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門診時間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成大醫院門診時間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見川,王俊凱,吳朝德,林培雅,侯明福,陳柏勳,黃明傑,黃敦厚,蔡淑貞,鄭藝超,盧佳慧,譚美玲等寫的 保生大帝與民俗醫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網路掛號-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也說明:台南市立安南醫院位於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二段66號,總機電話為(06) 3553111,為改善臺南市原北門次區域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臺南市政府積極在安南區籌設能提供急性與 ...

靜宜大學 食品營養學系 高美丁、宋俊明所指導 吳紅蓮的 腹膜透析病人預後相關因素之探討 (2012),提出成大醫院門診時間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腹膜透析、主觀整體營養評估、手部握力強度、血白蛋白、透析量評估。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 曾旭民所指導 楊可瑋的 個案管理作業與乳癌患者是否持續治療路徑之關係 (2012),提出因為有 個案管理作業、乳癌、內容分析、角色的重點而找出了 成大醫院門診時間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疫情升溫成大醫院門診大樓只剩一處大門進出則補充:成大醫院 提供門診大樓的進出時間表。(成大醫院提供/程炳璋台南傳真).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成大醫院門診大樓13日再度調整門禁路線,原本主要出入口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成大醫院門診時間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保生大帝與民俗醫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為了解決成大醫院門診時間表的問題,作者王見川,王俊凱,吳朝德,林培雅,侯明福,陳柏勳,黃明傑,黃敦厚,蔡淑貞,鄭藝超,盧佳慧,譚美玲等 這樣論述:

  《保生大帝與民俗醫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為保生大帝與民俗醫療國際學術研討會之論文彙編,本次會議為一日議程,共計徵求8篇會議論文,會議主題徵求共計兩大主軸,分別為保生大帝信仰與文化、民俗醫療。專題會議邀請大甲地區太陽中醫診所蔡淑貞院長以〈傳統醫療與信仰的對話〉為題演講,並與陳柏勳醫師以〈民俗醫療文本之醫療社會學分析–以藥籤為例〉為題,進行對話。王見川教授〈保生大帝吳本史料的真偽問題:兼談其與淨明道吳猛、扶乩關係〉一文對於保生大帝發展與相關文獻進行真偽的探討。譚美玲教授〈澳門的醫靈廟〉一文探討了澳門地區民眾信仰的醫靈真君即是閩台供奉的保生大帝。黃敦厚教授〈現代化對宗教的影

響,以大甲保生大帝信仰為例〉一文以澤安宮為例,討論古老的民間信仰,在今日運用現代物質產品,配合現代生活作息,推展民間信仰。王俊凱教授〈台北地區保生大帝輪祀組織之探討〉一文則探討台北地區保生大帝會神明組織的現況及其輪祀情形。林培雅教授〈台南祀典興濟宮民俗醫療文化研究〉一文探討台南祀典興濟宮藉著符籙、虎爺信仰、造橋過限儀式、藥籤照護信徒的生理與心理。盧佳慧教授〈保生大帝的門診時間表:神、民眾、醫療實踐〉一文探討台南竹篙厝上帝廟供奉的保生大帝歷史與其另類的民俗醫療。鄭藝超教授〈詩浦慈濟宮古籤詩印版初探〉一文則對漳州詩浦慈濟宮保存的古籤詩印版文物,對其現況、保存與藥方的運用進行探討。   綜合座談邀

請數位專家學者與談,台北資深文史工作者吳朝德先生講述台北大龍峒保安宮,黃敦厚博士則講述尚在發展中的大甲澤安宮,林培雅教授與侯明福校長講述台南興濟宮,黃明傑博士講述新加坡的保生大帝廟宇,主要探討保生大帝廟宇的文化傳承與文化教育上的現況。  

腹膜透析病人預後相關因素之探討

為了解決成大醫院門診時間表的問題,作者吳紅蓮 這樣論述:

背景:腹膜透析病人營養狀況對病患長期的臨床結果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以往需多研究指出一些營養相關的指標是造成腹膜透析病患死亡的重要獨立因素,但在多年追蹤的世代研究中,何種指標對預後(是否退出腹膜透析)的預測性較佳不清楚。目的:我們想要探討在多年追蹤的世代研究中,不同的指標對腹膜透析病人預後(技術失敗及死亡)的影響。材料與方法:本研究總共收案263位慢性腹膜透析的病人,收案時間在2003年6月至2011 年9月間在成大醫院腹膜透析的門診病人,分析追蹤9年後影響退出腹膜透析的因素。分析項目如下:主觀整體營養評估7分制、體位評估、手部握力強度、血液生化分析、殘餘腎功能、透析量評估等。結果:參與研究的2

63病人經過9年追蹤後有104位退出腹膜透析,以單變項迴歸模式分析後退出腹膜透析的風險比,血中白蛋白的風險是0.40,主觀整體營養評估總分的風險比 0.74,其中日常活動力分數的風險比0.73(P 28.5 kg,女生 20.0 kg、主觀整體營養評估>4 分以上、血中白蛋白> 3.5 g/dl,皆可顯著降低腹膜透析的風險比(P

個案管理作業與乳癌患者是否持續治療路徑之關係

為了解決成大醫院門診時間表的問題,作者楊可瑋 這樣論述:

背景:惡性腫瘤為國人十大死因榜首,2012年國人因癌症死亡佔所有死亡人數的28.4%,女性癌症死亡率中乳房癌為第五位,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中有11.6人(衛生署,2013)。完整的癌症治療有助於提升癌症的治癒率和存活率,因此了解患者為何無法完成治療,並進而改善成為一重要課題。本研究以乳癌患者為例,探討個案管理師與癌症患者中斷或持續治療路徑相關因素,藉由本研究結果提供照護者相關建議以利於處理相關問題,使其獲得更完善的醫療照護,進而提昇乳癌病患的醫療品質。方法:本研究為回溯性類實驗法研究,利用北部某醫學中心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間「癌症中心個案管理資訊系統」的資料,研究對象資料庫中

23,126位患者篩選出有訪視資料紀錄並符合本研究中斷治療定義的42人,依照年齡、乳癌期別與居住地的百分比組成為配對控制(matching)變項,從持續治療患者中配對出42人,合計共84人的資料庫內文字紀錄進行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透過回溯性內容分析的方法了解每位患者在個案管理過程的照護情形,以探討個管作業對乳癌患者決定中斷或持續治療路徑之影響。研究結果:乳癌患者受個案管理師訪視頻率以第一週最高,中斷組平均每人受訪視次數為0.36人次,持續組為0.81人次。個管師七大角色以文書記錄者最多,其次依序為臨床護理專家、專家意見咨詢者、教育指導者、心理支持者、協調者和改變者。在

患者分組層面中斷組以文書記錄者(49%)最多;持續組以臨床護理專家(34%)最多。時間區段層面上第一個月以臨床護理專家(26%)最多;化療期間文書記錄者(39%)最多。不論首月內或化療期間中斷組皆以文書記錄者最多(37%;56%);持續組以臨床護理專家最多(32%;37%)。結論:治療初期較少或較晚獲得個管師適當的關心、衛教指導和疾病相關的知識可能會導致患者中斷治療。建議個案管理作業可以調查患者的適合訪視時間區段,妥善規劃個案訪視時間表,盡早在第一、二週給予患者關切,給予更多適時的關懷和衛教資料,將有助於患者持續治療的機率。透過本研究結果,期望未來可以協助個管師的醫療服務能滿足患者的需求,進而

提供患者安全性、完整性、參與性、適切性、持續性的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