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科技大學進修部選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進修部107學年度【暑期重補修】預計開課科目及選課公告...也說明:崑山科技大學 - 正體中文. 一、暑期重補修選課時程. 1.上課期間:7/6(一)-8/30(日),僅限補修課程之同學可參加。 2.網路選課時間:5/18(一)上午9點-6/1(一)中午12點,抽籤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技職行政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廖錦文所指導 曹家維的 技術型高中電機與電子群學生校訂多元選修課程 學習態度及其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 —以中部地區為例 (2021),提出崑山科技大學進修部選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技術型高中、校訂多元選修課程、電機與電子群、學習態度、學習成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劉若蘭所指導 李佳親的 大學生參與社會責任計畫個人因素、學習投入經驗與永續發展素養之關係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大學生、學習投入經驗、永續發展、大學社會責任的重點而找出了 崑山科技大學進修部選課的解答。

最後網站加退選流程及相關規定- 進修推廣處 - 崑山科技大學則補充:或是以路徑的方式:崑山首頁→分眾入口→我的崑山my-KSU(抽籤選課、跨部加退選課) 進修部同學請一律點選「跨部加退選課」。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崑山科技大學進修部選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技術型高中電機與電子群學生校訂多元選修課程 學習態度及其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 —以中部地區為例

為了解決崑山科技大學進修部選課的問題,作者曹家維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技術型高中電機與電子群學生校訂多元選修課程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的學生在校訂多元選修課程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的差異和關係。以110學年度中部地區技術型高中電機與電子群日間部三年級學生人作為母群體,並採用分層隨機取樣法,取樣650人為研究樣本,合計10所學校,經整統後之有效問卷為569份,問卷有效率為87.5%,應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以敘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皮爾遜相關分析、Sheffé法或Games-Howell法進行事後比較等。依據研究目的,獲致研究結果如下:壹、中部地區技術型高中電機與電子群學生在校訂多元選修課程有積極正面學習態

度與良好學習成效。貳、中部地區技術型高中電機與電子群學生在校訂多元選修課程學習態度以彰化縣、私立學校、外向嚴謹性之學生有較積極的學習態度。參、中部地區技術型高中電機與電子群學生在校訂多元選修課程學習成效以彰化縣、私立學校、控制科之學生有較佳的學習成效。肆、中部地區技術型高中電機與電子群學生對校訂多元選修課程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呈現高度正關聯。關鍵字:技術型高中、校訂多元選修課程、電機與電子群、學習態度、學習成效

大學生參與社會責任計畫個人因素、學習投入經驗與永續發展素養之關係研究

為了解決崑山科技大學進修部選課的問題,作者李佳親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個人因素、學習投入經驗及永續發展素養的關係,個人因素包括:生理性別、年級、目前就讀學院、參與志工經驗與選修課程數量;學習投入經驗因素包括:認知投入、情感投入與行為投入;永續發展素養因素包括:系統思考能力、預想未來能力、理解行動的規範與價值、策略能力、協作能力、批判思考能力、自我覺察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研究對象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曾於108學年度至109學年度選修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相關課程的學生,運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以及多元迴歸分析統計方法,探究大學生參加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相關課程,學習投入經驗與永續發展素養之間的關係與影響

。本研究結果歸納分述如下:一、學習投入經驗表現以「行為投入」面向平均得分最高,其次為「情感投入」面向與「認知投入」面向。二、永續發展素養各面向以「理解行動的規範與價值」平均分數最高,其次依序為「系統思考能力」、「協作能力」、「預想未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策略能力」、「批判思考能力」、「自我覺察能力」。三、不同個人因素中,參與志工經驗、選修課程數量對於學習投入經驗與永續發展素養有顯著差異。四、皮爾森積差分析發現,大學生學習投入經驗與永續發展素養呈正相關。五、多元迴歸分析發現,大學生個人因素、學習投入經驗對永續發展素養解釋力部分,在系統思考能力方面達31.1%解釋力、預想未來能力方面達29

.5%解釋力、理解行動的規範與價值方面達16.1%解釋力、策略能力方面達48.5%解力、協作能力方面達37.9%解釋力、批判思考能力方面達17.6%解釋力、自我覺察能力方面達36.2%解釋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方面達28.9%解釋力。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包括:一、 對大學生提升個人永續發展素養建議:積極參與志工機會,從服務中反思學習經驗、增加選修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相關課程、重視並認真投入課程內容與活動。二、 對教師培養學生永續發展素養建議:注重並激勵學生各方面學習投入經驗、課程增加實際操作活動內容、未來課程內容設計增加培養學生對「批判思考能力」與「自我覺察能力」的提升。三、

對未來永續發展素養相關研究,分別提出研究變項、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建議。