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雙面怎麼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影印雙面怎麼放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伊桑·祖克曼寫的 超級連接者 和達夫的 最經典的500道思維名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印表機怎麼雙面掃描 - Matteffer也說明:接著可將紙匣中的原始紙張文件反轉,然後選擇該對話方塊中的「掃描反面(放入反面)」 選項。 SHARP印表機碳粉不足、影印機雙面列印怎麼用?震旦提供完整辦公解決方案,輕鬆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浙江人民 和華威國際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張雙英所指導 曾秀萍的 台灣小說中同志/跨性別書寫的家國想像(1990-2010) (2011),提出影印雙面怎麼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家園、鄉土、國族論述、南部觀點、底層階級、家國想像、同志、跨性別、酷兒、離散、飄浪、認同、負面情感、倫理反思、全球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陳芳明所指導 曾秀萍的 孤臣‧孽子‧臺北人──白先勇小說中的同志書寫研究 (2000),提出因為有 白先勇、白先勇小說、同志書寫、同志、同性戀、孽子、臺北人的重點而找出了 影印雙面怎麼放的解答。

最後網站影印機雙面列印教學則補充:ricoh影印機3步驟告訴你,快學起來! 影印機雙面列印教學~開始囉go! 影印機設定雙面影印是上班族必備影印技巧,換成證件影印卻困難重重?浪費一堆紙也無法讓證件正反面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影印雙面怎麼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超級連接者

為了解決影印雙面怎麼放的問題,作者(美)伊桑·祖克曼 這樣論述: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資深教授伊桑•祖克曼扛鼎之作。 破解新互聯時代的成功密碼,教你成為超級連接者。 互聯網趨勢專家,暢銷書《認知盈餘》《人人時代》作者克萊•舍基鼎力推薦 我們生活在一個互聯互通的世界,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某些事件,發現隱藏在背後的真相。著眼當下,看清彼此之間的聯繫,而非憑空幻想未來世界聯繫之緊密。數字世界主義要求我們承擔起責任,讓隱藏的聯繫變成現實。 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是局限的、不完整的、帶有偏見的。如果我們想要改變從這個廣闊的世界所獲取的資訊,我們需要做出結構性的改變。 建立聯繫是一種新的力量。無論是在國家層面、企業層面還是個人層面,想要成為超級連接者都有章可循、有法

可依。我們要重視多樣化的觀點,樂於傾聽各種各樣的聲音。只要我們改變自己的行為,改變我們用以接觸世界的工具,我們就能把握新的機會,重新連接世界。 伊桑•祖克曼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資深教授,公民媒體中心主任。 全世界頗有影響力的公民媒體“全球之聲”發起人。 克萊•舍基稱其為“真正的世界主義者”。 引言揭秘與解謎 01數字世界主義,讓隱藏的聯繫變成現實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但不管你是否願意,我們還必須承受他人的負擔。我們應當保持樂觀的心態,利用互聯網,發現潛在威脅,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某些事件,發現隱藏在背後的真相。著眼當下

,看清彼此之間的聯繫,而非憑空幻想未來世界聯繫之緊密。數字世界主義要求我們承擔起責任,讓隱藏的聯繫變成現實。 聯繫的兩面性 互聯網上的一舉一動 世界主義和世界公民 生活在網路烏托邦 02打破同質性,做出真正結構性的改變 信息的全球流通預示著世界主義的未來,人們心目中資訊化、國際化且緊密聯繫的世界,建立在互聯網體系的個體和公司對未來闡釋的基礎之上。同質性的作用提醒人們,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仍是局限的、不完整的、帶有偏見的。如果我們想要改變從這個廣闊的世界所獲取的資訊,我們需要做出結構性的改變。 從斐濟運來的高端礦泉水 世界是平的嗎? 看似移動、實則靜止的資訊 基礎設施建設和資訊流通 同質性:構成社會

群體的基本原則 03做自己的傳播“守門人” 傳媒領域的每一項變革都使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有了微妙的改變。過去,我們被動地接受經過媒體編輯處理的資訊,編輯和出版商是新聞報導的“守門人”;而現在,我們能夠主動搜索資訊並運用社交媒體,做自己的“守門人”。我們需要改變媒體的運作方式,拓寬我們的朋友圈,認真審視自己建立起來的媒體系統,重新建立與世界的聯繫。 認識世界的三種方式 繪製媒體關注度地圖 到底誰是“守門人”? “個性化報紙”的誕生 過濾氣泡與社交網路 構建全球之聲 04簡化翻譯,讓語言一目了然 高水準且自願的翻譯是可遇不可求的,他們不僅是語言轉換的橋樑,更要承擔篩選新聞的使命,他們要根據自己的判斷,

挑選能夠吸引更多讀者的報導。儘管自動化系統和翻譯志願者都能完成語言轉化的工作,但並不能保證人們能看到這些譯文。要跨越語言障礙,單靠翻譯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讓語言變得一目了然。 閉嘴吧,阿爾旺! 通用語言 機器翻譯的多舛命運 翻譯志願者搭建的一座橋樑 小語種會在網路上滅絕嗎? 05解讀,破解多元文化背景 互聯網發展的未來在於,不僅要把人和資訊聯繫起來,還要把普通公眾和掌握專業知識的群體聯繫起來,要把牽線搭橋、情境解讀、背景闡釋推向網路互動活動的中心。互聯網的獨到之處在於,它讓世界各地的資訊流通和人際交流變得極其容易,在考慮重新連接互聯網以增進聯繫時,必須建立起對超級連接者和崇外者有幫助的平臺和機

構。 西蒙的《恩賜之地》 跨文化的超級連接者 弱關係與橋樑關係 真人圖書館 做一個熱情的崇外者 06獲取意外收穫,從城市空間中學習 我們希望城市能夠催生意外收穫。把各式各樣的人和事物湊到一起,意外收穫的可能性就會更大,城市裡的基礎設施則為意外收穫創造了條件。意外收穫是開放、有準備的頭腦和有利環境合力作用的產物。如果我們想增加意外收穫在網路空間出現的可能性,就要從城市中學點兒門道。 大城市的刺激與誘惑 意外收穫,設計與偶遇 從期望路徑到有組織的漫步 自我追蹤和自我發現 07建立聯繫是一種新的力量 建立聯繫是一種新的力量。無論是在國家層面、企業層面還是個人層面,想要成為超級連接者都有章可循、有法可

依。我們要重視多樣化的觀點,樂於傾聽各種各樣的聲音。只要我們改變自己的行為,改變我們用以接觸世界的工具,我們就能把握新的機會,重新連接世界。 尋找旅程樂隊的主唱 首席執行官的新氣象 認知多樣性與異己之見 如何成為超級連接者 結語重新連接世界 譯者後記 揭秘與解謎 75歲的阿亞圖拉•魯霍拉•霍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被驅逐出伊朗已長達14年之久。對伊朗獨裁領袖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ShahRezaPahlavi)毫不留情的指責,為霍梅尼招來了一紙驅逐令。然而,這位年邁的老人,並未因此而保持緘默。1977年,身處鄰國伊拉克的霍梅尼,找到了

一種新方式來宣揚自己的主張。通常是在深夜10點左右,那時候大批前來伊拉克伊瑪目阿裡(ImamAli)聖祠參拜的朝聖者剛剛離開,霍梅尼就開始向所有願意聽他說話的人發表長篇演講。霍梅尼對巴列維政權展開強烈的抨擊,將巴列維的這場西化改革與猶太人和基督教信徒聯繫在一起,認為他們都是在羞辱伊朗,並企圖征服這個國家。 每月,受准前往伊拉克朝拜聖祠的伊朗民眾不足1200人,他們中有一小部分人會帶一個特別的紀念品回國,即錄有霍梅尼講道的磁帶。這些磁帶經過拷貝,在德黑蘭和伊朗其他城市的大街上免費發放。當時,由於對美國總統吉米•卡特(JimmyCarter)有所承諾,巴列維必須繼續推行改革,於是,他不得不指示秘

密員警組織薩瓦克(SAVAK)放棄沒收或銷毀這些磁帶。這些磁帶上標有宗教演講的名稱,同流行歌手的磁帶放在一起銷售。據薩瓦克“反顛覆小組”負責人帕爾維茲•薩貝蒂(ParvizSabeti)預測,1978年售出了超過10萬盤霍梅尼講道的磁帶,數百萬伊朗民眾都聽過這位老人抨擊巴列維政權的言論。 伊朗《世界報》是巴列維政府的喉舌。阿米爾•塔赫裡(AmirTaheri)時任該報主編。他讓手下的兩名記者從市場上買來一盤磁帶,與他們一同收聽。三人很快就斷定磁帶中的聲音並非來自霍梅尼本人,而是由薩瓦克雇用演員模仿霍梅尼的聲音,借此敗壞霍梅尼的名聲。霍梅尼雖然在政治上較為激進,但他畢竟是受人尊重的學者,怎麼可

能屈服於“陰謀論”,告訴人們巴列維派人畫了一幅金髮碧眼的什葉派領袖伊瑪目阿裡的畫像,以此來說明巴列維想要讓美國基督教勢力來統治伊朗的願望?如果這不是一場惡作劇,那便是對宗教領袖的故意誣陷和詆毀。 幾個月後,伊朗資訊部部長達流希•胡馬雲(DaryoushHomayoun)在該國歷史悠久的報紙《消息報》上發表了一篇社論,該社論對霍梅尼惡意中傷,不但指控霍梅尼與蘇聯關係密切,還將他描述成英國間諜和同性戀者。然而,胡馬雲低估了霍梅尼這位流亡學者的聲望。1978年1月9日,4000餘名學生走上街頭抗議,要求《消息報》撤回這篇詆毀霍梅尼的文章。伊朗軍方迅速派兵鎮壓抗議活動,在鎮壓過程中,數名學生死亡,眾

多學生受傷。 這場衝突造成的學生傷亡引發了民眾抗議示威和政府強行鎮壓之間的惡性循環,使整個伊朗迅速陷入動亂之中。根據什葉派名為阿巴因節(Arbaeen)的習俗,死者去世40天后,要為其舉行追悼儀式。於是,抗議示威與追悼儀式同時展開,伊朗軍方為鎮壓動亂,又擊斃了更多的示威者,從而引發了又一輪追悼儀式及抗議示威,引發全國性的罷工。有學者估計,約有11%的伊朗民眾直接參與了抗議示威,超過俄國革命和法國革命的民眾參與比例。1979年1月,巴列維被迫逃離伊朗,霍梅尼以勝利者的姿態返回伊朗,超過300萬伊朗民眾夾道歡迎。4個月後,伊斯蘭共和國取代君主政體的公投以壓倒性優勢獲得通過。 霍梅尼的迅速崛起使

巴列維政權的支持者感到震驚,他們曾見證了伊朗從伊斯蘭國家向世俗國家的轉變,從此女性獲得了選舉權,伊朗與西方國家的聯繫更加緊密。隨後,霍梅尼為鞏固政權採取強硬措施,又使過去支持他的學生們感到震驚。 對於這些轉變,大概沒有人會比卡特總統更意外。1977年的新年前夜,就在學生們走上庫姆街頭抗議的前幾天,他還舉杯向巴列維表示祝賀。卡特說:“正是巴列維的傑出領導,才使伊朗在動盪的中東地區維持穩定。”這一分析隨後得到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回應。中央情報局無視1978年8月發生的一系列抗議示威,仍然斷言稱,“伊朗尚未發生政變,甚至沒有出現任何政變的徵兆”。 作為美國這樣一個強國的中央情報機構,中央情報局對伊朗

形勢的判斷,為何會出現如此重大的失誤呢? 在“冷戰”接近尾聲時,美國情報分析員的職責變得更為複雜。早前幾十年,這些情報分析員們十分清楚美國的主要對手是誰,知道哪些資訊是他們需要掌握的,如莫斯科能夠部署多少枚SS-9洲際導彈,一枚導彈能夠攜帶幾個彈頭等問題。他們專注於揭露各國政府刻意隱瞞的真相和秘密,即“揭秘”。然而,1991年蘇聯解體,情況發生了變化,正如布魯斯•伯克維茨(BruceBerkowitz)和艾倫•古德曼(AllanGoodman)在《好的事實:資訊時代的情報工作》(BestTruth:IntelligenceintheInformationAge)一書中所述,情報界被迫承擔起的

新職責是“解謎”。 電腦安全專家蘇珊•蘭多(SusanLandau)指出,情報界亟須將注意力從“揭露秘密”轉移到“解開謎團”上來,1979年爆發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則較早地預示了這一點。表面上,伊朗是美國在衝突不斷的中東地區強大而可靠的盟友。然而,巴列維政權突然倒臺,同時,經過公投,伊朗的君權政體迅速被霍梅尼領導的政體所取代。這種種轉變,讓世界各國政府大為震驚且普遍感到不解。 1979年的伊朗政變之所以讓情報機構措手不及,是因為它孕育於清真寺和尋常百姓家中,而非皇宮或軍營。雖然美國中央情報局密切注意著伊朗的動向,但他們關注的主要是伊朗的兵力和武器裝備,根本不會注意到那些在市場上銷售的盒式磁帶。

情報分析員們忽視了伊朗社會所發生的微妙變化: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這個國家不但內部聯繫更加緊密,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接觸也更為頻繁。 安娜貝拉•斯雷伯尼(AnnabelleSreberny)和阿裡•穆罕默迪(AliMohammadi)都親身參與了這次伊朗政變。他們共同出版了《小媒體,大革命》(SmallMedia,BigRevolution),對1979年發生的事件做了分析。他們認為,有兩類科技在這次事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類科技讓伊朗民眾接觸到了世界其他地方的資訊,另一類科技則讓這些資訊得以在伊朗本國範圍內擴散和傳播。前者建立起了伊朗與外界的聯繫(如長途直撥電話、通過郵寄獲得的講道磁帶、英

國廣播公司的國際服務等),後者則將這些聯繫進一步擴大(如家用盒式答錄機、影印機等)。兩類科技共同催生的這場運動,其威力遠遠超過了政府和軍隊的預測。 2011年爆發的“阿拉伯之春”運動,使突尼斯、埃及和利比理亞的政權紛紛倒臺。科技對社會變革的推動作用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眾所周知,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的被迫辭職,Facebook的作用不可小覷。那麼,回過頭來看,答錄機是否是推翻巴列維政權的致命一擊呢?伊朗和埃及的情況並不完全相同,但都說明瞭隨著科技的發展、政治的演變以及社會結構的轉型,以往預測社會變革的方法已經不再適用。過去,我們是在熟悉的體系中尋找隱藏的資訊,即尋找所謂的“秘密”;如今,這個體系

已經發生變化,如果我們依舊墨守成規,便會對新體系下隱藏著的社會現象熟視無睹。 我們所處的時代,國際聯繫空前緊密,人們交流、決策以及自我規劃的方式都正在發生巨大又微妙的變化。我們能夠跨越地理界限,與五湖四海乃至全球各地的人們交談、爭論,說服或被說服。各國的經濟聯繫日益緊密,無論是身為個體還是國家,我們的任何舉動都會產生蝴蝶效應,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彼此的氣候、健康以及財富。因此,我們之間有了很多共同話題。而隨著彼此的聯繫越來越緊密,我們所遇到的困惑和難題無疑也會增多。 在這個相互連接的時代,那些難以解釋的現象顯得尤為突出,其影響力遠遠超出了政治的範疇。美國的不良次貸引發了某投資銀行的破產,同

行拆借變得異常困難,從而導致冰島的高舉債經濟不堪重負而崩潰,英國的儲戶們於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在冰島銀行的高收益儲蓄帳戶付之東流。一場致命的流行疾病,讓世界衛生組織焦頭爛額。從多倫多到馬尼拉,它的傳播速度就跟人們乘坐飛機一樣快,然而這一切竟然源於一場在香港舉行的婚禮。   但是,並非所有難以解釋的現象都會帶來不幸的結局。以突尼斯的政治革命為例,正是因為有了現場直播,才會使加蓬的學生受到鼓舞,走上街頭,為爭取降低學費而抗爭;才會使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工人們團結一致,為爭取權益而將議會大樓圍得水泄不通。韓國流行歌手朴載相的《江南Style》原本是為了諷刺首爾江南區奢靡的生活方式,但出人意料的是,歌中

的舞蹈在全球一炮而紅,這可視為事物之間錯綜複雜且始料不及的聯繫的典型。 要揭露被刻意隱瞞的秘密,我們可能需要通過衛星圖像清點導彈發射井的數量,或是利用雙面間諜獲取情報。然而,若想要抗擊“非典”或避免次貸危機,可就沒這麼簡單了。蘭多認為,“解開謎團,需要我們深入且以非常規的方式進行思考,同時,要對謎團所處的世界有全面的認知”。 互聯網的普及為我們探索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事件提供了眾多新管道。我們只要點點滑鼠,就可以輕鬆訪問大洋彼岸某份報刊的頭版,那片土地就像隔壁小鎮一般近在咫尺。事實上,互聯網的便捷之處還不止於此。免費的線上百科為我們提供了相關事件的背景知識和來龍去脈,而在10年前,如果不找個像

樣的圖書館,要獲取這些資訊是難以想像的。穀歌承諾,將致力於組織全世界的資訊,實現人人皆可訪問。漸漸地,我們已經習慣于利用穀歌及其他搜尋引擎來獲取我們想要知道的秘密:只須鍵入“蘇聯擁有多少顆SS-9導彈”,再點擊“手氣不錯”按鈕,便可大功告成。 然而,搜尋引擎能夠幫助我們搜索到想要知道的事情,卻很難説明我們發現需要知道的事情。人們想要知道什麼,取決於何人何事在他們看來是重要的。簡單來說,我們往往傾向於關注發生在家鄉的新聞,而不是關注大洋彼岸的新聞;我們會對朋友的生活刨根問底,卻不會對陌生人多加過問。無論是紙質報刊還是社交網路,所有的傳媒工具都有共同的缺陷。傳媒工具只能提供人們所要,但通常不是人

們所需。 我們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才能對這個錯綜複雜且互聯互通的世界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呢?這個問題困擾的不僅僅是情報人員。流行病學家、首席執行官、環保人士、銀行家、政治領袖,甚至激進分子,都面臨著全球化的挑戰。我們都需要嘗試著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即使意見相左,也要樂於傾聽;同時,對陌生或難以預測的事物要多加留心。 我們從“揭露秘密”過渡到“解開謎團”,靠的不僅僅是信念。我們認識這個世界,需要借助多樣的工具。這些工具,有的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有的問世才不過短短幾年。但是,只要善加利用,它們都能説明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探索世界。 我們可以創造新的工具,幫助我們辨別聽到了什麼,又忽略了什麼。我

們可以化繁為簡,讓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彼此交流,讓不同國家的人開展合作。我們可以突破成見,邂逅“網際奇遇”,從意外之事中積累洞察事物的能力,並為我所用。人類既然具備創造互聯網的能力,那麼也能搭建起新的網路,進而發現、理解和擁抱更為廣闊的世界。 建立新的聯繫——勢在必行,刻生活在網路烏托邦不容緩。

台灣小說中同志/跨性別書寫的家國想像(1990-2010)

為了解決影印雙面怎麼放的問題,作者曾秀萍 這樣論述:

本文以批判性觀點分析1990-2010年間,台灣小說中同志/跨性別書寫的性別、家庭、國族、地域、階級與敘事策略的發展和變化。從台灣底層性別弱勢的角度出發,批判全球化與文化帝國霸權所主導的現代性論述,搓破其光明的假象,並以中南部/鄉土/底層等多重弱勢的邊緣觀點出發,結合古典男色/跨性別傳統的美學再造,反省現階段同志/跨性別研究以西方基進論述和台北/都會/中產階級為中心的研究傾向。更進一步從同志/跨性別的家國想像中,翻轉台灣當前由上而下,由異性戀家國意識形態和「四大族群」論述所主導的台灣國族想像框架,企圖建構一套由下而上、由個體性別情感的角度出發所重構的國族想像藍圖,並發展兼具台灣歷史脈

絡、文化特性與底層觀點的「第三-現代-性」理論基礎。 我認為作為一個研究者不僅要如史碧娃克(Spivak)一樣扣問「從屬階級能發聲嗎?」讓被歷史大敘述所淹沒的底層階級能夠出現,更要反省種種再現與代言的倫理課題。本文認為從1990年中期開始,由學院菁英、運動論述所主導的台灣同志/跨性別論述,隱藏了以西方為尚的「進步」史觀迷思,忽略台灣在地的文化脈絡與性別觀點,導致底層本土的同志/跨性別主體有被隱沒的傾向。因此,本論文重新挖掘在小說中被長期忽略的底層同志/跨性別人物,不僅檢視其在性別/階級/地域/家國結構下的困境,更關注其因內部歧視而被多重邊緣化的處境和現象。 本文並主張同志/跨性別論

述應改變過去對於家國體制疏離的態度,以更積極的方式介入家國論述,一方面可以藉由同志/跨性別的多元觀點對家國論述與體制進行改造,另一方面更須突破同志/跨性別族群與家國體制之間,長期切割或二元對立的關係與迷思,正視許多底層同志/跨性別也渴望有「家」有「國」的心理需求與現實需要,重新思索性別弱勢族群與現代性家國體制交鋒或接軌的種種可能。同志/跨性別等「第三性」族群與台灣「現代性家國體制」交錯的發展狀態,本文稱為「第三-現代-性」。 在兩者的交錯之中,我認為尤其需要注意小說敘事策略與形式的轉變,因為小說的政治性與敘事形態無法切割。本論文將透過不同階段同志/跨性別書寫對於家國想像與敘事的轉變,論證

小說人物的性別、情慾等身分差異乃是其國族認同形塑的重要部分。我認為1990年代初期《失聲畫眉》這本鄉土小說中的女同志書寫及其所引發的論爭,乃是同志/跨性別主體和台灣國族論述在公領域正面交鋒之始,反映出當年台灣的鄉土、國族論述在「逝去的鄉土」與「消失的國家」中所存在的雙重焦慮。此階段同志/跨性別的底層飄浪狀態,讓1990年代中晚期崛起的新世代作家對台灣社會充滿「遲到的酷兒現代性」焦慮與疑慮,因而掀起一波創作潮與出走潮,尤以歐美為中心構築「異國烏托邦」。這些小說將西方論述與家國認同相互結合、發展,並達到高峰,卻也埋下了種種異國大夢操演的破綻。 於此同時,我認為還有一股「轉向東方」的同志/跨性

別書寫潮流也悄悄興起,開啟另類的亞洲視野、海洋思考與東方時間觀,並重拾中國傳統戲曲與古典小說的資源,以男色傳統和「擬說書體」重構跨性別與台灣國族寓言的多重關係。在本世紀新的十年中,同志/跨性別書寫不僅有回歸鄉土的趨勢,更對於在全球化時代中,快速變遷的人我界線、情慾關係提出反思,以本土的底層觀點修正了西方解放論述的不足,建立新的倫理景觀。本研究透過橫跨二十年的小說,分析同志/跨性別書寫在家國想像中的轉變與突破,在放眼跨國移動與全球化現象的同時,也結合底層弱勢與南部觀點,打開同志/跨性別本土論述的空間,連結台灣鄉土、國族想像與同志/跨性別研究的版圖。

最經典的500道思維名題

為了解決影印雙面怎麼放的問題,作者達夫 這樣論述:

全世界都在用,讓你越變越聰明的寶典   思維能力決定一個人的視野、事業與成就。透過不斷動腦訓練思維,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科學的思考模式,激發腦力潛能,提高思維效率,讓你在工作、生活、學習等各方面更加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 發散思維:根據目前狀況擴散尋求解決方案。   ● 求異思維:打破傳統,用全新的方法解決問題。   ● 轉換思維:換個角度來看,找到問題關鍵。   ● 形象思維:以既定事實做為解決問題的基礎。   ● 迂迴思維:拐個彎解決事情的智慧。   ● 急智思維:在有限的時間裡,找出方法快速解決問題。   ● 賽局思維:藉由了解對方心理,運用己方優勢求取成功。   ● 邏輯思維:

藉助概念、判斷、推理等方式去比較、綜和、分析進而獲得答案。 本書特色   思維創造一切,思考是進步的靈魂   透過故事激盪腦力,活化思維與邏輯判斷   挑戰你的腦力極限,突破思維瓶頸,激發大腦潛能   突破思維困境,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前言   Chapter 1 發散思維名題 女孩的選擇|洞中取球|于仲文斷牛案|山雞起舞|獅鬥象|魯班的發明|智勝國王|忒修斯進迷宮|除雪|泰勒的特殊興趣|井中撈錶|絢麗的彩紙|加一個字|賈詡勸張繡|西部淘金|蘇格拉底的追問|小孩與大山|兩個高明的畫家|沒有鐘錶如何知道時間?|老人與小孩|阿基米德退敵|瓦里特少校計調德軍|煉金術|夢的兩

種解法|「賠本」經營|剩餘的杏仁|聰明的小達爾文|三位面試者|聰明的漁夫|要不要趕走貓|小和尚取水|羅丹的驚駭之舉|找「媽媽」|一個「錯誤」的故事|季羨林幫看行李|吉爾福的大膽猜測|以驢找鞍|三個金人|想不通的船長|商場怪招止竊|聰慧的妻子|陳細怪改詩|小孩考倒鐵拐李|「女」旁的「好字」和「壞字」|「加法」創造法|窮人的笑話|聰明的磚瓦工|小旋轉,大思維|電熨斗的改進|燕子去哪過冬?|巧運物資到前線|項橐考孔子|巧妙的字謎|猜字謎|丈夫的信|巧改對聯勉浪子|惡人的迷惑|最高智慧的一句話|獨到的商業眼光|野草與命運   Chapter 2 求異思維名題 亞歷山大解死結|核桃難題|充滿荒誕想法的愛

迪生|毛毛蟲過河|哈姆威的美國發財夢|圖案設計|百萬年薪|聰明的小路易士|聰明的馬丁|銀行的規定|購買「無用」的房子|妙批|有創意的判罰|鬼谷子考弟子|影印機定價過高|絕妙的判決|用一張牛皮圈地|智取麥粒|瑕疵呢絨|聰明的小兒子|準確度量|檢驗盔甲|巧裝蛋糕|張作霖粗中有細|韓信畫兵|莎士比亞取硬幣|漢斯的妙招|贓款的下落|加裝電梯的難題|聰明的烏蘇利亞|巧運雞蛋|簡單的辦法|聰明的攝影師|應變考題|挑選總經理|聰明的年輕農夫|智力競賽|智鬥刁鑽的財主|懲罰|有智慧的商人|巧取銀環|四面鏡子的屋子|奧卡姆剃刀思維|砲車過橋|巧過沙漠|奇怪的成功條件|如此求職|馬先生的創意|智拔橋墩|個司機|智

力題|考學生|火災帶來的「災難」|奇怪的票價|違法建築|故事接龍|最短的道路|醬菜廣告|令人印象深刻的銀行廣告|貝索斯的選擇|令人意外的戰術   Chapter 3 轉換思維名題 把誰丟出去|自動洗碗機的暢銷|狐狸的下場|神聖河馬稱金幣|熬人的比賽|租房|駝子的愛情|蕭伯納與小女孩|石頭的價值|除雜草|淘金者|潦草的解雇通知書|觸龍巧說皇太后|保護花園|只借一美元|巧換思維|父親的深意|最重要的動作|張齊賢妙判財產糾紛案|牙膏促銷創意|國王的難題|農民和三個商人|妙計保春聯|狄仁傑巧諫武則天|數學和蜜蜂|煉丹的副產品|打賭|愛迪生與助手|蘇小妹看吵架|三個推銷員|聰明的蘇代|最準的天秤|商人轉

換思路取貨款|館長催書|賣貓的農夫|吳用賺盧俊義|三個不稱職的工人|如何使線變短?|不一樣的說法|制度變換|書商與總統|老住持考弟子|智解難題|不開心的老人|一句話解決問題|羅斯福的連任感想|雅詩.蘭黛的成功|妙解|私塾先生的批語|巧捉野豬|以退為進|搬圖書館|名師出高徒|愛迪生的看法|雙面碑的啟示|真正的男子漢|柏拉圖開導失戀青年|作家的反擊|牆角的金幣|上取物|神箭手|尋找葡萄酒保鮮術   Chapter 4 形象思維名題 「動者恆動」定律|「東來順」的設想|南茜的妙想|女傭的簡單方法|安慰劑效應|成功學大師的形象思維|被賜福的球棒|廠長的聯想|貝爾發明電話|充氣輪胎的發明|利伯的設想|獲

獎的廣告|費米發現核能|引狼入室|蔡倫造紙|畢氏定理的發現|瓦特改良蒸汽機|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蜘蛛的啟示|賈德森發明拉鍊|祖沖之測算圓周率|善於聯想的企業家|杜朗多先生的「陪襯人」|繃帶到輸油管的聯想|畫作中的端倪|保險櫃的密碼|建築師的聯想|拼地圖的小孩|王冠的祕密|盟軍的「笨」辦法|伽利略的鐘擺原理|肩章輪廓的啟發|綁架案|雞蛋變大了|極大思維|擺直角|踏花歸來馬蹄香|番茄和青椒有何關聯?|太陽為什麼能持久發光發熱?|傘的發明|「構盾施工法」的發明|聽診器的發明|薄殼結構的應用|「第里雅斯特號」潛水器的發明|槓桿原理的管理學應用|變電器的發明|冥王星的發現|人工牛黃|「蠅眼照相機」

的發明|日光燈的發明|一箭雙雕|門客的比喻|鄒忌撫琴諫威王|荀息巧諫晉靈公|邱吉爾嚴守祕密|富蘭克林講故事|心理學家「解決問題」的地方|劉伯溫的巧妙比喻|智者點醒青年|小太監諷諫|碰到熟人|暗示|蘇格拉底的妙喻|農民的理由|父親巧妙教子|墨子教徒|老子釋疑|堅持真理|演講家的比喻|裝杯子的順序|命運在哪裡|絕無錯誤的書|醜陋的兔子   Chapter 5 迂回思維名題 特洛伊木馬|三夫爭妻|諸葛亮出師|別具匠心|毛姆的廣告|孔子穿珠|別具一格的說服|巧妙的勸阻|鄭板橋巧斷悔婚案|記者巧引總統開口|東方朔勸漢武帝|諸葛亮智激周瑜|新知府「絮叨」問盜|孫皇后勸唐太宗|魏徵巧勸唐太宗|勸章炳麟進食|

林肯拆謊言|孫寶充秤饊子|神父的答案|擁擠問題|富翁教子|智斷婆媳紛爭案|縣令學狗叫|花農的疑惑|吃美金的「芭比娃娃」|巧立石碑|特別的廣告|薛禮借麻雀攻城|帥克打賭|紀曉嵐吃鴨|整治治安的方法|「傻」老闆|紀曉嵐不死的理由|詩沒有被偷走|管仲買鹿|聰明的妻子|轉達一下|催款妙招|創意行銷|聰明的約瑟夫|巧取王冠|你需要割草工嗎?|林肯的回絕|一則廣告|張良用螞蟻計賺楚霸王|巧妙的謀殺|雪地救女|兔子的論文|珠寶老闆妙招促銷|范西屏借店飼驢|女中學生智擒小偷|聲東擊西|簡雍妙諫劉備|智者比爾巴|望梅止渴|聰明的一休|一把珍貴的雨傘|巧用滑車逃命|智破假借據案|哪個是真花?|侯白的笑話|海瑞審石

頭|馬下牛|幸運的不幸   Chapter 6 急智思維名題 弦高救國|羲之急智脫險|爾朱敞換衣脫難|絕纓救將|拿破崙救人|老太太智救鎮民|歹徒巧周旋|易卜生智鬥員警|盟軍飛行員脫險|曹操機智脫險|布魯塞爾第一公民|聰明的麗莎|伊莉莎白的暗示|智取手稿|林肯的反擊|越獄犯和化妝師|茄子的好壞|巧用白手套|邱吉爾一語解尷尬|詹森公寓中的驚魂之夜|「順藤摸瓜」|楊小樓機智「救場」|機智的相士|村婦智退逃犯|心理學家智退強盜|莎士比亞隨機應變|善辯的罪犯|聰明小孩賈嘉隱|了臺詞|陶行知改詩|愛因斯坦的司機|吟鶴|工程師救小狗|工人智救畫家|消防車警笛尋人|聰明的農夫|卓別林的主意|英國間諜絕路逢生|

巧妙報案|急中生智|聰明的諸葛恪|機智的女演員|張作霖妙解錯字|王世則殿試|聰明的死囚|史都華機智自保|軍與二等兵|蕭伯納的回應   Chapter 7 博弈思維名題 華盛頓找馬|藺相如完璧歸趙|摸鐘辨盜|晏子使楚|鄭板橋智懲鹽商|縣令巧計除賊窩|墨子退兵|西門豹治鄴|徐童保樹|射蒿識敵首|諸葛亮借箭|練箭突圍|把雞蛋立起來|最逼真的老鼠|巧計追金印|最好的和最壞的|和什麼樣的人做鄰居|真假稻草人|所羅門判子|巧計討工錢|趕走淘氣的小孩|聰明的女孩|死裡逃生的囚徒|伍子胥過關卡|狄更斯剃頭|半夜電話|機智的乘務員|孫叔敖的遺命|曹操計除袁氏兄弟|兩家雜誌的博弈|徐盛用計守南徐|兩家報紙的價格戰

|盧循兵敗|陸遜回兵的原因|李宗仁滅敵順序之安排|帆船決賽策略選擇|果敢的隨何|張巡退敵|空城計|海涅的還擊|龐振坤戲縣令|郭忠恕作畫|賴帳案|老實的山裡人|女祕書的回應|巧捉小偷|阿凡提「種金子」|旅館經理耍賴|詩人的反擊|作家職業的妙用|縣令巧拆大盜陰謀|巧辯「皮箱」案|治貓有術|巧妙的走私|開鎖專家走不出的牢籠|如何證明傑米有罪|劉徽戲財主|懶漢的發財夢|聰明的哥哥|猴子難以模仿的動作|蘇秦臨終布下車裂計|樵夫誘敵|包拯斷牛|應聘者的紙條|師爺誘供   Chapter 8 邏輯思維名題 拷打羊皮|孫亮辨奸|巧審火災案|和尚撈鐵牛|路邊的李樹|分粥的故事|誰偷了小刀|伽利略破案|目擊者的謊

言|猜帽子遊戲|《木偶奇遇記》續|聰明的托雷|皮耶爾智抱美人歸|一封充滿邏輯錯誤的家書|魯賓遜的解釋|傑克的怪誕做法|母親與鱷魚|失竊案|約翰的詭辯|助手的錯誤判斷|馬克.吐溫的道歉聲明|被害者的提示|劫持犯逃竄的時間|公園裡的兇殺案|嫌犯的破綻|兇手慣用哪隻手|弄巧成拙的「自殺」|陶淵明考子|福爾摩斯的判斷|簡單的測試方法|智辨小偷|女孩智捉小偷|「解字半仙」授徒|警官課堂上的考題|威茨弗格救僕人|貴婦人的小狗|縣令智判撿錢案|被冤枉的縣官|一樁奇案|誰毀的瓜田|爭菸袋|諸葛亮猜箭數|「阿爾昆過河難題」|死亡原因|巧分襪子|兄弟巧過關卡|高斯演算法的進一步運用|自私的五兄弟|輔幣制度改革|福

克納買東西|愛因斯坦的電話|桌曆上的線索|發財機會|離奇的火災起因|郵票失竊案|房客糾紛|數學不好的老闆|商業間諜|草原失火|懸賞啟事|阿基里斯追不上烏龜|約瑟芬脫險|安全位置|誰是真凶|閉合的鬱金香|吹牛吹過頭|一句話露餡   解答   巧裝蛋糕蘇聯作家高爾基小時候家庭貧困,曾在一個蛋糕店裡工作。他總是在沒有顧客時自顧自地看書,不和其他店員交流,所以大家經常取笑他。但高爾基似乎不在意大家對他的看法,依舊我行我素。一次,有個顧客來到店裡訂做九塊蛋糕,但是他要求將這九塊蛋糕裝在四個盒子裡,每個盒子至少要裝三塊蛋糕。說完,留了句:「好了,就這樣,我下午來取。」說完詭異地一笑,便走了。看來這是個

喜歡捉弄人的顧客,但是,也不能置客人的要求於不顧。無計可施之下,將這件事回報給老闆。老闆一聽,也沒轍,只是說:「也只能試試看了!」但是,這樣擺弄來擺弄去,弄壞了好幾塊蛋糕後,還是無法按照顧客的要求裝好蛋糕。最後,從外面送貨回來的高爾基回來了。看到大家焦頭爛額的樣子,便打聽是怎麼回事,一聽,便說道:「讓我來試試吧!」大家本來不看好高爾基,但是也沒有其他的辦法,看他那胸有成竹的樣子,便讓他試一下。沒想到,只一會兒便解決了這個難題。你猜高爾基是如何裝的?神聖河馬稱金幣很久以前,非洲大陸有一個以河馬為圖騰的部落,叫土也胡特。他們將河馬視為神物,酋長還專門養了一隻河馬,並悉心照料這隻河馬。這隻河馬對酋長

有一個特殊的用途:每年在酋長生日這天,酋長和他的稅務官都要用王室的船載著河馬,沿河遊覽到收稅站去。當地的稅務官要根據這隻河馬的體重繳交等重的金幣給酋長。對於交稅問題,百姓們十分頭疼,因為他們發現要供奉給酋長的金幣一年比一年多。因為河馬被酋長餵養得越來越肥壯,每年的體重都增加許多。所以一年比一年要繳交更多的金幣。這一年,酋長又帶著稅務官和河馬前來收稅,那隻比去年又增加不少重量的河馬站在天秤上,稅務官正不停地往天秤的另一端放金幣,但秤依舊是偏向河馬那邊,稅務官只好在繼續放金幣。突然,秤杆「啪」的一聲折斷了。這下麻煩了,要修好稱杆,需要好幾天的時間。酋長一見到這種情況非常氣憤,他告訴稅務官:「我今天

就要得到金幣,而且必須是正確的數量。如果在日落前稱不出金幣,我就砍掉你的腦袋。」說完,酋長就怒氣衝衝地走了。

孤臣‧孽子‧臺北人──白先勇小說中的同志書寫研究

為了解決影印雙面怎麼放的問題,作者曾秀萍 這樣論述:

第一章為緒論,敘述本文的研究動機、範圍、定義、方法、架構與前人研究回顧,瞭解目前研究概況後,提出本文所能突破之處。 第二章「破繭而出:尋找同志身影」開始為正文寫作,本章首先探討同性情欲成為古今中外禁忌之因;次則結合白先勇創作時期,台灣的社會背景與同志處境,瞭解同志被污名化的實際生存困境,更可以看出他在同志題材創作上的突破與創新。以小說發表的先後,討論白先勇在《孽子》之前的短篇同志書寫,確立同性情慾在白先勇小說中實際的存在與份量。這些少作鮮少被提及,然而卻蘊藏著許多重要關懷,而這些關懷是貫串著他的同志書寫,乃至於其他創作的,因此本文由這些短篇同志小說開始,挖掘白先勇的同志書

寫軌跡與重要課題。 由於《孽子》為其唯一的長篇小說,因此也涵蓋了他對同志身份與書寫的整體思考,可謂集其大成之作,而其中的情欲、族群、經濟、權力與認同問題也是白先勇同志書寫中最為複雜的,因此,三到六章以《孽子》為討論核心,由私領域擴展到公領域,由家庭延伸到學校、國家、社會、媒體,從具體衝突推衍至抽象文化,探討同志從外在放逐到內在流亡、無根失落的處境,與其中錯雜的權力關係。 由於家庭是人倫與人際關係擴展的核心,在華人社會中更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因此第三章「流亡的起點:從家庭到學校的放逐」乃始於家庭權力結構的探究,比較小說人物同志身份曝光前後,在父親與師長

中評價的起落,解決小說人物與情節推展間的關連,確立「孽子」被放逐的重要關鍵便是其同志身份,論證同性情欲與同志在小說中,並非如一般評論所認為的無足輕重,也非只是一個可有可無,或者可以被隨意置換的框架;並藉由家庭與學校的反應,探討家庭與學校的運作機制與潛在邏輯。 遠離家園和校園,走入新公園的孽子,是否就此擺脫束縛,形成穩固的族群與認同呢?四、五章兩章「青春鳥的夢土:《孽子》的同志族群屬性與建構(上、下)」便分別從族群內部和外部討論相關問題。首先,反省《孽子》與國族論述的關係,因為族群屬性,關係到同志主體認同的建構,若不明辨而遽然以國族論述框架,則會導出類似「同志建國」的偏失。因

此本章從族群次文化、價值觀與娼妓活動、擬親關係中,探討同志族群的屬性,嘗試以「幫派」和「擬團體」的角度切入,對《孽子》的族群建構提出新的解釋;進而在第五章中,探究同志在政治現實與文化歧視下的邊緣處境,與其族群建構所遭遇的困境,並從空間、商業機制、人際互動等方面,探討「安樂鄉」是否只是「黑暗王國」的縮影?若不是,那兩者間存在著怎樣的關連與差異?而這些因素又如何影響孽子的認同? 第六章「在父名之下:《孽子》中的『肖╱孽』問題」,由外部權力關係的探討,回歸到內在心靈的探索,剖析孽子在空間流放下的心靈流亡,並且釐析男同志與父權體系間相抗相依的弔詭之處,論證白先勇同志書寫的顛覆性,並

不如當前評論所期。 第七章「作家身份及其同志書寫定位」,則總結白先勇同志書寫的兩大形象──「美少年」與「老父親」,並探究其深層的關懷;從作品中尋繹作家的同志身份與其書寫間的關係,探討其土地認同的轉折,反省現下文學史與同志文學研究的侷限,開發新的思考面向。 第八章「結論與反思:鄉關何處?」則總結研究發現,並評價白先勇在「孤臣」、「孤兒」與「孽子」三大文學創作上的開展與地位。 文末收錄兩篇附錄,附錄(一)〈從同志關懷到人生關照:白先勇談創作與生活〉是專訪白先勇的記錄;附錄(二)白先勇與其他台灣作家同志書寫、評論年表,整理戰後至今的台灣同志

書寫與文學評論,和白先勇的創作相互關照,可一窺同志書寫與評論的發展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