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基陳建民門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彰基神經內科主任 - Wlbvx也說明:醫師仍然有回彰基兼任門診,並顧及手術品質及病患安全。 ... 若無法依約就診,不知道該選那個比較好: 陳建民楊育仁顏華正鄭均洹吳朝宗楊智全賴肇康蔡維平也可以給主任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廖珮宏所指導 陳意超的 探討醫材管理系統APP 對護理人員工作負荷及壓力之改善成效 (2019),提出彰基陳建民門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護理點班、護理工作負荷、APP。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童恒新所指導 徐惠貞的 腰椎滑脫症患者失能、情緒困擾與幸福感之相關性探討 (2017),提出因為有 腰椎滑脫症、失能、憂鬱、焦慮、幸福感的重點而找出了 彰基陳建民門診的解答。

最後網站免開刀治療下背痛--高頻熱凝療法介紹- 月旦知識庫則補充:陳建民,陳瑩潔,一位年約60多歲的病人至神經外科的門診求診,病患兒子敘述母親大約二十年前出了一場車禍導致脊椎多節骨折及滑脫, ... 出版單位, 彰化基督教醫院.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彰基陳建民門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探討醫材管理系統APP 對護理人員工作負荷及壓力之改善成效

為了解決彰基陳建民門診的問題,作者陳意超 這樣論述:

摘 要近年來護理專業蓬勃發展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大、工作要求高,其工作負荷包含直接與間接的病人照護,許多研究指出護理人員工作負荷過高與造成人員精神耗竭、情緒枯竭及缺乏成就之間有顯著相關性。而點班作業是護理活動的重要前置工作,醫衛材管理影響到醫療服務品質,正確及有效率的醫材管理,可提供醫院安全有保障的服務。護理實務中,除了病人照護所需的時間外,上班前須進行點班作業,此流程經常花費過多時間且缺乏效率,造成逾時交班屢見不鮮,導致護理人員為病人執行醫囑處置的時間延後,照護病人的時間相對減少,嚴重影響整體照護品質、病人安全及滿意度。本研究目的在於開發一款適用於護理人員臨床醫材管理使用的APP,以降低護理

人員工作負荷及提升醫材管理效能。研究對象將依其病人屬性及點班內容相似之護理單位,收集臨床工作滿6個月且參與單位點班滿6個月的護理師。排除非臨床使用者及護理長。進行介入前與介入後相關因素探討,收集57位護理師,在APP點班介入前一週,收集護理師工作負荷、壓力及資訊接受度意向;在APP點班介入後三個月,再收集一次相關資料,比較介入前後有無差異。結果發現「點班APP」介入後可有效降低護理人員平均工作負荷(p=.031),尤其在護理能力進階N1等級其工作負荷下降幅度大於N2 (N1:-1.52±2.42; N2:-0.17±2.06),達統計上顯著差異(p=.029)。護理人員壓力在護理能力進階N1以

下與N2以上之工作關注構面上,下降幅度(N1:-0.67±1.6; N2:0.44±1.69)達顯著差異(p=.018),表示N1工作關注之壓力下降幅度大於N2。科技使用意象部分除了滿意度之外,在APP介入後各構面分數都有上升,行為意向(p=.045)、科技使用意向(p=.002)、促成因素(p=.001)都達統計上顯著差異。另外也發現年齡與3C使用能力呈負相關,說明年齡越大自覺對3C使用能力越差(r= -.435,p=.001)。質性回饋部分以文字雲及輿情分析,介入前為「浪費」、「不環保」皆為負面情感,介入後「方便」為正面情感子句。我們的研究指出臨床上使用科技產品對於護理人員負荷下降達顯著效

果。因此,我們建議護理人員臨床業務中可以結合這些資訊產品以降低護理工時,提供友善工作環境,降低人員工作負荷。在應用新的資訊設備,建議應配合完整的在職教育並增加訓練的時間及次數,將人員壓力降到最低,有助於滿意度之提升。

腰椎滑脫症患者失能、情緒困擾與幸福感之相關性探討

為了解決彰基陳建民門診的問題,作者徐惠貞 這樣論述:

腰椎滑脫症係屬於一種慢性、退化性的脊椎疾病,隨著疼痛不適、活動受限,引發心理問題和對生活滿意度造成影響。本研究主要探討腰椎滑脫症患者失能、情緒困擾與幸福感的相關性及其預測因子,採橫斷式相關性研究,於北區某醫學中心神經外科病房進行收案,研究對象為符合收案條件之腰椎滑脫症病患,以 Meyerding’s 分級之第一級(含)以上,並預接受外科手術治療之個案,採方便取樣,收案數為133人,收案期間為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研究工具採結構式問卷之方法進行資料收集,問卷內容包括病人基本屬性與疾病特性資料表、疼痛數字等級量表、察爾森共病症指標表、歐氏背痛失能量表、情境特質焦慮-情境焦慮量表

、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CES-D)量表中文版及幸福感量表,資料統計採用SPSS/Windows 20.0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以描述性系統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配對t檢定(paired t-test)、ANOVA、卡方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線性複迴歸、中介模式探討各變項的相關程度及幸福感的預測因子。研究結果:失能程度、情緒困擾與幸福感呈現顯著負相關(r=- .307,p< .001;r=- .473,p< .001;r= - .560,p< .001)。研究對象的幸福感為中上程度,以「人際關係」得分最高、「身心健康」得分最低,其術前、術後的整體幸福感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t=-2.18

,p= .031)。憂鬱及焦慮為失能程度及幸福感之中介變項。憂鬱、家庭支持、教育程度、焦慮為幸福感之重要預測因子,共可解釋39.1%的變異量。 因此建議應於門診及術前皆評估其憂鬱狀態及焦慮症狀,即可提供衛教與治療介入,以減輕其情緒困擾和提升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