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結構鑑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房屋結構鑑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曾慶正,張惠如寫的 房屋也需要健康檢查套書(這樣的房子不安全!實例解密+你的房子結構安全嗎?) 和曾慶正張惠如的 這樣的房子不安全!實例解密:結構達人教你鑑定出房屋真相(增訂新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火燒厝」整組壞了了? 火害儀一掃全都露 - 蘋果日報也說明:火警後住屋結構受損,透過檢測儀器,就能迅速鑑定。 ... 底前將完成技術轉移,提供消防、民間,作為火調、建築結構評估,以及保險理賠鑑定等使用。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健行 和健行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楊淑文所指導 何一民的 營建工程契約保固制度之研究 (2021),提出房屋結構鑑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工程驗收、工程保固、保固期、保固保證金、FIDIC契約條款。

而第二篇論文東南科技大學 營建科技與防災研究所在職專班 孫詠明所指導 黃逸華的 採行「危老條例」與「防災都更」辦理自主更新差異之研究-以新北市海砂屋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防災都更、危老條例、海砂屋、危險建築物的重點而找出了 房屋結構鑑定的解答。

最後網站房屋安全檢測要是多少錢 - 今天頭條則補充:1、一、二類房屋中樓房居民戶裝修房屋的鑑定按三類房屋鑑定的收費標準收費,其建築面積按使用面積乘以1.33計算,鑑定中涉及毗鄰房屋結構安全的鑑定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房屋結構鑑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房屋也需要健康檢查套書(這樣的房子不安全!實例解密+你的房子結構安全嗎?)

為了解決房屋結構鑑定的問題,作者曾慶正,張惠如 這樣論述:

  不管買屋、賣屋或是租屋,先為房屋做鑑定,等於替未來想入住的房子買一張全身健康檢查的保險。   二月六日凌晨發生在台南六•四級的強震,成為台灣史上因單一建築物倒塌而造成傷亡最慘重的災難事件。從九二一大地震至今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在這片土地的人們,對地震從來就不陌生,但是這次災害除了暴露出建築界有哪些問題?哪些法規需要改革?還有,當地震來時,到底什麼樣的房屋結構才安全?   本書闡述了選擇房屋必備的知識,使消費者能掌握充分的資訊,做出明智的選擇! 本書特色   ★    彙整九二一地震與老舊房屋的鑑定經驗,幫助讀者認識房屋結構安全的重要性。   ★    有效粗略判斷

房屋安全與品質,以面對相關的課題。 名人推薦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王明德、新東陽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令雄、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黃世建、營建法專門律師蔡志揚專業推薦    台北一○一大樓之設計結構技師,現任永峻工程顧問公司總工程師甘錫瀅、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曾惠斌、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黃世建、昇陽建設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簡伯殷安全推薦  

房屋結構鑑定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90603東森 屋況說明書未強制檢測 民眾恐步「海砂屋」陷阱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SEOUxdlDhnk

新北市蘆洲一名水電工王先生,他和老婆辛苦存錢10幾年,買下一間31年中古屋,後來交屋時,才發現,房子有水痕,天花板拆開,發現鋼筋水泥輕輕一剝就掉落,請人鑑定,才知道是海砂屋,王先生有三個孩子要養,現在新房子不能住,租屋處房東又在趕人,蠟燭多頭燒,現在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記者 吳宇軒、李家名 採訪報導......↓

買到海砂屋的民眾王先生:「這像豆腐一樣,輕輕一剝就掉了。」

客廳、天花板拆開,可見鋼筋、水泥裸露,輕輕一剝就掉落,走到臥室更誇張,水泥整塊砸下來。

買到海砂屋的民眾王先生:「原本這裡有一個衣櫃,我們把它拆掉的時候,這裡有一個嚴重的壁癌。」

王先生原本來看房,外觀、結構都是好好的,房子也像是整理過一樣乾乾淨淨,結果一交屋,房子狀況不斷。

買到海砂屋的民眾王先生:「說被裝潢蓋住,然後房仲說他也不知道,前屋主也說他不知道,那我們要求助於誰?」

如何避免買到海砂屋?其實從買房子的那一刻起,就要小心踏入陷阱!

翻開屋況說明書,這是屋主要賣房時得要自行填寫的表單,但上頭關於海砂屋的項目卻只有「是否做過氯離子檢測?」

房仲業者陳泰源:「居住期間他是住得好好的,所以通常屋主他就會勾,而沒做過檢測,因為他懶得提出這樣的報告。」

沒有強制力要求一定要做檢測,讓買家自行承擔潛在風險,但是就算要做檢測,恐怕屋主心中也會有點疑慮。

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副理事長賴建宏:「通常會用一個電鑽在現場梁的構件去取樣,一般來講常看到的三房兩廳的格局,通常會取三處左右的試驗數量。」

要做海砂屋檢測,得要在屋內梁柱穿孔,在房屋還沒成交之前,屋主大多不願意被鑽孔取樣,消費者恐怕只能觀察梁柱附近有沒有順著鋼筋方向的裂痕,或是牆壁與地板有沒有氣泡與隆起,要是真的買到了海砂屋,法界人士提醒,要注意求償的時間限制。

民法規範中,買方得要在五年內察覺有異,並且從發現日開始六個月內提出告訴,才能針對瑕疵部分請求減少價金等賠償,但最好的方式還是購買前看清楚,並且溝通取得檢測報告,才能免除後續的法律訴訟。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19/06/190603.html

營建工程契約保固制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房屋結構鑑定的問題,作者何一民 這樣論述:

近年來,國內雖以高科技工業如半導體產業為經濟發展核心,以往的工業火車頭「建築、營造工業」成長動能已日漸趨緩,然而,政府意識到前瞻建設計畫之運行、社會住宅及都更危老改建需求仍仰賴於營造工業,遂逐步採取許多改革措施諸如政策性擴張投資、協助技術創新與轉型、完善營造法制環境等,以期帶動營造產業之復甦。其中關於法制現況,工程履約流程中最為常見的議題,除承包商應如期完工外,莫過於工程瑕疵衍生之爭端,此殊值業主與承包商重視。事實上,民法與工程相關法令雖有瑕疵救濟規範,卻不足以因應實務上變化多端之瑕疵紛爭,因此,本論文擬以工程產生瑕疵時應如何救濟作為研究目標。工程生命週期中產生瑕疵並受業主發現的時點,區分為

承商施工期間、業主驗收程序與業主使用階段,雙方就上述三個階段產生之瑕疵該如何處理並界定法律關係?本論文主軸承商之保固責任究係上述三項階段中之哪一階段?為何民法承攬針對工作物瑕疵已存有物之瑕疵擔保責任,還需另行創設保固制度?此兩制度之關聯性何在?應如何精準操作?均為本論文所關切之議題。正因我國工程保固法制諸多概念沿襲英美工程契約所慣用條款,並逐步發展成工程慣例,法律人員在無法正確理解保固制度發展脈絡之情況下,時常誤解法律關係進而錯誤適用法律。職此,誠有必要釐清工程保固制度之基本架構與其性質所屬,方能重新認識工程保固制度並定紛止爭工程瑕疵之疑慮。此外,業主若藉定型化契約之手,針對工程瑕疵設計出風險

分配不甚公平、合理的保固條款,承商該如何應對?保固條款若有所缺漏,應如何進行契約漏洞之填補?此時,民法承攬之瑕疵擔保規範與FIDIC國際營建工程契約又扮演著何種要角?工程裁判實務上針對瑕疵之重要爭議又該如何精確地解決?亦為本論文研究方向。以下,本論文將陸續梳理上述爭議並提出一己之見,希冀能夠勾勒出一套完整的工程瑕疵救濟制度,創造美好的工程法制環境。

這樣的房子不安全!實例解密:結構達人教你鑑定出房屋真相(增訂新版)

為了解決房屋結構鑑定的問題,作者曾慶正張惠如 這樣論述:

  買到瑕疵商品,可以退貨;   買到有問題的房子時,怎麼辦?   別急別慌,「申請鑑定」,掌握證據,是你第一時間點該做的事。   不管買屋、賣屋或是租屋,先為房屋做鑑定,等於替未來想入住的房子買一張全身健康檢查的保險。   花大錢買下的窩,或許未來二、三十年都將因此而背債,住進去後,才發現問題一大堆──磁磚裂了、樑柱歪了、混凝土剝落了、鋼筋腐朽了、房子漏水了……怎麼辦呢?或者買到好房子,卻碰到壞鄰居,整修裝潢,侵門踏戶,嚴重傷害你的權益,該如何是好?再不然,買到風生水起的好福地,附近新蓋大樓一大堆,別人起高樓,你卻樓塌了,因附近工地施工而房舍受損,又該向誰申訴?   不要遲疑,不管遇到上

述哪一項問題,申請房屋鑑定,都是你必須且立即該做的選擇。   本書將告訴你房屋鑑定的重要性、應該如何申請,以及種種鑑定須知,不管手頭有沒有房子、最近想不想買房子,這些切身且實用的課題,千萬不要錯過。   此外,作者從事結構技師生涯三十多年,經手處理過的鑑定案件,數也數不清。每個鑑定案件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避開別人曾經犯過的錯誤,就算面臨相同問題,也知道該如何為自己討公道、爭權益。 本書特色   ★    彙整九二一地震與老舊房屋的鑑定經驗,幫助讀者認識房屋結構安全的重要性。   ★    有效粗略判斷房屋安全與品質,以面對相關的課題。 名人推薦   ★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

王明德、新東陽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令雄、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黃世建、營建法專門律師蔡志揚專業推薦 作者簡介 曾慶正   從事房屋結構分析設計、監造、評估、鑑定等相關工作達三十餘年,因責任感驅使,並恐傷害無辜,對於自己及員工之專業工作態度要求甚高,於業界聲譽日隆,口碑載道,屢受邀至各公私立大學演講。多年來除辦理許多超高層房屋結構設計之外,亦承辦過許多特殊工程失誤與損害糾紛之鑑定案件,更於阪神地震後四度赴災區,探究災損原因、應變及修復補強措施及災後重建成果等之系列考察,瑞里地震及921震災也親赴嘉義、南投、台中、斗六及台北各處災區協助救災並勘查災損原因,是一位理論與實務兼具的結構工程

技師。   曾經擔任結構技師公會之鑑定委員會委員、特殊結構審查委員會主任委員,並曾任高雄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結構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中華台北亞太工程師(APEC)監督委員會委員、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技師懲戒委員會委員。目前擔任中華民國地震工程學會耐震補強委員、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鋼筋混凝土結構委員會、編輯出版委員會,並為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理事及曾慶正結構技師事務所之負責人。著有暢銷書《這樣買房子最安全》。 張惠如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曾任職救國團、三信商事、台灣新生報記者、中華日報兒童版特約記者。愛好文字書寫。現為自由撰稿者,著有《老屋塑身》、《省錢致富95招》

、《這樣買房子最安全》等,作品散見各報章雜誌。 第一章    房屋鑑定入門篇 一之1、房屋為何要作結構鑑定? 一之2、哪種房屋透過鑑定,索賠容易成功? 一之3、哪種房屋鑑定困難,不易索賠? 一之4、如何申請房屋結構鑑定? 一之5、申請鑑定一定要知道的事? 一之6、十大鑑定房屋結構利器 第二章  房屋鑑定真實案例篇──這樣的問題房屋你遇過嗎? 【鑑定案一】 都是土壤惹的禍! 【鑑定案二】 穿樑又加牆,新裝潢泡湯 【鑑定案三】 你家裝水管,我家在漏水? 【鑑定案四】 我買的房子是海砂屋? 【鑑定案五】合法違建不合法,整修困難? 【鑑定案六】 頂樓加蓋鐵皮屋是漏水源頭? 【鑑定案七】 住家改成店

面,結構安全嗎? 【鑑定案八】 地震後受損屋,做哪項鑑定才對? 【鑑定案九】 陽台外推,打牆無所謂? 【鑑定案十】 預售屋和原設計圖不符,有救嗎? 第三章  房屋結構實用篇──哪些建築物結構安全你還不知道? 三之1、什麼樣的房子,會在地震中垮掉? 三之2、如何從平面圖判別房子穩不穩? 三之3、如何判斷建築物立面圖好壞? 三之4、房子穩不穩,混凝土強度很重要? 三之5、混凝土加爐石飛灰,房市未爆彈? 三之6、選購房屋如何分辨混凝土強度? 後記- 結構鑑定技師,工程界的福爾摩斯 資深結構技師的感慨 推薦序 房子必須是安全的   假如您要買房子,對房子的安全與品質有疑慮,請您先看完此書再決

定要不要買;   假如您要整修老房子,不知如何加強結構安全,請您先看完此書再決定如何整修;   假如您要租房子,對房子的安全與品質不了解,請您先看完此書再決定要不要租;   假如您要賣房子,想要增加強結構安全與品質,請您先看完此書再決定如何加強。   「有土斯有財」,簡單說明了台灣百姓對房子的看法。房子可能是我們一般家庭必備的重要財產,它不但提供各種活動(如居家、辦公、學校、娛樂、醫療、廠房等)所需的空間與必要的功能,也是保值的重要工具。   要能達到上述的功能,最重要的前提是:房子必須是安全的。假如房子的結構安全有問題,誰會安心的在其內進行活動?結構或使用品質有問題的房子,不但無法提供使

用者所需的功能,更可能帶來房價的貶值或不幸的災難。因此,我們無法忽視房屋結構與房子使用品質的課題。   根據調查,台灣每年新建建築物戶數約占全體所有建築物戶數的3%,而屋齡超過30年的約占全體的30%。一般人都知道,房子的安全與屋齡有關,房屋隨著時間流逝,建材歷經風吹雨打,材料逐漸老化,抵抗強度隨之減弱,因此房子的安全性也逐漸下降。實際上,房子的安全,與其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維護等因素有關,但這些因素如何影響房子的安全卻非一般人所能辨認。一般而言,大專院校的建築或土木科系之學者,比較注重新建工程所需工程知識之研究與知識傳承。但老舊建築物則因建材已有老化現象,或不同的維護狀況及使用行為,通

常更需要兼具理論與實務的專家方能判斷其安全性與使用品質。   本書作者,專攻建築結構,從事結構設計諮詢服務與工程鑑定服務超過三十年,其專業受同行的尊重、服務受大家的認同,曾榮任中華民國結構技師公會的理事長,服務社會多年,有極佳口碑。作者將過去親自參與九二一地震與許多老舊房屋結構安全鑑定的經驗,彙整成書,希望嘉惠許多非建築或土木工程背景的讀者,幫助他們認識房屋結構安全的重要性,及如何粗略判斷老舊房屋的安全性與品質水準,以面對有關房屋安全與判斷屋況品質的課題。   這本書是作者繼去年廣為讀者喜好、極為暢銷作品「這樣買房子最安全」的續篇,主要是談如何進行房屋鑑定及鑑定案例。作者真實經歷,娓娓道來

,實務敘述中穿插著專業與常識,在輕鬆行文下當為讀者帶來饗宴,不知不覺中讓您有機會住得更安心。 王明德(台大土木系工程法律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推薦序 找「對」的專家,買「對」的房子   正常的房屋,壽命少說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也所在多有。房屋不僅是耐久財,還關係到人們生命與財產的安全。   你可能不知道,除了民眾自己的購屋能力、區域選擇、居家環境、房屋類型等非結構性的購屋考量外;房屋的結構設計,營建監造,施工過程、複雜的營建法規、專業人員素質與制度、執法官員做事心態、報章雜誌的扭曲與錯誤報導……等等,太多太多的因素,通通都會影響到住宅的結構安全及品質。   所以,「保障民

眾居住安全」,談何容易!我身為資深營造人,老實說,買房子不難,買到好房子,真的很難。   筆者曾慶正先生,同我一樣,在這個戰場奮戰多年,是資深結構老兵,曾擔任過結構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理事長,從事結構專業工作三十餘年,負責過許多知名建築個案的結構設計、審查、鑑定等事務,實務經驗何止豐富二字可言。   921大地震後,他曾積極勘查災變現場,幫忙鑑定倒塌房屋的損害情形及破壞原因,四處奔走的身影,令人印象深刻。   由倒塌損壞的房屋中,看到許許多多結構系統規劃與設計的缺失,因偷工減料引起的工程品質不良等問題,同時在搜救現場中,強烈感受到喪失親人與財產的傷痛,讓身為結構技師的曾慶正,更加積極投入

「保障民眾居住安全」的行列,為提升營建工程品質而努力,展現出「捨我其誰」的勇氣與擔當。在我眼中,他具有悲天憫人的職業良知。   繼《這樣買房子最安全》一書發表之後,曾技師再次將職業生涯中常見的房屋鑑定案例娓娓道來,使讀者能在長期法律制度不完善的大環境下,增加自己辨識房屋安全性的能力,維護自家權益。尤其是發現房屋有安全疑慮時,這本書絕對能幫助你及時且正確的找到「對」的專家協助,半生積蓄不致泡湯,生命安全不致受到威脅。   最難能可貴的是,本書以實際案例說明結構鑑定知識,使一般人得以一窺專業「眉角」,像內行人一樣提出方法,積極維護權益。而從事營建工程相關的專業人士,也得以藉此書複習學理,並進一

步將學理與實際運用作連結。別小看這個工夫,能將實務與理論結合,必須整合許多線索,結合各種學理,將外行人引入門、內行人看懂門道,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最吸引我的,是這本書不僅對受損案例點明準確的結構安全勘察與受損原因,也具體提出哪一種結構補強與修繕方法,是合宜有效的,非常實用。   看完這本書,我有三點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購屋時,瞭解房屋結構狀況,可以避免買到耐久性能不佳的房子,還能作為議價手段,決定購買與否。   二、裝潢時,不要傷害到結構安全,適時加以補強,增加耐久性,確保裝潢投資的持久性價值。   三、附近有工程施工時,瞭解房屋現況與施工影響,藉以維護自身生命與財產的安全。

  發生在你我周遭的房屋大小事,這本書都可以找到,以說故事的方式,分析問題、找出原因、處置經過,真心向你推薦,這是一本淺顯易懂,值得閱讀的好書。 曾令雄(新東陽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推薦序 重視房屋的疑難雜症   「選購一個安全的窩,建立一個舒適的家」是許多人奮鬥的理想,但在買屋的道路上卻荊棘叢生、陷阱處處,而在維持房屋安全上亦需住屋者不斷的努力。購屋者的權益常在資訊不足或業者惡意欺瞞下,橫遭侵害。在維持住屋安全上,又常需與不具善意者周旋。尤其是房屋本身鉅大的價值,常令住屋失利者的痛苦刻骨銘心,故保障住屋者之權益是非常重要且迫切的。   這種保護之責任固然和政府與企業密不可

分,但住屋者自身的參與和爭取亦不可或缺。本書即本著提供及傳播房屋安全資訊之理念,闡述了維持房屋安全必備的知識,使住屋者能掌握充分的資訊,做出明智的決擇。尤其特別的是,本書採案例說明的方式展示,故而條理分明,清晰易懂。   本書先就大處著手,指出房屋鑑定之時機及申請方式。其次,立即輔以房屋鑑定之實例說明。最後,再補充房屋安全之實用知識。其內容包括施工造成鄰房沉陷、裝潢惹禍、抓漏防水、拒絕海砂屋、頂樓加蓋、住家改店面、震損鑑定、未按圖施工,以及判斷房屋安全之知識等。相信這些揉合專業知識並以口語化表達的房屋安全知識,必能讓一般大眾趨吉避凶,獲得應有的公平與權益。   本書作者曾慶正先生從事結構專

業並致力於房屋安全的追求近三十餘載,曾先生之專業能力早獲結構工程界之肯定,其曾任結構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為使房屋結構安全更獲重視,曾先生平時即對提高結構技師尊嚴不遺餘力。若有震災發生,他更親臨現場勘察,以學習震損教訓並追求更安全的設計。前些年台灣地區海砂屋事件頻傳,舉凡士林福林家園、蘭嶼國宅、桃園正光花園新城,及台北延壽丙區國宅等案例,均見曾慶正先生踽踽於途,為爭取住戶應有的權益而努力。現在政府對既有的公有建築正在執行大規模的耐震補強計畫,舉凡制度的建立與技術的檢討,均見曾先生戮力以赴的努力。曾先生多年的結構工程經驗與學識,對耐震補強計畫品質之提昇有極大的貢獻。   今日欣見曾先生出書

檢視當前房屋安全可能罹患的疑難雜症。相信此書會對買屋、賣屋、裝潢與改建之行為注入新的變數,讓住屋者增加一些辨識的能力,也使每一位民眾都開始重視居住的安全。而這種經驗的累積,應該會對社會造成一些改變和進步。 黃世建(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 推薦序 你能不買這本書嗎?   市面上有很多寫房屋安全的書籍,能寫到像本書這麼深入的,通常都是深奧難懂,要寫得淺顯易懂又不失專業,實在很不容易,而這本由業界最棒的專家和文筆生動活潑的作家共同完成的作品,就是這麼厲害的一本書,很能滿足各方的需求。一方面可以像在看故事書一樣,每一則案例和提醒都相當有趣,讓人想一口氣看完;另方面在這過程中,又能夠學到很

多專業知識,尤其是攸關自己身家財產安全的重要知識!再則當下就已經遇到問題的讀者,也能立即獲得解答。花幾百塊買一本書,可以獲得這麼多好處,實在是非常值得!   作者曾慶正結構技師,曾任中華民國結構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是當今對於建築結構最權威的專家之一,不僅是我十分敬重的業界先進,也是相交多年的前輩友人。曾技師將其三十餘年豐富的鑑定經歷,一一轉化成書中躍然紙上的案例故事,每一則「結構技師的真心話」,看了都令我有很深的感觸,因為許多無謂的風險與紛爭,在我們看完這本書後都有可能輕鬆化解。   還記得前些年本人的事務所在裝潢的時候,因裝潢公司在公共空間的牆上鑽了一個大洞而遭鄰居質疑,幸而曾技師

出面向鄰居分析解說鑽孔的影響,因此消弭了一場可能的紛爭,也維繫住與鄰居之間的情感。除此之外,在我處理的很多件官司中,多半是因為當事人不知道有這本書所提到的專業知識或是因應方法,因而衍生後續複雜難解的糾紛,終致對簿公堂,甚至鄰居間彼此互相仇視的悲劇。   所以,這本書對我們一般民眾真的是太重要了,看完後你會發現有時候只是一個習以為常、不經意的小動作,就產生了影響深遠的「蝴蝶效應」,而有時候只要藉由一個簡單的小動作,就能免除一場可能發生的巨大禍害。   因此聰明的你,能不買這本書嗎? 蔡志揚(營建法專門律師) 什麼樣的房子,會在地震中垮掉?有些電視節目, 喜歡提供觀眾有關算命資訊,還會

幫忙做分類:哪種哪種長相的人,特別容易外遇或專情?長壽或短命?發達或潦倒?每每我看了都會心一笑,真的準嗎?就像人有「面相」, 房子也有「屋相」─究竟能不能經得起地震考驗,屹立不搖;或是軟弱的像豆腐渣工程垮掉?其實,早在蓋的過程中就註定好未來命運了─而且我敢打包票, 八九不離十,很準!為什麼? 這可是經過無數次血的事實驗證下得到的結果。我曾數度遠赴日本勘查阪神大地震中倒塌的房屋、也曾在九二一大地震時鑑定災害現場,發現會在地震中損壞的房子,幾乎都有著共同的「面相」。若想趨吉避凶,趕快檢驗一下,自己正在住的房子,符不符合這些特徵呢?大凡在地震中會倒塌的房子,多半伴隨著三種症狀:其一是結構系統不良、其

二是房屋沒做耐震設計、其三是施工時偷工減料。若僅發生其中一項, 還算單純,不至於病入膏肓;要是合併兩種問題以上,肯定逃不過地震檢驗,八成會倒。在台灣, 房屋興建時, 因為沒有實質的監工養成工地不按圖施工的惡習,往往發生學者專家想像不到的狀況,像以往我做過的許多特別的鑑定案一樣讓人跌破眼鏡。譬如施工時,地下室或基礎的柱子位置不容易準確放樣而隨便放樣,當做到一樓板時發現柱子主鋼筋預留位置偏移,於是偏移量小的直接彎折至正確位置,偏移量大的甚至把預留的柱主筋切斷,另豎立主鋼筋,直接放在樓板面上。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一樓, 二樓以上也常見,真是匪夷所思!只要柱主鋼筋有微小的偏移量,會使柱子的耐震強度降低約

剩一半,地震時柱頂(柱頭)很快就壞掉,這時候大樑都還沒壞呢,房子卻倒塌了。有些學者專家觀察地震災害之後,發現柱子都比大樑先壞,強柱弱樑的耐震理想不容易落實, 苦思改良對策,殊不知很多柱子先壞的例子是工地擅自偏移柱主鋼筋而引起的, 也有很多是樑柱接頭沒有綁紮箍筋所造成房屋倒塌。可見得建築物的結構體施工監督機制很重要,必須要有真正懂得結構的人監造才行。另一個必須注意的問題,就是房屋之間要預留適當的碰撞距離,尤其是建築物的規模或構造別(如鋼筋混凝土造、鋼構造等)不同時。在日本阪神地震與九二一地震中,我曾看到很多房屋互相碰撞損壞的案例,卻沒看到因此倒塌的例子,也許因為倒塌了就看不到碰撞損壞之處。

採行「危老條例」與「防災都更」辦理自主更新差異之研究-以新北市海砂屋為例

為了解決房屋結構鑑定的問題,作者黃逸華 這樣論述:

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頻繁的台灣,「危險建築物」可能隨時會危害公共安全,令居民整日擔心受怕,然這些建築物多數建在沿淡水河畔新北市邊郊,無建商願意進駐之地區,若等待居民依照都市更新條例緩慢地辦理都更程序,恐緩不濟急,但每個社區的建築物危險狀況不同、地點不同、所有權人條件不一,如何選擇最適合的條例,本研究以「危老條例」及「防災都更」二種條例,針對新北市「海砂屋重建」做比較分析,審視各條例之優缺點、探討條例之差異,並帶入個案比較,以助於民眾選定適用之條例做為重建決策參考。本研究以4個案例做「危老條例」及「防災都更」適用比較分析,個案中的海砂屋,在容積奬勵上最優者皆為「防災都更」,不僅簡單計算且

不需層層堆疊,但因法規期限僅有三年時效,並需將危險建築物先行拆除才予以適用,造成民眾恐未來無法興建完成,又無屋可居之窘境而望之卻步,如何能讓人民免於居住在危險建築物的陰影之中,不僅需要政府更多的智慧,更需要法令上的配套,對危險建築物的使用限制,並且教育民眾正確的重建方式,分配公平的機制;以及遇到有良心負責任的建商協助參與並採公開透明的分配方式,才能讓經社會過度渲染重建錯誤觀念的民眾,重拾信心,讓重建過程能順利且有效率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