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檢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心血管檢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江守山寫的 你做的檢查、治療都是必要的嗎?:小心!過度的醫療行為,反而嚴重傷害你的健康!(黃金暢銷版) 和江守山的 你做的檢查、治療都是必要的嗎?:小心!過度的醫療行為,反而嚴重傷害你的健康!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64切電腦斷層掃瞄偵測心血管疾病新利器 -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也說明:近年來國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愈來愈多,過去檢查心臟血管要做心導管檢查,讓許多人怕怕。近年來發展的新一代64切電腦斷層掃瞄,檢查時完全不痛苦,可以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方舟文化 和方舟文化所出版 。

亞洲大學 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 陳玉菁所指導 何東錦的 使用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進行膽囊切除術患者發生心房顫動風險之關聯分析 (2021),提出心血管檢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膽囊結石疾病、風險因子、心房顫動、膽囊切除手術。

而第二篇論文慈濟科技大學 放射醫學科學研究所 楊晴晴所指導 楊弘德的 核醫雙模式掃描儀對心血管檢查採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之可行性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單光子斷層攝影、正子放射斷層攝影、電腦斷層、輻射劑量、最佳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心血管檢查的解答。

最後網站由64切到320切心血管電腦斷層攝影檢查簡介則補充:電腦斷層攝影是用一扇型或錐型的X光束以旋轉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穿透檢查台上的受檢體,此穿透後的X光束被位於受檢體後之陣列偵測器吸收,計算出能量衰減值後,以數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心血管檢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你做的檢查、治療都是必要的嗎?:小心!過度的醫療行為,反而嚴重傷害你的健康!(黃金暢銷版)

為了解決心血管檢查的問題,作者江守山 這樣論述:

世界醫院排名第一的美國梅約診所指出: 「40%現行醫療措施和藥品是無效的!」   健檢最常見的X光檢查,美國竟列為危險致癌物?   做一次全身斷層掃描,竟幾乎等於核爆災民承受的輻射劑量?   咳嗽﹅喉痛﹅發燒﹅流鼻水……看似救命的感冒藥只是「安慰劑」?   乳房攝影檢查,其實無法增加乳癌存活率……那該怎麼預防?   抗生素會把腸道益菌殺光、降脂藥傷肝敗腎風險高……該怎麼辦?   臺灣人平均一年看15次病,是美國的三倍,同時更是世界第一!   然而,盲目的保健與過度的醫療行為,有時非但無助於診斷病情或治療,   甚至還可能讓你賠上一輩子的健康!   本書為作者江守山醫師根據自身醫學知識

,深入分析眾多醫學研究後,   精選12項(臺灣)民眾最常做的檢查、用藥、治療等相關醫療行為。   他不僅引用真實臨床案例,詳列過度醫療帶來的的各種危害,   同時提出具體的預防與治療建議,還原醫療應有價值,真正保障大眾健康。   ◎看診、吃藥,你得到的是「治病」效果,還是「致病」風險?   •美國和英國醫學中心都指出:現行的醫療措施和藥品,   不僅至少四成無效,當中15%甚至還可能有害人體。   •新儀器﹅非侵入性﹅醫師推薦……都不等於最佳醫療選擇。   以電腦斷層掃描(CT)為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調查,   接受CT檢查引發癌症的身故率,遠大於交通事故死亡率。   ◎醫院最常

見的不當檢查,做了反而更糟糕?   •「肺」是輻射高敏感器官, 但定期篩檢並沒有比「不做檢查」來得好。   ——榮總研究:結果異常者有九成三是假警報,過度診斷率高達七成八。   •女性健檢常見的乳房攝影,竟會提高乳癌發生率?十年來幾乎翻倍成長!   ——想確保乳房健康,還不如「臨床觸診+超音波」來得安全準確。   •及早篩檢癌症可增加「五年存活率」?其實只是邏輯迷思。   江醫師指出三種常被忽略的誤差值,教你看穿存活率的真面目!   ◎生活最常見的不當用藥與治療,正確解方看這裡:   •感冒無藥可治,除了靠免疫力自癒,你還有三大法寶。   •補牙還在用汞齊?小心慢性汞中毒!可以改用什麼填料?

  •緩解更年期症候群,別用賀爾蒙補充療法,小心肌瘤、失智、尿失禁找上門。   特別收錄:45種一般患者不必進行的過度醫療避險清單,業界規範大公開!   讀完這本書,你會學到:   ★一眼看出醫生開給你的藥有沒有抗生素,從此不再藥單全收?   ★適度的健檢項目與頻率為何?怎麼免費?若想更周全,多做哪一項就夠?   ★想避開卵巢癌、睪丸癌、甲狀腺癌,你得少喝脫脂奶,為什麼?   ★預防腦瘤、心肌梗塞,與其動刀,不如降三高,怎麼做?用吃的就辦得到!   腎臟科醫師的良心建言!不想越醫越病,你一定要看這本書!   根據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公布的醫療保健指數排名,臺灣的醫療保健不僅

是亞洲第一,也是世界第一。但在這個冠軍寶座背後,我們的健保福利卻面臨日不敷出的窘境,其中最燒錢的病症,不是一般民眾認知的慢性病大宗糖尿病、高血壓等,而是慢性腎臟病,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9年全年健保支出共533億,「洗腎」人口超過9.2萬人,分析其中原因,值得大家關注的是:不當用藥。   不少民眾面對醫療都很習慣憑感覺:只是一個感冒,這家診所的藥吃了無效,就換別家拿藥;肝不好,西藥和保健藥丸合併吃;胃食道逆流、胃燒心,就服用胃酸抑制劑;工作忙碌,體重一直攀升,沒時間運動就吃減肥藥;預防勝於治療,每年花大錢做高精密健檢……殊不知,一知半解下,甚至是完全放空地全數聽從醫療人員指示,只是不負責任地

讓自己的健康陷入危機。   身為腎臟科名醫,江守山醫師不畏醫界的撻伐,將面對洗腎患者的無力感,化作實際行動寫就本書,把醫界不能說破的暗黑秘密攤在陽光下,並且提供讀者真正需要的「適度」醫療保健對策。   如果你不想淪為「醫療白老鼠,不明所以的為開發新藥貢獻」,並且不至於偏激到認為「沒檢查沒病,檢查出來都是病」,那這本書正是你需要的。   重要事件   2013年,世界醫院排名第一的美國梅約診所,曾發表一項研究指出:「40%的現行醫療措施和藥品是無效的。」   減少過度醫療的發生,已是現今全球醫師的共同課題。2012年時,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ABIM)便發起了一項「明智選擇運動」(Choo

sing Wisely campaign),鼓勵醫病共同討論與排除「沒有必要」執行的醫療服務,並由各個學會提出自己學會之前的五大過度或不建議執行之醫療 ,供相關單位及一般民眾參考。目前已有70個醫事團體、50個病友團體參與,以加入該活動學會的所屬醫師數來估算,等於全美有八成的醫師參與,可說是舉國醫師總動員。     這項活動後來也獲得各國醫界的響應,如:加拿大、巴西、英國、法國、德國、丹麥、荷蘭、瑞士、義大利、匈牙利、澳大利亞等國,以及亞洲地區的日本、南韓、印度等,都紛紛開始提倡「明智選擇運動」,期望能幫助患者做出更正確、有效益的選擇,以避免過度醫療的潛在危害。     至於臺灣,目前雖然

尚未正式提倡明智選擇運動,但也有不少醫師關注,同時也有醫事團體開始投入相關活動,例如: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就曾於2017年以實證為基礎,對臺灣前五大過度或不建議執行之醫療,進行初探性的研究;而臺大醫院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近年也開始推動「聰明就醫、醫療銜接與垂直整合」,並於2018年三月,邀請日本推廣「聰明就醫」的知名學者德田安春教授,來臺分享日本分級醫療與聰明就醫的推動經驗,為的就是要整合就醫流程、強化醫療效率,避免重複的診斷與治療,讓患者可以得到真正需要的醫療。 本書特色   閱讀之前:   ➊聽懂很重要 閱讀之前一定要先了解的「醫療常用術語」   ➋觀

念很重要 一分鐘QA快速測:我的健檢、看病、吃藥習慣正確嗎?      內容特色:   ➊清楚解釋各檢查與用藥治療之所以被列為不當醫療行為的原因。   每種不當醫療行為皆已明確標示出處、數據,例如提出該項主張的醫學會或研究名稱。   ➋點出不當醫療行為之後,會提供正確的醫療建議   例如檢查是否罹患乳癌,不應隨意接受乳房攝影檢查,那麼該做哪些檢查,才能及早發現與治療?用汞補牙有中毒風險,那麼應該用什麼材質的填料比較妥當?   讀者可學到:   讀完本書,民眾提到「看醫生」,便不再只想到吃藥、打針、開刀等治療行為;還原「醫療」應有價值,真正保障大眾健康。 名人推薦   美國自然醫學執業醫

師/陳俊旭   《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   《今健康》新媒體總經理/洪素卿   《健康好生活》主持人/陳凝觀

心血管檢查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默森爸媽日記系列→http://bit.ly/2YdscDh

▶影片介紹◀
雖然安森偶爾胸口會痛痛的...
但因為沒什麼大礙...所以不去在意這個狀況!!
想不到前幾天半夜工作完...安森胸口突然劇烈陣痛...
一陣一陣的抽痛...雖然不到無法忍受...
但因為安森家族有心血管疾病史...扭傷摔傷撞傷都可以忍!!
只要一講到跟心臟有關...安森整個不安都上來!!
所以還是立刻前往三軍總醫院急診檢查一下....
做了心電圖、抽血檢查後...報告一出來...安森看傻了?!

#心臟 #胸口痛 #急診 #心血管檢查 #心臟劇痛
#抽血 #緊急事件 #健康出問題 #檢查報告

▼默森夫妻其他推薦影片▼
緊急事件 !!老公 無法正常呼吸 ...只因安森 忽視打鼾 ?!
https://youtu.be/shQZu7aYEy0
BUBU 第三次寶寶打疫苗大崩潰?!新手爸媽看了好心疼...?!
https://youtu.be/gVvmyIHA2mY
打公費流感疫苗 卻發燒了!?半夜幫寶寶量體溫量到心好累...!?
https://youtu.be/QTSxMfELgOI

▶默森夫妻其他相關社群◀

【Youtube】
默森夫妻(主頻道)→https://bit.ly/2VE1yUt
BUBU生活日常頻道(副頻道)→https://bit.ly/2Kvw10J
【Facebook】
默森夫妻粉絲專業 →https://bit.ly/3eTHrZV
默森夫妻好物團購社→https://bit.ly/3aAOZ0e
【Instagram】 搜尋→anson_tv→https://bit.ly/2KxZwz1
【BiliBili】(大陸媒體平台)→https://bit.ly/3bEdGKM
【YahooTV】→https://bit.ly/2KA0Rp2

有任何商業合作歡迎寫信至工作信箱EMAIL:[email protected]

使用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進行膽囊切除術患者發生心房顫動風險之關聯分析

為了解決心血管檢查的問題,作者何東錦 這樣論述:

背景與目標:膽囊結石疾病(Gallstone disease, GD) 與心血管疾病一直有高風險的相關,但心血管疾病與膽結石關係的確切機制目前並不清楚。目前臨床證據顯示,當膽結石疾病與缺血性心臟病同時發生,會加重心絞痛,且可能誘發多種型態的心律不整。然而膽囊結石是否會導致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 AF) 尚不清楚;故本研究針對膽囊結石和心房顫動之間進行關聯分析。結果:本研究使用2001年至2011年間之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數據,進行了回溯性世代研究。一共收錄230,076名的膽囊結石患者,並從年齡、性別、心血管併發症等方面進行分類研究。在實驗組與對照組中分別

有5,992名(49.8/10,000人年)患者和5,804名(44.5/10,000人年)患者發生心房顫動。研究顯示,膽囊結石可能會增加心房顫動風險,風險比為1.20 [95%信賴區間 (CI),1.16–1.25]。在沒有執行膽囊切除術的膽囊結石患者中,其發生心房顫動的HR達到1.57 (95% CI = 1.50–1.63)。一旦膽結石患者執行膽囊切除術後,其心房顫動發生的HR顯著降低至0.85(95% CI = 0.81-0.90)。在三個不同年齡層(

你做的檢查、治療都是必要的嗎?:小心!過度的醫療行為,反而嚴重傷害你的健康!

為了解決心血管檢查的問題,作者江守山 這樣論述:

  世界醫院排名第一的美國梅約診所指出:   「40%現行醫療措施和藥品是無效的!」   健檢最常見的X光檢查,美國竟列為危險致癌物?   做一次全身斷層掃描,竟幾乎等於核爆災民承受的輻射劑量?   咳嗽﹅喉痛﹅發燒﹅流鼻水……看似救命的感冒藥只是「安慰劑」?   乳房攝影檢查,其實無法增加乳癌存活率……那該怎麼預防?   抗生素會把腸道益菌殺光、降脂藥傷肝敗腎風險高……難道等死嗎?   臺灣人平均一年看15次病,是美國的三倍,同時更是世界第一!   然而,盲目的保健與過度的醫療行為,有時非但無助於診斷病情或治療,   甚至還可能讓你賠上一輩子的健康!   本書為作者江守山醫師根據自

身醫學知識,深入分析眾多醫學研究後,   精選12項(臺灣)民眾最常做的檢查、用藥、治療等相關醫療行為。   他不僅引用真實臨床案例,詳列過度醫療帶來的的各種危害,   同時提出具體的預防與治療建議,還原醫療應有價值,真正保障大眾健康。   ◎看診、吃藥,你得到的是「治病」效果,還是「致病」風險?   •美國和英國醫學中心都指出:現行的醫療措施和藥品,   不僅至少四成無效,當中15%甚至還可能有害人體。   •新儀器﹅非侵入性﹅醫師推薦……都不等於最佳醫療選擇。   以電腦斷層掃描(CT)為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調查,   接受CT檢查引發癌症的身故率,遠大於交通事故死亡率。   

◎醫院最常見的不當檢查,做了反而更糟糕?   •「肺」是輻射高敏感器官, 但定期篩檢並沒有比「不做檢查」來得好。   ——榮總研究:結果異常者有九成三是假警報,過度診斷率高達七成八。   •女性健檢常見的乳房攝影,竟會提高乳癌發生率?十年來幾乎翻倍成長!   ——想確保乳房健康,還不如「臨床觸診+超音波」來得安全準確。   •及早篩檢癌症可增加「五年存活率」?其實只是邏輯迷思。   江醫師指出三種常被忽略的誤差值,教你看穿存活率的真面目!   ◎生活最常見的不當用藥與治療,正確解方看這裡:   •感冒無藥可治,除了靠免疫力自癒,你還有三大法寶。     •補牙還在用汞齊?小心慢性汞中毒!可以

改用什麼填料?   •緩解更年期症候群,別用賀爾蒙補充療法,小心肌瘤、失智、尿失禁找上門。   特別收錄:45種一般患者不必進行的過度醫療避險清單,業界規範首度公開!   讀完這本書,你會學到:   ★一眼看出醫生開給你的藥有沒有抗生素,從此不再藥單全收?   ★適度的健檢項目與頻率為何?怎麼免費?若想更周全,多做哪一項就夠?   ★想避開卵巢癌、睪丸癌、甲狀腺癌,你得少喝脫脂奶,為什麼?   ★預防腦瘤、心肌梗塞,與其動刀,不如降三高,怎麼做?用吃的就辦得到!   重要事件   2013年,世界醫院排名第一的美國梅約診所,曾發表一項研究指出:「40%的現行醫療措施和藥品是無效的。」

  減少過度醫療的發生,已是現今全球醫師的共同課題。2012年時,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ABIM)便發起了一項「明智選擇運動」(Choosing Wisely campaign),鼓勵醫病共同討論與排除「沒有必要」執行的醫療服務,並由各個學會提出自己學會之前的五大過度或不建議執行之醫療 ,供相關單位及一般民眾參考。目前已有70個醫事團體﹅50個病友團體參與,以加入該活動學會的所屬醫師數來估算,等於全美有八成的醫師參與,可說是舉國醫師總動員。   這項活動後來也獲得各國醫界的響應,如:加拿大、巴西、英國、法國、德國、丹麥、荷蘭、瑞士、義大利、匈牙利、澳大利亞等國,以及亞洲地區的日本、南韓、印度等

,都紛紛開始提倡「明智選擇運動」,期望能幫助患者做出更正確﹅有效益的選擇,以避免過度醫療的潛在危害。   至於臺灣,目前雖然尚未正式提倡明智選擇運動,但也有不少醫師關注,同時也有醫事團體開始投入相關活動,例如: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 ,就曾於2017年以實證為基礎,對臺灣前五大過度或不建議執行之醫療,進行初探性的研究;而臺大醫院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近年也開始推動「聰明就醫、醫療銜接與垂直整合」,並於2018年三月,邀請日本推廣「聰明就醫」的知名學者德田安春教授,來臺分享日本分級醫療與聰明就醫的推動經驗,為的就是要整合就醫流程、強化醫療效率,避免重複的診斷與治療,

讓患者可以得到真正需要的醫療。   讀者可學到:   讀完本書,民眾提到「看醫生」,便不再只想到吃藥、打針、開刀等治療行為;還原「醫療」應有價值,真正保障大眾健康。 本書特色   閱讀之前:   ➊聽懂很重要 閱讀之前一定要先了解的「醫療常用術語」   ➋觀念很重要 一分鐘QA快速測:我的健檢、看病、吃藥習慣正確嗎?   內容特色:   ➊清楚解釋各檢查與用藥治療之所以被列為不當醫療行為的原因。   每種不當醫療行為皆已明確標示出處、數據,例如提出該項主張的醫學會或研究名稱。   ➋點出不當醫療行為之後,會提供正確的醫療建議   例如檢查是否罹患乳癌,不應隨意接受乳房攝影檢查,那麼該做

哪些檢查,才能及早發現與治療?用汞補牙有中毒風險,那麼應該用什麼材質的填料比較妥當? 名人推薦   美國自然醫學執業醫師/陳俊旭   《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   「每日健康網」總監/洪素卿   《健康好生活》主持人/陳凝觀   共同推薦

核醫雙模式掃描儀對心血管檢查採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之可行性研究

為了解決心血管檢查的問題,作者楊弘德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目的: 本研究目的為評估不同年齡病人於單光子放射斷層攝影(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CT)與正子放射斷層攝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執行心血管掃描的輻射劑量並對參數最佳化進而達到合理抑低(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ALARA)。方法: 本實驗使用無配置自動曝射控制(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 AEC) 及配置 AEC

之 PET/CT 及 SPECT/CT 各兩臺,收集一歲、五歲、十歲及成人四種擬人假體的 CT 影像,並且在心臟影像圈選感興趣區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以便收集影像雜訊。CT 劑量使用熱發光劑量計 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er, TLD)放置擬人假體內並於每次掃描後計讀,每次掃描後會記錄控制台上的體積電腦斷層劑量指標(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 CTDIvol)與劑量長度乘積(Dose length product,DLP)。對配有 AEC 的掃描儀,輻射劑量與影像品質 會根據影像品質預設指標及管電流

使用範圍決定,掃描後一併記錄 CTDIvol 及 DLP,最後使用回歸分析(1)研究不同擬人假體的胸腔尺寸與 CTDIvol 對影像雜訊(noise)的影響,及(2)研究不同擬人假體身體尺寸與預設影像品質指標對輻射劑量的影響。結果: 本實驗所使用之 4 台核醫雙模式掃描中,有 3 台之 CT 照野範 圍需與核醫影像之照野範圍一致,導致 CT 掃描時將有部分非感興 趣器官接受到輻射照射。在第一部分結果發現,如果採用本研究所 建議之最佳化低劑量 CT 掃描,PET/CT 影像可具常規成人檢查之品 質下,並對 10 歲、5 歲與 1 歲兒童病患分別達到輻射劑量 66.9%、79.0%、83.7%下降

;SPECT/CT 影像可具常規成人檢查之品質下,並對 10 歲、5 歲與 1 歲兒童病患分別達到輻射劑量 32.2%、63.7%、79.2%下降;SPECT/CT 影像可具備常規成人檢查之品質下,並對 10 歲、5 歲與 1 歲兒童病患分別達到輻射劑量 8.4%、51.5%、72.7%下降。結論: 回歸分析模型證明了掃描儀無配置 AEC 時小兒 PET/CT 與 SPECT/CT 心血管掃描臨床參數最佳化的可行性。雖然 AEC 在降低 PET/CT 與 SPECT/CT 心血管掃描極具實用性,但需要適宜的設定方 能達到最佳效果,同時本實驗結果顯示,參數最佳化能合理抑低小兒與青少年受檢者輻射劑

量,因此本研究在提供診斷價值的影像品質前提下,有效的降低病人的輻射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