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曲1990歌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戀曲1990歌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風寫的 曾經 和宇文正的 我們的歌:五年級點唱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唐山出版社 和有鹿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音樂學系 陳曉雰所指導 李瑤的 臺灣與大陸高中音樂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內容分析 (2017),提出戀曲1990歌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性別意識型態、音樂教科書、高中、兩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音樂學研究所 沈冬所指導 凌紫鈞的 「讓我的歌把你留住」:瓊瑤電影音樂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瓊瑤電影、流行歌曲、唱片工業、電影配樂、電影歌曲、類型電影、瓊瑤小說的重點而找出了 戀曲1990歌曲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戀曲1990歌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曾經

為了解決戀曲1990歌曲的問題,作者楊風 這樣論述:

曾經 擲世間情愛入茫茫滄海 拋年少輕狂於颶風暴雨 曾經 譜曾經為 情歌戀曲 千古傳唱     楊風集哲學家、佛學家、詩人的特質於一身,他的小說自成一格,即使故事千變,不變的是篇篇都是男男相愛,不變的是書中大量的哲理和優美詩詞與佛教思想。     楊風詩人心靈、哲學概念、佛學素養的特質,在《曾經》這本同志小說,七個篇章捬拾皆是詩啊!歌啊!讀著、讀著就跟著幌幌地哼唱起來──     楊風開拓了同志小說的類型,舉凡歷史、科幻、神魔、穿越、武俠、災難、生態,擴大臺灣同志小說的寫作疆界,上至外太空下至黃泉之國,從朱一貴起義寫到野百合學運,從921寫到莫拉克再到COVID-19,人物也從流行歌、禁歌、

南管唱到能劇,無一不是同志的有情世界。楊風可謂多聞,融會古今中外的哲思,故事隨性而至,情到濃時,舊詩、饒舌、民謠、佛典,皆可跨越文體的屏障互訴衷情,體現了愛本是無形。   名家推薦   昨夜微霜/風流月光──楊風同志小說《曾經》序   孫金君/橫越輪迴流轉,看盡彼岸花──楊風同志小說《曾經》序   林秀赫/男男殉道──楊風跨越半世紀的同性愛與私小說

戀曲1990歌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臺灣與大陸高中音樂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內容分析

為了解決戀曲1990歌曲的問題,作者李瑤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分析臺灣與大陸高中音樂教科書之性別意識型態,以內容分析為研究法,使用曾靜雯(2017)「高中音樂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類目表,分析教科書之性別比例、性別刻板印象、性別關係。教科書樣本為臺灣「三民」、「新文京」、「謳馨」,與大陸「人民音樂」、「湖南文藝」、「廣東花城」,共6版12冊。本研究之結論如下:(一)性別比例:兩岸圖片、課文、作曲者部分皆以男性為主,性別比例失衡。臺灣以T3版最為懸殊,T2版差距最小且其女性人物課文較值得借鑒。大陸以M1版最為懸殊,M2版女性比例略高於男性,M3版女性人物課文較值得借鑒。(二)性別刻板印象:兩岸男性所涉及之音樂專業類型與活動類型皆多於女性,女性之

專業類型以歌唱為主,男性以作曲為主;女性之活動類型以歌唱與弦樂演奏為主;男性以擊樂演奏與弦樂演奏、歌唱為主。臺灣T1與T3版、大陸M2版本性別刻板印象較明顯。(三)性別關係:兩岸課文與歌詞內容皆以平等為主,主從關係則以女性從屬男性為主,課文主要表現為女性為男性的妻子、侄女等;歌詞主要表現為女性等待、苦戀男性等。臺灣T1版主從關係較多,大陸暫時未顯現主從關係。(四)兩岸之差異:性別比例方面,雖兩岸性別比例皆失衡,但臺灣教科書中女性之比例略高於大陸;性別刻板印象方面,臺灣教科書中女性所涉及的音樂專業類型多於大陸;性別關係方面,課文部分大陸因內容較少尚未出現主從;歌曲部分兩岸平等與主從之類別與原因大

致相同。最後,研究者根據上述結論對教科書編輯、教師、未來研究提出建議。關鍵詞:性別意識型態、音樂教科書、高中、兩岸。

我們的歌:五年級點唱機

為了解決戀曲1990歌曲的問題,作者宇文正 這樣論述:

♪♪ 一本寫給五年級世代的情歌之書 ♪♪ 時間是公平的,青春總會離開你,也會離開我 所以,唱歌吧!在忘記之前 一首歌一首歌地唱寫入回憶   「歌聲,是打開這每一樁記憶的鑰匙。」——宇文正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自己的一首歌。五年級的宇文正在《我們的歌》,寫下成長中影響她最深刻的首首歌曲,也訪談身邊同樣在民國五○年代出生、長大的「五年級生」,那些烙印在心裡最深處,牢牢與回憶相繫相絆的曲目。   這是一本有歌聲的書。收有四十九首歌,也是四十九種生命的片段:也許是青春年少時〈你在日落深處等我〉,戀情而傷逝的〈戀曲1990〉,初出職場而惶惶不知心之所向的〈張三的歌〉;也許是悟得當下即永恆的〈

如果還有明天〉,是記起某個轉瞬消逝的生命〈恰似你的溫柔〉,是航行在生命谷底時遇到〈Yellow Submarine〉……經典的歌曲在時間指縫留下,沉澱出每一代人各自的心事。   宇文正以溫婉的細筆,或遺憾,或困惑,或純然快樂,在一波波來了又去的時間大浪,沖刷,翻捲,捕捉那些猶如在沙灘上的腳印,即將消失的記憶之歌。   【好文導聆】   ♬〈你在日落深處等我〉   我就這樣開始聽校園民歌了。這也可以說是我「錄音帶年代」的開始。……多年多年後,我仍可以一字不漏唱出來,好像它一直在某處等我,等我的回憶來認領它。我也會用氣音唱歌了。   ♬〈楚留香〉   我安然渡過了那個可怕的龍子龍女大會考…

…啊,就讓浮生煩惱,輕拋劍外!這首主題曲我至今心煩時仍會從腦海裡翻出來唱一唱。   ♬〈橄欖樹〉   所有五年級的人都會唱。它誕生於一九七八年,三毛作詞、李泰祥作曲,齊豫演唱。它是所有五年級孩子的「遠方」,即使沒有人知道「橄欖樹」長什麼樣子。   ♬〈戀曲1990〉   其實撇開愛情,一九八○到一九九○是台灣文化活力大爆炸的年代,而後似乎過早地進入了長長的懷舊隧道,這首戀曲,也可以說是寫給台灣社會的呢。   ♬〈Reality〉   「Dreams are my reality, the only kind of real fantasy......」竟在夢的邊沿滾下淚水。不需要任何原由

的眼淚。這首歌本身,就象徵了青春。我那遠走了的青春。   ♬〈梵谷之歌 Vincent〉   ……那如雷轟頂般地感受到靈魂可以被文學、音樂、藝術深深震撼、著迷的覺知,卻是如此的難忘。唐.麥克林的音樂,教導我如何去愛和歌唱。 名家推薦   ♬ 郭強生|作家——專文推薦   ♬ 李 律|作家、廣播人   ♬ 馬世芳|廣播人、作家   ♬ 陳文玲|政治大學廣告學系教授   ♬ 陳克華|醫生詩人   ♬ 陳德政|作家   ♬ 張小虹|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   ♬ 張鐵志|VERSE創辦人暨總編輯   ♬ 許悔之|有鹿文化社長   ♬ 焦元溥|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   ♬ 熊一蘋|作家   ——跨

年級共鳴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列)   讓我們一起回到那些歌聲裡,儘管年華易逝,但是歲月終究給了我們每個人最獨特的音色。如果我們都能懂得真正聆聽。——郭強生|作家   寫歌的那個我很年輕,以及苦悶。現在回頭看,覺得能夠擁有這些記憶甜美極了!——陳文玲|政治大學廣告學系教授  

「讓我的歌把你留住」:瓊瑤電影音樂研究

為了解決戀曲1990歌曲的問題,作者凌紫鈞 這樣論述:

瓊瑤電影意指翻拍自瓊瑤小說的電影,從1965年《婉君表妹》到1983年《昨夜之燈》為止,總計共有五十一部,其豐富的音樂表現在瓊瑤電影中具有重要的敘事及抒情功能。瓊瑤電影在華語地區的風靡以及與唱片工業的結合,使大量的電影插曲因應而生,超過一百二十首的插曲對於臺灣1970年代的流行歌曲產業而言有著深遠的影響。然而以往的研究較少探討音樂在瓊瑤電影中的重要意義,因此本研究透過三種媒介──瓊瑤原著小說、瓊瑤電影文本,以及電影原聲帶唱片切入此議題,並從電影音樂的三個部分──歌曲、器樂演奏以及配樂的角度,將瓊瑤電影音樂化分為三個時期,重新檢視音樂對於瓊瑤電影類型所造成的影響。本研究發現,瓊瑤電影在歷經了多

年的演變,逐步走向具歌唱片風格的類型電影發展,歌曲在電影及唱片中的置入,成功達到「讓我的歌把你留住」的策略。除了在電影敘事中產生意義,更成功地留住了觀眾。最後,本文從三部電影的影音分析,驗證三個時期電影中的的音樂風格轉變,深入說明歌曲在電影中的使用,進而建構了「瓊瑤電影音樂/歌曲」的概念,並為瓊瑤電影類型提供了全新的觀看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