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你了原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想你了原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Muzikland寫的 香港流行音樂專輯101.第三部(1990-1999) 和林瑞龍的 竹園詩文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非凡出版社 和萬卷樓所出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蘇孟鴻所指導 劉娟秀的 無可名狀的狀態 (2021),提出想你了原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時間、記憶、存在、鄉愁。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音樂學研究所 沈冬所指導 蔣浩然的 再探校園民歌——以唱片音樂學、華語語系為視角 (2019),提出因為有 臺灣校園民歌、華語語系、唱片音樂學、抒情傳統、中國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想你了原唱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想你了原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香港流行音樂專輯101.第三部(1990-1999)

為了解決想你了原唱的問題,作者Muzikland 這樣論述:

  香港流行樂壇曾光輝一時,影響力遍及東南亞及各地華人社區,幾多天皇巨星誕下,多少專輯被奉為經典。     本書作者投身音樂工業多年,從碟評人角度出發,結合相關創作人乃至歌手專訪,於浩瀚的唱片名單中挑選101張由1974年至千禧年之間,近四分之一世紀香港流行樂壇最具代表性的專輯。本書不單針對較成熟樂迷,新一代欲接觸廣東歌者,也可透過本書作為門檻。     本書為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選錄1990至1999年25張香港流行樂壇經典專輯,見證黑膠過渡到CD世代。雖然CD比黑膠輕巧得多,但專輯封面文案、整體設計愈來愈講究,包裝不再限於小小一正方體,大有突破前代之風。此外亦見樂壇後浪推前浪,四大天王各

領風騷,王菲、彭羚、鄭秀文相繼上位……來到最後一部,我們一同見證新一代的天王、天后在九十年代承先、啟後。     ‧重點歌曲評論   ‧歌手現身說法   ‧幕後製作人員專訪   ‧專輯地位和重要性     特別附錄:   ‧數不完的巨星唱片   ‧說不盡的好歌   嚴選101張經典香港流行專輯,重塑樂壇光輝歲月。   好評推薦     泰迪羅賓:   「我很欣賞Muzikland的認真態度,被他訪問時,肯定他做過很多的資料搜集!也會感覺到他熱愛音樂的初心!」     葉麗儀:   「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讀到一些我已忘記了或我不知道的音樂歷史,相信這會是一個很有趣的記錄,為我們帶來很多快樂的集體回憶

。」     陳潔靈:   「本人深信《香港流行音樂專輯101》作者所面對的挑戰,可能有『百分百兼加零一』的難度;但相對上,這份對整個香港樂壇音樂人的尊重及敬意,則非任何文字、數字可以形容!」     區瑞強:   「要在浩瀚的唱片名單中挑選101張經典專輯,實不容易,難得Muzikland並不僅僅限於介紹專輯,還會談及歌手背景、唱片公司的變化和策略,以至尋訪相關創作人甚至歌手本身。其一絲不苟的態度,令本書內容顯得更全面和詳實,而絕非僅僅一家之言。」

想你了原唱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路過就好 何必留下想念。
演唱:言奕、陳華
編曲/混音/錄音:言奕
攝影/影片剪輯:Howard
封面拍攝/設計:李歐
手寫字:呂浩
原唱:王靖雯不胖
/
🌟工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
身後公園 是第一次遇見
轉角花店 見證牽手兩年
這城市散落著太多紀念
總是在我們之間兜圈
如果我是 你眼裡的景點
路過就好 何必留下想念
何必讓故事用微笑開篇
結局眼淚悼念

只怪有你的從前 美的太過驚艷
才會當熱情變淺 決裂明顯
愛是誰也繞不開的拋物線

從前你穿越風雨都會倉促見一面
後來連傘的邊緣你都懶得分一點
是我們低估了時間的善變
太輕易讓濃烈的故事翻篇

從前你穿過半座城市陪我一起失眠
後來你好像跟你的方向盤更近一點
只是當淚水又滑落在照片
卻捨不得刪

只怪有你的從前 美的太過驚艷
才會當熱情變淺 決裂明顯
愛是誰也繞不開的拋物線

從前你穿越風雨都會倉促見一面
後來連傘的邊緣你都懶得分一點
是我們低估了時間的善變
太輕易讓濃烈的故事翻篇

從前你穿過半座城市陪我一起失眠
後來你好像跟你的方向盤更近一點
只是當淚水又滑落在照片
卻捨不得刪

從前你穿過半座城市陪我一起失眠
後來你好像跟你的方向盤更近一點
只是當淚水又滑落在照片
卻捨不得刪
好歹讓這一幕幕從前 不只像謊言


■ 更多 我們資訊 消息
我們Facebook:https://reurl.cc/x0OyGL
我們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ours0325
鮪魚肚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hewaywedo2020/
言奕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ndy15121234/
陳華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ua0826/
濠兒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howard1996/
李歐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henwen_leo/
Weibo微博:https://www.weibo.com/6633280355/profile?topnav=1&wvr=6&is_all=1

無可名狀的狀態

為了解決想你了原唱的問題,作者劉娟秀 這樣論述:

「無可名狀的狀態」乃是指一種抽象不易表達出來的鄉愁及記憶。其本質是時間流動下的懸浮或結晶,或是像流淌的水,在繼續蔓延中,且溢出框架。思考到作品的 特性,期能達到更好的表達與溝通,選擇以故事的方式來詮釋,傳統制式的論文框架 則作為背後的參考與支撐。 創作媒材選擇用繪畫、裝置,以及錄像。在繪畫方面,包括人體素描、具象和非 具象繪畫;抽象繪畫過程中的,抹去塗上,身體參與,走走停停,在觀看思量或直覺 帶領中來回往返。這個過程協助我沉澱思考,潛意識能夠自由地表達;作品主題是談 異鄉人存在的感受,選擇用裝置的方式,企圖營造一種孤寂的場域;對於歲月和過往的經歷是抽象的,沒有可觸摸的實體,採用性質相近

的錄像作為表達的媒材;再者作品是源自於記憶的堆疊,因此把經歷過的人、事,物寫成故事,讓文字語言與作品相 互交織滲透,讓形式成為內容,期待此文本成為另一個描繪及觀看的方式。 創作學習過程的思維邏輯訓練,協助了我能夠更客觀地去觀看,不同角度及多面 向的思考,這些成就了更自由寬廣的視野,因此也回報於周遭世界更多的欣賞與感激。

竹園詩文集

為了解決想你了原唱的問題,作者林瑞龍 這樣論述:

  作者二○○六年退休後,先在臺大文學院旁聽文史哲相關課程,開始學習古典詩詞創作。參加文山吟社、瀛社、天籟吟社等詩社,得詩友之切磋,受益良多;復有臺大法律系同窗之鼓舞激盪,雅興日高,吟懷日暢。詩文積稿漸多,編輯為《竹園詩文集》,包括「情志閒詠集」、「琴瑟和鳴集」、「學佛修道集」、「金沙玉屑集」四類,藉以佐證輿情,兼作追懷啟迪之資。

再探校園民歌——以唱片音樂學、華語語系為視角

為了解決想你了原唱的問題,作者蔣浩然 這樣論述:

目前,學界雖已出現了多篇校園民歌的研究論文,但其切入的角度多為社會學層面的「民歌運動史」或文學層面的歌詞研究,而缺乏對於唱片維度的深入探討。但唱片公司的介入在民歌作品經典化的過程中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與此同時,在解嚴後臺灣社會「告別中國」的情境中,民歌因其文本中流露出對中國大陸的鄉愁,而常常陷入「政治不正確」的處境,並出現了對民歌「風花雪月」、「貧血」、「缺乏對體制的反抗」之攻訐。但這些論述其實忽略了民歌作為「華語語系音樂」所蘊含的在地性,也忽略了「風花雪月」可能帶來的抵抗潛能。 鑒於此,本文以唱片音樂學和華語語系的論述框架對校園民歌展開再研究。一方面,對民歌唱片之生產、文本、接受三個

層面展開論析,檢視唱片與音樂、人和社會文化的互動。另方面,呈現唱片文本中國性、臺灣性交織的複雜狀態,並以「深層的中國性」為著眼,考掘「風花雪月」背後的文化傳統與抵抗潛能。另外,本文對民歌唱片的接受研究不僅涉及臺灣本土也延伸至中國大陸。 本文發現,唱片公司對校園民歌存在著清晰的產品圖像,並由此發展出一套特色的產製策略與推廣方式。唱片文本儘管被建構出強烈的中國性,卻是在地的、異質的中國性,且已經呈現出一定的臺灣性表達。至於「風花雪月」的特質,則可視作是中國文化史上的「抒情傳統」在七○年代臺灣現場的回聲,一方面繼承了溫柔敦厚、童心、性靈的美學特徵,另方面仍蘊含著對黨國體制、父權結構、資本主義、

美/日新殖民主義等的抵抗潛能。此外,在實際聆聽過程中,臺灣聽眾未必將文本結構中的中國性與地理上的「中國」做連結。而民歌在中國大陸的接受,儘管受到了主流/官方文化的政治收編,卻也通過溝通媒介與文化資本的角色,與中國大陸的社會文化、流行音樂工業以及兩岸地緣政治展開豐富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