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找回ig聊天記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怎麼找回ig聊天記錄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楠戶太臣寫的 人生煩惱相談室:不要讓煩惱解決煩惱!停止擔憂、走出困境、豁然開朗的28個暖心建議 和高愛倫的 我微笑,但不一定快樂:微笑下隱藏的其實是不安!一個微笑憂鬱症患者寫給自己的和解之書 (附贈有隻兔子手繪解憂小卡)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東區/美食】柔妹妹讚不絕口的嘉義網美火鍋-大好冷藏熟成肉 ...也說明:事實上通常旅遊,尤其是到中南部旅遊,我不太會找這種內部裝潢美侖美奐的網美店. 畢竟大家應該都知道我是老屋控、特色控. 但因為聊天時挑嘴的柔妹妹真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 和聯經所出版 。

最後網站宅宅新聞| 卡卡洛普則補充:宅宅新聞!手機板,每天提供最新鮮最有梗的宅相關內容,絕對不容錯過!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怎麼找回ig聊天記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生煩惱相談室:不要讓煩惱解決煩惱!停止擔憂、走出困境、豁然開朗的28個暖心建議

為了解決怎麼找回ig聊天記錄的問題,作者楠戶太臣 這樣論述:

「可是,我就是會煩惱!」 這是教你如何將煩惱轉化為能量的激勵之書。     人生每個階段中或多或少都會產生煩惱,使我們深陷低潮、裹足不前,其實這些煩惱都是我們在追求理想的生活,追尋真正的自我時,所產生多餘不必要的東西。     日本暢銷書作家楠戶太臣過去因工作與感情遇到瓶頸,曾被煩惱和憂鬱纏身,甚至差點走上絕路,然而他接觸到潛意識與吸引力法則後,改變了看待煩惱的態度,進而從谷底翻身,人生變得一路順遂。他認為只要找到方法,看懂煩惱背後所蘊含的訊息,許多問題便可迎刃而解,那些困擾以久的煩惱根本就不會令人困擾!     本書是作者精選在部落格中,給予人們走出迷惘與低潮的精闢見解。無論是受困於負面想法

中無法自拔、對於感情或人際關係有難以言喻的煩憂,又或亟欲擺脫父母或家人的情緒勒索等,你會發現,許多人都有與我們近似的煩惱與苦痛。書中簡潔又犀利的分析,將能為你補給突破難關的勇氣!      不論你的煩惱是什麼,都可以在書中找到解方    ✓給缺乏自信心的你    ——專注在自己想做的事和正在做的事,打造「不在乎別人怎麼想」的自己。      ✓給常為金錢煩惱的你    ——錢財是流動的能量。不要把金錢當做自己的所有物,花錢時抱持「給予對方肯定」的心態,財源自然會源源不絕。      ✓給總是衰運纏身的你    ——用正面的字眼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一定要相信自己的人生腳本會有happy endi

ng,就能遠離衰神,邁向好運之路。      ✓給覺得自己人緣不好的你    ——想贏得人心,記得要將心比心。「笑容」+「坦誠」,能為人生帶來九成的順境。      ✓給想談戀愛但又卻步的你    ——丟棄「只要對方不討厭我就好」的念頭,進一步找出自己獨一無二的優點,讓對方喜歡你。      ✓給老是改不了壞習慣的你    ——要啟動停滯不前的人生, 就從「跨出小小的一步」開始。只要持之以恆做好「簡單的小事」,就是件不簡單的事。     一句話的力量,讓你瞬間豁然開朗   ●思考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害怕」什麼。   ●潛意識只會收集內心認為重要的訊息。當我們堅信人生會有happy end

ing時,就一定能召來好運。   ●之所以事事不順心,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的能量與熱情運用在錯誤的方向。建立好自己的正面能量場,好人自然會被吸引過來。   ●你有多尊重別人,別人就會多尊重你。這是種「善」的循環。   溫暖推薦     咩小妤|IG萬人追蹤 羊毛系創作者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作家   得獎記錄     日本Amazon 4.5顆星評價 作者簡介   楠戶太臣     一九八二年生於大阪。二十多歲時,工作和感情同時出了狀況,成為被現實擊倒的繭居族,甚至失去求生意志。但是自從接觸潛意識的奧祕和吸引力法則後,精神世界豁然開朗,幾經摸索,自我突破後,重新站起來,人生開始往正向發展。

    他以過來人的深刻體悟,從二〇一二年開始,透過部落格分享心情,關注情緒與心理困境問題,與讀者分享看似稀鬆平常、卻真實無比的生活點滴,同時期待能藉由潛意識的啟發,療癒更多為煩惱所苦的人。     自部落格成立以來,曾和上千人進行煩惱諮商,另外他也利用出書、演講,積極為人指點迷津。首本著作《潛意識永遠是對的》,在日本銷售突破五萬本,另著有《改變情緒的姿勢:讓心情瞬間放晴的厲害方法!潛意識專家這樣運用身體引導大腦》一書。   譯者簡介   胡慧文     台灣台南人。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日商公司口譯秘書、電視台日劇翻譯、雜誌社駐日本專欄特稿撰寫、出版社主編與企劃編輯。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作者序 站得高,看得遠,煩惱就會消失 前言  給總是有太多煩惱的你   第1章 負面的想法也可以成為神隊友 1. 內向的人,也可以發揮安靜的力量 硬撐出來的完美,隱藏著玻璃心 允許自己不完美 即使口拙,也能交到朋友   2.找回自信心,不再在意別人的眼光 姿勢對了,自信就會跟著來 從「在乎」、「不去在意」,到「不以為意」   3.展現自信的說話態度,就從練習自我對話做起 練習做個「隨時可以開口」的人 再難為情也要學會先「出聲」   4.培養有錢人的招財體質,讓錢找到你 付錢就是投給對方「肯定票」 領到薪資時,就想著「有人在為我加油」   5. 思考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害怕」什麼 一直害

怕失去,就無法抓住美好未來 相信自己的價值,就是緊握「上天交給你的通行證」 成為更好的自己   6. 職場冷暴力的應對之道 所有經驗都是自我成長的養分 默念「一切都會沒事的!」就能逆轉困境   第2章 切斷負能量連結,保護自己的正能量氣場 1.「懊悔」比「失敗」更令人恐懼 快樂的人經常召喚好運 許自己一個happy ending的人生   2.擁有滿滿正能量的人,不會奪取別人的能量 正向積極的生活,才能激發正面的能量 你的信任,能激發他人的能力   3.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親子依附關係會代代相傳 從「點餐」開始,學會表達主見   4.別再為小事生悶氣 能量校準,斷開憤怒 透過「斷捨離」,

打造能量氣場   5. 打造受人喜愛的好性格 缺乏界線的過度關心,就是強迫推銷 受人喜愛的三大要素 做個令人感到輕鬆又溫暖的人   第3章 找到遠不孤單,近不受傷,剛剛好的愛情距離 1.不過度討好別人,捨棄想愛又怕受傷害的戀愛煩惱 「想要對方喜歡我」和「不想要對方討厭我」完全是兩回事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是談戀愛前的熱身運動 換個角度,把自己的缺點變優勢   2. 真愛,就是卸下完美的偽裝 接受粉紅泡泡破滅後的真相 不再臉紅心跳,「愛情」才悄然開始   3.結婚不是人生必須完成的大事 不是「不結婚」,是「結不了婚」 想婚,不昏頭   4.「相愛和離開」都需要勇氣 你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學會放手,才會得到更多   第4章 即使是親情,也需要設立界限 1. 父母該拿不用功的孩子怎麼辦? 「喜歡」,就是種動力 愛閱讀的父母,才會培養出愛讀書的孩子 學生時代最應該培養專注力 讀書是為了養成「自律」和「自立」的能力   2.叛逆是孩子發出需要理解和幫助的信號 傾聽孩子的吶喊與求救 讓孩子知道「我無條件愛你」 對孩子說好話,化解怒氣和對立   3.忙碌的父母,也能成為好爸媽 因為忙碌,所以更需要有品質的陪伴 向孩子坦承表達感受,他們真的會懂   4.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 當父母變成火爆老人,其實是內心發出SOS訊號 人是「抗拒改變」的動物 老是讓你一肚子氣的人,就離他遠一點! 把話說到長

輩心坎裡的聊天法   5.小心「能量吸血鬼」就在你身邊! 說「母愛」,太沉重 用想像力堅強守護自己的能量 喚起對方「被需要」的感覺 別讓自己老後,成為當初討厭的那種父母   第5章讓潛意識成為你的得力夥伴 1.別忽視潛意識捎來的訊息 靈光乍現時,就要即刻付諸行動 讓潛意識成為心想事成的能力   2.你的低自尊,無法贏得精彩的人生 真正的失敗,是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 擁抱不完美的自己   3. 平常心,是應付逆境最好的方法 當你付諸行動,一切就會有所改變   4.別耽溺於「悲劇主角症候群」 不自覺扮演「可憐人」的人,是在渴求對方的關愛 用力點頭、積極回應,就會給人好印象   5.足不出戶的繭居

族如何切斷負面連鎖效應? 「一改往常、判若兩人」的良性刺激效果大   6.從今天起,停止負面思考 持之以恆做好「簡單的小事」,就會變得不簡單   7. 嫉妒的背後是因為感到自卑 嫉妒是源於欲望的不滿足 對不必要的念頭和情緒斷然說「NO」!   8. 你有多尊重別人,別人就會多尊重你 讓溫暖的話語和心意循環不已 衣服到處亂丟,和隨便亂丟錢是一樣的! 你對別人的所作所為,將會回到自己身上   後記 人們因為想要變得更好,才會橫生煩惱 作者序   站得高,看得遠,煩惱就會消失 人會有煩惱、不安,這都是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所衍生出來多餘的東西。可以的話,多想把這些東西全扔進垃圾桶,義無反顧地

做自己——你是不是這樣想呢? 我勤寫部落格、出版著作,一路宣揚的信念不外乎是:「潛意識」支配大腦九成的活動。如果懂得善用潛意識,任誰都能夠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正確解答」。 二〇一二年,我的部落格開張,至今已經為千名以上的格友們做過煩惱諮商。 乍看之下,我們都認為「煩惱」似乎是沒用的東西,巴不得早點把它狠狠甩掉。但是,正因為煩惱橫生,我們才會覺察到自己的「使命」,明白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以把握住自我實現的契機。 我二十多歲時,曾有過自我封閉期,覺得爸媽都不了解我。當時我的工作不如意、感情觸礁、人際關係碰壁,所有的痛苦打擊讓我退縮到自己的世界裡,躲於斗室中,雖然試圖向父母傳達自己的感受,但是他們

卻完全不能理解。 然而,也正因為有過這一段痛苦的經驗,我才能夠同理因這類煩惱而受苦的人,並發揮一己之力,給予他們建言。如今回首過去,才明白這些刻骨銘心的磨難其實都沒有讓我白白受苦。 「為什麼會落得如此地步?!」當我們感到大難臨頭的時候,其實代表正有某個「重大訊息」即將出現,而為了察覺這一重大訊息,必須先開啟自己的視野才能感知。 什麼是「開啟視野」呢?只要想像從視野開闊的制高點眺望四方的感覺就對了。 在重重障蔽的狹仄處打轉,將錯失很多風景,如果爬上更高處,再放眼看去: 「啊,那條路繼續走下去就到底了!」 「在那個路口往右轉,可以抄捷徑!」 原先一直在不明處盲目摸索,登高後,全都一目了然。 同樣地

,面對煩惱時,不妨試著讓自己登上高處遠眺一番。你應該會見識到不同的風景,恍然大悟:「什麼嘛,原來只要轉念就沒什麼好煩惱了!」 但願這本書能夠消解各位的煩惱,減輕心頭負擔。 楠戶太臣

我微笑,但不一定快樂:微笑下隱藏的其實是不安!一個微笑憂鬱症患者寫給自己的和解之書 (附贈有隻兔子手繪解憂小卡)

為了解決怎麼找回ig聊天記錄的問題,作者高愛倫 這樣論述:

如果此刻不美好,該怎麼過? 當身邊的人得憂鬱症,該如何相處? 最暖心的暢銷作家高愛倫,寫給憂鬱者、照顧者、陪伴者的理解之書! 她想告訴你,憂鬱不可怕,「不快樂」更是可以說出來的事! ──IG療癒系圖文作家有隻兔子,跨刀繪製暖心插畫,陪你度過每一天──   高愛倫:「這是一本『感覺』多於『觀點』的書,絲毫不掩飾憂鬱症帶來的混亂,或許這樣的真實,更可讓鬱友或照顧者相互揣摩如何幫助對方,及如何接受對方的幫助。」   ★ 第一人稱剖析憂鬱者的內心獨白,更是一本與自己的和解之書。   ★ 180天的憂鬱紀實,陪你擁抱不完美的自己。   ★本書要送給被下列問題困擾的你:   ‧外表看起來開

朗,內心卻陷入低潮。   ‧習慣用「微笑」隱藏不舒服的感覺。   ‧聽到「加油」、「想開一點」時,會覺得更疲憊。   ‧親友正處於憂鬱中,不知如何跟他相處。   ‧很怕跟憂鬱症患者對話,擔心一開口會刺激到對方。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最初,高愛倫在專欄中分享「如何和憂鬱症患者相處」時,大家都以為她在寫朋友經驗。   沒想到,文章正是在影射自己。整天笑臉迎人的她,那時已陷入二度憂鬱。   本以為走過第一次憂鬱症後,人生就會順風順水,   高愛倫真切以為,從此沒什麼困境能再阻擋自己走向美好。   然而,日子裡的歡樂頌莫名其妙開始走音,她再度陷入憂鬱,還是帶著微笑的憂鬱症!   這

是一種沒有社交障礙,看起來開朗明亮,但在無人的暗處,卻總是感覺低潮的憂鬱症狀。   外人只看到她的面帶笑容,其實她的內心正陷入谷底,但她沒被打倒,決心振作。   於是,透過「書寫」,她以第一人稱記錄這段過程,是手札也是經驗分享,   而翻開本書的你,將能了解:   ‧憂鬱症到底是什麼?   ‧如何選擇適合的醫生?   ‧為什麼不能擅自停藥?   ‧朋友來約,見或不見?   ‧該如何陪伴憂鬱症患者?   ‧如何透過活動,讓自己振作?   ‧出現藥物副作用時,怎麼辦?   高愛倫想說的是,憂鬱症並不可怕,也非不治之症,   選擇適當的治療,敞開心胸接納你的醫生,就算服藥也無妨,   只要記得

,不論我們是走曲線或直線,目的都是為了到達「好」的定點。   不管你幾歲,人生總有悲歌,那些安靜的蒼涼,也許有人聽得到,也許有人聽得懂,   但是陷在鬱境裡的我們,必須盡可能學習轉音。   最後,她想說:「我正在找回我的笑容,你呢?」   【隨書附贈】高愛倫x IG人氣圖文創作者「有隻兔子」,跨界合作「手繪解憂小卡」2款 本書特色   1. 由憂鬱症患者親自撰寫,提供最真實的分享。   2. 以患者角度,提供適合憂鬱者的各種建議。   3. 以親身經驗幫助憂鬱者打氣,幫助重拾健康,回歸生活。 名人推薦   國內名家一致推薦   (依姓氏筆劃排列)   王尚智|時事評論家   李麗

芳|台視首席導播、金鐘金曲金馬導播     林靜如|律師娘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陳念慈|前民生報總編輯     張小燕   張曼娟|作家   鄭淳予|腦科學博士暨神經科臨床醫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作家     賴佩霞|作家、心理諮商師 各界好評   讀著新書裡的篇章,好幾篇讓我有嘴角忍不住上揚的感覺呢!愛倫姐有點像是『憂鬱症的DJ』,這回將憂鬱症重新選曲、組合出許多面對與相伴的不同旋律。離開了那些愁眉緊鎖與針鋒相對,我聽見了天使在耳邊的呢喃與祝福。──王尚智,時事評論家   高姐重情重義,朋友不經意的說出需求或是想法,她聽到耳裡、放在心裡,就會在能力範圍內幫朋友圓夢!也許,

是她的廣結善緣,也掏心掏肺的太操勞了?高姐,當妳完全從憂鬱症走出來時,一定要好好做幾道拿手菜,我很想念,想念那時如沐春風的妳!──李麗芳,台視首席導播、金鐘金曲金馬導播   在一定距離間,相伴走了四十年,所以當她說看醫生吃了五個月抗憂鬱的藥,情況穩定後,我要和愛倫說:「拒絕和充滿負面情緒,只會說垃圾話的朋友往來,是妳不美好的此刻,還能微笑對抗憂鬱的唯一選擇!」──陳念慈,前民生報總編輯   其實這本書,高愛倫不只是在談她的病,她是在告訴我們,一旦得憂鬱症,該怎麼生活。你可以去看醫生,你可以去依靠藥物,但最重要的,你要有個家人或朋友可以依靠。更重要的,你可能要「靠自己」。──張小燕   愛

倫姐是影劇圈最有品格的總編輯,也是熟年族群極有風格的溫暖典範。走過憂鬱的沙漠,必然能尋到美麗的綠洲。──張曼娟,作家   憂鬱不可怕,但無知很可怕,作者在書中句句用親身血淚道出的實話,力道之強足以粉碎恐懼和歧見,讓我們重新理解憂鬱,獲得彼此溫柔以待的能量!──鄭淳予,腦科學博士暨神經科臨床醫師   我們的生命都會有壞掉需要修復的時候,高姐的柔韌,讓人看見修復的勇氣。──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作家 作者簡介 高愛倫   她不喜歡重複的事,又想無壓力地照顧舊愛新歡,因而以食會友,家裡長年熱鬧,人文薈萃。新聞界的資歷讓她退休前後,都擁有最受藝人信賴的美譽。   她個性豁達樂觀,記者與

作家都是最愛的選擇,來生的願望是做最優女丑,讓天下人都因她而開懷。這樣個性的人,出版的書也都是陽光讀物,為什麼憂鬱症卻二度纏身?   原以為戰勝第一次憂鬱症後,自己可以成為開心軟糖,讓生活處處可口,沒想到復發的憂鬱症將她打回原形,並在朋友社群中銷聲匿跡。   她說:「被憂鬱症整垮跟吃稀飯噎死一樣,不是悲劇,是荒謬劇,務必小心應對,阻止遺憾。」在主動且積極接受治療的同時,她如實記錄這段如同撞牆混亂期的生活。   《我微笑,但不一定快樂》雖然不是醫學專書,但書中毫不隱藏憂鬱症的情緒翻騰,透過這樣的真實陳述,她希望那些「高愛倫的病友」和照顧者,都能得到叮嚀提醒,落實幫助對方,及接受對方的幫助。

  資歷:《大成報》總編輯、《民生報》總監   著作:《快樂不怕命來磨》《此刻最美好》   專欄:《50+高愛倫專欄》 【推薦序1】她是憂鬱症的DJ  王尚智 【推薦序2】想念如沐春風的妳  李麗芳 【推薦序3】微笑憂鬱,距離更美!  陳念慈 【推薦序4】妳可以微笑,也可以快樂  張小燕 【作者序】寫給陷入憂鬱的你 【解憂時間】認識憂鬱症  圖:有隻兔子 第1章 鬱潮──我想,我陷入憂鬱了! 1不是別人惹了我 2發病,我確定我發病了! 3如果此刻不美好,該怎麼過? 4放慢節奏,力圖振作 5如果爸爸在,他會懂我 【關於陪伴,我想說】學做自己的陪伴者 第2章 鬱卒──走

出憂鬱第一步,開始治療! 1走進診間,接受治療 2好友的安慰,力量如太陽 3我微笑,但不一定快樂 4如果你的家人有憂鬱症 5伴侶也要配合憂鬱者,調整步伐 6認知障礙出現了! 【關於治療,我想說】找一件喜愛的事,讓自己動起來 第3章 鬱結──負能量爆表,但我不想放棄! 1小心,負能量是陷阱! 2生命,是很有價值的 3我該拉她一把的 4微笑,會是謊言嗎? 5控制不了的體重,往往是警訊 6所有的「找麻煩」,都不是有意的 7這些勵志格言,並不是安慰 【關於照顧,我想說】當一個照顧者,要量力而為 第4章 鬱戰──和不完美的自己,溫柔和解! 1凡事繞路,不鑽牛角尖 2不聽、不看,遠離酸民 3你的興趣是

什麼? 4每天出題目給自己 5堅持及毅力,會讓憂鬱症自討沒趣 6就算覺得「死了也好」,我還是拚命的活著 7我又擦上大紅口紅了! 【關於醫生,我想說】 敞開心胸,接納你的醫生 【後記】我正在找回我的笑容,你呢? 推薦序 她是憂鬱症的DJ 王尚智(時事評論家)   從年輕時節開始,雙魚座的我成為伴隨朋友們各自憂鬱的人。   最初以為只是聆聽與陪伴,單純以為憂鬱不過是情緒波動或生涯轉折的壓力所致。但當某些憂鬱彷彿濃雲、等同心魔般的強烈熾熱湧來,這才終於明白世事、人間以及人類的大腦並沒有那麼簡單。   然後終於有一天,我自己出現某些細微失調的言行表情,敏感的長輩即刻嚴正的告誡:「你的承受

力已經到極限了,再繼續浸染在他人的負面情緒中且無能為力,你自己也要得憂鬱症了!」   憂鬱症來襲,許多人變了反應、改了個性,甚至徹底換成了另一個人的模樣。當事者本人經常是迷霧獨行的一路走下去,只留下無盡的迷惑給身旁周邊的家人親朋。   特別是真正經歷過,由憂鬱症輾轉進入思覺失調、精神分裂的對象與過程,才會明白為何始終有親人會想盡辦法尋求民間信仰、神明抓妖的各種極端途徑。然而即使最終涉及了靈界、涉及了命運,那個之所以顯影在一切性格言行與反應的樞紐,仍然是「大腦」這個深邃又關鍵的生物環節,而這並非一般常識的推論想像可以觸及。   我自己長年在宗教信仰的學習中,習慣對「情緒、自我」產生疏離跳脫

的觀察。即使如此,對於憂鬱症無論面對與陪伴,所獲得最大的幫助還是關於「大腦神經學」,從日本、歐美獲得許多深入且最新的閱讀研究。   尤其一旦身為「陪伴者」,在面對憂鬱症當事人時能夠成為「一動一靜、一變一穩」的相對者非常重要。不只是一廂情願自以為具備「承受力」就可以,而要能分離出所有情緒反應、言行論議、重複與驟變的核心,去「凝視」如何透過包括勸說、分析乃至使用藥物在內的各種途徑,去幫助我們所關心且正在受苦的親人摯友。   而這也是當愛倫姐的這本新書來到眼前時,令我驚訝、驚喜又欽佩不已的原因!憂鬱症如今雖然早已並非不可告人的疾患,卻依然是個痛苦且難以說清的病症經驗,她嘗試從過往親身的體會中,去

提萃出某些超越、分享的角度。   想要走回記憶中的來時路,依然避免不了彼時刺痛自己的荊棘與傷痕,這是愛倫姐的文章中不會去細說究竟的部分。尤其她一向行文嚴謹,我總說她「即使浪漫、依然自虐」,若非真為了憂鬱症朋友們點一盞幸福微光而寫,其實很多事她也就是經歷過了,然後灑脫放下了。   讀著新書裡的篇章,好幾篇讓我有嘴角忍不住上揚的感覺呢!愛倫姐有點像是「憂鬱症的DJ」,這回將憂鬱症重新選曲、組合出許多面對與相伴的不同旋律。   離開了那些愁眉緊鎖與針鋒相對,我聽見了天使在耳邊的呢喃與祝福。 想念如沐春風的妳 李麗芳(台視首席導播、金鐘金曲金馬導播)   認識高姐時,我剛進台視當助理導播,看

到她這個大報大記者,完全不敢多言,僅僅遠望,就覺得她是強人。   再認識她,是從她的娛樂報導,讓我知道原來影劇新聞也可以寫得這麼至情至性;覺得她是很浪漫自在、揮灑自如的女子。   認識了近四十年,她不像一般姐妹淘喜歡膩在一起,所以長時間沒見面也不覺得奇怪。有一天遇到,高姐有點吃氣的說:「怎麼留言都不讀?封鎖我啦?」我傻住了,因為我換了手機,一些號碼不見了,跟高姐說清楚,她也笑笑就沒事了。   從這,我覺得高姐很真性情,有話直說,有答必信,只要是她的朋友,她就在乎又上心。   強勢的、溫婉的、生氣的,都是高姐掩飾不住的表情。   這些年,她銀髮世紀的快樂已經變成傳媒爭相報導的話題,拍的每張

照片都動人,我說:「妳的笑容特別漂亮,教教我們怎樣做到?」她悠悠回說:「要開心!」那時候的她,好美,是那種相由心生的快樂美。   她喜歡交朋友已經「名氣在外」,可是她從不給朋友添麻煩、造擔心,不舒服的事情都隱忍不說。   高姐重情重義,朋友不經意地說出需求或是想法,她聽到耳裡、放在心裡,就會在能力範圍內幫朋友圓夢!也許,是她的廣結善緣,也掏心掏肺的太操勞了?   有回我們到台東做公益,她捕捉了大夥的照片,默默的將這些畫面和現場實錄發給媒體,將這樁美事曝光了。   她說:「朋友行善要讓人知,帶動好的社會風氣。」   她的骨子裡依然保有強烈的新聞魂吧!   當朋友告訴我「高姐憂鬱症復發」時,

把我嚇一跳,一路呼風喚雨、非常開心的她,怎麼了?   現在想來,她在後來的聚會中的確特別安靜,拍照時也沒有往日的興高采烈,似乎是硬擠出笑容,我懂了原因之後,格外心疼。   當高姐的朋友很幸福也很幸運,除了關心無處不在,她和老公燒得一手好菜,更造福了朋友的口腹之欲。   她在臉書貼出一張張美食照片,很享受做菜之樂,更享受和老公一起同時做一件有樂趣的事。這是一個曾經叱咤風雲大記者退休後的生活點滴。真實也樸實。   高姐搬家前,我和她是「近鄰」,當然有不少機會去她家吃好料。   年前一聚如今又過多時。   高姐,當妳完全從憂鬱症走出來時,一定要好好做幾道拿手菜,我很想念,想念那時如沐春風的妳!

微笑憂鬱,距離更美! 陳念慈(前民生報總編輯)   愛倫的憂鬱,階段性的出現在我們四十年的友情中!   我們共事的那段歲月,她有兩段憂鬱期我曾經參與、陪伴,愛倫重情,一旦信任,著迷於什麼人或事,便全身心投入,肝腦塗地的為對方著想,不設限用盡力氣顯示她的執著,因此當友情、愛情出現意料之外的變化時,她最經常問我:「為什麼?為什麼?」   愛倫出自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才華洋溢被父母、兄姐寵愛的么兒,紙媒全盛時期職場的天之驕女,因此她看人的面相,單純直接,堅信只要我全心全意對你,所得的回饋必然如父如母,如兄如姐。   在遭遇所信所愛背叛後,愛倫曾陷入深深的憂鬱,連連問為什麼,我只能回她:「任何

感情,別問為什麼,人心的複雜,禁不起妳這樣抽絲剝繭,洋蔥剝完,沒有禮物,只有心碎!」   這段憂鬱,愛倫花了十年,才能微笑以對!因為浪費了十年,重生的愛倫,有了良伴一八五,展開了她多采多姿、應接不暇的人來人往新生活,到處可見她發自內心的歡娛,她的上一本書《此刻最美好》印證了她的幸福!   然而這半年,因為身體的狀況,愛倫再度陷入憂鬱,她說:「我好怕!」   看她在病房中,姐姐、丈夫、親友十幾人陪在一旁,相對我二十六年前無父無母,無夫無子,一個人簽字進手術房開刀,在外等待的是花錢僱的看護(獨生女沒有兄弟姐妹),我沒有說害怕的本錢,術後也只能安慰自己,老天還是對妳不錯,父母離世,一個人獨居二

十六年,朋友沒有愛倫的百分之一,卻沒有憂鬱症。   唯一想得到的原因,愛倫一生求愛若渴,而我喜歡孤芳自賞,雖同為雙子,個性卻截然不同。   在一定距離間,相伴走了四十年,所以當她說看醫生吃了五個月抗憂鬱的藥,情況穩定後,我要和愛倫說:「拒絕和充滿負面情緒,只會說垃圾話的朋友往來,是妳不美好的此刻,還能微笑對抗憂鬱的唯一選擇!」   朋友貴在相知,不知之人相伴,不如自己安靜待著! 妳可以微笑,也可以快樂! 張小燕   今天我在看高愛倫寫的《我微笑,但不一定快樂》,讓我想到很多人在微笑時,可能是不快樂的。應該是的。   愛倫說她常微笑,但她不快樂。甚至在她寫完《此刻最美好》之後,反而告

訴你我:她是有憂鬱症的。這個消息讓我有一點點驚嚇,我的驚嚇是因為知道前陣子她腦部開刀,我想,憂鬱症是因為開刀嗎?生理影響心理,還是心理影響生理?唉!我們的身體真的沒那麼簡單。   高愛倫對我來說,雖然不是一個天天見面、常常聊天的朋友,但從我認識她,是個文青,然後她入行,成為有名的記者,到她退休。從她戀愛、情傷,再結婚,每一件事情我好像都有參與,我像看著她長大的親戚姐姐。我很喜歡她的報導,往往一個明星的小小戀愛,會被她寫得那麼絲絲入扣,覺得感情來得好迷人!   她是家中的小公主,哥哥姐姐都愛她,更有一個愛她的爸爸。她在書中常常提到她爸爸,其實當初我總覺得:「哇!妳要找到一個像妳爸爸一樣愛妳的

男人,那是一個很難的事喔!」這話好像也被我說中了。   很多年後,我們的工作沒有這麼忙碌,我們常常會在演唱會上、朋友的聚會裡,看到一個畫了紅口紅,很有精神的高愛倫。她在遠處跟我打招呼,笑瞇瞇的,但是兩個眼睛直視著我,好像在問我「妳好嗎?」(就像個記者……)   從我認識她以來,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需要愛的人。我還記得她有一次告訴我:「小燕姐,我還想再談一次戀愛。」我都覺得她好有勇氣!   對,她是一個需要愛的人。在這裡我要特別謝謝吳定南先生,相信你在高愛倫的身邊,給了她很多的愛。甚至,你給了她很多的「平靜」跟「安全」。因為高愛倫「愛」很多,也「怕」很多!只是,我們不都是這樣嗎?   相

信寫文章的人都特別敏感,對於所有的情緒,都認真的去感受,所以,這也是她得憂鬱症的原因嗎?我覺得高愛倫「妳活得好辛苦喔!『愛』很多,也『怕』很多!」   幸好,我覺得高愛倫在許多憂鬱症的人當中,是有覺醒的。很多憂鬱症患者是不知道自己生病的,他只是覺得自己怎麼這麼無力、無趣,也許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自己有病。看了妳這本書,我也幫自己檢測了一遍。   其實這本書,高愛倫不只是在談她的病,她是在告訴我們:一旦得憂鬱症,該怎麼生活。你可以去看醫生,你可以去依靠藥物,但最重要的,你要有個家人或朋友可以依靠。   更重要的,你可能要「靠自己」。   高愛倫,妳可以的!妳可以微笑,也可以快樂! 作者

序 寫給陷入憂鬱的你   我,一向清楚我的腦袋,當它叛逆的拒絕接受我的指揮,且用冷言冷語反譏我的正規性選擇時,我知道麻煩來了,但我仍試圖跟它對抗,有時心裡甚至會出現粗鄙的字眼,暗暗咒罵。   接著,當我開始隨時都兩眼空茫,躺在床上放空發傻,任由幾個小時瞬間流走時,我明白我天然嗨的個性被憂鬱症俘虜了。   儘管我渾身上下沒有一點力氣,我內心還是有一點能量,你想把我擺平,我就坐著;你想讓我坐著,我就非站起來不可;如果你只准我站著,我就要試著跑、試著跳、試著笑、試著把你撢掉……。   結果很遺憾,我在一些歇斯底里說話方式後,承認這一役輸了,清楚地跟姐姐、先生說:「擋不住了,我憂鬱症應該是發

作了。」   患者的需求,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懂   兩個星期後,我到內湖三總萬芳榮醫生的精神科看診。   看診之前,我剛發表過一篇憂鬱症文章,朋友都以為那只是在聊通例事件,沒有人會聯想我就是在「影射自己」。聯經出版公司總經理陳芝宇,當天就這篇題材跟我邀書約,電話來時,我正在去台南演講的高速公路上。   芝宇說:「我有不少同學朋友陷入憂鬱泥淖的個案,而我們友情的安慰,往往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善意的動機,好像非常容易引發憂鬱者的更大痛苦,甚至造成攻擊與反擊,我們想幫助的心意形成了傷害,支持的態度也演變成不歡而散;透過妳憂鬱症文章中列舉的對抗與陪伴方式,我們才有新的認識,原來患者的需要跟我們所

以為的不一樣。」   之後,我跟芝宇見面。我必須誠實:「芝宇,我不能寫這本書。」因為:   第一,我是患者,正在吃憂鬱症的藥,思慮混亂。   第二,我沒有專業輔證,自己用來有效的方法在別人不一定有效。   第三,我的勵志書《此刻最美好》才出版一年,當讀者還繼續來訊謝謝我幫助他們重新找回人生時,我卻憂鬱症復發,這些時間點的撞擊,讓我矛盾茫然,懷疑自己人格分裂了。   但是芝宇說:「憂鬱症的醫學專業書很多,我為讀者努力爭取的,是妳身在其中才特別懂得的『需藥』」。   是的,「我身在其中」,所以我知道如何制止「文不對題」的關注,我知道何時射出「給我一個擁抱」的求救訊號,我也知道一個有安全

感的醫生能給我們多大的助力。   芝宇和主編永芬和我見了三次面,終而讓我同意冒險犯難,下筆寫書。   好一個身在其中,我和憂鬱症中的你,都被圍困在一個討厭的畸零地上,但是,我們是同一個領域的抗爭者,我們一起來剋鬱?不要讓它得逞好嗎?   註:   本書中,我多篇文章提到我的先生吳定南。朋友明示暗示:「妳的憂鬱症跟定南的沉默個性有關嗎?」在生活上我一直迴避回答我的情緒跟他有牽扯,但我的確思考過這是可以合理懷疑的原因之一,只是,從醫生到我自己,都無法證明這個推論就是絕對的事實。   至於定南,他笑容不多,卻從不發怒。我愛他的簡單,也傷在他的簡單。我對他永遠誠實,也處處以他為優先,所以不管發

作過多少次失心瘋,事後我會道歉:「跟我過日子真不好受。」他都說:「沒事沒事。」 我們感情很好,我需要的只是甜蜜,但他始終木訥,終於釀災。   也算不錯,我吃藥之後,他「症狀」改善了,也就是說,他終於比較懂得怎麼「處理我」。   這是一本「感覺」多於「觀點」的書,斯毫不掩飾憂鬱症帶給我的混亂,或許這樣的真實,更可讓病友或照顧者相互揣摩如何幫助對方,以及如何接受對方的幫助。   放慢節奏,力圖振作 我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不要再回到從前吃藥的日子。 第一次憂鬱症是情傷作祟外加更年期搗蛋,又逢爸爸生病,加上我對自己熱愛的工作有了反感,這些事情累積出情緒的炸藥成分,但是當時並不懂得是憂鬱症,不但醫

生說得不清不楚,連藥都吃得糊裡糊塗。 從台南演講回來後,我認真開始在網路查詢資料,這次我要認清楚我為什麼被纏繞打攪。反正已經衝浪過一次,還怕海水有鹽嗎?看看我能為自己找到什麼秘方或偏方。 嚴格說來,過去我從沒有閱覽過憂鬱症,如今,把它當作正式作業研讀,認真比對自己的狀況。 我也請先生多了解一下憂鬱症的知識,我需要他在必要時候協助料理我的情緒,但這是做夢,他唯一的支持就是陪伴,對我沒有其他主動行為的助力。 有時,我會陷入偏執的憤怒,認為先生是一面沉默的立體牆壁,他用消音器把我滅絕在沒有出口的艙房裡。不管原因如何,我傾斜了,我失衡了,但是我掙扎著不要看醫生……不要看醫生……不要看醫生……。 我打算

用意志力為自己抓第一帖藥,我不斷對自己信心喊話:不准再「down」下去。 我說:「振作振作。」 我說:「逆轉逆轉。」 我說:「工作工作。」 我什麼方法都願意試,我要搬動我自己這個大石塊,讓他繼續順利的滾動,但是我的笑臉輸給一張沒有活力的黑臉。我不照相,也不為別人照相,我甚至不再看鏡子。 我真的力圖振作,一步一步蹣跚向前。 1.我選擇安靜下來,潛水到心海去 我不衡量世界是否還記得我,我只專心的忘掉世界。讓所有的「不要」都失去重量,讓所有的「要」都聚焦在讓我產生力量的觸擊點。 潛水的時候,下去、上來,我都慢慢來,循序漸進,這是最高原則,任性不得。因為快進快出的節奏,已經讓我過於疲憊。所有憂鬱症都夾

帶疲勞症狀。 我的家很大?我的家很小?我的家不管是大是小,都夠自己在家裡完成環遊世界的壯舉。 我不會對寂靜感到害怕,因為家裡最安全,我只要好好檢查我對自己擁有的世界還可以完成多少想像?好好關注一下我可以完全掌握的家,在不花錢的原則下,整理清潔、變換擺設、調度家具,大可因此確定自己有個巨人的肩膀與巨人的腳掌,頂得住天,壓得住地。 平面移動的勞動,激發我偶有創意與活力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