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聯絡簿內頁設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大葉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楊豐兆所指導 葉妙芸的 以享樂動機系統接受模型與科技配適度探討LINE社群通訊軟體對工作績效之影響 (2019),提出幼兒園聯絡簿內頁設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享樂動機系統接受模型、任務科技配適模型、社群通訊軟體。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幼兒保育系 孫扶志所指導 陳盈呈的 一所私立幼兒園的發展與蛻變 (2016),提出因為有 幼兒園、幼兒園園長、發展、蛻變的重點而找出了 幼兒園聯絡簿內頁設計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幼兒園聯絡簿內頁設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享樂動機系統接受模型與科技配適度探討LINE社群通訊軟體對工作績效之影響

為了解決幼兒園聯絡簿內頁設計的問題,作者葉妙芸 這樣論述:

近年隨著虛擬社群的興起,有越來越多企業將LINE作為高層與員工之間的溝通管道。本研究以任務科技配適度模型為基礎,加入「控制」、「好奇」、「快樂」等享樂動機系統接受模型的因素,希望探討LINE社群通訊軟體對工作績效之影響。本研究整合了任務科技配適度模型與享樂動機模型,探討企業員工在工作中使用LINE做為工作時的溝通工具,其享樂程度如何,是否會影響到其工作績效。研究結果如下(1)企業任務特性對任務科技配適度有正向影響。(2)社群通訊軟體的特性對任務科技配適度有正向影響。(3)企業員工本身的個人特性對任務科技配適度有正向影響。(4) 企業員工在工作中使用LINE作為溝通工具時的享樂程度,對於工作績

效會有正向影響。(5)任務科技配適度對企業員工的工作績效有正向影響。(6)企業員工使用時的投入程度在員工接受資訊系統的程度對工作績效有正向影響。期望作為未來企業是否使用LINE社群通訊軟體當作高層與員工之間的溝通管道之參考依據。

一所私立幼兒園的發展與蛻變

為了解決幼兒園聯絡簿內頁設計的問題,作者陳盈呈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質性取向之個案研究法,瞭解彰化一所私立幼兒園創立之理念、背景、歷程,並探討其在近30年的經營過程中,如何以策略應變法規更迭時遇到的困難,以及在教保模式上的堅持、困境與轉變。研究者透過訪談園長、三位資深教師之逐字稿,省思札記和相關檔案等多元資料,進行分析與歸納,研究結果發現如下:壹、茶茶幼兒園的創園與發展王園長期望打造一個能讓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學習環境,在1988年蓬勃發展的幼教環境中成立茶茶幼兒園。其發展歷程主要有兩個方向:一、穩定幼兒園組織運作:首先依法置辦校舍設備立案,並應聘合格教職員工,持續帶領教師學習、進修,建立團隊組織的概念。二、擴展規模並提升品質:有效利用空餘教室擴展經營

規模,成立家長委員會推廣親職教育。 貳、面對政策時的困境與應變王園長為理想而辦學,始終維持守法的作風。遇到與政策相關的困境:「與未立案園所的競爭」及「幼兒托育及教育整合政策」時,茶茶幼兒園的應變策略分別為:一、與未立案園所的競爭:加入「彰化縣幼稚教育事業學會」,響應1998年由中華民國幼教聯合會推動的「一O一八為幼兒教育而走」活動,爭取全國發放幼兒教育券,並與彰化市30餘間合法幼托園所舉辦聯合招生優惠活動。二、幼兒托育及教育整合政策:幼兒園不可附設托嬰中心,便申請轉為專辦;核定建物空間減少,核定2~6歲總招收人數下降,便調整師生比為1:15;行政業務增加,幼兒園全體團隊便支援行政工作。參、對教

保模式的堅持與改變茶茶幼兒園經營期間曾選擇了單元教學、蒙特梭利教學法、藝術教育結合主題課程、主題課程等四種教保模式,各課程模式時的困境與做出的改變為:一、單元教學(1988-1998)(一)困境:缺乏統整、連貫性低,不以幼兒為學習的主體。(二)應變:以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提升教師幼教觀念,並成立蒙氏班。二、蒙特梭利教學法(1989-1998)(一)困境:理論基礎匱乏,難以解釋教室現場的矛盾問題。(二)應變:尋找蒙特梭利專業書籍、反思討論,同時積極接觸其他幼教新知。三、藝術教育結合主題課程(1999-2004)(一)困境:藝術教師流動率高、經營成本高。(二)應變:中止藝術教育班,不聘請專任藝術教師,

由幼兒教師在主題課程發展中結合藝術活動。四、主題課程(1999-迄今)(一)困境:缺乏主題課程概念,課程品質不足。(二)應變:建立評量概念,製作幼兒學習檔案;參與新課綱實驗合作園所,提升課程規劃能力。本研究亦根據上述研究發現,分別針對幼教機構、教育主管機關及後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