554670), 一、經稽徵機關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規定核定之一般所得稅額低於基本稅額之個人,有短報或漏報基本所得額致短漏稅額者,應依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所得基本稅額條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租稅申報實務

為了解決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問題,作者陳妙香 這樣論述:

  本書係因應考選部「記帳士」考試科目之一「租稅申報實務」而編撰,根據命題大綱,包括綜合所得稅申報實務、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實務及加值型與非加值型申報實務三大內容。     由於該考科命題方式採申論題與計算題並列,是以,本書之編排,先整理相關考試稅目法令兼俱理論與實務之內容,結合記帳士歷年考題搭配問與答方式呈現,讓考生容易充分了解各稅之應試重點,熟讀本書除可增進參加考試作答能力,並可提升職場上所得稅及營業稅的實作知識。     本書將配合最新稅法之修正而調整,以下為近期修正重點與112年即將實施之重要政策:     一、所得稅相關     (一) 個人及營利事業房地合一稅2.0於110年7月

1日起實施。     (二) 營利事業受控外國公司(CFC)於112年實施。     (三) 所得稅法第4條之4第3項規定營利事業直接或間接持有國內外營利事業過半數股份或出資額之認定標準。財政部111.01.25台財稅字第11000633640號令說明。     (四) 修正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10-1條不可抗力災害之適用範圍[111年2月21日公布]     二、所得基本稅額條例     (一) 個人受控外國公司(CFC)於112年實施。     (二) 110年度起新增個人出售未上市饋證券交易所得併入基本所得額計算。     三、營業稅相關     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15、18條自動販賣機應

按逐筆交易開立統一發票交付買受人。     四、其他相關法令     (一)修正產業創新條例第10-1條〔111年2月18日公布〕   1. 展延智慧機械及第五代行動通訊(5G)系統。   2. 增訂資通安全產品或服務投資抵減。     (二)新增運動產業創新條例26-2條   中央主管機關為促進職業或業餘運動業及重點運動賽事之發展,得設置專戶,辦理營利事業捐贈減除事宜。     (三)111年開始實施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     (四)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   1. 藝術相關動產及不動產捐贈政府者,沒有限額限制。   2. 增訂文物或藝術品透過展覽、拍賣活動交易之財產交易所得採分離課稅。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 我非常支持壯大臺灣、投資臺灣的政策目標;然而,此次政府推出的《境外資金回臺專法》,引發社會高度疑慮,包括臺灣透過專法匯回資金與過去匯回資金的差別待遇,以及此些接受高額租稅補貼的資金匯回後,到底會不會涉入炒房?

專法雖有規範匯回的資金五年內不得投資房地產,但投資的標的若為廠房或辦公處所,卻完全沒有禁止移轉之規範;此外,五年後還是可以直接炒房,政府依舊束手無策。

馬政府過去錯誤的政策,已經導致房價飆高,讓台灣的下一代深受其苦。為了不重蹈馬政府的覆轍,專法的設計應全面重新檢討,別再犧牲孩子們的未來。

2. 現行個人於中國的「所得」,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須合併綜所稅申報,適用最高40%的稅率。然而,若依專法匯回,卻僅適用8%的稅率,如符合專法中所認定的「投資」範圍,還可再退還50%的稅款。

離譜的是,依專法所匯回的「所得」未用於合法的投資範圍、甚至去炒房,竟僅須適用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中20%的稅率。簡言之,一經專法過水,即使非法,仍可大幅降低適用稅率,等同為少數富人大開後門。這樣粗糙的條文設計,真的有符合專法原先的美意嗎?

3. 為因應美中貿易戰,中國貨品可能透過台灣來洗產地迴避25%的報復性關稅,財政部上週發布新聞稿闡述對策。但查找相關法規,無論是《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或《貿易法》,針對洗產地的罰則皆相當低,僅能罰3-30萬,更遑論若依經濟部國貿局的處分原則,初犯還有可能只是警告根本不用罰。

這樣毫無嚇阻效力的罰則,真的能有效預防可能發生的洗產地行為嗎?我要求各單位不能各行其是、大踢皮球,應嚴肅正視此問題並儘速修正。

論死亡保險金課徵所得稅之問題研究

為了解決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問題,作者葉挽珍 這樣論述:

本文研究是以領取死亡保險金受益人的角度出發,其在申報年度綜合所得稅時將面對的疑慮加以探討。人民有依法律納稅之義務,其意是指納稅義務人、納稅標的、與納稅稅率等事項,都需以法律明確規定。近年我國內的保險公司提供要保人類似保險金信託的分期給付選項。民眾規劃個人終身壽險保單,很大部份的原因是想利用這筆死亡保險金來照顧遺族。當出現保單的契約中有這項簡易信託的功能時確實被大眾所重視。相信未來將壽險保單的死亡保險金分年給付給受益人會是一種趨勢。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12條第2款要保人與受益人非屬同一人之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給付中,屬於死亡給付部分,每一申報戶全年合計數在3330萬元以下者,免計入基本所得額;超過

3330萬元者,其死亡給付以扣除3330萬元後之餘額計入基本所得額。本條例在立法時係以一次給付死亡保險金為前提所做的規定,但並不適合分年給付死亡保險金給受益人的情形,在此種情況下受益人申報所得稅時如何計入基本所得額?免稅額該如何計算?現行的法律無明確的課稅規定,恐造成稅務員及民眾產生對法令的解讀不同引發爭議,納稅人可以提起行政救濟,反而浪費司法資源。倘在未出現爭訟前能防範於未然是政府司法上超前部署的表現。稅捐稽徵的相關規定應明確立法,以期能減少訟源。

稅務會計(11版)

為了解決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問題,作者陳妙香,汪瑞芝,李娟菁 這樣論述:

  本版書配合相關稅務法令之修正或新增如下:   一、110年12月17日公布修正稅捐稽徵法,20、41、43、44、48-1   1.    第20條     滯納金加徵方式,由「每逾2日」加徵1%,修正為「每逾3日」加徵1%,總加徵率由15%降為10%。   2.    第41條   (1)    將刑事處罰由「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6萬元以下罰金」,修正為「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1千萬元以下罰金」。   (2)    增訂對於納稅義務人逃漏稅額情節重大者加重處罰規定,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1千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罰金。另稅捐

稽徵機關公告重大欠稅之金額標準,以個人查獲逃漏稅額在新臺幣1千萬元以上,營利事業逃漏稅額在新臺幣5千萬元以上作為逃漏稅額情節重大之認定標準。   3.    第43條   配合修正條文第41條規定提高逃漏稅刑事處罰,將教唆或幫助犯逃漏稅處罰由「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新臺幣6萬元以下罰金」,修正為「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100萬元以下罰金」。   4.    第44條   以經查明認定未給與、未取得或未保存憑證總額之固定比例為罰鍰計算方式,由經查明認定之總額處「5%」修正為處「5%以下」,俾符罪責相當。   5.    第48-1條   自動向稅捐稽徵機關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者

,有關加計利息之利率基準日規定,由「原應繳納稅款期間屆滿之日」修正為「各年度1月1日」。   二、所得稅相關   1.    111年2月21日修正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10-1條   鑑於全球氣候及社會環境快速變遷,災害類型呈現多樣性,修正有關所得稅法所稱不可抗力災害之適用範圍。   2.    財政部111.01.25台財稅字第11000633640號令說明,所得稅法第4條之4第3項規定營利事業直接或間接持有國內外營利事業過半數股份或出資額之認定標準。   三、111年2月18日公布修正產業創新條例第10-1條   1.    展延智慧機械及第五代行動通訊(5G)系統之適用年限至113年

12月31日止。   2.    增訂資通安全產品或服務投資抵減,適用期限自111年1月1日起至113年12月31日止。   四、110年12月22日公布新增運動產業創新條例26-2   中央主管機關為促進職業或業餘運動業及重點運動賽事之發展,得設置專戶,辦理營利事業捐贈有關事宜。   1.    對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職業或業餘運動業之捐贈,於申報所得稅時,得在捐贈金額新臺幣1千萬元額度內,按該金額之150%,自其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額中減除。   2.    經中央主管機關專案核准之重點職業或業餘運動業,及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重點運動賽事主辦單位之捐贈,於申報所得稅時,得全數按捐贈金額

之150%,自其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額中減除,不受新臺幣1千萬元額度之限制。   3.    專戶每年累積金額以新臺幣30億元為上限。並明定各運動種類及受贈對象得收受捐贈之金額上限。   4.    對職業運動業所為之捐贈實施期限自公布日起為10年,對業餘運動業及重點運動賽事所為之捐贈實施期限自公布日起為5年。   五、110年12月30日公布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111年開始實施   為發展我國生技醫藥產業,成為帶動經濟轉型之主力產業,特制定本條例。   本版書相關章節均提供釋例解析,並增補會計師、記帳士及國家考試試題,提高專技證照考試之應考能力。   感謝讀者對本書之支持與愛護,本版

書雖力求提供最新稅務法令之內容,惟受限於學識與時間,其中有舛誤疏漏之處,敬祈各界先進與學者專家,不吝指正。

人壽保險依實質課稅原則課徵遺產稅之研究

為了解決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問題,作者朱紘葦 這樣論述: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210號理由書:「按人民有依法律納稅之義務,為憲法第19條所明定,所謂依法律納稅,兼指納稅及免稅之範圍,均應依法律之明文。」,釋字第420號解釋文:「涉及租稅事項之法律,其解釋應本於租稅法律主義之精神:依各該法律之立法目的,衡酌經濟上之意義及實質課稅之公平原則為之。」。上述大法官解釋已明文揭諸我國憲法第19條租稅法律主義之意涵,課稅之要件須以法律定之,凡不依法律課稅即屬違反「租稅法律主義」。一切租稅之課徵須依法行事,納稅義務人如無濫用法律行為之形式或方式,稽徵機關即不得恣意援引實質課稅原則作為課稅依據,否則即屬恐有傷及人民權利之虞。本研究採文獻探討及案例分析,透過分析財政部

訴願決定個案及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發現稽徵機關針對人壽保險身故給付採用實質課稅原則課徵遺產稅時,應及早建立明確客觀認定標準:一、被繼承人生前投保人壽保險時如果符合70歲以上高齡,確知罹患重病,且與二年內短期死亡有直接因果關係,卻藉由躉繳保險費方式,將應稅之現金轉換成免稅之人壽保險身故給付者,可視為「租稅規避」,始有實質課稅原則之適用。二、投資型保險及增額型壽險,保險身故給付應明確區分不計入遺產總額的基本保額,及計入遺產總額的投資收益與儲蓄孳息部分。本研究提出三點建議供稽徵機關參考:一、明訂實質課稅原則審核標準;二、設立保險身故給付案件專責查核小組;三、財政部成立實質課稅原則法制化小組。建議壽險公

司加強業務人員遺贈稅及所得稅專業素養,多方面宣導實質課稅原則;民眾投保前應深入了解死亡人壽保險金依實質課稅原則核課遺產稅參考特徵,及領取身故保險金後應如何正確申報遺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