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屋頂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廟宇屋頂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康鍩錫寫的 空中看古厝(從建築格局到裝飾工法,空拍照、透視圖、紅外線攝影,深度導覽68棟台灣經典古厝) 和王振复的 建築中國:半片磚瓦到十里樓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1307欣賞台灣傳統建築.docx - IMC桃園社也說明:廟宇 以吉祥圖案配合石雕、木雕、彩繪等裝飾,例如木材的上端較陰暗且容易潮濕,藉由 ... 傳統建築技藝令人讚嘆;廟門前石獅守護和迎賓,龍柱上的雕刻藝術,室內屋頂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貓頭鷹 和中華書局所出版 。

國立嘉義大學 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研究所 張家銘所指導 劉子維的 廟宇環境氣氛、心靈體驗對觀光客主觀幸福感之影響:以宗教信仰程度為調節變項 (2021),提出廟宇屋頂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廟宇觀光、環境氣氛、幸福感、宗教信仰、控制變項。

而第二篇論文佛光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陳旺城所指導 黃麗蓉的 宜蘭利澤簡謝安信仰重鎮—廣惠宮與地方發展 (2021),提出因為有 利澤簡、廣惠宮、烏石林、淨尫、阿女娘娘的重點而找出了 廟宇屋頂龍的解答。

最後網站廟宇屋頂的分類介紹,欣賞覺修宮的藻井、龍吻則補充:覺修宮的屋頂採用北方式歇山頂,是硬山與廡殿式的結合,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轉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山花牆面,屋脊偏向曲線少,直線多,用金黃色或翠綠色的琉璃瓦,屋頂裝飾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廟宇屋頂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空中看古厝(從建築格局到裝飾工法,空拍照、透視圖、紅外線攝影,深度導覽68棟台灣經典古厝)

為了解決廟宇屋頂龍的問題,作者康鍩錫 這樣論述:

古厝原來可以這樣看! 空拍照、透視圖、紅外線攝影, 古厝達人帶你找到眉角,看懂門道!   ◎ 全台第一本用空拍照、透視圖、紅外線攝影深度剖析古厝 ◎ 收錄台灣本島離島68間古厝(含各級古蹟、歷史建築、特色民宅) ◎ 保留30間古厝消失不再有的珍貴圖像 ◎ 1985年起足跡遍部全台,深入田野查訪,留下最精彩、動人的古厝紀錄 ◎特別收錄古厝地理位置圖 ◎李乾朗(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教授)專業推薦   消失的古厝,逝去的台灣記憶 台灣的古厝建築從延續閩粵移民的風格,到日治的中西合併,一直充滿外來者的痕跡。這些傳統建築反映出早期漢移民的家庭生活、工藝成就,以及台灣的移民史。但在現代

化的口號下,傳統建築幾乎消失殆盡。在都市更新的聲浪下,兩百多年來的古厝淪為斷垣殘壁或違建危屋,甚至被剝皮整建成不同樣貌。   從地表到空中,完整紀錄古厝身影 作者康鍩錫自1985年起,帶著相機、空拍機在全台各地奔走。因為他的努力,不只是消失古厝的影像看得見,還能重現因整修重建而逝去的裝飾細節,比如霧峰林家在遭遇921地震後,部分崩塌建築雖有重建,但細節卻隨地震被抹去了,這些裝修前後的照片都收錄於本書中。   全書收有台灣本島離島共計68棟建築。以空拍機記錄,完整展現古厝的建築結構、周遭環境,用不同以往的視角,反映建築的風水考量與居住需求。並輔以拉線透視圖,解說建築部位與格局。   用細節見證傳

統工藝、先民的生活樣貌 從板橋、霧峰林家的家宅,到離島的古厝,我們有幸可見百年前台灣知名畫師的水墨作品,看見交趾陶演繹的精彩故事。而那些層層疊疊的門院,一排排的橫屋,牆面上的銃孔,住宅周圍的刺竹也訴說著台灣過去的族群對抗史,反映各時代、地區家屋的防衛需求。門前的水池、屋頂顏色的選擇更是包含風水考量。今天,就讓我們用古厝上一堂不一樣的台灣藝術文化生活史吧!   ◎本書特色 *從空中看古厝,視野大不同。你會看見:古厝背面常常被竹林包圍、四合院中有時還包著三合院、院牆清楚分割女眷生活區和公用空間。 *全書以34張空拍照記錄古厝格局,763張照片細看裝飾工法,還有古厝翻新前後對比圖。 *採拉線、空拍、

紅外線攝影解說古厝建物結構、裝飾細節、建築工法,一本書讓你變身古建築達人。

廟宇屋頂龍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老實說,以前我在萬華附近上班時,對萬華印象真的很差。
跟大多數人的印象一樣,停留在髒亂、惡臭、老舊....

但是很慶幸遇上這次的一日導覽,
讓我有機會能夠顛覆對這裡的印象、沒有錯過這裏的一點一滴珍貴的歷史文化、和前人遺留下來的歲月痕跡。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不想就這樣錯過我們腳下這片土地、寶貴的歷史,那就一起來認識這個曾經繁華的艋舺、實地的走訪一趟吧:)

也很歡迎分享給海外要來台灣觀光的朋友,一起深度旅遊了解台灣^^

——————

//音樂資訊//

特別推薦「四月望雨」

四季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1P_B-rq-eI
月夜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w8lB93RKVI
望春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yGy5LdWB4
雨夜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QoaUKIn10s

演唱者「純純」,本名劉清香(1914年-1943年1月8日),是一位出身臺北的台語流行音樂歌手。
https://audio.nmth.gov.tw/audio/zh-TW/Location/Detail/bba0f693-ee34-43e2-ad68-cdcc392bf355

——————


//影片資訊//

::景點一:: 高家藝旦間古蹟

原名為穀鳥軒,,屋頂有一個「高」家字樣,是日治時期有一戶高姓人家,曾經在此處經營藝旦間,當年藝旦會在二樓窗台上招呼街上過客。
目前為85度C連鎖咖啡店。
地址:
108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50號


::景點二:: 百年青草巷

一走進青草巷,真的能聞到一股濃濃的青草香味。
據說艋舺開墾之初,當時流行疾病相當多,但是有證照的中醫卻極少,青草藥店就成為民間診療的主要機構,大家都是喝青草熬成的湯汁來治病,許多的古傳偏方,都隱藏在其中,當時還被人稱為「救命街」。
地址:
108台北市萬華區西昌街224巷

::景點三:: 剝皮寮歷史街區
據地方耆老所言,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擁有不少精緻的洋房,至今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與都市紋理。
地址:
108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

::景點四:: 協興蛋業
第一代老闆張武濟先生於民國38年創立,秉持著「不賣自己不敢吃的東西」的精神經營近七十年。
如今第三代老闆擁化學背景的老闆著重產品檢驗報告。另改造原本店面裝潢設計,翻轉大眾對傳統市場印象,讓更多人願意走入市場。
並且堅持挑選優質小農牧場,即時掌握動態以避免財團大規模收蛋造成控管不易的疏漏。
地址:
108萬華區康定路172巷1號

::景點五:: 友好咖啡
靠窗的位置可直接看到祖師廟,為相當文青的手沖咖啡和手工甜品店。
地址:
108台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126號2樓

::景點六:: 落鼻祖師廟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俗稱祖師廟,奉祀清水祖師陳昭應,於清乾隆52年(公元1787年)起造廟宇,乾隆55年(公元1790年)落成。
關於清水祖師傳說甚多,據說每逢天災巨變前,其神像鼻子便會掉落以作為警告,因此又有「落鼻祖師」尊稱。這樣鼻子掉落的神蹟據說在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屢次出現,而且從以前一直延續至現代。
地址:
108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81號

::景點七:: 老濟安 療癒風青草茶吧
這次艋舺一日遊中,最讓我驚豔的一間店。
創立於1972年,至今已40多年。店面改裝的十分精緻、復古卻又符合現代的流行趨勢,對喜愛拍照打卡的年輕人來說相當吸睛。
店內把藥草像乾燥花一樣吊掛在天花板上,同時兼具裝飾和展示用途,不得不說店主的設計真的十分有巧思。
品茶方式也相當不簡單,可以坐在吧檯品嘗套餐式的傳統青草茶、及療癒手沖式茶飲,也能為顧客調配專屬的茶飲!
十分建議在這裡呆一個下午,讓店主為你們細細解說青草茶的妙用吧!
地址:
108台北市萬華區西昌街84號

——————

//題外話//
想多了解台灣民間信仰歷史的話,很推薦看一部LINE WEBTOON的漫畫「引路人」,把許多台灣歷史文化和民間信仰轉換為簡單易懂又精彩的內容,再回頭看看自己腳下這塊土地,又覺得更親近了幾分。
「引路人」:
https://www.webtoons.com/zh-hant/drama/hellmessenger/list?title_no=1226&page=1

——————

這次的影片跟照片,一樣都是用Sony的相機拍的唷!
📷1⃣ Sony A6400+Sony FE 35mm F1.8
📷2⃣ Sony RX100M7

——————

//穿搭資訊//
。髮型:
台北中山Starry 阿布 |https://www.facebook.com/StarryhairDesign/
。睫毛:
夏樂時尚美學Kelly(艾咪讀者找Kelly可以拿小禮物唷)|http://amy.muah.blog/LBDRQ
。底妝: 
富士艾詩緹防曬飾底乳 https://goo.gl/zrtAWh
GA氣墊
。唇彩:植村秀&GA400
。眼影:打亮Burberry/Bbi@
。腮紅:NARS

——————

最多人問的美白祕技看這裡👉

。一年內已經用掉10罐!美白精華化妝水
http://amy.muah.blog/DX4A2

。幫我養成不曬黑體質❤日本美白錠
http://amy.muah.blog/G4RQL

。美白首重保濕!我這一年來最愛的美白保濕水凝霜
http://amy.muah.blog/GBWEL

。我的美白懶人包
https://muah.blog/2016-07-08-7/

——————

艾咪.Muah💋
FB|https://www.facebook.com/Amysjam/
Blog|http://muah.blo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my.muah_style/
關於我|http://muah.blog/about-me/
合作請看|http://muah.blog/hi-amy/

合作請來信|[email protected]

——————

廟宇環境氣氛、心靈體驗對觀光客主觀幸福感之影響:以宗教信仰程度為調節變項

為了解決廟宇屋頂龍的問題,作者劉子維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觀光客背景變項在廟宇環境氣氛與心靈體驗之差異,並驗證控制變項、廟宇環境氣氛、心靈體驗改變、宗教信仰程度及主觀幸福感之間影響關係。研究對象以南投縣四個公廟的觀光客為對象,發放問卷80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為619份,有效回收率為77.4%。資料經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一、廟宇觀光客背景變項在廟宇環境氣氛之差異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居住地區等變項在廟宇環境氣氛上皆未達顯著性差異,僅在性別變項達顯著性差異。二、背景變項在心靈體驗之差異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等變項在心靈體驗上皆未達顯著性差異,性別與居住地區變項達顯著性差異。三、本研究模式中控制變項分析結

果顯示,年齡未達顯著影響,性別為女生觀光客的主觀幸福感高於男生觀光客,婚姻狀況為已婚觀光客的主觀幸福感高於未婚觀光客,教育程度為教育程度越低的觀光客其主觀幸福感越高。研究假設分析結果為廟宇觀光客的環境氣氛會正向影響心靈體驗,廟宇觀光客的環境氣氛會正向影響主觀幸福感,廟宇觀光客的心靈體驗會正向影響其主觀幸福感,宗教信仰程度具有調節效果,宗教信仰程度越高時,可以強化廟宇環境氣氛與主觀幸福感之關係,以及心靈體驗與主觀幸福感之關係。本模式中的控制變項、廟宇環境氣氛、心靈體驗變、宗教信仰程度等變項能解釋主觀幸福感變項的42%解釋變異量。以上結果提供未來相關研究參考。

建築中國:半片磚瓦到十里樓臺

為了解決廟宇屋頂龍的問題,作者王振复 這樣論述:

中國建築,構件千變萬化,門類林林總總,關乎技術,更是藝術;小到殘磚片瓦,大到城池營構,處處體現美的用心,更是中國人宇宙時空觀念的展現。氣韻生動,流轉不息。中國建築,於斯觀止。 王振复,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建築文化、易文化美學、佛教美學和中國美學史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迄今在海內外出版專著40餘種,代表著作有:《中國建築的文化歷程》(2000,2006)、《中國建築文化大觀》(與羅哲文合編,2001)、《繆斯書系:華夏宮室》(2001)、《中國建築藝術論》(2001)、《中國美學的文脈歷程》(2002)、《中國美學範疇史》(主編兼第一卷第一作者,

2006)、《周易精讀》(2008,2016)、《中國美學史新著》(2009)、《文化百問》(2011,2012)、《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美學史》(2018)、《中國巫文化人類學》(2020)。其中《中國建築藝術論》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中國美學的文脈歷程》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中國美學範疇史》入選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專案名錄。 寫在前面 亭臺樓閣:中國建築門類 古城悠悠 中軸線是中國古代城市一條無形而巨大的“文化之脊”,它是整座城市令人注目的中心,滲蘊著溫馨而嚴厲的倫理氣息,有一種頗為冷峻而富於理趣的美。 巨人與侏儒 / 以方為常式 / 巨型的“庭院”

/ 從“裡仁為美”說起 / 城市“風水” / “則紫宮,象帝居” / “寥落古行宮” / 扼吳楚,據咽喉 / 六朝古都 / 江南園林之城 / “壯哉帝居” 城堞巍然 中國人修築長城,只是出於一個平常而又平凡的念頭,即修一堵城堞來保護自己。長城以內是我的家園,家園之內,非請莫入。 風氣之先 / 萬里雄居 / 默默無聞 / 空前絕後 / 天下第一關 / 烽火連三月 民居煙火 民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建築門類。建築最基本的功能,是滿足人的居住需求,建築,就是從滿足人的居住需求起步的。 生存之旅 / 親地的窯居 / 四合之居 / 清和之氣 / 質樸性格 / 親水與雅靜 / 天井的魅力 / 圓樓的意味 /

緊湊“一顆印” 宮殿崔嵬 如果說西方古代建築的歷史,是以大量宗教建築“組織”起來的,那麼中國建築文化,無疑是圍繞帝王宮殿而“寫就”的。宮殿建築的文化形制與品格,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家國合一。 首屈一指 / 家國合一 / 從拜神到娛人的崇高 / “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 巍峨沉雄的“紀念碑” / “誰謂一室小,寬如天地間” / 巨大的“句號” 壇廟崇高 一座文化意味濃厚的壇廟建築,必然是那種在空間安排、造型與色彩等方面能夠激起崇拜感的。占地要盡可能地廣,尺度須盡可能地大,空間序列重重疊疊,都為了激起這種宗教般的皈依感。 祭天敬祖為哪般 / 禮的文化意蘊 / 崇天之歌 / 社稷壇的感激 /

崇祖的太廟 / 文運·教化·敬禮 陵寢肅穆 隨著禮文化盛行,築墓要起墳丘,後來又發展到在墳前樹碑、種樹,直至在墓區建造陵寢建築與設神道、石像生等,踵事增華。 從“墓而不墳”到封土為墳 / 事死如事生 / “典型”十三陵 / 話說清東陵 / 再談黃帝陵 寺院森森 梁思成以建築學家的獨特眼光,對南禪寺、佛光寺大殿進行了實地調查,從大殿鬥栱、樑柱等構件入手,對其鮮明的唐代風格進行了入木三分的分析,認為可用“豪勁”二字概括。 法脈繁盛 / 基本形制 / 少林疏影 / 五台悠茫 / 峨眉梵音 / 九華幻境 / 獨樂“意外” / 普寧氣象 佛塔挺立 中國佛塔文化,是印度窣堵坡的中國化、本土化。在塔刹、塔身

、塔基與裝飾藝術以及平面、立面和體量等方面,二者大異其趣。中國佛塔的宗教崇拜兼審美的文脈聯繫,已經大大注入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方式、內容和精神。 中國化 / 佛塔的構成 / 佛塔的類型 / 塔的演替 / 拔地而起 淩空而立 / 塔勢如湧 孤高聳天 / 木構傑作 峻極神工 / “幾疑身在碧虛中” / 碩大渾雄之趣 / 蓮花之飾 佛性空幻 石窟渺遠 正是原始的絕對執著的狂熱和虔誠,使得中華民族在那樣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做出上千年的努力,幾乎不間斷地開鑿石窟,把一顆“心”寄託在神性與佛性相兼的石窟上。 歷史履痕 / 基本形制 / 古遠克孜爾 / 雲岡遺構 / 龍門疏影 / 敦煌寶藏 / 恢弘麥積山 / 空

寂響堂山 道觀清幽 所謂洞天福地,是道觀的譽稱。道觀是僻靜、煉神養氣之所,遠離塵俗,環境清虛。或者位於人口稠密的鬧市,卻辟一方“靜虛之域”,潛心修道煉丹,以圖“羽化登仙”。 歷史尋蹤 / 美學特徵 / 第一叢林 廳堂宏敞 在一個中國建築組群中,必有一座主體建築。在宮殿、陵寢建築群體之中的,被稱為殿;在官邸、民居以及園林建築群體中的,便是廳、堂。 堂堂正正 / 主題景觀 / 草堂印象 / 壯麗第一 樓閣高顯 高出於地面的人工營構,一旦高在二層或二層之上,就被稱為樓。閣是中國傳統樓居的一種,四周一般設欄杆回廊或槅扇。樓與閣的關係很密切,後人常以樓、閣連稱。 千古名樓 / “此地空余黃鶴樓” / 晴

川閣的“詩意” / 波撼岳陽樓 / “滕王高閣臨江渚” / 穩健而飄逸的觀音閣 / 有點特別的佛香閣 / “知音”天一閣 長廊侵雨 中國園林文化,以空間劃分的大小、高低、虛實、明暗、開合、欹正、深淺、續斷、曲直等構成對比呼應,是富於節奏意蘊的有機空間體系。其中的廊,往往是重要的組織手段。正因為有了廊,全園才渾然一體,生氣勃勃,意蘊流溢。 “廊深閣回此徘徊” / 百態千姿說回廊 / 天下獨步 有亭翼然 歷代文人墨客為天下名亭留下了許多詩文,亭因文而增色,文因亭而傳頌。造亭、修亭,記亭、述亭,從而抒寄胸襟,成為士大夫的一大雅事與雅趣。 亭的原型 / 文化功能 / “一上危亭眼界寬” / 英姿臨風之

美 / 涵虛的意境 闕表危峻 闕與表的造型差別很大,但是具有文化意義的內在聯繫。它們都是紀念性、象徵性意蘊頗為豐富的建築,往往建於城門、宮殿、廟宇與陵墓之前。 莫衷一是話闕表 / 漢闕種種 / 華表拔地標立 牌坊典雅 牌坊的文化之魂,是儒家諸如建功立業、榮宗耀祖、封妻蔭子與宣揚君權、夫權與神權的那一套。但這不等於說,中國牌坊沒有美,相反,牌坊的各種造型、質感與色彩等,在形式上,往往其美可羨,邀人青眼。 源頭安在 / 魂系何處 高臺淩雲 台高而得天地之靈氣,這一關於靈台的建築文化觀念,滲融著古人對於生命的認識與領悟,其間有著強烈的天帝、天神崇拜意識。 “念天地之悠悠” / “候日觀雲倚碧空” /

“此淩虛之所為築” / “銅雀春深鎖二喬” 名橋臥波 曲橋之曲,意在柔美、優漸也。這種橋以在園林中為多見,基本功能在於實用,但由於造型重在曲,便強調了它的審美功能,即人在橋上,並不急於直達對岸,而有悠閒、留連與徘徊的心情。 天下名橋數“趙州” / 盧溝曉月 / 飛梁遙跨 雕樑畫棟:中國建築構件 屋頂制度 建築文化形象之尤為感人的,當推中華大屋頂的反宇飛簷。《詩經》所謂“如跂斯翼”“如翬斯飛”,形容大屋頂的輕逸俏麗、“飛”意“流”韻,不由得令人怦然心動。 成因的討論 / 文脈軌跡 / 美妙的“旋律” 屋架營構 以木構為主要結構“文法”的中國建築,屋架是其承重構件。構成中國建築木構群組形象的角色

,主要有梁、檁、枋、椽、駝峰與雀替等,而使這些角色各得其所,則又有賴於舉折之法。屋架,是中國土木建築的特有“語彙”。 特有的“語彙” / 舉折形象 木柱聳峙 有人說,在中國建築的所有構件中,由於立柱扮演著獨特的荷重角色,因而“騰不出手”來修飾、“打扮”自己,所以立柱往往是平易而樸素的,千百年來的形制也難以有許多變化。但實際上,中國的立柱也是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 立柱千姿 / 演替的史影 / 柱的符號與文飾 鬥栱錯綜 說起鬥栱,人們並不陌生,它是中國建築所特有的支承構件,在現存一些大型而重要的古代建築物上,隨處可見鬥栱的身影。但鬥栱的結構錯綜複雜,直接關係到中國建築的模數制度,對此,人們又可能不

是很熟悉了。 燦爛的形制 / 文化意義的訴求 / 鬥栱文化緣起 / 瀟灑的步履 牆壁高築 牆壁是人類身心的自我保護,是人類佔有、梳理自然空間的手段。中國歷來有“牆倒屋不坍”的說法,這正反映了木構建築的結構特點。木構是承重構架,牆壁一般只起圍護作用,因而牆壁在組織空間時是相當自由的。 “牆倒屋不坍” / 圍牆、影壁及其他 / 牆壁的“解放” 千門萬戶 中國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是很講究“面子”的。門,是中國建築物的“臉面”。正因如此,多種立面造型的門,表現出一張張不同的面孔。 古籍中談到的門 / 門的世界 / 門面的講究 / 風水禁忌 窗的魅力 窗實在是一個“氣口”,不僅是生理上供空氣、陽光通過

的氣口,也是心理上使室內之人與外界實現情感交流的一個通道。窗的精神意義,便是關於人的精神意義。所以中國建築的窗,是一種非常具有人情味的東西。 窗文化緣起 / 窗的姿態 / 窗的詩性品格 磚藝經營 中國人在漫長的營造活動中,總執著于將美文化及其觀念帶到建築的每一部分、每一角落。當諸如磚雕、畫像磚之類隱現于中國建築文化之中時,磚藝的獨異情趣與文化意義無疑令人傾倒。 泥土的塑造 / 磚的形象欣賞 / 畫像磚神韻 / 磚畫別裁 瓦片陶範 華夏宮室,自古多為土木所建,數千年風風雨雨,由於木易朽,故早期建築遺存無多,現在倘想尋覓完整的先秦甚至漢魏的地面建築物已不可能,只能從考古發現中領略殘磚片瓦之遺風餘韻

。其中所謂瓦當,遺存頗眾,彌足珍貴。 緣起與品類 / 美麗的瓦陣 / 瓦當:瓦藝翹楚 / 琉璃的輝煌 欄杆詩情 欄杆往往建造在樓閣與一些佛塔的淩空處,這些淩空的建築一般都可供登臨與眺望。人在登臨、遠眺之時,便可能有某種情感的抒寄,於是在古代一些騷人墨客的登臨之作裡,便不免寫到欄杆,這就使得詩文中的欄杆空間意象成為情感的某種“符號”。 話說欄杆 / 古詩中的欄杆 台基永固 中國建築在觀念上願其“立于萬世”。實際上由於以土木為材,並不能長存,但要求建築物“永存不朽”的觀念與願望必須得到滿足。於是“一拍即合”,須彌座登上中國建築舞臺,正好滿足了中國人通過營造以“立萬世之基業”的文化心理。 台與台基

/ 打好基礎 / 須彌座:台基的“革命” / 台基形制 鋪地修飾 對於一座建築物及其環境而言,鋪地的設置,人工地完善了空間的第六個面。無論在室內、室外,作為人們生活活動於其上的建築與園林平面,鋪地都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 最後一個“句號” / 類型與品格 室的“美容” 中國建築的裝修是在滿足建築基本實用功能的前提下開始的。建築內外部空間的裝修,具有梳理、分割、安排合適的空間區域的意義。圍護、隔斷、連續……裝修使建築的內外空間真正“醒”過來、“活”過來,成為真正屬人的空間。 營構你自己的家園 / 琳琅滿目 附錄 中西建築比較 以土木為材與以石為材 / 結構美與雕塑美 / 庭院與廣場 / 人的營構與

神的營構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宜蘭利澤簡謝安信仰重鎮—廣惠宮與地方發展

為了解決廟宇屋頂龍的問題,作者黃麗蓉 這樣論述:

「廣惠宮」謝安信仰原為福建漳浦移民烏石林氏家族家祠祭祀的神祇,因廣惠尊王神蹟的彰顯,由當地居民倡議始於清同治十年(1871)建廟。其間歷經多次修葺,於民國四十年(1951)因為廟宇破舊,信眾提議重建,是為現今之廟貌,而廟宇建築構造與木雕、彩繪等裝飾具地方特色與保留初建的歷史遺跡與樣貌,具歷史人文與地方特色。本論文主要以利澤簡廣惠宮為研究對象,從利澤簡地區在清朝時代的發展到沒落及廣惠宮之創建與修繕等為主。藉由地方文獻探討、耆老訪談與田野調查的方式,比較分析相關資料。研究內容分為六章,除第一章的緒論與第六章的結論外,將論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既有的文史資料及田野調查研究謝安信仰的形成及在台

灣的傳播與宜蘭利澤簡地區信仰的發展特色與概況;第二部分則分述利澤簡廣惠宮的建廟緣起、廣惠宮發展沿革、廟宇祀奉神祇的信仰等;第三部分探討廣惠宮具有歷史人文的「王公的虎皮」、「淨尫(靖新娘)」及三年前的三王公娶「阿女娘娘」等特色宗教活動;第四部分則藉由地方文獻分析、耆老訪談與田野調查的方式了解烏石林氏家族與利澤簡之關係及利澤簡地區之特色與人文等。「廣惠宮」位於利澤村老街上,早期稱為利澤簡「王公廟」,是宜蘭縣唯一主祀「廣惠尊王」謝安之廟宇。根據福建《漳州府志》記載,廣惠尊王是由唐朝的陳元光將軍奉其香火入閩,也拓展了謝安信仰。本論文的撰寫筆者期其對宜蘭利澤簡地區的地方發展及台灣省乃至世界華人謝安信仰的

探究其是開端,亦期能提供日後研究者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