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鹽酸ph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市售鹽酸ph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GuillaumeCoudray寫的 非良心豬肉:加工肉品如何變成美味毒藥 和鄭忠政,劉百峯,鄭偉吉,邱淑芳,蘇俊源,蘇河仰,倪今峰,李俊儀的 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一般基本操作1. (3) 重量莫耳濃度相同的下列水溶液也說明:(4) 若市售硫酸之純度為98%,比重為1.83,則該酸之濃度為多少N ①1.83. ②9.15 ③18.3 ④36.6 。 ... (3) 0.01M HCl 水溶液之pH 值約為①0.1 ②1 ③2 ④10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木馬文化 和金塊文化所出版 。

國立宜蘭大學 綠色科技學程碩士在職專班 李元陞所指導 鍾辰蕙的 環境永續發展之清潔用品使用安全與認知 (2021),提出市售鹽酸ph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化學石化清潔劑產品、安全使用清潔劑產品、環境汙染危機。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管理系 王文裕所指導 吳翊嘉的 廢棄市售文具永磁磁鐵回收稀土氧化物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永磁鐵、稀土、選擇性溶解、化學沉澱、草酸沉澱的重點而找出了 市售鹽酸ph值的解答。

最後網站濃鹽酸哪裡買 - Fmcafe則補充:你在找的高濃度濃鹽酸1桶21KG 200元就在露天拍賣,立即購買商品搶免運及優惠,還 ... 愈高時,pH值會愈低, pH值較高代表鹽酸的濃度很低,那您可以拿一點市售的鹽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市售鹽酸ph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非良心豬肉:加工肉品如何變成美味毒藥

為了解決市售鹽酸ph值的問題,作者GuillaumeCoudray 這樣論述:

●揭露肉品添加物祕史與風險的良心之作●   WHO:每日50克加工肉品,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增加18%   別讓「亞硝酸鹽」威脅你的健康!   你或許知道:亞硝酸鹽本身不是致癌物。   但你可能不知道:亞硝酸鹽在肉品中更易形成「N-亞硝基化合物」,   包含強力致癌物質「亞硝胺」。   業者們聲稱亞硝酸鹽有其必要,但你敢放膽一賭嗎?   或者,我們可以追求製程更令人安心的加工肉品?   香腸、火腿、培根、熱狗……   加工肉品滋味鮮美,為何卻蒙上致癌陰影?   2015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加工肉品明文列為「一級致癌物」,指出每日食用50克,便提高18%罹患大腸直腸癌的

機率。事實真相為何?本書作者長年關注肉品加工議題,細細梳理歷往諸多爭端脈絡,帶我們直視亞硝酸鹽的美麗與危險。   ▍為了「避免肉毒桿菌中毒」?   業者告訴我們:若不添加亞硝酸鹽,加工豬肉就有「肉毒桿菌中毒」的致命風險。但作者舉出有力反證:品質享譽國際的帕爾馬火腿,自1990年代便正式禁用硝酸鹽與亞硝酸鹽,遵循傳統只用海鹽醃製,至今未引致任何中毒案例。   ▍業者不願捨棄亞硝酸鹽的真正原因……   事實是,亞硝酸鹽能將肉品染上令人垂涎的粉紅色澤;更重要的是,肉品不再需要長期熟成──30天的製程甚至可縮短至12小時!比起放棄這速成祕方所帶來的巨大利益,罹癌風險似乎是堪可負擔的小小代價。  

 ▍加工肉品不該被亞硝酸鹽綁架!   幸好,不是所有加工肉品都有致癌風險,我們只需反對,「因加了亞硝酸鹽而有致癌風險」的加工肉品。追求更理想的製作程序,重新確立美食與健康之間的關係,現在正是時候!   關於亞硝酸鹽,你或許聽過以下說法:   ‧口水、蔬菜中都有亞硝酸鹽,所以加入肉裡沒問題?     ‧亞硝酸鹽能調節血壓,所以含此添加物的肉品有益健康?   本書一一駁斥這些半真半假的論點,並提醒我們留意:   遊說人士如今仍持續產出模糊焦點的偽科學知識。   全球已有許多製造者不向亞硝酸鹽妥協,   進而致力於追求更理想的製程:   ‧購買品質更好的肉   ‧採行嚴格的衛生規範   ‧回到較

長的冷藏期與熟成期     ‧採用其他安全有效的技術   ‧升級設備 推薦人   食安權威 文長安 專文推薦   「在西方國家,肉品加工廠幾乎都是大食品財團的一員,依據經驗法則,財團的人力、財力、物力及財力都已達高點,若有人斗膽以卵擊石,其下場必定慘烈;而作者仍有十足的勇氣挑戰西方世界在健康議題上的盲點,精神令人敬佩。儘管食品安全衛生政策各國不同,但對健康看法卻是一致的,這確實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相信閱覽完畢後,一定會對您的健康有非常正面的輔益。」──文長安(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餐旅管理系兼任講師/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技正退休)   「令人大開眼界而且重要!書中義憤之情溢於言表。

」──碧.威爾森《美味詐欺》、《食物如何改變人》作者  

環境永續發展之清潔用品使用安全與認知

為了解決市售鹽酸ph值的問題,作者鍾辰蕙 這樣論述:

本研究動機來自於本人所從事環境服務工作中,必須碰觸到的各式化學清潔劑產品,以及一般生活中,每個人無法或缺少的清潔洗滌用品。研究目的係透過收集市售常見使用的清潔劑商品資料,整理及探討用途和可能對人體及環境危害之處。隨著珍愛地球的環保意識抬頭,消費者響應環保愛地球的觀念,日趨進步,「環境維護愛惜」,已是地球村公民的共同責任。然而,地球生態仍因許多化學產品使用後的廢棄排放廢水,而遭受傷害,如:海洋污化、土壤土質退化、水質污染、空污,危害人類生活環境的環境汙染問題也相應而生。人類不願面對的真相-「污染總是從清潔後開始」,正是目前生活中面臨的嚴重危機。本研究收集各方相關的研究資料,進一步探討化學石化產

品對接觸者及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如何預防過度氾濫使用,避免一再將環境生態破壞及危害人體健康,且告知安全的使用清潔劑產品,不因無知、貪圖方便,而胡亂添加,誤將不相容的化學產品混入使用;因此匯集專家、環保署、醫學界、學者、環保團體、各界等單位所,提出的相關證明資料、研究數據,整理此份研究報告。 

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

為了解決市售鹽酸ph值的問題,作者鄭忠政,劉百峯,鄭偉吉,邱淑芳,蘇俊源,蘇河仰,倪今峰,李俊儀 這樣論述:

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寶寶一生健康,改變人類未來!     「都哈」理論強調從受孕到新生兒2歲之間的1000天,是身體組織、器官、系統發育成熟的關鍵時期,做好這段黃金期的營養照護,就能讓孩子長得好、智商高,且能減少成年後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可以說,女性在孕期攝取均衡完整的營養,是幫助胎兒健康成長的第一步。     「都哈」理論近年得到愈來愈多的醫學佐證,證明生命的前1000天是多麼重要,它幾乎可以決定我們一生的健康。這在高齡社會已然來臨的現代,對預防成人疾病、提高餘命生活品質,具有關鍵且正面的意義;更宏觀地說,「都哈」理論將改變人類的未來!     聰明的媽咪,只要觀念轉換,你就能決定寶寶

一生的健康,趕快跟上世界潮流,加入「都哈」的行列吧!今天,你「都哈」了嗎?     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一生的健康!     你給我1000天,我給你一輩子!全球生育新觀念「都哈理論」,講的是從受孕到新生兒出生懷孕期的270天+嬰兒出生後第1年的365天+出生後第2年的365天,合計1000天,也就是人類「生命初始的1000天」,這段時間是人體組織、器官、系統發育成熟的關鍵時期,影響著新生兒對宮內環境的記憶和出生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     科學家提出這個概念,是希望通過早期干預來預防成人疾病的發生,建立生命全程慢性疾病風險控管模型,從孕前檢測及風險評估、懷孕早期營養保健、孕期疾病篩查和積

極治療、以飲食干預預防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早產等的防治,改善生命最初的狀態,並通過把握2歲之內嬰幼兒成長黃金期的餵養及照護,降低成年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通過「早期干預」來預防成人疾病的發生   A.孕前檢測及風險評估   •懷孕早期營養保健   •孕期疾病篩查和治療   B.飲食干預/產前預防   •降低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早產等生產併發症的發生(改善生命最初狀態)   •產後加強:0〜2歲嬰幼兒成長的餵養及照顧(降低成年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改變人類的未來   在這高齡社會已然來臨的現代,對預防成人疾病、提高餘命生活品質,「都哈理論」具有關鍵性的正面意義;更宏觀地說

,這個理論將改變人類的未來。     都哈理論的主要論述包括:   1.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你一輩子的疾病和健康!   2.環境和營養會改變基因表現,影響你一輩子的疾病和健康!     第一責任守護人(孕媽咪)的責任   所以,受孕期及(0〜2歲)兒童期,也就是生命前1000天的營養照護非常重要!在這關鍵的1000天,孕婦成為新生兒生命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守護寶寶一生的健康要從孕婦做起,你必須有完整的孕前準備,並在這段黃金照養期提供自己及寶寶適當且足夠的營養,才能夠為寶寶奠定健康成長及良好學習的體質基礎,而這也正是先進國家以優生優養來提升國民素質的根本策略。     孕婦在孕期若有營養不均衡

或營養不良的情形,對於胎兒未來的成長與發育具有長遠且不利的影響。因為,當子宮內的胎兒無法獲得足夠且適當的營養,不只會直接影響寶寶出生後的健康情況,且非常有可能造成寶寶未來智力及身體上的缺陷;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若發生營養不均衡或營養不良,結果會特別嚴重,除了可能導致不可逆的生長及認知發展遲緩,影響智力潛能發揮外,同時也可能增加成年後肥胖的風險,而肥胖已被證實與許多慢性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息息相關。因此,藉由適當且充分的營養提供,在這關鍵的1000天給寶寶最適宜的成長發育條件,就是幫助寶寶擁有更健康茁壯的未來。     孕期營養與免疫力   被稱為「西醫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曾說過:「食品就是

醫藥(Let food be thy medicine and medicine be thy food.)」,他相信經由食物來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是最好的方法,缺乏足夠的營養素或營養不均衡,都會影響人體維生系統的發展及分化,長期的營養不良及感染也會進一步弱化人體的免疫反應。     營養及基因表現的關聯   母親在孕期攝取均衡完整的營養是幫助胎兒健康成長的第一步。「都哈理論」指出,胎兒的營養狀況會對未來的生長、發育及代謝產生影響,許多動物研究結果也支持該假說的論點,也就是母親妊娠期的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都可能對寶寶未來的健康狀態產生負面影響。     英國研究團隊在一項對於生活在非洲的農村婦女的

研究發現,孕婦的飲食習慣會因當地季節氣候(雨季或旱季)而改變,研究結果證實,飲食習慣不同及孕婦身體質量指數(BMI)與寶寶DNA的變化有關,且孕期中母親的飲食確實會影響胎兒的基因表現,對寶寶可能產生長遠的影響。     孕婦飲食內容如果不均衡,或攝取的營養素種類較少,免疫力就會降低,使得流產的風險提高,胎兒發育不正常的機率也會提高;所以,孕媽咪在孕期的營養補充很重要,吃對了,就能提升孕媽咪的免疫力,只有免疫達到平衡,才能維持母體與胎兒的健康,強化寶寶一生的免疫力!     營養門診――孕婦最迫切需要補充的營養素   懷孕0〜3個月   1.葉酸:懷孕期間多吃綠葉蔬菜,能幫助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與

活化。孕婦在懷孕期間若缺乏葉酸,可能引起自發性流產及胎兒神經管缺陷。以1993〜2002年國內通報神經管缺陷之出生人口統計發現,十年間新生兒神經管缺陷發生率為0.4‰〜1‰,平均發生率約為0.7 ‰ ,也就是說,大約每1萬個新生兒有7個出現神經管缺陷的情況。   依據美國實證研究顯示,孕期攝取足夠的葉酸,可減少50%〜70%胎兒的腦及脊髓先天性神經管缺陷情況發生;孕婦飲食中葉酸攝取不足,孕婦也容易發生疲倦、情緒低落、暈眩、貧血等症狀。   從懷孕初期開始,孕婦每天應增加攝取200微克(約0.2毫克)的葉酸,可多吃全穀類食品、綠葉蔬菜、動物肝臟、瘦肉、黃豆製品等。   2.DHA:它是一種多元不

飽和脂肪酸,孕婦每天攝取的DHA如果低於150毫克,即每天吃不到15公克的魚類,就會有較高的風險生下早產兒。而孕婦攝取足夠的 DHA除可降低早產的風險,對孩子長期的發展也很有好處,研究發現,如果懷孕婦女每週吃足夠的海鮮,那麼生下來的孩子的語言能力、手眼協調分數都會比較高。   但不是任何海鮮都適合孕婦,因為海洋污染的關係,魚類不免受到各式化學物質的影響,其中對胎兒腦部傷害最大的物質之一就是「甲基汞」,它會傷害發展中的腦部,所以要盡量避免吃甲基汞濃度高的海產,如鯊魚、旗魚及鯖魚等,如果懷孕婦女不吃海鮮,那麼可考慮吃含DHA的營養補充品,WHO建議每天至少補充200毫克。     懷孕4〜6個月

  隨著寶寶成長及母體變化,孕婦的體重在懷孕中期會明顯上升。為避免孕婦過度補充營養,使得體重過重導致孕期風險增加,從懷孕4個月起,建議體重每周增加0.5公斤,整個孕期約增加10〜14公斤,以所需熱量來說,每天需要比懷孕前多吃300大卡。     為了媽媽和寶寶的健康,建議孕婦可以這樣吃:   1.多吃全榖雜糧類、蔬菜及水果,這樣可均衡得到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   2.一天喝1.5杯牛奶,或喝原味、無糖優酪乳;多吃高鈣豆製品,如傳統豆腐、五香豆乾等可獲取身體所需的鈣質。     這時期是寶寶的骨骼發育期,如果孕婦飲食中缺乏鈣質,便會由母體的骨骼、牙齒中游離出鈣質,供給寶寶成長所需,所以

坊間流傳「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就是這個道理。另外,懷孕期間因血液量增加,易使孕婦血壓上升,而鈣質與血壓的恆定有關,因此孕期要多攝取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小魚乾等,以維持媽媽的健康及寶寶成長發育所需的營養。     懷孕7〜10個月   鐵質是製造母體及胎兒血紅素所需,這時期加強鐵質攝取是一定要的,因此建議所有懷孕及哺乳期的女性需要補充鐵質!在懷孕階段,母體會因生理變化而增加血液體積,分娩時也會因大量失血而使鐵質的耗損增加;在寶寶部分,因為在懷孕後期胎兒要預先儲存出生後至4個月大前體內所需的鐵質,所以孕媽咪這時期補充鐵質真的很重要。     一般人每日膳食中每1000大卡熱量約僅含6毫克鐵,而

孕產期每天需要的鐵含量為45毫克,所以要由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鐵質,需要費心攝取含鐵量高的食物。如果孕婦由飲食中攝取的鐵質嚴重不足,可在醫師的指示下適當補充鐵劑。懷孕初期補充鐵劑可能會出現噁心反應,加重害喜的不適感,因此除非孕婦貧血,否則一般建議懷孕7個月以後及哺乳期才使用鐵劑。     嬰兒期:養出健康寶寶,我該怎麼做?   人類大腦的重量和結構70%是在胎兒期和嬰兒期發育完成。在出生後12個月,腦部發育比起出生時增長175%。     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營養素   1.脂肪酸:ω-3脂肪酸EPA和DHA是嬰幼兒腦細胞成長、神經髓鞘發展的關鍵營養成分。   2.蛋白質:讓大腦從事複雜智力

活動的基本物質。   3.維生素A:可促進腦部發育,維持免疫力及促進視覺發展。   4.鈣:可使大腦持續工作,協助骨骼肌正常收縮。   5.醣類:大腦活動能量的主要來源,具有刺激大腦活動能力的作用。   6.維生素B群:可預防精神障礙,維持營養素順利吸收及代謝。   7.維生素E:具有保護細胞膜的作用,避免自由基攻擊細胞,減少氧化壓力帶來的傷害。   8.維生素C:充足的維生素C可使腦功能敏銳。      寶寶最好的食物--母乳   母乳是嬰兒最佳營養來源,它為寶寶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全面的營養供給。母乳的優點包括安全、低致敏,還含有益生菌等保護因子,能幫助寶寶腸道黏膜發育成熟,且母乳含有微量來自

母親飲食中的食物抗原,可幫助以溫和的方式訓練寶寶的免疫系統。     母乳的營養成分   1.蛋白質成分以乳清蛋白為主,寶寶容易消化,也比較不會過敏。   2.豐富的維生素E是寶寶腦神經、視網膜發育必需的物質。   3.母乳中的鐵,寶寶很容易吸收,長大後比較不會發生缺鐵性貧血。   4.鈉與鈣含量較低,不易造成寶寶腎臟負擔。   5.含有許多免疫球蛋白及一些特殊白血球,可避免寶寶遭到細菌病毒侵害。   6.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及生長激素,對新生兒腦部、中樞神經系統及視力發展有重要的影響,還能幫助新生兒腸道及呼吸道的成熟與發育。     哺餵母乳對寶寶的好處:   1.減少中耳炎發生的機率。   

2.減少罹患I型及II型糖尿病的機率。   3.降低腸胃道感染及其帶來的腹瀉、嘔吐等不適症狀。   4.降低呼吸道感染及罹患流行性感冒的機率。   5.減少尿道感染的發生率。   6.降低過敏性疾病,如濕疹、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的罹患率。   7.減少早產兒罹患壞死性腸炎的機率。   8.減少某些兒童期癌症的罹患機率,如淋巴癌、白血病等。   9.新生兒長大後血壓及血膽固醇含量較低。   10.減少寶寶猝死的機率。     給寶寶添加副食品   當寶寶逐漸長大,給他添加副食品一方面能提供奶類不足的營養,另一方面也能訓練寶寶咀嚼和吞嚥的能力,為日後攝取更多的營養作準備。     何時開始添加副食品

?   理想添加副食品的時機是寶寶出生後4〜6個月,並且持續出現以下情況時可考慮開始添加:   1.媽媽奶水量明顯降低,無法提供寶寶足夠的營養。   2.寶寶出現厭奶,但沒有生病或其他原因。   3.寶寶有主動要求其他食物的表現,例如看大人吃其他食物時很有興趣,伸手來抓、抓了放進嘴巴。   4.寶寶的頭可以自主抬起來穩住,可將食物從湯匙移動到自己的嘴巴,或是有吞嚥取代吐出的動作。     營養好、人健康,就不易過敏   根據統計,近年來國內學童過敏的人數呈倍數成長,要減緩兒童過敏,食物是一個可以很好自我控制的過敏原,因此原本就有過敏家族史的媽咪,最好從懷孕時就避免接觸過敏原,孕媽咪在孕期營養好

、人健康,寶寶長大後就比較不會過敏。     另外,0〜2歲的寶寶攝取能抗過敏的食物,並加強環境減敏,都可幫助過敏體質不敢來。這也就是「都哈」理論強調的,「營養好、人健康,就不易過敏」。     醫學界近年已經證實過敏基本上是一種與多重基因遺傳有關的慢性過敏性發炎反應,如果父母親一人有過敏基因,小孩有1/3的機率會過敏;如果父母兩人都有過敏基因,小孩過敏的機率更高達2/3。     預防寶寶過敏從胎兒期開始   要預防寶寶有過敏體質,以下為孕期的應注意事項:   1.若寶寶的一等親(如父、母或兄弟姊妹等)已有過敏症狀,建議孕婦於懷孕第4個月開始,要避免食用已證實會令其他家族成員過敏的食物。  

 2.避免暴露於塵蟎、貓狗等有毛寵物、灰塵、空氣汙染物等過敏原環境中,可使用除濕機、防蟎套及定期消毒洗衣機等方式來協助減少生活周遭的過敏原。   3.避免在產前及產後吸菸或吸二手菸,對於他人在室內吸菸後遺留的三手菸也應迴避。   4.避免飲酒,酒精會加劇過敏現象,引發母體不適。   5.食用益生菌及乳酸菌。研究顯示,產前4個月服用乳酸菌,可同時降低母親的過敏機率(由50%降到23%)及嬰兒罹患濕疹的機率(由30%降到13%)。   6.補充富含膳食纖維及維生素B群的深色蔬菜、水果及全穀類。   7.補充富含DHA、Omega-3的魚油及食用小型的深海魚類,可降低體內發炎物質的產生,有助改善及預

防過敏及氣喘病。   8.避免外食,但即使在家自行烹煮食物也要避免過度調味,還要少吃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   9.飲食要均衡,確保胎兒能健康正常發育。      孕婦的飲食會經由胎盤傳遞給胎兒,有過敏體質者,應避免攝取會引發過敏的食品,如花生、松子等核果類,蝦、蟹等海鮮類,這兩類食物最常引發過敏。沒有過敏體質的孕婦,懷孕時飲食禁忌較少,但也必須避免過多食用這些食物。     另外,孕婦如果能於懷孕期間多食用低過敏奶粉、益生菌與魚油,可進一步降低新生寶寶一出生就產生過敏體質的機率;居家環境過敏原與空氣污染物濃度也會促發寶寶過敏的機率,若家裡養貓,那麼嬰兒體內產生貓過敏抗體的機會也會相對增加;

另外,胚胎時期或嬰兒時期暴露於充滿塵蟎的環境中,寶寶出生後體質也會有致敏化傾向。   本書特色     超專業──本書作者為榜生婦幼聯盟總院長,長期耕耘產科醫療專業,更時時跟進全球最新母嬰營養照護資訊,近期以導入都哈觀念又帶領國內產科醫療向前邁進一步。     超實用──本書內容涵蓋懷孕期到寶寶2歲之間母嬰醫療照護的全面資訊,如孕期營養如何改變胎兒基因、孕媽咪的營養門診、營養好過敏體質不會來、2歲的營養決定終生身高、妊娠糖尿病飲食計畫等,幫助孕媽咪培養寶寶最強DNA。     易理解──本書採圖文搭配,簡明的文字加上清晰活潑的插圖,讓專業的醫學說明變得淺顯易懂,孕媽咪一看就懂,一試就上手。

廢棄市售文具永磁磁鐵回收稀土氧化物之研究

為了解決市售鹽酸ph值的問題,作者吳翊嘉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總目錄 IV表目錄 VIII圖目錄 IX第一章、前言 11.1研究緣起 11.2研究目的 2第二章 文獻回顧 32.1 稀土概況 32.1.1 稀土簡介 32.1.2全球稀土礦產分布 42.1.3各國稀土出口量 62.1.4我國稀土進出口貿易量 72.2稀土元素之應用 82.2.1各種稀土元素在不同產業之應用 82.2.2各種產業應用稀土概況 102.3永磁材料之發展 122.3.1永久磁鐵發展史 122.3.2永久磁鐵之組成成分 162.3.3釹鐵硼磁鐵之元素特性 212.3.4釹鐵硼磁鐵之製造方法 242.4稀

土回收技術之發展 262.4.1 前處理技術-鐵氧化去除法 272.4.2 冶金技術 28第三章 實驗材料與方法 293.1實驗流程 293.2 實驗儀器與設備 303.3實驗材料 313.4實驗步驟 323.4.1稀土永磁磁鐵前處理 323.4.2 氧化焙燒及鹽酸選擇性溶解稀土 323.4.3選擇性沉澱分離純化稀土溶液 333.4.4化學沉澱及鍛燒回收稀土氧化物 333.5 分析方法 343.5.1 重金屬檢測分析(王水消化法) 343.5.2 感應耦合電漿原子發射光譜法 363.5.3 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pH值)測定方法(電極法) 38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14.1 稀土永磁磁鐵之消磁 424.2稀土永磁磁鐵之全成份分析 434.3 回收廢棄永磁磁鐵-去除鐵元素方法 454.3.1 鍛燒除鐵法 454.3.2 氧化劑除鐵法-二氧化錳 484.4 回收廢棄市售永磁磁鐵-鹽酸選擇性沉澱法 544.4.1 鍛燒時間 544.4.2 酸溶溫度 554.4.3 化學沉澱及鍛燒 58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35.1 結論 635.2建議 65參考資料 66附錄 71附錄A-各永磁磁鐵其他非主要元素分析 71附錄B-添加不同氧化劑對鐵之沉澱情形 76附錄C-不同酸溶溫度對鐵之沉澱去除率與稀土溶出率 77附錄D-調整pH值後之

元素分析 78表目錄表2.1近五年來全球稀土元素蘊藏量的分布情形 5表2.2近五年來全球稀土出口情形 6表2.3稀土各類產業應用 8表2.4稀土各產業領域之應用 10表2.5稀土系永久磁鐵之發展歷程 15表2.6各種磁性材料的居禮溫度 17表2.7現今永磁材料類別 18表3.1儀器設備與型號 30表3.2實驗藥劑 31附表1添加氧化劑之鐵沉澱情況 76附表2添加氧化劑後各元素之去除率、損失率 76附表3酸溶溫度之鐵沉澱去除率比較 77附表4酸溶溫度之稀土溶出比較 77附表5調整pH值至3.1 78附表6調整pH值至3.3 78附表7調整pH值至3.52 79附

表8調整pH值至3.7 79附表9調整pH值至4 79圖目錄圖2.1元素週期表 4圖2.2我國近十年稀土資源進出口貿易量(資料來源:財政部關務署) 7圖2.3鋁鎳鈷磁鐵之元素組成 19圖2.4鐵氧體磁鐵之元素組成 19圖2.5釤鈷磁鐵之元素組成 20圖2.6釹鐵硼磁鐵之元素組成 20圖2.7在不同產品中添加鏑(Dy)之用量 24圖2.8燒結型釹鐵硼磁鐵製造流程(國內速敏科技之燒結法製造流程) 25圖2.9黏結型磁鐵製造流程(國內速敏科技之黏結法製造流程) 26圖3.1實驗架構 29圖3.2市售稀土永磁磁鐵前處理流程 32圖4.1回收方法簡要流程 41圖4.2各廠牌全

成分分析 44圖4.3稀土永磁磁鐵氧化鍛燒除鐵(Fe)法去除率(4N,90℃) 47圖4.4稀土永磁磁鐵氧化鍛燒除鐵(Fe)法去除率(1N,90℃) 48圖4.5二氧化錳除鐵法—鐵、硼去除率 51圖4.6二氧化錳除鐵法—稀土損失率 51圖4.7氯酸鈉除鐵法—鐵、硼去除率 53圖4.8氯酸鈉除鐵法—稀土損失率 53圖4.9鍛燒時間與鐵(Fe)沉澱率(4N,鹽酸,90℃) 55圖4.10不同酸溶溫度、鍛燒時間—鐵沉澱去除率 57圖4.11不同的酸溶溫度下各金屬溶出量(g) 57圖4.12不同的酸溶溫度下提高之溶出比例(%) 58圖4.13不同pH值氧化稀土回收率、純度比較

60圖4.14實驗流程之最佳參數 62附圖1硬碟磁鐵中其他元素含量比例 71附圖2稀土廢料中其他元素含量比例 71附圖3廠牌A中其他元素含量比例 72附圖4廠牌B中其他元素含量比例 72附圖5廠牌C中其他元素含量比例 73附圖6廠牌D中其他元素含量比例 73附圖7廠牌E中其他元素含量比 74附圖8廠牌F中其他元素含量比例 74附圖9廠牌G中其他元素含量比例 75附圖10廠牌H中其他元素含量比例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