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經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工業革命經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惠林寫的 洛克斐勒 和成中英的 C理論:易經管理哲學(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世界史— 工業革命 - Medium也說明:舊有的經濟模式,行會的師徒作坊式生產制度,控制了從生產技術到銷售價格等多方面的因素,雖然保證了產品質量,但也阻礙了技術革新。而工業革命相對於行會師徒作坊式的生產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東大所出版 。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章光明所指導 林廷璋的 社會安全網中警察的定位 —以防制疑似精神疾病致生治安事件為中心 (2021),提出工業革命經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警察功能、網絡治理、社會安全網、精神疾病、強制送醫、全民衛生教育、社區韌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EMBA泰國專班 胡同來所指導 張清標的 泰國空氣壓縮機廠商成長策略之研究-以 U 公司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成長策略、能源技術服務產業(ESCO)、節能分享合約(ESPO)、Ansof 安索夫矩陣、五力分析、SWOT 分析、PEST 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工業革命經濟的解答。

最後網站馬來西亞宣布設立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心,為世界經濟論壇第19所 ...則補充:在世界經濟論壇配合下,馬來西亞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頃宣布設立「馬來西亞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心」(Malaysia Centre for 4IR,簡稱C4IR),由於渠不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工業革命經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洛克斐勒

為了解決工業革命經濟的問題,作者吳惠林 這樣論述:

  他是二十世紀的首富、石油大亨、更是一位偉大的慈善家。   他不喜歡曝光,神秘莫測,他是──約翰.戴維森.洛克斐勒   ◎世界第一位億萬富豪,是救世聖人,還是企業惡霸?   ◎詳述標準石油王國的建立與終結,解明「托拉斯」的真實意涵。   ◎創辦者的低調、不干涉作法,造就芝加哥大學的自由學風。   ◎慈善事業不只是捐錢,如何真正幫助社會及弱勢者,是洛克斐勒晚年最大挑戰。   洛克斐勒一生近百年的時間,正值美國風起雲湧的時代,歷經南北內戰、工業革命、經濟恐慌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同時也是石油剛剛開採的世紀。時勢造就洛克斐勒這位巨人,其中的故事精采絕倫。   本書精簡扼要描寫洛克斐勒的一生,就其

經營石油產業和慈善事業作評述。書中詳細記載標準石油組織托拉斯到解散的始末,作者並以經濟學家的角度,解明托拉斯與反托拉斯法之間的關係。在慈善事業部分,著重洛克斐勒出資創建芝加哥大學,深耕教育與醫療領域的行善理念。最後以一封洛克斐勒給小兒子的信作結語,讓世界首富的形象躍然紙上,更添增溫情。   作者簡介 吳惠林   學歷   臺灣大學經濟系博士   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訪問研究   現職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世新大學兼任教授   臺北科技大學技職所兼任教授   經歷   曾任經建會專員,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淡江大學、逢甲大學、輔仁大學、長庚大學、臺灣大學兼任副

教授、教授。   專長   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經濟發展   代表性著作   《寇斯》、《亞當‧史密斯》、《弗利曼》、《海耶克》、《諾貝爾經濟學家的故事》、《經濟的幸福力—新人生經濟學》、《生活中的經濟學》、《臺灣工資結構與經濟發展之關係》、《經濟學的天空》、《冷眼旁觀經濟風雲》、《臺灣經濟何處去》、《自由經濟的坎坷路》、《到經濟地獄之路》、《臺灣地區勞力短缺與外勞問題》、《基本工資調整的個體與總體經濟效果評估》、《掀開經濟學的蓋頭》、《公共政策停看聽》、《臺灣經濟的奇蹟、危機與轉機》、《人生經濟學》(增修版)、《自由經濟大師神髓錄》(增修版)、《民主、自由、市場》、《生活經濟世界凝視》、

《自由經濟的本質》、《當代財經傑出經典人物》(增修版)、《市場與亂象的批判》、《閒話東西經濟學》、《臺灣經濟演義》、《臺灣政經思維》、《放權讓利》、《飛越黑板經濟學》(增修版)、《臺灣自由經濟之路》、《中國經濟改革的表象與真相》、《蔣碩傑傳》等,另有學術文章專論一百多種,時事評論散見各大報章雜誌。   楔子 自序—重新認識洛克斐勒 第一章 移民家庭 洛克斐勒的童年 怪異荒唐的父親 第二章 向商界叩門 由記帳起步 南北戰爭中發跡 第三章 一生事業成就的開始 德瑞克上校出馬 石油的狂熱、洛克斐勒的登場 富豪街 第四章 托拉斯石油王國的建立、解散 克里夫蘭大屠殺 救難聖人

或企業惡霸 所向披靡一統天下 成立托拉斯(Trust) 標準石油托拉斯被終結 第五章 洛克斐勒和芝加哥大學 創設芝大緣起 哈波上場 蓋斯出場 洛克斐勒和哈波角力 為錢傷神 芝加哥大學落成開張 第六章 洛克斐勒的慈善事業 蓋斯遇洛克斐勒仿如千里馬遇伯樂 洛克斐勒VS.卡內基 慈善大軍 改善美南、掃除鉤蟲 醫學教育大變動 功成身退 第七章 洛克斐勒的退休生活 騎自行車高手 迷上高爾夫球 重視養生 寂寞向晚 近百歲高齡善終 第八章 代結語—追憶「凡人中的巨人」洛克斐勒 還洛克斐勒真面目 獨占、托拉斯、信任 反獨占法徒勞無功 成功絕非偶然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自序 重新認識洛克斐勒

  二○一四年中屆齡自研究單位退職以來,本人依然從事「一以貫之」的基本經濟觀念傳布工作,除繼續在大學、研究所兼課和在媒體寫專欄文章之外,更擴及寫科普專書。透過對古典自由經濟大師的有系統完整介紹方式,將正確觀念的養成經驗灌輸給中文世界的人士,特別希望年輕人──未來的社會主人翁有緣接觸,以奠定正確的「人生經濟」觀念,或許能將「已幾乎被賣掉的未來」重新找回來。   迄二○一七年初,我已陸續完成《海耶克》、《弗利曼》、《亞當‧史密斯》以及《寇斯》四本專書的出版。正在思索接續人物的當兒,出版社主編提議書寫「洛克斐勒」,一下就打動我的心弦,因為洛克斐勒自二○○○年之後就常在我心,是我心目中「企業家的典

範」。那是因我為朗‧契諾(Ron Chernow)撰寫的《洛克斐勒》(TITAN: The Life of John D. Rockefeller, Sr.)中文譯本寫〈導讀:凡人中的「巨人」〉之故。厚達八百一十五頁的巨著我幾乎一口氣讀完,對於這位近代人類史上第一位億萬富豪、石油鉅子、大慈善家近百年的不凡人生驚嘆不已,特別對他是忠誠清教徒,遵奉上帝潔身自愛、自律甚嚴、不菸不酒、不社交應酬、講信用,以最有效率、最省成本的方式經營企業,而賺大錢的目的不在自身的享受,而是要造福人群,感到不可思議。   洛克斐勒無師自通,以「托拉斯」(Trust)方式經營「標準石油」,其間的酸甜苦辣,讓人既羡慕又嫉

妒,以致飽受種種的抹黑、攻訐,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讓人眼花撩亂;而洛克斐勒以其累積的龐大財富做慈善事業,照理說該被全面歌頌叫好,為何又會招來冷嘲熱諷?究竟應如何看待這兩項洛克斐勒一生中最重大,也是影響人類最深廣的作為呢?特別在二十一世紀天災人禍頻傳,投機金錢大泡沫衝擊,社會福利浮濫,導致各國債務沉重且瀕臨破產,資本主義被指為罪魁禍首,人類面臨生死存亡關鍵時刻的此時,很有必要由洛克斐勒身上取經。   有鑑於此,我不假思索應允撰寫,藉由朗‧契諾這本巨著摘要整理洛克斐勒的生涯,並部分參酌《石油世紀》和《富比士二百年英雄人物榜》兩本書中關於石油開採和托拉斯經營的片段,再融入本人所秉持的自由經濟學理寫

成本書。全書分成八章,由洛克斐勒的出生及幼年家庭生活開章,第二章描述洛克斐勒走入商界的過程,第三章記述洛克斐勒邁向事業頂峰,第四章則講述洛克斐勒創組托拉斯的成功至解散的故事,第五章撰寫洛克斐勒創建芝加哥大學的來龍去脈,第六章描寫洛克斐勒的慈善事業,第七章記述洛克斐勒的退休生活,最後一章結語則在追憶洛克斐勒這位「凡人中的巨人」。   最值得強調的是,洛克斐勒獨到的「以合作代替競爭」之托拉斯模式,竟在一九三七年被一九九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寇斯,以交易成本理論證明廠商之所以出現而予以肯定,相對地凸顯「反獨占法」是有問題的。而洛克斐勒對慈善事業幫助弱勢者的方式,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基本原則來避

免「愛之適足以害之」的不幸下場,往維持弱勢者的尊嚴、積極培育他們的能力方式著手,更可作為改革現今錯誤社福政策的寶貴參考。   洛克斐勒是位講究倫理道德的傳統典範人物,足堪當代人,特別是富豪們學習,畢竟「走回傳統」的確是一條明路啊!   本書之成還得感謝好友李秀卿的幫忙,以及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及編輯同仁的辛苦編校,也希望讀者不吝指教。   吳惠林 謹識誌於台北市 二○一七年七月二十日 第五章 洛克斐勒和芝加哥大學一八八○年底,可以說有一半的美國人希望對洛克斐勒動私刑,另一半美國人則想跟他敲一筆貸款。洛克斐勒一方面受到媒體記者、改革派政治家和競爭對手同業的圍剿,一方面又被一批批想染指他財富的陰

謀家包圍。一八八九年就有媒體報導他是全美首富,更有篇文章指他每小時入帳七百五十美元,每當這種文章出現,就引來成群結隊的兀鷹,致使這些報導引發的副作用大於正面。洛克斐勒於是有感而發的說「巨大的財富是巨大的負擔,也是沉重的責任,萬變不離其宗,最後不是大福就是大難」。當時洛克斐勒所到之處,總有一群人如影隨形的搖尾乞憐。對一向重視隱私的洛克斐勒來說,在街上被討錢的陌生人包圍,顯得手足無措。這些有求於他的人和他共進早餐,和他一起上下班,和他共進晚餐,甚至連進書房也不放過他。洛克斐勒感嘆地說「這些上門請我幫忙做善事的人如潮湧至,他們把家當帶著,和我一起生活」。來自全球的郵件堆積如山,這些求助信多半是敘述個

人的悲慘境遇,想要點錢度過難關。這類郵件之多超乎想像,常常一艘船就從歐洲送來五千封求助信。在宣布一項贊助大型教育計畫後,頭一周洛克斐勒就接到一萬五千封信,到當月底已收到五萬封。這需要請專人負責過濾這些信件,而其中五分之四的信都是要錢供私人之用,根本不屑一顧。剛開始時,洛克斐勒並不知道這種給錢助人的事務所醞釀的個人危機,比起他在營利事業上所碰到的任何問題殺傷力更大。早在一八八二年初,洛克斐勒就曾抱怨他被慈善信件吞沒,而其中很多來自浸信會慈善事業。長久以來,洛克斐勒一直樂善好施,並引以為傲,且已成為他的消遣,不願交給手下去辦。他曾接見這些人,看信、評估不同請求的分量,再寄出支票,並接到充滿感謝的回

信,這一切都不假手他人。對這個完美主義者,散財比賺錢更令他緊張。他把錢看的很重,不願輕易施捨,在採取任何行動之前,都要先調查清楚。他自覺受上帝託付,有責任將錢做最好用途。他在一八八六年曾說,除非十拿九穩,知道那是最好的用錢方式,否則不會投下分文。當財富愈來愈多,索求的事件也愈來愈多時,洛克斐勒無法再按過去方式處理,他對自己無法隨收入增加的速度處理散財感到十分沮喪。好幾年後他才想通,要有條理的以科學方式規劃,以適合他財富規模的方式捐錢,他必須就慈善事業提出全新工作原則,直到創設芝加哥大學,洛克斐勒才確立日後行善風格。 

工業革命經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634836116670050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就有機會抽中《爸爸寄來的經濟學情書》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0.4.25 - 2020.5.2
👏感謝 大寫出版 Briefing Press 提供2⃣️本實體書
-
►本集語錄:「你們這個世代,將會夾在兩個重大分歧裡擺盪,成為這一世代的特色:「事事民主化」VS. 「事事商品化」,選擇權在你們身上。當我這代百年之後,這兩大分歧及衝突將會決定你們的未來。」— Yanis Varoufakis《爸爸寄來的經濟學情書》
-
►本集重點節錄:
1.資本主義的特點是交換價值凌駕體驗價值,但市場邏輯有侷限。
2.資本主義起源於15-18世紀,生產要素的商品化、市場化。
3.資本主義的經濟引擎靠銀行業的債務推動,經濟發達代價是面對不穩定性。
4.比特幣無中央介入處理,本質上導致通貨緊縮。
5.自動化資本主義必然走向矛盾,生產工具公有化才是解決之道。
6.市場化無法處理氣候環境問題,應重新喚起對體驗價值的重視。
-
►本集關鍵字:#資本主義 #構造改革 #人民的法槌 #Varoufakis #不平等 #楔形文字 #農業起源 #意識形態 #市場交易 #特洛伊戰爭 #Titmuss #交換價值 #體驗價值 #生產工具 #地理大發現 #圈地運動 #工業革命 #經濟危機 #政府紓困 #比特幣 #通貨緊縮 #羅斯福新政 #金本位制度 #自動化 #亞馬遜雨林 #氣候危機 #生態災難 #碳權 #Achuar #EvansPritchard #Azande人
-
本集推薦書目:
Erik Olin Wright《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反對資本主義》
Joseph E. Stiglitz 《史迪格里茲改革宣言:回應不滿世代的新資本主義》
Jonathan Aldred《作惡的執照:經濟學如何腐化我們,影響我們的決策方式,主宰了我們的生活》

社會安全網中警察的定位 —以防制疑似精神疾病致生治安事件為中心

為了解決工業革命經濟的問題,作者林廷璋 這樣論述:

人類社會受惠於三次工業革命,經濟快速的進步,改變了傳統的大家庭、大聚落的社會結構,政治隨著經濟蓬勃發展,人民教育、知識水準及生活水平也大幅上升,同時推動了政府的轉型。在過去傳統社會,政府以強調效率與效能的科層組織,層層節制的控制著社會,到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民眾希望政府遵循市場機制,減少政府的角色,讓市場引領國家進步,形成大市場、小政府的社會結構。然而因為經濟的發展,人們為了工作機會紛紛湧入大都市,大家庭或是村落成員間的緊密關係已不復存在,家庭對於個人的經濟以及心靈上的支持已大幅下降。我們開始面臨到貧窮、失業、家庭衝突、親職功能薄弱、社會疏離、精神疾病、藥酒癮、家暴、兒虐、自殺等問題,而經過

研究發現這些問題的成因複雜,涉及的政府部門範圍廣泛,這時政府退居二線交由市場引領社會的機制開始受到挑戰。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強調公、私協力,政府與利害關係人協力合作的新公共服務,也就是網絡治理的概念開始導入。從我國警察的功能來看,從過去戒嚴時期作為政府控制社會的工具,以維持秩序的功能為主;到解嚴後隨著政府轉型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要求警察回歸本業,給予社會一個安全的經濟發展環境,這個時期的警察以打擊犯罪為工作重點;到了近期配合政府,與其他公部門協力合作,開始強調警察的服務功能。政府為了從根本解決前面提到的貧窮、失業、家庭衝突等問題,提出社會安全網的計畫,以綜合性的介入服務,試圖來修補這些破洞。然而

我國有關精神病患與反社會人格衍生的重大治安事件還是不定時上演,本文藉由分析書面資料及針對警察機關、衛生機關、專科醫師及學術研相關實務工作者在民國110年10月份至12月份進行質化訪談,找出我國社會安全網絡在處理精神病患案件的相關政策(應該面)及實務運作(實然面)的差距及問題,並提出以下三點結論:一、我國警察機關是眾望所歸的秩序維持及強制力執行的角色。二、反社會人格與精神疾病完全不同,前者應循刑事司法系統矯治,後者經過定期治療可以有效改善並回歸社區。三、只有民眾以正確、健康的心態來看待精神疾病,才能使社會更加安全。及六點建議:一、精神衛生法對於強制送醫的法律規範應再更加明確,對於單純無自理能力的

精神病患也應一併納入保護範圍。二、衛生機關應儘速補足並訓練第一線處理強制送醫案件的醫療人員。三、警察機關在執行政府各部門的行政協助時,應順勢爭取足夠的預算以及員額。四、建立警政、消防及衛生機關整合平台,暢通溝通橋樑,適時共享資訊或是在警察機關中增設心理部門。五、警察機關可調整勤區查察勤務方式,配合社會安全網絡成員一同查訪需要幫助之民眾。六、落實全民衛生教育、心理急救之教育宣導,減少精神疾病污名化。期望能透過改善現行實務運作上之問題,從而降低因精神病患與反社會人格衍生的重大治安事件發生的頻率,以給予民眾更安全的社會。

C理論:易經管理哲學(二版)

為了解決工業革命經濟的問題,作者成中英 這樣論述:

  本書是中國哲學與現代管理相互闡發的典範之作。作者以《易經》哲學為基礎,對現代管理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與探索,從而提出了一套命名為「C理論」的新型管理哲學。相對於「A理論」(美式管理)、「Z理論」(日式管理),作為中國管理結晶的「C理論」,既包含了道家的決策哲學、法家的領導哲學、兵家的權變哲學、墨家的創造哲學、儒家的協調哲學,又強調了易在管理中的融合與轉化功能、禪在管理中的超越與切入功能,更結合了現代西方管理理論所指出的管理職能與管理要素。   本書分別就「C理論」的基本內涵、要素分析、東西方管理比較、管理新境界等問題,進行詳盡的論證;並附有作者近年來在海峽兩岸的部分演講報告及問題解答。閱

讀本書,無疑是一種智慧的享受,並可以得到實踐的指南。   作者簡介 成中英   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現為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教授。曾為臺灣大學哲學系研究所所長、臺灣中央研究院客座研究教授、國際中國哲學會創會會長、國際易經學會會長、《中國哲學季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主編。   主要研究領域為儒家哲學、中西哲學比較。並以《易經》為基礎,創立了「本體詮釋學」的哲學理論。   著作有《中國現代化的哲學省思--傳統與現代理性的結合》、《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科學真理與人類價值》、《儒家與新儒家哲學的新維度》(英文版)、《當代中國哲學》(英文版)

,發表中外文論文百餘篇。   中國管理之道的現代詮釋──自序   本論  C理論的基本內涵   1 一、管理的哲學省察   3 二、易經哲學的管理學詮釋   19 三、C理論的理論架構   37   分論  C理論要素分析   53 一、認識易經管理   55 二、由易經詮釋管理   57 三、易經管理的八大要素   62 四、易經管理的運用   72 五、C理論的管理模型   81 六、道家的決策哲學   85 七、法家的領導哲學   88 八、兵家的權變哲學   91 九、墨家的創造哲學   95 十、儒家的協調哲學   98 十一、易經在管理中的融合與轉化功能   1

01 十二、禪在管理中的超越與切入功能   104   比論  C理論與東西方管理   107 一、易經與現代化管理   109 二、易經思維與管理決策   122 三、易經管理哲學的理論與實踐   133 四、西方管理危機與東方人性管理   141 五、中國管理與美日管理比較   146 六、臺灣經驗與中國式管理   151 七、中國管理與人性哲學   157 八、中國式管理的特質及其現代性   162 九、瞭解和應用東方管理   169 十、C理論與現代管理決策   173   綜論  C理論的管理境界   197 一、建立中國的管理哲學   199 二、尋求現代化的中國管理模式   21

2 三、論工業化與倫理化的雙管齊下   221 四、談企業倫理   229 五、戰略的哲學基礎分析   236 六、決策過程的哲學分析   249 七、整體定位、應變創新的思考   252 八、C理論走出中國管理自己的天空   266   附論  C理論的講演與答問   271 一、北京講演錄(1991年3月)   273 二、濟南講演錄(1992年5月)   280 三、廣州講演錄(1993年3月)   287 四、上海講演與答問錄(1994年3月)   347 五、臺北答問錄(1994年6月)   364   本書參考文獻 中國管理之道的現代詮釋──自序      1699年德國哲學家

萊布尼茲在《中國最新事物》一書序言中特別提到,中國的治國之道強於西方,而西方對於自然的知識強於中國。所以他希望西方傳教士們在向中國傳授自然知識的時候,不要忘記把中國的治國之道傳回西方。—這代表了17世紀一代啟蒙思想家對於中國政治、道德、文化的景慕和嚮往。      中國的17、18世紀正是所謂「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鼎盛時期。一方面是專制政體,另一方面又包含著治理國家之道。這就說明了管理之道—它體現著一整套的哲學、思想、制度和技術—的普遍性。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能夠維持如此之久,不能不說有這一管理哲學治國之道的一份「功勞」。      當然,專制制度是必然要失敗的,再「

開明」的專制制度也不能取代健全的民主制度,因為所謂的「開明君主」並不等於社會公共意志的結合。所以好的管理之道仍然需要開放的、和諧的、民主的社會制度相配合,才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      國家是一個集體組織,企業也是一個集體組織,二者的不同在於國家是全面性的生活,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而企業組織只是以經濟發展為終極目標。但是,有關治國之道的政治文化及其所包含的價值文化,完全可以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活力和更高的境界。簡言之,現代的企業組織,已經處在民主和諧開放的環境中,如果又能夠運用宏觀的管理理念和價值觀念來完成其價值目標,才能更加符合開放社會的需要,真正走向高度和諧、高度繁榮的真善美

的人類社會境界。      為什麼幾個世紀以前西方啟蒙思想家讚嘆不已的中國治國之道,近代以來卻走向衰落,既為西方人所否定,也使中國人失去信心了呢?為什麼它非但不能促進中國的現代化反而使中國一步一步地落後了呢?這同與之緊密結合的封建專制政治制度有關。如果把專制制度與管理制度分開,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及其所孕育的管理之道,仍然可以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知道,管理之道具有工具性,可以和不同的社會制度相結合;而專制制度只不過是家族式的政治權威,必須經過現代民主制度的洗禮。但是,專制制度的衰亡並不意味著管理之道的失敗,後者可以經過「淨化」,成為新社會制度的管理工具。因此,中國哲學文化傳統及其管理

之道並不因為中國在近代史中政治上的失敗而喪失其內在的價值。      另一方面,西方從17世紀開始,民主國家興起,提倡科學理性、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而尋找新的社會政治權威。盧梭的《民約論》說明真正的權威來自於社會的群體意志,從而奠定了法國大革命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就奠定了現代民主社會的思想基礎。但是,它並沒有真正解決社會的管理問題。如何使社會真正走向有秩序而又充滿發展的活力,這就需要考慮管理的問題。      韋伯因此提出「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發展的關係」問題。他認為,在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中,沒有宗教改革所賦予的個人的終極權威,其發展是有限的。西方社會肯定個人創造

力和自由發展的權威,這就是資本主義得以發展的最根本的祕密。在這個意義上說,西方的發展就是憑藉個人的理性、科學的知識、宗教的信念,從而設計出一套管理的方法,去推動和控制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管理科學在西方的誕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工業革命、經濟發展、個人主義、資本主義的必然產物。      與此相反,中國的管理理念是憑藉對人性的反省與思考,提倡集體主義,突出人的社會價值,結合人的感情需要,運用共同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責任感去實現管理並推動社會的發展。比較東西方的管理理念,前者是人性的社會的發展,後者則是理性的個人的發展;前者曾經同封建專制制度結合在一起,後者則在資本主義的伴同之下發展出來。東西方管理理念

上的差異本質上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東西方社會組織的差異,東西方哲學思維方式、價值體驗和歷史經驗的差異。      到了20世紀後半葉,東西方兩種管理思想體系風雲際會,其標誌就是由於日本和東亞四小龍(韓國、臺灣、香港和新加坡)這些具有中國哲學文化背景的國家和地區,在經濟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西方管理學界對於源遠流長的東方管理之道不得不刮目相看。特別是日本,在其工業化和現代化過程中,比較自覺和完整地保存了源自中國古代的東方管理之道,把其從政治層面成功地轉移到經濟層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日本和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表明,現代化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走西方發展的道路。在現代管理的理論與實踐中,古老的東

方管理之道依然有著不可埋沒的價值。      自1970年代後期開始,我就一直思考著如何以中國哲學文化為基礎,結合東西方兩大管理思想體系的長處,而發展出一套能夠為現代人(包括東方人和西方人)所接受的新的管理哲學。它既能夠包含西方科學管理的精神,又能夠汲取中國哲學管理的智慧,更能夠洞察當代西方管理科學的局限性而加以改進。我所思考的問題並不是當時人們所熱中討論的美日管理孰優孰劣的問題,而是把管理的問題放到更大的歷史空間與現實空間去加以哲學的反省,從而提出一條新的管理學之道。      這一條新的管理學之道,這一套新的管理哲學,我命名為「C理論」。所謂「C」指中國(China)的《易經》(Chang

e)的創造性(Creativity)。它表明,這套新的管理哲學是以中國的文化歷史經驗為背景,以中國哲學思想為基礎,對於現代管理問題所作的思考和回答。中國哲學特別是《易經》哲學是「C理論」的哲學基礎。根據個人的長期研究和體會,《易經》哲學具有宏大的開放性、包容性和創造性,足可以容納古今中外一切有價值的管理思想和哲學思想。例如,西方的管理具有理性的權威、科學的基礎,但卻缺乏人性的靈活,從個人主義的角度切入,社會的諧和力明顯不足;日本的管理注意人與人之間的協調,卻過分壓抑了個人的活力和獨創性,同樣缺少靈活性和包容性。而《易經》哲學講「一陰一陽之謂道」,據此我們可以把西方的理性管理作為「陽」,而把日本

的人性管理作為「陰」,使二者相互結合,在整體性的基礎即「道」的基礎上把握全面的管理。      本書就是我對管理問題進行長期哲學思考的結果,從1979年我在臺灣正式提出「中國管理科學化,管理科學中國化」的主張迄今已經十五年。在這期間,我來往於美國、日本、新加坡、臺灣、香港和中國大陸等地,為建立中國化的管理哲學,為推進中國式的管理教育,而奔走呼籲。1983年,我應(高雄)中山大學李煥校長的邀請,到該校作「中國現代化管理模式的發展問題」的學術演講。1985年,我在美國創辦了「遠東高級研究學院」,在臺灣建立了「國際中國管理文教基金會」及研究所(後發展成為「國際中國管理研究學院」)。1989年,我作為

臺灣大學哲學系的客座教授,應臺大商學院的邀請,為他們的研究生和大學部的學生開設「中國管理哲學」課程,進行「C理論」的系統教育和實用研究;講課內容並在臺灣《經濟日報》和《實業家》雜誌連續發表。1989年,我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邀請,在該公司的「名人週」作有關東西方管理哲學比較的演講。1992年,我分別應新加坡華文報業集團和《易經》學會的邀請,先後兩次赴新加坡作「《易經》與中國管理哲學」的講座。從1990年開始,遠東高級研究學院同在北京的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合作,舉辦每屆兩年的高級管理人才研究班,此後,廣州的中山大學、瀋陽的遼寧大學以及上海的華東師範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院校也陸續加入這

一管理人才培育計劃。在這些教學和研究的過程中,作為中國式管理哲學的「C理論」得到了不斷的充實和發展。      1993年初,我的學生(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黎紅雷博士,為教學需要,將我有關中國管理哲學的部分論文整理成《C理論:易經管理系統》一書,打印作為內部教材,在上述廣州、深圳、瀋陽、上海等地的高級管理人才研究班中使用,受到了歡迎。1994年6月,黎君應邀來美國夏威夷大學作訪問學者,期間更進一步抽出時間幫助我充實整理本書。      這次整理,我們主要進行了兩個方面的工作。第一,由我口述,黎君根據錄音編寫成文,最後再由我審定,形成本書的〈本論C理論的基本內涵〉部分,作為全書的主幹與靈魂

。第二,把我歷年來發表的有關論文和講演稿,目前能夠收集到的,進行加工整理,分別編入書中的〈分論C理論要素分析〉、〈比論C理論與東西方管理〉、〈綜論C理論的管理境界〉和〈附論C理論講演與答問〉部分;有兩篇用英文發表的論文,也由黎君翻譯成中文並編為〈比論〉最後兩章。      黎紅雷君學術思路開闊,思維敏捷,尤其熱心於中國管理哲學的研究事業,近兩年來,他已在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等地出版了四部有關專著。在本書的整理和編輯過程中,黎君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辛勤的勞動,特別是在全書的內容架構、篇章標題、論點闡發、論據充實、文字表述等方面,融進了他本人的許多獨到見解和智慧,對於本書得以完整的形式問世,貢獻良多

。      最後,希望讀者不僅把本書作為一部管理學著作,而且作為一部哲學著作。實際上,哲學研究是我的本行。在三十多年的學術生涯中,我覺得我做了兩個重要的理論建樹工作:一個是我提出的「本體詮釋學」;另一個就是本書所闡發的「C理論」。前者重於哲學思辯,後者重於管理理論,實際上二者是互相聯繫互為體用的。哲學為管理之體,它是管理的理論基礎和最高表現形式;而管理又為哲學之用,它可以作為哲學思想靈魂的運作之所。我歷來主張,用哲學來闡發管理而又用管理來闡發哲學,用理論來啟發實用而又用實用來啟發理論,最後達到二者並進共榮的化境。是為序。    成中英 1995年5月15日於美國夏威夷大學

泰國空氣壓縮機廠商成長策略之研究-以 U 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工業革命經濟的問題,作者張清標 這樣論述:

目前世界局勢潮流所趨,泰國政府的能源政策歷經許多次變革,西方工業革命經濟 起飛,工廠節能設備的空氣壓縮機系統也是這次節能項目重中之重的設備之一。空氣壓 縮機通路市場生態不斷的變化,世界品牌節能空壓機陸續以多元形式進入泰國、東盟市場,中資財團挾帶著充沛的資金行頭,以空氣壓縮機及周邊產品低價傾銷泰國及東盟諸國。來自台灣、歐、美、日體系的國家皆以科技化的管理方式,不斷的演進升級設備性 能,也持續的擴張市場版圖,尤其是國外大型連鎖企業不斷的進入泰國市場,也改變了 生產工廠的購置設備習慣,也迫使國內同業經營者不得隨之改變經營方式,U 公司為力 求生存及多角化經營策略,推出能源分享技術服務(ESCO)、

及能源服務合約(ESPC)作為 擴張性成長之動力引擎。面對大量連鎖化的低價激烈競爭銷售,個案公司必須隨多元的市場競爭而進行相關因應,專業的技術服務及企業複合化經營則是一個明顯的改變,未來空氣壓縮機產業通 路經營者思考也必須與時俱進,以客戶需求、市場接受的價格及消費者的角度思索經營 方向目前市場一片競爭白熱化,個案 U 公司的節能技術服務中心(ESCO)也走向 24 小時即時服務的商業服務模式。 論文研究中的個案公司選擇在此時要進入空氣壓縮機通路市場,成為市場的新加入競爭者,個案 U 公司與目前市場其他同業競爭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個案之 ESCO 分享模式來自台灣 U 公司的經營團隊及技術研發中心

,具有深厚專業的空氣壓縮機節能技術 背景。本研究則是藉著文獻蒐集、個案研究及專家訪談的方式,相關資料加以分類、分析、 整理與彙整,探討個案協 U 公司的成長策略企業擴張模式的發展過程內容。成立新公司 期間的時空背景關鍵就是泰國 2001 年-2012 年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影響因素。其次才是個案 U 公司調整順應泰國國情的公司內部組織管理方式。 研究中發現個案公司的成長策略可歸納為 Ansof (1990)安索夫矩陣成長策略商業模型;個案公司再佐以策略分析應用工具,五力分析、SWOT 矩陣分析、SCP 模型及 PEST 分析,這些策略應用工具企圖為個案 U 公司找出最佳擴張市場經營模式

,以利在市場中 找到發展方向,包括技術服務項目,布局泰國全境及周邊國家,期望未來可以得到企業 發展空間及獲利來源進而找到永續經營的方法。個案公司可從體系中之資源進行整合運用,尤其在空氣壓縮機節能產業,集中內部資源在專業、人才、資訊等著手,促使個案公司在具有市場上持續競爭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